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702771U - 扇叶结构及离心风扇 - Google Patents

扇叶结构及离心风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702771U
CN208702771U CN201821213176.5U CN201821213176U CN208702771U CN 208702771 U CN208702771 U CN 208702771U CN 201821213176 U CN201821213176 U CN 201821213176U CN 208702771 U CN208702771 U CN 2087027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ade
top margin
bottom edge
wheel hub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21317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袁美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Qixingho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Qixingh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Qixingho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Qixingh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21317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7027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7027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70277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扇叶结构及离心风扇,该离心风扇包括一具有第一入风口及一出风口的壳体及一容设于该壳体的扇叶结构,该扇叶结构包括一轮毂及设于该轮毂的外周侧上的复数叶片,每一叶片具有一第一部分及一第二部分,该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具有一垂直延伸的虚拟直线,该第一部分的表面积大于或小于该第二部分的表面积,该复数叶片的第二部分的一边与壳体的侧壁内侧之间形成有一与该第一入风口所在的一第一入风面不相垂直的外侧空间。

Description

扇叶结构及离心风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扇叶结构及离心风扇,尤指一种达到改善流场的顺畅度及提升离心风扇整体效率的扇叶结构及离心风扇。
背景技术
现行电子产业迅速发展,电子元件的性能不断提升,随着运算速度越快其所产生的热量则会相对产生较大的热量,若无法将该热量即时排出解热,则该电子元件运算效能则会降低,严重者则会造成烧毁,故在有限的系统空间中通过离心风扇作为解热使用。
请参阅图1、图2A、图2B,现有的离心风扇1主要包含有一框体11及一扇叶12,该框体11的其上方111及下方112分别各具有一进风口13,其连接该上方111与下方112的侧边113具有一出风口14,且该上方111与下方112的进风口13所在的进风面13a是一样大,并且该侧边113分别与上方111与下方112相垂直,并且该框体11内设有一容置空间114容设该扇叶12,该扇叶12与侧边113之间形成有一流道15,该流道15与上方111的进风口13(或下方112的进风口13)所在的上方进风面13a(或下方进风面13a)相垂直。该扇叶12包含一轮毂121及复数叶片122设于该轮毂121的外侧上,该复数叶片122远离该轮毂121的侧边1211与对应该框体11的上方111(或下方112)的上方进风面13a(或下方进风面13a)相垂直。所以当运转时则通过该扇叶12的等叶片122旋转带动周围空气流动,将从进风口13进入的轴向气流转向沿该轮毂的径向气流后由出风口14排出。
而一般系统(如笔记本电脑、智能手记、车载系统、一体机(All-in-One,AIO)、迷你系统(mini system)或IPAD)内的离心风扇1尺寸在选择上主要根据系统的最短边高度地方来确认离心风扇1外形尺寸,但是对于不规则系统在选择离心风扇1是很困难的,常出现二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风扇尺寸选大时则会干涉系统内部的电子元件或其他装置,例如不规则系统的最短边高度可适合选用如3英寸离心风扇,但又碍于与系统内部的电子元件或其他装置(如散热装置或硬碟装置)或系统外形相干涉,使得无法选用较适合尺寸的离心风扇来使用;第二种情况是因风扇尺寸选小会导致性能不够(如风量不够无法达到散热需求),使得如同虚设前述风扇,相当于浪费了容设前述风扇的系统空间,例如不规则系统受到内部的电子元件或其他装置干涉的影响,使得只能选用如较小1英寸离心风扇来使用,但由于1英寸离心风扇吹出的风量不够无法对整个系统快速散热,以导致系统整体散热性能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在提供一种可达到提升风扇效率的扇叶结构及离心风扇。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提供一种可增加复数叶片面积,以有效提升风量的扇叶结构及离心风扇。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提供一种凭借改变一壳体的形状及其上第一、二入风口两者不同大小的结构设计,以改善流场状况(如流场的顺畅度),进而以有效提升散热效率的离心风扇。