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683879U - 物料转运机构及具有其的物料运输系统 - Google Patents

物料转运机构及具有其的物料运输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683879U
CN208683879U CN201821354694.9U CN201821354694U CN208683879U CN 208683879 U CN208683879 U CN 208683879U CN 201821354694 U CN201821354694 U CN 201821354694U CN 208683879 U CN208683879 U CN 2086838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rier
station
transporting mechanism
fixing end
fluency stri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35469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晓方
高晶晶
苏江斌
樊浩
张文梨
陆成聪
孙文
胡家泉
贾玉龙
王向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Gree Wuhan Electric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Gree Wuhan Electric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Gree Wuhan Electric Applian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82135469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6838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6838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6838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Warehouses Or Storag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物料转运机构及具有其的物料运输系统,物料转运机构包括:安装架;承载架组件,承载架组件设置在安装架上,承载架组件具有用于放置物料的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其中,承载架组件的至少部分位置可调节地设置,以使物料具有由第一工位移动到第二工位的第一运动状态,和由第二工位移动到第一工位的第二运动状态。本实用新型的物料转运机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物料转运机构的自动化程度较低的问题。

Description

物料转运机构及具有其的物料运输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料运输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物料转运机构及具有其的物料运输系统。
背景技术
伴随着工业自动化发展,重复且单一的人工劳动力逐渐被自动化取代,物料运输从以前的人工搬运变成AGV或者其他运输工具。但是这些运输方式仍需人工将物料搬至AGV、物料取完后还需要空的工装盒回收,此部分任然需要人工操作,自动化程度相对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物料转运机构及具有其的物料运输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物料转运机构的自动化程度较低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物料转运机构,包括:安装架;承载架组件,承载架组件设置在安装架上,承载架组件具有用于放置物料的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其中,承载架组件的至少部分位置可调节地设置,以使物料具有由第一工位移动到第二工位的第一运动状态,和由第二工位移动到第一工位的第二运动状态。
进一步地,承载架组件包括:第一承载架,第一承载架设置在安装架上,第一承载架上具有第一工位;第二承载架,第二承载架设置在安装架上,第二承载架上具有第二工位;其中,第一承载架位置可调节地设置,以使物料具有由第一工位移动到第二工位的第一运动状态,和/或第二承载架位置可调节地设置,以使物料具有由第二工位移动到第一工位的第二运动状态。
进一步地,物料转运机构还包括:移动架,移动架设置在安装架上,第一承载架设置在移动架上,以使第一承载架通过移动架设置在安装架上;其中,移动架可移动地设置在安装架上,以使移动架上的第一承载架具有接收流水线上的物料的接料位置。
进一步地,安装架上设置有滑轨,滑轨沿竖直方向延伸,移动架上设置有滑块,在移动架沿竖直方向移动时,滑块沿滑轨可移动地设置。
