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674170U - 发光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发光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674170U
CN208674170U CN201821522410.2U CN201821522410U CN208674170U CN 208674170 U CN208674170 U CN 208674170U CN 201821522410 U CN201821522410 U CN 201821522410U CN 208674170 U CN208674170 U CN 2086741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emitting
emitting device
layer
bearing bed
util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52241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乐乐
袁历
王钢
田伟
钱蓉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ngu Gu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ngu Gu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ngu Gu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ngu Gu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52241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6741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6741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674170U/zh
Priority to PCT/CN2019/080791 priority patent/WO2020057100A1/zh
Priority to US16/826,155 priority patent/US10998524B2/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4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0/844Encapsul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17Gesture based interaction, e.g. based on a set of recognized hand gestur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6Sound input; Sound output
    • G06F3/167Audio in a user interface, e.g. using voice commands for navigating, audio feedback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4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and not covered by groups H10K10/80, H10K30/80, H10K50/80 or H10K59/80
    • H10K77/10Substrates, e.g. flexible substrates
    • H10K77/111Flexible substrat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21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ing to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2102/301Details of OLEDs
    • H10K2102/311Flexible OLED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60OLEDs integrated with inorganic light-sensitive elements, e.g. with inorganic solar cells or inorganic photodiod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49Organic PV cell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光装置,该发光装置包括发光层、弹性层和用于承载发光层的第一承载层,第一承载层开设有通槽,发光层的发光区位于通槽内,还包括层叠设置于发光层上的第一承载支撑层,第一承载支撑层封闭第一承载层的通槽。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光装置,利用第一承载支撑层封闭通槽,并将发光层的发光区设置到第一承载层的通槽内的容纳空间的方式,有效避免了第一承载层的通槽边缘(即开窗区边缘)发生变形翘起的问题,并且提升了发光装置的平滑度,进而保证了产品的美观程度。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光装置具备较好的防水功能。

Description

发光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发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光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具有良好便携性的智能电子产品日益受到广泛关注,比如智能穿戴产品。具有良好便携性的智能电子产品通常具备柔性弯折特性,尤其是智能穿戴产品中的智能腕带,通常需要具有能够环绕用户手腕或脚腕的柔性弯折特性。
然而,在智能穿戴产品的柔性弯折过程中,智能穿戴产品中的显示发光屏幕极易与周边壳体分离,导致周边壳体变形翘起,进而严重影响产品的美观程度,甚至直接影响智能穿戴产品的防水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致力于提供一种发光装置,以解决现有发光装置在弯折过程中,显示发光屏幕极易与周边壳体分离,进而导致周边壳体变形翘起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光装置,该发光装置包括发光层、弹性层和用于承载发光层的第一承载层,第一承载层开设有通槽,发光层的发光区位于通槽内,还包括层叠设置于发光层上的第一承载支撑层,第一承载支撑层封闭第一承载层的通槽。
