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670273U - 抗震支架 - Google Patents

抗震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670273U
CN208670273U CN201820681771.5U CN201820681771U CN208670273U CN 208670273 U CN208670273 U CN 208670273U CN 201820681771 U CN201820681771 U CN 201820681771U CN 208670273 U CN208670273 U CN 2086702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d
para
mounting
seismic support
mounting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68177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邓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Richland Science &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Richland Science &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Richland Science &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Richland Science &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68177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6702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6702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6702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upports For Pipes And Cab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抗震支架,该抗震支架用于将管道固定于具有承载功能的安装面,其包括:固定框,固定框包括第一杆体、第二杆体和第三杆体,第二杆体的表面设有多个第一安装孔,第三杆体的表面设有多个第二安装孔;两基座,一基座与第二杆体背离第一杆体的端部连接,另一基座与第三杆体背离第一杆体的端部连接;活动杆体,活动杆体的端部分别设有第三安装孔和第四安装孔;至少两连接件,一连接件穿过一第一安装孔和一第二安装孔;另一连接件穿过一第二安装孔和一第四安装孔;管箍,管箍套接于管道,并与第一杆体可拆卸连接;或者,与活动杆体可拆卸连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旨在减小的抗震支架的安装空间,方便管道在较小安装空间处的安装固定。

Description

抗震支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抗震防护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抗震支架。
背景技术
目前,管道传输运用在现代社会的各个地方,管道的安置包括埋于地面下的管道或者将管道安装于悬空的位置。当将管道安装于悬空的位置时,一般要使用抗震支架,从而将管道固定在合适的位置;抗震支架形包括管道固定框和将管道固定框与安装面固定的连接件,现有的管道固定框通过在固定框内侧设置管箍,从而对管道进行固定,由于形成固定框的各个固定杆是相对不可调整的,导致固定框的安装空间较大,不利于管道在较小安装空间处的安装固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抗震支架,旨在减小的抗震支架的安装空间,方便管道在较小安装空间处的安装固定。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抗震支架,用于将管道固定于具有承载功能的安装面,所述抗震支架包括:
固定框,所述固定框包括第一杆体、第二杆体和第三杆体,所述第二杆体和所述第三杆体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杆体的端部,所述第二杆体的表面设有多个间隔排布的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三杆体的表面设有多个间隔排布的第二安装孔;
两基座,一所述基座与所述第二杆体背离所述第一杆体的端部可拆卸连接,并与所述安装面固定连接,另一所述基座与所述第三杆体背离所述第一杆体的端部可拆卸连接,且与所述安装面固定连接;
活动杆体,所述活动杆体的端部分别设有第三安装孔和第四安装孔;
至少两连接件,一所述连接件穿过一所述第一安装孔和一所述第二安装孔,将所述活动杆体和所述第二杆体可拆卸连接;
另一所述连接件穿过一所述第二安装孔和一所述第四安装孔,将所述活动杆体和所述第三杆体可拆卸连接;
管箍,所述管箍套接于所述管道,并与所述第一杆体可拆卸连接;
或者,与所述活动杆体可拆卸连接。
可选地,所述固定框为一体成型结构。
可选地,所述第一杆体、所述第二杆体、所述第三杆体和所述活动杆体共同围设形成安装空间,所述管箍位于所述安装空间内。
可选地,所述第二杆体和所述第三杆体朝向所述安装空间的表面凹陷形成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所述活动杆体的端部分别伸入所述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内,所述第一安装孔贯穿所述第一安装槽的槽壁,所述第二安装孔贯穿所述第二安装槽的槽壁。
可选地,所述第一杆体和所述活动杆体朝向所述安装空间的表面凹陷形成第三安装槽和第四安装槽;
所述管箍的数量为多个,一所述管箍的部分伸入所述第三安装槽,与所述第一杆体可拆卸连接;