进一步地,第一承载架靠近第二承载架的一端为第一固定端,第一承载架远离第二承载架的一端为第一自由端,其中,第一固定端可转动地设置在移动架上,以使第一自由端具有高于第一固定端的第一送料位置和低于第一固定端的第一接料位置,在第一自由端高于第一固定端时,物料沿第一承载架的延伸方向由第一工位移动到第二工位。
进一步地,第一承载架上设有第一滚动部,第一滚动部用于与物料相接触,其中,第一滚动部相对于第一承载架可转动地设置,在物料沿第一承载架的延伸方向移动时,物料带动第一滚动部转动。
进一步地,物料转运机构还包括:第一驱动部,第一驱动部设置在移动架上,第一驱动部与第一自由端驱动连接,以使第一固定端在移动架上转动。
进一步地,第一承载架包括:第一流利条,第一流利条可转动地设置在移动架上;第二流利条,第二流利条可转动地设置在移动架上,第二流利条与第一流利条间隔设置;第一连接杆,第一连接杆用于连接第一流利条和第二流利条;其中,第一固定端包括第一子固定端和第二子固定端,第一流利条具有第一子固定端,第二流利条具有第二子固定端,第一连接杆具有第一自由端。
进一步地,第二承载架靠近第一承载架的一端为第二固定端,第二承载架远离第一承载架的一端为第二自由端,其中,第二固定端可转动地设置在安装架上,以使第二自由端具有高于第二固定端的第二送料位置和低于第二固定端的第二接料位置,在第二自由端高于第二固定端时,物料沿第二承载架的延伸方向由第二工位移动到第一工位。
进一步地,第二承载架上设有第二滚动部,第二滚动部用于与物料相接触,其中,第二滚动部相对于第二承载架可转动地设置,在物料沿第二承载架的延伸方向移动时,物料带动第二滚动部转动。
进一步地,物料转运机构还包括:第二驱动部,第二驱动部设置在安装架上,第二驱动部与第二自由端驱动连接,以使第二固定端在安装架上转动。
进一步地,第二承载架包括:第三流利条,第三流利条可转动地设置在安装架上;第四流利条,第四流利条上,第四流利条与第三流利条间隔设置;第二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用于连接第三流利条和第四流利条;其中,第二固定端包括第三子固定端和第四子固定端,第三流利条具有第三子固定端,第四流利条具有第四子固定端,第二连接杆具有第二自由端。
进一步地,物料转运机构还包括:导向杆,导向杆设置在安装架上,导向杆用于与物料限位接触;其中,导向杆成对设置,第二承载架位于成对的导向杆之间。
进一步地,第二承载架远离第一承载架的一侧设置有阻挡部,阻挡部用于与物料限位接触,以限制物料脱离第二承载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物料运输系统,包括物料转运机构和流水线,物料转运机构为上述的物料转运机构,物料转运机构与流水线间隔设置,物料转运机构的第一工位用于接收流水线上的物料。
本实用新型的物料转运机构通过承载架组件的至少部分位置可调节地设置,从而可以使得物料在第一工位于第二工位之间运动。其中,承载架组件具有用于放置物料的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当需要物料位于第一工位时,通过调节承载架组件,可以使物料具有由第一工位移动到第二工位的第一运动状态,相应地,物料在第一工位完成相应的工作时,需要回位到第一工位,通过调节承载架组件,可以使物料具有由第二工位移动到第一工位的第二运动状态。本实用新型的物料转运机构通过承载架组件的至少部分位置可调节地设置,可以使得物料自动在第一工位于第二工位之间运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物料转运机构的自动化程度较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物料转运机构的第一个视角的应用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物料转运机构的第一个视角的应用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物料转运机构的实施例的第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物料转运机构的实施例的第二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物料转运机构的实施例的第三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物料转运机构的第一承载架和移动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物料运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物料运输系统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物料转运机构的工作流程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安装架;11、滑轨;20、第一承载架;21、第一固定端;22、第一自由端;23、第一滚动部;24、第一流利条;25、第二流利条;26、第一连接杆;30、第二承载架;31、第二固定端;32、第二自由端;33、第二滚动部;34、第三流利条;35、第四流利条;36、第二连接杆;40、物料;50、移动架;60、第一驱动部;70、第二驱动部;80、第三驱动部;90、导向杆;100、流水线;110、阻挡部;120、工作台。