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724199U - 同轴双音圈驱动组件 - Google Patents

同轴双音圈驱动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724199U
CN208724199U CN201821382520.3U CN201821382520U CN208724199U CN 208724199 U CN208724199 U CN 208724199U CN 201821382520 U CN201821382520 U CN 201821382520U CN 208724199 U CN208724199 U CN 2087241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
voice coil
magnetic
conductive board
magnetic conduct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38252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占育兵
阳少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zhou Difenni Acoust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zhou Difenni Acoust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zhou Difenni Acoust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zhou Difenni Acoustics Technology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7241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7241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6Loudspeakers
    • H04R9/063Loudspeakers using a plurality of acoustic driv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6Loudspeak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2Details
    • H04R9/025Magnetic circui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20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 H04R1/22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characteristic only 
    • H04R1/24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separate transducers or of two parts of the same transducer and responsive respectively to two or more frequency rang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400/00Loudspeakers
    • H04R2400/11Aspects regarding the frame of loudspeaker transduc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Audible-Bandwidth Dynamoelectric Transducers Other Than Pickups (AREA)

Abstract

一种同轴双音圈驱动组件。同轴双音圈驱动组件使用于扬声器中。同轴双音圈驱动组件包括轭铁、第一磁铁、第二磁铁、第一导磁板、第二导磁板、第一音圈以及第二音圈。第一磁铁包含第一轴孔,中柱穿过第一轴孔,而使第一磁铁套设于轭铁上。第二磁铁其固定在轭铁上,第二磁铁包含第二轴孔,顶凸穿过第二轴孔,而使第二磁铁套设于轭铁上。其中,第一磁铁的磁性方向与第二磁铁的磁性方向相同。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同轴双音圈驱动组件利用同一磁路系统推动二个音圈,可以大幅减少音圈驱动组件中所需要的磁铁数量,故而能缩小体积,并减少重量,并且特殊的结构设计同样能达到扬声的效能。

