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716964U - 一种河涌黑臭水体治理的纳米微生物发生系统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河涌黑臭水体治理的纳米微生物发生系统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716964U
CN208716964U CN201820835023.8U CN201820835023U CN208716964U CN 208716964 U CN208716964 U CN 208716964U CN 201820835023 U CN201820835023 U CN 201820835023U CN 208716964 U CN208716964 U CN 2087169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ano
creek
nano microbeam
microbeam
administer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83502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昌顺
龚敏
刘小燕
袁居新
梁灵芝
黄威
文国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ZIFA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ZIFA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ZIFA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ZIFA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83502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7169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7169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7169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AREA)
  • Treating Waste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河涌黑臭水体治理的纳米微生物发生系统设备,包括纳米微生物发生装置本体和设备装置。本实用新型的纳米微生物发生系统设备成本较低,利用河涌底部原有失活的微生物,通过纳米微生物培养驯化装置激活后,再在微生物发生区形成富含纳米微气泡的混合液,大量微生物以微气泡和纳米网状填料为载体,最后通过菌液输送泵返投入河涌底部,利用微生物自然分解河涌底泥,并净化河涌水体。

Description

一种河涌黑臭水体治理的纳米微生物发生系统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专利涉及河涌治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套河涌黑臭水体治理的纳米微生物发生系统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城市人口急剧增加,河涌、湖泊、江流的污染逐渐加剧。工厂排放的废水,附近居民的生活污水吞噬着河涌的美丽,河涌的黑臭现象已经成为影响城市形象和市民生活务必解决的问题。河涌、湖泊、江流水流作为生活饮用水最主要的部分,黑臭河流的存在使一部分地区出现了严重污染饮用水的现象,加剧了我国水资源危机。黑臭水体渗入地下,对地下水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其次,河流的“黑臭”不仅给人的感官以刺激,使人感到不愉快和厌恶,而且黑臭的水体散发出的气体成分如H2S、NH3等可直接危害人体的健康。
目前黑臭河涌的治理技术种类繁多,有物理沉淀法、化学加药法、生物曝气法。物理方法有人工曝气、底泥疏浚、调水等,物理方法治理黑臭河涌不仅工程量大,投资成本也高。化学方法有强化絮凝、化学氧化和化学沉淀等,所用的化学药剂主要有铁盐、铝盐等混凝剂、双氧水等氧化剂、生石灰等沉淀剂,目的在于去除水中目标污染物(悬浮物、溶解态磷、和氮等),提高水体透明度,目前的化学方法治理费用昂贵,处理设备整体较大,治标不治本。
