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718725U - 隧道预留填充找平层排水系统 - Google Patents

隧道预留填充找平层排水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718725U
CN208718725U CN201821172468.9U CN201821172468U CN208718725U CN 208718725 U CN208718725 U CN 208718725U CN 201821172468 U CN201821172468 U CN 201821172468U CN 208718725 U CN208718725 U CN 2087187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nnel
drain
draining blind
blind pipe
reserv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17246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国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xth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19th Bureau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xth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19th Bureau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xth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19th Bureau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xth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19th Bureau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17246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7187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7187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7187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ining And Supports For Tunne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隧道预留填充找平层排水系统,其中,隧道预留填充找平层排水系统包括多根设置在隧道的仰拱初次填充和找平层之间的排水盲管,多根排水盲管沿隧道的轴向平行分布,相邻两根排水盲管之间的垂直距离为45米至55米,每一根排水盲管的轴线与隧道的轴向之间的夹角介于40度至50度之间,每一根排水盲管的进水端的水平高度高于或等于出水端的水平高度,排水盲管与泄水沟或隧道的中部排水沟连通。隧道预留填充找平层排水系统具有可排除隧道的仰拱初次填充和找平层之间的层间水,并有效防止找平层发生上拱、开裂,避免无砟轨道道床形成连带的上浮、开裂和变形的优点。

Description

隧道预留填充找平层排水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隧道预留填充找平层排水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铁路建设行业的快速发展,长大隧道、特长型隧道工程已成为铁路建设工程的施工重点,尤其是隧道工程普遍采用无砟轨道设计,使得道床施工时要求线下工程仰拱填充面的整体平整度需要达到高标准要求。