Description

同轴双音圈驱动组件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扬声器,尤其涉及扬声器中的同轴双音圈驱动组件。
背景技术
动圈式扬声器(或称为电动式扬声器)是透过音圈与磁铁的交互感应,并以磁力推动振膜来发声。也就是当讯号线传送声音信号到音圈,音圈因电磁感应而产生磁场,电磁感应产生的磁场与磁铁的磁场互相影响再带动振膜振动,进而将声音信号转化为声波。
声音信号通常包含有高音及低音,高音及低音各自具有不同的频率特性,若是透过单一音圈来进行声音信号转换,无法将声音真实的呈现,故而常采用双音圈的方式来避免声音失真。
现有技术上,若要将双音圈同轴设置,往往是采用双组的轭铁、双组的磁铁才能达到双音圈的效能。故而为了设计二套互不干扰的磁路系统,不但所采用的组成元件较多,其排列组合上也更为复杂,需要更多的支持元件来达成组装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在此提供一种同轴双音圈驱动组件。同轴双音圈驱动组件包括轭铁、第一磁铁、第二磁铁、第一导磁板、第二导磁板、第一音圈以及第二音圈。轭铁包含承载盘、中柱及顶凸,中柱由承载盘延一轴向延伸出,且顶凸由中柱延轴向朝向远离承载盘的方向延伸。第一磁铁包含第一轴孔,中柱穿过第一轴孔,而使第一磁铁套设于轭铁上,并与承载盘接触。第二磁铁其固定在轭铁上,第二磁铁包含第二轴孔,顶凸穿过第二轴孔,而使第二磁铁套设于轭铁上,并与中柱的顶面接触。其中,第一磁铁的磁性方向与第二磁铁的磁性方向相同。第一导磁板包含第一穿孔,顶凸的至少一部分穿过第一穿孔,使第二磁铁位于第一导磁板与中柱之间,第一导磁板与顶凸之间具有第一磁间隙。第二导磁板包含第二穿孔,第一穿孔与第二穿孔以轴向为中心轴同轴设置,第二导磁板设置于第一磁铁上,且第一导磁板及顶凸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第二穿孔内,第二导磁板与第一导磁板之间具有第二磁间隙。第一音圈位于第一磁间隙中。第二音圈位于第二磁间隙中。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磁铁的磁能积大于第一磁铁。较佳地,第二磁铁为钕铁硼磁铁环(NdFeB magnet)。较佳地,第一磁铁为铁氧磁铁环(Ferrite magnet)。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音圈为高音音圈,且第二音圈为低音音圈。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导磁板的厚度由外缘向第一穿孔呈阶梯状递减。较佳地,第一导磁板与第一磁铁的接触面为平面。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磁铁的外缘半径与第一导磁板的外缘半径大致相同。
在一实施例中,轭铁的外缘半径与第二导磁板的外缘半径大致相同。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导磁板的厚度由内缘向外缘递减。较佳地,第二导磁板与第一磁铁的接触面为平面。
在一实施例中,承载盘的厚度由中柱向外缘递减。较佳地,承载盘与第一磁铁的接触面为平面。
在一实施例中,中柱更包括凹槽,凹槽为沿顶凸外周缘设置的环形凹槽。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同轴双音圈驱动组件利用同一磁路系统推动二个音圈,可以大幅减少音圈驱动组件中所需要的磁铁数量,故而能缩小体积,并减少重量,并且特殊的结构设计同样能达到扬声的效能。同时,在组装时可以减少支持元件,且减少组装所需要的步骤,缩短组装所需要的时间。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针对扬声器中音圈驱动组件的部分来描述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故而对于采用单振膜、双振膜或振膜的形状、连接方式、锁固件位置等并不加以限制。
图1是是同轴双音圈驱动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同轴双音圈驱动组件的剖面图。
图3是图2中B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同轴双音圈驱动组件的磁力线分布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申请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作出调整,以便适应具体的应用场合。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装置或组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组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本申请的同轴双音圈驱动组件特别适用于扬声器,请同时参考图1-3。图1是同轴双音圈驱动组件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同轴双音圈驱动组件的剖面图。图3为图2的B区局部放大图。同轴双音圈驱动组件1包括轭铁70、第一磁铁10、第二磁铁20、第一导磁板30、第二导磁板40、第一音圈50以及第二音圈60。轭铁70、第一磁铁10、第二磁铁20、第一导磁板30、第二导磁板40、第一音圈50以及第二音圈60是以轴向A为中心轴同轴设置。
轭铁70为T型轭铁,其包含承载盘72、中柱74及顶凸76。中柱74由承载盘72延轴向A向上延伸出。顶凸76由中柱74延轴向A朝向远离承载盘72方向向上延伸。由图2的剖面来看,轭铁70的中柱74呈阶梯状由中央向二侧递减,即顶凸76的半径小于中柱74的半径。
第一磁铁10包含第一轴孔11、第一面102和第二面104。第二磁铁20包含第二轴孔21、第一面202和第二面204。第一磁铁10的第一面102是第一磁铁10与第二导磁板40的接触面。第二磁铁20的第一面202是第二磁铁20与第一导磁板30的接触面。于此,第一磁铁10及第二磁铁20的磁极分别位在第一面102/202及第二面104/204。在一实施例中,第二磁铁20的磁能积大于第一磁铁10。优选地,第二磁铁20为钕铁硼磁铁环(NdFeB magnet)。优选地,第一磁铁10为铁氧磁铁环(Ferrite magnet)。
中柱74穿过第一磁铁10的第一轴孔11,而使第一磁铁10套设于轭铁70上。第一磁铁10的第二面104与承载盘72接触。第二磁铁20位在轭铁70上,顶凸76穿过第二磁铁20的第二轴孔21,而使第二磁铁20套设于轭铁70的中柱74上,并且第二磁铁20的第二面204与中柱74的顶面接触。
第一导磁板30包含第一穿孔31,顶凸76的至少一部分穿过第一穿孔31,使第二磁铁20夹设于第一导磁板30与中柱74之间。第一导磁板30与中柱74的接触面为平面。较佳地,第一导磁板30的厚度由外缘向内缘呈阶梯状递减。第一导磁板30包括第一阶部302和第二阶部304,第一导磁板30的最外环是较高的第一阶部302,与第一阶部302往内相邻的是第二阶部304。第一导磁板30在第一阶部302的部分包括缺口306。例如设置二个缺口306,分别位在第一导磁板30直径上的对应二个端点。
请回到图1,在一实施例中,支撑件80可设置在第一导磁板30的第二阶部304上,用以加强固定第一导磁板30,避免喇叭驱动时的过大震动。支撑件80并非必要的,因此以虚线表示,且图2未显示。
第二导磁板40包含第二穿孔41,第一导磁板30的第一穿孔31与第二导磁板40的第二穿孔41以轴向A为中心轴同轴设置。第二导磁板40设置于第一磁铁10上,且第一导磁板30及顶凸76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第二穿孔41内。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磁铁20的外缘半径与第一导磁板30的外缘半径大致相同。轭铁70的外缘半径与第二导磁板40的外缘半径大致相同。
