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723650U - 一种排水泵定子线圈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排水泵定子线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723650U
CN208723650U CN201821305790.4U CN201821305790U CN208723650U CN 208723650 U CN208723650 U CN 208723650U CN 201821305790 U CN201821305790 U CN 201821305790U CN 208723650 U CN208723650 U CN 2087236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ing
metallic channel
skeleton
connecting terminal
lu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30579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俞云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Saipu Electrical Appliance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Saipu Electrical Appliance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Saipu Electrical Appliance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Saipu Electrical Appliance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30579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7236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7236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7236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Windings For Motors And Gen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排水泵定子线圈,包括第一绕组骨架和第二绕组骨架,所述第一绕组骨架和第二绕组骨架上均缠绕有绕组,所述第一绕组骨架和第二绕组骨架的顶端均设置有端子;端子上设置有凸片,凸片紧挨所述第一绕组骨架或第二绕组骨架顶部的侧面,凸片与绕组的线头通过碰焊固定连接。使端子上的凸片紧挨绕组骨架,减小凸片与绕组之间的距离,绕组线头紧贴绕组骨架与凸片连接,不存在悬空线段,在骨架上增加两个导线槽,能保证塑封过程中绕组与接线片之间的线段不被损毁,提高产品合格率。进一步的,采用碰焊的方式使绕组线头与凸片固定,采用碰焊机或电流电焊机,实现自动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排水泵定子线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排水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排水泵定子线圈。
背景技术
洗碗机、洗衣机等电器通常设置排水泵来增加排水速度。这种排水泵包括线圈、铁芯和转子,通常设置两个线圈来产生不同的磁场,两线圈套设在铁芯的一端,转子位于铁芯的另一端。线圈由骨架和缠绕在骨架上的绕组形成,套组通常是漆包线在骨架上绕线形成,线圈上设置与绕组连接的接线端子。绕制了绕组的线圈骨架进行一次塑封,使绕组完全固定在骨架上。
绕组的漆包线与接线端子的连接方式是:在接线端子上设一个接线片,使绕组线的端头缠绕在连接柱上,现有技术中,通常是在接线端子的一端冲压出接线片,冲压出形成通槽,该接线片有加大的长度以便于进行人工将绕组的线头缠绕在接线片上之后进行人工焊接。接线片与骨架之间有较大的距离,当绕组的线头被连接在接线片上之后,在绕组与接线片之间难以避免的形成悬空线段。在塑封过程中,该悬空线段收到冲击,易发生损毁现象,次品率较大。同时,绕组线头与接线片采用人工焊接的方式,费时费力,生产效率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排水泵定子线圈,具有合格率高及生产效率高的特点。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排水泵定子线圈,包括第一绕组骨架和第二绕组骨架,所述第一绕组骨架和第二绕组骨架上均缠绕有绕组,所述第一绕组骨架和第二绕组骨架的顶端均设置有端子;
所述端子上设置有凸片,所述凸片紧挨所述第一绕组骨架或第二绕组骨架顶部的侧面,所述凸片与绕组的线头通过碰焊固定连接。
