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677758U - 一种便于与座椅分离的底盘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便于与座椅分离的底盘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677758U
CN208677758U CN201721478789.7U CN201721478789U CN208677758U CN 208677758 U CN208677758 U CN 208677758U CN 201721478789 U CN201721478789 U CN 201721478789U CN 208677758 U CN208677758 U CN 2086777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apparatus
pedestal
hole
positioning
electr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47878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元贵
柯旭
叶华雷
郑海
李鹏
尹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KANGN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Kangn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Kangn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Kangn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47878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6777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6777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6777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与座椅分离的底盘装置,与上部座椅装置相连形成电动轮椅车;底盘装置包括设于下端的电动行走机构;底盘装置还包括基座;基座设于电动行走机构上端;基座上端面设有支承孔;支承孔下方的基座上与支承孔同轴线地设有多芯插座或多芯插头,通过多芯插头或多芯插座与多路信号线进行电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支承孔的设置,方便与上部座椅装置的插接轴对接,实现快速机械拆装,增加了轮椅车的便携性,且针对电动轮椅车,通过设置在基座上的多芯插接单元,使得下部底盘上的功能机构方便与上部设置的遥控器进行电连接和快速电拆分。

Description

一种便于与座椅分离的底盘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轮椅车,具体涉及一种便于与座椅分离的底盘装置。
背景技术
轮椅车作为肢体伤残者和老年人的代步工具,带来了一定的方便。普通轮椅车一般由上部座椅和下部底盘两部分组成。电动轮椅车将下部底盘上设置的行走机构改进为电动行走机构,方便控制。但大部分轮椅车的座椅与底盘成为一个整体而不可分离,除非进行机械拆卸,由此不便携带,例如无法将现有的轮椅车(特别是电动轮椅车)装进普通私家车的后备箱;也不便运输和维修,例如批量运输电动轮椅车时,因每台轮椅车占用空间大,将使运输成本提高,而采用零部件运输到底头安装,则将难以保证装配质量和效率;而维修一般要卸下座椅,由于座椅与底盘之间连接复杂,拆卸和修复后的装配工作量大,使维修效率低。同时对于现有电动轮椅,遥控器位于上部座椅位置处,其与下部功能机构通过电信号线进行电连接,如上部座椅和下部底盘分离时也难以实现电连接分离。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电动轮椅车,且方便与上部座椅装置同时进行机械拆分和电拆分的底盘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与座椅分离的底盘装置,与上部座椅装置相连形成电动轮椅车;底盘装置包括设于下端的电动行走机构;底盘装置还包括基座;基座设于电动行走机构上端;基座上端面设有支承孔;支承孔下方的基座上与支承孔同轴线地设有多芯插座或多芯插头,通过多芯插头或多芯插座与多路信号线进行电连接;上部座椅装置通过下方对应设置的插接轴插入支承孔与底盘装置连接,同时上部座椅装置的插接轴下方同轴线对应设置的多芯插头或多芯插座与基座上的多芯插座或多芯插头插接;上部座椅装置通过插接轴拔离基座,与底盘装置分离。通过支承孔的设置可以快速实现底盘装置与上部座椅装置的机械拆分,通过多芯插头和多芯插座的电连接设置可以快速实现底盘装置与上部座椅装置的电连接拆分,使轮椅车实现可拆分的模块化设计,从而方便携带、运输和维修。
进一步的,多芯插头包括圆管状的插头本体和多个由导电材料制成的第一电连接端子,所述多个第一电连接端子沿插头本体轴向排列在插头本体的外圆侧面上;所述多芯插座包括圆管状插座本体和多个由导电材料制成的第二电连接端子,所述多个第二电连接端子沿插座本体轴向排列在插座本体的内圆侧面上;多芯插头插接入多芯插座,同一轴向位置上的第一电连接端子和第二电连接端子一一对应地电连接。通过多芯插头和多芯插座的电连接端子设计,以及圆管状的插头本体或插座本体设计,进一步方便电动轮椅车上下两部分的电连接和分离。
同时,该多芯插头和多芯插座的设计也可以采用耳机插头、耳机插座的形式。
进一步的,支承孔内设有支承套,与插接轴上对应设置的转动体相适配;上部座椅装置通过插接轴插入支承套且转动体配置于支承套内与底盘装置可转动连接。通过支承套的设计,方便进行转动体的支承,从而实现上部座椅装置的转动功能。
进一步的,上述基座设计为型材,沿型材长度方向设置的上端板、设置在上端板下方的容纳腔、定位筋板、导向筋;定位筋板至少具有平行于上端板的定位平面,并将容纳腔内分隔为上下分布的上容纳腔和下容纳腔,至少一组导向筋设置在下容纳腔一侧,分隔出一个侧容纳腔;一组导向筋由上下并列设置且相互有间距的上导向筋和下导向筋组成,并分别由定位筋板的下端面和容纳腔的对应腔壁面延伸出;连接轴孔设于上容纳腔一侧;摆动轴孔设于容纳腔下端处;支承孔设于所述上端板上;定位筋板上设置齿轮孔,位于支承孔的下方;基座的底部设有转轴孔,位于齿轮孔的下方;多芯插座或多芯插头固定设于基座底部、转轴孔下方。
