CN208733721U - 一种建筑雨水收集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建筑雨水收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733721U
CN208733721U CN201821372499.9U CN201821372499U CN208733721U CN 208733721 U CN208733721 U CN 208733721U CN 201821372499 U CN201821372499 U CN 201821372499U CN 208733721 U CN208733721 U CN 2087337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ter plate
inlet
inlet tank
treatment box
rain coll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37249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江振雄
吴裕汉
邝子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Nanhai Second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Nanhai Second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Nanhai Second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Nanhai Second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37249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7337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7337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7337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108Rainwater harvesting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雨水收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建筑雨水收集装置,其技术方案要点为:包括进水口、进水箱以及水管,进水口位于进水箱的上方且与进水箱相连通,进水箱的底部与水管相连通;进水箱内设置有第一过滤板与第二过滤板,第一过滤板与第二过滤板呈倒V字型设置,第一过滤板与第二过滤板靠近进水箱侧壁的一侧分别设有凸缘;进水箱对应的侧壁上开设有排料口,凸缘固定抵接在进水箱的侧壁并延伸至排料口内,排料口外设有处理箱,处理箱设有进料口且与进水箱的排料口相连通,处理箱的底部设有出料口。夹杂在雨水中的杂质通过第一过滤板与第二过滤板的配合设置滑落至处理箱中,减少人工清理的频率,同时满足节能环保的要求。

