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698893U - 用于车辆仪表板的吸能防护支架及具有其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用于车辆仪表板的吸能防护支架及具有其的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698893U
CN208698893U CN201821214787.1U CN201821214787U CN208698893U CN 208698893 U CN208698893 U CN 208698893U CN 201821214787 U CN201821214787 U CN 201821214787U CN 208698893 U CN208698893 U CN 2086988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ergy
protective stent
longitudinal bracing
absorbing protective
seg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21478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凯
赵洪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21478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6988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6988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69889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仪表板的吸能防护支架及具有其的车辆,所述用于车辆仪表板的吸能防护支架包括:多个纵向支撑架和连接架,所述纵向支撑架的前端适于与车辆的仪表板横梁相连,所述纵向支撑架的后端适于与车辆的仪表板下护板相连,多个所述纵向支撑架从下端到上端朝相互靠近的方向延伸,所述连接架连接在多个所述纵向支撑架之间。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吸能防护支架,通过设置多个纵向支撑架和连接架,从而使吸能防护支架在车辆前端发生碰撞时,吸收碰撞能量,起到保护乘员的作用,且吸能防护支架的结构简单,成本较低,通用性强,安装简便。

Description

用于车辆仪表板的吸能防护支架及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制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车辆仪表板的吸能防护支架及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正常汽车行驶中,驾驶员和乘员膝部与仪表板之间存在一定距离,在汽车碰撞过程中,人体由于惯性导致大腿与仪表板下护板发生猛烈撞击。在汽车碰撞事故中,由车身结构与人体的二次碰撞往往是造成人员伤害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关技术中,当车辆前方发生碰撞后,车辆在仪表板处的结构刚性较大会造成乘员腿部伤害增加,如果仪表板处的结构刚性较小,则惯性会引起的人体前移量增加,会造成座椅下潜与胸部压缩量过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结构简单、成本较低、通用性强、安装简便、实用性强的用于车辆仪表板的吸能防护支架。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该用于车辆仪表板的吸能防护支架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仪表板的吸能防护支架包括:多个纵向支撑架,所述纵向支撑架的前端适于与车辆的仪表板横梁相连,所述纵向支撑架的后端适于与车辆的仪表板下护板相连,多个所述纵向支撑架从下端到上端朝相互靠近的方向延伸;连接架,所述连接架连接在多个所述纵向支撑架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吸能防护支架,通过设置多个纵向支撑架和连接架,从而使吸能防护支架在车辆前端发生碰撞时,吸收碰撞能量,起到保护乘员的作用,且吸能防护支架的结构简单,成本较低,通用性强,安装简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纵向支撑架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的前端适于与所述仪表板横梁相连,所述第一段的后端与所述第二段的前端相连,所述第二段的后端适于与所述仪表板下护板相连,且所述第一段与所述第二段形成弯折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段与所述第二段之间形成为钝角。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段从后端到前端向上倾斜延伸,所述第二段从前端到后端向上倾斜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纵向支撑架的前端形成用于与所述仪表板横梁相连的第一翻边,所述纵向支撑架的后端形成用于与所述仪表板下护板相连的第二翻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翻边向上后方倾斜延伸,所述第二翻边向下后方倾斜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纵向支撑架包括第一纵向支撑架和第二纵向支撑架,所述第一纵向支撑架从后端到前端向靠近所述第二纵向支撑架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纵向支撑架从后端到前端向靠近所述第一纵向支撑架的方向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纵向支撑架的前端设有用于与所述仪表板横梁相连的螺纹连接结构,所述纵向支撑架的后端设有用于与所述仪表板下护板相连的卡接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吸能防护支架为塑料材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包括:仪表板横梁;仪表板下护板,所述仪表板的上端与所述仪表板横梁相连;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吸能防护支架,所述纵向支撑架的前端与所述仪表板横梁相连,所述纵向支撑架的后端与所述仪表板下护板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通过设置吸能防护支架从而当车辆发生碰撞时可以在仪表板处产生溃缩吸能的效果,从而起到缓冲冲击能量、保护乘员、提升车辆安全性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在仪表板处的结构示意图(示出乘员腿部);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仪表板的吸能防护支架与仪表板横梁的连接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仪表板的吸能防护支架与仪表板下护板的连接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仪表板的吸能防护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吸能防护支架100;
纵向支撑架1;第一纵向支撑架11;第二纵向支撑架12;第一段101;第二段102;第一翻边103;第二翻边104;
连接架2;
仪表板横梁200;
仪表板下护板3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其中,文中所述的纵向即X向,指车辆的前后方向;横向即Y向,指车辆的左右方向;竖向即Z向,指车辆的上下方向。
下面参考图1-图4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仪表板的吸能防护支架100。
如图1-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用于车辆仪表板的吸能防护支架100包括:多个纵向支撑架1和连接架2。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1-图4所示,多个纵向支撑架1沿纵向延伸,且多个纵向支撑架1可以沿横向间隔开设置,连接多个纵向支撑架1的连接架2沿横向延伸,并连接多个纵向支撑架1,当然,在另一些示例中,多个纵向连接架1还可以沿竖向间隔开设置,或者多个纵向支撑架1沿竖向及横向间隔开设置,连接架2连接多个纵向支撑架1。
如图1-图4所示,纵向支撑架1的前端适于与车辆的仪表板横梁200相连,纵向支撑架1的后端适于与车辆的仪表板下护板300相连,横向连接架2连接在多个纵向支撑架1之间,多个纵向支撑架1从下端到上端朝相互靠近的方向延伸,这样,可以便于吸能防护支架100连接在仪表板横梁200与仪表板下护板300之间,且多个纵向连接架1与仪表板横梁200、多个纵向连接架1与横向连接架2都可以形成近似三角形的稳定结构,可以在横向保证吸能防护支架100的强度,增强吸能防护支架100的可靠性。
由此,纵向支撑架1连接在仪表板横梁200与仪表板下护板300之间,可以起到提高仪表板横梁200和仪表板下护板300的连接强度,增强车辆在仪表板处的刚性,在车辆前端发生碰撞的过程中,吸能防护支架100可以吸收部分碰撞的能量,起到保护车辆乘员的作用,连接架2可以将多个纵向支撑架1连接,从而保证吸能防护支架100在横向上的强度,保证吸能防护支架100具有一定的强度,且纵向支撑架1与横向支撑架的设计,使吸能防护支架100的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且便于安装在各种不同的车型上,从而使吸能防护支架100具有通用性强,安装简便的优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能防护支架100,通过设置多个纵向支撑架1和连接架2,从而使吸能防护支架100在车辆前端发生碰撞时,吸收碰撞能量,起到保护乘员的作用,且吸能防护支架100的结构简单,成本较低,通用性强,安装简便。