使端子上的凸片紧挨绕组骨架,减小凸片与绕组之间的距离,绕组线头紧贴绕组骨架与凸片连接,不存在悬空线段,能保证塑封过程中绕组与接线片之间的线段不被损毁,提高产品合格率。进一步的,采用碰焊的方式使绕组线头与凸片固定,采用碰焊机或电流电焊机,实现自动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
进一步的,接线端子经冲孔形成所述凸片,所述接线端子上的冲孔位形成通孔。现有技术中,接线端子冲压形成接线片后,在接线端子上形成通槽,则接线端子的端部形成分离的两段,当接线端子安装时易发生扭曲,安装难度增加。本实用新型使接线端子冲压形成凸片后,冲压位为通孔,保证接线端子的端部完整性,降低安装难度,提高产品合格率。
进一步的,接线端子包括第一接线端子、第二接线端子和第三接线端子,凸片包括第一接线凸片和第二接线凸片,第一绕组骨架和第二绕组骨架并排设置;
第一接线端子安装于第一绕组骨架的顶部,第一接线凸片位于第一接线端子,且第一接线凸片的一端紧挨第一绕组骨架,另一端为自由端,第一接线凸片与第一绕组骨架上的绕组相连接;
第二接线端子的端部形成第一插脚和第二插脚,第一插脚安装于第一绕组骨架的顶部,第二插脚安装于第二绕组骨架的顶部;
第三接线端子安装于第二绕组骨架的顶部,第二接线凸片位于第三接线端子,且所述第二接线凸片的一端紧挨第二绕组骨架,另一端为自由端,第二接线凸片与第二绕组骨架上的绕组相连接;
第一接线端子、第二接线端子和第三接线端子均为片状,三者与绕组的绕线方向相平行,且三者位于第一绕组骨架和第二绕组骨架的同一侧;第二接线端子和第三接线端子之间连接有温控器。
采用第二接线端子的第一插脚和第二插脚对两绕线骨架进行定位,保证两绕线骨架的相对位置固定,提高绕线的整体效果;第一接线端子与第三接线端子有加大的距离,能提高爬电距离使其安全可靠。
进一步的,第一绕组骨架具有第一绕线槽,第二绕组骨架具有第二绕线槽,第一绕线槽和第二绕线槽内均具有绕组;
第一绕线槽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导线槽,所述第二绕线槽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导线槽,两导线槽位于两绕线骨架的同一侧;
第一绕线槽内的绕组线头经过第二导线槽,缠绕在第一接线凸片上,并通过碰焊使该绕组线头焊接在第一接线凸片上;
第二绕线槽内的绕组线头经过第一导线槽,缠绕在第二接线凸片上,并通过碰焊使该绕组线头焊接在第二接线凸片上。
导线槽的设置使绕线的线头经过导线槽后与凸片连接,进一步保护绕组与凸片之间的线段,进一步防止塑封及绕线过程中漆包线损坏。
进一步的,第一导线槽由第一导线槽前部开口、第一导线槽下部开口、第一导线槽顶壁和两侧壁组成,第一导线槽前部开口位于两绕组骨架之一的前侧壁,第一导线槽下部开口位于该绕组骨架的绕线槽侧壁,第一导线槽顶壁倾斜设置,使第一导线槽的深度自前向后逐渐减小,第一导线槽前部开口和第一导线槽下部开口相连通,形成第一导线槽的槽口;
第二导线槽由第二导线槽前部开口、第二导线槽下部开口、第二导线槽上部开口、后壁、第二导线槽顶壁和底壁形成,第二导线槽下部开口和第二导线槽上部开口分设于第二导线槽前部开口的两端,后壁自第二导线槽下部开口延伸至第二导线槽上部开口;
第二导线槽前部开口位于另一绕组骨架的前侧壁,第二导线槽下部开口位于该绕组骨架的绕线槽侧壁,第二导线槽上部开口位于该绕组骨架的顶壁,并且,第二导线槽前部开口、第二导线槽下部开口和第二导线槽上部开口相连通,形成第二导线槽的槽口。
通过设定第一导线槽和第二导线槽的开口方向,进而限定导线槽的形状,使导线槽与进线和出线的路径相对应,进一步降低塑封及绕线过程中漆包线损坏。
进一步的,第一导线槽位于第二绕线槽顶部远离第一绕组骨架的一端,且位于第三接线端子远离第一绕组骨架的一侧;
第二导线槽位于第一绕线槽顶部的中央,且位于第一接线端子与第一插脚之间。
通过设定第一导线槽和第二导线槽的位置,使导线槽与漆包线的绕线路径相对应,进一步降低塑封及绕线过程中漆包线损坏。
进一步的,第一接线凸片与第一接线端子为一体成型结构,第一接线凸片是第一接线端子经冲压翻折形成;
第二接线凸片与第三接线端子为一体成型结构,第二接线凸片是第一接线端子经冲压翻折形成。
两接线凸片均倾斜设置,与绕组线头的连接更易操作能使绕组的漆包线与绕组骨架相贴近,防止悬空现象。
进一步的,第一绕组骨架的顶部具有第一安装孔,第一接线端子的安装端插入第一安装孔中并与第一安装孔过盈配合;
第一接线端子的安装端具有限位凸块,限位凸块与第一绕组骨架相抵。
第一接线端子与第一绕组骨架过盈配合,安装更加快捷方便,限位凸块能在安装过程中进行对第一接线端子插入安装孔的深度限位。
进一步的,第一绕组骨架的顶部具有第二安装孔,第二绕组骨架的顶部具有第三安装孔,第一插脚插入第二安装孔中并与第二安装孔过盈配合,第二插脚插入第三安装孔中并与第三安装孔过盈配合;
第二安装孔和第三安装孔位于两绕组骨架的相邻侧。
第二接线端子与第一、二绕组骨架过盈配合,安装更加快捷方便,两安装孔的位置设置,限定了第二接线端子的安装位。
进一步的,第二绕组骨架的顶部还具有第四安装孔,第三接线端子的安装端插入第四安装孔中并与第四安装孔过盈配合;
第四安装孔位于第二绕组骨架背离第一绕组骨架的一侧。
第三接线端子与第二绕组骨架过盈配合,安装更加快捷方便。
进一步的,温控器包括温控器本体、第一连接线和第二连接线,第一连接线和第二连接线均与温控器本体连接;
