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718236U - 光伏瓦系统 - Google Patents

光伏瓦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718236U
CN208718236U CN201821038793.6U CN201821038793U CN208718236U CN 208718236 U CN208718236 U CN 208718236U CN 201821038793 U CN201821038793 U CN 201821038793U CN 208718236 U CN208718236 U CN 2087182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le
pendant
lifting unit
photovoltaic tile
batt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03879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廉军建
陈建军
温家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Shilo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Hanjia Thin Film Sola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Hanjia Thin Film Sola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Hanjia Thin Film Sola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03879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7182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7182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7182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10/00Integr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in buildings
    • Y02B10/10Photovoltaic [PV]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伏瓦系统,包括挂瓦条、设置于挂瓦条上的挂件及安装于所述挂件的光伏瓦,且所述挂件可沿所述挂瓦条做升降运动。光伏瓦通过挂件安装到挂瓦条上后,可以通过挂件相对于挂瓦条的升降运动调节光伏瓦的上下安装距离,使得光伏瓦安装后的表面平整;在保证光伏瓦安装平整度的同时,加快光伏瓦的安装速度,提高施工效率。

Description

光伏瓦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瓦安装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光伏瓦系统。
背景技术
太阳能薄膜发电曲面瓦应用技术是利用太阳光这种巨大的可再生能源来产生电力,其太阳能薄膜发电曲面瓦既可以安装在建筑物上,又可以作为多功能建筑材料构成实际的建筑物部件。太阳能薄膜发电曲面瓦产品及系统使屋面瓦与太阳能薄膜发电集成起来,使建筑物自身利用绿色、环保的太阳能资源产生电力。
太阳能薄膜发电曲面瓦安装于房屋顶面时,将顺水条与挂瓦条分别设置于房屋顶面,再将太阳能薄膜发电曲面瓦直接挂在挂瓦条上,实现太阳能薄膜发电曲面瓦的安装。但是,由于房屋顶面本身施工工艺的问题,房屋顶面存在不平整,为保证太阳能薄膜发电曲面瓦安装后平整度,需要在安装时通过调整挂瓦条和顺水条的高度来满足太阳能薄膜发电曲面瓦对平整度的要求,进而导致安装难度和时间增加,影响安装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目前通过调整挂瓦条和顺水条的高度来满足太阳能薄膜发电曲面瓦对平整度要求导致的安装难度与时间增加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便于调整光伏瓦的安装高度且保证安装速度的光伏瓦系统。
上述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光伏瓦系统,包括挂瓦条、设置于挂瓦条上的挂件及安装于所述挂件的光伏瓦,且所述挂件可沿所述挂瓦条做升降运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挂瓦条上设有第一升降部,所述挂件具有与所述第一升降部相配合的第二升降部,且所述第二升降部可沿所述第一升降部做升降运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挂瓦条具有开口槽,所述挂件安装于所述开口槽,所述第一升降部设置于所述挂瓦条的内侧壁,所述第二升降部设置于所述挂件上与所述挂瓦条的内侧壁相对应的外侧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挂件具有开口槽,所述挂件通过所述开口槽套设于所述挂瓦条,所述第一升降部设置于所述挂瓦条的外侧壁,所述第二升降部设置于所述开口槽与所述挂瓦条的外侧壁相对应的内侧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伏瓦系统还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用于对所述挂件沿所述挂瓦条进行升降运动后的定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升降部包括第一凸出齿,所述第二升降部包括与所述第一凸出齿配合的第二凸出齿,所述第一凸出齿能锁止在两相邻所述第二凸出齿之间的齿槽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升降部包括卡勾,所述第二升降部包括至少两个可与所述卡勾配合的卡槽或卡勾。