进一步的,底盘装置还包括电动旋转驱动机构;电动旋转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齿条、螺杆和螺母;驱动电机位于所述侧容纳腔内,且电机转轴水平设置;齿条上设有与导向筋相适配的导向槽,通过导向槽与导向筋的嵌合滑动设置于基座上;螺杆连接在电机转轴上,螺母旋接在螺杆上并与齿轮相连;齿轮与上部座椅装置的插接轴上对应设置的齿轮相啮合。通过基座的型材设计,进行电动旋转驱动机构的放置,能够有效利用电动轮椅车的空间,实现电动旋转功能。
进一步的,底盘装置还包括弹性定位销;基座的上端板上设有定位销座,弹性定位销可弹性上下移动地设于定位销座上。通过弹性定位销结合上部座椅装置上对应设置的销孔,实现上部座椅装置在非转动状态下定位。
进一步的,弹性定位销由定位销、弹簧挡圈和弹簧组成;弹簧挡圈卡接在定位销上,弹簧设置在定位销座内并套接定位销,且自由端抵触于弹簧挡圈;驱动电机的电源开关为接近开关,该接近开关设于定位销的下方,定位销完全进入定位销座内时,定位销的下端触发接近开关,驱动电机工作,转轴转动;定位销弹起时,下端与接近开关分离,驱动电机停止工作,转轴停止转动。
进一步的,底盘装置还包括对称设于基座下端两侧的固定销;基座的下容纳腔两侧对称设有固定销孔;固定销孔的高度位于齿轮孔的下方;固定销一端通过固定销孔伸入下容纳腔内,与上部座椅装置的插接轴上齿轮下方对应设置的卡槽插接。通过固定销实现上部座椅装置插接轴的轴向限位,防止上部座椅装置被误拔。
进一步的,底盘装置还包括摆动轴、连接轴、电动推杆;基座沿型材长度方向还设有连接轴孔和摆动轴孔,连接轴孔对称设于容纳腔上端两侧,摆动轴孔设于基座底部;连接轴设于连接轴孔内,基座通过连接轴可转动设于电动行走机构上端;基座的上端板一侧设有连接槽口,该连接槽口与该侧对应的连接轴孔连通;电动推杆下端与下部底盘铰接,上端设有连接孔,通过连接孔套于连接轴上,且位于连接槽口内。通过在基座上设置随动部件,使上部座椅装置能够在电动推杆的推动作用下随着基座进行摇摆,实现类似逍遥椅的功能。
进一步的,基座的上端板上设有陀螺仪。通过陀螺仪检测基座上端板的水平状态,实现上部座椅装置的自平衡功能。
进一步的,基座上端板上、支承孔两侧对称设有方位判断接近开关。通过方位判断接近开关进行上部座椅装置前位和旋转后的后位状态判断,从而有效进行座椅行走控制。
进一步的,底盘装置还包括连接支架;基座通过连接支架与电动行走机构相连。
当电动轮椅车还包括电动升降功能时:底盘装置还包括升降模块;升降模块为剪式升降机构,该剪式升降机构包括剪式升降支架和传动连接剪式升降支架的升降电机;电动行走机构上端面两侧对应设有导向槽;剪式升降支架通过下固定端和下自由端支承在导向槽上;连接支架下端两侧分别设有导轨,剪式升降支架的上固定端和上自由端设置在连接支架的导轨中;基座连接在连接支架的上端。通过在连接支架下端设置导轨,以及导向槽的设置,方便剪式升降支架的运行,从而实现升降功能。
进一步的,电动行走机构包括底盘箱体、前轮支架、后轮支架以及分别设置在前轮支架和后轮支架上的前轮和后轮;前轮支架和后轮支架分别插接连接在底盘箱体前端两侧和后端两侧;导向槽对称设置在所述底盘箱体的上端内侧。
进一步的,底盘箱体包括主箱体和连接在主箱体左右两侧的侧箱体以及连接在主箱体前后两端的端板;
主箱体和侧箱体分别由主箱体型材和侧箱体型材截取制得;
主箱体包括沿型材长度方向设置的的矩形槽框、支承面板、连接面板、第一筋板、插接部件和定位筋,两支承面板分别水平且对称设置在槽框的左右内侧面上,两第一筋板分别垂直设于对应的支承面板与槽底面之间,将两支承面板下方的空间分隔出两个第一侧容纳腔,连接面板水平设置在两第一筋板之间且位于支承面板下方,连接面板两端分别与对应端的支承面板和第一筋板之间形成所述导向槽,至少在槽框的左右外侧面上分别设置一个插接部件,多个定位筋至少设置在槽底面上;
侧箱体包括沿型材长度方向设置的内侧壁、外侧壁和连接部件,主箱体型材的内侧壁与外侧壁围拢形成一个闭合的且用于插接轮椅车前、后轮支架的插接腔,连接部件设置在内侧壁上,内侧壁与主箱体型材的外侧面相适配;
两侧箱体分别通过连接部件插接在主箱体一侧的插接部件上,并由螺钉固定于主箱体。
通过主箱体和侧箱体的型材设计,根据不同轮距来截取不同长度的型材,以满足不同轮距轮椅车所带来的底盘尺寸变化需求,使底盘箱体具有通用性,从而大大降低生产成本。连接面板两侧导向槽用以对剪式升降机构下端进行运行导向,同时为升降电机安装提供了支承连接,从而省去导轨、电机支架零件的生产和安装,并使箱体结构紧凑。并可利用定位筋对主箱体中的零部件进行快速插接定位,不需要对应的定位零件,使安装更加便捷。
进一步的,连接面板的中部设有安装孔,安装孔两侧的连接面板上设有定位筋,矩形槽框的槽底面对应于安装孔位置处设有延伸孔,且安装孔大于延伸孔;剪式升降机构的升降电机置于安装孔中并支承在连接面板上,且以定位筋进行左右定位,升降电机中的丝杆下端可穿过延伸孔伸出主箱体外。通过安装孔的设计,使升降电机位于主箱体内一高度位置上,结合下方延伸孔的设计,为升降电机中的丝杆提供升降的空间,从而更好地利用箱体内侧空间使箱体结构更为紧凑。
进一步的,升降模块还包括可伸缩的防护罩;可伸缩的防护罩套接于剪式升降支架的周围且下端对应两侧边分别与对应侧的支承面板连接,上端对应两侧边分别与连接支架的对应侧边连接;剪式升降支架通过下固定端和下自由端与主箱体的导向槽分别进行固定和滑动连接,而支承在主箱体的导向槽上;剪式升降支架的上固定端和上自由端通过分别与连接支架的导轨的固定和滑动连接,而设置在连接支架的导轨中。
当电动轮椅车的不需要升降功能时:电动行走机构包括底盘箱体、前轮支架、后轮支架以及分别设置在前轮支架和后轮支架上的前轮和后轮;前轮支架和后轮支架分别插接连接在底盘箱体前端两侧和后端两侧;连接支架固定在所述底盘箱体上端。
进一步的,底盘箱体包括主箱体和连接在主箱体左右两侧的侧箱体以及连接在主箱体前后两端的端板;
主箱体和侧箱体分别由主箱体型材和侧箱体型材截取制得;
主箱体包括沿型材长度方向设置的的矩形槽框、支承面板、连接面板、第一筋板、插接部件和定位筋,两支承面板分别水平且对称设置在槽框的左右内侧面上,两第一筋板分别垂直设于对应的支承面板与槽底面之间,将两支承面板下方的空间分隔出两个第一侧容纳腔,连接面板水平设置在两第一筋板之间且不高于支承面板;至少在槽框的左右外侧面上分别设置一个插接部件,多个定位筋至少设置在槽底面上;
侧箱体包括沿型材长度方向设置的内侧壁、外侧壁和连接部件,主箱体型材的内侧壁与外侧壁围拢形成一个闭合的且用于插接轮椅车前、后轮支架的插接腔,连接部件设置在内侧壁上,内侧壁与主箱体型材的外侧面相适配;
两侧箱体分别通过连接部件插接在主箱体一侧的插接部件上,并由螺钉固定于主箱体;
连接支架连接在底盘箱体的支承面板上。