第二接线端子靠近第二绕组骨架处开设有第一通孔,第一连接线经过第一通孔,并通过碰焊使第一连接线焊接在第一通孔;
第三接线端子靠近第二绕组骨架处开设有第二通孔,第二连接线经过第二通孔,并通过碰焊使第二连接线焊接在第二通孔。
温控器采用碰焊的方式安装,不仅能减少作业工序、降低人力和材料。还能使温控器连接电阻不受绕组发热影响,降低了线圈温升速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使端子上的凸片紧挨绕组骨架,减小凸片与绕组之间的距离,绕组线头紧贴绕组骨架与凸片连接,不存在悬空线段,在骨架上增加两个导线槽,能保证塑封过程中绕组与接线片之间的线段不被损毁,提高产品合格率。进一步的,采用碰焊的方式使绕组线头与凸片固定,采用碰焊机或电流电焊机,实现自动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排水泵定子线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排水泵定子线圈的三个接线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排水泵定子线圈的除去接线端子、温控器和绕组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排水泵定子线圈的第二导线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所示排水泵定子线圈的除去温控器和绕组后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第一绕组骨架1、第二绕组骨架2、第一接线端子3、第二接线端子4、第三接线端子5、绕组6、温控器7、第一安装孔11、第二安装孔12、第一绕线槽13、第三安装孔21、第四安装孔22、第二绕线槽23、第一接线凸片31、限位凸块32、第一插脚41、第二插脚42、第一通孔43、第二接线凸片51、第二通孔52、温控器本体71、第一连接线72、第二连接线73、第一导线槽01、第二导线槽02、前部开口011、下部开口012、顶壁013、两侧壁014、第二导线槽前部开口021、第二导线槽下部开口022、第二导线槽上部开口023、后壁024、第二导线槽顶壁025、底壁026、通孔0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排水泵定子线圈,包括第一绕组骨架1和第二绕组骨架2,第一绕组骨架1和第二绕组骨架2上均缠绕有绕组6,第一绕组骨架1和第二绕组骨架2的顶端均设置有端子;
端子上设置有凸片,凸片紧挨所述第一绕组骨架1或第二绕组骨架2顶部的侧面,凸片与绕组6的线头通过碰焊固定连接。
使端子上的凸片紧挨绕组骨架,减小凸片与绕组之间的距离,绕组线头紧贴绕组骨架与凸片连接,不存在悬空线段,能保证塑封过程中绕组与接线片之间的线段不被损毁,提高产品合格率。进一步的,采用碰焊的方式使绕组线头与凸片固定,采用碰焊机或电流电焊机,实现自动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
接线端子经冲孔形成凸片,接线端子上的冲孔位形成通孔03。现有技术中,接线端子冲压形成接线片后,在接线端子上形成通槽,则接线端子的端部形成分离的两段,当接线端子安装时易发生扭曲,安装难度增加。本实用新型使接线端子冲压形成凸片后,冲压位为通孔,保证接线端子的端部完整性,降低安装难度,提高产品合格率。
接线端子包括第一接线端子3、第二接线端子4和第三接线端子5,凸片包括第一接线凸片31和第二接线凸片51,第一绕组骨架1和第二绕组骨架2并排设置,第一绕组骨架1和第二绕组骨架2上均设置有绕组6;
第一接线端子3安装于第一绕组骨架1的顶部,第一接线端子3靠近第一绕组骨架1的一端具有第一接线凸片31,第一接线凸片31的一端紧挨第一绕组骨架1,另一端为自由端,第一接线凸片31与第一绕组骨架1上的绕组6相连接;
第二接线端子4的端部形成第一插脚41和第二插脚42,第一插脚41安装于第一绕组骨架1的顶部,第二插脚42安装于第二绕组骨架2的顶部;
第三接线端子5安装于第二绕组骨架2的顶部,第三接线端子5靠近第一绕组骨架1的一端具有第二接线凸片51,第二接线凸片51的一端紧挨第二绕组骨架2,另一端为自由端,第二接线凸片51与第二绕组骨架2上的绕组6相连接;
第一接线端子3、第二接线端子4和第三接线端子5均为片状,三者与绕组的绕线方向相平行,且三者位于第一绕组骨架1和第二绕组骨架2的同一侧;第二接线端子4和第三接线端子5之间连接有温控器7。
采用第二接线端子4的第一插脚41和第二插脚42对两绕线骨架进行定位,保证两绕线骨架的相对位置固定,提高绕线的整体效果;第一接线端子与第三接线端子有加大的距离,能提高爬电距离使其安全可靠。
第一接线凸片31与第一接线端子3为一体成型结构,第一接线凸片31是第一接线端子3经冲压翻折形成;
第二接线凸片51与第三接线端子5为一体成型结构,第二接线凸片51是第一接线端子3经冲压翻折形成。
两接线凸片均倾斜设置,与绕组线头的连接更易操作能使绕组的漆包线与绕组骨架相贴近,防止悬空现象。两接线凸片分别与两绕组骨架的侧面相抵。
进一步的,第一绕组骨架1的顶部具有第一安装孔11,第一接线端子3的安装端插入第一安装孔11中并与第一安装孔11过盈配合;
第一接线端子3的安装端具有限位凸块32,限位凸块32与第一绕组骨架1相抵。
