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684538U - 一种降低沉淀池污泥滞留的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降低沉淀池污泥滞留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684538U
CN208684538U CN201821364711.7U CN201821364711U CN208684538U CN 208684538 U CN208684538 U CN 208684538U CN 201821364711 U CN201821364711 U CN 201821364711U CN 208684538 U CN208684538 U CN 2086845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udge
drive rod
pvc
speed rotation
shape dr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36471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立成
杨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yang Architecture University Design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RCHITECTURAL DESIGNING INSTITUTE OF SHENYANG JIANZHU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RCHITECTURAL DESIGNING INSTITUTE OF SHENYANG JIANZHU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ARCHITECTURAL DESIGNING INSTITUTE OF SHENYANG JIANZHU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82136471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6845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6845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6845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ctivated Sludge Proces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降低沉淀池污泥滞留的装置,包括动力元件、差速旋转圆盘、T形传动杆、PVC固定套杆、污泥软管和限位组件;动力元件与差速旋转圆盘连接,差速旋转圆盘和T形传动杆通过连接件连接,PVC固定套杆和污泥软管布置于各沉淀池内,PVC固定套杆端部与T形传动杆连接,限位组件安装在T形传动杆上进行导向;动力元件带动差速旋转圆盘转动,使T形传动杆往复运动,PVC固定套杆在T形传动杆带动下配合污泥软管缓解污泥滞留。本装置通过T形传动杆往复运动使污泥软管将池底部的淤泥抽出,有效缓解了各沉淀池中污泥的严重滞留。

