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717931U - 用于工程建筑中封堵渗漏的注浆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工程建筑中封堵渗漏的注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717931U
CN208717931U CN201821337858.7U CN201821337858U CN208717931U CN 208717931 U CN208717931 U CN 208717931U CN 201821337858 U CN201821337858 U CN 201821337858U CN 208717931 U CN208717931 U CN 2087179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commodating cavity
storage chamber
leakage
blocking
grout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33785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巍
王威
孙启程
许林
刘语
姚东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UNIVERSITY (SUZHOU) HIGH-TE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UNIVERSITY (SUZHOU) HIGH-TE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UNIVERSITY (SUZHOU) HIGH-TE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NANJING UNIVERSITY (SUZHOU) HIGH-TE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182133785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7179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7179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7179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aterials For Medical 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工程建筑中封堵渗漏的注浆装置,包括用于存储第一浆液的第一存储腔和用于存储第二浆液的第二存储腔,所述第一存储腔连通有第一容置腔,所述第二存储腔连通有第二容置腔,所述第一容置腔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容置腔的一端均连接有推拉活塞组件,所述第一容置腔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容置腔的另一端均可拆卸连通有混合嘴。本实用新型提供注浆装置,在操作中有效控制并缩短第一浆液与第二浆液的混合时间,能有效适用于聚氨酯和菌液反应液混合液的混料,实现在聚氨酯发泡凝固前充分混合,避免聚氨酯混合固化堵塞注浆装置的输出口,提高了工程建筑中封堵渗漏的施工效率。

Description

用于工程建筑中封堵渗漏的注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工程建筑基础设施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工程建筑中封堵渗漏的注浆装置。
背景技术
在岩土及土木工程中,特别是在隧道、地铁等地下工程,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渗漏水问题,在工程建设中,对于渗漏问题常采用注浆的方式进行防治。传统注浆材料如环氧树脂、水玻璃等不同程度的存在易老化、易开裂、腐蚀性强、对环境不友好等缺点。
微生物封堵防渗指利用菌落本身或代谢产物(如胞外多糖)、矿化沉积产物等作为封堵材料填充岩土体空隙和防水薄弱区域,从而达到降低土体渗透性的目的。例如申请公布号为CN 102071710A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位于土中的混凝土结构裂缝的一种封堵修复方法,在需要封堵混凝土裂缝的部位的上游,灌注浓度为2%-20%的营养物质溶液,够激发土中的微生物,利用微生物技术简单有效地对渗漏处进行补救。但该种封堵方法,由于微生物矿化起作用时间慢,导致封堵修复慢,且所关注的营养物质溶液或直接灌注的微生物液易被水流冲散,在操作时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很难直接应用到实际工程中。