第一接线端子3与第一绕组骨架1过盈配合,安装更加快捷方便,限位凸块32能在安装过程中进行对第一接线端子3插入安装孔的深度限位。
第一绕组骨架1的顶部具有第二安装孔12,第二绕组骨架2的顶部具有第三安装孔21,第一插脚41插入第二安装孔12中并与第二安装孔12过盈配合,第二插脚42插入第三安装孔21中并与第三安装孔21过盈配合;
第二安装孔12和第三安装孔21位于两绕组骨架的相邻侧。
第二接线端子4与第一、二绕组骨架过盈配合,安装更加快捷方便,两安装孔的位置设置,限定了第二接线端子4的安装位。
第二接线端子4呈板状,表面平整无凸起。
第二绕组骨架2的顶部还具有第四安装孔22,第三接线端子5的安装端插入第四安装孔22中并与第四安装孔22过盈配合;
第四安装孔22位于第二绕组骨架2背离第一绕组骨架1的一侧。
第三接线端子5与第二绕组骨架2过盈配合,安装更加快捷方便。
安装时,采用设备将三个接线端子压入安装孔中。
进一步的,温控器7包括温控器本体71、第一连接线72和第二连接线73,第一连接线72和第二连接线73均与温控器本体71连接;
第二接线端子4靠近第二绕组骨架2处开设有第一通孔43,第一连接线72穿过第一通孔43,并通过碰焊使第一连接线72焊接在第一通孔43中;
第三接线端子5靠近第二绕组骨架2处开设有第二通孔52,第二连接线73穿过第二通孔52,并通过碰焊使第二连接线73焊接在第二通孔52中。
温控器7采用碰焊的方式安装,不仅能减少作业工序、降低人力和材料。还能使温控器连接电阻不受绕组发热影响,降低了线圈温升速率。
进一步的,第一绕组骨架1具有第一绕线槽13,第二绕组骨架2具有第二绕线槽23,第一绕线槽13和第二绕线槽23内均具有绕组;
第一绕线槽13和第二绕线槽23两者的顶部均设置有导线槽,两绕线槽的导线槽位于两绕线骨架的同一侧;
导线槽分为第一导线槽01和第二导线槽02,第一导线槽01和第二导线槽02分设于第一绕组骨架1和第二绕组骨架2。
第一绕线槽13内的绕组线头经过第二导线槽02,缠绕在第一接线凸片31上,并通过碰焊使该绕组线头焊接在第一接线凸片31上;
第二绕线槽23内的绕组线头经过第一导线槽01,缠绕在第二接线凸片51上,并通过碰焊使该绕组线头焊接在第二接线凸片51上。
导线槽的设置使绕线的线头经过导线槽后与凸片连接,进一步保护绕组与凸片之间的线段,进一步防止塑封及绕线过程中漆包线损坏。
第一导线槽01由第一导线槽前部开口011、第一导线槽下部开口012、第一导线槽顶壁013和两侧壁014组成,第一导线槽前部开口011位于两绕组骨架之一的前侧壁,第一导线槽下部开口012位于该绕组骨架的绕线槽侧壁,第一导线槽顶壁013倾斜设置,使第一导线槽01的深度自前向后逐渐减小,第一导线槽前部开口011和第一导线槽下部开口012相连通,形成第一导线槽01的槽口;
第二导线槽02由第二导线槽前部开口021、第二导线槽下部开口022、第二导线槽上部开口023、后壁024、第二导线槽顶壁025和底壁026形成,第二导线槽下部开口022和第二导线槽上部开口023分设于第二导线槽前部开口021的两端,后壁024自第二导线槽下部开口022延伸至上部开023口;
第二导线槽前部开口021位于另一绕组骨架的前侧壁,第二导线槽下部开口022位于该绕组骨架的绕线槽侧壁,第二导线槽02的第二导线槽上部开口023位于该绕组骨架的顶壁,并且,第二导线槽02前部开口021、第二导线槽下部开口022和第二导线槽上部开口023相连通,形成第二导线槽的槽口。
通过设定第一导线槽01和第二导线槽02的开口方向,进而限定导线槽的形状,使导线槽与进线和出现的路径相对应,进一步降低塑封及绕线过程中漆包线损坏。
第一导线槽01位于第二绕线槽23顶部远离第一绕组骨架1的一端,且位于第三接线端子5远离第一绕组骨架1的一侧;
第二导线槽02位于第一绕线槽13顶部的中央,且位于第一接线端子3与第一插脚41之间。
通过设定第一导线槽01和第二导线槽02的位置,使导线槽与漆包线的绕线路径相对应,进一步降低塑封及绕线过程中漆包线损坏。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排水泵定子线圈,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绕组骨架和第二绕组骨架,所述第一绕组骨架和第二绕组骨架上均缠绕有绕组,所述第一绕组骨架和第二绕组骨架的顶端均设置有接线端子;
所述接线端子上设置有凸片,所述凸片紧挨所述第一绕组骨架或第二绕组骨架顶部的侧面,所述凸片与绕组的线头通过碰焊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泵定子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端子经冲孔形成所述凸片,所述接线端子上的冲孔位形成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水泵定子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端子包括第一接线端子、第二接线端子和第三接线端子,所述凸片包括第一接线凸片和第二接线凸片,所述第一绕组骨架和第二绕组骨架并排设置;
所述第一接线端子安装于第一绕组骨架的顶部,所述第一接线凸片位于第一接线端子,且所述第一接线凸片的一端紧挨第一绕组骨架,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第一接线凸片与第一绕组骨架上的绕组相连接;