Description

一种降低沉淀池污泥滞留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降低沉淀池污泥滞留的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污水处理工艺中硝化污泥的回流,使好氧池中硝化污泥量保持稳定,硝化反应得以正常进行,将氨氮转化为硝态氮和亚硝态氮。终沉池中反硝化聚磷污泥回流至厌氧池中,使释磷反应充分进行,同时去除大量有机物,为下一阶段缺氧池中反硝化吸磷反应做准备。进入初沉池中充分释磷后的反硝化聚磷菌将被超越至缺氧池中,进行反硝化吸磷反应。但经常由于各沉淀池设计不合理或者沉淀池底部污泥管道堵塞,使得污泥回流和污泥超越受阻,甚至只回流或者超越污水而不是污泥,造成各沉淀池中污泥滞留严重,反应池内污泥量不平衡,污泥比达不到要求,从而影响污水处理效果,导致出水水质不能达标。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降低沉淀池污泥滞留的装置,利用动力元件提供动力,结合T形传动杆传动,由吸出元件和污泥软管将污泥吸出,促进各沉淀池的污泥进行回流和超越。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降低沉淀池污泥滞留的装置,包括:动力元件、差速旋转圆盘、T形传动杆、PVC固定套杆、污泥软管、限位组件及吸出元件;所述PVC固定套杆布置在各沉淀池内,为中空管,一端深入池底污泥内,另一端置于外界;各PVC固定套杆内均布置有污泥软管,所述污泥软管从PVC固定套杆中穿过,一端与PVC固定套杆位于池底的端部平齐,另一端与吸出元件连接,由吸出元件提供输送动力,吸出污泥;所述T形传动杆由长杆和垂直长杆的短杆组成,其上开有四个连接孔,长杆和短杆端部的三个连接孔,以及长杆和短杆连接处的中心连接孔,中心连接孔位于好氧池上方;T形传动杆的三个连接孔与各沉淀池中PVC固定套杆端部嵌入式连接;所述限位组件布置在T形传动杆短杆中部,为T形传动杆提供导向作用;所述差速旋转圆盘通过连接件与T形传动杆连接,差速旋转圆盘同时还与动力元件连接;动力元件带动差速旋转圆盘转动,使T形传动杆往复运动,PVC固定套杆在T形传动杆带动下配合污泥软管缓解污泥滞留。
进一步地,所述动力元件为电机,所述电机一端刚性连接在墙壁或架体上,另一端的输出轴与差速旋转圆盘中心连接,为整个装置提供动力。
进一步地,所述差速旋转圆盘以圆心为中心,沿半径方向等距设置多个档位,每个档位内安装有档位轴承,连接短杆通过连接不同的档位轴承,改变T形传动杆的运动速率。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为圆柱形的连接短杆;一端与差速旋转圆盘连接,另一端与T型传动杆中心连接孔嵌入式连接,其外径与中心连接孔直径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组件包括竖直连接杆和回形槽;所述竖直连接杆一端与墙壁或者架体刚性连接,另一端与回形槽连接;所述回形槽底部开口,便于限位组件与T形传动杆组装和拆卸,为T形传动杆进行导向。
进一步地,所述各沉淀池包括:初沉池,二沉池和终沉池;三个沉淀池呈品字形排列将好氧池包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装置通过吸出元件和污泥软管将污泥吸出,促进各沉淀池的污泥进行回流和超越,使各沉淀池中污泥滞留现象得以解决,池内污泥量达到平衡,污泥比稳定,从而提高污水处理效果,使出水水质达标。
2.通过动力元件带动和T形传动杆传动,回转往复运动,驱动结构简单易安装,成本低廉,节能高效。
3、限位组件的设置使T形传动杆按限定轨迹运转,避免了T形传动杆的无序运动。
4、差速旋转圆盘沿半径方向设置有多个档位调节,可以控制T形传动杆对沉淀池底部扰动幅度大小,从而改善污泥回流和超越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A-A剖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B-B剖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差速旋转圆盘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T型传动杆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限位组件俯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限位组件左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限位组件C-C剖面图
具体的,1.差速旋转圆盘,2.T形传动杆,3.动力元件,4.连接短杆,5.PVC固定套杆,6.污泥软管,7.档位轴承,8.中心孔,9.连接孔,10.限位组件,a.初沉池,b.二沉池,c.终沉池,d.好氧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1,如图1-3所示,一种降低沉淀池污泥滞留的装置,包括:动力元件3、差速旋转圆盘1、T形传动杆2、PVC固定套杆5、污泥软管6和限位组件10;初沉池a、二沉池b、终沉池c、好氧池d为污水处理中的四个功能池;本例中吸出元件采用蠕动泵;所述PVC固定套杆5布置在各沉淀池内,为中空管,一端深入池底污泥内,另一端置于外界;各PVC固定套杆5内均布置有污泥软管6,所述污泥软管6从PVC固定套杆5中穿过,,一端与PVC固定套杆5位于池底的端部平齐,另一端分别与蠕动泵连接,由蠕动泵提供输送动力,自下而上吸出污泥;如图5所示,所述T形传动杆2由长杆和垂直长杆的短杆组成,其上开有四个连接孔9,长杆和短杆端部的三个连接孔9,以及长杆和短杆连接处的中心连接孔9,中心连接孔9位于好氧池d上方;T形传动杆2的三个连接孔9与各沉淀池中PVC固定套杆5端部嵌入式连接;所述限位组件10布置在T形传动杆2短杆中部,为T形传动杆5提供导向作用;所述差速旋转圆盘1通过连接件与T形传动杆2的中心连接孔9连接,所述连接件为圆柱形的连接短杆4;一端与差速旋转圆盘1连接,另一端与T型传动杆2中心连接孔9嵌入式连接,其外径与中心连接孔9直径相同,呈上轴承下嵌入型式安装;差速旋转圆盘1同时还与动力元件3连接;
动力元件3带动差速旋转圆盘1转动,使T形传动杆2往复运动,PVC固定套杆5在T形传动杆2带动下配合污泥软管6缓解污泥滞留。
所述动力元件3为电机,所述电机一端刚性连接在墙壁或架体上,另一端输出轴与差速旋转圆盘1的中心孔8连接,为整个装置提供动力。
如图4所示,所述差速旋转圆盘1以圆心为中心,沿半径方向等距设置三个档位,每个档位内安装有档位轴承7,档位轴承7为不锈钢材质,可减少摩擦阻力;连接短杆4通过连接不同的档位轴承7,改变T形传动杆2的运动速率和控制T型传动杆2搅动幅度的目的,同时差速旋转圆盘1旋转一周为一个工作周期。
如图6-8所示,所述限位组件10采用曲轴连杆原理,包括竖直连接杆和回形槽;所述竖直连接杆一端与墙壁或者架体刚性连接,另一端与回形槽连接;所述回形槽底部开口,为T形传动杆2进行导向,使T型传动杆2的短杆在回形槽内有规律地滑动,使其在往复工作的过程中避免了无序运动。
各沉淀池PVC固定套杆5的外径与T形传动杆2端部的连接孔9直径相同,其内部的污泥软管6均由蠕动泵提供输送动力,污泥经过污泥软管6自下而上进行回流和超越。
所述污泥软管6为硅橡胶或合成材料,具有良好的弹性、耐压和耐磨性。
所述三个沉淀池呈品字形排列将好氧池d包围。
本实用新型在工作过程中,启动电机提供动力,带动差速旋转圆盘1旋转,进而传动给与连接短杆4连接的T型传动杆2进行往复运动,限位组件10限定了T型传动杆2运动的轨迹,以差速旋转圆盘1旋转一周作为一个工作周期,沿半径方向设置有三个档位调节,以控制污泥进行回流和超越的效果;与T型传动杆2连接的PVC固定套杆5在T型传动杆2的带动下在池底部进行扰动,这时打开蠕动泵,控制PVC固定套杆5内的污泥软管6自下而上将扰动过程遇到的污泥进行吸出,实现污泥的回流和超越,提高了污泥回流和超越的效率,解决了沉淀池污泥滞留问题,保证了各反应池泥量的平衡和稳定。