优选的是,承载盘72可以为圆柱状、圆盘状、半球状、或是碟状。承载盘72的厚度由中柱74向外缘递减。换言之,承载盘72的中心较厚而外周逐渐变薄。承载盘72与第一磁铁10的接触面为平面,承载盘72的另一面由中心处向外周缘递减倾斜,而使承载盘72的厚度由中柱74向外缘递减。第二导磁板40的厚度由内缘向外缘递减。优选地,第二导磁板40与第一磁铁10之间的接触面为平面,第二导磁板40的另一面由中心向外周缘倾斜,而使第二导磁板40的厚度由中心向外缘递减。从图2的截面图看来,由于承载盘72与第二导磁板40的外缘厚度减少,因此可使同轴双音圈驱动组件1的整体进一步缩小体积。
第一导磁板30与顶凸74之间具有第一磁间隙500,第一音圈50位于第一磁间隙500中。第一音圈50为高音音圈。第一磁铁10的厚度与中柱74的高度大致相同,以使第二导磁板40设置于第一磁铁10上时,第二穿孔41的内侧壁与第一导磁板30相对应,而第二导磁板40与第一导磁板30之间形成第二磁间隙600。第二音圈60位于第二磁间隙600中。第二音圈60为低音音圈。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磁铁10的外缘半径大于轭铁70的外缘半径,且第一轴孔11的半径大于中柱74半径,致使第一磁铁10套设于轭铁70上时,中柱74与第一磁铁10之间有一段距离,上述距离大于第一磁间隙500的距离。
请回到图1,中柱74与顶凸76之间具有凹槽78,凹槽78为沿顶凸76外周缘设置的环形凹槽。当第二磁铁20很薄的时后,凹槽78可预留给第一音圈50作为音圈行程。
图4是同轴双音圈驱动组件的磁力线分布图。第一磁铁10与第二磁铁20的磁性方向相同。也就是说,第一磁铁10的第二面104与第二磁铁20的第二面204具有相同的磁极,因此可使第一磁铁10隔绝来自第二磁铁20的磁通量(magnetic flux),避免磁场耗损。由图4可以知,基于同极相斥的原理,磁力线可避免直接穿过第二磁铁20。第一磁铁10发出的磁力线来到靠近第二磁纲20的第二面204时会绕道而行,也就是大部分的磁力线会流向第一导磁板30与第二导磁板40。
优选地,第一磁铁10的第一面102与第二磁铁20的第一面202皆是N极。换言之,在驱动状态下,磁力线由N极到S极,从第一磁间隙500流向第二磁间隙600,亦即第一磁间隙500与第二磁间隙600可以有较强的磁场。此种磁路设计可以获得较高的能量,得到较佳的发音效果。
更进一步来说,本申请的第二磁铁20采用稀土类金属的钕铁硼磁铁环(NdFeBmagnet),稀土类钴系材不仅有大的磁能积,而且有大的矫顽力,因此可以做成小而薄的永磁体。因此本申请提出的结构,可以有效地导引磁力线由第一磁间隙500流向第二磁间隙600,而使第一磁间隙500与第二磁间隙600可以有较强的磁场。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申请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同轴双音圈驱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轭铁,包含承载盘、中柱及顶凸,所述中柱由所述承载盘延一轴向延伸出,且所述顶凸由所述中柱延所述轴向朝向远离所述承载盘的方向延伸;
第一磁铁,包含第一轴孔,所述中柱穿过所述第一轴孔,而使所述第一磁铁套设于所述轭铁上,并与所述承载盘接触;
第二磁铁,其位在所述轭铁上,所述第二磁铁包含第二轴孔,所述顶凸穿过所述第二轴孔,而使所述第二磁铁套设于所述轭铁上,并与所述中柱的顶面接触,其中所述第一磁铁的磁性方向与所述第二磁铁的磁性方向相同;
第一导磁板,包含第一穿孔,所述顶凸的至少一部分穿过所述第一穿孔,使所述第二磁铁位于所述第一导磁板与所述中柱之间,所述第一导磁板与所述顶凸之间具有第一磁间隙;
第二导磁板,包含第二穿孔,所述第一穿孔与所述第二穿孔以所述轴向为中心轴同轴设置,所述第二导磁板设置于所述第一磁铁上,且所述第一导磁板及所述顶凸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二穿孔内,所述第二导磁板与所述第一导磁板之间具有第二磁间隙;
第一音圈,位于所述第一磁间隙中;以及
第二音圈,位于所述第二磁间隙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同轴双音圈驱动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磁铁的磁能积大于所述第一磁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之同轴双音圈驱动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磁铁为钕铁硼磁铁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之同轴双音圈驱动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磁铁为铁氧磁铁环。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之同轴双音圈驱动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音圈为高音音圈,且所述第二音圈为低音音圈。
6.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同轴双音圈驱动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导磁板的厚度由外缘向内缘呈阶梯状递减。
7.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同轴双音圈驱动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磁铁的外缘半径与所述第一导磁板的外缘半径大致相同。
8.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同轴双音圈驱动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轭铁的外缘半径与所述第二导磁板的外缘半径大致相同。
9.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同轴双音圈扬声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导磁板的厚度由内缘向外缘递减。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同轴双音圈扬声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承载盘的厚度由中间向外缘递减。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同轴双音圈扬声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柱更包括凹槽,所述凹槽为沿所述顶凸外周缘设置的环形凹槽。
CN201821382520.3U 2017-08-25 2018-08-24 同轴双音圈驱动组件 Active CN208724199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762550151P 2017-08-25 2017-08-25
US62/550,151 2017-08-2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724199U true CN208724199U (zh) 2019-04-09

