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709545U - 加热装置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加热装置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709545U
CN208709545U CN201721921793.6U CN201721921793U CN208709545U CN 208709545 U CN208709545 U CN 208709545U CN 201721921793 U CN201721921793 U CN 201721921793U CN 208709545 U CN208709545 U CN 2087095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heating device
fixed frame
pedestal
ga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92179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飞鹏
孟城城
刘日贵
韩育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92179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7095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7095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70954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duction Heating Cook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加热装置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其中,加热装置包括底座、线圈以及固定架,固定架上设置有磁条,固定架固定在底座的底面上,固定架与底座上下之间形成用以安装线圈的间隙,线圈盘绕在底座上,且线圈的相邻两圈相互接触,固定架对线圈的下侧进行限位,避免线圈松脱。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烹饪器具的加热装置的生产成本高的问题。

Description

加热装置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烹饪器具,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加热装置的改进。
背景技术
电磁烹饪器具目前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喜爱,诸如电磁炉、电饭煲、电压力锅等。交流电在通过线圈时产生交变磁场,使锅具产生涡流而发热,达到烹饪食物的目的。目前在制作外侧带弧形或角度的线圈盘时可能会存在下述两种现象:第一、在绕制线圈过程中,线圈容易产生松脱现象;第二、绕制好的产品也存在线圈松脱、弹起风险。为了避免上述现象发生,一些产品在线圈盘座上设置绕线槽来辅助线圈绕线,绕好的线圈涂抹环氧树脂油、防潮漆等进行线圈粘合加固。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解决了线圈松动、弹起、脱落问题。但上述方案具有以下几个缺点:第一、所增加的加工工序、物料等均导致生产成本的增加;第二、在盘座增设的绕线槽,会增加产品模具制造难度,从而增加生产成本;第三、在安装线圈时,每一匝线圈要对应一条线槽,上述结构一定程度影响了绕线的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热装置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烹饪器具的加热装置的生产成本高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加热装置,包括底座、线圈以及固定架,固定架上设置有磁条,固定架固定在底座的底面上,固定架与底座上下之间形成用以安装线圈的间隙,线圈盘绕在底座上,且线圈的相邻两圈相互接触,固定架对线圈的下侧进行限位,避免线圈松脱。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当装配加热装置时,需要先将固定架固定在底座的底面上,再将线圈伸入所述固定架与底座的底面之间的间隙内并由内至外缠绕成型。安装后线圈被限位固定架与底座的底面之间从而防止线圈松脱、弹起。上述结构使得底座的底面上不必设置绕线槽来辅助绕线即可解决线圈容易松脱、弹起的问题,从而降低了加工难度、生产成本并且提高了安装效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烹饪器具的加热装置的生产成本高的问题。
进一步地,间隙的高度L由内而外是一致的。
进一步地,间隙内包括一层线圈,间隙的高度L与线圈的直径之间的比值在1至1.3之间,或者间隙内包括两层线圈,间隙的高度L与线圈的直径之间的比值在2至2.3之间。
进一步地,固定架包括内环、外环以及连接在内环与外环之间的连接结构,磁条固定在连接结构上。
进一步地,连接结构包括多根连接臂,多根连接臂沿固定架的周向方向上间隔分布设置。
进一步地,连接臂包括顶壁及自顶壁两侧向下延伸的两个止挡侧壁,每个止挡侧壁的下边沿设置有向另一个止挡侧壁延伸的止挡部,连接臂的顶壁、两个止挡侧壁以及止挡部形成安装插槽,两个止挡侧壁在远离内环的一端形成安装插口,磁条通过安装插口装入安装插槽内。
进一步地,底座与固定架之间设置有第一定位结构,线圈沿第一定位结构盘绕以形成线圈盘。
进一步地,第一定位结构为环形凸沿,环形凸沿由底座的底面的中部向下凸伸,线圈沿环形凸沿的外表面开始缠绕。
进一步地,固定架包括内环、外环以及连接在内环与外环之间的连接结构,环形凸沿的内壁与底座的底面之间形成凹部,内环为筒状结构,内环包括凸出于固定架的顶面并向上延伸的上环段,上环段伸入至凹部内。
进一步地,上环段与凹部之间设置有第二定位结构以防止固定架相对于底座在周向方向上移动。
进一步地,第二定位结构包括相互配合的凸起与凹槽,凸起与凹槽中的一个设置在环形凸沿的内表面上,凸起与凹槽中的另一个设置在上环段的外表面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烹饪器具包括由外之内依次设置的外壳、保温罩、用以盛放待烹饪的食物的内锅以及用于给内锅加热的加热装置,加热装置为上述的加热装置。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加热装置的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的加热装置的纵剖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2的加热装置的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1的加热装置的底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1的加热装置的固定架的一个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6示出了图5的固定架的另一个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间隙;2、安装插槽;3、凹部;20、底座;21、环形凸沿;30、线圈;40、固定架;41、内环;411、上环段;42、外环;43、连接臂;431、止挡侧壁;432、止挡部;50、磁条;71、凸起;72、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加热装置包括底座20、线圈30以及固定架40,固定架40上设置有磁条50,固定架40固定在底座20的底面上,固定架40与底座20上下之间形成用以安装线圈30的间隙1,线圈30盘绕设置在底座20上,且线圈30的相邻两圈相互接触,固定架40对线圈30的下侧进行限位,避免线圈30松脱。