聚氨酯不仅是常用的渗漏快速封堵材料还是一种优秀的细胞固载材料,它遇水发泡膨胀产生的孔洞能为微生物提供代谢、矿化的场所。将微生物浆液和聚氨酯结合,可以彼此取长补短,实现对渗漏持久、有效的封堵。目前现有技术中尚未公开有采用聚氨酯和含有微生物的混合液混合用于封堵工程建筑渗漏的的技术方案,且更未设计出一种适用于将聚氨酯和含有微生物的混合液的注浆装置。同时由于聚氨酯遇水在极短时间内就会固化,在实际应用中将聚氨酯和微生物浆液充分混匀的过程中就已呈半凝固状态,导致后续无法注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用于工程建筑中封堵渗漏的注浆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工程建筑中封堵渗漏的注浆装置,包括用于存储第一浆液的第一存储腔和用于存储第二浆液的第二存储腔,所述第一存储腔连通有第一容置腔,所述第二存储腔连通有第二容置腔,所述第一容置腔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容置腔的一端均连接有推拉活塞组件,所述第一容置腔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容置腔的另一端均可拆卸连通有混合嘴。
作为优选,所述推拉活塞组件包括推拉杆、连接至推拉杆上且在推拉杆的驱动作用下运动的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所述第一活塞连接至所述第一容置腔内,所述第二活塞连接至所述第二容置腔内。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存储腔与所述第一容置腔相邻设置,且所述第一存储腔内设置有第一导液管,所述第一导液管的输入端位于所述第一存储腔的下部,所述第一导液管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容置腔的上部相连通;
所述第二存储腔与所述第二容置腔相邻设置,且所述第二存储腔内设置有第二导液管,所述第二导液管的输入端位于所述第二存储腔的下部,所述第二导液管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容置腔的上部相连通。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容置腔和所述第二容置腔相邻设置,且所述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设置于第一存储腔和第二存储腔之间。
作为优选,所述混合嘴内设置有螺旋通道。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容置腔和所述第二容置腔分别通过出液管与所述混合嘴相连通。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存储腔和第二存储腔的顶部均设置有进气口和进液口;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出液管上均设置有单向阀。
作为优选,所述出液管为毛细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工程建筑中封堵渗漏的注浆装置,在操作中有效控制并缩短第一浆液与第二浆液的混合时间,能有效适用于聚氨酯和菌液反应液混合液的混料,实现在聚氨酯发泡凝固前充分混合,避免聚氨酯混合固化堵塞注浆装置的输出口,提高了工程建筑中封堵渗漏的施工效率。且针对注浆装置中由于内部气压受单向阀和储液罐中毛细力控制,能够得以稳定维持,不会发生漏液、倒灌等情况。保证工程建筑中封堵渗漏工作的顺利进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用于工程建筑中封堵渗漏的注浆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以上各图中:1、第一存储腔;2、第二存储腔;3、第一容置腔;4、第二容置腔;5、混合嘴;6、推拉杆;7、第一活塞;8、第二活塞;9、第一导液管;10、第二导液管;11、螺旋通道;12、出液管;13、进气口;14、进液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他实施方式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工程建筑中封堵渗漏的注浆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用于存储第一浆液的第一存储腔1和用于存储第二浆液的第二存储腔2,所述第一存储腔1连通有第一容置腔3,所述第二存储腔2连通有第二容置腔4,所述第一容置腔3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容置腔4的一端均连接有推拉活塞组件,所述第一容置腔3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容置腔4的另一端均可拆卸连通有混合嘴5。可拆卸连接的混合嘴5可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进行随时更换。
上述中,所述推拉活塞组件包括推拉杆6、连接至推拉杆6上且在推拉杆6的驱动作用下运动的第一活塞7和第二活塞8,所述第一活塞7连接至所述第一容置腔3内,所述第二活塞8连接至所述第二容置腔4内。具体的,在使用时,取菌液反应液混合液和聚氨酯分别注入注浆装置中的第一存储腔1和第二存储腔2中,将推拉杆6上拉且带动第一活塞7和第二活塞8做反向混合嘴5的方向运动,使所述第一存储腔1内的压力大于第一容置腔3内的压力且使所述菌液反应液混合液由第一存储腔1输送至第一容置腔3,同时使所述第二存储腔2内的压力大于第二容置腔4内的压力且使所述聚氨酯由第二存储腔输送至第二容置腔4;待第一容置腔3和第二容置腔4内均积累一定量浆液时,下推推拉杆6,使所述菌液反应液混合液和聚氨酯分别经由第一容置腔3和第二容置腔4输出至混合嘴5内,所述菌液反应液混合液和聚氨酯于混合嘴5内混合,在聚氨酯发泡凝固前注浆至渗漏裂缝中。