生物生态方法有微生物强化技术、生物膜技术、植物净化技术原位生态修复技术等,它利用培育的植物或培养、接种的微生物代谢活动,对水体中的污染物进行转移、转化和降解,改善河流水质。但目前此类方法只是简单的,单一的将微生物菌种投入到河道水体中,只有在河道表面上会有新的微生物起到净化作用,但河道黑臭的根本原因在于河涌河底和底泥缺氧导致微生物处于死亡或休眠状态形成黑臭底泥,不断释放出臭气,污染物过多,导致河道水体发黑发臭,且简单的单一的投加微生物不仅成本加大并且生物数量不足,生物种类不全,抗冲击能力差,自然生长慢,治理效果不理想,没有真正做到水体原位生态修复。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河涌黑臭水体治理的纳米微生物发生系统设备,更好的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和缺陷,不仅能投加新型微生物菌种,也可将原水体微生物菌种激活,通过本纳米微生物发生系统设备自动投加,微生物种类多,且微生物量大,能够将河涌底泥污染物通过微生物自然分解,底泥减少,消除臭味,从而净化水质, 真正做到水体原位生态修复技术。
一种河涌黑臭水体治理的纳米微生物发生系统设备包括纳米微生物发生装置本体和设备装置,所述纳米微生物培养驯化装置由进水槽、纳米微生物靶向培养驯化区、纳米微生物配制区、纳米微生物靶向投加区构成;所述设备装置由加压泵、菌液计量泵、菌种输送压泵构成。
所述进水槽设有进水孔,所述进水槽进水孔外接河道抽吸泵;所述纳米微生物靶向培养驯化区与所述纳米微生物靶向投加区设有过水口;
进一步地,所述纳米微生物靶向培养驯化区底部设有纳米微气泡喷头,中部设有纳米网状填料区,顶部设有维修孔,外部设有纳米微气泡出水孔。
进一步地,所述纳米微气泡喷头通过纳米微气泡进水孔与所述设备装置加压泵出水口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纳米微气泡进水孔与所述设备装置加压泵出水口相连管道设有压力表及压力调节器。
进一步地,所述维修孔上设置透气孔,让外部空气进入所述纳米微生物靶向培养驯化区。
进一步地,所述纳米微生物靶向投加区外部设有出水口和纳米微气泡进水口;
进一步地,所述纳米微生物靶向投加区微气泡进水口与所述设备装置加压泵进水口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纳米微生物靶向投加区出水口与所述设备装置菌种输送泵进水口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纳米微生物配制区外部设有液位观察计,底部设有菌液出水口。
进一步地,所述菌液出水口与所述设备装置计量泵进水口相连,所述设备装置计量泵出水口与所述纳米微生物靶向培养驯化区顶部相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一种河涌黑臭水体治理的纳米微生物发生系统设备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的一种河涌黑臭水体治理的纳米微生物发生系统设备可靶向培养微生物菌种,即可根据不同种类、不同性质、不同环境的污水处理需要,生成不同菌种、不同种群、不同污水处理需要的微纳米生物。
本发明的一种河涌黑臭水体治理的纳米微生物发生系统设备产生的微纳米气泡既能作为微生物菌种的载体,同时也能给严重缺氧的河涌增氧,产生的溶解氧含量可达到4mg/L以上。
本发明的一种河涌黑臭水体治理的纳米微生物发生系统设备微生物发生区设置微气泡喷头,利用气体和液体在高速立式加压泵中形成气液混合相,并通过高压喷口喷出,形成大量微纳米气泡,微纳米气泡由于其比表面积大,体积小,溶解率高,使得水中溶解氧的溶度达到过饱和状态,同时,由于微纳米气泡上升速率慢,可用于再次补充水中氧气含量的微纳米气泡在水体中存留的时间较长,因此,微纳米气泡可给微生物发生区提供大量的复氧水。产生的微纳米气泡既能作为微生物菌种的载体,同时也能给严重缺氧的河涌增氧,产生的溶解氧含量可达到4mg/L。
本发明的一种河涌黑臭水体治理的纳米微生物发生系统设备在微生物发生区设置纳米网状填料,纳米网状填料可使污水,空气和微生物菌种得到充分混渗接触交换,微生物菌种不仅能大量地在丝条上均匀坐床,保持良好的活性和孔隙可变性,而且在运行过程中气体在三维流动的污水带动下,互相碰撞并被螺旋网不断切割成更小的气泡,增加了氧的利用率,可减少曝气量,同时可使微生物菌种有良好的新陈代谢作用。高效微生物菌种在微生物发生区内成对数增长,河涌中被抑制的微生物菌种被激活后,可大量培殖。
本发明的一种河涌黑臭水体治理的纳米微生物发生系统设备在微生物发生装置内培养好的大量微生物通过菌种输送压泵输送至排入河涌底部,该套系统不仅能使河涌底部充氧,并且能原位激活河涌底部污泥的微生物,通过微生物自然分解河涌底泥,并净化黑臭水体。
本发明的一种河涌黑臭水体治理的纳米微生物发生系统设备提供的大量的微气泡,使河涌底部微生物均匀分部流动,使河涌全面得到净化,而不是局部净化。