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物料转运机构,请参考图1至图6,物料转运机构包括:安装架10;承载架组件,承载架组件设置在安装架10上,承载架组件具有用于放置物料40的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其中,承载架组件的至少部分位置可调节地设置,以使物料40具有由第一工位移动到第二工位的第一运动状态,和由第二工位移动到第一工位的第二运动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物料转运机构通过承载架组件的至少部分位置可调节地设置,从而可以使得物料40在第一工位于第二工位之间运动。其中,承载架组件具有用于放置物料40的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当需要物料40位于第一工位时,通过调节承载架组件,可以使物料40具有由第一工位移动到第二工位的第一运动状态,相应地,物料40在第一工位完成相应的工作时,需要回位到第一工位,通过调节承载架组件,可以使物料40具有由第二工位移动到第一工位的第二运动状态。本实用新型的物料转运机构通过承载架组件的至少部分位置可调节地设置,可以使得物料40自动在第一工位于第二工位之间运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物料转运机构的自动化程度较低的问题。
针对承载架组件的具体结构,如图1和图5所示,承载架组件包括:第一承载架20,第一承载架20设置在安装架10上,第一承载架20上具有第一工位;第二承载架30,第二承载架30设置在安装架10上,第二承载架30上具有第二工位;其中,第一承载架20位置可调节地设置,以使物料40具有由第一工位移动到第二工位的第一运动状态,和/或第二承载架30位置可调节地设置,以使物料40具有由第二工位移动到第一工位的第二运动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承载架组件包括:第一承载架20和第二承载架30,其中,第一承载架20和第二承载架30均设置在安装架10上,且二者相邻设置。第一承载架20上具有第一工位,第二承载架30上具有第二工位。在调节物料40的位置时,调节第一承载架20的位置,以使物料40具有由第一工位移动到第二工位的第一运动状态。或者调节第二承载架30的位置,以使物料40具有由第二工位移动到第一工位的第二运动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承载架20和第二承载架30可以实现物料40在第一工位于第二工位之间运动。
为了能够将流水线100上的物料40接收到第一承载架20上,如图4和图6所示,物料转运机构还包括:移动架50,移动架50设置在安装架10上,第一承载架20设置在移动架50上,以使第一承载架20通过移动架50设置在安装架10上;其中,移动架50可移动地设置在安装架10上,以使移动架50上的第一承载架20具有接收流水线100上的物料40的接料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当需要将流水线100上的物料40输送到第一承载架20上时,移动架50在安装架10上移动,直至与流水线100位置相适应,从而通过人工或者机械将流水线100上的物料40输送到第一承载架20上。
为了能够使得移动架50可移动地设置在安装架10上,如图1所示,安装架10上设置有滑轨11,滑轨11沿竖直方向延伸,移动架50上设置有滑块,在移动架50沿竖直方向移动时,滑块沿滑轨11可移动地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移动架50通过滑块设置在安装架10的滑轨11上,且可沿滑轨11的延伸方向延伸。
在本实施例中,物料转运机构还包括:第三驱动部80,第三驱动部80设置在安装架10上,第三驱动部80与移动架50驱动连接,移动架50位于滑轨11与第三驱动部80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滑轨11与第三驱动部80可以将移动架50夹设在安装架10上,其中,第三驱动部80驱动移动架50沿竖直方向移动,滑轨11起到导向作用。
为了能够使得物料40沿第一承载架20的延伸方向由第一工位移动到第二工位,如图3和图6所示,第一承载架20靠近第二承载架30的一端为第一固定端21,第一承载架20远离第二承载架30的一端为第一自由端22,其中,第一固定端21可转动地设置在移动架50上,以使第一自由端22具有高于第一固定端21的第一送料位置和低于第一固定端21的第一接料位置,在第一自由端22高于第一固定端21时,物料40沿第一承载架20的延伸方向由第一工位移动到第二工位。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承载架20可转动地设置在移动架50上,当物料40输送到第一承载架20上后,需要将物料40转送到第二承载架30,此时,第一承载架20绕移动架50转动,使得第一承载架20的第一自由端22高于第一固定端21,从而使得物料40沿第一承载架20的延伸方向由第一工位移动到第二工位。
为了能够保证物料40沿第一承载架20的延伸方向快速地滑动到第二承载架30上,如图3所示,第一承载架20上设有第一滚动部23,第一滚动部23用于与物料40相接触,其中,第一滚动部23相对于第一承载架20可转动地设置,在物料40沿第一承载架20的延伸方向移动时,物料40带动第一滚动部23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滚动部23为多个,多个第一滚动部23沿第一承载架20的延伸方向依次设置。