通过主箱体和侧箱体的型材设计,根据不同轮距来截取不同长度的型材,以满足不同轮距轮椅车所带来的底盘尺寸变化需求,使底盘箱体具有通用性,从而大大降低生产成本。通过连接面板进行连接支架的固定,方便与上部座椅装置进行连接。主箱体中的框槽设计为矩形槽框,使槽框结构简洁,便于生产制作,同时更有利于主箱体内侧空间的利用。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支承孔的设置,方便与上部座椅装置的插接轴对接,实现快速机械拆装,增加了轮椅车的便携性,且针对电动轮椅车,通过设置在基座上的多芯插接单元(多芯插头或多芯插座)与上部座椅装置下方插接轴上对应设置的多芯插接单元(多芯插头或多芯插座),使得下部底盘上的功能机构方便与上部设置的遥控器进行电连接和快速电拆分。同时对于具有旋转功能的电动轮椅车,上下的电信号连接通过多芯插接单元实现,避免了因旋转导致的电信号线卷绕,电信号传递更加可靠。
2、本实用新型通过对底盘装置各功能模块的选配,实现旋转功能加随动功能、旋转功能加升降功能、旋转功能加随动功能加升降功能等不同功能的选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底盘装置与上部座椅装置的连接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多芯插头和多芯插座对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底盘装置与上部座椅装置的连接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基座的装配示意图;
图6为图5中定位销座内弹性定位销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中A-A向剖视图;
图8为图5中电动旋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中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中底盘装置与上部座椅装置的连接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中底盘装置与上部座椅装置的连接示意图;
图12 为图11中底盘箱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中主箱体所用主箱体型材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3所示主箱体型材制得的主箱体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2中侧箱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1中C-C向剖视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中底盘装置与上部座椅装置的连接示意图;
图18为图17中连接支架与基座的连接示意图。
图1、2中,Ⅰ1-底盘装置,Ⅰ11-基座,Ⅰ1101-支承孔,Ⅰ1102-多芯插座,Ⅰ11021-第二电连接线,Ⅰ11022-第二电连接端子,Ⅰ11023-弹簧,Ⅰ11024-调节螺母,Ⅰ11025-引线孔槽,Ⅰ11026-多芯插座本体,Ⅰ11027-插接孔,Ⅰ11028-端子孔,Ⅰ12-电动行走机构,Ⅰ2-座椅装置,Ⅰ201-插接轴,Ⅰ202-多芯插头,Ⅰ2021-第一电连接线,Ⅰ2022-第一电连接端子,Ⅰ2023-绝缘环,Ⅰ2024-插头本体,Ⅰ2025-引线孔;
图3中,Ⅱ1-底盘装置,Ⅱ11-基座,Ⅱ1101-支承孔,Ⅱ1102-多芯插座,Ⅱ1103-支承套,Ⅱ12-电动行走机构,Ⅱ2-座椅装置,Ⅱ201-转轴,Ⅱ202-多芯插头,Ⅱ203-转动体;
图4至图8中,Ⅱ201-转轴,Ⅱ202-多芯插头,Ⅱ203-转动体,Ⅱ204-齿轮,Ⅱ11-基座,Ⅱ1101-支承孔,Ⅱ1102-多芯插座,Ⅱ1103-支撑套,Ⅱ111-上端板,Ⅱ1112-连接槽口,Ⅱ1114-定位销座安装孔,Ⅱ1115-控制电机接近开关安装孔,Ⅱ1116-方位判断接近开关安装孔,Ⅱ1117-旋转定位销安装孔,Ⅱ112-上容纳腔,Ⅱ1121-垂直加强筋板,Ⅱ1122-成型孔,Ⅱ113-下容纳腔,Ⅱ1131-侧容纳腔,Ⅱ1132-中位容纳腔,Ⅱ1133-底位容纳腔,Ⅱ1134-定位筋,Ⅱ1135-水平加强筋板,Ⅱ1136-固定销安装孔,Ⅱ114-导向筋,Ⅱ1141-上导向筋,Ⅱ1142-下导向筋,Ⅱ115-连接轴孔,Ⅱ116-摆动轴孔,Ⅱ117-定位筋板,Ⅱ1171-齿轮孔,104-定位销座,1041-定位销,1042-弹簧挡圈,1043-压缩弹簧,105-控制电机接近开关,106-方位判断接近开关,107-旋转定位销,18-驱动电机控制器, 109-固定销, 8-电动旋转机构, 81-驱动电机,82-电机转轴,83-螺杆,84-螺母,85-齿条;
图9、图10中,51-连接轴,61-摆动轴,108-自平衡传感器,109-固定销,9-电动推杆,Ⅳ1-底盘装置,Ⅳ11-基座,Ⅳ12-电动行走机构,Ⅳ2-座椅装置;
图11至图16中,Ⅴ1-基座,Ⅴ2-电动行走机构,Ⅴ23-底盘箱体,Ⅴ231-主箱体,Ⅴ2310-矩形框槽,Ⅴ2311-支承面板,Ⅴ2312-导向槽,Ⅴ2313-安装孔,Ⅴ2314-第一筋板,Ⅴ2314S-第二筋板,Ⅴ2315-定位筋,Ⅴ2316-安装孔,Ⅴ2317-延伸孔,Ⅴ2318-第一插接部件,Ⅴ2319-第一扣接部件,Ⅴ232-侧箱体,Ⅴ2321-内侧壁,Ⅴ2322-外侧壁,Ⅴ2323-贯通孔,Ⅴ2324-第二插接部件,Ⅴ2325-第二扣接部件,Ⅴ2326-插接腔,Ⅴ24-行走支架,Ⅴ241-前轮支架,Ⅴ242-后轮支架,Ⅴ243-前轮,Ⅴ244-后轮,Ⅴ245-轮驱动机构,Ⅴ3-连接支架,Ⅴ38-导轨,Ⅴ4-升降模块,Ⅴ411-前剪刀脚,Ⅴ412-后剪刀剪,Ⅴ413-下固定端,Ⅴ414-上固定端,Ⅴ415-下自由端,Ⅴ416-上自由端,Ⅴ43-升降电机,Ⅴ431-输出轴,Ⅴ44-连接轴,Ⅴ45-防护罩,Ⅴ5-座椅装置;
图17、图18中,Ⅵ1-基座,Ⅵ2-电动行走机构,Ⅵ3-连接支架,Ⅵ35-转动座,Ⅵ39-电机座,Ⅵ9-随动电机,Ⅵ91-输出轴,Ⅵ61-摆动轴,Ⅵ4-升降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底盘装置Ⅰ1包括电动行走机构Ⅰ12、设于电动行走机构Ⅰ12上方的基座Ⅰ11。基座Ⅰ11上端面设有支承孔Ⅰ1101,支承孔Ⅰ1101下方设有多芯插座Ⅰ1102。上部座椅装置Ⅰ2通过下方设置的插接轴Ⅰ201插入或拔出支承孔Ⅰ1101,同时通过插接轴Ⅰ201下端设置的多芯插头Ⅰ202插入或拔出基座上的多芯插座Ⅰ1102而与底盘装置Ⅰ1连接或分离。