由于在隧道施工阶段时,将仰拱填充一次性施工至设计标高会存在很多客观因素限制,于是目前的施工普遍采取预留找平层的施工工艺,即在隧道未贯通阶段,先不将仰拱一次性施工至设计标高,而是采取预留30厘米左右的混凝土找平层,然后在无砟轨道道床施工前再进行预留找平层的浇筑施工,此时施工找平层能够避免早期施工阶段中的磨损带来的影响,同时后期浇筑工艺简单,可有效保证填充面的整体平顺度,从而满足无砟轨道的施工验收要求。
但是,这种预留找平层的施工方法施工出的隧道在实际投入使用后,暴露出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其中主要包括二次浇筑的预留找平层与早期填充面之间的层间水(层间水包含仰拱施工缝渗水、水沟电缆槽底部渗水等)无法排出,导致层间水会造成找平层发生不同程度的上拱和开裂,从而使无砟轨道道床形成连带的上浮、开裂和变形,对高速列车的行车产生严重的安全隐患,运营风险极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排除隧道的仰拱初次填充和找平层之间的层间水,并有效防止找平层发生上拱、开裂,避免无砟轨道道床形成连带的上浮、开裂和变形的隧道预留填充找平层排水系统。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隧道预留填充找平层排水系统,其中,包括多根排水盲管、泄水沟和多个第一泄水槽,多根排水盲管均设置在隧道的仰拱初次填充和找平层之间,多根排水盲管沿隧道的轴向平行分布,相邻两根排水盲管之间的垂直距离为45米至55米,每一根排水盲管的轴线与隧道的轴向之间的夹角介于40度至50度之间,且每一根排水盲管的进水端的水平高度高于或等于出水端的水平高度,泄水沟沿隧道的轴向延伸地设置,泄水沟位于第一水沟槽的第一水沟槽壁和找平层之间,且泄水沟与多根排水盲管的出水端连通,多个第一泄水槽均位于第二水沟槽的第二水沟槽壁上,多个第一泄水槽沿隧道的轴向平行分布,相邻两个第一泄水槽之间的垂直距离为3米至5米,每一个第一泄水槽均连通轨道道床和第二水沟槽。
进一步的方案是,隧道预留填充找平层排水系统还包括排水暗管,排水暗管与泄水沟连通。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隧道预留填充找平层排水系统还包括多个第二泄水槽,多个第二泄水槽均位于第一水沟槽壁上,多个第二泄水槽沿隧道的轴向平行分布,相邻两个第二泄水槽之间的垂直距离为3米至5米,每一个第二泄水槽均连通泄水沟和第一水沟槽。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泄水沟的宽度为3厘米至6厘米,泄水沟的高度与找平层的高度相等。
由上可见,在仰拱初次填充和找平层之间设置排水盲管,使得排水盲管能够将仰拱初次填充和找平层之间的层间水进行引排,从而降低层间水压,防止造成找平层和无砟轨道道床出现上浮、变形和开裂的问题。此外,排水盲管的进水端和出水端的相对水平高度的设置,对层间水的排放起到引流作用,而泄水沟用于收集、汇聚排出的层间水后进行集中排放,保证隧道预留填充找平层排水系统的排水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隧道预留填充找平层排水系统还可以是包括多根第一排水盲管和多根第二排水盲管,多根第一排水盲管均设置在隧道的仰拱初次填充和找平层之间,多根第一排水盲管沿隧道的轴向平行分布,相邻两根第一排水盲管之间的垂直距离为45米至55米,每一根第一排水盲管的轴线与隧道的轴向之间的夹角介于40度至50度之间,每一根第一排水盲管的进水端的水平高度高于或等于出水端的水平高度,且每一根第一排水盲管的出水端与隧道的中部排水沟连通,多根第二排水盲管均设置在仰拱初次填充和找平层之间,多根第二排水盲管沿隧道的轴向平行分布,相邻两根第二排水盲管之间的垂直距离为45米至55米,在水平面的投影上,每一根第二排水盲管均垂直于隧道的轴线,且每一根第二排水盲管连通水沟槽和中部排水沟。
进一步的方案是,隧道预留填充找平层排水系统还包括排水暗管,排水暗管与中部排水沟连通。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排水盲管的直径为45毫米至55毫米,第二排水盲管的直径为45毫米至55毫米。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相邻两根第一排水盲管之间的垂直距离为50米,相邻两根第二排水盲管之间的垂直距离为50米。
