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729523U - 一种新型的打磨粉尘空气净化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的打磨粉尘空气净化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729523U
CN208729523U CN201821254247.6U CN201821254247U CN208729523U CN 208729523 U CN208729523 U CN 208729523U CN 201821254247 U CN201821254247 U CN 201821254247U CN 208729523 U CN208729523 U CN 2087295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handling duct
catch basin
polishing dust
tube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25424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叶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cro Gree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sea Sal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cro Gree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sea Sal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cro Gree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sea Sal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cro Gree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sea Sal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25424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7295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7295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729523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iltering Of Dispersed Particles In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的打磨粉尘空气净化器,包括集水槽、以及位于集水槽上方的空气处理管道,所述空气处理管道的底部位于集水槽内,顶部设有排气口,在空气处理管道的下方管壁上连接有进气管,所述空气处理管道内部设有若干水雾发生器和若干倾斜的导流板,所述导流板的一端连接在管壁上,另一端与管壁留有间隙并且向下倾斜,所述水雾发生器设置在空气处理管道的四周管壁上。本实用新型充分利用了厂房的空间高度,因此占地面积非常小;同时底部进空气(人体腰部以下),高处(屋顶附件)排放净化后的空气,形成空气的上下层流,抑制了粉尘的飘散,保护了员工的身体健康。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的打磨粉尘空气净化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的打磨粉尘空气净化器,属于空气净化领域。
背景技术
当前行业对空气净化的成熟处理工艺有很多,等离子、光触媒、空气氧化、水喷淋洗、电除尘、膜过滤、水过滤、油膜过滤,等等,但在实际的行业应用中,因为行业的工艺不同,或需求不同,或者应用场地的问题等等,导致都存在“或这或那”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一个或几个方面:
(a)投入成本大;
(b)使用成本高:能耗大,或耗材价格高,或维护成本高等;
(c)场地占用大;
(d)空气净化效果达不到使用要求,或不稳定。
常见的空气处理设备都无法将空气处理到非常洁净,往往是拿空气管道高处排放,或者达标职业卫生要求的排放,或者达标大气排放标准的排放,这些排放的空气仍然是对人体有危害的,如:PM2.5。最终人们可以选择的空气环保措施标准是:有比没有好。鉴于此,如何针对不同的行业应用,开发出不同的“用的起的、符合人体健康的空气净化器”是迫在眉睫的环保课题。
本实用新型是针对打磨粉尘应用开发的空气净化处理器,一般打磨,如金属打磨等,主要是已粉尘为主的污染,同时因为打磨的特殊性,打磨往往被安置在封闭环境,打磨过程中工人要穿戴防护服装和头具,打磨工件和人混杂一起,因此打磨的环境通常会比较恶劣(潮湿、闷热、工作空间狭小和脏等),故对打磨的空气净化处理器的可靠性要求比较高,如何开发“用的起的、符合人体健康的空气净化器”,就需要解决以下主要的问题:
(a)空气处理流量要大,且能耗要低;注:打磨往往在平台上或者地上,需要大流量的空气流动,才能保证作业周围的空气是向下流动的,避免扬尘;
(b)可靠性要高,打磨环境往往比较恶劣,设备需要能够长期持久运行;
(c)对环境温度的影响低;
(d)经济成本低。