为了能够使得第一承载架20可转动地设置在移动架50上,如图2所示,物料转运机构还包括:第一驱动部60,第一驱动部60设置在移动架50上,第一驱动部60与第一自由端22驱动连接,以使第一固定端21在移动架50上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移动架50包括U型架和位于U型架底部的支撑架,第一承载架20设置在U型架上,第一驱动部60设置在支撑架上。
针对第一承载架20的具体结构,如图3所示,第一承载架20包括:第一流利条24,第一流利条24可转动地设置在移动架50上;第二流利条25,第二流利条25可转动地设置在移动架50上,第二流利条25与第一流利条24间隔设置;第一连接杆26,第一连接杆26用于连接第一流利条24和第二流利条25;其中,第一固定端21包括第一子固定端和第二子固定端,第一流利条24具有第一子固定端,第二流利条25具有第二子固定端,第一连接杆26具有第一自由端22。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承载架20由第一流利条24、第二流利条25以及用于连接第一流利条24和第二流利条25的第一连接杆26组成。第一流利条24和第二流利条25上均设置有第一滚动部23,第一驱动部60与第一连接杆26驱动连接,从而使得第一连接杆26带动第一流利条24和第二流利条25在移动架50上转动。
相应地,如图3所示,第二承载架30靠近第一承载架20的一端为第二固定端31,第二承载架30远离第一承载架20的一端为第二自由端32,其中,第二固定端31可转动地设置在安装架10上,以使第二自由端32具有高于第二固定端31的第二送料位置和低于第二固定端31的第二接料位置,在第二自由端32高于第二固定端31时,物料40沿第二承载架30的延伸方向由第二工位移动到第一工位。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承载架30可转动地设置在安装架10上,当物料40输送到第一承载架20上后,需要将物料40转送到第二承载架30,此时,第一承载架20绕移动架50转动,使得第一承载架20的第一自由端22高于第一固定端21,从而使得物料40沿第一承载架20的延伸方向由第一工位移动到第二工位。当需要将物料40转送到第二承载架30上时,第二承载架30绕安装架10转动,第二承载架30的第二自由端32高于第二固定端31,物料40沿第二承载架30的延伸方向由第二工位移动到第一工位。
优选地,第二承载架30上设有第二滚动部33,第二滚动部33用于与物料40相接触,其中,第二滚动部33相对于第二承载架30可转动地设置,在物料40沿第二承载架30的延伸方向移动时,物料40带动第二滚动部33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滚动部33为多个,多个第二滚动部33沿第二承载架30的延伸方向依次设置。
为了能够使得第二承载架30可转动地设置在安装架10上,如图1所示,物料转运机构还包括:第二驱动部70,第二驱动部70设置在安装架10上,第二驱动部70与第二自由端32驱动连接,以使第二固定端31在安装架10上转动。
针对第二承载架30的具体结构,如图3所示,第二承载架30包括:第三流利条34,第三流利条34可转动地设置在安装架10上;第四流利条35,第四流利条35可转动地设置在安装架10上,第四流利条35与第三流利条34间隔设置;第二连接杆36,第二连接杆36用于连接第三流利条34和第四流利条35;其中,第二固定端31包括第三子固定端和第四子固定端,第三流利条34具有第三子固定端,第四流利条35具有第四子固定端,第二连接杆36具有第二自由端32。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承载架30由第三流利条34、第四流利条35以及用于连接第三流利条34和第四流利条35的第二连接杆36组成,第三流利条34和第四流利条35上均设置有第二滚动部33,第二驱动部70与第二连接杆36驱动连接。
为了保证物料40的移动位置,如图4和图5所示,物料转运机构还包括:导向杆90,导向杆90设置在安装架10上,导向杆90用于与物料40限位接触;其中,导向杆90成对设置,第二承载架30位于成对的导向杆90之间。
优选地,第二承载架30远离第一承载架20的一侧设置有阻挡部110,阻挡部110用于与物料40限位接触,以限制物料40脱离第二承载架30。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物料运输系统,如图7和图8所示,物料运输系统包括物料转运机构和流水线100,物料转运机构为上述的物料转运机构,物料转运机构与流水线100间隔设置,物料转运机构的第一工位用于接收流水线100上的物料。
在本实施例中,物料运输系统还包括工作台120,物料转运机构位于流水线100与工作台120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物料40为盒体。
本实用新型的物料运输系统,实际动作时升降和运输相互配合,实现物料的运输及空盒回收的功能。代替现有的人工操作,降低员工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的一致并使产品满足工艺要求。
在本实施例中,机架部分(安装架10)由精益管组装而成,精益管组装简单高效,且可以满足精度和承重要求不高的场合,精益管用精益管接头拼接好后四周再用螺钉加固,防止松脱。升降部分(移动架50)支撑工装盒的上升下降动作,运输部分(第一承载架20和第二承载架30)支撑前后运输动作,工装盒在前后输运的过程中为避免工装盒走偏,在移动两侧各设置一个导向杆90,工装盒向前运输终点位置设置阻挡杆(阻挡部110)、限制工装盒继续前移。
在本实施例中,移动架50利用精益管组装成一个U型架,中间安装2根一端可以固定旋转、另一端可以通过迷你气缸(第一驱动部60)顶升的流利条(第一流利条24和第二流利条25),移动架50通过标准气缸(第三驱动部80)和直线滑轨(滑轨11)固定在机架上,标准气缸伸缩可以带动移动架50上升和下降。