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提供一种可以随着系统需求来设计离心风扇的形状及其内的复数叶片之间的一叶片流道的形状,以有效充分利用系统内的空间及提升散热效能的扇叶结构及离心风扇。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扇叶结构,应用于一离心风扇,该扇叶结构的特征是包括:一轮毂及复数叶片,该复数叶片设于该轮毂的外周侧上,每一该叶片具有一第一部分及一第二部分,该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具有一垂直延伸的虚拟直线,该第二部分从相邻该虚拟直线的第一部分之一端向外延伸构成,且该第一部分的表面积大于或小于该第二部分的表面积。
所述的扇叶结构,其中:该第一部分具有一顶边及一底边,该顶边与该底边的一端连接在该轮毂的外周侧上,该顶边与该底边的另一端远离该轮毂的外周侧,该第二部分具有一第一边及一第二边,该第一边从该顶边的另一端向外倾斜延伸连接该第二边的一端,该第二边的另一端连接水平相邻的该底边的另一端,并且该虚拟直线从该第一边与该顶边的另一端相接处向下垂直延伸至对应该底边上。
所述的扇叶结构,其中:该第一部分具有一顶边、一底边及一侧边,该顶边与该底边的一端连接在该轮毂的外周侧上,该顶边与该底边的另一端远离该轮毂的外周侧,该侧边的一端连接该顶边的另一端,该第二部分具有一第一边及一第二边及一与该第一边、第二边的一端连接的第三边,该第一边、第二边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该侧边的另一端与该底边的另一端。
所述的扇叶结构,其中:该第一部分具有一顶边、一底边及一侧边,该顶边与该底边的一端连接在该轮毂的外周侧上,该顶边与该底边的另一端远离该轮毂的外周侧,该侧边的一端连接该底边的另一端,该第二部分具有一第一边及一第二边及一与该第一边、第二边的一端连接的第三边,该第一边、第二边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该顶边的另一端与该侧边的另一端。
所述的扇叶结构,其中:该第一部分具有一顶边、一底边及二侧边,该顶边与该底边的一端连接在该轮毂的外周侧上,该顶边与该底边的另一端远离该轮毂的外周侧,该二侧边的一端分别连接该顶边与底边的另一端,该第二部分具有一第一边及一第二边及一与该第一边、第二边的一端连接的第三边,该第一边、第二边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该二侧边的另一端。
所述的扇叶结构,其中:该每一叶片设有一迎风面与一对应该迎风面的背风面,该迎风面界定有一第一迎风面区及一从该第一迎风面区向外渐缩的第二迎风面区,该第一迎风面、第二迎风面区分别位于该第一部分、第二部分之一侧面上,该背风面界定有一第一背风面区及一从该第一背风面区向外渐缩的第二背风面区,该第一背风面、第二背风面区分别位于该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的另一侧面上,且对应该第一迎风面、第二迎风面区。
所述的扇叶结构,其中:该复数叶片彼此之间形成有一叶片流道,该叶片流道的形状与对应该复数叶片的形状相同,该叶片流道的形状为一梯形或不规则形状。
所述的扇叶结构,其中:该轮毂设有一连接部,该连接部设在该复数叶片的该底侧上,且该连接部沿相对该轮毂的外周侧连接该复数叶片的底侧形成一环体。
本实用新型另在提供一种离心风扇,其特征是包括:
一壳体,设有一上盖、一底座及一轴座,该上盖设在该底座上,且该上盖与该底座共同界定一容设该轴座的容置空间,一第一入风口开设于该上盖或底座上,且连通该容置空间,该底座设有一底板及一从该底板上延伸的侧壁,该侧壁上设有至少一出风口,该至少一出风口连通该容置空间;及
一扇叶结构,与该容设空间内的该轴座相枢设,该扇叶结构包含一轮毂及复数叶片,该复数叶片环设于该轮毂的外周侧上,该每一叶片具有一第一部分及一第二部分,该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具有一垂直延伸的虚拟直线,该第二部分从相邻该虚拟直线的第一部分之一端向外延伸构成,且该第一部分的表面积大于或小于该第二部分的表面积,并且该复数叶片的该第二部分的一边与面对该壳体的侧壁内侧之间形成有一与该第一入风口所在的一第一入风面不相垂直的外侧空间。
所述的离心风扇,其中:该第一入风口贯穿开设在该上盖上,该第一入风面与对应该复数叶片的该第二部分的一边不相垂直,该侧壁从相邻该底板的周缘向上朝该容置空间内倾斜延伸连接对应该上盖,该轴座设置在该容置空间内的底板的中央处。
所述的离心风扇,其中:该壳体设有一对应该第一入风口的第二入风口及该第二入风口所在的一第二入风面,该第二入风口贯穿开设在该底板上,且连通该容置空间,该第二入风面不垂直该复数叶片的该第二部分的一边及该外侧空间。
所述的离心风扇,其中:该上盖的表面积小于该底板的表面积,并且该第一入风面小于该第二入风面。
所述的离心风扇,其中:该第一部分具有一顶边及一底边,该顶边与该底边的一端连接在该轮毂的外周侧上,该顶边与该底边的另一端远离该轮毂的外周侧,该第二部分具有一第一边及一第二边,该第一边从该顶边的另一端向外倾斜延伸连接该第二边的一端,且该第一边面对该壳体的侧壁内侧,该第二边的另一端连接水平相邻的该底边的另一端,并且该虚拟直线从该第一边与该顶边的另一端相接处向下垂直延伸至对应该底边上。
所述的离心风扇,其中:该第一部分具有一顶边、一底边及一侧边,该顶边与该底边的一端连接在该轮毂的外周侧上,该顶边与该底边的另一端远离该轮毂的外周侧,该侧边的一端连接该顶边的另一端,该第二部分具有一第一边及一第二边及一与该第一边、第二边的一端连接的第三边,该第一边、第二边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该侧边的另一端与该底侧的另一端,且该壳体的侧壁内侧与面对该复数叶片的第二部分的第三边与该第一部分的侧边之间形成有前述外侧空间。
