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682933U - 全地形车辆的后架组构造 - Google Patents

全地形车辆的后架组构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682933U
CN208682933U CN201821311885.7U CN201821311885U CN208682933U CN 208682933 U CN208682933 U CN 208682933U CN 201821311885 U CN201821311885 U CN 201821311885U CN 208682933 U CN208682933 U CN 2086829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r bracket
seat
terrain vehicle
group structure
su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31188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翌竣
张杰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wang Yang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wang Yang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wang Yang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Kwang Yang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31188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6829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6829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6829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全地形车辆的后架组构造,该全地形车辆包含主座垫及设置于该主座垫后上方的后架组构造。该后架组构造包括:后置物架,设置于主座垫后上方,并具有左承载部、右承载部,及位于左承载部及右承载部间的中间部;架板,设置于后置物架上,并具有设置于该后置物架的左承载部上的左板部、设置于该后置物架的右承载部上的右板部,及一体连设于左板部后端及右板部后端间的连接部,该左板部、该右板部及该连接部三者界定开口朝前的容置空间;及盖设件,可拆离地设置于后置物架的中间部上,且容置于该容置空间内,并位于该架板的连接部前方。

Description

全地形车辆的后架组构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全地形车辆,特别是指一种全地形车辆的后架组构造。
背景技术
参阅图1,一般单人座式全地形车辆(All-Terrain Vehicle,ATV)的车架单元(图未示)上方配置有一座垫11,并于该座垫11的后上方锁设有一后置物架12。若要在此后置物架12上装载物品,一般会在后置物架12上锁固架板来承载物品,此架板即为后架板14。如图所示,该后架板14可藉由数个锁固元件13(例如图中所示的八个螺丝)锁固在该后置物架12上。
参阅图2,若要将上述单人座式全地形车辆变更为双人座时,一般必须先拆掉图1中的后架板14,再如图2所示,加装后座垫15及后靠背垫16。亦即,若要将单人座式全地形车辆变更为双人座,便无法使用一般后架板14,导致外观商品性降低。另外,当单人座式全地形车辆变更为双人座后,若要在该后置物架12上另外装设后架板,则会增加部品数量及提高成本,并且会增加拆装所需的工时及费用。因此,有必要寻求解决之道。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所欲解决的课题]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全地形车辆的后架组构造。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于是,本实用新型第一项技术中的全地形车辆的后架组构造,适用于一全地形车辆。该全地形车辆包含一主座垫及一设置于该主座垫后上方的后架组构造。其中,该后架组构造包括:一后置物架,设置于该主座垫后上方,并具有一左承载部、一右承载部,及一位于该左承载部及该右承载部之间的中间部;一架板,设置于该后置物架上,并具有一设置于该后置物架的该左承载部上的左板部、一设置于该后置物架的该右承载部上的右板部,及一个一体连设于该左板部后端及该右板部后端之间的连接部,其中,该左板部、该右板部及该连接部三者界定一开口朝前的容置空间;及一盖设件,可拆离地设置于该后置物架的该中间部上,且容置于该容置空间内,并位于该架板的该连接部前方。