或者,一所述管箍的部分伸入所述第四安装槽,与所述活动杆体可拆卸连接。
可选地,所述抗震支架还包括缓冲垫,所述缓冲垫环绕所述管箍的内侧设置,并与所述管箍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缓冲垫的材质为柔性材料。
可选地,所述基座包括安装部和与所述安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的固定部,所述安装部套接固定于所述固定框的一自由端,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安装面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杆体、所述第二杆体、所述第三杆体和所述活动杆体均为槽钢。
可选地,所述固定框和所述活动杆体的壁厚为1-5mm。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采用将活动杆体通过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第三安装孔、第四安装孔和连接件,与固定框的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可拆卸连接,从而使抗震支架的安装空间减小。并通过基座,将固定框与安装面固定,通过管箍将管道固定,使抗震支架保持原有的抗震可靠性。如此,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减小的抗震支架的安装空间,方便管道在较小安装空间处的安装固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抗震支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抗震支架 31 安装部
10 固定框 32 固定部
11 第一杆体 50 活动杆体
12 第二杆体 51 第四安装槽
121 第一安装孔 70 连接件
122 第一安装槽 90 管箍
13 第三杆体 91 第一护环
131 第二安装孔 92 第二护环
20 安装空间 93 连接柱
30 基座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抗震支架100。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出的抗震支架100包括用于将管道固定于具有承载功能的安装面(未图示),所述抗震支架100包括:
固定框10,所述固定框10包括第一杆体11、第二杆体12和第三杆体13,所述第二杆体12和所述第三杆体13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杆体11的端部,所述第二杆体12的表面设有多个间隔排布的第一安装孔121,所述第三杆体13的表面设有多个间隔排布的第二安装孔131;
两基座30,一所述基座30与所述第二杆体12背离所述第一杆体11的端部可拆卸连接,并与所述安装面固定连接,另一所述基座30与所述第三杆体13背离所述第一杆体11的端部可拆卸连接,且与所述安装面固定连接;
活动杆体50,所述活动杆体50的端部分别设有第三安装孔(未图示)和第四安装孔(未图示);
至少两连接件70,一所述连接件70穿过一所述第一安装孔121和一所述第二安装孔131,将所述活动杆体50和所述第二杆体12可拆卸连接;
另一所述连接件70穿过一所述第二安装孔131和一所述第四安装孔,将所述活动杆体50和所述第三杆体13可拆卸连接;
管箍90,所述管箍90套接于所述管道(未图示),并与所述第一杆体11可拆卸连接;
或者,与所述活动杆体50可拆卸连接。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采用将活动杆体50通过第一安装孔121、第二安装孔131、第三安装孔、第四安装孔和连接件70,与固定框10的第一杆体11和第二杆体12可拆卸连接,从而使抗震支架100的安装空间20减小。并通过基座30,将固定框10与安装面固定,通过管箍90将管道固定,使抗震支架100保持原有的抗震可靠性。如此,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减小的抗震支架100的安装空间20,方便管道在较小安装空间20处的安装固定。
可以理解是的,该安装面可以为墙面或天花板等壁面,或者为其他一些可以固定管道的表面。以及,为了更好地支撑管道,在管道的铺设过程中可以采用多个抗震支架100固定,从而提高管道的固定和抗震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杆体12和所述第三杆体13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杆体11的端部,可以理解的是,该固定框10的第一杆体11、第二杆体12和第三杆体13分别位于三个周向方位的,并且相互连接设置,如此设置使抗震支架100的受力更均匀,从而保证管道安装平稳。该固定框10的第一杆体11、第二杆体12和第三杆体13为一体成型结构,如此设置,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制造材料用量少,利于降低固定框10的成本,并且节省装配和生产误差。以及,该连接件70可以为螺栓和螺母,通过螺栓螺母可以较好地实现固定框10和活动杆体50的相互固定。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管箍90包括第一护环91和与该第一护环91可拆卸连接的第二护环92,该第一护环91和第二护环92均套接于管道。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护环91和第二护环92均大致呈半弧形设置,如此设置,在第一护环91和第二护环92相互固定时可以形成圆环,从而将整个管道包裹在内。以及,该第一护环91的外侧还设有连接柱93,该连接柱93与第一杆体11可拆卸连接,或与活动杆体50可拆卸连接。可以理解的是,可以通过在第一杆体11、活动杆体50、连接柱93设置螺纹孔,再通过螺接件将连接柱93与第一杆体11,或连接柱93与活动杆体50可拆卸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杆体11、所述第二杆体12、所述第三杆体13和所述活动杆体50共同围设形成安装空间20,所述管箍90位于所述安装空间20内。