如图2所示,多芯插头Ⅰ202包括插头本体Ⅰ2024、第一电连接端子Ⅰ2022、绝缘环Ⅰ2023和第一电连接线Ⅰ2021,插头本体Ⅰ2024是由绝缘材料制成的中空管,其管壁的一周向位置上设有多个沿轴向分布的引线孔Ⅰ2025,引线孔与其中心的中空腔相连;第一电连接端子Ⅰ2022和绝缘环Ⅰ2023分别为与中空管的外壁相适配的圆环,并分别由导电材料和绝缘材料制成,且第一电连接端子Ⅰ2022的外径大于绝缘环Ⅰ2023的外径;多个第一电连接端子Ⅰ2022沿轴向套接在插头本体Ⅰ2024上,并由绝缘环Ⅰ2023间隔,每一第一电连接端子Ⅰ2022置于对应引线孔Ⅰ2025的轴向位置,使对应于每个第一电连接端子Ⅰ2022的第一电连接线Ⅰ2021一端与第一电连接端子Ⅰ2022相连,另一端通过引线孔Ⅰ2025引入插头本体Ⅰ2024的中空腔,再由中空腔向外引出,与上部座椅装置Ⅰ2中的电动部件(如轮椅车遥控器)进行电连接。多芯插座Ⅰ1102呈圆管状,包括多芯插座本体Ⅰ11026、第二电连接端子Ⅰ11022、弹簧Ⅰ11023、调节螺母Ⅰ11024和第二电连接线Ⅰ11021;第二电连接端子Ⅰ11022一端为小直径端,另一端为大直径端,第二电连接线Ⅰ11021连接在大直径端;多芯插座本体Ⅰ11026中心设有与第一电连接端子Ⅰ2022的外径相适配的插接孔Ⅰ11027,在多芯插座本体Ⅰ11026的一周向位置上设有多个沿轴向分布的端子孔Ⅰ11028,该端子孔Ⅰ11028沿插接孔Ⅰ11027的径向方向设置,并贯穿插接孔Ⅰ11027的孔壁,该端子孔Ⅰ11028对应于插接孔Ⅰ11027的内侧端的孔径大于第二电连接端子Ⅰ11022的小直径端但小于大直径端的直径,外侧段的孔壁上设有内螺纹,调节螺母Ⅰ11024通过旋接于该内螺纹而一端置于端子孔Ⅰ11028中,调节螺母Ⅰ11024的中心设有孔,弹簧Ⅰ11023一端抵于第二电连接端子Ⅰ11022,另一端抵于调节螺母Ⅰ11024,在弹簧Ⅰ11023的弹力作用下,第二电连接端子Ⅰ11022向插接孔侧伸出而压触在对应的第一电连接端子Ⅰ2022上,与该第一电连接端子Ⅰ2022电连接,通过调节调节螺母Ⅰ11024旋入深度来调节两电连接端子的相互抵紧程度,以保证较佳的电连接。多芯插座下端对应于端子孔Ⅰ11028的周向位置上设有引线孔槽Ⅰ11025。第二电连接线Ⅰ11021一端与对应的第二电连接端子Ⅰ11022大直径端相连,另一端穿过弹簧Ⅰ11023、调节螺母Ⅰ11024中心处的孔及引线孔槽Ⅰ11025而引出多芯插座Ⅰ1102外,与底盘装置Ⅰ1中的电动行走机构Ⅰ12及其他电动设备进行电连接。
安装时,将座椅装置Ⅰ2的插接轴Ⅰ201插入底盘装置Ⅰ1上与其外廓相适配的支承孔底盘装置Ⅰ1101内,同时插接轴Ⅰ201下端的多芯插头Ⅰ202与支承孔Ⅰ1101下方的设置的多芯插座Ⅰ1102对接,同时实现机械连接和电连接。
拆卸时,直接将插接轴Ⅰ201拔出即可实现上部座椅装置Ⅰ2与下部底盘装置Ⅰ1的机械拆分和电拆分。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底盘装置Ⅱ1包括电动行走机构Ⅱ12、设于电动行走机构Ⅱ12上方的基座Ⅱ11。基座Ⅱ11上端面设有支承孔Ⅱ1101,支承孔Ⅱ1101内设有支承套Ⅱ1103,支承孔Ⅱ1101下方设有多芯插座Ⅱ1102。与本实施例中底盘装置Ⅱ1相连的座椅装置Ⅱ2下方设有转轴Ⅱ201,转轴Ⅱ201上设有转动体Ⅱ203,该转动体Ⅱ203采用圆锥滚子轴承内的转动体,由圆锥滚子轴承中的内圈、连接于该轴承内圈的保持架和支承在保持架上圆锥滚子组成,该转动体Ⅱ203通过轴承内圈连接在转轴Ⅱ201上,支承套Ⅱ1103为该转动体的轴承外圈,使得座椅装置Ⅱ2可转动地连接在基座Ⅱ11上。转轴Ⅱ201末端设有多芯插头Ⅱ202。多芯插头和多芯插座的电连接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为了更好地实现上部座椅装置的转动功能,实施例2中的基座Ⅱ11的结构如图4所示。该基座Ⅱ11采用型材设计,包括沿型材长度方向设置的上端板Ⅱ111、设置在上端板Ⅱ111下方的容纳腔、定位筋板Ⅱ117、导向筋、连接轴孔Ⅱ115、成型孔Ⅱ1122和摆动轴孔Ⅱ116。定位筋板Ⅱ117至少具有平行于上端板Ⅱ111的定位平面,并将容纳腔内分隔为上下分布的上容纳腔Ⅱ112和下容纳腔Ⅱ113,两组导向筋Ⅱ114设置在下容纳腔Ⅱ113两侧,分隔出两个侧容纳腔Ⅱ1131和中间腔体,其中一个侧容纳腔Ⅱ1131用于放置电机。下容纳腔Ⅱ1131的中间腔体内沿长度方向设有水平加强筋板Ⅱ1135,将该腔体分隔为上下分布的中位容纳腔Ⅱ1132和底位容纳腔Ⅱ1133,并在中位容纳腔Ⅱ1132内沿长度方向设有垂直加强筋板Ⅱ1121。每组导向筋由上下并列设置且相互有间距的上导向筋Ⅱ1141和下导向筋Ⅱ1142组成。上容纳腔Ⅱ112内沿长度方向对称设有两块垂直加强筋板Ⅱ1121,并分别向下延伸形成容纳腔两侧的上导向筋Ⅱ1141,下导向筋Ⅱ1142由下容纳腔Ⅱ113的对应腔壁面延伸出。连接轴孔Ⅱ115沿型材长度方向对称设于上容纳腔Ⅱ112的两侧。成型孔Ⅱ1122处于连接轴孔Ⅱ115与上容纳腔Ⅱ112之间,且对应于连接轴孔Ⅱ115高度的位置处。摆动轴孔Ⅱ116沿型材长度方向设于底位容纳腔Ⅱ1133下方。下容纳腔Ⅱ113的两个侧容纳腔Ⅱ1131的底部设有定位筋Ⅱ1134,定位筋Ⅱ1134的下端平面与摆动轴孔Ⅱ116下端孔壁的外侧面共平面,方便放置于工作台面上进行后续加工和零件安装。
根据不同型号轮椅车的长度要求截取型材加工基座Ⅱ11,支承孔Ⅱ1101在上端板1中心位置处进行加工,该支承孔Ⅱ1101的孔径大小大于上容纳腔Ⅱ112内两个垂直加强筋板Ⅱ1121的间距,该支承孔Ⅱ1101具有一定深度,使得两个垂直加强筋板Ⅱ1121的对应位置处形成槽口,槽口底面位置形成定位面,支撑固定在支承孔Ⅱ1101内的结构。在定位筋板Ⅱ117上、正对支承孔Ⅱ1101的位置处加工齿轮孔Ⅱ1171。该齿轮孔Ⅱ1171贯穿中位容纳腔Ⅱ1132内设置的垂直加强筋板Ⅱ1121,并与底位容纳腔Ⅱ1133底部中心和摆动轴孔Ⅱ116底部中心对应设置的转轴孔相通。摆动轴孔Ⅱ116的孔壁下方对应转轴孔位置处固定设有多芯插座Ⅱ1102,与转轴Ⅱ201下方对应设置的多芯插头Ⅱ202电插接,如图7所示,多芯插座和多芯插头的插接方式同实施例1。
下容纳腔下端侧壁处分别设置固定销安装孔Ⅱ1136。并在上端板Ⅱ111一侧加工有定位销座安装孔Ⅱ1114。支承孔Ⅱ1101两侧对称位置处设有两个方位判断接近开关安装孔Ⅱ1116。支承孔Ⅱ1101两侧对称位置处设有两个旋转定位销安装孔Ⅱ1117。定位筋板Ⅱ117上、正对定位销座安装孔Ⅱ1114的位置处设有控制电机接近开关安装孔Ⅱ1115。
结合图5、图7,为了实现上部座椅的转动功能,支撑套Ⅱ1103设于支承孔Ⅱ1101内,方便上部座椅装置通过转动体Ⅱ203进行转动连接。如图5所示,定位销座104安装于定位销座安装孔Ⅱ1114内,结合图6,弹性定位销可弹性上下移动的设于定位销座104上。弹性定位销由定位销1041、弹簧挡圈1042和压缩弹簧1043组成,弹簧挡圈1042卡接在定位销1041上,压缩弹簧1043设置在定位销座104内并套接定位销1041,且自由端抵触于弹簧挡圈1042。控制电机接近开关105安装于控制电机接近开关安装孔Ⅱ1115内,且感应面位于定位销座104正下方;定位销1041完全进入定位销座104内时,定位销1041的下端触发控制电机接近开关105;定位销1041重新插入座椅底部对应设置的销孔时,定位销1041的下端与控制电机接近开关105分离。方位判断接近开关106为两个,分别安装在对应的方位判断接近开关安装孔Ⅱ1116内。旋转定位销107为两个,分别安装在对应的旋转定位销安装孔Ⅱ1117内。电动旋转机构8和驱动电机控制器18分别设于下两个侧容纳腔Ⅱ1131内。