所述的离心风扇,其中:该第一部分具有一顶边、一底边及一侧边,该顶边与该底边的一端连接在该轮毂的外周侧上,该顶边与该底边的另一端远离该轮毂的外周侧,该侧边的一端连接该底边的另一端,该第二部分具有一第一边及一第二边及一与该第一边、第二边的一端连接的第三边,该第一边、第二边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该顶边的另一端与该侧边的另一端,且该壳体的侧壁内侧与面对该复数叶片的第二部分的第三边与该第一部分的侧边之间形成有前述外侧空间。
所述的离心风扇,其中:该第一部分具有一顶边、一底边及二侧边,该顶边与该底边的一端连接在该轮毂的外周侧上,该顶边与该底边的另一端远离该轮毂的外周侧,该二侧边的一端分别连接该顶边与底边的另一端,该第二部分具有一第一边及一第二边及一与该第一边、第二边的一端连接的第三边,该第一边、第二边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该二侧边的另一端,且该壳体的侧壁内侧与面对该复数叶片的第二部分的第三边与该第一部分的二侧边之间形成有前述外侧空间。
所述的离心风扇,其中:该每一叶片设有一迎风面与一对应该迎风面的背风面,该迎风面界定有一第一迎风面区及一从该第一迎风面区向外渐缩的第二迎风面区,该第一迎风面、第二迎风面区分别位于该第一部分、第二部分之一侧面上,该背风面界定有一第一背风面区及一从该第一背风面区向外渐缩的第二背风面区,该第一背风面、第二背风面区分别位于该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的另一侧面上,且对应该第一迎风面、第二迎风面区。
所述的离心风扇,其中:该复数叶片彼此之间形成有一叶片流道,该叶片流道的形状与对应该复数叶片的形状相同,该叶片流道的形状为一梯形或不规则形状。
所述的离心风扇,其中:该轮毂设有一连接部,该连接部设在该复数叶片的该底侧上,且该连接部沿相对该轮毂的外周侧连接该复数叶片的底侧形成一环体。
凭借本实用新型的扇叶结构与离心风扇的设计,使得可有效提升风量的效果,且还有效改善流场状况,进而有效提高风扇效率及提升散热效能。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A为现有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2B为现有的组合剖面示意图。
图3A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扇叶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3B为图3A的A-A剖面示意图。
图4A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扇叶结构的一实施态样示意图。
图4B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扇叶结构的另一实施态样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扇叶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5A为本实用新型的图5的B-B剖面示意图。
图5B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扇叶结构的一实施态样示意图。
图5C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扇叶结构的另一实施态样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离心风扇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7A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离心风扇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7B为本实用新型的图7A的C-C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扇叶结构2;轮毂20;连接部201;磁性件203;叶片21;第一部分211;顶边2111;侧边2112;底边2113;第二部分212;第一、二、三边2121、2122、2123;迎风面214;第一迎风面、第二迎风面区2141、2142;背风面215;二背风面区2151、2152;叶片流道216;轴心23;虚拟直线L;离心风扇3;壳体31;上盖311;底座312;底板3121;侧壁3122;轴座313;容置空间314;第一、二入风口315、316;第一、二入风面315a、316a;出风口317;外侧空间318;定子33。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及其结构与功能上的特性,将依据所附图式的较佳实施例予以说明。
本实用新型系一种扇叶结构及离心风扇,请参阅图3A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扇叶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3B为图3A的A-A剖面示意图;图4A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扇叶结构的一实施态样示意图;图4B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扇叶结构的另一实施态样示意图。该扇叶结构2应用于离心风扇3(如参考图5),该扇叶结构2包括一轮毂20及复数叶片21,该复数叶片21环设于该轮毂20的外周侧上,该每一叶片21具有一第一部分211及一第二部分212,该第一部分211与第二部分212之间具有一垂直延伸的虚拟直线L,该第二部分212从相邻该虚拟直线L的第一部分211的一端向外延伸构成,于本实施例的该第一部分211的表面积大于该第二部分212的表面积,但并不局限于此,于具体实施时,也可设计该第一部分211的表面积小于该第二部分212的表面积。