将管箍90设于安装空间20内,可以进一步节省抗震支架100的安装空间20,并且能很好地保护管道,防止管道损坏。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杆体12和所述第三杆体13朝向所述安装空间20的表面凹陷形成第一安装槽122和第二安装槽(未图示),所述活动杆体50的端部分别伸入所述第一安装槽122和第二安装槽内,所述第一安装孔121贯穿所述第一安装槽122的槽壁,所述第二安装孔131贯穿所述第二安装槽的槽壁。可以理解的是,活动杆体50的端部可滑动的伸入第一安装槽122和第二安装槽,如此设置便于对活动杆体50的安装位置进行调整。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一安装孔121可以设于第一安装槽122的底壁,或者设于第一安装槽122的侧壁;该第二安装孔131可以设于第二安装槽的底壁,或者设于第二安装槽的侧壁;对应的,第三安装孔和第四安装孔可以设于活动杆体50端部的顶面,或者设于活动杆体50端部的侧面,如此,便于活动杆体50和固定框10的安装。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杆体11和所述活动杆体50朝向所述安装空间20的表面凹陷形成第三安装槽和第四安装槽51;
所述管箍90的数量为多个,一所述管箍90的部分伸入所述第三安装槽,与所述第一杆体11可拆卸连接;
或者,一所述管箍90的部分伸入所述第四安装槽51,与所述活动杆体50可拆卸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管箍90的连接柱93可滑动地伸入第三安装槽和第四安装槽51,该抗震支架100还包括限位件(未图示),该限位件限制连接柱93在第三安装槽和第四安装槽51的位置。具体的,该限位件可以为限位螺钉,或者限位凸块。设置第三安装槽和第四安装槽51可以便于管箍90的安装,并且对管箍90实现让位安装的效果,进而减小安装空间20,方便使用。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抗震支架100还包括缓冲垫(未图示),所述缓冲垫环绕所述管箍90的内侧设置,并与所述管箍90固定连接。如此设置可以避免管道和管箍90直接接触,提高抗震缓冲的效果。以及,为了方便缓冲,该缓冲垫可以是柔性件,具体的,该缓冲垫可以采用橡胶或者硅胶或者其他柔性材料制作。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基座30包括安装部31和与所述安装部31的一端固定连接的固定部32,所述安装部31套接固定于所述固定框10的一自由端,所述固定部32与所述安装面固定连接。需要说明的是,该固定框10的自由端包括第二杆体12背离第一杆体11的端部和第三杆体13背离第一杆体11的端部,安装部31大致呈圆筒状设置,固定部32自其开口端向外延伸,如此设置使固定框10能穿过安装部31,从而进一步减小安装空间20,方便使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杆体11、所述第二杆体12、所述第三杆体13和所述活动杆体50均为槽钢。槽钢成本较低,可以很好地实现抗震支架100支撑管道的功能。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框10和所述活动杆体50的壁厚为1-5mm。固定框10的壁厚具体指,固定框10之靠近安装空间20的内侧壁,与固定框10之远离安装空间20的外侧壁之间的距离(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一安装槽122、第二安装槽和第三安装槽的槽壁也为1-5mm)。如果固定框10的壁厚设计得太薄,则容易在抗震支架100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变形、损坏的现象;而如果固定框10的壁厚设计得太大,则会导致抗震支架100的体型较大、重量较大、材料成本较高。此处,将固定框10的壁厚设置在1mm-5mm,既利于保证抗震支架100的强度,又可将抗震支架100的体型、重量、材料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其综合性较好。
活动杆体50的壁厚具体指,活动杆体50之靠近安装空间20的内侧壁,与活动杆体50之远离安装空间20的外侧壁之间的距离(需要说明的是,该第四安装槽51的槽壁也为1-5mm)。如果活动杆体50的壁厚设计得太薄,则容易在抗震支架100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变形、损坏的现象;而如果活动杆体50的壁厚设计得太大,则会导致抗震支架100的体型较大、重量较大、材料成本较高。此处,将活动杆体50的壁厚设置在1mm-5mm,既利于保证抗震支架100的强度,又可将抗震支架100的体型、重量、材料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其综合性较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抗震支架,用于将管道固定于具有承载功能的安装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抗震支架包括:
固定框,所述固定框包括第一杆体、第二杆体和第三杆体,所述第二杆体和所述第三杆体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杆体的端部,所述第二杆体的表面设有多个间隔排布的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三杆体的表面设有多个间隔排布的第二安装孔;
两基座,一所述基座与所述第二杆体背离所述第一杆体的端部可拆卸连接,并与所述安装面固定连接,另一所述基座与所述第三杆体背离所述第一杆体的端部可拆卸连接,且与所述安装面固定连接;
活动杆体,所述活动杆体的端部分别设有第三安装孔和第四安装孔;
至少两连接件,一所述连接件穿过一所述第一安装孔和一所述第二安装孔,将所述活动杆体和所述第二杆体可拆卸连接;
另一所述连接件穿过一所述第二安装孔和一所述第四安装孔,将所述活动杆体和所述第三杆体可拆卸连接;
管箍,所述管箍套接于所述管道,并与所述第一杆体可拆卸连接;