物料转运机上方对接线体(流水线100),工装盒从线体流进移动架50,传感器感应到工装盒后,标准气缸带动承载部分(移动架50和第一承载架20)下降,当承载部分流利条(第一流利条24和第二流利条25)对接上运输部分流利条后,承载部分迷你气缸动作、承载部分流利条沿固定点转动成一定角度倾斜,工装盒沿着流利条前行,工装盒前行至最低点处由阻挡杆限位,此时工装盒停止在员工工作台120下方,员工取用物料。物料取完后,员工手动按动开关,最低点处迷你气缸(第二驱动部70)伸出,流利条(第三流利条34和第四流利条35)沿上方固定点旋转转换流利条倾斜方向,工装盒回流至承载部分,标准气缸伸出,承载部分上升至与线体平齐时、工装盒流至线体上。周而复始完成装置的无人化、自动化操作,具体工作流程如图9所示。
本实用新型的物料运输系统,装满物料的工装盒在900mm高的线体上,此升降装置可以满足将工装盒从线体运输至员工脚边的高度要求。运输部分完成装满物料的工装盒沿着倾斜的流利条运输至员工脚边,待员工领完物料后,通过底部的迷你气缸伸出,转换流利条倾斜的方向,空的工装盒沿着流利条回流,标准气缸上升完成空的工装盒从员工脚边到线体的运动,实现整个过程的自动化、无人化操作。降低员工劳动强度80%,提高生产效率30%。
针对物料运输系统,可以使用皮带线运输物料,装满物料的工装盒经下坡皮带线运输至员工工作台下方,员工取用物料,手工回收工装盒。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物料转运机构通过承载架组件的至少部分位置可调节地设置,从而可以使得物料40在第一工位于第二工位之间运动。其中,承载架组件具有用于放置物料40的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当需要物料40位于第一工位时,通过调节承载架组件,可以使物料40具有由第一工位移动到第二工位的第一运动状态,相应地,物料40在第一工位完成相应的工作时,需要回位到第一工位,通过调节承载架组件,可以使物料40具有由第二工位移动到第一工位的第二运动状态。本实用新型的物料转运机构通过承载架组件的至少部分位置可调节地设置,可以使得物料40自动在第一工位于第二工位之间运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物料转运机构的自动化程度较低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物料转运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架(10);
承载架组件,所述承载架组件设置在所述安装架(10)上,所述承载架组件具有用于放置物料(40)的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
其中,所述承载架组件的至少部分位置可调节地设置,以使所述物料(40)具有由所述第一工位移动到所述第二工位的第一运动状态,和由所述第二工位移动到所述第一工位的第二运动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料转运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架组件包括:
第一承载架(20),所述第一承载架(20)设置在所述安装架(10)上,所述第一承载架(20)上具有所述第一工位;
第二承载架(30),所述第二承载架(30)设置在所述安装架(10)上,所述第二承载架(30)上具有所述第二工位;
其中,所述第一承载架(20)位置可调节地设置,以使所述物料(40)具有由所述第一工位移动到所述第二工位的所述第一运动状态,和/或所述第二承载架(30)位置可调节地设置,以使所述物料(40)具有由所述第二工位移动到所述第一工位的所述第二运动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物料转运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料转运机构还包括:
移动架(50),所述移动架(50)设置在所述安装架(10)上,所述第一承载架(20)设置在所述移动架(50)上,以使所述第一承载架(20)通过所述移动架(50)设置在所述安装架(10)上;
其中,所述移动架(50)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安装架(10)上,以使所述移动架(50)上的所述第一承载架(20)具有接收流水线(100)上的所述物料(40)的接料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物料转运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10)上设置有滑轨(11),所述滑轨(11)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移动架(50)上设置有滑块,在所述移动架(50)沿竖直方向移动时,所述滑块沿所述滑轨(11)可移动地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物料转运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载架(20)靠近所述第二承载架(30)的一端为第一固定端(21),所述第一承载架(20)远离所述第二承载架(30)的一端为第一自由端(22),其中,所