Claims (6)

1.一种降低沉淀池污泥滞留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动力元件、差速旋转圆盘、T形传动杆、PVC固定套杆、污泥软管、限位组件及吸出元件;所述PVC固定套杆布置在各沉淀池内,为中空管,一端深入池底污泥内,另一端置于外界;各PVC固定套杆内均布置有污泥软管,所述污泥软管从PVC固定套杆中穿过,一端与PVC固定套杆位于池底的端部平齐,另一端与吸出元件连接,由吸出元件提供输送动力,吸出污泥;所述T形传动杆由长杆和垂直长杆的短杆组成,其上开有四个连接孔,长杆和短杆端部的三个连接孔,以及长杆和短杆连接处的中心连接孔,中心连接孔位于好氧池上方;T形传动杆的三个连接孔与各沉淀池中PVC固定套杆端部嵌入式连接;所述限位组件布置在T形传动杆短杆中部,为T形传动杆提供导向作用;所述差速旋转圆盘通过连接件与T形传动杆连接,差速旋转圆盘同时还与动力元件连接;动力元件带动差速旋转圆盘转动,使T形传动杆往复运动,PVC固定套杆在T形传动杆带动下配合污泥软管缓解污泥滞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降低沉淀池污泥滞留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元件为电机,所述电机一端刚性连接在墙壁或架体上,另一端的输出轴与差速旋转圆盘中心连接,为整个装置提供动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降低沉淀池污泥滞留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差速旋转圆盘以圆心为中心,沿半径方向等距设置多个档位,每个档位内安装有档位轴承,连接短杆通过连接不同的档位轴承,改变T形传动杆的运动速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降低沉淀池污泥滞留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圆柱形的连接短杆;一端与差速旋转圆盘连接,另一端与T型传动杆中心连接孔嵌入式连接,其外径与中心连接孔直径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降低沉淀池污泥滞留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包括竖直连接杆和回形槽;所述竖直连接杆一端与墙壁或者架体刚性连接,另一端与回形槽连接;所述回形槽底部开口,便于限位组件与T形传动杆组装和拆卸,为T形传动杆进行导向。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降低沉淀池污泥滞留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各沉淀池包括:初沉池,二沉池和终沉池;三个沉淀池呈品字形排列将好氧池包围。
CN201821364711.7U 2018-08-23 2018-08-23 一种降低沉淀池污泥滞留的装置 Active CN2086845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364711.7U CN208684538U (zh) 2018-08-23 2018-08-23 一种降低沉淀池污泥滞留的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364711.7U CN208684538U (zh) 2018-08-23 2018-08-23 一种降低沉淀池污泥滞留的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684538U true CN208684538U (zh) 2019-04-02