或者,与所述活动杆体可拆卸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框为一体成型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体、所述第二杆体、所述第三杆体和所述活动杆体共同围设形成安装空间,所述管箍位于所述安装空间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抗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杆体和所述第三杆体朝向所述安装空间的表面凹陷形成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所述活动杆体的端部分别伸入所述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内,所述第一安装孔贯穿所述第一安装槽的槽壁,所述第二安装孔贯穿所述第二安装槽的槽壁。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抗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体和所述活动杆体朝向所述安装空间的表面凹陷形成第三安装槽和第四安装槽;
所述管箍的数量为多个,一所述管箍的部分伸入所述第三安装槽,与所述第一杆体可拆卸连接;
或者,一所述管箍的部分伸入所述第四安装槽,与所述活动杆体可拆卸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抗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抗震支架还包括缓冲垫,所述缓冲垫环绕所述管箍的内侧设置,并与所述管箍固定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抗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垫的材质为柔性材料。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抗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包括安装部和与所述安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的固定部,所述安装部套接固定于所述固定框的一自由端,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安装面固定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抗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体、所述第二杆体、所述第三杆体和所述活动杆体均为槽钢。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抗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框和所述活动杆体的壁厚为1-5mm。
CN201820681771.5U 2018-05-08 2018-05-08 抗震支架 Active CN2086702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681771.5U CN208670273U (zh) 2018-05-08 2018-05-08 抗震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681771.5U CN208670273U (zh) 2018-05-08 2018-05-08 抗震支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670273U true CN208670273U (zh) 2019-03-29

Family

ID=658215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681771.5U Active CN208670273U (zh) 2018-05-08 2018-05-08 抗震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67027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33572B (zh) 螺栓拉伸试验工装及使用该试验工装的拉伸试验装置
CN206571029U (zh) 无吊顶综合支吊体系
CN205666569U (zh) 一种电缆保护管
CN205560000U (zh) 一种管道吊架
CN208670273U (zh) 抗震支架
CN210920331U (zh) 一种拼接式管道吊架
CN202969677U (zh) 龙骨组件和主龙骨
CN103590565A (zh) 玻璃砖干挂安装结构
CN204695881U (zh) 环氧玻纤管内填充空心绝缘囊的复合绝缘横担和支柱
CN207664547U (zh) 一种新型pvc电力电缆保护管
CN207671162U (zh) 一种制衣吊挂系统中的进站机构
CN202181661U (zh) 钢结构屋面采光板安装结构
CN204213557U (zh) 应用于冷媒管的隔热吊架装置
CN201362640Y (zh) 拉边机与锡槽连接密封装置
CN201002223Y (zh) 法兰垫安装定位器
CN109654298B (zh) 一种便于吊装的调节式中央空调管道安装支架
CN204213556U (zh) 一种冷媒管的隔热吊架装置
CN104390102B (zh) 一种利用隔热吊架装置安装冷媒管的方法
CN202769052U (zh) 一种管道活动吊架
CN201933656U (zh) 一种点连接式玻璃幕墙中的玻璃组合夹具结构
CN106158166A (zh) 环氧玻纤管内间断填充固体绝缘物的轻型复合横担和支柱
CN220857516U (zh) 一种依托保温管道铺设小型电缆桥架的支撑结构
CN216242699U (zh) 一种管道支吊架
CN210423960U (zh) 便于调节的工程管道支撑装置
CN209244292U (zh) 一种外挂板安装底部调平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