本实用新型第二项技术中的全地形车辆的后架组构造,该盖设件的形状为板状。
本实用新型第三项技术中的全地形车辆的后架组构造,该盖设件的形状为杆状。
本实用新型第四项技术中的全地形车辆的后架组构造,该全地形车辆还包含一单人座靠背垫,当该盖设件被拆离之后,该单人座靠背垫可被操作而设置于该容置空间内,并锁设于该后置物架的该中间部上。
本实用新型第五项技术中的全地形车辆的后架组构造,该全地形车辆还包含一副座垫,该后架组构造还包括一副座垫支撑单元,当该盖设件被拆离之后,该副座垫支撑单元可被锁设于该后置物架上,继而该副座垫可被操作而设置于该副座垫支撑单元上。
本实用新型第六项技术中的全地形车辆的后架组构造,该副座垫支撑单元具有一设有一锁扣件的第一副座垫支撑架以及一位于该第一副座垫支撑架下方的第二副座垫支撑架,该副座垫设有一勾件,其中,该副座垫可被操作而设置于该第一副座垫支撑架上,并藉由该勾件与该锁扣件扣接,使得该副座垫固定于该主座垫上。
本实用新型第七项技术中的全地形车辆的后架组构造,该全地形车辆还包含一供坐于该副座垫上的后座乘客倚靠背部的靠背垫,该后架组构造还包括一靠背垫支撑单元,当该盖设件被拆离之后,该靠背垫支撑单元可被锁设于该后置物架的该中间部上,继而该靠背垫可被操作而设置于该靠背垫支撑单元上。
本实用新型第八项技术中的全地形车辆的后架组构造,该靠背垫支撑单元包括一对左右对称设置的靠背垫支撑架。
本实用新型第九项技术中的全地形车辆的后架组构造,还包括一设置于该后置物架的该左承载部上的左扶手,及一设置于该后置物架的该右承载部上的右扶手。
本实用新型第十项技术中的全地形车辆的后架组构造,该盖设件是利用数个螺丝而可拆离地螺设于该后置物架的该中间部上。
[实用新型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藉由第一项技术的功效在于:由于该盖设件是可拆离地设置于该后置物架上,故可在不拆下该架板的情况下,仅需单独地将该盖设件拆下,便可轻易地将单人座式全地形车辆变更为双人座,或者以单人座靠背垫或车主喜欢的精品造型来取代原有的盖设件,同时保留该架板装载物品的功能。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的特征及功效,将于参照附图的实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现,其中:
图1是一立体图,说明习知单人座式全地形车辆的座垫的后上方锁设有后置物架,且在该后置物架上锁固有后架板以承载物品;
图2是一立体图,说明图1中的习知单人座式全地形车辆,为了变更为双人座,必须先拆掉后架板,再如加装后座垫及后靠背垫;
图3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本实用新型全地形车辆的后架组构造的实施例,其中,该后架组构造包括一可被拆离地设置于后置物架上的盖设件;
图4是一立体图,说明该实施例;
图5是一立体图,说明在该实施例中先将该盖设件拆下,继而组装一副座垫支撑单元及一靠背垫支撑单元;及
图6是一立体图,说明在该实施例中将副座垫组装至该副座垫支撑单元,并将靠背垫组装至该靠背垫支撑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3至6,本实用新型全地形车辆的后架组构造3的实施例,适用于一全地形车辆,该全地形车辆包含车壳5、一主座垫2、该设置于该主座垫2 后上方的后架组构造3、一下方设有一勾件(图未示)的副座垫4,及一供坐于该副座垫4上的后座乘客倚靠背部的靠背垫6。在本实施例中,该后架组构造3包括一后置物架31、一架板32、一盖设件33、一副座垫支撑单元35、一靠背垫支撑单元37、一左扶手38、一右扶手39,及一具有一释放件301与一拉动件302的释放机构。
如图3、4、5所示,该后置物架31设置于该主座垫2后上方,并具有一左承载部311、一右承载部312,及一位于该左承载部311及该右承载部312 之间的中间部313。在本实施例中,该中间部313具有一前横杆3131、一与该前横杆3131相间隔的后横杆3130、一连接该前横杆3131与该后横杆3130 并设有数个左锁孔3134的左连接杆3132,及一连接该前横杆3131与该后横杆3130且与该左连接杆3132相间隔并设有数个右锁孔3135的右连接杆3133。