下面参照图1-图4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吸能防护支架100的一些实施例。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纵向支撑架1包括第一段101和第二段102,第一段101的前端适于与仪表板横梁200相连,第一段101的后端与第二段102的前端相连,第二段102的后端适于与仪表板下护板300相连,且第一段101与第二段102形成弯折形。第一段101和第二段102形成弯折形可以使吸能防护支架100可以有较好的溃缩吸能的性能,当车辆前端发生碰撞时,吸能防护支架100在保证仪表板横梁200与仪表板下护板300有一定的连接强度的同时,还可以从弯折处溃缩并进一步弯折,从而吸收一部分碰撞能量,可以防止乘员的腿部受到仪表板下护板300的挤压而受伤。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第一段101与第二段102之间形成为钝角,这样,可以方便吸能防护支架100的溃缩吸能,使吸能防护支架100在车辆发生碰撞时便于溃缩,进而提高吸能防护支架100的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段101从后端到前端向上倾斜延伸,第二段102从前端到后端向上倾斜延伸,这样,可以便于吸能防护支架100连接在仪表板横梁200与仪表板下护板300之间,且如图1所示,当吸能防护支架100连接在车辆上时,吸能防护支架100、仪表板横梁200、仪表板下护板300之间可以形成一个具有一定刚度的凸多边形,从而可以保证仪表板横梁200与仪表板下护板300之间具有一定的刚度,当车辆发生碰撞时,可以防止因该处刚度过低而导致的乘员因惯性前移而下潜等情况对乘员造成伤害,进而起到保护乘员的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4所示,纵向支撑架1的前端形成用于与仪表板横梁200相连的第一翻边103,纵向支撑架1的后端形成用于与仪表板下护板300相连的第二翻边104,第一翻边103和第二翻边104的设置可以方便吸能防护支架100与仪表板横梁200、仪表板下护板300的连接,在一些示例中,第一翻边103向上后方倾斜延伸,第二翻边104向下后方倾斜延伸,这样,可以使吸能防护支架100适应仪表板横梁200和仪表板下护板300的形状与相对位置,从而使吸能防护支架100与仪表板横梁200和仪表板下护板300的连接处贴合较好,进而保证吸能防护支架100与仪表板横梁200和仪表板下护板300的连接强度,当车辆反生碰撞时,吸能防护支架100在第一翻边103与第二翻边104处也可以起到溃缩吸能的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纵向支撑架1包括第一纵向支撑架11和第二纵向支撑架12,第一纵向支撑架11从后端到前端向靠近第二纵向支撑架12的方向延伸,第二纵向支撑架12从后端到前端向靠近第一纵向支撑架11的方向延伸,即第一纵向支撑架11在横向上从前端向靠近第二纵向支撑架12的方向延伸至后端,第二纵向支撑架12在横向上从前端向靠近第一纵向支撑架11的方向延伸至后端,这样,第一纵向支撑架11、第二纵向支撑架12和仪表板下护板300的表面可以形成一个近似于三角形的结构,可以在横向保证吸能防护支架100的强度,增强吸能防护支架100的可靠性。
在一些示例中,连接架2可以连接在第一纵向支撑架11的第一段101的后端与第二纵向支撑架12的第一段101的后端之间,从而进一步增强吸能防护支架100在横向上的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4所示,纵向支撑架1的前端设有用于与仪表板横梁200相连的螺纹连接结构,纵向支撑架1的后端设有用于与仪表板下护板300相连的卡接结构,这样可以便于吸能防护支架100在车辆上的安装。在一些示例中,第一翻边103可以设有螺母,纵向支撑架1与仪表板横梁200采用螺丝和螺母配合的形式连接;第二翻边104可以设有卡接头,仪表板横梁200上可以设有卡扣,纵向支撑架1与仪表板下护板300通过卡接头与卡扣的配合方式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吸能防护支架100为塑料材质,塑料材质的吸能防护支架100可以具有一定的弹性能力,从而当车辆发生碰撞时,吸能防护支架100在承受一定的撞击力后可以溃缩变形,从而起到缓冲撞击力保护乘员的作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包括仪表板横梁200、仪表板下护板300和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吸能防护支架100,纵向支撑架1的前端适于与仪表板横梁200相连,纵向支撑架1的后端适于与仪表板下护板300相连,从而实现吸能防护支架100在车辆上的安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通过设置吸能防护支架100从而当车辆发生碰撞时可以在仪表板处产生溃缩吸能的效果,从而起到缓冲冲击能量、保护乘员、提升车辆安全性的效果。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用于车辆仪表板的吸能防护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纵向支撑架,所述纵向支撑架的前端适于与车辆的仪表板横梁相连,所述纵向支撑架的后端适于与车辆的仪表板下护板相连,多个所述纵向支撑架从下端到上端朝相互靠近的方向延伸;
连接架,所述连接架连接在多个所述纵向支撑架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仪表板的吸能防护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支撑架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的前端适于与所述仪表板横梁相连,所述第一段的后端与所述第二段的前端相连,所述第二段的后端适于与所述仪表板下护板相连,且所述第一段与所述第二段形成弯折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车辆仪表板的吸能防护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段与所述第二段之间形成为钝角。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车辆仪表板的吸能防护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段从后端到前端向上倾斜延伸,所述第二段从前端到后端向上倾斜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仪表板的吸能防护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支撑架的前端形成用于与所述仪表板横梁相连的第一翻边,所述纵向支撑架的后端形成用于与所述仪表板下护板相连的第二翻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车辆仪表板的吸能防护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翻边向上后方倾斜延伸,所述第二翻边向下后方倾斜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车辆仪表板的吸能防护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支撑架包括第一纵向支撑架和第二纵向支撑架,所述第一纵向支撑架从后端到前端向靠近所述第二纵向支撑架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纵向支撑架从后端到前端向靠近所述第一纵向支撑架的方向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车辆仪表板的吸能防护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支撑架的前端设有用于与所述仪表板横梁相连的螺纹连接结构,所述纵向支撑架的后端设有用于与所述仪表板下护板相连的卡接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车辆仪表板的吸能防护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防护支架为塑料材质。
10.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
仪表板横梁;
仪表板下护板,所述仪表板的上端与所述仪表板横梁相连;
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吸能防护支架,所述纵向支撑架的前端适于与所述仪表板横梁相连,所述纵向支撑架的后端适于与所述仪表板下护板相连。
CN201821214787.1U 2018-07-27 2018-07-27 用于车辆仪表板的吸能防护支架及具有其的车辆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6988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214787.1U CN208698893U (zh) 2018-07-27 2018-07-27 用于车辆仪表板的吸能防护支架及具有其的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214787.1U CN208698893U (zh) 2018-07-27 2018-07-27 用于车辆仪表板的吸能防护支架及具有其的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698893U true CN208698893U (zh) 2019-04-05