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注浆装置的整合性,方便操作和携带,优选所述第一存储腔1与所述第一容置腔3相邻设置,且所述第一存储腔1内设置有第一导液管9,所述第一导液管9的输入端位于所述第一存储腔1的下部,所述第一导液管9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容置腔3的上部相连通;所述第二存储腔2与所述第二容置腔4相邻设置,且所述第二存储腔2内设置有第二导液管10,所述第二导液管10的输入端位于所述第二存储腔2的下部,所述第二导液管10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容置腔4的上部相连通。优选所述第一导液管9和所述第二导液管10呈轴对称设置,且呈倒勾状;优选所述第一容置腔3和所述第二容置腔4相邻设置,且所述第一容置腔3和第二容置腔4设置于第一存储腔1和第二存储腔2之间。
另外,为了促进菌液反应液混合液和聚氨酯的快速充分混合,将所述混合嘴5内设置有螺旋通道11。
另外,为了进一步保证注浆装置内压强的稳定性,将所述第一容置腔3和所述第二容置腔4分别通过出液管12与所述混合嘴5相连通。所述第一存储腔1和第二存储腔2的顶部均设置有进气口13和进液口14;所述进气口13和所述出液管12上均设置有单向阀。其中针对进气口13和出液管12由单向阀控制是否开启,保证推拉杆6上拉时浆液只能从第一存储腔1进入第一容置腔3且浆液只能从第二存储腔2进入第二容置腔4,推拉杆6下推时浆液只能进入混合嘴5中。
另外,为了提高注浆装置的稳定性,优选所述出液管12为毛细管,以使出液管12内形成毛细力。在进行菌液反应液混合液和聚氨酯混合注浆时,注浆装置内的气压受进气口13处的单向阀和出液管12中毛细力控制,得以维持稳定,因而不会发生漏液,倒灌等情况。
一种用于工程建筑中封堵渗漏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制备菌液反应液混合液:取微生物进行培养,采用离心机对培养得到的菌液进行离心处理得到离心菌体湿细胞,将所述离心菌体湿细胞与反应液搅拌混合制备得到菌液反应液混合液;
步骤2:取制备的菌液反应液混合液和聚氨酯分别通过进液口14注入第一存储腔1和第二存储腔2,待注入一定量后封闭进液口14,此时进气口13处的单向阀呈打开状态,出液管12处的单向阀呈关闭状态;
步骤3:上拉推拉杆6,第一活塞7和第二活塞8朝反向混合嘴5的方向运动,使第一存储腔1内的菌液反应液混合液抽入第一容置腔3内,同时使第二存储腔2内的聚氨酯抽入第二容置腔4内;
步骤4:待第一容置腔3和第二容置腔4内的浆液积累至一定量后,关闭进气口13处单向阀,并打开出液管12处单向阀,下推推拉杆6,使第一活塞7和第二活塞8朝向混合嘴5的方向运动,所述菌液反应液混合液和聚氨酯分别经由两个出液管12输送至混合嘴5内,所述菌液反应液混合液和聚氨酯于混合嘴5内混合,在聚氨酯发泡凝固前注浆至渗漏裂缝中;
步骤5:渗漏裂缝处的聚氨酯发泡凝固后,向渗漏裂缝中继续注入反应液和/或营养液;所述反应液包括体积比为1:1的尿素与氯化钙,所述营养液包括配比为酵母提取物20g/L、氯化铵10g/L和Tris buffer缓冲液0.13M/L。
上述的用于工程建筑中封堵渗漏的方法,聚氨酯发泡凝固后对渗漏处进行初步封堵,其中在渗漏处聚氨酯发泡后形成孔洞,微生物以孔洞为载体,在渗漏点不断繁殖,注入营养液后持续生成生物钙,生物钙将聚氨酯未封堵的部分以及孔洞填塞,最终利用这种生物钙-聚氨酯泡沫复合材料将渗漏封堵。

Claims (9)

1.一种用于工程建筑中封堵渗漏的注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存储第一浆液的第一存储腔和用于存储第二浆液的第二存储腔,所述第一存储腔连通有第一容置腔,所述第二存储腔连通有第二容置腔,所述第一容置腔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容置腔的一端均连接有推拉活塞组件,所述第一容置腔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容置腔的另一端均可拆卸连通有混合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工程建筑中封堵渗漏的注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拉活塞组件包括推拉杆、连接至推拉杆上且在推拉杆的驱动作用下运动的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所述第一活塞连接至所述第一容置腔内,所述第二活塞连接至所述第二容置腔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工程建筑中封堵渗漏的注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存储腔与所述第一容置腔相邻设置,且所述第一存储腔内设置有第一导液管,所述第一导液管的输入端位于所述第一存储腔的下部,所述第一导液管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容置腔的上部相连通;