该架板32设置于该后置物架31上,并具有一设置于该后置物架31的该左承载部311上的左板部321、一设置于该后置物架31的该右承载部312上的右板部322,及一个一体连设于该左板部321后端及该右板部322后端之间的连接部323,其中,该左板部321、该右板部322及该连接部323三者界定一开口朝前的容置空间324。如图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架板32是藉由八个螺丝325锁固在该后置物架31上。
本实用新型全地形车辆的后架组构造3的主要技术特征是在于,该盖设件33是可拆离地设置于该后置物架31的该中间部313上,且容置于该容置空间324内,并位于该架板32的该连接部323前方。在本实施例中,该盖设件 33的形状为如图所示的板状。但是,在本实施例的变化例中,该盖设件33 的形状也可以是其他形状,例如杆状等。
该盖设件33是以数个螺丝331可拆离地螺设于该后置物架31的该中间部313上,且是盖设于该后置物架31的该前横杆3131上。例如,如图3、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盖设件33是藉由左右二个螺丝331分别螺锁于该中间部313的左连接杆3132的其中一个左锁孔3134及该右连接杆3133的其中一个右锁孔3135,而可拆离地锁固于该后置物架31上。
如图5、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副座垫支撑单元35具有一设有一锁扣件3511的第一副座垫支撑架351以及一位于该第一副座垫支撑架351下方的第二副座垫支撑架352。当该盖设件33被拆离之后,该第一副座垫支撑架 351以及该第二副座垫支撑架352可被操作而锁设于该后置物架上31。继而,该副座垫4可被操作而设置于该第一副座垫支撑架351上,并藉由该勾件与该锁扣件3511扣接,使得该副座垫4固定于该主座垫2上。继而,当需要将该副座垫4拆下时,只要操作该释放件301连动该拉动件302,即可将该勾件从该锁扣件3511释放,因而可快速地将该副座垫4移除。附带一提的是,由于该勾件与该锁扣件3511的扣接机构即是常使用于摩托车座垫上的座垫锁,且其细节已揭示于本案申请人的中国台湾第I402188号公告专利,故谅可不需在本说明书中再赘述其细节。
该靠背垫支撑单元37具有一对左右对称设置的靠背垫支撑架371、372。在本实施例中,当该盖设件33被拆离之后,该靠背垫支撑架371可被锁设于该后置物架31的左连接杆3132上,且该靠背垫支撑架372可被锁设于该后置物架31的右连接杆3133上。继而,该靠背垫6可被操作而设置于该等靠背垫支撑架371、372上。
在本实施例中,该左扶手38是设置于该后置物架31的该左承载部311 上,而该右扶手39是设置于该后置物架31的该右承载部312上。
另外,在本实施例的一变化例中,该全地形车辆还可包含一单人座靠背垫(图未示),当该盖设件33被拆离之后,该单人座靠背垫可被操作而设置于该容置空间324内,并锁设于该后置物架31的中间部313上(即锁附在该盖设件33的原来锁点位置),以供摩托车骑士倚靠其背部之用。或者,在本实施例的其他变化例中,当原有的盖设件33被拆离之后,车主也可根据其喜好来选用喜欢的精品造型。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功效与优点为,由于该盖设件33是可拆离地设置于该后置物架31上,故可在不拆下该架板32的情况下,仅需单独地将该盖设件33拆下,便可轻易地将单人座式全地形车辆变更为双人座,或者以单人座靠背垫或车主喜欢的精品造型来取代原有的盖设件33,同时保留该架板32装载物品的功能,所以确实能达成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凡是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附图标记列表
2····主座垫
3····后架组构造
301···释放件
302···拉动件
31···后置物架
311···左承载部
312···右承载部
313···中间部
3130··后横杆
3131··前横杆
3132··左连接杆
3133··右连接杆
3134··左锁孔
3135··右锁孔
32···架板
321···左板部
322···右板部
323···连接部
324···容置空间
325···螺丝
33···盖设件
331···螺丝
35···副座垫支撑单元
351···第一副座垫支撑架
3511··锁扣件
352···第二副座垫支撑架
37···靠背垫支撑单元
371···靠背垫支撑架
372···靠背垫支撑架
38···左扶手
39···右扶手
4····副座垫
5····车壳
6····靠背垫。