本发明的一种河涌黑臭水体治理的纳米微生物发生系统设备技术治理黑臭河涌运行成本较低,可利用河涌底部原有失活的微生物,激活后产生大量的纳米微气泡微生物,通过微生物发生装置驯化培养后大量的返投加回河涌,净化河涌,可减少高成本微生物菌种的不断投加来净化水体。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河涌黑臭水体治理的纳米微生物发生系统设备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种河涌黑臭水体治理的纳米微生物发生系统设备平面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一种河涌黑臭水体治理的纳米微生物发生系统设备微生物发生区立面图。
图4为本发明的一种河涌黑臭水体治理的纳米微生物发生系统设备A-A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一种河涌黑臭水体治理的纳米微生物发生系统设备B-B剖面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一种河涌黑臭水体治理的纳米微生物发生系统设备C-C剖面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一种河涌黑臭水体治理的纳米微生物发生系统设备D-D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 纳米微生物发生系统
100 纳米微生物培养驯化装置
110 进水槽
111 进水槽进水孔
112 进水槽过水孔
113 进水槽检修口
120 微生物发生区
121 纳米微气泡喷头
122 纳米微气泡出水孔
123 纳米网状填料
124 维修进气孔
125 菌液进水孔
126 微生物发生区过水孔
130 纳米微生物配置区
131 液位观察计
132 菌液出水口
133 纳米微生物配置区检修口
140 纳米微生物靶向投加区
141 出水口
142 纳米微气泡进水口
143 纳米微生物靶向投加区检修口
200 设备装置
210 菌液计量泵
211 菌液输送泵
213 加压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一种河涌黑臭水体治理的纳米微生物发生系统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一种河涌黑臭水体治理的纳米微生物发生系统的首选实施例。但是,一种河涌黑臭水体治理的纳米微生物发生系统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一种河涌黑臭水体治理的纳米微生物发生系统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河涌黑臭水体治理的纳米微生物发生系统1,包括纳米微生物发生装置本体100和设备装置200;
所述纳米微生物培养驯化装置100由进水槽110、纳米微生物靶向培养驯化区120、纳米微生物配制区130、纳米微生物靶向投加区140构成;
所述设备装置200由加压泵212、菌液计量泵210、菌种输送压泵211构成。
所述进水槽110底部设有进水孔111;所述进水槽110与所述纳米微生物靶向培养驯化区120通过进水槽过水孔112相连;所述纳米微生物靶向培养驯化区120与所述纳米微生物靶向投加区通过微生物发生区过水孔过水口126相连;
所述纳米微生物靶向培养驯化区120外部设有纳米微气泡出水孔122顶部设有菌液进水孔125;所述纳米微生物靶向投加区140外部设有出水口141和纳米微气泡进水口142;所述纳米微生物配制区130底部设有菌液出水口132。
所述进水孔外接有河涌提升泵;所述纳米微气泡出水孔122与所纳米微气泡进水口142通过所述加压泵212相连;所述菌液进水孔125与所述菌液出水口132通过菌液计量泵210相连;所述出水口141通过菌液输送泵211喷射至需要治理的黑臭河涌。
需要理解的是,河涌底部含有大量适合河涌水体本身净化的微生物菌种,但由于黑臭河涌底部严重缺氧,微生物菌种处于失活状态。此处所说的微生物菌种可以为本领域公知的有氧型微生物,例如可对黑臭河涌有机物分解成CO2和H2O,以达到去除有机物的目的。
需要理解的是,一种河涌黑臭水体治理的纳米微生物发生系统1可以通过所述纳米微生物配制区130添加治理河涌所需要的微生物菌种及各种营养剂。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河涌黑臭水体治理的纳米微生物发生系统1在对黑臭河涌进行治理时:首先通过抽吸泵将河涌水体抽至所述纳米微生物培养驯化装置100的进水槽110,再进入到所述微生物发生区120,通过所述纳米微生物配制区130添加治理河涌所需要的微生物菌种及各种营养剂,再通过所述菌液计量泵210将所述纳米微生物配制区130的微生物菌种添加到所述微生物发生区120。微生物菌种在所述微生物发生区120培养成对数增长,产生大量的微生物菌种。产生的微生物菌种在所述纳米微生物靶向投加区140通过菌液输送泵211靶向投加到河涌中。该一种河涌黑臭水体治理的纳米微生物发生系统1不仅能使河涌底部充氧,并且能原位激活河涌底部污泥的微生物,通过微生物自然分解河涌底泥,并净化河涌水体。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连通的实现方式可以通过管道或管件等。