可选地,第一承载支撑层内嵌于第一承载层中。
可选地,第一承载支撑层层叠设置于第一承载层远离弹性层的表面。
可选地,第一承载层包覆弹性层。
可选地,该发光装置进一步包括第二承载层,第二承载层覆盖于弹性层远离第一承载层的表面,并且第一承载层与第二承载层包覆弹性层。
可选地,第一承载层进一步包括封闭通槽的第二承载支撑层,发光层的发光区层叠设置于第一承载支撑层和第二承载支撑层之间。
可选地,该发光装置进一步包括与发光层信号连接的识别模块,该识别模块用于根据获取的识别指令执行预设操作。
可选地,识别指令包括动作识别指令和/或语音识别指令。
可选地,该发光装置进一步包括与识别模块信号连接的翻译模块,该翻译模块用于根据识别模块识别到的识别指令执行对应的翻译操作。
可选地,该发光装置进一步包括与翻译模块信号连接的通讯模块,该通讯模块用于将翻译模块待执行的翻译操作传输至主设备进行处理,并输出主设备反馈的处理结果。
可选地,该发光装置进一步包括与发光层信号连接的光线传感模块,该光线传感模块用于根据环境光线调节发光层的工作状态。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光装置,利用第一承载支撑层封闭通槽,并将发光层的发光区设置到第一承载层的通槽内的容纳空间的方式,有效避免了第一承载层的通槽边缘(即开窗区边缘)发生变形翘起的问题,并且提升了发光装置的平滑度,进而保证了产品的美观程度。此外,一旦边缘变形翘起,翘起后的边缘极易被水汽、灰尘入侵,进而影响产品的美观程度甚至正常功能的使用,然而,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光装置中,第一承载支撑层有效避免了第一承载层的通槽边缘(即开窗区边缘)变形翘起的问题,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光装置具备了较好的防水功能。
附图说明
图1a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发光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b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发光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发光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的发光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提供的发光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提供的发光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提供的发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提供的发光装置的实际应用结构示意图。
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提供的发光装置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八实施例提供的发光装置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10a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九实施例提供的发光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0b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九实施例提供的发光装置中的第一承载层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现有智能穿戴产品的柔性弯折过程中,智能穿戴产品中的显示发光屏幕极易与周边壳体分离,导致周边壳体变形翘起,进而严重影响产品的美观程度,甚至直接影响智能穿戴产品的防水功能。
针对于现有发光装置在弯折过程中,显示发光屏幕极易与周边壳体分离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发光装置,其中,该发光装置包括发光层、弹性层和用于承载发光层的第一承载层,第一承载层开设有通槽,发光层的发光区位于通槽内,还包括层叠设置于发光层上的第一承载支撑层,第一承载支撑层封闭第一承载层的通槽。
图1a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发光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1b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发光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如图1a和图1b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发光装置1包括弹性层11和层叠设置于弹性层11的第一承载层12,还包括发光层13,其中,弹性层11用于实现发光装置1的柔性弯折特性,第一承载层12用于承载发光装置1中的发光层13等模块,发光层13用于发射光线。并且,发光层13包括发光区和非发光区,发光区指的是用于显示画面或照明发光的区域,非发光区指的是用于实现除显示画面或照明发光以外的其他功能的区域,比如实现固定功能、实现发光区电源供电功能。优选地,非发光区为发光层13的外围区域。
也就是说,发光层13的发光区发射的光线既可以为图像显示光线,又可以为照明光线,也就是说,发光层13的发光区既可以作为图像显示屏幕,又可以作为照明工具,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进行统一限定。
弹性层11和第一承载层12均为板状结构,第一承载层12上开设有矩形通槽,即开窗区M1。在第一承载层12的开窗区M1的预设范围内内嵌有第一承载支撑层121,第一承载支撑层121亦为板状结构,第一承载支撑层121平行于第一承载层12,其中,第一承载支撑层121的上表面(如图1b所示方位的上表面)靠近第一承载层12的上表面(如图1b所示方位的上表面)设置,并且第一承载支撑层121的上表面(如图1b所示方位的上表面)所在平面低于第一承载层12的上表面(如图1b所示方位的上表面)所在平面,也就是说,除去开窗区M1对应部分,第一承载支撑层121的上表面被第一承载层12叠覆,此外,第一承载支撑层121的厚度小于第一承载层12的厚度,第一承载层12的厚度大于第一承载支撑层121的厚度与第一承载层12和第一承载支撑层121的上表面高度差之和。其中,第一承载层12的开窗区M1的预设范围指的是,第一承载支撑层121既能够完全封闭开窗区M1,并且又不超出第一承载层12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承载层12的柔软度高于第一承载支撑层121的柔软度,即,相对于第一承载层12来说,嵌入到第一承载层12的第一承载支撑层121能够起到支撑能力。应当理解,由于第一承载支撑层121是嵌入到第一承载层12中,第一承载层12附着于第一承载支撑层121,并且第一承载支撑层121的柔软度低于第一承载层12,因此,在第一承载层12的实际弯折过程中,柔软度较低的第一承载支撑层121能够起到支撑第一承载层12的作用,进而能够防止柔软度较高的第一承载层12(尤其是开窗区M1边缘)出现翘边的情况。