Family

ID=659401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214787.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698893U (zh) 2018-07-27 2018-07-27 用于车辆仪表板的吸能防护支架及具有其的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69889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233662B2 (en) Vehicle-body front structure of vehicle
US6793246B2 (en) Knee support for occupants
US7658444B2 (en) Energy absorbing seat anchor restraint system for child safety seats
US20030057692A1 (en) Knee support for motor vehicles
CN105292262B (zh) 前副车架
CN201291825Y (zh) 一种新型行人腿部保护装置
CN205769611U (zh) 一种汽车仪表板吸能结构
CN102470756B (zh) 机动车仪表板结构和包括该结构的机动车
JP2003026047A (ja) 乗用車用のリッド配置
US7441826B2 (en) Energy transfer beam for automotive side door
CN208698893U (zh) 用于车辆仪表板的吸能防护支架及具有其的车辆
JP5136630B2 (ja) 車両用ニーボルスター
CN105313986A (zh) 汽车仪表板横梁
CN106515633A (zh) 一种保险杠吸能缓冲结构
KR20080041295A (ko) 자동차용 수동 보호 장치
CN207972674U (zh) 汽车仪表板横梁
KR100537313B1 (ko) 자동차 무릎 보호 장치
US10814750B2 (en) Method and vehicle seat arrangement comprising a deformation portion
CN201998934U (zh) 一种保险杠支撑装置
CN103253294B (zh) 转向管柱总成连接结构
CN109591749A (zh) 吸能装置及车辆
CN206749546U (zh) 仪表板和车辆
CN203902303U (zh) 车辆用仪表板以及车辆
CN100484805C (zh) 汽车保险杠专用行人保护装置
CN214565131U (zh) 一种汽车防火墙防变形支撑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405

Termination date: 2021072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