当前打磨的空气净化,主要采用的布袋粉尘过滤,或者膜过滤加反吹装置,如图1和图2。布袋过滤,空气处理流量大,能耗较低,但是只能过滤较大的粉尘颗粒;膜过滤的过滤精度较高,但能耗成倍数增加,过滤精度越高,能耗越大,但依旧不能解决超细粉尘的问题,这些超细粉尘,在狭小的空气里,存在极大的可能性被人体呼入到体内,存在不健康的因素;再或者将打磨粉尘通过空气管道在15米高处排放,这将对环境产生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打磨粉尘空气净化器,以克服当前打磨粉尘应用环境中空气净化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的打磨粉尘空气净化器,其包括集水槽、以及位于集水槽上方的空气处理管道,所述空气处理管道的底部位于集水槽内,顶部设有排气口,在空气处理管道的下方管壁上连接有进气管,在空气处理管道的侧部设有隔离腔,所述隔离腔的底部伸入集水槽并且该底部与集水槽内的水相互流通,所述空气处理管道内部设有若干水雾发生器、若干倾斜的导流板和多个除湿旋转轮,所述导流板的一端连接在管壁上,另一端与管壁留有间隙并且向下倾斜,所述水雾发生器均匀设置在空气处理管道的四周管壁上,所述除湿旋转轮横向安装在空气处理管道内并间隔设置在导流板之间,除湿旋转轮与管壁的连接处设有水渣流出口,该水渣流出口与所述隔离腔相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进气管的进气口处设有鼓风机。
进一步的,所述隔离腔的底端设有伸出集水槽的沉渣区,且沉渣区上方的隔离腔底部侧壁上设有连通孔,所述连通孔位于集水槽底部和水面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除湿旋转轮通过斜板安装在空气处理管道内,所述斜板的低端与空气处理管道的连接处设有所述水渣流出口。
更进一步的,所述除湿旋转轮的旋转动力通过空气流速或者电机提供。
进一步的,所述空气处理管道的顶部且靠近排气口处设有抽风机。
进一步的,所述空气处理管道的顶部且靠近排气口处设有冷干机。
进一步的,所述空气处理管道的顶部且靠近排气口处设有脱水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排气口处还设有空气后处理装置。
更进一步的,所述空气后处理装置为光触媒网。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和优点如下:
(1)本实用新型的主要功能是为了去除粉尘中的超细粉尘,包括PM2.5。其技术原理是利用降雨的形成原理,一开始粉尘被雾水包裹和湿润,体积和重量增加,首先较大的粉尘颗粒无法继续上升,因此沉降下来,但是细小的粉尘在风动力的推动下会继续上升,每个水滴中心都包含有细小的尘核,直到形成降雨的重量,自然降落下来。根据粉尘的特性和颗粒大小,合理的调整水雾量和风量,可以获得非常低的能源损耗。
(2)本净化处理器是细长型,充分利用了厂房的空间高度,因此占地面积非常小;同时底部进空气(人体腰部以下),高处(屋顶附件)排放净化后的空气,形成空气的上下层流,抑制了粉尘的飘散,保护了员工的身体健康。
(3)完全利用水雾替代膜过滤空气,空气处理流量大,且能耗低。
(4)本实用新型的斜板,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具体如下:
a.切板不断改变气流的方向,将空气导向“水面”或“水层”,加速粉尘的跌落或者粘附脱落;
b.上下斜板形成三角形的空间,导向后的空气,在上升过程中,首先经过三角形的大头端,迅速释放的空间让空气流速变缓,降低风阻,从而降低了能耗,同时空气在流向三角形小头端时,空气再次被压缩,形成空气涡流,进一步将雾气和空气进行充分混合;
c.这样上升的空气重复不断被压缩,释放,与雾气混合,空气密度和湿度不断地变化,可以极大的缩短降雨的形成的时间,加速了降雨的形成,从而可以降低“空气处理通道”的长度(高度),降低了设备材料成本和使用能耗。
(5)“空气处理通道”的末端安装一个“除湿旋转轮”,将空气中还残留的水汽进行去除。
(6)如果空气中含有有毒有害物质,可以选装多个“除湿旋转轮”,这时候中间选装的“除湿旋转轮”主要是为了增加对空气的水洗过程,去除空气中有毒害物质,原理如下:空气在“空气处理通道”首先与水雾接触(用水雾淋洗空气),再经过“除湿旋转轮”的水膜,在短距离内反复经过“水雾”“水膜”,形成多级过滤,因为水雾和水膜的阻力非常小,相当于空气通过了一层层的水,实现让空气在小空间范围内,能与与水长时间接触,完成让水能彻底洗涤空气的原理。
(7)“空气处理管道”是一级级堆叠起来的,实现了快速安装,快速检修,完全可以根据不同的工厂高度,进行级联,包括N型连接(从下到上,再从上到下,再从下到上),可以进行多个N型连接,所以理论上可以不受限制地延长,形成很长的空气处理通道,能有效处理各种污染空气。
(8)N型连接,各级处理单元的集水槽可以分别存在,这样第一级水对空气进行粗洗涤,后一级水对净化的空气进行洗涤,避免第一级水污染后所导致的空气处理质量下降。
(9)“集水槽”集成了粉末收集槽的功能,与空气处理通道采用分体设计,方便了今后的维修和垃圾清理。
(10)安全和可靠性:
a.每段“空气处理通道”与“集水槽”相连,形成全封闭结构,防止水的外溢;
b.“除湿旋转轮”的动力来自空气流,或者轴动力(由外部电机通过皮带或链条等带动),完全封闭,涉水零件完全与电隔离,确保安全整体空气净化器的原理和机构简单,容易进行一体化结构设计,从而获得较高的安全可靠。
(11)使用水,成本低。
(12)设置隔离腔,并通过集水槽内的水对隔离腔底部形成水封,克服了风从下往上产生的风压,以至于凝结水无法落下进入集水槽的问题以及可以有效防止风进入隔离腔;同时隔离腔底部设有沉渣区,沉渣区底部伸出集水槽,这样在沉渣区部位设置清洗口的话会便于清理残渣。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净化器正常运行示意图。