并该第一部分211具有一顶边2111及一底边2113,于本实施例表示该顶边2111与底边2113相平行,并且该顶边2111与该底边2113的一端连接在该轮毂的外周侧上,该顶边2111与该底边2113的另一端远离该轮毂的外周侧,该第二部分212具有一第一边2121及一第二边2122,该第一边2121从该顶边2111的另一端向外倾斜(如朝下向外倾斜)延伸连接该第二边2122的一端,该第二边2122的另一端连接水平相邻的该底边2113的另一端,并且该虚拟直线L从该第一边2121与该顶边2111的另一端相接处向下垂直延伸至对应该底边2113上,使该第二部分212的第一边、第二边2121、2122与对应该虚拟直线L构成如三角形状。其中由图3A可知,前述第一部分的表面积(或称表面面积)为该第一部分211的所有表面(包含顶边2111表面、底边2113表面及该第一部分211的二侧面表面)的面积的和,该第二部分212的表面积(或称表面面积)为该第二部分212的所有表面(包含第一边、第二边2121、2122表面及该第二部分212的二侧面表面)的面积的和。
在一实施例,参考图4A,也可选择设计该第一边2121从该顶边2111的另一端向外倾斜(如朝下向外倾斜)延伸连接该第二边2122的一端,该第二边2122的另一端倾斜连接相邻的该底边2113的另一端,且该第二部分212的第一边、第二边2121、2122与对应该虚拟直线L构成如三角形状。在另一实施例,参考图4B,设计该第二部分212的第一边、第二边2121、2122呈不规则的波浪状。
并该每一叶片21设有一迎风面214与一对应该迎风面214的背风面215,该迎风面214与背风面215分别设于该叶片21的两侧,在该扇叶结构2运转过程中(如逆时针旋转),该扇叶结构2朝向旋转方向的一侧面为迎风面214,另一侧面为背风面215,且该迎风面214位于该背风面215的前方。另外,该迎风面214界定有一第一迎风面区2141及一从该第一迎风面区2141向外渐缩的第二迎风面区2142,该第一迎风面、第二迎风面区2141、2142分别位于该第一部分、第二部分211、212的一侧面上,也即该第一迎风面区2141位于该虚拟直线L与相对该轮毂20的外周侧之间的第一部分211的一侧面,该第二迎风面区2142则位于该虚拟直线L与相对该第一边、第二边2121、2122之间的第二部分212的一侧面,且该第一部分211的第一迎风面区2141的形状与该第二部分212的第二迎风面区2142的形状不相同,例如该第一部分211的第一迎风面区2141的形状如为呈矩形状,该第二部分212的第二迎风面区2142的形状如为呈三角形状,令前述叶片21整体形状如为呈梯形状,但前述叶片21的形状并不以此为限。
该背风面215界定有一第一背风面区2151及一从该第一背风面区2151向外渐缩的第二背风面区2152,该第一迎风面、第二迎风面区2141、2142分别对应该第一背风面、第二背风面区2151、2152,该第一背风面、第二背风面区2151、2152分别位于该第一部分、第二部分211、212的另一侧面上,该第一背风面区2151位于该虚拟直线L与相对该轮毂20的外周侧之间的第一部分211的另一侧面,该第二背风面区2152位于该虚拟直线L与相对该第一边、第二边2121、2122之间的第二部分212的另一侧面,且该第一部分211的第一背风面区2151的形状与该第二部分212的第二背风面区2152的形状不相同,例如该第一部分211的第一背风面区2151的形状为如呈矩形状,该第二部分212的第二背风面区2152的形状为如呈三角形状。
续参考图3A、图3B,该轮毂20设有一连接部201,该连接部201设在该复数叶片21的该底侧213上,且该连接部201沿相对该轮毂20的外周侧连接该复数叶片21的底侧213形成一环体,并且该复数叶片21之间形成有一叶片流道216,该叶片流道216用以将气流(即空气流体)朝该轮毂20的径向方向流出,该两两叶片21之间的叶片流道216的形状与面对的任一叶片21的形状相同,如该每一叶片21的形状如为呈梯形状,此时位于两两叶片21之间的叶片流道216的形状也会一样如为呈梯形状。
在一实施例,也可是设计该叶片21的形状如为不规则形状,此时位于两叶片21之间的叶片流道216的形状也会如为呈不规则形状。在另一实施例,该轮毂20也可以省略掉该连接部201。
所以通过前述叶片流道216的形状随着叶片21的形状变化而改变的结构设计,使该复数叶片流道216可改变流出的气流流场,让气流于该复数叶片流道216内流出时更顺畅地流出,进而有效提升风压的效果。此外,凭借该复数叶片21的第二迎风面区2142及第二背风面区2152有效增加了叶片21整体表面积及扩增叶片流道216面积,使得有效达到提升风量的效果。
因此,凭借本实用新型此扇叶结构2的设计,使得有效达到提升风量及风压的效果,且还有效达到提升散热的效果。
请参阅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扇叶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5A为图5的B-B剖面示意图;图5B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扇叶结构的一实施态样示意图;图5C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扇叶结构的另一实施态样示意图。该本实例的扇叶结构的结构及连结关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的扇叶结构及连结关系相同,故在此不重新赘述。本实施例主要是将前述第一实施例的第一部分211更包含一侧边2112,以及该第二部分212更包含一与第一边、第二边2121、2122连接的第三边2123,也即该第一部分211具有前述顶边2111、底边2113及一侧边2112,该侧边2112的一端连接该顶边2111的另一端,该第二部分212具有前述第一边2121及第二边2122及一与该第一边、第二边2121、2122的一端连接的第三边2123,该第一边、第二边2121、212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该侧边2112的另一端与该底边2113的另一端。其中由图5可知,前述第一部分211的表面积为该第一部分211的所有表面(包含顶边2111表面、底边2113表面、侧边2112表面及该第一部分211的二侧面表面)的面积的和,该第二部分212的表面积为该第二部分212的所有表面(包含第一、二、三边2121、2122、2123表面及该第二部分212的二侧面表面)的面积的和。