由上可见,在仰拱初次填充和找平层之间设置第一排水盲管和第二排水盲管,使得第一排水盲管和第二排水盲管能够将仰拱初次填充和找平层之间的层间水引排至中部排水沟内进行集中排放,从而降低层间水压,防止造成找平层和无砟轨道道床出现上浮、变形和开裂的问题。此外,第一排水盲管的进水端和出水端的相对水平高度的设置,能够对层间水的排放起到引流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隧道预留填充找平层排水系统第一实施例的隧道断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隧道预留填充找平层排水系统第一实施例的隧道轴向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隧道预留填充找平层排水系统第二实施例的隧道断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隧道预留填充找平层排水系统第二实施例的隧道轴向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隧道预留填充找平层排水系统第一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的隧道预留填充找平层排水系统主要应用于单线轨道,以下结合图1和图2对本实施例的隧道预留填充找平层排水系统进行说明。
隧道预留填充找平层排水系统包括多根排水盲管2、泄水沟3、多个第一泄水槽41、多根第二泄水槽42以及排水暗管。其中,多根排水盲管2均设置在隧道的仰拱初次填充101和找平层102之间,且多根排水盲管2沿隧道的轴向平行分布,相邻两根排水盲管2之间的垂直距离L1为45米至55米,优选地,相邻两根排水盲管2之间的垂直距离L1为50米。每一根排水盲管2的直径为45毫米至55毫米,优选地,每一根排水盲管2的直径为50毫米。排水盲管2用于对仰拱初次填充101和找平层102之间的层间水进行引流排放,以降低层间水压,排除层间水,进而有效防止找平层102和无砟轨道道床出现上浮、变形和开裂。
此外,每一根排水盲管2的轴线与隧道的轴向之间的夹角a介于40度至50度之间,优选地,每一根排水盲管2的轴线与隧道的轴向之间的夹角a为45度。并且,每一根排水盲管2的进水端的水平高度高于或等于出水端的水平高度,当某一隧道段为平坡路段时,排水盲管2的进水端的水平高度优选等于出水端的水平高度,使得无需刻意垫高排水盲管2的进水端也能够保证层间水的正常排出。当某一隧道段为陡坡段时,排水盲管2的进水端的水平高于优选高度出水端的水平高度,从而避免层间水积蓄在进水端而导致无法被顺利排出或排出缓慢,保证隧道预留填充找平层排水系统的排水效果。
泄水沟3沿隧道的轴向延伸地设置,且泄水沟3位于隧道的第一水沟槽103的第一水沟槽壁1031和找平层102之间,此外,多根排水盲管2的出水端均与泄水沟连通。泄水沟3用于收集由排水盲管2引排出的层间水,并对层间水进行集中排放,保证隧道预留填充找平层排水系统的排水效果。其中,泄水沟3的宽度为3厘米至6厘米,且泄水沟3的高度与找平层102的高度相等。
优选地,泄水沟3呈倒梯形设计,泄水沟3的顶部宽度为5厘米,底部宽度为4厘米,且找平层102靠近泄水沟3的一端具有坡面,使得找平层102表面的积水也能够通过泄水沟3进行排放,进而避免无砟轨道道床内存在积水,保证行车安全。此外,通过对泄水沟3的位置设置,使得当隧道偏曲状态时,泄水沟3能够位于水平高度方向的低洼处,进而保证排水盲管2排出的水能够及时流入泄水沟3内,保证层间水的及时排出。
多个第一泄水槽41均位于第二水沟槽104的第二水沟槽壁1041上,且多个第一泄水槽41沿隧道的轴向平行设置,此外,相邻两个第一泄水槽41之间的垂直距离为3米至5米,且每一个第一泄水槽41均连通无砟轨道道床和第二水沟槽104。优选地,相邻两个第一泄水槽41之间的垂直距离为4米。第一泄水槽41用于对无砟轨道道床的表面积水引流到第二水沟槽104内进行集中排放,避免无砟轨道道床内存在积水。
多个第二泄水槽42均位于第一水沟槽壁1031上,且多个第二泄水槽沿隧道的轴向平行分布,此外,相邻两个第二泄水槽42之间的垂直距离为3米5米,且每一个第二泄水槽42均连通泄水沟3和第一水沟槽103。优选地,相邻两个第二泄水槽42之间的垂直距离为4米。当泄水沟3出现堵塞或排水不及时而导致层间水或无砟轨道道床内的积水溢满泄水沟3时,层间水或积水能够通过第二泄水槽42排放至第第一水沟槽103内而后进行集中排放,避免无砟轨道道床内产生积水,保证行车安全。
排水暗管设置于隧道底部,且排水暗管分别与第一水沟槽103、第二水沟槽104以及排水盲管2连通,排水暗管用于与整个隧道的对排水系统进行连接。