图2是现有净化器反吹运行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4是N型连接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1-洁净空气室,2-气包,3-集尘抽屉,4-含尘空气入口,5-滤筒,6-风机,7-排风口,8-集水槽,9-空气处理管道,10-进气管,11-排气口,12-鼓风机,13-导流板,14-水雾发生器,15-除湿旋转轮,16-脱水装置,17-冷干机,18-抽风机,19隔离腔,20-水渣流出口,21-斜板,22-沉渣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3所示,一种新型的打磨粉尘空气净化器,其包括集水槽8、以及位于集水槽8上方的空气处理管道9,所述空气处理管道9的底部位于集水槽8内,顶部设有排气口11,在空气处理管道9的下方管壁上连接有进气管10,在空气处理管道9的侧部设有隔离腔19,所述隔离腔19的底部伸入集水槽8并且该底部与集水槽8内的水相互流通,所述空气处理管道9内部设有若干水雾发生器14、若干倾斜的导流板13和多个除湿旋转轮15,所述导流板13的一端连接在管壁上,另一端与管壁留有间隙并且向下倾斜,所述水雾发生器14(如超声波水雾喷头)均匀设置在空气处理管道9的四周管壁上,所述除湿旋转轮15横向安装在空气处理管道9内并间隔设置在导流板13之间,除湿旋转轮15与管壁的连接处设有水渣流出口20,该水渣流出口20与所述隔离腔19相连通。
所述进气管10的进气口处设有鼓风机12,另外还可设置旋风粉尘收集器(图中未显示)。
所述隔离腔19的底端设有伸出集水槽8的沉渣区22,且沉渣区22上方的隔离腔19底部侧壁上设有连通孔,所述连通孔位于集水槽底部和水面之间。
所述除湿旋转轮15通过斜板21安装在空气处理管道9内,所述斜板21的低端与空气处理管道9的连接处设有所述水渣流出口20;其中除湿旋转轮15的旋转动力可通过空气流速或者皮带或链条或者电机提供。
所述空气处理管道9的顶部且靠近排气口11处从上到下依次设有抽风机18,冷干机17,和脱水装置16。并且排气口11处还可设置空气后处理装置(图中未显示);该空气后处理装置可采用光触媒网。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打磨室内,从人体腰部以下位置安装进气管,或者将进气管接在打磨平台下方的其它收集口,经过“鼓风机”提供空气流动的动力,通过可选的“旋风粉尘收集同”先收集粗粉尘颗粒到桶里,接到本空气净化器的进气口,然后再经过倾斜的导流板导向,空气吹向水面,并与水面升起的雾气进行混合,然后上升到上一层,同样经过导流板导向,水在导流板上流淌,落入斜板上,在斜板上形成水层,从水渣流出口排出。
空气处理通道的四周,设有水雾化喷嘴或喷雾装置,管道中的水雾对空气进行淋洗和充分混合,同时吸附空气中的粉尘和有害物质,再经过管道中“除湿旋转轮”的水膜过滤,其中除湿旋转轮可以前后装叶片,旋转动力可以来自空气流速,或者通过皮带或链条等由通道外的电机提供动力,除水装置可以是叶片,也可以是类似密集的自行车的轮辐条等。“除湿旋转轮”通过转动,将通过的水雾截住并形成水膜,让空气通过,水依靠重力流回到“集水槽”内,从而达成气液分离的目的。
此外,(1)净化后的空气,经过可选的“脱水装置”进一步去除空气中的水分,亦可用于前1级脱水失效的保护;(2)净化后的空气,经过可选“冷干机”,进一步去除空气中的水分,同时冷干机降低了空气中的水分和冷却了温度,对于潮湿的夏季起到脱水和空气制冷双重效果,等于空调机一机二用,大大节省了能耗;(3)净化后的空气,经过可选“抽风机”提供空气流动的动力,洁净空气流出。最后再经过可选“光触媒网”或其它末端空气处理设备等,来获得更好的空气质量。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了解,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采用等同替换等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Claims (10)

1.一种新型的打磨粉尘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净化器包括集水槽(8)、以及位于集水槽(8)上方的空气处理管道(9),所述空气处理管道(9)的底部位于集水槽(8)内,顶部设有排气口(11),在空气处理管道(9)的下方管壁上连接有进气管(10),在空气处理管道(9)的侧部设有隔离腔(19),所述隔离腔(19)的底部伸入集水槽(8)并且该底部与集水槽(8)内的水相互流通,所述空气处理管道(9)内部设有若干水雾发生器(14)、若干倾斜的导流板(13)和多个除湿旋转轮(15),所述导流板(13)的一端连接在管壁上,另一端与管壁留有间隙并且向下倾斜,所述水雾发生器(14)均匀设置在空气处理管道(9)的四周管壁上,所述除湿旋转轮(15)横向安装在空气处理管道(9)内并间隔设置在导流板(13)之间,除湿旋转轮(15)与管壁的连接处设有水渣流出口(20),该水渣流出口(20)与所述隔离腔(19)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打磨粉尘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10)的进气口处设有鼓风机(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打磨粉尘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腔(19)的底端设有伸出集水槽(8)的沉渣区(22),且沉渣区(22)上方的隔离腔(19)底部侧壁上设有连通孔,所述连通孔位于集水槽底部和水面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打磨粉尘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湿旋转轮(15)通过斜板(21)安装在空气处理管道(9)内,所述斜板(21)的低端与空气处理管道(9)的连接处设有所述水渣流出口(20)。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种新型的打磨粉尘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湿旋转轮(15)的旋转动力通过空气流速或者电机提供。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打磨粉尘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处理管道(9)的顶部且靠近排气口(11)处设有抽风机(18)。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一种新型的打磨粉尘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处理管道(9)的顶部且靠近排气口(11)处设有冷干机(17)。