并每一叶片21的迎风面214的第一迎风面区2141与第一背风面区2151分别位于该虚拟直线L与相对该轮毂20的外周侧之间的第一部分211的一侧面与另一侧面,该第二迎风面区2142与第二背风面区2152分别位于该虚拟直线L与相对该第一、二、三边2121、2122、2123之间的第二部分212的一侧面与另一侧面,且该第一部分211的第一迎风面区2141(或第一背风面区2151)的形状与该第二部分212的第二迎风面区2142(或第二背风面区2152)的形状不相同,例如该第一部分211的第一迎风面区2141(或第一背风面区2151)的形状如为呈矩形状,该第二部分212的第二迎风面区2142(或第二背风面区2152)的形状如为呈矩形状。而该两两叶片21之间的叶片流道216的形状与面对的任一叶片21的形状相同。
在一实施例,参考图5B,将该第一部分211的侧边2112的一端连接该顶边2111的另一端改设计为该第一部分211的侧边2112的一端连接该底边2111的另一端,且该第一边、第二边2121、212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该顶边2111的另一端与该侧边2112的另一端。
在另一实施例,参考图5C,该第一部分211的一侧边2112改设计包含二侧边2112,该二侧边2112的一端分别连接该顶边2111与底边2113的另一端,该第一边、第二边2121、212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该二侧边2112的另一端。
因此,上述各实施例通过前述叶片流道216的形状随着叶片21的形状变化而改变的结构设计,使该复数叶片流道216可改变流出的气流流场,让气流于该复数叶片流道216内流出时更顺畅地流出,进而有效提升风压的效果。此外,凭借该复数叶片21的第二迎风面区2142及第二背风面区2152有效增加了叶片21整体表面积及扩增叶片流道216面积,使得有效达到提升风量及风压的效果,且还有效提升散热效果。
请参阅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离心风扇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7A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离心风扇的立体组合示意图;图7B为图7A的C-C剖面示意图,并辅以参阅图3A。该离心风扇3包括一壳体31及一扇叶结构2,其中该扇叶结构2的结构及连接关系及功效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扇叶结构2的结构及连接关系及功效相同,故在此不重新赘述。并该壳体31于本实施例大致呈梯形状说明,但不局限于此,该壳体31设有一上盖311、一底座312、一第一入风口315、一该第一入风口315所在的一第一入风面315a、至少一出风口317及一轴座313,该上盖311系盖设在该底座312上,且该上盖311与该底座312共同界定一容置空间314,该容置空间314用以容设该轴座313及该扇叶结构2,该第一入风口315开设在该壳体31的上盖311或底座312上,于本实施例的第一入风口315贯穿开设在该上盖311上,且连通该容置空间314,该第一入风面315a与该上盖311的外侧在同一水平面上,该第一入风面315a与对应该复数叶片21的第二部分212的第一边2121不相垂直。
该底座312具有一底板3121及一从该底板3121上延伸的侧壁3122,该轴座313设于该容置空间314内的底板3121的中央处,且与对应该扇叶结构2具有的一轴心23相枢设,并且该扇叶结构2的轮毂20内具有一磁性件203与对应套设于该轴座313上的一定子33相感应激磁。该侧壁3122于本实施例表示从相邻该底板3121的周缘向上朝该容置空间314内倾斜延伸连接对应该上盖311,该侧壁3122的上端与对应该上盖311的一侧相连接,该壳体31的上盖311与底板3121分别与该侧壁3122不相垂直。而于本实施例的壳体31的侧壁3122的截面形状与对应该复数叶片21的第二部分212的第一边2121的截面形状相同,如壳体31的侧壁3122的截面形状与该复数叶片21的第一边2121的截面形状都呈同方向倾斜状(或呈阶梯状或其他形状),使该壳体31的整体外形形成不规则状。其中该上盖311的表面积(即上盖311的所有表面的面积的和)小于该底板3121的表面积(即底板3121的所有表面的面积的和)。
在替代实施例,可改设计所述壳体31的侧壁3122的截面形状与对应该复数叶片21的第二部分212的第一边、第二边2121、2122的截面形状相同。
另外,该侧壁3122上设有前述出风口317,该出风口317系连通该容置空间314,且用以将壳体31内的气流排出,并且该壳体31的侧壁3122内侧与面对该扇叶结构2的该复数叶片21的第二部分212的一边(如第一边2121)之间形成有一外侧空间318,该外侧空间318与该第一入风口315所在的第一入风面315a不相垂直,且于本实施例的外侧空间318的截面形状呈倾斜状(如图7B),但并不局限于此,于具体实施时,该外侧空间318可随该离心风扇3的壳体31外形形状变化而改变形状。所以通过本实用新型的离心风扇3应用于系统(如笔记本电脑、智能手记、车载系统、一体机(All-in-One,AIO)、迷你系统(mini system)、智慧穿戴装置或IPAD;图中未示)内,使该离心风扇3的壳体31可随系统变化而改变壳体31的外形形状(如梯形状),进而该扇叶结构2的叶片21形状(如梯形状)与外侧空间318的形状(即外侧空间318的截面形状)也会随着该壳体31的外形形状变动而改变,使得有效达到离心风扇3结构灵活运用,以及可适用在各系统内,以充分利用系统内的空间。例如一系统内摆设该离心风扇3的放置空间较佳是选用尺寸大如4英寸离心风扇3,但因离心风扇3的某部位(如离心风扇3的右上半部位)受到系统其内电子元件或其他装置(如散热器或硬碟)或系统外形的干涉,此时通过本实用新型的离心风扇3的壳体31外形形状改变,如壳体31的侧壁3122朝上盖311方向往上向内倾斜及该上盖311与该底板3121的表面积不同,以有效避掉受到干涉的部分,让系统内仍可选用如4英寸离心风扇3来获得较佳散热的效果,故可有效提升系统的性能。