上述进水槽110顶部设置可拆卸连接的盖体进水槽检修口113;
上述微生物发生区120底部设置纳米微气泡喷头121,中部设有纳米网状填料123,顶部设有可拆卸连接的带有透气孔的盖体124,便于安装以及便于开启检查微生物液发生区内部情况。
需要理解的是,上述微生物发生区120产生的纳米微气泡由所述加压泵212与纳米微气泡喷头121共同作用产生,产生的微纳米气泡既能作为微生物菌种的载体,同时也能给严重缺氧的河涌增氧。上述纳米网状填料123可使污水,空气和微生物菌种得到充分混渗接触交换,微生物菌种不仅能大量地在丝条上均匀坐床,保持良好的活性和孔隙可变性,而且在运行过程中气体在三维流动的污水带动下,互相碰撞并被螺旋网不断切割成更小的气泡,增加了氧的利用率,可减少曝气量,同时可使微生物菌种有良好的新陈代谢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纳米微气泡出水孔122与加压泵212相连管道上设有压力表及可调节进气管阀。
上述进气管阀可调节纳米气泡的产生量及大小。
进一步地,微纳米生物配置区顶部设置可拆卸连接的盖体纳米微生物配置区检修口133,外部设有液位观察计131。
所述液位观察计131可知微纳米生物配置区液位情况。
进一步地,微纳米生物靶向投加区顶部设置可拆卸连接的盖体纳米微生物靶向投加区检修口143。
综上所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的一种河涌黑臭水体治理的ZF-纳米微生物发生系统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的一种河涌黑臭水体治理的纳米微生物发生系统设备可靶向培养微生物菌种,即可根据不同种类、不同性质、不同环境的污水处理需要,生成不同菌种、不同种群、不同污水处理需要的微纳米生物。
本发明的一种河涌黑臭水体治理的纳米微生物发生系统设备产生的微纳米气泡既能作为微生物菌种的载体,同时也能给严重缺氧的河涌增氧,产生的溶解氧含量可达到4mg/L以上。
本发明的一种河涌黑臭水体治理的纳米微生物发生系统设备微生物发生区设置微气泡喷头,利用气体和液体在高速立式加压泵中形成气液混合相,并通过高压喷口喷出,形成大量微纳米气泡,微纳米气泡由于其比表面积大,体积小,溶解率高,使得水中溶解氧的溶度达到过饱和状态,同时,由于微纳米气泡上升速率慢,可用于再次补充水中氧气含量的微纳米气泡在水体中存留的时间较长,因此,微纳米气泡可给微生物发生区提供大量的复氧水。产生的微纳米气泡既能作为微生物菌种的载体,同时也能给严重缺氧的河涌增氧,产生的溶解氧含量可达到4mg/L。
本发明的一种河涌黑臭水体治理的纳米微生物发生系统设备在微生物发生区设置纳米网状填料,纳米网状填料可使污水,空气和微生物菌种得到充分混渗接触交换,微生物菌种不仅能大量地在丝条上均匀坐床,保持良好的活性和孔隙可变性,而且在运行过程中气体在三维流动的污水带动下,互相碰撞并被螺旋网不断切割成更小的气泡,增加了氧的利用率,可减少曝气量,同时可使微生物菌种有良好的新陈代谢作用。高效微生物菌种在微生物发生区内成对数增长,河涌中被抑制的微生物菌种被激活后,可大量培殖。
本发明的一种河涌黑臭水体治理的纳米微生物发生系统设备在微生物发生装置内培养好的大量微生物通过菌种输送压泵输送至排入河涌底部,该套系统不仅能使河涌底部充氧,并且能原位激活河涌底部污泥的微生物,通过微生物自然分解河涌底泥,并净化黑臭水体。
本发明的一种河涌黑臭水体治理的纳米微生物发生系统设备提供的大量的微气泡,使河涌底部微生物均匀分部流动,使河涌全面得到净化,而不是局部净化。
本发明的一种河涌黑臭水体治理的纳米微生物发生系统设备技术治理黑臭河涌运行成本较低,可利用河涌底部原有失活的微生物,激活后产生大量的纳米微气泡微生物,通过微生物发生装置驯化培养后大量的返投加回河涌,净化河涌,可减少高成本微生物菌种的不断投加来净化水体。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

1.一种河涌黑臭水体治理的纳米微生物发生系统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纳米微生物发生装置本体和设备装置;所述纳米微生物发生装置本体包含由进水槽、纳米微生物靶向培养驯化区、纳米微生物配制区、纳米微生物靶向投加区;所述设备装置包含加压泵、菌液计量泵、菌种输送压泵;所述的纳米微生物发生系统设备各组件间的连接关系:纳米微生物靶向培养驯化区底部设有设置纳米微气泡喷头,中部设有纳米网状填料,顶部设有可拆卸连接的带有透气孔的盖体,便于安装以及便于开启检查微生物液发生区内部情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涌黑臭水体治理的纳米微生物发生系统设备,其特征在于:纳米微生物配置区的微生物菌通过菌液计量泵添加至纳米微生物靶向培养驯化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河涌黑臭水体治理的纳米微生物发生系统设备,其特征在于:纳米微气泡喷头产生的纳米微气泡由加压泵提供,并通过调节进气管阀来控制纳米微气泡量及大小。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河涌黑臭水体治理的纳米微生物发生系统设备,其特征在于:在纳米微生物靶向培养驯化区大量培养的微生物菌种进入到纳米微生物靶向投加区通过菌液输送泵靶向投加至河涌。