优选地,第一承载支撑层121的尺寸与第一承载层12的尺寸相同,并且第一承载支撑层121完全嵌入第一承载层12之中。
应当理解,由于第一承载支撑层121的厚度小于第一承载层12的厚度,并且第一承载层12的厚度大于第一承载支撑层121的厚度与第一承载层12和第一承载支撑层121的上表面高度差之和,因此,在第一承载层12的开窗区M1处会形成凹槽式的容纳空间。
发光层13为板状结构,发光层13的发光区层叠设置于开窗区M1处的容纳空间内,发光层13的非发光区嵌入第一承载层12中。
优选地,发光层13利用胶黏剂粘合到对应的第一承载支撑层121和/或弹性层11,以便进一步提高发光装置的弯折稳定性。
优选地,第一承载支撑层121为透明材质。由于透明材质能够被发光层13发射得到光线完全穿透,因此,第一承载支撑层121采用透明材质能够充分保证发光层13的发光效果。
可选地,弹性层11为经热处理后的钢片层,该钢片层具备柔性弯折特性。
可选地,第一承载层12为层叠设置于弹性层11上的硅胶层。
可选地,第一承载支撑层121为柔性玻璃层。
在实际制备过程中,首先采用注塑工艺制备第一承载层12,然后将发光层13贴合到第一承载层12的开窗区M1的容纳空间内,并将弹性层11贴合到发光层远离第一承载层12的表面,并且利用弹性层11封闭第一承载层12的容纳空间的开口。
应当理解,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发光装置中,还可能包括诸如电路板等用于功能扩展的模块部件(图中未示出),上述模块部件既可以设置到弹性层11和第一承载层12之间,又可以附着于弹性层11远离第一承载层12的表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进行统一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当将上述模块部件设置到弹性层11和第一承载层12之间时,由于第一承载层12较柔软,则上述模块部件会对发光装置的平滑度产生不良影响。然而,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发光装置中,第一承载层12中嵌入的具有良好支撑能力的第一承载支撑层121,会极大缓解上述模块部件造成的发光装置表面凹凸不平的现象,进而提升了发光装置的平滑度。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发光装置,通过将第一承载支撑层121内嵌到第一承载层12的开窗区M1的预设范围的方式,实现了第一承载层12和第一承载支撑层121的一体融合。此外,由于第一承载层12层叠设置于弹性层11上,因此内嵌有第一承载支撑层121的第一承载层12能够附着并随动于弹性层11。在实际的弯折过程中,如果不在第一承载层12中嵌入第一承载支撑层121,那么具有良好柔软度的第一承载层12的开窗区M1的边缘会变形翘起;反之,在第一承载层12中嵌入第一承载支撑层121后,具备良好支撑能力的第一承载支撑层121会保持第一承载层12在弯折过程中的形状,进而避免第一承载层12的开窗区M1的边缘变形翘起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发光装置,通过将第一承载支撑层内嵌到第一承载层的开窗区的预设范围,并将发光层设置到第一承载层的开窗区的容纳空间的方式,有效避免了第一承载层的开窗区边缘发生变形翘起的问题,并且提升了发光装置的平滑度,进而保证了产品的美观程度。此外,由于一旦边缘变形翘起,翘起后的边缘极易被水汽、灰尘入侵,进而影响产品的美观程度甚至正常功能的使用,然而,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发光装置中,第一承载支撑层有效避免了第一承载层的开窗区边缘变形翘起的问题,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发光装置具备了较好的防水功能。
在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发光层13的发光区层叠设置于通槽内(即开窗区M1内),发光层13的非发光区(即周向边缘区域)嵌入到第一承载层12中。应当理解,将发光层13的非发光区嵌入到第一承载层12中,能够有效防止发光层13在弯折过程中发生翘曲的情况,从而进一步提高发光装置的弯折稳定性。
可选地,第一承载支撑层121的上表面(如图1b所示方位的上表面)亦可以与第一承载层12的上表面(如图1b所示方位的上表面)重叠(即共面),或者第一承载支撑层121的上表面高于第一承载层12的上表面。这种情况下,优选借助粘合材料进行对第一承载支撑层121与第一承载层12的接触面进行粘合操作,以便使第一承载支撑层121牢固固定到第一承载层12上。
可选地,第一承载支撑层121在开窗区M1对应的范围内设置有镂空图案。应当理解,发光层13发射的光线经镂空图案镂空处理后,能够照射出与镂空图案对应的光线图案,进而进一步提高了发光装置的发光多样性。
在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延伸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承载层12包覆弹性层11。应当理解,与第一实施例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及的利用第一承载层12包覆弹性层11的方式,能够避免在弯折过程中第一承载层12剥离弹性层11的情况,进而进一步提高了发光装置的弯折稳定性。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发光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在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延伸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基本相同,下面着重叙述不同之处,相同之处不再赘述。
如图2所示,与第一实施例相比,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发光装置中,第一承载支撑层121的下表面(如图2所示方位的下表面)靠近第一承载层12的下表面(如图2所示方位的下表面)设置,并且第一承载支撑层121的下表面(如图2所示方位的下表面)所在平面高于第一承载层12的下表面(如图2所示方位的下表面)所在平面,也就是说,除去开窗区M1对应部分,第一承载支撑层121的下表面被第一承载层12叠覆,此外,发光层13粘合固定到第一承载支撑层121位于开窗区M1、且远离弹性层11的表面。
需要说明的是,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发光装置相比,本实施例提供的发光装置不仅能够有效避免第一承载层的开窗区边缘变形翘起的问题,而且更便于后期维修,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发光装置中,一旦发光层出现故障,直接将发光层取下维修即可,而无需破坏第一承载层等壳体结构。