综上可见,本实施例提供的隧道预留填充找平层排水系统其主要是通过在仰拱初次填充和找平层之间设置排水盲管,使得排水盲管能够将仰拱初次填充和找平层之间的层间水进行引排,从而降低层间水压,防止造成找平层和无砟轨道道床出现上浮、变形和开裂的问题。此外,排水盲管的进水端和出水端的相对水平高度的设置,对层间水的排放起到引流作用,而泄水沟用于收集、汇聚排出的层间水后进行集中排放,保证隧道预留填充找平层排水系统的排水效果。
隧道预留填充找平层排水系统第二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的隧道预留填充找平层排水系统主要应用于双线隧道,以下结合图3和图4对本实施例的隧道预留填充找平层排水系统进行说明,且双线隧道中的两条线路的第一排水盲管、第二排水盲管的设置结构、设置方式均相同,以下主要以其中一条线路作为例子进行举例说明。
隧道预留填充找平层排水系统包括多根第一排水盲管61、多根第二排水盲管61和排水暗管。其中,多根第一排水盲管61均设置在隧道的仰拱初次填充105和找平层106之间,且多根第一排水盲管61沿隧道的轴向平行分布,相邻两根第一排水盲管61之间的垂直距离L2为45米至55米,优选地,相邻两根第一排水盲管61之间的垂直距离L2为50米。每一根第一排水盲管61的直径为45毫米至55毫米,优选地,每一根第一排水盲管61的直径为50毫米。第一排水盲管2用于对仰拱初期填充105和找平层106之间的层间水进行引流排放,以降低层间水压,排出层间水,进而有效防止找平层106和无砟轨道道床出现上浮、变形和开裂。
此外,每一个第一排水盲管61的轴线与对隧道的轴向之间的夹角b介于40度至50度之间,优选地,每一根第一排水盲管61的轴线与对隧道的轴向之间的夹角b为45度。并且,每一根第一排水盲管61的进水端的水平高度高于或等于出水端的水平高度,当某一隧道段为平坡路段时,第一排水盲管41的进水端的水平高度优选等于出水端的 水平高度,使得无需可以垫高第一排水盲管61的进水端也能够保证层间水的正常排出。当某一隧道段为陡坡段时,第一排水盲管61的进水端的水平高度优选高于出水端的水平高度,从而避免层间水积蓄在进水端而导致无法被顺利排出或排出缓慢,保证隧道预留填充找平层排水系统的排水效果。再者,每一根第一排水盲管61的出水端与隧道的中部排水沟107连通,使得由第一排水盲管61排出的层间水能够被排放至中部排水沟107内进行集中排放。
多根第二排水盲管62均设置仰拱初次填充105和找平层106之间,且多根第二排水盲管62沿隧道的轴向平行分布,相邻两根第二排水盲管62之间的垂直距离L3为45米至55米,优选地,相邻两根第二排水盲管62之间的垂直距离L3为50米。且每一根第二排水盲管62的直径为45毫米至55毫米,优选地,每一根第二排水盲管62的直径为50毫米。第二排水盲管62同样用于对仰拱初期填充105和找平层106之间的层间水进行引流排放,以降低层间水压,排出层间水,辅助第一排水盲管61进行层间水的排放,进一步地有效防止找平层106和无砟轨道道床出现上浮、变形和开裂。
此外,在水平面的投影上,每一根第二排水盲管62均垂直于隧道的轴线,且每一根第二排水盲管62均连通水沟槽108和中部排水沟。因为水沟槽108的水平高度高于中部排水沟107,使得第二排水盲管62除了用于排除层间水外,还能够将水沟槽108内的部分或全部积水引流至中部排水沟107内,从而减缓水沟槽108的排水压力。
再者,对于单条无砟轨道道床而言,无砟轨道道床靠近中部排水沟107的一侧具有斜坡面,且越靠近中部排水沟107斜坡面的水平高度越低,从而实现将无砟轨道道床内的积水引流至中部排水沟107内,避免无砟轨道道床内产生积水。
而无砟轨道道床靠近水沟槽108的一侧设置有过水槽109,过水槽109位于邻接与水沟电缆槽的槽壁。过水槽109的横截面呈半圆设置,过水槽109的直径介于150毫米至170毫米之间,优选地,过水槽109的直径为160毫米。且同理地,无砟轨道道床靠近水沟槽108的一侧呈斜坡面设置,且越靠近过水槽109斜坡面的水平高度越低,从而实现将无砟轨道道床内的积水引流至过水槽109内,避免无砟轨道道床内产生积水。
排水暗管设置于隧道底部,且排水暗管中部排水沟107连通,排水暗管用于与整个隧道的对排水系统进行连接。
需要再次说明的是,双线隧道的两条线路的第一排水盲管、第二排水盲管均关于中部排水沟成对称设置,其连接结构、设置方式、设置原理均相同或相似,故不再做过多赘述。
综上可见,本实施例提供的隧道预留填充找平层排水系统其主要是通过在仰拱初次填充和找平层之间设置第一排水盲管和第二排水盲管,使得第一排水盲管和第二排水盲管能够将仰拱初次填充和找平层之间的层间水引排至中部排水沟内进行集中排放,从而降低层间水压,防止造成找平层和无砟轨道道床出现上浮、变形和开裂的问题。此外,第一排水盲管的进水端和出水端的相对水平高度的设置,能够对层间水的排放起到引流作用。