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当装配加热装置时,需要先将固定架40固定在底座20的底面上,再将线圈30伸入固定架40与底座20的底面之间的间隙1内并由内至外缠绕成型。安装后线圈30被限位固定架40与底座20的底面之间从而防止线圈30松脱、弹起。上述结构使得底座20的底面上不必设置绕线槽来辅助绕线即可解决线圈容易松脱、弹起的问题,从而降低了加工难度、生产成本并且提高了安装效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烹饪器具的加热装置的生产成本高的问题。
由于线圈30缠绕在间隙1内,因此间隙1的高度L对于线圈30的安装和限位存在较大的影响。如果间隙1的高度L由内而外不一致,那么会出现某些位置的高度L较小或者某些位置的高度L较大的现象产生。如果间隙1的部分位置的高度L较小,则可能会在缠绕线圈30时产生卡线的现象,造成装配困难。如果间隙1的部分位置的高度L较大,则导致固定架40对线圈30的下侧进行限位的限位效果差,最终导致线圈30容易松脱。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间隙1的高度L由内而外是一致的。上述结构一方面方便装配;另一方面能够进一步防止线圈30松脱、弹起。
在本实施例中,间隙1内包括一层线圈30,间隙1的高度L与线圈30的直径之间的比值在1至1.3之间。具体地,当比值小于1时则可能导致不好装配,当比值大于1.3时,则可能使得防止线圈30松脱、弹起的效果差。因此,间隙1的高度L与线圈30的直径之间的比值优选在1至1.3之间。同理,如果间隙1内包括两层线圈30的话,那么间隙1的高度L与线圈30的直径之间的比值应当在2至2.3之间。比值小于2则不好装配,比值大于2.3则导致防止线圈30松脱、弹起的效果差。
如图1、图2、图5和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固定架40包括内环41、外环42以及连接在内环41与外环42之间的连接结构,磁条50固定在连接结构上。上述结构简单,使得线圈30受到固定架40限位的面积更大,从而能够进一步防止线圈30松脱、弹起。
如图5和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连接结构包括多根连接臂43,多根连接臂43沿固定架40的周向方向上间隔分布设置。上述结构简单,使得线圈30受到固定架40限位的面积更大,从而能够进一步防止线圈30松脱、弹起。
如图1、图2和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连接臂43包括顶壁及自顶壁两侧向下延伸的两个止挡侧壁431,每个止挡侧壁431的下边沿设置有向另一个止挡侧壁431延伸的止挡部432,连接臂43的顶壁、两个止挡侧壁431以及止挡部432形成安装插槽2,两个止挡侧壁431在远离内环41的一端形成安装插口,磁条50通过安装插口装入安装插槽2内。上述结构简单,方便安装磁条50,从而提高了装配效率。
如图2至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底座20与固定架40之间设置有第一定位结构,线圈30沿第一定位结构盘绕(从第一定位结构开始由内至外缠绕)以形成线圈盘。上述结构简单,方便缠绕,提高安装效率。
如图2至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定位结构为环形凸沿21,环形凸沿21由底座20的底面的中部向下凸伸,线圈30沿环形凸沿21的外表面开始缠绕。上述结构简单,易于加工。
如图2至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固定架40包括内环41、外环42以及连接在内环41与外环42之间的连接结构,环形凸沿21的内壁与底座20的底面之间形成凹部3,内环41为筒状结构,内环41包括凸出于固定架40的顶面并向上延伸的上环段411,上环段411伸入至凹部3内。上述结构方便固定架40的安装,可以对固定架40在径向方向上进行定位。
如图4和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上环段411与凹部3之间设置有第二定位结构以防止固定架40相对于底座20在周向方向上移动。上述结构能够对固定架在周向方向上进行定位,从而进一步方便固定架40的安装。
如图4和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定位结构包括相互配合的凸起71与凹槽72,凸起71与凹槽72中的一个设置在环形凸沿21的内表面上,凸起71与凹槽72中的另一个设置在上环段411的外表面上。上述结构简单,方便加工。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烹饪器具包括由外之内依次设置的外壳、保温罩、用以盛放待烹饪的食物的内锅以及用于给内锅加热的加热装置,加热装置为上述的加热装置。由于上述加热装置具有加工难度小,装配效率高等优点,因此具有其的烹饪器具也具有上述优点。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20)、线圈(30)以及固定架(40),所述固定架(40)上设置有磁条(50),所述固定架(40)固定在所述底座(20)的底面上,所述固定架(40)与所述底座(20)上下之间形成用以安装所述线圈(30)的间隙(1),所述线圈(30)盘绕在所述底座(20)上,且所述线圈(30)的相邻两圈相互接触,所述固定架(40)对所述线圈(30)的下侧进行限位,避免所述线圈(30)松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1)的高度L由内而外是一致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1)内包括一层所述线圈(30),所述间隙(1)的高度L与所述线圈(30)的直径之间的比值在1至1.3之间,或者所述间隙(1)内包括两层所述线圈(30),所述间隙(1)的高度L与所述线圈(30)的直径之间的比值在2至2.3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40)包括内环(41)、外环(42)以及连接在所述内环(41)与所述外环(42)之间的连接结构,所述磁条(50)固定在所述连接结构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包括多根连接臂(43),多根所述连接臂(43)沿所述固定架(40)的周向方向上间隔分布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臂(43)包括顶壁及自顶壁两侧向下延伸的两个止挡侧壁(431),每个所述止挡侧壁(431)的下边沿设置有向另一个所述止挡侧壁(431)延伸的止挡部(432),所述连接臂(43)的顶壁、两个所述止挡侧壁(431)以及所述止挡部(432)形成安装插槽(2),两个所述止挡侧壁(431)在远离所述内环(41)的一端形成安装插口,所述磁条(50)通过所述安装插口装入所述安装插槽(2)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0)与所述固定架(40)之间设置有第一定位结构,所述线圈(30)沿所述第一定位结构盘绕以形成线圈盘。