Description

一种建筑雨水收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雨水收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建筑雨水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雨水收集系统是在降雨过程中收集雨水,并对收集的雨水进行处理后达到排放或者使用标准的系统。雨水收集井设置在道路上、建筑物周边等场所,雨水能够通过雨水收集井进入雨水收集系统的管网内,以便对收集的雨水进行后续处理。
现有技术中的雨水收集装置上安装有过滤网,由于雨水中夹杂杂质,杂质落在过滤网上容易堵塞过滤网导致排水不畅,需要人工经常清理,由于过滤网安装的位置相对较高,人工清理不方便,且耗时耗力。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建筑雨水收集装置,通过第一过滤板与第二过滤板的配合设置使杂质可沿倾斜的第一过滤板、第二过滤板滑落至处理箱中,减少人工清理的频率,同时满足节能环保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建筑雨水收集装置,安装在倾斜的建筑屋面的一侧,包括集流管、进水口、进水箱以及水管,所述集流管设置在所述屋面的两侧,所述集流管设有开口且与所述进水口相接通;所述进水口位于所述进水箱的上方且与所述进水箱相连通,所述进水箱的底部与所述水管相连通;所述进水箱内设置有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包括第一过滤板与第二过滤板,所述第一过滤板与所述第二过滤板呈倒V字型设置,所述第一过滤板与所述第二过滤板靠近所述进水箱侧壁的一侧分别设置有水平的凸缘;所述进水箱对应的侧壁上开设有排料口,所述凸缘固定抵接在所述进水箱的侧壁并延伸至所述进水箱的排料口内,所述排料口外设置有处理箱,所述处理箱设有进料口,所述处理箱的进料口与所述进水箱的排料口相连通,所述处理箱的底部设置有出料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过滤板与第二过滤板呈倒V字型设置,当雨水流入进水箱时,夹杂在雨水中的杂质可沿第一过滤板和第二过滤板滑落至处理箱中,减少人工清洁过滤网的频率,省时省力,满足节能环保的要求。
优选的,所述屋面上开设有引流槽,所述引流槽的开口对准所述进水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引流槽设置便于屋面上的雨水集中汇流至引流槽中。同时,引流槽中的雨水落在第一过滤板以及第二过滤板上时,对沾附在第一过滤板和第二过滤板上的杂质起到冲击作用,使杂质在雨水的冲击下沿第一过滤板以及第二过滤板滑落,在一定程度上使排水更加通畅。
优选的,所述第一过滤板与所述第二过滤上均设置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呈纵横交错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雨水经过过滤孔时容易形成表面张力,加强筋设置使夹杂在雨水中的杂质不容易在雨水的表面张力的作用下被吸附在过滤孔的表面上,使雨水流进进水口时更容易冲刷第一过滤板与第二过滤板表面上的杂质,并使杂质掉落到处理箱中。
优选的,所述处理箱的进料口设有圆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杂质沿第一过滤板以及第二过滤板滑落后,圆角设置便于杂质掉落至处理箱中。
优选的,所述处理箱的出料口上螺纹连接有螺塞。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塞设置用于堵紧处理箱出料口,当杂质滑落至处理箱后,杂质不会直接从处理箱中掉出来,避免造成环境污染;当工作人员需要处理杂质时再打开螺塞,进而对杂质进行清洁。
优选的,所述处理箱的侧面设置有透明观察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透明观察窗设置便于工作人员观察处理箱中杂质,当杂质的量达到一定时,工作人员可打开螺塞,对处理箱中的杂质进行处理。
优选的,所述第一过滤板与第二过滤板的下方设置有吸附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雨水经过第一过滤板与第二过滤板后,滴落在吸附层上,吸附层对雨水进行二次过滤,使雨水的纯度更高。
优选的,所述吸附层中设置有陶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雨水滴落在吸附层时,陶粒对雨水中的杂质起到吸附作用,同时使用陶粒的成本较低,可满足环保要求。
优选的,所述过滤装置与所述管道连接处设置有橡胶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橡胶层设置使过滤装置与管道之间的,增强过滤装置与管道之间的封水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夹杂在雨水中的杂质可沿第一过滤板和第二过滤板滑落至处理箱中,减少人工清洁过滤网的频率,省时省力,满足节能环保的要求;
2、第一过滤板与第二过滤上均设置有加强筋,加强筋设置使夹杂在雨水中的杂质不容易在雨水的表面张力的作用下被吸附在过滤孔的表面上,使第一过滤板和第二过滤板的杂质更容易被雨水冲刷至处理箱中;
3、处理箱的出料口上设有螺塞,杂质不会直接从处理箱中掉出来,满足环境保护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局部结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处理箱、进水箱以及过滤装置的局部结构剖视图;
图4是图3中A部放大图;
图5是图3中B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1、建筑屋面;101、集流管;102、引流槽;103、进水口;104、进水箱;105、水管;201、第一过滤板;202、第二过滤板;203、凸缘;3、处理箱;301、螺塞;302、透明观察窗;4、橡胶层;5、吸附层;6、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建筑雨水收集装置,参见图1,安装倾斜的建筑屋面1的一侧,包括集流管101、进水口103、进水箱104以及水管105,集流管101设置在建筑屋面1的一侧,雨水沿屋面流入至集流管101中。且集流管101的一端为闭合端,另一端为开口端,集流管101的开口端与进水口103相接通,集流管101的底部自集流管101的闭合端沿集流管101的开口端倾斜,便于集流管101中的雨水流入进水口103。另外,建筑屋面1上开设有引流槽102,引流槽102的开口对准进水口103。进水口103位于进水箱104的上方且与进水箱104相连通,进水箱104的底部与水管105相连通。水管105的底部连接有集水池。
参见图2和图3,进水箱104内固定安装有过滤装置,过滤装置包括第一过滤板201与第二过滤板202,第一过滤板201的一侧与第二过滤板202的一侧固定连接并呈倒V字型设置,且第一过滤板201与第二过滤板202之间成60度夹角,第一过滤板201与第二过滤板202的表面上设置有加强筋6,由于雨水经过过滤孔时容易形成表面张力,加强筋6设置使夹杂在雨水中的杂质不容易在雨水表面张力的作用下被吸附在过滤孔的表面上,使雨水流进进水口103时,更容易冲刷第一过滤板201与第二过滤板202表面上的杂质,并使杂质掉落到处理箱3中。第一过滤板201与第二过滤板202靠近进水箱104侧壁的一侧设置有水平的凸缘203;进水箱104对应的侧壁上开设有排料口,凸缘203固定抵接在进水箱104的侧壁并延伸至排料口内。
具体的,进水箱104的排料口外设置有处理箱3,处理箱3的侧壁上开设有进料口,处理箱3与排料口相连通且处理箱3的进料口处设有圆角,使杂质更容易滑落至处理箱3中。处理箱3的底部设置有出料口,出料口上设置有螺塞301,处理箱3的侧面设置有透明观察窗302,螺塞301设置防止杂质滑落至处理箱3后直接从处理箱3中掉出来,避免出现污染环境的情况,同时便于工作人员将杂质集中处理。
值得一说的是,第一过滤板201与第二过滤板202的下方设置有吸附层5,吸附层5中设置有陶粒,当雨水通过第一过滤板201以及第二过滤板202后直接落在吸附层5上,陶粒对雨水进行二次过滤,陶粒的设置对雨水进行二次清洁,使雨水的纯度更高,同时使用陶粒的成本较低,满足环保要求。
参见图3和图4,进水箱104与水管105连接处设置有橡胶层4,增强水管105与进水箱104之间的封水性,避免出现漏水的情况。
具体工作过程:
下雨天时,雨水沿倾斜的建筑屋面1流入集流管101中,由于集流管101的底部自集流管101的闭合端沿集流管101的开口倾斜,雨水沿集流管101流进进水口103,在第一过滤板201以及第二过滤板202的作用下,雨水透过过滤孔并流入至吸附层5,吸附层5中的陶粒对雨水进行进一步过滤,经过吸附层5过滤的雨水最终通过水管105汇集在集水池中。
夹杂在雨水中的杂质无法通过第一过滤板201以及第二过滤板202,由于第一过滤板201以及第二过滤板202的表面质量较大的杂质沿第一过滤板201以及第二过滤板202滑落至处理箱3中。对于附着在第一过滤板201以及第二过滤板202上的杂质,当引流槽102中的雨水流入进水口103后,对第一过滤板201以及第二过滤板202上的杂质具有一定的冲击作用,同时第一过滤板201以及第二过滤板202表面的加强筋6使杂质不容易在雨水的表面张力的作用下被吸附在过滤孔中,此时雨水从进水口103中流入进水箱104,并对第一过滤板201以及第二过滤板202表面上的杂质起到冲刷作用,使杂质被冲刷至处理箱3中,保持第一过滤板201以及第二过滤板202排水通畅。
当杂质堆积在处理箱3至一定量时,工作人员可通过观察透明观察窗302,查看处理箱3中的杂质是否需要清理。当处理箱3中的杂质需要清理时,工作人员可打开螺塞301,并对处理箱3中的杂质进行处理。
上述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9)