述第一固定端(21)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移动架(50)上,以使所述第一自由端(22)具有高于所述第一固定端(21)的第一送料位置和低于所述第一固定端(21)的第一接料位置,在所述第一自由端(22)高于所述第一固定端(21)时,所述物料(40)沿所述第一承载架(20)的延伸方向由所述第一工位移动到所述第二工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物料转运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载架(20)上设有第一滚动部(23),所述第一滚动部(23)用于与所述物料(40)相接触,其中,所述第一滚动部(23)相对于所述第一承载架(20)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物料(40)沿所述第一承载架(20)的延伸方向移动时,所述物料(40)带动所述第一滚动部(23)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物料转运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料转运机构还包括:
第一驱动部(60),所述第一驱动部(60)设置在所述移动架(50)上,所述第一驱动部(60)与所述第一自由端(22)驱动连接,以使所述第一固定端(21)在所述移动架(50)上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物料转运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载架(20)包括:
第一流利条(24),所述第一流利条(24)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移动架(50)上;
第二流利条(25),所述第二流利条(25)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移动架(50)上,所述第二流利条(25)与所述第一流利条(24)间隔设置;
第一连接杆(26),所述第一连接杆(26)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流利条(24)和所述第二流利条(25);
其中,所述第一固定端(21)包括第一子固定端和第二子固定端,所述第一流利条(24)具有所述第一子固定端,所述第二流利条(25)具有所述第二子固定端,所述第一连接杆(26)具有所述第一自由端(22)。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物料转运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承载架(30)靠近所述第一承载架(20)的一端为第二固定端(31),所述第二承载架(30)远离所述第一承载架(20)的一端为第二自由端(32),其中,所述第二固定端(31)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安装架(10)上,以使所述第二自由端(32)具有高于所述第二固定端(31)的第二送料位置和低于所述第二固定端(31)的第二接料位置,在所述第二自由端(32)高于所述第二固定端(31)时,所述物料(40)沿所述第二承载架(30)的延伸方向由所述第二工位移动到所述第一工位。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物料转运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承载架(30)上设有第二滚动部(33),所述第二滚动部(33)用于与所述物料(40)相接触,其中,所述第二滚动部(33)相对于所述第二承载架(30)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物料(40)沿所述第二承载架(30)的延伸方向移动时,所述物料(40)带动所述第二滚动部(33)转动。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物料转运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料转运机构还包括:
第二驱动部(70),所述第二驱动部(70)设置在所述安装架(10)上,所述第二驱动部(70)与所述第二自由端(32)驱动连接,以使所述第二固定端(31)在所述安装架(10)上转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物料转运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承载架(30)包括:
第三流利条(34),所述第三流利条(34)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安装架(10)上;
第四流利条(35),所述第四流利条(35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安装架(10)上,所述第四流利条(35)与所述第三流利条(34)间隔设置;
第二连接杆(36),所述第二连接杆(36)用于连接所述第三流利条(34)和所述第四流利条(35);
其中,所述第二固定端(31)包括第三子固定端和第四子固定端,所述第三流利条(34)具有所述第三子固定端,所述第四流利条(35)具有所述第四子固定端,所述第二连接杆(36)具有所述第二自由端(32)。
