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660437U - 一种新型浮油吸油排油带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浮油吸油排油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660437U
CN208660437U CN201821031568.XU CN201821031568U CN208660437U CN 208660437 U CN208660437 U CN 208660437U CN 201821031568 U CN201821031568 U CN 201821031568U CN 208660437 U CN208660437 U CN 2086604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layer
metal net
clad
absorbent mater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03156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正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Lvse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Lvse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Lvse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Lvse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03156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6604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6604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6604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olid-Sorbent Or Filter-Aiding Composi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水分离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浮油吸油排油带,新型浮油吸油排油带,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包括上包覆层、下包覆层、上金属网层、棉布层、吸油棉层、下金属网层,所述棉布层、吸油棉层为至少两层且交错设置,从外到内,上包覆层、上金属网层、棉布层、吸油棉层、下金属网层、下包覆层依次设置,所述上包覆层与下包覆层固定连接;将多层依次缝合,在超亲油超疏水材料中进行浸轧,之后烘干裁取需要尺寸缝制成排油带;本新型浮油吸油排油带采用复合结构,吸油率高,结构强度高,耐磨损,耐挤压,可多次使用,使用寿命长。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浮油吸油排油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水分离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浮油吸油排油带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吸油织物制品多采用无纺布制成,比如吸油棉、吸油毡等,吸油效果良好,且可重复使用。
中国专利库中公开了一种纳米级吸油毡(CN201510584125.8),包括吸油毡主体,吸油毡主体包括由亲油无纺布和纳米级吸油毡体,亲油无纺布数量为2层,对称设置于纳米级吸油毡体的两侧,纳米级吸油毡体包括采用聚丙烯熔喷制成的第一吸油纤维和第二吸油纤维。制备方法如下:(1)无纺布裁切;(2)渗油孔冲孔;(3)生产第一吸油纤维和第二吸油纤维;(4)纳米级吸油毡体制得;(5)加固成品;特点在于,纳米级吸油毡体有不同直径的纳米纤维混合而成,成本低廉,可批量大量生产,具有极好的吸油、渗油效果,纳米级吸油毡体利用率高,不仅扩大了纳米级吸油毡体吸油面积,提高了强度,吸油毡之间通过挂钩部和挂环部相连,发挥围油、挡油作用,具备一定的乘波性,不易分散。
中国专利库中公开了一种海上除油专用吸油毡布(CN201510205874.5),包括一采用吸油纤维制得的具有吸油间隙部的吸油毡体,所述吸油毡体包括两层吸油纤维层,在由两层吸油纤维层之间形成的吸油间隙部内填充有拒水亲油材料,所述两层吸油纤维层与拒水亲油材料加固一体。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预处理;将准备填充的拒水亲油材料准备完毕,备用;选择吸油纤维,备用;(2)、生产吸油纤维层;(3)、铺设拒水亲油材料;(4)加固处理;(5)、卷收;用浒苔制成的围油栏具有良好的拦油、吸油性能,能增强围油栏的使用效果,且吸油后能长期浮游在水面上,不下沉、不变形,具有良好的吸油、挡油效果。
现有的吸油织物虽然吸油效果不错,但以无纺布为主体的吸油毡体强度低,重复挤压后,以扭曲、破碎,使用寿命短,而且结构强度低、不耐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浮油吸油排油带及其制备方法,排油带包括。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浮油吸油排油带,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包括上包覆层、下包覆层、上金属网层、棉布层、吸油棉层、下金属网层,所述棉布层、吸油棉层为至少两层且交错设置,从外到内,上包覆层、上金属网层、棉布层、吸油棉层、下金属网层、下包覆层依次设置,所述上包覆层与下包覆层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上包覆层、下包覆层、上金属网层、棉布层、吸油棉层、下金属网层上都设置有超亲油超疏水涂层。
优选地,所述棉布层与吸油棉层使用车缝线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上金属网层、棉布层、吸油棉层、下金属网层使用车缝线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上包覆层、上金属网层、棉布层、吸油棉层、下金属网层、下包覆层使用车缝线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上包覆层为至少两层棉布制成,所述下包覆层为牛津布,厚度为0.2-0.5cm。
优选地,所述上金属网层、下金属网层都为不低于200目的铜网。
优选地,所述上金属网层、下金属网层之间均匀设置多道加固线。
优选地,所述上包覆层、下包覆层被车缝线均匀隔成相同形状的多个格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新型浮油吸油排油带采用复合结构,吸油率高,结构强度高,耐磨损,耐挤压,可多次使用,使用寿命长,使用本实用新型,可大大提高油水分离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新型浮油吸油排油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新型浮油吸油排油带的截面示意图。
图中,1.主体、2.上包覆层、3.下包覆层、4.上金属网层、5.棉布层、6.吸油棉层、7.下金属网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或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2所示,所述一种新型浮油吸油排油带,包括主体1,所述主体1包括上包覆层2、下包覆层3、上金属网层4、棉布层5、吸油棉层6、下金属网层7,所述棉布层5、吸油棉层6为至少两层且交错设置,从外到内,上包覆层2、上金属网层4、棉布层5、吸油棉层6、下金属网层7、下包覆层3依次设置,所述上包覆层2与下包覆层3固定连接,棉布层5与吸油棉层6交错设计,棉布层5对吸油棉层6进行定型加固,增强吸油棉层6的耐弯折性能和使用寿命;上金属网层4、下金属网层7增强整体结构强度,耐磨损,耐弯折;上包覆层2、下包覆层3都多层组织进行包裹和定型。
其中,所述主体1经过超亲油超疏水材料中浸轧处理,增强整体的亲油疏水性能,增加吸油量,减少吸水量;所述棉布层5与吸油棉层6使用车缝线固定连接;所述上金属网层4、棉布层5、吸油棉层6、下金属网层7使用车缝线固定连接;所述上包覆层2、上金属网层4、棉布层5、吸油棉层6、下金属网层7、下包覆层3使用车缝线固定连接;多层车缝线固定,增加整体结构强度,也加强了每层之间的连接强度;所述上包覆层2为至少两层棉布制成,上表面为棉布材质,耐磨损,通透性好,有利于吸油和挤压排油;所述下包覆层3为牛津布,厚度为0.2-0.5cm,牛津布强度高、耐磨损。
所述上金属网层4、下金属网层7都为不低于200目的铜网,200目以上的铜网兼具韧性和通透性,对吸油排油不构成阻碍;所述上金属网层4、下金属网层7之间均匀设置多道加固线,对上金属网层4、下金属网层7单独加固,使其对上下间隔内的棉布层5、吸油棉层6加固并将其分成多个小空间,在使用过程中不易损坏棉布层5、吸油棉层6结构,延长使用周期;所述上包覆层2、下包覆层3被车缝线均匀隔成相同形状的多个格子,这种设计的结构整体性好,不易磨碎,可连续长期使用。
实施例1
一种新型浮油吸油排油带,长度10m,宽度2m,厚度0.06m;从外到内,上包覆层2、上金属网层4、棉布层5、吸油棉层6、棉布层5、吸油棉层6、棉布层5、下金属网层7、下包覆层3依次设置,其中棉布层5为三层,吸油棉层6为两层,上包覆层2为三层棉布缝制而成,上金属网层4、下金属网层7为200目的铜网,下包覆层3为帆布。
实施例2
一种新型浮油吸油排油带,长度8.4m,宽度2.4m,厚度0.08m;从外到内,上包覆层2、上金属网层4、棉布层5、吸油棉层6、棉布层5、吸油棉层6、棉布层5、吸油棉层6、棉布层5、下金属网层7、下包覆层3依次设置,其中棉布层5为四层,吸油棉层6为三层,上包覆层2为四层棉布缝制而成,上金属网层4、下金属网层7为300目的铜网,下包覆层3为帆布。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Claims (9)