结合图8,电动旋转机构8包括驱动电机81、螺杆83、螺母84、齿条85,驱动电机81设于侧容纳腔Ⅱ1131内,齿条85设于上导向筋Ⅱ1141和下导向筋Ⅱ1142之间,螺杆83连接在电机转轴82上,螺母84螺旋连接螺杆83并与齿条85连接,齿条与座椅下方转轴Ⅱ201上对应设置的齿轮Ⅱ204相啮合。固定销109(可采用插拔销)为两个,分别通过下容纳腔Ⅱ113两侧的固定销安装孔Ⅱ1136伸入底位容纳腔Ⅱ1133内,与转轴Ⅱ201上对应设置的卡槽插接,如图7所示。
安装时,座椅装置下方转轴Ⅱ201上对应设置的转动体Ⅱ203插接在支撑套Ⅱ1103内,转动体Ⅱ203下方设置的齿轮Ⅱ204穿过齿轮孔Ⅱ1171伸入中位容纳腔Ⅱ1132中与电动旋转机构的齿条85相啮合,转轴Ⅱ201底部向下穿过基座Ⅱ11底部的转轴孔,转轴Ⅱ201上固定的多芯插头Ⅱ202与基座Ⅱ11底部固定的多芯插座Ⅱ1102电插接。固定销109从固定销安装孔Ⅱ1136中穿过,伸入底位容纳腔Ⅱ1133中,与转轴Ⅱ201下端对应设置的卡槽(该卡槽为环状卡槽,方便转轴进行转动)插接,进行转轴Ⅱ201的轴向限位。座椅底部设有两个销孔,两个销孔分处于相位差为180°的两周向位置处,基座Ⅱ11上端板处的定位销1041对应于销孔的同一周向位置上。定位销1041完全进入定位销座104内时,定位销1041的下端触发控制电机接近开关105,从而控制驱动电机81开启,带动螺母84转动,从而控制齿条85做往复运动,通过齿轮102带动转轴进行转动,从而控制座椅装置的正向或反向旋转,通过旋转定位销107进行旋转角度定位,本实施例采用2个旋转定位销,可实现180°转动。当座椅转动180°时,定位销1041因压缩弹簧1043向上的作用力弹起且上端部分伸入对应的销孔内,定位销1041的下端与控制电机接近开关105分离,驱动电机81停止工作,座椅停止旋转。同时两侧的方位判断接近开关106感应上方座椅装置底部对应设置的感应片或感应孔,座椅旋转前后,感应片触发不同的方位判断接近开关106,发送电信号判断座椅朝向,从而进行下部电动行走机构的控制。
同时在座椅旋转时,由于电连接采用多芯插座和多芯插头实现,避免了电信号线的缠绕。
当需要进行轮椅车拆卸时,将基座两侧固定销109拔出,同时压下定位销1041后,拔出座椅转轴,多芯插座和多芯插头分离,机械连接和电连接同时拆除,快速、方便,便于进行轮椅车的携带、运输、维修。
实施例4
为了使轮椅同时具有旋转和随动功能,基座Ⅳ11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在基座Ⅳ11上安装陀螺仪(未画出),优选安装于定位筋板上、上容纳腔内。结合图9、图10,固定摆动轴61为两个,一端分别设于摆动轴孔内两侧,另一端分别固定在下部电动行走机构Ⅳ12的对应位置处。连接轴51设于连接轴孔内。电动推杆9下端与下部电动行走机构Ⅳ12铰接,上端设有连接孔,通过连接孔套于连接轴51上,且位于基座的连接槽口内。电动推杆9采用的随动电机,结构同已公开的中国专利CN205212628U。自平衡传感器108固定在两个侧容纳腔的下端外壁处。
如图10所示,基座Ⅳ11安装在底盘装置Ⅳ1上时,通过摆动轴61与下方电动行走机构Ⅳ12铰接。使用时,电动推杆9可推动基座Ⅳ11,从而带动上部座椅摆动,实现类似逍遥椅的功能。同时陀螺仪可对上部座椅装置Ⅳ2的水平位置进行检测,通过电动推杆9的伸缩调整上部座椅装置Ⅳ2与底盘装置上部座椅装置Ⅳ1底部平面之间的角度,保持上部座椅装置Ⅳ2的水平状态,从而保证上部座椅装置上部座椅装置Ⅳ2在上下坡时,始终能够维持水平状态,避免使用者因下坡倾倒,保持上下坡乘坐的舒适度。同时随动机构底部一侧设置的自平衡传感器108检测基座Ⅳ11与下部电动行走机构Ⅳ12的角度,当倾斜角度超过预设值(如15°),电动推杆9停止工作,通过自平衡传感器108进行座椅摆动极限位置限定。
实施例5
本实施例的底盘装置是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升降模块,使上部座椅装置Ⅴ5在旋转的同时具备上、下升降功能。
如图11所示,该底盘装置包括基座Ⅴ1、电动行走机构Ⅴ2、连接支架Ⅴ3、升降模块Ⅴ4。基座Ⅴ1的结构同实施例3。基座Ⅴ1通过连接支架Ⅴ3与升降模块Ⅴ4相连。连接支架Ⅴ3下端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导轨Ⅴ38。电动行走机构包括底盘箱体Ⅴ23和设置在底盘箱体Ⅴ23上的行走支架Ⅴ24。底盘箱体Ⅴ23包括上端开口的主箱体Ⅴ231和连接在该主箱体左右两侧的侧箱体Ⅴ232,如图12所示。行走支架24包括Ⅴ前轮支架241、后轮支架Ⅴ242、前轮Ⅴ243和后轮Ⅴ244,前轮Ⅴ243和后轮Ⅴ244分别设置在前轮支架Ⅴ241和后轮支架Ⅴ242上,由电机和减速机构组成的轮驱动机构Ⅴ245固定在后轮支架Ⅴ242上,对后轮进行驱动。升降模块Ⅴ4由剪式升降支架(该剪式升降支架采用了公知的剪式升降装置,例如申请公布号为CN 105731296 A的中国专利申请)及升降电机Ⅴ43(该升降电机具有可轴向移动输出轴,采用公告号为CN 205212628 U的一种电机所公开的结构)。
结合图13,主箱体Ⅴ231由设计为型材结构的主箱体型材,按所需的长度截取,并对截取的主箱体型材进行很少量的机加工制得主箱体Ⅴ231,如图14。
主箱体型材包括沿长度方向延伸的矩形槽框Ⅴ2310、支承面板Ⅴ2311、连接面板Ⅴ2313、第一筋板Ⅴ2314、第一插接部件Ⅴ2318、第一扣接部件Ⅴ2319和定位筋Ⅴ2315。两第一插接部件Ⅴ2318分别设置在矩形槽框Ⅴ2311左、右侧板的外侧面上,两第一扣接部件Ⅴ2319设置矩形槽框的上端口,用以与侧箱体Ⅴ232连接;两支承面板Ⅴ2311分别水平且对称设置在矩形槽框的左右内侧面上;两第一筋板Ⅴ2314分别垂直设于对应的支承面板Ⅴ2312与矩形槽框的内侧底面之间;连接面板Ⅴ2313水平设置在支承面板下方且两端分别连接第一筋板Ⅴ2314,由此连接面板Ⅴ2313将矩形槽框Ⅴ2311的左右侧板连接成一体,大大增强了左右侧板抗外倾的强度;而连接面板两端分别与对应部位的支承面板Ⅴ2311、第一筋板Ⅴ2314之间形成导向槽Ⅴ2312。
进一步的,为增加主箱体型材的刚性,在连接面板Ⅴ2313与矩形槽框的内侧底面之间设置垂直设置的两第二筋板Ⅴ2314S,两第二筋板将连接面板Ⅴ2313下方的空间分隔为三个分容纳腔,由此可利用各分容纳腔,使置于底盘箱体内的器件分门别类地置于各分容纳腔中。例如电源、相关控制器中的电路板等可分别置于不同的分容纳腔中。本实施例中中间的分容纳腔放置升降电机Ⅴ43。为了方便定器件在容纳腔中定位,在对应于每一分容纳腔的腔底面上设置定位筋Ⅴ2315,并在连接面板的中心位置设置安装孔Ⅴ2316和定位筋2315,矩形框槽的内侧底面对应于安装孔Ⅴ2316位置处设有延伸孔Ⅴ2317,且延伸孔不大于安装孔。