Family

ID=6340506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382520.3U Active CN208724199U (zh) 2017-08-25 2018-08-24 同轴双音圈驱动组件
CN201810971638.8A Active CN109429153B (zh) 2017-08-25 2018-08-24 同轴双音圈驱动组件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971638.8A Active CN109429153B (zh) 2017-08-25 2018-08-24 同轴双音圈驱动组件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EP (1) EP3448062B1 (zh)
CN (2) CN20872419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29153A (zh) * 2017-08-25 2019-03-05 惠州超声音响有限公司 同轴双音圈驱动组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7721454U (zh) * 2022-06-30 2022-11-01 瑞声光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一种同轴扬声器
CN217721457U (zh) * 2022-06-30 2022-11-01 瑞声光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同轴扬声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285897A (ja) * 1985-07-12 1986-12-16 Kenwood Corp ド−ム型スピ−カ
JPH10285691A (ja) * 1997-04-01 1998-10-23 Sony Corp 音響変換器
JP2000138996A (ja) * 1998-10-30 2000-05-16 Sony Corp スピーカ装置
JP2000278792A (ja) * 1999-03-29 2000-10-06 Sony Corp スピーカ及びスピーカ装置
JP4366203B2 (ja) * 2004-02-06 2009-11-18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スピーカ
US8175320B2 (en) * 2007-06-27 2012-05-08 Sound Sources Technology, Inc. Single magnet coaxial loudspeaker
JP2010263363A (ja) * 2009-05-01 2010-11-18 Koichiro Akimoto スピーカー
CN201594909U (zh) * 2009-10-26 2010-09-29 北京七九七华音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扬声器磁路以及包括该磁路的扬声器
CN201854415U (zh) * 2009-12-21 2011-06-01 瑞声声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双音圈电磁扬声器
CN201657285U (zh) * 2010-01-11 2010-11-24 瑞声声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微型双磁钢双音圈电磁扬声器
HU230260B1 (hu) * 2012-09-17 2015-11-30 NOVINEX Innováció- és Kutatás-hasznosító Iroda Kft. Koaxiális hangszóró elrendezés
GB2543322A (en) * 2015-10-14 2017-04-19 Music Group Ip Ltd Loudspeaker
CN105812997B (zh) * 2016-03-14 2019-08-02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扬声器
CN105848064B (zh) * 2016-05-10 2019-06-04 青岛歌尔声学科技有限公司 双磁隙磁路系统和具有该双磁隙磁路系统的扬声器
CN208724199U (zh) * 2017-08-25 2019-04-09 惠州迪芬尼声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同轴双音圈驱动组件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29153A (zh) * 2017-08-25 2019-03-05 惠州超声音响有限公司 同轴双音圈驱动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29153B (zh) 2023-08-18
EP3448062B1 (en) 2019-12-18
EP3448062A1 (en) 2019-02-27
CN109429153A (zh) 2019-03-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724199U (zh) 同轴双音圈驱动组件
US9210511B2 (en) Micro-electroacoustic device
JP3841222B1 (ja) 動電型電気音響変換器および電子機器
US20140056464A1 (en) Micro-Speaker
WO2021000156A1 (zh) 发声器件
EP3570559A1 (en) High-quality electromagnetic speaker having improved accuracy of air gap
US9071909B2 (en) Electromagnetic transducer
KR20180014261A (ko) 선형 진동 발생장치.
KR101831930B1 (ko) 선형 진동 발생장치.
US20140056446A1 (en) Micro-Speaker
WO2020248208A1 (zh) 一种屏幕发声装置
US20130287245A1 (en) Loudspeaker with reinforced frame
US9426577B2 (en) Magnetic assembly for speaker
US8649549B2 (en) Speaker
US20130287244A1 (en) Loudspeaker with reinforced frame
JP2018157589A (ja) スピーカ装置
KR101420320B1 (ko) 초박형 진동판 전면 구동 스피커
JP2018157588A (ja) スピーカ装置
US20200396545A1 (en) Screen Sounding Device
KR101564216B1 (ko) 보이스코일 및 이를 사용한 스피커
JP2007104634A (ja) 動電型電気音響変換器および電子機器
JP4087878B2 (ja) 動電型電気音響変換器および電子機器
CN215499556U (zh) 一种小尺寸高驱动力扬声器
US10932046B2 (en) Sound generator
CN113473335A (zh) 一种小尺寸高驱动力扬声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