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698710U - 一种集成平衡轴和机油泵的壳体总成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集成平衡轴和机油泵的壳体总成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698710U
CN208698710U CN201821204661.6U CN201821204661U CN208698710U CN 208698710 U CN208698710 U CN 208698710U CN 201821204661 U CN201821204661 U CN 201821204661U CN 208698710 U CN208698710 U CN 2086987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ork chamber
hole
balance shaft
back casing
oil pu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20466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伍建撰
卿辉斌
蒋继科
林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Changan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Changan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Changan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Changan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20466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6987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6987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6987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集成平衡轴和机油泵的壳体总成及汽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机油泵和平衡轴泵分开布置导致的部件装配难度大,占用空间大的问题。该集成平衡轴和机油泵的壳体总成包括:前壳体和后壳体,前壳体和后壳体相连接,前壳体和后壳体之间形成供机油泵进行工作的工作腔室,前壳体远离工作腔室的一侧端面上开设有连通至工作腔室的前轴孔,后壳体远离工作腔室的一侧端面上开设有连通至工作腔室的后轴孔,平衡轴的一端依次穿过前轴孔、工作腔室后插设于后轴孔中,机油泵套设于平衡轴上;前壳体朝向工作腔室的一侧端面上设有连通至前轴孔的孔壁的第一油孔;后壳体朝向工作腔室的一侧端面上设有连通至后轴孔的孔壁的第二油孔。

Description

一种集成平衡轴和机油泵的壳体总成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领域,具体是一种集成平衡轴和机油泵的壳体总成及汽车。
背景技术
在将换挡拉索固定在换挡器底座上时,通过将换挡拉索的卡接头固定在换挡底座上,进
汽车发明百余年时间,随着汽车技术的进步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汽车产品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小排量、高能量密度、高性能的三缸发动机,应运而生。平衡轴的应用,为提升发动机及整车的NVH性能,提高汽车驾驶及乘坐享受提供有效技术。机油泵是发动机润滑系统的重要零件之一,将油底壳的机油加压泵出,提供给发动机上各运动副,形成压力润滑。平衡轴是一个带偏心质量的高速运转的偏心轴,运行时产生很大的离心力,同时轴会产生内弯矩,因此平衡轴技术的使用,需要与之匹配的有效支撑,同时为平衡轴运行进行充分润滑。
传统机油泵通常布置在曲轴前端由曲轴直接驱动,结构受限,无法布置变排量机油泵;或布置在发动机前部,缸体底部,通过链条或皮带驱动,可以采用高效节油的变量泵,如此以来,发动机底部布置不下平衡轴等其他零件。而传统的平衡轴,主要形式有直接装配在缸体上,需要采用强度足够的铸铁缸体,导致发动机缸体与平衡轴系统整体重量重,对缸体制造精度要求极高,制造成本高。
随着整车及发动机油耗的要求,缸体采用铝合金等轻量化材料变成一种趋势,通过将平衡轴模块布置在缸体底部,实现平衡轴的装配。但由于平衡轴所占用的空间大,导致其不能与下置式机油泵完美结合。
综上,现有技术的问题在于,平衡轴和机油泵分开布置导致二者装配难度大,占用空间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成平衡轴和机油泵的壳体总成及汽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机油泵和平衡轴泵分开布置导致的部件装配难度大,占用空间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集成平衡轴和机油泵的壳体总成,包括:沿平衡轴的轴向设置的前壳体和后壳体,所述前壳体和所述后壳体相连接,所述前壳体和所述后壳体之间形成供机油泵进行工作的工作腔室,所述前壳体远离所述工作腔室的一侧端面上开设有连通至所述工作腔室的前轴孔,所述后壳体远离所述工作腔室的一侧端面上开设有连通至所述工作腔室的后轴孔,所述平衡轴的一端依次穿过所述前轴孔、所述工作腔室后插设于所述后轴孔中,所述机油泵套设于所述平衡轴上;