所述第二存储腔与所述第二容置腔相邻设置,且所述第二存储腔内设置有第二导液管,所述第二导液管的输入端位于所述第二存储腔的下部,所述第二导液管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容置腔的上部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工程建筑中封堵渗漏的注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置腔和所述第二容置腔相邻设置,且所述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设置于第一存储腔和第二存储腔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工程建筑中封堵渗漏的注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嘴内设置有螺旋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工程建筑中封堵渗漏的注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置腔和所述第二容置腔分别通过出液管与所述混合嘴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工程建筑中封堵渗漏的注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存储腔和第二存储腔的顶部均设置有进气口和进液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工程建筑中封堵渗漏的注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出液管上均设置有单向阀。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工程建筑中封堵渗漏的注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管为毛细管。
CN201821337858.7U 2018-08-17 2018-08-17 用于工程建筑中封堵渗漏的注浆装置 Active CN2087179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337858.7U CN208717931U (zh) 2018-08-17 2018-08-17 用于工程建筑中封堵渗漏的注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337858.7U CN208717931U (zh) 2018-08-17 2018-08-17 用于工程建筑中封堵渗漏的注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717931U true CN208717931U (zh) 2019-04-09

Family

ID=659784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337858.7U Active CN208717931U (zh) 2018-08-17 2018-08-17 用于工程建筑中封堵渗漏的注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71793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30936A (zh) * 2019-06-06 2019-08-16 中铁十一局集团城市轨道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盾构掘进过程中突遇未处理溶洞或裂隙的施工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30936A (zh) * 2019-06-06 2019-08-16 中铁十一局集团城市轨道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盾构掘进过程中突遇未处理溶洞或裂隙的施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50517B (zh) 一种微生物循环注浆加固地基的方法
CN107100162B (zh) 一种微生物气液循环注浆固土方法
CN107476794B (zh) 一种液氮气化循环后注高温氮气增加煤体透气性的方法
CN107762473B (zh) 一种液氮与高温氮气冻融循环增加煤体透气性的方法
CN106639973A (zh) 一种用于地表超深孔双液浆注浆的注浆结构及其注浆方法
CN103161478B (zh) 一种脉冲式注浆方法
CN109339736A (zh) 一种瓦斯抽采钻孔固液两相封孔装置及工艺
CN202140088U (zh) 一种可同时注入膨润土的盾构机泡沫剂注入管路系统
CN102287163A (zh) 煤矿井下超高压压裂孔的钻孔封孔方法及封孔装置
CN1128291C (zh) 油井人造井壁及其制造方法
CN106884424A (zh) 一种在粉细砂地层进行微生物固化的装置及施工方法
CN101845944A (zh) 一种定点密封瓦斯抽采钻孔的方法
CN109184255A (zh) 一种利用微生物灌浆封堵地下室外墙裂缝的方法
CN208717931U (zh) 用于工程建筑中封堵渗漏的注浆装置
CN109437771A (zh) 一种矿用柔性封孔注浆材料
CN101435317B (zh) 失返性漏失交联凝胶堵漏工艺
CN102383826A (zh) 一种封孔器及通过其实现的封孔工艺
CN103470212A (zh) 一种主动式钻孔封孔装置及方法
CN105350585B (zh) 吹填土施工过程中注入絮凝剂的模型试验装置以及模型试验
CN109469122A (zh) 自平衡荷载箱静载检测试验后缸内注浆装置及其注浆方法
CN107938640A (zh) 一种用于砂层地基的微生物固化处理装置及其施工工艺
CN109577939A (zh) 一种大温差冻融循环强化页岩气开采的方法
CN210829386U (zh) 用于采空区治理的双液注浆管
CN206815315U (zh) 注液增压联合注浆加固超软土地基的注液增压囊
CN110835921A (zh) 用于工程建筑中封堵渗漏的方法及注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