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的发光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在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延伸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基本相同,下面着重叙述不同之处,相同之处不再赘述。
如图3所示,与第一实施例相比,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发光装置中,第一承载支撑层121层叠设置于第一承载层12远离弹性层11的表面。
与第一实施例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发光装置,不仅能够有效避免第一承载层的开窗区边缘变形翘起的问题,而且能够进一步简化制备工艺。
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提供的发光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在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延伸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基本相同,下面着重叙述不同之处,相同之处不再赘述。
如图4所示,与第一实施例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发光装置进一步包括第二承载层14,第二承载层14覆盖于弹性层11远离第一承载层12的表面,第一承载层12与第二承载层14包覆弹性层11。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发光装置,利用第二承载层与第一承载层实现了对弹性层的包覆,进一步提高了发光装置的柔性弯折特性,并且进一步提高了发光装置的防水功能。此外,本实施例提供的发光装置,能够将用于功能扩展的模块部件设置到第二承载层与弹性层之间,与将用于功能扩展的模块部件设置到第一承载层和弹性层之间相比,本实施例能够进一步保证发光装置的平滑度。
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提供的发光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在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延伸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基本相同,下面着重叙述不同之处,相同之处不再赘述。
如图5所示,与第一实施例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发光装置进一步包括设置于第一承载层12的开窗区M1的预设范围内的第二承载支撑层122,其中,第二承载支撑层122亦为板状结构,第二承载支撑层122平行于第一承载支撑层121,并且,第一承载支撑层121与第二承载支撑层122之间留存有容纳空间,第二承载支撑层122的下表面(如图5所示方位的下表面)靠近第一承载层12的下表面(如图5所示方位的下表面)设置,并且第二承载支撑层122的下表面(如图5所示方位的下表面)高于第一承载层12的下表面(如图5所示方位的下表面)。并且,发光层13层叠设置于第一承载支撑层121和第二承载支撑层122之间的容纳空间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发光装置,借助层叠嵌入到第一承载层的第一承载支撑层和第二承载支撑层,并将发光层设置到第一承载支撑层和第二承载支撑层之间的方式,进一步避免了第一承载层的开窗区边缘变形翘起的问题,并且进一步提高了发光装置的防水功能。
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提供的发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发光装置包括发光模块61(即上述实施例提及的发光层13)、与发光模块61信号连接的识别模块62,以及与识别模块62信号连接的翻译模块63。其中,发光模块61用于显示图像;识别模块62用于根据获取的识别指令执行预设操作;翻译模块63用于根据识别模块62识别到的识别指令执行对应的翻译操作。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发光装置实现翻译功能的过程为:识别模块62获取与翻译相关的识别指令,并根据获取的识别指令执行启动翻译模块63的操作,翻译模块63被启动后,获取上述与翻译相关的识别指令,并借助发光模块61执行与上述识别指令对应的翻译操作。
其中,识别模块62所获取的识别指令包括但不限于为动作识别指令、语音识别指令等无需借助发光屏幕和实体按键的识别指令。比如,发光装置佩戴于用户手腕处,动作识别指令为用户佩戴有发光装置的手臂以肘关节为支点旋转,顺时针旋转一周代表重复显示上一句的翻译,继续顺时针旋转代表重复显示再上一句,逆时针旋转代表显示下一句的翻译。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识别模块62的识别功能借助于识别模块62中的六轴加速传感器以及识别模块62中预存的识别算法来实现。
应当理解,不同的识别指令所对应的待执行操作,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设定,包括但不限于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所提及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发光装置,借助于识别模块和翻译模块实现了翻译功能,并借助于识别模块实现了不依赖于发光屏幕和实体按键的指令识别,丰富了发光装置的控制方式,提高了控制效率,并且增加了发光装置的控制灵活性。
在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不包括翻译模块63,识别模块62根据获取的识别指令执行与翻译模块63无关的预设操作,比如,预设操作为开启或关闭发光屏幕、调节屏幕亮度等操作。
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提供的发光装置的实际应用结构示意图。在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的基础上延伸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与第六实施例基本相同,下面着重叙述不同之处,相同之处不再赘述。
如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发光装置进一步包括与翻译模块63信号连接的通讯模块64,通讯模块64用于将翻译模块63待执行的翻译操作传输至主设备7进行处理,并输出主设备7反馈的处理结果。