该壳体31设有一对应该第一入风口315的第二入风口316及一该第二入风口316所在的一第二入风面316a,该第二入风口316贯穿开设在该底板3121上,且连通该容置空间314,并且该第二入风面316a与该底板3121的外侧在同一水平面上,该第二入风面316a不垂直该复数叶片21的第二部分212的第一边2121及该外侧空间318,且于本实施例的第一入风面315a小于该第二入风面316a及第一入风口315小于该第二入风口316,但并不局限于此。所以通过该上盖311的第一入风面315a与对应该底板3121的第二入风面316a两者的大小不同的设计,使得改善流场顺畅度及有效达到提升风量的效果。
在替代实施例,可改设计该上盖311表面积大于该底板3121的表面积,且第一入风面315a大于该第二入风面316,及该第一入风口315大于或小于该第二入风口316。
在另一替代实施例,参考图5A、图5B、图7B,将图7B的壳体31的侧壁3122截面形状改设计大致呈阶梯状,令壳体31整体外形呈不规则状,并且该扇叶结构2改设计选用为前述第二实施例的扇叶结构2,令该外侧空间318改设计形成在该壳体31的侧壁3122内侧与面对该复数叶片21的第二部分212的第三边2123与第一部分211的侧边2112之间,或是参考图5C、图7B,将图7B的壳体31的侧壁3122截面形状改设计大致呈凸状,令壳体31整体外形呈不规则状,而该外侧空间318则改设计形成在该壳体31的侧壁3122内侧与面对该复数叶片21的第二部分212的第三边2123与第一部分211的二侧边2112之间,并且该外侧空间318与该第一、二入风面315a、316a不相垂直。
因此,凭借本实用新型的离心风扇3的结构设计,使得有效达到提升该离心风扇3的效率及达到提升散热效果,且还有效解决现有的系统内无法选用适合尺寸的离心风扇的问题。

Claims (19)

1.一种扇叶结构,应用于一离心风扇,该扇叶结构的特征是包括:一轮毂及复数叶片,该复数叶片设于该轮毂的外周侧上,每一该叶片具有一第一部分及一第二部分,该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具有一垂直延伸的虚拟直线,该第二部分从相邻该虚拟直线的第一部分之一端向外延伸构成,且该第一部分的表面积大于或小于该第二部分的表面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扇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部分具有一顶边及一底边,该顶边与该底边的一端连接在该轮毂的外周侧上,该顶边与该底边的另一端远离该轮毂的外周侧,该第二部分具有一第一边及一第二边,该第一边从该顶边的另一端向外倾斜延伸连接该第二边的一端,该第二边的另一端连接水平相邻的该底边的另一端,并且该虚拟直线从该第一边与该顶边的另一端相接处向下垂直延伸至对应该底边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扇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部分具有一顶边、一底边及一侧边,该顶边与该底边的一端连接在该轮毂的外周侧上,该顶边与该底边的另一端远离该轮毂的外周侧,该侧边的一端连接该顶边的另一端,该第二部分具有一第一边及一第二边及一与该第一边、第二边的一端连接的第三边,该第一边、第二边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该侧边的另一端与该底边的另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扇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部分具有一顶边、一底边及一侧边,该顶边与该底边的一端连接在该轮毂的外周侧上,该顶边与该底边的另一端远离该轮毂的外周侧,该侧边的一端连接该底边的另一端,该第二部分具有一第一边及一第二边及一与该第一边、第二边的一端连接的第三边,该第一边、第二边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该顶边的另一端与该侧边的另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扇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部分具有一顶边、一底边及二侧边,该顶边与该底边的一端连接在该轮毂的外周侧上,该顶边与该底边的另一端远离该轮毂的外周侧,该二侧边的一端分别连接该顶边与底边的另一端,该第二部分具有一第一边及一第二边及一与该第一边、第二边的一端连接的第三边,该第一边、第二边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该二侧边的另一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扇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每一叶片设有一迎风面与一对应该迎风面的背风面,该迎风面界定有一第一迎风面区及一从该第一迎风面区向外渐缩的第二迎风面区,该第一迎风面、第二迎风面区分别位于该第一部分、第二部分之一侧面上,该背风面界定有一第一背风面区及一从该第一背风面区向外渐缩的第二背风面区,该第一背风面、第二背风面区分别位于该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的另一侧面上,且对应该第一迎风面、第二迎风面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扇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复数叶片彼此之间形成有一叶片流道,该叶片流道的形状与对应该复数叶片的形状相同,该叶片流道的形状为一梯形或不规则形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扇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轮毂设有一连接部,该连接部设在该复数叶片的该底侧上,且该连接部沿相对该轮毂的外周侧连接该复数叶片的底侧形成一环体。