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升降部包括卡槽,所述第二升降部包括可与所述卡槽配合的至少两个卡勾。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伏瓦系统还包括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将所述光伏瓦固定于所述挂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下相邻的两片所述光伏瓦重叠的部分之间设置有挡水件。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光伏瓦系统安装在基础面时,挂瓦条安装于基础面上,将光伏瓦安装于挂件上后,再将挂件安装到挂瓦条上,而且,挂件可沿挂瓦条做升降运动,以调节光伏瓦的安装高度。这样,可以保证光伏瓦安装后的表面平整;有效的解决目前通过调整挂瓦条和顺水条的高度来满足太阳能薄膜发电曲面瓦对平整度要求导致的安装难度与时间增加的问题;在保证光伏瓦安装平整度的同时,加快光伏瓦的安装速度,提高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光伏瓦系统安装于基础面的侧视示意图。
其中:
100-光伏瓦系统;
110-顺水条;
120-挂瓦条;121-第一升降部;
130-挂件;131-第二升降部;
140-光伏瓦;
150-第一连接件;
160-第二连接件;
170-柔性垫圈;
180-柔性垫片;
190-挡水件;
200-基础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光伏瓦系统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文中为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申请所说“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伏瓦系统100。该光伏瓦系统100可安装于基础面200上,以利用太阳光产生电力,具有节能环保的特点。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光伏瓦140包括但不限于太阳能薄膜发电曲面瓦。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光伏瓦系统100后,可将光伏瓦140安装于基础面200上,尤其是在基础面200不平整的情况下,可以在保证光伏瓦140安装平整度的同时,加快光伏瓦140的安装速度,提高施工效率。示例的,基础面200为屋顶基础面。
在一实施例中,光伏瓦系统100包括挂瓦条120、挂件130及光伏瓦140。挂瓦条120安装于基础面上,挂件130设置于挂瓦条120,且挂件130可沿挂瓦条120做升降运动。光伏瓦140安装于挂件130。即光伏瓦140通过挂件130安装于挂瓦条120上。而且,光伏瓦140安装后,可通过挂件130沿挂瓦条120做升降运动调节光伏瓦140的安装距离,保证光伏瓦系统100的整体平整度,进而保证光伏瓦系统100的整体外观和防水效果。
可选的,光伏瓦系统100还包括顺水条110,顺水条110设置于基础面200,即挂瓦条120通过顺水条110安装于基础面。顺水条110用于固定挂瓦条120,并架空光伏瓦140,以便于屋顶的通风。而且,顺水条110通过固定件如钢钉等固定于基础面200上。挂瓦条120与顺水条110纵横交错设置。可选地,挂瓦条120、顺水条110及挂件130均由铝合金材料制成。
在一实施例中,顺水条110的数量为至少两根,至少两根顺水条110间隔设置于基础面200。至少两根顺水条110以预定间隔布满基础面200。这里的预定间隔可以根据光伏瓦140的尺寸及光伏瓦140的分布密度而定,也可以根据实际施工选择。挂瓦条120的数量也为至少两根,至少两根挂瓦条120间隔设置于至少两根顺水条110上,至少两根挂瓦条120与至少两根顺水条110纵横交错设置。即至少两根挂瓦条120分别沿垂直于至少两根顺水条110的方向设置于至少两根顺水条110的上方。
在安装光伏瓦140之前,会根据基础面200的面积、光伏瓦140的尺寸及光伏瓦140的安装密度确定所需光伏瓦140的数量。示例的,光伏瓦140的数量为多片。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中,多个是指两个及两个以上。每片光伏瓦140安装于至少一挂件130上,每个挂瓦条120上可以设置至少一个挂件130。挂件130可沿对应的挂瓦条120做升降运动。而且,光伏瓦140安装后,可通过挂件130沿挂瓦条120做升降运动调节光伏瓦140的安装距离。这样,各片光伏瓦140可以分别在安装时调整安装距离,使得多片光伏瓦140安装后整体表面平整,保证光伏瓦系统100的整体平整度,进而保证光伏瓦系统100的整体外观和防水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光伏瓦140的安装距离根据基础面200的现场安装需要进行调节。各个光伏瓦140在安装时,上层的光伏瓦140遮挡下层的部分光伏瓦140。通过挂件130沿挂瓦条120的升降运动调节光伏瓦140的安装距离,可以保证上下层光伏瓦140的间距相一致,使得各个光伏瓦140形成一个平整的安装面。而且,光伏瓦140通过挂件130安装到挂瓦条120后,可以实现光伏瓦140安装时的快速找平,避免再通过调节顺水条110与挂瓦条120的高度保证平整度,实现光伏瓦140的快速安装,提高了安装施工速度。