也就是说,发光装置借助通讯模块64将待执行的翻译操作传输至主设备7进行处理,并将主设备7反馈的处理结果进行输出。其中,主设备7包括但不限于为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发光装置,通过借助通讯模块将待执行的翻译操作传输至主设备进行处理,接收主设备反馈的处理结果并输出的方式,降低了发光装置的计算复杂度和计算功耗,进而为进一步实现发光装置的轻便化提供了前提条件。尤其当发光装置为智能腕带等便携式柔性发光装置时,计算复杂度和计算功耗降低的意义更加明显。
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提供的发光装置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发光装置的电路结构中,包括处理器81和信号连接到处理器81的蓝牙控制器811,还包括信号连接到处理器81的随机存储器82、闪存存储器83、马达驱动模块84、柔性模组85、六轴加速传感器86、电平转换模块87、充电和电容量指示模块88,以及信号连接到充电和电容量指示模块88的充电电路89、信号连接到充电电路89的电池810。此外,还包括信号连接到蓝牙控制器811的放大滤波器812、D类放大器813、麦克风815、以及信号连接到D类放大器813的扬声器814。
图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八实施例提供的发光装置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在本实用新型第八实施例提供的发光装置中,进一步包括与发光层信号连接的光线传感模块(即图9所示的光线传感器94),光线传感模块用于根据环境光线调节发光层的工作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发光层的工作状态包括但不限于为发光层的启闭以及发光强度等。
如图9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发光装置的电路结构中,包括MCU(Microcontroller Unit,微控制单元)控制器91、与MCU控制器91信号连接的光线传感器94、按键开关95、驱动模块92以及与驱动模块92信号连接的发光面板93,其中,发光面板93即为上述实施例所提及的发光层。
实际应用过程中,光线传感器94实时监测环境光亮度并上报至MCU控制器91,MCU控制器91根据预设阈值自动调节发光面板93的亮度。比如环境光越暗,发光面板93的亮度越强,当环境光亮度达到人眼视物最佳标准时,发光面板93自动熄灭。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发光装置中的弹性层为经过热处理工艺的钢片,在应力作用下,钢片具备卷曲和平直两种稳态。需要说明的是,当钢片处于卷曲状态时,方便穿戴于人体手腕或脚腕处;当钢片处于平直状态时,能够深入缝隙实现照明,且方便携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发光装置,借助嵌入式电路结构,实现了根据环境光亮度自适应调节发光面板的亮度的目的,进而提升了发光装置的节能能力和实用性。
优选地,发光面板93为OLED(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发光面板。采用OLED发光面板作为发光层的发光装置,具备了光线柔和、轻薄小巧、无紫外线以及柔性弯折特性,提高了便携性。尤其在户外使用时,可以避免被蚊虫骚扰。
图10a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九实施例提供的发光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10b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九实施例提供的发光装置中的第一承载层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0a和图10b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发光装置包括第一硅胶外壳101、弹簧钢片102和第二硅胶外壳103,还包括柔性电池104、柔性屏幕105、柔性电路板106和主板107。其中,第一硅胶外壳101即为上述实施例中所提及的第一承载层,弹簧钢片102即为上述实施例中所提及的弹性层,第二硅胶外壳103即为上述实施例中所提及的第二承载层,柔性屏幕105即为上述实施例中所提及的发光层。
第一硅胶外壳101包括开窗区M1,并且,第一硅胶外壳101包括壳体1011以及内嵌到壳体1011中的柔性玻璃层1012,其中,柔性玻璃层1012即为上述实施例中所提及的承载支撑层。
为了保证发光装置的柔性弯折特性,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发光装置,充分使用了可柔性弯折的部件。
优选地,主板107拆分为至少两块,以便进一步实现发光装置的柔性弯折特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光层、弹性层和用于承载所述发光层的第一承载层,所述第一承载层开设有通槽,所述发光层的发光区位于所述通槽内,还包括层叠设置于所述发光层上的第一承载支撑层,所述第一承载支撑层封闭所述第一承载层的所述通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载支撑层内嵌于所述第一承载层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载支撑层层叠设置于所述第一承载层远离所述弹性层的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第二承载层,所述第二承载层覆盖于所述弹性层远离所述第一承载层的表面,并且所述第一承载层与所述第二承载层包覆所述弹性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载层包覆所述弹性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封闭所述通槽的第二承载支撑层,所述发光层的发光区层叠设置于所述第一承载支撑层和所述第二承载支撑层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与所述发光层信号连接的识别模块,所述识别模块用于根据获取的识别指令执行预设操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与所述识别模块信号连接的翻译模块,所述翻译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识别模块识别到的所述识别指令执行对应的翻译操作。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与所述翻译模块信号连接的通讯模块,所述通讯模块用于将所述翻译模块待执行的所述翻译操作传输至主设备进行处理,并输出所述主设备反馈的处理结果。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与所述发光层信号连接的光线传感模块,所述光线传感模块用于根据环境光线调节所述发光层的工作状态。