1.一种新型浮油吸油排油带,包括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包括上包覆层、下包覆层、上金属网层、棉布层、吸油棉层、下金属网层,所述棉布层、吸油棉层为至少两层且交错设置,从外到内,上包覆层、上金属网层、棉布层、吸油棉层、下金属网层、下包覆层依次设置,所述上包覆层与下包覆层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浮油吸油排油带,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包覆层、下包覆层、上金属网层、棉布层、吸油棉层、下金属网层上都设置有超亲油超疏水涂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浮油吸油排油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棉布层与吸油棉层使用车缝线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浮油吸油排油带,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金属网层、棉布层、吸油棉层、下金属网层使用车缝线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浮油吸油排油带,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包覆层、上金属网层、棉布层、吸油棉层、下金属网层、下包覆层使用车缝线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浮油吸油排油带,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包覆层为至少两层棉布制成,所述下包覆层为牛津布,厚度为0.2-0.5c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浮油吸油排油带,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金属网层、下金属网层都为不低于200目的铜网。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新型浮油吸油排油带,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金属网层、下金属网层之间均匀设置多道加固线。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浮油吸油排油带,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包覆层、下包覆层被车缝线均匀隔成相同形状的多个格子。
CN201821031568.XU 2018-07-02 2018-07-02 一种新型浮油吸油排油带 Active CN2086604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031568.XU CN208660437U (zh) 2018-07-02 2018-07-02 一种新型浮油吸油排油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031568.XU CN208660437U (zh) 2018-07-02 2018-07-02 一种新型浮油吸油排油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660437U true CN208660437U (zh) 2019-03-29

Family

ID=658268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031568.XU Active CN208660437U (zh) 2018-07-02 2018-07-02 一种新型浮油吸油排油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66043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427734A (en) Wet press felt for papermaking machines
JPS6317971B2 (zh)
CN102797115B (zh) 用于含加筋层的厚型非织造材料的针刺加固方法
DE102009028215B3 (de) Kombination eines Pressfilzes mit einem Presswalzenbezug und/oder einem Saugwalzenbezug für eine Papiermaschine
JPS6213079B2 (zh)
CN207109253U (zh) 湿法水刺复合无纺布
CN208660437U (zh) 一种新型浮油吸油排油带
CN109023728A (zh) 基于聚四氟聚乙烯膜的水刺无纺布及其制备工艺
CN106801292B (zh) 一种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膜的水刺无纺布及其制备工艺
CN104912052B (zh) 土工管袋及其制作方法
CN108203967A (zh) 一种可组合连接的多层复合排水土工网垫
CN101560733A (zh) 一种织物与非织造布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203331508U (zh) 高强度复合土工布
CN108686402A (zh) 一种新型浮油吸油排油带及其制备方法
CN205711587U (zh) 一种高等级路基专用复合土工材料
CN212834300U (zh) 一种篷布
CN211892297U (zh) 一种高强力无纺布
CN104369489A (zh) 一种适于水油混合环境下使用的吸附材料
CN209493687U (zh) 一种超细纤维网孔无纺布
CN210062238U (zh) 一种加强型透气土工布
CN106835505A (zh) 基于聚四氟聚乙烯膜的水刺无纺布及其制备工艺
CN2729117Y (zh) 一种超微细结构仿真革基布材料
CN1306120C (zh) 吸水膨胀袋
CN208052746U (zh) 一种涤纶短纤无纺土工布
JPS59141621A (ja) 排水工法用ドレ−ン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