在一实施例中,挂件130在装配到挂瓦条120后,通过外力作用使得挂件130沿挂瓦条120上升或者下降调整光伏瓦140的安装距离,实现光伏瓦140的快速找平。当需要向上调节光伏瓦140的安装距离时,需要借助外部辅助工具使挂件130与挂瓦条120之间存在间隙,使得挂件130脱离挂瓦条120,此时,挂件130可相对于挂瓦条120向上运动,实现光伏瓦140的安装距离向上调整。也就是说,挂件130在无外部辅助工具作用的情况下,挂件130无法沿挂瓦条120上升。这样能够避免光伏瓦140在强风作用下被掀起,保证光伏瓦140固定的可靠性,进而保证使用性能。可以理解的是,光伏瓦140在安装之前,先根据基础面200的情况计算各层光伏瓦140的安装距离后,这样在安装时,直接通过外力使得挂件130沿挂瓦条120向下运动直至光伏瓦140满足安装距离要求后,停止施加外力。这样能够进一步提高光伏瓦140的安装效率。
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挂件130在外力作用下可以沿挂瓦条120做升降运动,无需外部辅助工具即可实现向上调节。此时,可以增加一个固定件,当光伏瓦140的安装距离调整后,通过固定件将挂件130固定在挂瓦条120上,挂件130就无法沿挂瓦条120做升降运动,进而避免光伏瓦140在强风作用下被掀起,保证光伏瓦140固定的可靠性,进而保证使用性能。示例的,固定件可以为铁箍等环状固定结构,以对挂件130的周向进行固定,使得挂件130紧紧地套设在挂瓦条120上。当然,固定件还可为螺纹件等,通过螺纹件等紧固方式实现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光伏瓦系统100通过挂件130沿挂瓦条120的升降运动实现光伏瓦140的安装距离调节,实现光伏瓦140的快速找平,有效的解决目前通过调整挂瓦条和顺水条的高度来满足太阳能薄膜发电曲面瓦对平整度要求导致的安装难度与时间增加的问题;在保证光伏瓦140安装平整度的同时,加快光伏瓦140的安装速度,提高施工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挂瓦条120上设有第一升降部121,挂件130具有第二升降部131,第一升降部121与第二升降部131相配合,且第二升降部131可沿第一升降部121做升降运动。也就是说,通过第二升降部131可沿第一升降部121做升降运动实现挂件130沿挂瓦条120的升降运动。具体的,挂件130安装到挂瓦条120后,第一升降部121与第二升降部131相配合,调节光伏瓦140的安装高度时,第二升降部131可沿第一升降部121做升降运动,以实现挂件130沿挂瓦条120升降运动的调节。当达到光伏瓦140的安装高度后,第二升降部131停止沿第一升降部121滑动,此时,第二升降部131与第一升降部121的位置可相对固定,以使得光伏瓦140保证于安装距离。可以理解的是,可以通过第一升降部121与第二升降部131本身的结构实现相对固定,也可通过外部固定件实现第一升降部121与第二升降部131的相对固定。
挂瓦条120为长条形结构,挂瓦条120上可以安装多个挂件130。挂件130与挂瓦条120装配时,挂件130的两个表面与挂瓦条120的两个表面相配合。当然,也可每一挂件130对应一个挂瓦条120,此时,挂件130完全套设于挂瓦条120上,这样,挂件130的四个内表面会与挂瓦条120的四个外表面相接触,使得挂件130与挂瓦条120相接触的表面会增加。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升降部121设置于挂瓦条120与挂件130相配合的两个表面,第二升降部131设置于挂件130与挂瓦条120相配合的两个表面。也就是说,挂件130安装到挂瓦条120后,挂件130的两个侧面与挂瓦条120的两个侧面相接触,即挂瓦条120的两个侧面具有第一升降部121,挂件130的两个侧面具有第二升降部131。这样,通过两组第二升降部131与第一升降部121的配合,保证挂件130的升降运动平稳,进而保证光伏瓦140的安装过程平稳,便于光伏瓦140安装距离的调节。而且,光伏瓦140安装完成后,两组第二升降部131与第一升降部121的配合还能保证光伏瓦140固定可靠,避免光伏瓦140发生偏坠问题。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升降部121也可设置在挂瓦条120的一个表面上,第二升降部131也可设置在挂件130的一个表面上。也就是说,通过一组第二升降部131与第一升降部121的配合也可实现光伏瓦140安装距离的调节,也能够实现光伏瓦140的固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挂瓦条120具有开口槽,挂件130安装于开口槽,第一升降部121设置于挂瓦条120的内侧壁,第二升降部131设置于挂件130上与所述挂瓦条120相对应的外侧壁。挂瓦条120的顶部具有开口槽时,挂件130可以安装到挂瓦条120的开口槽中,挂件130的外侧壁与挂瓦条120的内侧壁相接触,此时,第一升降部121与第二升降部131分别设置于挂瓦条120与挂件130相配合的表面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挂件130具有开口槽,挂件130通过开口槽套设于挂瓦条120,第一升降部121设置于挂瓦条120的外侧壁,第二升降部131设置于开口槽与挂瓦条120挂件130的内侧壁。挂件130的底部具有开口槽,挂件130直接套设于挂瓦条120上,挂件130的内侧壁与挂瓦条120的外侧壁相接触,此时,第一升降部121与第二升降部131分别设置于挂瓦条120与挂件130相配合的表面上。