CN201821522410.2U 2018-09-18 2018-09-18 发光装置 Active CN2086741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522410.2U CN208674170U (zh) 2018-09-18 2018-09-18 发光装置
PCT/CN2019/080791 WO2020057100A1 (zh) 2018-09-18 2019-04-01 发光装置
US16/826,155 US10998524B2 (en) 2018-09-18 2020-03-20 Light-emitting device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522410.2U CN208674170U (zh) 2018-09-18 2018-09-18 发光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674170U true CN208674170U (zh) 2019-03-29

Family

ID=658421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522410.2U Active CN208674170U (zh) 2018-09-18 2018-09-18 发光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998524B2 (zh)
CN (1) CN208674170U (zh)
WO (1) WO2020057100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057100A1 (zh) * 2018-09-18 2020-03-26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发光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3157397A (ja) * 2012-01-27 2013-08-15 Toshiba Corp 発光装置
US9419065B2 (en) * 2012-08-07 2016-08-16 Apple Inc. Flexible displays
CN106716641B (zh) * 2014-10-17 2021-07-09 英特尔公司 微型led显示器和组装
DE102015104318A1 (de) * 2015-03-23 2016-09-29 Osram Oled Gmbh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lichtemittierenden Bauelements und lichtemittierendes Bauelement
US11148405B2 (en) * 2015-10-28 2021-10-19 SC Innovation, LLC Transparent composite material as cladding material for architectural features in building construction
KR102564523B1 (ko) 2015-12-15 2023-08-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플렉서블 전자장치 및 동작 방법
CN205696106U (zh) 2016-04-21 2016-11-23 重庆墨希科技有限公司 柔性手环
CN206322700U (zh) * 2017-01-09 2017-07-11 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器
CN106847865B (zh) * 2017-01-23 2019-08-23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可穿戴设备
CN208674170U (zh) * 2018-09-18 2019-03-29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发光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057100A1 (zh) * 2018-09-18 2020-03-26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发光装置
US10998524B2 (en) 2018-09-18 2021-05-04 Yungu (Gu'an) Technology Co., Ltd. Light-emitting devic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057100A1 (zh) 2020-03-26
US10998524B2 (en) 2021-05-04
US20200220104A1 (en) 2020-07-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638967U (zh) 电子装置
CN208674170U (zh) 发光装置
CN205065566U (zh) 一种直充和光伏充电双供电的创意花盆台灯
CN106254589A (zh) 弯曲半径可控的手机
CN104423429B (zh) 一种穿戴式移动终端
CN203178709U (zh) 用于淋浴房的无线触控装置
CN103653689A (zh) 一种化妆镜
CN208697451U (zh) 一种儿童早教机器人
US20170299912A1 (en) Intelligent display device
CN204189127U (zh) 一种电子设备
WO2024032019A1 (zh) 一种积木颗粒式智能led灯
CN202750125U (zh) 一种超薄太阳能手机外壳
CN106945056A (zh) 一种语音识别的智能儿童玩具机器人
CN207219114U (zh) 一种基于机器人的交互式智能工作灯
CN203709490U (zh) 一种化妆镜
CN207663604U (zh) 书画摹写板及摹写装置
CN205485238U (zh) 一种便携式自带红外虚拟激光键盘dlp投影机
CN213019342U (zh) 一种多功能应急灯
CN220584897U (zh) 发光模组及智能终端
CN215991152U (zh) 一种led美容耳麦
CN213513325U (zh) 一种柔性led灯带
CN206621665U (zh) Oled白癜风治疗仪
CN218624944U (zh) 一种用于可穿戴设备显示屏的辅料贴附治具
CN210777709U (zh) 一种led发光标识牌
CN208931245U (zh) 一种带有语音交流功能的汽车饰品摆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