1.一种建筑雨水收集装置,安装在倾斜的建筑屋面(1)的一侧,包括集流管(101)、进水口(103)、进水箱(104)以及水管(105),所述集流管(101)设置在屋面的两侧,所述集流管(101)设有开口且与所述进水口(103)相接通;所述进水口(103)位于所述进水箱(104)的上方且与所述进水箱(104)相连通,所述进水箱(104)的底部与所述水管(105)相连通;所述进水箱(104)内设置有过滤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过滤装置包括第一过滤板(201)与第二过滤板(202),所述第一过滤板(201)与所述第二过滤板(202)呈倒V字型设置,所述第一过滤板(201)与所述第二过滤板(202)靠近所述进水箱(104)侧壁的一侧分别设置有水平的凸缘(203);所述进水箱(104)对应的侧壁上开设有排料口,所述凸缘(203)固定抵接在所述进水箱(104)的侧壁并延伸至所述进水箱(104)的排料口内,所述排料口外设置有处理箱(3),所述处理箱(3)设有进料口,所述处理箱(3)的进料口与所述进水箱(104)的排料口相连通,所述处理箱(3)的底部设置有出料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雨水收集装置,其特征是:屋面上开设有引流槽(102),所述引流槽(102)的开口对准所述进水口(10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雨水收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一过滤板(201)与所述第二过滤板(202)上均设置有加强筋(6),所述加强筋(6)呈纵横交错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雨水收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处理箱(3)的进料口设有圆角。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建筑雨水收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处理箱(3)的出料口上设置有螺塞(30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建筑雨水收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处理箱(3)的侧面设置有透明观察窗(30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雨水收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一过滤板(201)与第二过滤板(202)的下方设置有吸附层(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建筑雨水收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吸附层(5)中设置有陶粒。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雨水收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过滤装置与所述水管(105)连接处设置有橡胶层(4)。
CN201821372499.9U 2018-08-23 2018-08-23 一种建筑雨水收集装置 Active CN2087337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372499.9U CN208733721U (zh) 2018-08-23 2018-08-23 一种建筑雨水收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372499.9U CN208733721U (zh) 2018-08-23 2018-08-23 一种建筑雨水收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733721U true CN208733721U (zh) 2019-04-12

Family

ID=660310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372499.9U Active CN208733721U (zh) 2018-08-23 2018-08-23 一种建筑雨水收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73372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56042A (zh) * 2021-06-04 2021-09-07 安徽节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市政桥梁的防堵塞排水管道及其工作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56042A (zh) * 2021-06-04 2021-09-07 安徽节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市政桥梁的防堵塞排水管道及其工作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117778U (zh) 一种雨污分流器
CN210636507U (zh) 一种新型建筑物雨水收集装置
CN208733721U (zh) 一种建筑雨水收集装置
CN205422413U (zh) 方便清洁的铝合金门
CN209276937U (zh) 一种适用于高速公路路面的排水装置
CN107059989A (zh) 自动弃流污染性初期雨水的雨水收集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CN206581378U (zh) 一种改进的雨水收集过滤装置
CN109653333A (zh) 海绵城市居民雨水生态系统
CN205421385U (zh) 一种为公共卫生间冲厕提供二次水的节水机
CN205382529U (zh) 一种温室大棚雨水回收系统
CN211523355U (zh) 一种绿色建筑用雨水收集装置
CN211037137U (zh) 一种节能建筑雨水收集系统
CN208293714U (zh) 一种市政排水系统
CN207553263U (zh) 一种高排水率防堵雨水口结构
CN206654751U (zh) 河道排污口污水处理装置
CN207079704U (zh) 一种用于雨水收集的分流弃流过滤一体化设备
CN213555679U (zh) 一种雨水收集处理设备
CN213061685U (zh) 一种建筑桥梁用排水装置
CN220247410U (zh) 低碳节能屋顶
CN210886817U (zh) 一种新型市政道路排水结构
CN217924482U (zh) 一种屋顶檐口防水装置
CN212327509U (zh) 雨水收集过滤器的改良结构
CN220686528U (zh) 一种房屋建筑用排水结构
CN208346904U (zh) 一种园林雨水收集泥污分离排水装置
CN216125280U (zh) 一种地埋式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