以上两种方式都可实现挂件130沿挂瓦条120的升降运动。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方式中,挂件130与挂瓦条120也可采用过盈配合的方式实现挂件130沿挂瓦条120的升降运动。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实施方式中,也可通过升降杆或升降气缸等结构实现挂件130沿挂瓦条120的升降运动,实现光伏瓦140安装高度的调节。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升降部121包括第一凸出齿,第二升降部131包括与第一凸出齿配合的第二凸出齿。当挂件130与挂瓦条120不发生升降运动时,第一凸出齿能锁止在两相邻第二凸出齿之间的齿槽中。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凸出齿的数量为多条,第二凸出齿的数量也为多条,第一凸出齿与第二凸出齿可相互啮合,多条第一凸出齿与多条第二凸出齿沿升降方向并排设置,且第一凸出齿于第二沿垂直于升降方向延伸。也就是说,第一升降部121与第二升降部131通过相互啮合的凸出齿结构实现光伏瓦140安装高度的调节。具体的,第一凸出齿可以安装到相配合的相邻两条第一凸出齿形成的齿状槽中。当挂件130相对于挂瓦条120做升降运动时,第二凸出齿可以沿第一凸出齿向下运动,实现光伏瓦140安装高度的调节。调节完成后,第二升降部131的第二凸出齿会卡设锁止在相配合的相邻两条第一凸出齿之间的齿状槽中,实现挂件130固定于挂瓦条120上,进而实现光伏瓦140的可靠固定。
第一凸出齿与第二凸出齿可以沿升降运动方向布满挂件130与挂瓦条120相接触的两个表面,也可以其中一个表面沿升降运动方向设置部分多条凸出齿,另一表面可以沿升降运动方向布满凸出齿。可选地,第一凸出齿与第二凸出齿的形状包括但不限于三角形、圆形、梯形等等,且凸出齿的形状与齿状槽的形状相适配,保证第一升降部121与第二升降部131卡固时固定可靠。本实施例中,第一凸出齿与第二凸出齿的形状为三角形。当需要向上调节挂件130时,通过外部辅助工具如撬杆等将挂件130略微撑开,此时,挂件130可以向上运动,实现光伏瓦140安装高度的向上调节。
又可选地,第一升降部121包括卡勾,第二升降部122包括至少两个可与卡勾配合的卡槽或卡勾;或,第一升降部121包括卡槽,第二升降部122包括可与卡槽配合的至少两个卡勾。也就是说,第一升降部121为卡勾,第二升降部131为卡槽;第一升降部121为卡槽,第二升降部131为卡勾;也可以第一升降部121为卡勾,第二升降部131为卡勾。卡勾可与卡槽/卡勾相配合。当挂件130相对于挂瓦条120做升降运动时,卡勾可以沿卡槽/卡勾做升降运动,实现光伏瓦140安装高度的调节。调节完成后,卡勾会卡在卡槽/卡勾上,实现挂件130固定于挂瓦条120上,进而实现光伏瓦140的可靠固定。当需要向上调节光伏瓦140时,可以通过外部辅助工具如撬杆等将卡勾脱离卡槽/卡勾,此时,挂件130可以向上运动,实现光伏瓦140安装高度的向上调节。
在一个实施例中,光伏瓦系统100还包括第一连接件150,第一连接件150分别将挂瓦条120固定于顺水条110。第一连接件150用于将挂瓦条120固定于顺水条110上,避免挂瓦条120的位置发生传动,进而保证光伏瓦140的安装位置固定可靠。示例的,第一连接件150为螺纹连接件。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连接件150的数量由挂瓦条120与顺水条110的连接处的数量决定,每一挂瓦条120与顺水条110的连接处通过至少一个第一连接件150固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光伏瓦系统100还包括第二连接件160,第二连接件160分别将光伏瓦140固定于挂件130。第二连接件160用于将光伏瓦140固定于挂件130上,使得光伏瓦140在基础面200上的位置固定,避免光伏瓦140滑落或在强风作用下位置窜动保证光伏瓦140的使用性能。示例的,第二连接件160为螺纹连接件。可选地,每个光伏瓦140通过至少一个挂件130安装于挂瓦条120上,保证光伏瓦140安装固定可靠。可以理解的是,第二连接件160的数量由光伏瓦140的数量决定,每一光伏瓦140通过至少一个第二连接件160固定。
进一步地,光伏瓦系统100还包括柔性垫圈170,柔性垫圈170位于光伏瓦140与第二连接件160之间,第二连接件160穿设柔性垫圈170将光伏瓦140安装于挂件130。而且,柔性垫圈170的边缘卡设于光伏瓦140的表面。由于光伏瓦140的材质为玻璃材质,为了避免第二连接件160的作用力直接作用在光伏瓦140上,在光伏瓦140与第二连接件160之间增加柔性件,避免光伏瓦140损坏。同时,柔性垫圈170的边缘勾在光伏瓦140的表面上,这样能够方便第二连接件160的固定,保证固定的可靠性。可以理解的是,柔性垫圈170的数量与第二连接件160的数量相一致,保证每一第二连接件160都可通过一个柔性垫圈170安装于挂件130。
再进一步地,光伏瓦系统100还包括柔性垫片180,柔性垫片180分别设置于光伏瓦140与挂件130之间。柔性垫片180能够避免光伏瓦140与挂件130之间直接接触,避免挂件130划伤光伏瓦140,保证光伏瓦140的使用性能。可以理解的是,柔性垫片180的数量根据光伏瓦140与挂件130的数量决定,每一光伏瓦140与挂件130之间具有至少一个柔性垫片180。