隧道预留填充找平层排水系统的施工方法第一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的隧道预留填充找平层排水系统的施工方法要应用于单线轨道的施工,且本实施例提供的施工方法主要用于对隧道预留填充找平层排水系统第一实施例的隧道预留填充找平层排水系统进行施工,以下对本实施例的施工方法进行说明,该施工方法主要包括:
仰拱初次填充凿毛:
根据施工技术要求,对已施工出的仰拱初次填充的接触面进行找猫处理,保证仰拱初次填充的接触面与找平层之间施工的粘接牢固,使其不产生裂缝或脱落,从而保证施工质量,凿毛时应采用铣刨机将仰拱初期填充的接触面进行凿毛,且凿毛采取整体凿毛,凿毛至露出新鲜混凝土为止。此外,凿毛后出露的新鲜混凝土面积不低于种面积的75%。
凿毛工序完成后,将仰拱初次填充的接触面上的松碴、杂物、淤泥等及时清理干净,并用高压水进行冲洗,清洗完毕后清除仰拱初次填充的接触面上的积水。
测量放样:
根据设计图纸和施工技术交底对各个控制点进行测量、放样,保证施工后的找平层的厚度、表面平整度等能够符合设计要求。
排水盲管的预埋:
在仰拱初次填充上布设多根排水盲管,使多根排水盲管沿隧道的轴向平行布置,且保证相邻两根排水盲管之间的垂直距离在45米至55米之间,并使每一根排水盲管的轴线与隧道的轴向之间的夹角介于40度至50度之间,且使每一根排水盲管的进水端的水平高度高于或等于出水端的水平高度。
具体地,当施工的隧道段为平坡路段时,排水盲管的进水端的水平高度优选等于出水端的水平高度,当施工的隧道段为陡坡路段时,排水盲管的进水端的水平高于优选高度出水端的水平高度。
优选地,每一根排水盲管的轴线与隧道的轴向之间的夹角为45度,相邻两根排水盲管之间的垂直距离为50米。此外,排水盲管的固定可采用直径为5毫米至8毫米的钢筋进行固定,以防止在进行找平层的混凝土浇筑浇筑过程中排水盲管的位置出现偏移。其中,钢筋的直径优选为6.5毫米。
泄水沟模板的安装:
在排水盲管的出水端处安装泄水沟模板,并使泄水沟模板贴合与水沟槽壁,其中,泄水沟模板的横截面优选选用梯形,且安装泄水沟模板时,使泄水沟的横截面呈倒梯形设置,并保证泄水沟模板安装的垂直度。此外,若安装基底即仰拱初次填充接触面不平整时,在安装好模板后用砂浆对镂空部位进行封堵,防止浇筑混凝土时出现漏浆。再者,泄水沟模板的安装为分段式安装,故在安装时保证相邻两个泄水沟模板之间不存在错台。
找平层模板的安装:
在仰拱初次填充上安装找平层模板,形成找平层浇筑腔。
找平层浇筑及振捣:
向找平层浇筑腔内浇筑混凝土,并根据找平层的设计标高控制找平层的厚度,其中,浇筑时混凝土优选采用C20标号的混凝土,且采用溜槽浇注法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采用捣固棒进行振捣,而由于找平层的厚度一般在30厘米左右,故需要采用小直径的专用捣固棒进行振捣。此外,在振捣过程中要对排水盲管进行保护,避免损坏排水盲管,同时需要把控找平层的质量,保证找平层表面的平整度,且找平层不产生气泡和蜂窝麻面。
拆模养护,采用温度探测器对浇筑出的找平层的表面及内部的温度进行检测,并根据找平层的表面及内部温度控制养护用水的温度。
泄水槽的施工:
在第一水沟槽壁上开设多个第一泄水槽,使多个第一泄水槽沿隧道的轴向平行设置,相邻两个第一泄水槽之间的垂直距离为3米至5米,且使每一个第一泄水槽均连通无砟轨道道床和第二水沟槽。优选地,相邻两个第一泄水槽之间的垂直距离为4米。
在第二水沟槽壁上开设多个第二泄水槽,使多个第二泄水槽沿隧道的轴向平行设置,相邻两个第二泄水槽之间的垂直距离为3米至5米,且使每一个第二泄水槽均连通泄水沟和第一水沟槽。优选地,相邻两个第二泄水槽之间的垂直距离为4米。
综上可见,本实施例提供的施工方法主要是通过在仰拱初次填充和找平层之间设置排水盲管,使得排水盲管能够将仰拱初次填充和找平层之间的层间水进行引排,以实现降低层间水压,防止找平层和无砟轨道道床出现上浮、变形和开裂,并通过对排水盲管的进水端、出水端的相对水平高度进行设置,对被排出的层间水进行引流,进而使得被排出的层间水进入泄水槽进行集中排放。
隧道预留填充找平层排水系统的施工方法第二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的隧道预留填充找平层排水系统的施工方法要应用于双线轨道的施工,且本实施例提供的施工方法主要用于对隧道预留填充找平层排水系统第二实施例的隧道预留填充找平层排水系统进行施工,以下对本实施例的施工方法进行说明。此外,双线隧道中的两条线路设置方式、施工方法均相同,以下主要以其中一条线路作为例子对该施工方法进行说明,该施工方法主要包括:
仰拱初次填充凿毛:
根据施工技术要求,对已施工出的仰拱初次填充的接触面进行找猫处理,保证仰拱初次填充的接触面与找平层之间施工的粘接牢固,使其不产生裂缝或脱落,从而保证施工质量,凿毛时应采用铣刨机将仰拱初期填充的接触面进行凿毛,且凿毛采取整体凿毛,凿毛至露出新鲜混凝土为止。此外,凿毛后出露的新鲜混凝土面积不低于种面积的75%。
凿毛工序完成后,将仰拱初次填充的接触面上、隧道的中部排水沟内的松碴、杂物、淤泥等及时清理干净,并用高压水进行冲洗,清洗完毕后清除仰拱初次填充的接触面上、隧道的中部排水沟内的积水。
测量放样:
根据设计图纸和施工技术交底对各个控制点进行测量、放样,保证施工后的找平层的厚度、表面平整度等能够符合设计要求。
排水盲管的预埋:
在仰拱初次填充上布设多根第一排水盲管,使多根第一排水盲管沿隧道的轴向平行布置,且保证相邻两个第一排水盲管之间的垂直距离在45米至55米之间,并使每一根第一排水盲管的轴线与隧道的轴向之间的夹角介于40度至50度之间,且使每一根第一排水盲管的进水端的水平高度高于或等于出水端的水平高度。
具体地,当施工的隧道段为平坡路段时,第一排水盲管的进水端的水平高度优选等于出水端的水平高度,当施工的隧道段为陡坡路段时,第一排水盲管的进水端的水平高于优选高度出水端的水平高度。
优选地,每一根第一排水盲管的轴线与隧道的轴向之间的夹角为45度,相邻两根第一排水盲管之间的垂直距离为50米。此外,第一排水盲管的固定可采用直径为5毫米至8毫米的钢筋进行固定,以防止在进行找平层的混凝土浇筑浇筑过程中第一排水盲管的位置出现偏移。其中,钢筋的直径优选为6.5毫米。
在仰拱初次填充上布设多根第二排水盲管,使多根第二排水盲管沿隧道的轴向平行布置,且保证相邻两根第二排水盲管之间的垂直距离在45米至55米之间,优选地,相邻两根第二排水盲管之间的垂直距离为50米。此外,在水平面的投影上,使每一根第二排水盲管均垂直于隧道的轴线,且每一根第二排水盲管均连通水沟槽和中部排水沟。第二排水盲管的固定可采用直径为5毫米至8毫米的钢筋进行固定,以防止在进行找平层的混凝土浇筑浇筑过程中第二排水盲管的位置出现偏移。其中,钢筋的直径优选为6.5毫米。
找平层模板的安装:
在仰拱初次填充上安装找平层模板,形成找平层浇筑腔。其中,找平层模板包括找平层端模、中部排水沟的侧,安装中部排水沟的侧模时,若安装基底即仰拱初次填充接触面不平整时,在安装好模板后用砂浆对镂空部位进行封堵,防止浇筑混凝土时出现漏浆。再者,中部排水沟的侧模的安装为分段式安装,故在安装时保证相邻两个中部排水沟的侧模之间不存在错台。
找平层浇筑及振捣:
向找平层浇筑腔内浇筑混凝土,并根据找平层的设计标高控制找平层的厚度,其中,浇筑时混凝土优选采用C20标号的混凝土,且采用溜槽浇注法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采用捣固棒进行振捣,而由于找平层的厚度一般在30厘米左右,故需要采用小直径的专用捣固棒进行振捣。此外,在振捣过程中要对排水盲管进行保护,避免损坏排水盲管,同时需要把控找平层的质量,保证找平层表面的平整度,且找平层不产生气泡和蜂窝麻面。
拆模养护,采用温度探测器对浇筑出的找平层的表面及内部的温度进行检测,并根据找平层的表面及内部温度控制养护用水的温度。
综上可见,本实施例提供的施工方法主要是通过在仰拱初次填充和找平层之间设置第一排水盲管和第二排水盲管,使得第一排水盲管和第二排水盲管能够将仰拱初次填充和找平层之间的层间水引排至中部排水沟内进行集中排放,以实现降低层间水压,防止找评测和无砟轨道倒床出现上浮、变形和开裂,并通过对第一排水盲管的进水端、出水端的相对水平高度进行设置,对被排出的层间水进行引流,进而使得被排出的层间水进入中部排水沟。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变化和更改,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隧道预留填充找平层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根排水盲管,多根所述排水盲管均设置在隧道的仰拱初次填充和找平层之间,多根所述排水盲管沿所述隧道的轴向平行分布,相邻两根所述排水盲管之间的垂直距离为45米至55米,每一根所述排水盲管的轴线与所述隧道的轴向之间的夹角介于40度至50度之间,且每一根所述排水盲管的进水端的水平高度高于或等于出水端的水平高度;