所述前壳体朝向所述工作腔室的一侧端面上设有连通至所述前轴孔的孔壁的第一油孔,所述机油泵提供的机油通过所述第一油孔传输至所述平衡轴的前端轴颈处进行润滑;
所述后壳体朝向所述工作腔室的一侧端面上设有连通至所述后轴孔的孔壁的第二油孔,所述机油泵提供的机油通过所述第二油孔传输至所述平衡轴的后端轴颈处进行润滑。
优选地,所述前轴孔的孔壁上设有的第一油槽,所述第一油孔连通至所述第一油槽,所述后轴孔的孔壁上设有围绕所述后轴孔的中心线设置的第二油槽,所述第二油孔连通至所述第二油槽。
优选地,所述前壳体远离所述工作腔室的一侧端面上突出设置有弧形凸圈,所述弧形凸圈围设于所述前轴孔的外围,且所述弧形凸圈位于所述前轴孔的下侧;
所述弧形凸圈的内壁和所述前轴孔的外壁之间设有第一加强筋。
优选地,所述后壳体的下端面上开设有与所述工作腔室连通的机油进孔;所述后壳体的上端面上设有与所述工作腔室连通的机油出孔。
优选地,所述后壳体的上端面上设有连通至所述后壳体的下端面的镂空小孔。
优选地,所述后轴孔的轴壁的相对位置处开设有止推槽,所述止推槽内安装有止推挡片,所述止推挡片部分外露于所述止推槽,所述平衡轴位于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止推挡片之间。
优选地,所述后壳体远离所述工作腔室的一侧端面上设有与所述工作腔室连通的机油泄压阀安装孔和机油压力传感器安装孔。
优选地,所述后壳体的上端面上设有第二加强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所述汽车包括上述的集成平衡轴和机油泵的壳体总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的壳体总成,通过将平衡轴和机油泵集成装配在壳体总成内,保证平衡轴和机油泵之间的快速装配,减小了二者所占用的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为图1的正视图;
图3为图1的后视图;
图4是图1的俯视图;
图5是图1的仰视图;
图6是前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后壳体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8是后壳体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9是后壳体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附图标记说明:1、前壳体;2、后壳体;11、前轴孔;111、第一油槽;12、第一油孔;13、弧形凸圈;14、第一加强筋;21、后轴孔;211、第二油槽;212、止推槽;22、第二油孔;23、机油进孔;24、机油出孔;25、镂空小孔;26、机油泄压阀安装孔;27、机油压力传感器安装孔;28、第二加强筋;15、前壳体腔室;29、后壳体腔室;4、螺栓;5、定位销。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9,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集成平衡轴和机油泵的壳体总成,包括:沿平衡轴的轴向设置的前壳体1和后壳体2,所述前壳体1和所述后壳体2相连接,所述前壳体1和所述后壳体2之间形成供机油泵进行工作的工作腔室,所述前壳体1远离所述工作腔室的一侧端面上开设有连通至所述工作腔室的前轴孔11,所述后壳体2远离所述工作腔室的一侧端面上开设有连通至所述工作腔室的后轴孔21,所述平衡轴的一端依次穿过所述前轴孔11、所述工作腔室后插设于所述后轴孔21中,所述机油泵套设于所述平衡轴上;所述前壳体1朝向所述工作腔室的一侧端面上设有连通至所述前轴孔11的孔壁的第一油孔12,所述机油泵提供的机油通过所述第一油孔12传输至所述平衡轴的前端轴颈处进行润滑;所述后壳体2朝向所述工作腔室的一侧端面上设有连通至所述后轴孔21的孔壁的第二油孔22,所述机油泵提供的机油通过所述第二油孔22传输至所述平衡轴的后端轴颈处进行润滑。
具体地,参照图6与图7,在前壳体1和后壳体2之间形成的工作腔室包括位于前壳体1上的前壳体腔室15和位于后壳体2上的后壳体腔室29,在将前壳体1和后壳体2装配在一起后,前壳体腔室15和后壳体腔室29之间即形成容纳机油泵的安装空间,以及对机油泵从油底壳处所抽吸的机油进行存储的机油存储空间。其中,该第一油孔12和第二油孔22具体和机油存储空间连通,这样,机油通过该第一油孔12流至前轴孔11内,对平衡轴的前端轴径处进行润滑,通过第二油孔22流至后轴孔21内,对平衡轴的后端轴径处进行润焕。
上述的结构将平衡轴和机油泵集成装配在一起,实现了平衡轴和机油泵之间的快速装配,以及减小了二者所占用的空间。
前壳体1和后壳体2采用压铸铝合金材料制成,且二者之间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进行固定,螺栓4通过穿过前壳体1上的螺纹安装孔后与后壳体2上的螺纹安装孔螺接。为了保证前轴孔11的中心线和后轴孔21的中心线处于同一直线上,在对前轴孔11和后轴孔21进行加工前,首先在后壳体2的螺纹安装孔中压装定位销5,然后再将前壳体2的螺纹安装孔套设在该定位销5上,使得前壳体1和后壳体2的位置相对,然后再进行前轴孔11和后轴孔22的加工,保证前轴孔11和后轴孔21的位置精度。
优选地,参照图1、图2与图6,所述前轴孔11的孔壁上设有的第一油槽111,所述第一油孔12连通至所述第一油槽111,所述后轴孔21的孔壁上设有围绕所述后轴孔21的中心线设置的第二油槽211,所述第二油孔22连通至所述第二油槽211。