CN201820835023.8U 2018-05-31 2018-05-31 一种河涌黑臭水体治理的纳米微生物发生系统设备 Active CN2087169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835023.8U CN208716964U (zh) 2018-05-31 2018-05-31 一种河涌黑臭水体治理的纳米微生物发生系统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835023.8U CN208716964U (zh) 2018-05-31 2018-05-31 一种河涌黑臭水体治理的纳米微生物发生系统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716964U true CN208716964U (zh) 2019-04-09

Family

ID=659710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835023.8U Active CN208716964U (zh) 2018-05-31 2018-05-31 一种河涌黑臭水体治理的纳米微生物发生系统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71696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40990A (zh) * 2021-04-16 2021-06-11 上海金相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采用纳米气泡激活、扩培的微生物菌剂制备方法和应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40990A (zh) * 2021-04-16 2021-06-11 上海金相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采用纳米气泡激活、扩培的微生物菌剂制备方法和应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062109U (zh) 一体化膜生物污水处理系统
CN207175585U (zh) 复合型生化反应器
CN105967438A (zh) 一种处理村镇生活污水的一体化系统及工艺
CN106430847A (zh) 一种集约化养猪废水处理设备
CN208716964U (zh) 一种河涌黑臭水体治理的纳米微生物发生系统设备
CN104556474A (zh) 一种自来水厂水净化工艺及装置
CN107098557B (zh) 一种黑臭河涌治理系统
CN107555727A (zh) 一种养殖场污水处理装置
CN102351384A (zh) 畜禽废水处理装置
CN107055948A (zh) 一种方便组装和拆卸的自搅拌净化槽
CN216337156U (zh) 喀斯特地区农村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
CN207632681U (zh) 一种小型一体化水处理设备
CN105330096A (zh) 一种污水处理用外置式全流程除臭系统和应用
CN207108775U (zh) 一种黑臭河涌治理系统
CN104773927B (zh) 一种乡镇污水处理系统
CN106986506A (zh) 一体化工业净水器
CN206767895U (zh) 一体化工业净水器
CN203284257U (zh) 城镇污染地表水体净化装置
CN208869449U (zh) 一种畜禽养殖废水一体化处理系统
CN207891135U (zh) 一种原位生态活水设备
CN208071416U (zh) 一种高效好氧生物反应器及污水处理中的好氧生化系统
CN101462795A (zh) 一种低能耗、高效成套生活污水处理及臭气净化装置
CN200940109Y (zh) 自动曝气污水处理装置
CN110183054A (zh) 一种农村污水处理装置
CN204569681U (zh) 一种乡镇污水处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