9.一种离心风扇,其特征是包括:
一壳体,设有一上盖、一底座及一轴座,该上盖设在该底座上,且该上盖与该底座共同界定一容设该轴座的容置空间,一第一入风口开设于该上盖或底座上,且连通该容置空间,该底座设有一底板及一从该底板上延伸的侧壁,该侧壁上设有至少一出风口,该至少一出风口连通该容置空间;及
一扇叶结构,与该容设空间内的该轴座相枢设,该扇叶结构包含一轮毂及复数叶片,该复数叶片环设于该轮毂的外周侧上,该每一叶片具有一第一部分及一第二部分,该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具有一垂直延伸的虚拟直线,该第二部分从相邻该虚拟直线的第一部分之一端向外延伸构成,且该第一部分的表面积大于或小于该第二部分的表面积,并且该复数叶片的该第二部分的一边与面对该壳体的侧壁内侧之间形成有一与该第一入风口所在的一第一入风面不相垂直的外侧空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离心风扇,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入风口贯穿开设在该上盖上,该第一入风面与对应该复数叶片的该第二部分的一边不相垂直,该侧壁从相邻该底板的周缘向上朝该容置空间内倾斜延伸连接对应该上盖,该轴座设置在该容置空间内的底板的中央处。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离心风扇,其特征在于:该壳体设有一对应该第一入风口的第二入风口及该第二入风口所在的一第二入风面,该第二入风口贯穿开设在该底板上,且连通该容置空间,该第二入风面不垂直该复数叶片的该第二部分的一边及该外侧空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离心风扇,其特征在于:该上盖的表面积小于该底板的表面积,并且该第一入风面小于该第二入风面。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离心风扇,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部分具有一顶边及一底边,该顶边与该底边的一端连接在该轮毂的外周侧上,该顶边与该底边的另一端远离该轮毂的外周侧,该第二部分具有一第一边及一第二边,该第一边从该顶边的另一端向外倾斜延伸连接该第二边的一端,且该第一边面对该壳体的侧壁内侧,该第二边的另一端连接水平相邻的该底边的另一端,并且该虚拟直线从该第一边与该顶边的另一端相接处向下垂直延伸至对应该底边上。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离心风扇,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部分具有一顶边、一底边及一侧边,该顶边与该底边的一端连接在该轮毂的外周侧上,该顶边与该底边的另一端远离该轮毂的外周侧,该侧边的一端连接该顶边的另一端,该第二部分具有一第一边及一第二边及一与该第一边、第二边的一端连接的第三边,该第一边、第二边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该侧边的另一端与该底侧的另一端,且该壳体的侧壁内侧与面对该复数叶片的第二部分的第三边与该第一部分的侧边之间形成有前述外侧空间。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离心风扇,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部分具有一顶边、一底边及一侧边,该顶边与该底边的一端连接在该轮毂的外周侧上,该顶边与该底边的另一端远离该轮毂的外周侧,该侧边的一端连接该底边的另一端,该第二部分具有一第一边及一第二边及一与该第一边、第二边的一端连接的第三边,该第一边、第二边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该顶边的另一端与该侧边的另一端,且该壳体的侧壁内侧与面对该复数叶片的第二部分的第三边与该第一部分的侧边之间形成有前述外侧空间。
16.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离心风扇,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部分具有一顶边、一底边及二侧边,该顶边与该底边的一端连接在该轮毂的外周侧上,该顶边与该底边的另一端远离该轮毂的外周侧,该二侧边的一端分别连接该顶边与底边的另一端,该第二部分具有一第一边及一第二边及一与该第一边、第二边的一端连接的第三边,该第一边、第二边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该二侧边的另一端,且该壳体的侧壁内侧与面对该复数叶片的第二部分的第三边与该第一部分的二侧边之间形成有前述外侧空间。