其中,该第一油槽111和第二油槽211可以是环形油槽也可以是弧形油槽,设置油槽的目的在于,防止通过油孔进入到轴孔内的机油在轴孔中任意流动。
优选地,参照图1与图2,所述前壳体1远离所述工作腔室的一侧端面上突出设置有弧形凸圈13,所述弧形凸圈13围设于所述前轴孔11的外围,且所述弧形凸圈13位于所述前轴孔11的下侧;
所述弧形凸圈13的内壁和所述前轴孔11的外壁之间设有第一加强筋14。
在平衡轴转动时,平衡轴的齿轮在运转时会出现搅拌机油的现象,在平衡轴转动过程中,该弧形凸圈13起动了阻挡作用,平衡轴搅拌的机油不会乱溅到前壳体1之外的其它部件处。
第一加强筋14的设置可以提高弧形凸圈13和前轴孔11的外壁之间的连接强度。优选地,所述后壳体2的下端面上开设有与所述工作腔室连通的机油进孔23;所述后壳体2的上端面上设有与所述工作腔室连通的机油出孔24。
其中,该机油进孔23和油底壳相对,在工作时,油底壳内的机油通过该机油进孔23被抽吸到工作腔室中的机油存储空间内;而机油出孔24的设置目的则在于,将存储在机油存储空间内的机油通过该机油出孔24传输给缸盖。
优选地,参照图5,所述后壳体2的上端面上设有连通至所述后壳体2的下端面的镂空小孔25。
镂空小孔25的设置目的在于,将外流道后壳体2上端面的机油通过该镂空小孔25回流至油底壳中。
优选地,参照图5,所述后轴孔21的轴壁的相对位置处开设有止推槽212,所述止推槽212内安装有止推挡片,所述止推挡片部分外露于所述止推槽212,所述平衡轴位于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止推挡片之间。
其中,止推挡片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止推槽212内。由于平衡轴和后轴孔21的孔壁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使得平衡轴在转动过程中容易出现朝向或远离后轴孔21的孔壁方向窜动,通过设置该止推挡片,使得平衡轴在发生窜动时,所能窜动的间隙减小,进而防止平衡轴发生过度窜动现象。
优选地,参照图9,所述后壳体2远离所述工作腔室的一侧端面上设有与所述工作腔室连通的机油泄压阀安装孔26和机油压力传感器安装孔27。
该机油泄压阀安装孔26和机油压力传感器安装孔27分别和机油存储空间连通。
优选地,参照图4,所述后壳体2的上端面上设有第二加强筋28。
该第二加强筋28的设置能够提高该后壳体2上端面的结构强度。
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成平衡轴和机油泵的壳体总成,解决了平衡轴与机油泵分开布置导致的装配困难的问题,为平衡轴与机油泵运行提供有效支撑及润滑保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所述汽车包括上述的集成平衡轴和机油泵的壳体总成。

Claims (9)

1.一种集成平衡轴和机油泵的壳体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沿平衡轴的轴向设置的前壳体(1)和后壳体(2),所述前壳体(1)和所述后壳体(2)相连接,所述前壳体(1)和所述后壳体(2)之间形成供机油泵进行工作的工作腔室,所述前壳体(1)远离所述工作腔室的一侧端面上开设有连通至所述工作腔室的前轴孔(11),所述后壳体(2)远离所述工作腔室的一侧端面上开设有连通至所述工作腔室的后轴孔(21),所述平衡轴的一端依次穿过所述前轴孔(11)、所述工作腔室后插设于所述后轴孔(21)中,所述机油泵套设于所述平衡轴上;
所述前壳体(1)朝向所述工作腔室的一侧端面上设有连通至所述前轴孔(11)的孔壁的第一油孔(12),所述机油泵提供的机油通过所述第一油孔(12)传输至所述平衡轴的前端轴颈处进行润滑;
所述后壳体(2)朝向所述工作腔室的一侧端面上设有连通至所述后轴孔(21)的孔壁的第二油孔(22),所述机油泵提供的机油通过所述第二油孔(22)传输至所述平衡轴的后端轴颈处进行润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轴孔(11)的孔壁上设有的第一油槽(111),所述第一油孔(12)连通至所述第一油槽(111),所述后轴孔(21)的孔壁上设有围绕所述后轴孔(21)的中心线设置的第二油槽(211),所述第二油孔(22)连通至所述第二油槽(2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体(1)远离所述工作腔室的一侧端面上突出设置有弧形凸圈(13),所述弧形凸圈(13)围设于所述前轴孔(11)的外围,且所述弧形凸圈(13)位于所述前轴孔(11)的下侧;
所述弧形凸圈(13)的内壁和所述前轴孔(11)的外壁之间设有第一加强筋(1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体(2)的下端面上开设有与所述工作腔室连通的机油进孔(23);所述后壳体(2)的上端面上设有与所述工作腔室连通的机油出孔(2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体(2)的上端面上设有连通至所述后壳体(2)的下端面的镂空小孔(2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轴孔(21)的轴壁的相对位置处开设有止推槽(212),所述止推槽(212)内安装有止推挡片,所述止推挡片部分外露于所述止推槽(212),所述平衡轴位于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止推挡片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体(2)远离所述工作腔室的一侧端面上设有与所述工作腔室连通的机油泄压阀安装孔(26)和机油压力传感器安装孔(27)。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体(2)的上端面上设有第二加强筋(28)。