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结构为环形凸沿(21),所述环形凸沿(21)由所述底座(20)的底面的中部向下凸伸,所述线圈(30)沿所述环形凸沿(21)的外表面开始缠绕。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40)包括内环(41)、外环(42)以及连接在所述内环(41)与所述外环(42)之间的连接结构,所述环形凸沿(21)的内壁与所述底座(20)的底面之间形成凹部(3),所述内环(41)为筒状结构,所述内环(41)包括凸出于所述固定架(40)的顶面并向上延伸的上环段(411),所述上环段(411)伸入至所述凹部(3)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环段(411)与所述凹部(3)之间设置有第二定位结构以防止所述固定架(40)相对于所述底座(20)在周向方向上移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结构包括相互配合的凸起(71)与凹槽(72),所述凸起(71)与所述凹槽(72)中的一个设置在所述环形凸沿(21)的内表面上,所述凸起(71)与所述凹槽(72)中的另一个设置在所述上环段(411)的外表面上。
12.一种烹饪器具,所述烹饪器具包括由外之内依次设置的外壳、保温罩、用以盛放待烹饪的食物的内锅以及用于给所述内锅加热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为权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装置。
CN201721921793.6U 2017-12-29 2017-12-29 加热装置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Active CN2087095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921793.6U CN208709545U (zh) 2017-12-29 2017-12-29 加热装置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921793.6U CN208709545U (zh) 2017-12-29 2017-12-29 加热装置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709545U true CN208709545U (zh) 2019-04-09

Family

ID=659686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921793.6U Active CN208709545U (zh) 2017-12-29 2017-12-29 加热装置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70954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34183A (zh) * 2019-06-13 2019-09-13 铜陵兢强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线圈盘磁条安装结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34183A (zh) * 2019-06-13 2019-09-13 铜陵兢强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线圈盘磁条安装结构
CN110234183B (zh) * 2019-06-13 2021-09-07 铜陵兢强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线圈盘磁条安装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450238B1 (ko) 인덕션 가열판 및 그 제조방법
CN202168727U (zh) 一种电磁感应加热电饭煲
KR20100131089A (ko) 인덕션 히팅 코일의 코아베이스 구조
CN106923685B (zh) 适于电磁加热的内锅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08709545U (zh) 加热装置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06251380U (zh) 电磁线圈盘组件及电磁烹饪装置
CN205359167U (zh) 适于电磁加热的内锅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06251377U (zh) 线圈盘及电磁烹饪器具
CN206564709U (zh) 线圈盘及电磁烹饪器具
CN203789737U (zh) 具有独立控制的双环火力及可变电流的电磁加热器具
CN206507802U (zh) 烹饪器具和用于烹饪器具的线圈盘组件
CN204316768U (zh) 电磁加热装置及具有该电磁加热装置的电炊具
CN205831627U (zh) 烹饪器具
CN205322072U (zh) 烹饪器具和内锅
CN206932430U (zh) 微型电磁线圈盘
CN203723955U (zh) 一种立体加热烹饪器具
KR102103234B1 (ko) 코일판 어셈블리와 전자기 조리기구
CN208709551U (zh) 加热装置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102595668B (zh) 电磁炉线圈盘及锅具
CN208709546U (zh) 加热装置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02198413U (zh) 一种电磁感应加热电饭煲
CN203590513U (zh) 厨具加热线盘
WO2017113922A1 (zh) 适于电磁加热的内锅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05812428U (zh) 一种电磁加热烹饪器具
CN107361620A (zh) 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