如图15所示,侧箱体Ⅴ232由设计为型材结构的对应的侧箱体型材截取制得。包括沿型材长度方向设置的内侧壁Ⅴ2321、外侧壁Ⅴ2322及设置在内侧壁上的第二插接部件Ⅴ2324和第二扣接部件Ⅴ2325,内侧壁与外侧壁围拢形成一个用于插接前轮支架和后轮支架的插接腔Ⅴ2326,第二插接部件Ⅴ2324和第二扣接部件Ⅴ2325分别与主箱体上的第一插接部件Ⅴ2318和第一扣接部件Ⅴ2319相适配,侧箱体Ⅴ232通过第二插接部件Ⅴ2324与主箱体上的第一插接部件Ⅴ2318插合且第二扣接部件Ⅴ2325扣合于第一扣接部件Ⅴ2319,与主箱体Ⅴ231连接,并且通过在侧箱体内外侧壁上设置的贯通孔Ⅴ2323及在主箱体左右侧板的对应位置上设置螺孔,由螺钉穿过上述通孔旋接在螺孔中,而使侧箱体固定在主箱体上。
结合图11,前轮支架Ⅴ241和后轮支架Ⅴ242分别从插接腔Ⅴ2326的前端和后端插入插接腔Ⅴ2326中并通过若干螺钉固定在侧箱体Ⅴ232上。
升降模块Ⅴ4的剪式升降支架具有两对四组剪刀脚,每组剪刀脚由交叉设置且中心铰接的前剪刀脚Ⅴ411和后剪刀脚Ⅴ412组成,每对剪刀脚由处于同一高度且平行的两组剪刀脚组成,两对剪刀脚上下设置,上下两对剪刀脚中处于同一侧的上下两组剪刀脚的对应相邻端通过一连接轴Ⅴ44相互铰接。结合图16,处于上方的一对剪刀脚的两上端置于连接支架的导轨Ⅴ38上,且左端固定于导轨Ⅴ38上形成上固定端Ⅴ414,右端可在导轨Ⅴ38中移动,形成上自由端Ⅴ416。处于下方的一对剪刀脚的两下端置于主箱体的导向槽Ⅴ2312中,且左端固定,形成下固定端Ⅴ413,右端可在导向槽Ⅴ2312中移动,形成下自由端Ⅴ415。置于主箱体Ⅴ231内的升降电机Ⅴ43,其可轴向移动的输出轴Ⅴ431的上端伸出安装孔Ⅴ2316与连接轴Ⅴ44连接,输出轴Ⅴ431的下端穿过延伸孔Ⅴ2317伸出主箱体外,由此可利用主箱体下部的空间,使轮椅车的结构更加紧凑。在输出轴Ⅴ431向上移动时,上述的上、下自由端Ⅴ416、Ⅴ415分别向靠近上、下固定端Ⅴ414、Ⅴ413运行,升降支架带动连接支架上升,使连接在连接支架上方的座椅Ⅴ5上升;在输出轴Ⅴ431向上移动时,所述的上、下自由端分别向远离上、下固定端运行,升降支架带动连接支架Ⅴ3下降,使连接在连接支架Ⅴ3上方的座椅装置Ⅴ5下降。
为了更好地安全防护和更美观的外形,升降模块Ⅴ4还包括可伸缩的防护罩Ⅴ45,该防护罩具有如同手风琴式的折叠结构,设置在升降模块Ⅴ4的外围,可伸缩防护罩Ⅴ45的下端连接在主箱体的支承面板Ⅴ2312上,上端连接在连接支架Ⅴ3上。当升降支架未上升时,可伸缩防护罩Ⅴ45折叠,连接支架Ⅴ3贴近底主箱体Ⅴ23;当升降支架上升时,可伸缩防护罩Ⅴ45被拉伸展开,连接支架Ⅴ3远离底主箱体Ⅴ23。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4底盘装置的基础上增加升降模块。如图17所示,本实施例中底盘装置包括基座Ⅵ1、连接支架Ⅵ3、升降模块Ⅵ4、电动行走机构Ⅵ2。其中,基座Ⅵ1的结构同实施例4,升降模块Ⅵ4与电动行走机构Ⅵ2的结构和连接同实施例5。基座Ⅵ1通过连接支架Ⅵ3与升降模块Ⅵ4相连。
结合图18,连接支架Ⅵ3上端设有转动座Ⅵ35和电机座Ⅵ39,基座Ⅵ1的下端通过摆动轴Ⅵ61转动支承在该转动座Ⅵ35上,电动推杆的随动电机Ⅵ9可转动地设置在电机座Ⅵ39上,其可轴向移动的输出轴Ⅵ91的一端与基座Ⅵ1的一端铰接。连接支架Ⅵ3的下端面两侧分别设有导轨Ⅵ38,升降模块Ⅵ4的上固定端固定于导轨Ⅵ38上,上自由端可在导轨Ⅵ38内移动。
本实施例中的轮椅车在座椅装置相对底盘装置可拆分且可水平转动的基础上,还具有升降和摆动功能。

Claims (19)

1.一种便于与座椅分离的底盘装置,与上部座椅装置相连形成电动轮椅车;所述底盘装置包括设于下端的电动行走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装置还包括基座;所述基座设于所述电动行走机构上端;所述基座上端面设有支承孔;所述支承孔下方的基座上与支承孔同轴线地设有多芯插座或多芯插头,通过多芯插头或多芯插座与多路信号线进行电连接;上部座椅装置通过下方对应设置的插接轴插入所述支承孔与底盘装置连接,同时上部座椅装置的插接轴下方同轴线对应设置的多芯插头或多芯插座与所述基座上的多芯插座或多芯插头插接;上部座椅装置通过插接轴拔离所述基座,与底盘装置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芯插头包括圆管状的插头本体和多个由导电材料制成的第一电连接端子,所述多个第一电连接端子沿插头本体轴向排列在插头本体的外圆侧面上;所述多芯插座包括圆管状插座本体和多个由导电材料制成的第二电连接端子,所述多个第二电连接端子沿插座本体轴向排列在插座本体的内圆侧面上;多芯插头插接入多芯插座,同一轴向位置上的第一电连接端子和第二电连接端子一一对应地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底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孔内设有支承套,与插接轴上对应设置的转动体相适配;上部座椅装置通过插接轴插入支承套且转动体配置于支承套内与底盘装置可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底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设计为型材,沿型材长度方向设置的上端板、设置在上端板下方的容纳腔、定位筋板、导向筋;定位筋板至少具有平行于上端板的定位平面,并将容纳腔内分隔为上下分布的上容纳腔和下容纳腔,至少一组导向筋设置在下容纳腔一侧,分隔出一个侧容纳腔;一组导向筋由上下并列设置且相互有间距的上导向筋和下导向筋组成,并分别由定位筋板的下端面和容纳腔的对应腔壁面延伸出;连接轴孔设于上容纳腔一侧;摆动轴孔设于容纳腔下端处;所述支承孔设于所述上端板上;所述定位筋板上设置齿轮孔,位于所述支承孔的下方;所述基座的底部设有转轴孔,位于所述齿轮孔的下方;所述多芯插座或多芯插头固定设于所述基座底部、转轴孔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底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装置还包括电动旋转驱动机构;所述电动旋转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齿条、螺杆和螺母;所述驱动电机位于所述侧容纳腔内,且电机转轴水平设置;所述齿条上设有与所述导向筋相适配的导向槽,通过导向槽与导向筋的嵌合滑动设置于所述基座上;所述螺杆连接在电机转轴上,螺母旋接在螺杆上并与所述齿轮相连;所述齿轮与上部座椅装置的插接轴上对应设置的齿轮相啮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底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装置