17.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离心风扇,其特征在于:该每一叶片设有一迎风面与一对应该迎风面的背风面,该迎风面界定有一第一迎风面区及一从该第一迎风面区向外渐缩的第二迎风面区,该第一迎风面、第二迎风面区分别位于该第一部分、第二部分之一侧面上,该背风面界定有一第一背风面区及一从该第一背风面区向外渐缩的第二背风面区,该第一背风面、第二背风面区分别位于该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的另一侧面上,且对应该第一迎风面、第二迎风面区。
18.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离心风扇,其特征在于:该复数叶片彼此之间形成有一叶片流道,该叶片流道的形状与对应该复数叶片的形状相同,该叶片流道的形状为一梯形或不规则形状。
19.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离心风扇,其特征在于:该轮毂设有一连接部,该连接部设在该复数叶片的该底侧上,且该连接部沿相对该轮毂的外周侧连接该复数叶片的底侧形成一环体。
CN201821213176.5U 2018-07-27 2018-07-27 扇叶结构及离心风扇 Active CN2087027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213176.5U CN208702771U (zh) 2018-07-27 2018-07-27 扇叶结构及离心风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213176.5U CN208702771U (zh) 2018-07-27 2018-07-27 扇叶结构及离心风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702771U true CN208702771U (zh) 2019-04-05

Family

ID=659408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213176.5U Active CN208702771U (zh) 2018-07-27 2018-07-27 扇叶结构及离心风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70277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69389A (zh) * 2018-07-27 2018-11-23 深圳兴奇宏科技有限公司 扇叶结构及离心风扇
CN112065749A (zh) * 2020-09-14 2020-12-11 德州丙田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叶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69389A (zh) * 2018-07-27 2018-11-23 深圳兴奇宏科技有限公司 扇叶结构及离心风扇
CN108869389B (zh) * 2018-07-27 2023-11-28 深圳兴奇宏科技有限公司 扇叶结构及离心风扇
CN112065749A (zh) * 2020-09-14 2020-12-11 德州丙田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叶轮
CN112065749B (zh) * 2020-09-14 2021-09-24 德州丙田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叶轮
WO2022052450A1 (zh) * 2020-09-14 2022-03-17 德州丙田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叶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716119C (en) Hybrid flow fan apparatus
US8092185B2 (en) Impeller and cooling fan incorporating the same
TWI537481B (zh) 離心風扇
CN101725564B (zh) 离心风扇及使用该离心风扇的散热装置
CN208702771U (zh) 扇叶结构及离心风扇
CN104454641B (zh) 高速电力机车冷却系统用低噪轴流风机叶轮
CN104196761A (zh) 一种双进风离心风机
JP2004169680A (ja) 羽根構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放熱装置
CN108869337A (zh) 风扇
TWI544153B (zh) 散熱風扇
US20130309077A1 (en) Heat-dissipation fan
CN108869389A (zh) 扇叶结构及离心风扇
JP6078269B2 (ja) 送風ユニット
US6939105B2 (en) Airflow guiding structure for a heat-dissipating fan
JP2007263118A (ja) 軸流式ファン構造
JP2007147207A (ja) 空気調和機用室外機
JP2021531435A (ja) スラリーポンプ用の入口構成要素
CN101413515A (zh) 离心风扇
US10982681B2 (en) Fan blade structure and centrifugal fan
CN1932302B (zh) 具导流出风口的散热扇
CN103104555B (zh) 离心式风扇
TWM569794U (zh) Fan blade structure and centrifugal fan
CN213981336U (zh) 错列式后向离心风轮
TWI667416B (zh) 扇葉結構及離心風扇
CN105782081B (zh) 散热风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