Claims (10)

1.一种全地形车辆的后架组构造,适用于一全地形车辆,该全地形车辆包含一主座垫及一设置于该主座垫后上方的后架组构造,其特征在于,该后架组构造包括:
一后置物架,设置于该主座垫后上方,并具有一左承载部、一右承载部,及一位于该左承载部及该右承载部之间的中间部;
一架板,设置于该后置物架上,并具有一设置于该后置物架的该左承载部上的左板部、一设置于该后置物架的该右承载部上的右板部,及一个一体连设于该左板部后端及该右板部后端之间的连接部,其中,该左板部、该右板部及该连接部三者界定一开口朝前的容置空间;及
一盖设件,可拆离地设置于该后置物架的该中间部上,且容置于该容置空间内,并位于该架板的该连接部前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车辆的后架组构造,其特征在于,该盖设件的形状为板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车辆的后架组构造,其特征在于,该盖设件的形状为杆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车辆的后架组构造,其特征在于,该全地形车辆还包含一单人座靠背垫,当该盖设件被拆离之后,该单人座靠背垫可被操作而设置于该容置空间内,并锁设于该后置物架的该中间部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车辆的后架组构造,其特征在于,该全地形车辆还包含一副座垫,该后架组构造还包括一副座垫支撑单元,当该盖设件被拆离之后,该副座垫支撑单元可被锁设于该后置物架上,继而该副座垫可被操作而设置于该副座垫支撑单元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全地形车辆的后架组构造,其特征在于,该副座垫支撑单元具有一设有一锁扣件的第一副座垫支撑架以及一位于该第一副座垫支撑架下方的第二副座垫支撑架,该副座垫设有一勾件,其中,该副座垫可被操作而设置于该第一副座垫支撑架上,并藉由该勾件与该锁扣件扣接,使得该副座垫固定于该主座垫上。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全地形车辆的后架组构造,其特征在于,该全地形车辆还包含一供坐于该副座垫上的后座乘客倚靠背部的靠背垫,该后架组构造还包括一靠背垫支撑单元,当该盖设件被拆离之后,该靠背垫支撑单元可被锁设于该后置物架的该中间部上,继而该靠背垫可被操作而设置于该靠背垫支撑单元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全地形车辆的后架组构造,其特征在于,该靠背垫支撑单元具有一对左右对称设置的靠背垫支撑架。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全地形车辆的后架组构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设置于该后置物架的该左承载部上的左扶手,及一设置于该后置物架的该右承载部上的右扶手。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车辆的后架组构造,其特征在于,该盖设件是利用数个螺丝而可拆离地螺设于该后置物架的该中间部上。
CN201821311885.7U 2018-08-15 2018-08-15 全地形车辆的后架组构造 Active CN2086829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311885.7U CN208682933U (zh) 2018-08-15 2018-08-15 全地形车辆的后架组构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311885.7U CN208682933U (zh) 2018-08-15 2018-08-15 全地形车辆的后架组构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682933U true CN208682933U (zh) 2019-04-02

Family

ID=658851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311885.7U Active CN208682933U (zh) 2018-08-15 2018-08-15 全地形车辆的后架组构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68293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789790B2 (en) Tuned flexible support member and flexible suspension features for comfort carriers
US3747978A (en) Transit seat with contoured plastic shell
US4690237A (en) Rear structure for motorcycles
EP2444305B1 (en) Rear seat structure of all terrain vehicles
AU2006268268B2 (en) Adjustable seating assemblies for vehicles
US20110233339A1 (en) Passenger seat assembly and associated floor panel structure
US10239431B2 (en) Cross-tube attachment hook features for modular assembly and support
CN104066359A (zh) 带有整合的桌子功能的座椅家具
CN105228898A (zh) 用于航空器内部的侧壁集成式扶手
CN208682933U (zh) 全地形车辆的后架组构造
FR3055592A1 (fr) Ensemble d'appui-tete de siege de vehicule et siege de vehicule comprenant un tel ensemble
JP5749539B2 (ja) 鉄道車両用座席
TWM569705U (zh) Rear frame construction of all-terrain vehicles
JP2016078670A (ja) 乗り物用シート
CN2789109Y (zh) 多功能摩托车后座架
CN203172689U (zh) 儿童推车的座兜
CN208530354U (zh) 一种汽车用儿童座椅安装架
JP6312296B2 (ja) 椅子
KR20090056138A (ko) 의자용 보조등받이
EP4001005B1 (fr) Coussin pour siège de véhicule
CN101915345B (zh) 一种显示屏固定安装架
CN201171494Y (zh) 座椅
DE102021117832A1 (de) Sitzanordnung für ein Neigefahrzeug
CN202294575U (zh) 汽车用的屏幕挂架
RU107754U1 (ru) Санк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