还包括弹性定位销;所述基座的上端板上设有定位销座,弹性定位销可弹性上下移动地设于定位销座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底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定位销由定位销、弹簧挡圈和弹簧组成;所述弹簧挡圈卡接在定位销上,弹簧设置在定位销座内并套接定位销,且自由端抵触于弹簧挡圈;所述驱动电机的电源开关为接近开关,该接近开关设于定位销的下方,定位销完全进入定位销座内时,定位销的下端触发接近开关,驱动电机工作,转轴转动;定位销弹起时,下端与接近开关分离,驱动电机停止工作,转轴停止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底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装置还包括对称设于所述基座下端两侧的固定销;所述基座的下容纳腔两侧对称设有固定销孔;所述固定销孔的高度位于齿轮孔的下方;所述固定销一端通过固定销孔伸入下容纳腔内,与上部座椅装置的插接轴上齿轮下方对应设置的卡槽插接。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底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装置还包括摆动轴、连接轴、电动推杆;所述基座沿型材长度方向还设有连接轴孔和摆动轴孔,连接轴孔对称设于容纳腔上端两侧,摆动轴孔设于基座底部;连接轴设于连接轴孔内,基座通过连接轴可转动设于所述电动行走机构上端;所述基座的上端板一侧设有连接槽口,该连接槽口与该侧对应的连接轴孔连通;所述电动推杆下端与下部底盘铰接,上端设有连接孔,通过连接孔套于连接轴上,且位于连接槽口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底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的上端板上设有陀螺仪。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底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上端板上、支承孔两侧对称设有方位判断接近开关。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任一所述的底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装置还包括连接支架;所述基座通过连接支架与所述电动行走机构相连。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底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装置还包括升降模块;所述升降模块为剪式升降机构,该剪式升降机构包括剪式升降支架和传动连接剪式升降支架的升降电机;所述电动行走机构上端面两侧对应设有导向槽;所述剪式升降支架通过下固定端和下自由端支承在导向槽上;所述连接支架下端两侧分别设有导轨,剪式升降支架的上固定端和上自由端设置在连接支架的导轨中;所述基座连接在连接支架的上端。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底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行走机构包括底盘箱体、前轮支架、后轮支架以及分别设置在前轮支架和后轮支架上的前轮和后轮;所述前轮支架和后轮支架分别插接连接在底盘箱体前端两侧和后端两侧;所述导向槽对称设置在所述底盘箱体的上端内侧。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底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箱体包括主箱体和连接在主箱体左右两侧的侧箱体以及连接在主箱体前后两端的端板;
所述主箱体和侧箱体分别由主箱体型材和侧箱体型材截取制得;
所述主箱体包括沿型材长度方向设置的矩形槽框、支承面板、连接面板、第一筋板、插接部件和定位筋,两支承面板分别水平且对称设置在槽框的左右内侧面上,两第一筋板分别垂直设于对应的支承面板与槽底面之间,将两支承面板下方的空间分隔出两个第一侧容纳腔,连接面板水平设置在两第一筋板之间且位于支承面板下方,连接面板两端分别与对应端的支承面板和第一筋板之间形成所述导向槽,至少在槽框的左右外侧面上分别设置一个插接部件,多个定位筋至少设置在槽底面上;
所述侧箱体包括沿型材长度方向设置的内侧壁、外侧壁和连接部件,主箱体型材的内侧壁与外侧壁围拢形成一个闭合的且用于插接轮椅车前、后轮支架的插接腔,连接部件设置在内侧壁上,内侧壁与主箱体型材的外侧面相适配;
两侧箱体分别通过连接部件插接在主箱体一侧的插接部件上,并由螺钉固定于主箱体。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底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面板的中部设有安装孔,安装孔两侧的连接面板上设有定位筋,矩形槽框的槽底面对应于安装孔位置处设有延伸孔,且安装孔大于延伸孔;剪式升降机构的升降电机置于安装孔中并支承在连接面板上,且以定位筋进行左右定位,升降电机中的丝杆下端可穿过延伸孔伸出主箱体外。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底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模块还包括可伸缩的防护罩;所述可伸缩的防护罩套接于剪式升降支架的周围且下端对应两侧边分别与对应侧的支承面板连接,上端对应两侧边分别与连接支架的对应侧边连接;所述剪式升降支架通过下固定端和下自由端与主箱体的导向槽分别进行固定和滑动连接,而支承在主箱体的导向槽上;所述剪式升降支架的上固定端和上自由端通过分别与连接支架的导轨的固定和滑动连接,而设置在连接支架的导轨中。
18.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底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行走机构包括底盘箱体、前轮支架、后轮支架以及分别设置在前轮支架和后轮支架上的前轮和后轮;所述前轮支架和后轮支架分别插接连接在底盘箱体前端两侧和后端两侧;所述连接支架固定在所述底盘箱体上端。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底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箱体包括主箱体和连接在主箱体左右两侧的侧箱体以及连接在主箱体前后两端的端板;