Family

ID=658868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364711.7U Active CN208684538U (zh) 2018-08-23 2018-08-23 一种降低沉淀池污泥滞留的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68453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87067A (zh) * 2019-12-08 2020-05-01 孙陆海 一种根据温度变化自动工作的节能型生化池污泥调整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87067A (zh) * 2019-12-08 2020-05-01 孙陆海 一种根据温度变化自动工作的节能型生化池污泥调整装置
CN111087067B (zh) * 2019-12-08 2023-12-19 孙陆海 一种根据温度变化自动工作的节能型生化池污泥调整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20689A (zh) 一种连续流颗粒污泥反应器及运行方法
WO2011160486A1 (zh) 高效稳定生物倍增工艺污水处理装置
CN108467105A (zh) 一种脱氮好氧颗粒污泥连续流式反应器及其工作方法
CN208684538U (zh) 一种降低沉淀池污泥滞留的装置
CN109133337A (zh) 一种连续流好氧颗粒污泥培养与制备反应装置以及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与驯化方法
CN102718321B (zh) 旋转式循环比可调氧化沟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CN102826653B (zh) 一种脱氮除磷生物反应装置以及用其处理污水的方法
CN104261555B (zh) 一种在连续流反应器中培养全程自养脱氮颗粒污泥的方法
CN105110462A (zh) 一种快速实现高氨氮废水曝气生物滤池短程硝化的装置及方法
CN101723562A (zh) 圆形一体化氧化沟
CN202449968U (zh) 一种污水处理装置
CN103864215B (zh)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
CN206915847U (zh) 一种aa‑mbbr污水处理系统
CN216737778U (zh) 一种潜水推流曝气装置
CN210340465U (zh) 一种新型的sbr反应池
CN208166663U (zh) 一种脱氮好氧颗粒污泥序批式反应器
CN216155588U (zh) Mbbr+mbr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CN102603066A (zh) 一种深井式a2o2处理污废水的方法
CN103183412B (zh) 污水生化处理装置及其处理方法
CN204958514U (zh) 一种快速实现高氨氮废水曝气生物滤池短程硝化的装置
CN108623001A (zh) 一种脱氮好氧颗粒污泥序批式反应器及其工作方法
CN111170447B (zh) 一种基于复合脱硫菌的流动床生物膜反应器
CN208586110U (zh) 一种生物膜法污水处理装置
CN208166662U (zh) 一种好氧颗粒污泥连续流式反应器
CN207619118U (zh) 一种污水处理用生物反应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110000 No.9-10 Jianyuan Street, Shenhe District, Shenyang City, Liaoni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Institute of Planning and Architectural Design, Shenyang Architectural University

Address before: The street in Shenhe District of Shenyang City, Liaoning Province, No. 9-10, 110016

Patentee before: SHENYANG JIANZHU University ARCHITECTURE DESIGNING INSTITUTE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10000 a, No. 9-10, Jianyuan street, Shenhe District, Shenyang City, Liaoni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yang Architecture University Design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110000 a, No. 9-10, Jianyuan street, Shenhe District, Shenyang City, Liaoni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Institute of Planning and Architectural Design, Shenyang Architectural University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