泄水沟,所述泄水沟沿所述隧道的轴向延伸地设置,所述泄水沟位于第一水沟槽的第一水沟槽壁和所述找平层之间,且所述泄水沟与多根所述排水盲管的出水端连通;
多个第一泄水槽,多个所述第一泄水槽均位于第二水沟槽的第二水沟槽壁上,多个所述第一泄水槽沿所述隧道的轴向平行分布,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泄水槽之间的垂直距离为3米至5米,每一个所述第一泄水槽均连通无砟轨道道床和所述第二水沟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预留填充找平层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隧道预留填充找平层排水系统还包括排水暗管,所述排水暗管与所述泄水沟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隧道预留填充找平层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隧道预留填充找平层排水系统还包括多个第二泄水槽,多个所述第二泄水槽均位于所述第一水沟槽壁上,多个所述第二泄水槽沿所述隧道的轴向平行分布,相邻两个所述第二泄水槽之间的垂直距离为3米至5米,每一个所述第二泄水槽均连通所述泄水沟和所述第一水沟槽。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隧道预留填充找平层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泄水沟的宽度为3厘米至6厘米,所述泄水沟的高度与所述找平层的高度相等。
5.隧道预留填充找平层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
多根第一排水盲管,多根所述第一排水盲管均设置在隧道的仰拱初次填充和找平层之间,多根所述第一排水盲管沿所述隧道的轴向平行分布,相邻两根所述第一排水盲管之间的垂直距离为45米至55米,每一根所述第一排水盲管的轴线与所述隧道的轴向之间的夹角介于40度至50度之间,每一根所述第一排水盲管的进水端的水平高度高于或等于出水端的水平高度,且每一根所述第一排水盲管的出水端与所述隧道的中部排水沟连通;
多根第二排水盲管,多根所述第二排水盲管均设置在所述仰拱初次填充和所述找平层之间,多根所述第二排水盲管沿所述隧道的轴向平行分布,相邻两根所述第二排水盲管之间的垂直距离为45米至55米,在水平面的投影上,每一根所述第二排水盲管均垂直于所述隧道的轴线,且每一根所述第二排水盲管均连通水沟槽和所述中部排水沟。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隧道预留填充找平层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隧道预留填充找平层排水系统还包括排水暗管,所述排水暗管与所述中部排水沟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隧道预留填充找平层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排水盲管的直径为45毫米至55毫米;
所述第二排水盲管的直径为45毫米至55毫米。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隧道预留填充找平层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
相邻两根所述第一排水盲管之间的垂直距离为50米;
相邻两根所述第二排水盲管之间的垂直距离为50米。
CN201821172468.9U 2018-07-23 2018-07-23 隧道预留填充找平层排水系统 Active CN2087187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172468.9U CN208718725U (zh) 2018-07-23 2018-07-23 隧道预留填充找平层排水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172468.9U CN208718725U (zh) 2018-07-23 2018-07-23 隧道预留填充找平层排水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718725U true CN208718725U (zh) 2019-04-09