所述主箱体和侧箱体分别由主箱体型材和侧箱体型材截取制得;
所述主箱体包括沿型材长度方向设置的矩形槽框、支承面板、连接面板、第一筋板、插接部件和定位筋,两支承面板分别水平且对称设置在槽框的左右内侧面上,两第一筋板分别垂直设于对应的支承面板与槽底面之间,将两支承面板下方的空间分隔出两个第一侧容纳腔,连接面板水平设置在两第一筋板之间且不高于支承面板;至少在槽框的左右外侧面上分别设置一个插接部件,多个定位筋至少设置在槽底面上;
所述侧箱体包括沿型材长度方向设置的内侧壁、外侧壁和连接部件,主箱体型材的内侧壁与外侧壁围拢形成一个闭合的且用于插接轮椅车前、后轮支架的插接腔,连接部件设置在内侧壁上,内侧壁与主箱体型材的外侧面相适配;
两侧箱体分别通过连接部件插接在主箱体一侧的插接部件上,并由螺钉固定于主箱体;
所述连接支架连接在底盘箱体的支承面板上。
CN201721478789.7U 2017-11-08 2017-11-08 一种便于与座椅分离的底盘装置 Active CN2086777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478789.7U CN208677758U (zh) 2017-11-08 2017-11-08 一种便于与座椅分离的底盘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478789.7U CN208677758U (zh) 2017-11-08 2017-11-08 一种便于与座椅分离的底盘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677758U true CN208677758U (zh) 2019-04-02

Family

ID=658745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478789.7U Active CN208677758U (zh) 2017-11-08 2017-11-08 一种便于与座椅分离的底盘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67775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93233A (zh) * 2017-11-08 2018-02-16 南京康尼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与座椅分离的底盘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93233A (zh) * 2017-11-08 2018-02-16 南京康尼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与座椅分离的底盘装置
CN107693233B (zh) * 2017-11-08 2023-09-19 南京康尼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与座椅分离的底盘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6041475A1 (en) Three-dimensional circulating garage
WO2019091261A1 (zh) 一种多功能的电动轮椅车
CN208677758U (zh) 一种便于与座椅分离的底盘装置
CN107693233A (zh) 一种便于与座椅分离的底盘装置
CN109645666A (zh) 一种单电机与丝杆控制的汽车用小桌板
CN107161331B (zh) 一种自动更换日光灯管无人机
CN209677719U (zh) 一种单电机与丝杆控制的汽车用小桌板
CN208756357U (zh) 一种用于轮椅车的随动型材和随动支架以及随动机构
CN112557597A (zh) 一种便携式有毒气体检测装置
CN219375385U (zh) 智能辅助移动康复机器人
CN112124575A (zh) 一种易于携带的微型无人机及其使用方法
CN114784551B (zh) 一种室内装修用隐藏地插
CN208677760U (zh) 一种多功能的电动轮椅车
CN110844536A (zh) 一种自动化定位装置
CN114261511B (zh) 一种输电线巡检机器人
CN115806067A (zh) 一种无人机高空电缆巡视用验电装置
CN208756356U (zh) 用于轮椅车的随动支架和随动机构
CN213600847U (zh) 一种电动车电池充放电测试装置
CN210487221U (zh) 一种汽车门框检测装置
CN107822792B (zh) 一种用于轮椅车的随动型材和随动支架以及随动机构
CN106684747A (zh) 一种高压开关柜
CN206041317U (zh) 户内铠装固定式金属封闭开关设备
CN215374441U (zh) 飞机滑梯灯光快速检测装置
CN219277450U (zh) 一种电池更换机构
CN206288895U (zh) 用于高压设备的顶升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422

Address after: 210038 No. 19 Hengda Road, Nanji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Jiangsu, China

Patentee after: Nanjing Kangni Mechanical & Electrical Co.,Ltd.

Address before: 210013, Gu Ping Gang 4, Gulou District, Jiangsu, Nanjing

Patentee before: NANJING KANGN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104

Address after: 210013, Gu Ping Gang 4, Gulou District, Jiangsu, Nanjing

Patentee after: NANJING KANGN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10038 No. 19 Hengda Road, Nanji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Jiangsu, China

Patentee before: Nanjing Kangni Mechanical & Electrical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