在一个实施例中,光伏瓦系统100还包括挡水件190,光伏瓦140通过挡水件190支撑于对应的光伏瓦140。光伏瓦140在安装时,光伏瓦140部分层叠设置,上一层光伏瓦140远离挂件130的一端搭在下一层光伏瓦140具有挂件130的一端。挡水件190设置于上下层光伏瓦140之间,以将上层光伏瓦140支撑于下层光伏瓦140上,使得相邻的光伏瓦140之间存在间隙,保证散热性能。同时,挡水件190还能起到挡水的作用,避免雨水在强风作用下从上下层光伏瓦140之间的间隙倒灌到光伏瓦140下。可以理解的是,挡水件190的数量根据光伏瓦140的安装数量设定,上下层的光伏瓦140之间设置至少一个挡水件150。
本实用新型的光伏瓦系统100在安装前,先将挂件130、第二连接件160、柔性垫圈170、柔性垫片180及光伏瓦140组装在一起,再把顺水条110固定在基础面200上,并用第一连接件150将挂瓦条120固定于顺水条110上,然后安装光伏瓦140。安装时,挂件130通过第二升降部131与挂瓦条120的第一升降部121相配合,根据现场安装需要,对挂件130施加按压力使第二升降部131沿第一升降部121做升降运动,实现光伏瓦140安装高度的调节。调节完成后,第二升降部131卡设于第一升降部121中,实现光伏瓦140的安装固定。这样,本实用新型的光伏瓦系统100在安装时无需考虑基础面200和挂瓦条120是否平整,即使不平,通过挂件130相对于挂瓦条120的升降运动调节光伏瓦140的安装高度也可以实现找平,不会影响光伏瓦140安装整体的平整度,实现光伏瓦140的快速安装找平,提高施工速度。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的记载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光伏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挂瓦条、设置于挂瓦条上的挂件及安装于所述挂件的光伏瓦,且所述挂件可沿所述挂瓦条做升降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挂瓦条上设有第一升降部,所述挂件具有与所述第一升降部相配合的第二升降部,且所述第二升降部可沿所述第一升降部做升降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挂瓦条具有开口槽,所述挂件安装于所述开口槽,所述第一升降部设置于所述挂瓦条的内侧壁,所述第二升降部设置于所述挂件上与所述挂瓦条的内侧壁相对应的外侧壁。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挂件具有开口槽,所述挂件通过所述开口槽套设于所述挂瓦条,所述第一升降部设置于所述挂瓦条的外侧壁,所述第二升降部设置于所述开口槽与所述挂瓦条的外侧壁相对应的内侧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瓦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用于对所述挂件沿所述挂瓦条进行升降运动后的定位。
6.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光伏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升降部包括第一凸出齿,所述第二升降部包括与所述第一凸出齿配合的第二凸出齿,所述第一凸出齿能锁止在两相邻所述第二凸出齿之间的齿槽中。
7.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光伏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升降部包括卡勾,所述第二升降部包括至少两个可与所述卡勾配合的卡槽或卡勾。
8.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一项所述的光伏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升降部包括卡槽,所述第二升降部包括可与所述卡槽配合的至少两个卡勾。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光伏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瓦系统还包括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将所述光伏瓦固定于所述挂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光伏瓦系统,其特征在于,上下相邻的两片所述光伏瓦重叠的部分之间设置有挡水件。
CN201821038793.6U 2018-07-02 2018-07-02 光伏瓦系统 Active CN2087182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038793.6U CN208718236U (zh) 2018-07-02 2018-07-02 光伏瓦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038793.6U CN208718236U (zh) 2018-07-02 2018-07-02 光伏瓦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718236U true CN208718236U (zh) 2019-04-09

Family

ID=659724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038793.6U Active CN208718236U (zh) 2018-07-02 2018-07-02 光伏瓦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71823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635857B1 (en) Multi-region solar roofing modules