Family

ID=659745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172468.9U Active CN208718725U (zh) 2018-07-23 2018-07-23 隧道预留填充找平层排水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71872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98778A (zh) * 2018-07-23 2018-11-13 中铁十九局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 隧道预留填充找平层排水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111794782A (zh) * 2020-07-08 2020-10-20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隧道轨道道床防排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98778A (zh) * 2018-07-23 2018-11-13 中铁十九局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 隧道预留填充找平层排水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111794782A (zh) * 2020-07-08 2020-10-20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隧道轨道道床防排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59903B (zh) 基坑内穿底板降水井封堵施工方法
CN101906768B (zh)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面板施工方法
CN103669114B (zh) 一种道床基底预制板及其应用
CN208718725U (zh) 隧道预留填充找平层排水系统
CN107489167A (zh) 一种地下综合管廊承插变形缝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6759354A (zh) 一种超长超厚大体积混凝土基础的分层连续浇筑方式
CN106981855B (zh) 一种高铁路基电缆槽系统
CN103835217A (zh) 检查井周边路面破损下陷的防治方法
CN109235270A (zh) 一种主墩承台施工工艺
CN108798778A (zh) 隧道预留填充找平层排水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106638183A (zh) 城市轨道交通装配板式轨道高精度基座现浇施工方法
CN102425110A (zh) 市政立交箱梁全断面现浇砼施工方法
CN208685349U (zh) 一种可调减振等级的预制浮置板轨道
CN208380578U (zh) 一种道路隧道内预制结构
CN109113068A (zh) 一种深基坑逆筑施工的施工缝结构
CN207145004U (zh) 一种隧道拱墙脚防渗漏水的施工结构
CN113186977B (zh) 一种地下综合管廊的逆序施工方法
CN114687260A (zh) 装配式轨道施工方法及装配式轨道结构
CN210194813U (zh) 一种市政雨水管道组装模块
CN209066442U (zh) 一种深基坑逆筑施工的施工缝结构
CN209687499U (zh) 一次性浇筑混凝土仰拱
CN208167417U (zh) 铁路路基排水挡砟块
CN103114644B (zh) 一种具有固定结构的横截沟井圈及其施工方法
CN206273898U (zh) 一种快速安装的u型截污槽
CN219863282U (zh) 一种地下建筑盖挖工法混凝土边墙顶部防水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