所述第二接线端子的端部形成第一插脚和第二插脚,所述第一插脚安装于第一绕组骨架的顶部,所述第二插脚安装于第二绕组骨架的顶部;
所述第三接线端子安装于第二绕组骨架的顶部,所述第二接线凸片位于第三接线端子,且所述第二接线凸片的一端紧挨第二绕组骨架,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第二接线凸片与第二绕组骨架上的绕组相连接;
所述第一接线端子、第二接线端子和第三接线端子均为片状,三者与绕组的绕线方向相平行,且三者位于第一绕组骨架和第二绕组骨架的同一侧;所述第二接线端子和第三接线端子之间连接有温控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排水泵定子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绕组骨架具有第一绕线槽,所述第二绕组骨架具有第二绕线槽,所述第一绕线槽和第二绕线槽内均具有所述绕组;
所述第一绕线槽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导线槽,所述第二绕线槽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导线槽,两导线槽位于两绕线骨架的同一侧;
所述第一绕线槽内的绕组线头经过第二导线槽,缠绕在第一接线凸片上,并通过碰焊使该绕组线头焊接在第一接线凸片上;
所述第二绕线槽内的绕组线头经过第一导线槽,缠绕在第二接线凸片上,并通过碰焊使该绕组线头焊接在第二接线凸片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排水泵定子线圈,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导线槽由第一导线槽前部开口、第一导线槽下部开口、第一导线槽顶壁和两侧壁组成,所述第一导线槽前部开口位于两绕组骨架之一的前侧壁,所述第一导线槽下部开口位于该绕组骨架的绕线槽侧壁,所述第一导线槽顶壁倾斜设置,使第一导线槽的深度自前向后逐渐减小,所述第一导线槽前部开口和第一导线槽下部开口相连通,形成所述第一导线槽的槽口;
所述第二导线槽由第二导线槽前部开口、第二导线槽下部开口、第二导线槽上部开口、后壁、第二导线槽顶壁和底壁形成,所述第二导线槽下部开口和第二导线槽上部开口分设于第二导线槽前部开口的两端,所述后壁自第二导线槽下部开口延伸至第二导线槽上部开口;
所述第二导线槽前部开口位于另一绕组骨架的前侧壁,所述第二导线槽下部开口位于该绕组骨架的绕线槽侧壁,所述第二导线槽上部开口位于该绕组骨架的顶壁,并且,所述第二导线槽前部开口、第二导线槽下部开口和第二导线槽上部开口相连通,形成所述第二导线槽的槽口。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排水泵定子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线槽位于所述第二绕线槽顶部远离第一绕组骨架的一端,且位于第三接线端子远离第一绕组骨架的一侧;
所述第二导线槽位于第一绕线槽顶部的中央,且位于第一接线端子与第一插脚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排水泵定子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绕组骨架的顶部具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接线端子的安装端插入第一安装孔中并与第一安装孔过盈配合;
所述第一接线端子的安装端具有限位凸块,所述限位凸块与第一绕组骨架相抵。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排水泵定子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绕组骨架的顶部具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绕组骨架的顶部具有第三安装孔,所述第一插脚插入第二安装孔中并与第二安装孔过盈配合,所述第二插脚插入第三安装孔中并与第三安装孔过盈配合;
所述第二安装孔和第三安装孔位于两绕组骨架的相邻侧。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排水泵定子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绕组骨架的顶部还具有第四安装孔,所述第三接线端子的安装端插入第四安装孔中并与第四安装孔过盈配合;
所述第四安装孔位于第二绕组骨架背离第一绕组骨架的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排水泵定子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器包括温控器本体、第一连接线和第二连接线,所述第一连接线和第二连接线均与温控器本体连接;
所述第二接线端子靠近第二绕组骨架处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连接线经过第一通孔,并通过碰焊使第一连接线焊接于第一通孔;