9.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包括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集成平衡轴和机油泵的壳体总成。
CN201821204661.6U 2018-07-27 2018-07-27 一种集成平衡轴和机油泵的壳体总成及汽车 Active CN2086987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204661.6U CN208698710U (zh) 2018-07-27 2018-07-27 一种集成平衡轴和机油泵的壳体总成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204661.6U CN208698710U (zh) 2018-07-27 2018-07-27 一种集成平衡轴和机油泵的壳体总成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698710U true CN208698710U (zh) 2019-04-05

Family

ID=659399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204661.6U Active CN208698710U (zh) 2018-07-27 2018-07-27 一种集成平衡轴和机油泵的壳体总成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69871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59885A (zh) * 2019-06-26 2019-09-20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车辆的发动机平衡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59885A (zh) * 2019-06-26 2019-09-20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车辆的发动机平衡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772725B2 (en) Balance shaft, housing for balance shaft and engine oil return passage
CN103161877B (zh) 用于内燃机的平衡器装置
US7445088B2 (en) Differential and differential case
US20170241471A1 (en) Composite vehicle shaft assembly
CN1749599A (zh) 旋转轴支承装置
CN208698710U (zh) 一种集成平衡轴和机油泵的壳体总成及汽车
CN101482164A (zh) 差速器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EP0612938A1 (en) Device for a gearbox for filtering or cooling of the lubricant
CN106523674A (zh) 具有铸铁插入件的铝差速器壳体
CN102465996A (zh) 曲轴箱一体型平衡装置
CN107850202A (zh) 用于安装在差速器壳体上的轴承的支撑装置
CN100510464C (zh) 发动机的平衡装置
US5743658A (en) Lubricated journal bearing
EP3072798A2 (en) Shaft drive type vehicle
JP4486052B2 (ja) 自動車のための駆動ユニット
US20040161355A1 (en) Reduced friction gerotor
US4864988A (en) Lubricating arrangement for a reciprocating pisto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N206144751U (zh) 一种改变润滑方式的气泵
US6382171B1 (en) Lubricating device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US8944022B2 (en) Pump assembly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EP3561244A1 (en) Single-cylinder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 and straddled vehicle including the same
CN105781781B (zh) 新型踏板车发动机的右曲轴箱
CN207892677U (zh) 柴油机油底壳
CN200989241Y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平衡轴系统
US20230407954A1 (en) Differential gea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