8.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一种新型的打磨粉尘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处理管道的顶部且靠近排气口处设有脱水装置(16)。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打磨粉尘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口(11)处还设有空气后处理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新型的打磨粉尘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后处理装置为光触媒网。
CN201821254247.6U 2018-08-06 2018-08-06 一种新型的打磨粉尘空气净化器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87295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254247.6U CN208729523U (zh) 2018-08-06 2018-08-06 一种新型的打磨粉尘空气净化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254247.6U CN208729523U (zh) 2018-08-06 2018-08-06 一种新型的打磨粉尘空气净化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729523U true CN208729523U (zh) 2019-04-12

Family

ID=660296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254247.6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8729523U (zh) 2018-08-06 2018-08-06 一种新型的打磨粉尘空气净化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72952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81847A (zh) * 2018-08-06 2018-09-28 微绿色环保科技(海盐)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的打磨粉尘空气净化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81847A (zh) * 2018-08-06 2018-09-28 微绿色环保科技(海盐)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的打磨粉尘空气净化器
CN108581847B (zh) * 2018-08-06 2023-12-05 微一绿色环保科技(海盐)有限公司 一种打磨粉尘空气净化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581847A (zh) 一种新型的打磨粉尘空气净化器
CN205832807U (zh) 高效工业废气处理系统
CN2817957Y (zh) 一种湿式除尘风机
CN204134434U (zh) 一种大灰量喷漆废气处理装置
CN104587785B (zh) 一种立式除尘器
CN109202630A (zh) 带有湿式除尘系统的砂带磨
CN208729523U (zh) 一种新型的打磨粉尘空气净化器
CN202933596U (zh) 轴流风机水雾化除尘器
CN101244356B (zh) 一种组合净化方法及装置
CN106669347B (zh) 一种迷宫式旋流除尘装置及除尘方法
KR101580522B1 (ko) 복합소재가공기용 집진기
CN105953332A (zh) 一种空气净化装置以及空气净化方法
CN206206290U (zh) 倾斜式惯性空气滤清装置
CN108554085A (zh) 一种清除pm2.5实现室内外空气净化对流的空气净化方法及其净化装置
CN105020802B (zh) 空气净化装置和空气净化方法
CN107744707A (zh) 一种高效洗涤塔
CN108905463A (zh) 一种家具生产空气污染处理装置
CN2072864U (zh) 自净式幕浴除尘器
KR101404201B1 (ko) 도료 흡착을 방지하는 도료 분진 제거 장치
CN2463034Y (zh) 水过滤空气净化器
CN208407335U (zh) 一种高效的湿电除尘装置
CN206980975U (zh) 一种电磁除尘器及烟气净化系统
CN204329189U (zh) 空气净化器
CN207805292U (zh) 一种车间除尘的净化装置
CN112403169A (zh) 一种行走式大气扬尘污染治理用水雾喷洒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412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1205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412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