所述第三接线端子靠近第二绕组骨架处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连接线经过第二通孔,并通过电碰焊使第二连接线焊接于第二通孔。
CN201821305790.4U 2018-08-14 2018-08-14 一种排水泵定子线圈 Active CN2087236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305790.4U CN208723650U (zh) 2018-08-14 2018-08-14 一种排水泵定子线圈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305790.4U CN208723650U (zh) 2018-08-14 2018-08-14 一种排水泵定子线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723650U true CN208723650U (zh) 2019-04-09

Family

ID=659776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305790.4U Active CN208723650U (zh) 2018-08-14 2018-08-14 一种排水泵定子线圈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72365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32749A (zh) * 2018-08-14 2018-11-16 广东赛普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排水泵定子线圈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32749A (zh) * 2018-08-14 2018-11-16 广东赛普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排水泵定子线圈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300720B (zh) 电机绝缘骨架及具有其的电机
CN105099018B (zh) 电机绝缘骨架及具有其的电机
CN204205775U (zh) 一种交流电风扇用的电机定子组件
CN204103680U (zh) 爪极式永磁同步电机线圈的引线结构
CN204696817U (zh) 电机绝缘骨架及具有其的电机
CN208723650U (zh) 一种排水泵定子线圈
CN106972684A (zh) 定子绕组出线结构、定子组件和电机
CN204257361U (zh) 引线框架及基于引线框架制成的变压器骨架
CN209747268U (zh) 一种线圈引线连接结构
CN104505229A (zh) 引线框架、基于引线框架的变压器骨架的制造方法及变压器骨架
CN108832749A (zh) 一种排水泵定子线圈
CN205647092U (zh) 接线装置、电机和电器设备
CN212848232U (zh) 便于自动化绕线的线圈架及线圈和磁保持继电器
CN208174375U (zh) 串激电机定子及串激电机
CN101950711A (zh) 一种电磁继电器
CN103151857A (zh) 开关磁阻电机
CN207069733U (zh) 定子电源线出线结构、定子组件及电机
CN105305707A (zh) 一种爪极式微型永磁同步电机线圈的引线结构
CN210578011U (zh) 绝缘骨架、电机及包括该电机的电器产品
CN204922229U (zh) 电机导线夹、电源线固定组件及电机
CN104300705A (zh) 电机定子
CN201812754U (zh) 电磁继电器
CN209358322U (zh) 电机引出线与定子线圈的连接结构
CN204190510U (zh) 一种定子绝缘骨架
CN208903933U (zh) 一种小型大功率电磁继电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28308 No.15, Shilong Road, committee of Yange village, Lunjiao, Shunde District, Fo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SAIPU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12, South Road, Huang Chung Industrial District, Beijiao Town, Shunde District, Foshan,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SAIPU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Ltd.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