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物料转运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料转运机构还包括:
导向杆(90),所述导向杆(90)设置在所述安装架(10)上,所述导向杆(90)用于与所述物料(40)限位接触;
其中,所述导向杆(90)成对设置,所述第二承载架(30)位于成对的所述导向杆(90)之间。
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物料转运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承载架(30)远离所述第一承载架(20)的一侧设置有阻挡部(110),所述阻挡部(110)用于与所述物料(40)限位接触,以限制所述物料(40)脱离所述第二承载架(30)。
15.一种物料运输系统,包括物料转运机构和流水线(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料转运机构为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物料转运机构,所述物料转运机构与所述流水线(100)间隔设置,所述物料转运机构的第一工位用于接收所述流水线(100)上的物料。
CN201821354694.9U 2018-08-20 2018-08-20 物料转运机构及具有其的物料运输系统 Active CN2086838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354694.9U CN208683879U (zh) 2018-08-20 2018-08-20 物料转运机构及具有其的物料运输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354694.9U CN208683879U (zh) 2018-08-20 2018-08-20 物料转运机构及具有其的物料运输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683879U true CN208683879U (zh) 2019-04-02

Family

ID=658862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354694.9U Active CN208683879U (zh) 2018-08-20 2018-08-20 物料转运机构及具有其的物料运输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68387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91911A (zh) * 2018-08-20 2018-11-27 格力电器(武汉)有限公司 物料转运机构及具有其的物料运输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91911A (zh) * 2018-08-20 2018-11-27 格力电器(武汉)有限公司 物料转运机构及具有其的物料运输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620398B (zh) 对象处理系统
CN106586355B (zh) 一种盘式物料双机协同自动存取系统
CN203838959U (zh) 一种工业机器人、rfid数据检测传输教学实训系统
CN204368495U (zh) 液晶模组分类包装装置
CN204194307U (zh) 快递包裹自动分拣系统
CN106256725B (zh) 一种自动落料输送装置
CN204842237U (zh) 自动分拣装置
CN113401616B (zh) 智能存储柜及其物料进出传输储存的方法
CN108750723A (zh) 装车系统及方法
CN107116038A (zh) Ocvb测试机
CN204726716U (zh) 一种多工位贴膜机
CN108891911A (zh) 物料转运机构及具有其的物料运输系统
CN208485326U (zh) 一种自动装车机
CN208683879U (zh) 物料转运机构及具有其的物料运输系统
EP2345605B1 (en) Apparatus for automatically transferring packaged pharmaceutical products
CN109383966B (zh) 一种智能仓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5039116U (zh) 一种继电器端子上锡和测试设备的输送流水线
CN110562775A (zh) 一种移载台车及分拣机
CN107042982A (zh) 一种具有机械手的智能存储周转柜
EP2769921B1 (en) Device for supplying and filling bags
CN210285841U (zh) 物料输送装置以及用于新能源车辆的物料输送系统
CN106865145A (zh) 一种烟叶分选空中物流输送方法
CN207861422U (zh) 储料装置和测试设备
CN210735364U (zh) 一种物流输送用链板输送线
CN211418660U (zh) 一种工件自动上线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