CN108661249A (zh) 光伏瓦系统
US5112408A (en) Roofing tile assembly
US8387319B1 (en) Solar panel securing assembly for sheet metal sloping roofs
US4677248A (en) Apparatus for mounting solar cells
US8266848B2 (en) Photovoltaic module mounting system
US8733035B2 (en) Solar roofing system
US20070181174A1 (en) Photovoltaic tiles, roofing system, and method of constructing roof
US9595911B2 (en) Tile roof mounting systems
WO2002101839A1 (en) Photovoltaic tiles
US20200382053A1 (en) Junction box for a photovoltaic module mounting assembly
JP2019031896A (ja) 溝型取り付けブラケット、太陽光発電ユニット及び太陽光発電モジュールの取り付け方法
US11190127B2 (en) Support assembly for photovoltaic modules and mounting system using the same
CN208718236U (zh) 光伏瓦系统
US20230421091A1 (en) Support assembly for photovoltaic modules and mounting system using the same
CA2751963C (en) Solar panel securing assembly for sheet metal sloping roofs
CN208539832U (zh) 一种太阳能光伏支架
CN213741939U (zh) 一种屋面滑动支座及屋面系统
JP2013249582A (ja) 屋根瓦型の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AU2016213891B2 (en) Solar Roof tile
JPH10317620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等の屋上設備機器を設置した屋根の換気構造
CN211127668U (zh) 一种用于梯形彩钢瓦上的光伏连接座
CN112575970B (zh) 一种光伏屋顶单元及铺设方法
US20230253914A1 (en) Solar cell roof
CN208777586U (zh) 一种光伏瓦系统和安装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807

Address after: No.388 Wuyi South Road, Wujin high tech Zone, Ch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engde new energy technology (Changzhou) Co.,Ltd.

Address before: 213100 Wuyi South Road, Wujin District, Changzhou, Jiangsu 388

Patentee before: JIANGSU HANJIA THIN FILM SOLAR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325

Address after: 213300 17-3-3, 83 Shangshang Road, Kunlun Street, Liyang City, Ch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Liyang Shinong Lvjian Ener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13164 no.388, Wuyi South Road, Wujin high tech Zone, Ch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Zhengde new energy technology (Changzhou)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428

Address after: 224499 plant 12, No. 1 Industrial Park, No. 1001, Hong Kong Road, Fun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Yanche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Jiangsu Shilo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13300 17-3-3, 83 Shangshang Road, Kunlun Street, Liyang City, Ch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Liyang Shinong Lvjian Ener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