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649357U - 一种能够有效避免热风管道烧穿的散热冷却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能够有效避免热风管道烧穿的散热冷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649357U
CN208649357U CN201821266239.3U CN201821266239U CN208649357U CN 208649357 U CN208649357 U CN 208649357U CN 201821266239 U CN201821266239 U CN 201821266239U CN 208649357 U CN208649357 U CN 2086493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t air
air duct
cooling fin
screw rod
heat radi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26623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英杰
李淼
王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Iron and Steel Group Kunming Iron and Stee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Iron and Steel Group Kunming Iron and Stee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Iron and Steel Group Kunming Iron and Steel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Iron and Steel Group Kunming Iron and Stee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26623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6493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6493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64935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能够有效避免热风管道烧穿的散热冷却装置,包括底板、散热片、螺杆、定距套、垫圈、螺母,所述的底板设置于热风管道之外表面上;所述的底板上设置螺杆共4件;所述的螺杆上设置散热片若干件;所述的散热片每两片之间设置定距套;所述的定距套穿过螺杆,两端面与散热片贴合;所述的散热片之最上一件的上表面与螺杆的配合处依次设置垫圈及螺母。本实用新型安装在热风管道的发红位置,将热风管道上集中高温点的热量稳定传至散热片上,通过自然空气流动达到散热的效果,从而避免了热风管道被烧穿;通过加、减散热片数量达到控制散热程度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可靠,能够有效避免热风管道被烧穿。

Description

一种能够有效避免热风管道烧穿的散热冷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高炉炼铁设备技术领域,进一步属于热风管道应急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结构简单,使用可靠,能够有效避免热风管道烧穿的散热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热风管道是高炉送风系统中的重要设备,管道内部输送高温高压气流,工作条件十分恶劣。热风管道内部由耐火材质组合砖分层砌筑,外部由钢管包裹。在日常生产过程中,由于温度变化,热风管道内部的耐火材料受应力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损坏脱落。失去耐火材料的热风管道仅剩金属外管,在高温气流输送期间,管道发红,若不采取措施则导致发红区域烧穿,进而造成安全生产事故。目前,如果发生热风管道发红现象,工作人员通过外部加装空气冷却吹扫装置进行应急处理,若冷却效果较好,则维持吹扫动作,待高炉择期休风处理。此种冷却方法需要消耗大量的压缩空气,生产成本高,并且冷却效果不稳定,不适应连续而紧张的高炉生产。为此,研究开发一种结构简单,使用可靠,能够有效避免热风管道烧穿的散热冷却装置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可靠,能够有效避免热风管道烧穿的散热冷却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底板、散热片、螺杆、定距套、垫圈、螺母,所述的底板设置于热风管道之外表面上;所述的底板上设置螺杆共4件;所述的螺杆上设置散热片若干件;所述的散热片每两片之间设置定距套;所述的定距套穿过螺杆,两端面与散热片贴合;所述的散热片之最上一件的上表面与螺杆的配合处依次设置垫圈及螺母。
本实用新型在热风管道的外表面上设置底板,底板上设置4件螺杆,螺杆上设置散热片若干件;每两件散热片之间设置定距套,保证每两件散热片之间的距离为50~100mm,从而保证散热效果;所有构件、零件均采用铜质材料制作,具有良好的热传导性能。
本实用新型安装在热风管道的发红位置,将热风管道上集中高温点的热量稳定传至散热片上,通过自然空气流动达到散热的效果,从而避免了热风管道被烧穿;通过加、减散热片数量达到控制散热程度及效果。本实用新型仅靠大气中的自然风便可满足散热要求,省去大量外部冷却气源吹扫而产生的消耗,降低了能源介质消耗,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可靠,能够有效避免热风管道被烧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板,2-散热片,3-螺杆,4-定距套,5-垫圈,6-螺母,7-热风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以任何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教导所作的任何变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底板1,散热片2,螺杆3,定距套4,垫圈5,螺母6,所述的底板1设置于热风管道7之外表面上;所述的底板1上设置螺杆3共4件;所述的螺杆3上设置散热片2若干件;所述的散热片2每两片之间设置定距套4;所述的定距套4穿过螺杆3,两端面与散热片2贴合;所述的散热片2之最上一件的上表面与螺杆3的配合处依次设置垫圈5及螺母6。
所述的底板1与热风管道7紧密贴合,其间隙≤0.1mm。
所述的底板1采用铜板制作。
所述的底板1与螺杆3之间采用螺纹连接或者焊接。
所述的散热片2每两件之间的距离为50~100mm。
所述的散热片2之厚度为1~3mm,并采用铜板制作。
所述的螺杆3采用铜棒制作。
所述的定距套4采用铜棒制作。
所述的垫圈5采用铜棒制作。
所述的螺母6采用铜棒制作。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
本实用新型在热风管道7的外表面上设置底板1,底板1上设置4件螺杆3,螺杆3上设置散热片2若干件;每两件散热片2之间设置定距套4,保证每两件散热片2之间的距离为50~100mm,从而保证散热效果;所有构件、零件均采用铜质材料制作,具有良好的热传导性能。本实用新型安装在热风管道7的发红位置,将热风管道7上集中高温点的热量稳定传至散热片2上,通过自然空气流动达到散热的效果,从而避免了热风管道7被烧穿;通过加、减散热片2数量达到控制散热程度及效果。

Claims (10)

1.一种能够有效避免热风管道烧穿的散热冷却装置,包括底板(1)、散热片(2)、螺杆(3)、定距套(4)、垫圈(5)、螺母(6),其特征是:所述的底板(1)设置于热风管道(7)之外表面上;所述的底板(1)上设置螺杆(3)共4件;所述的螺杆(3)上设置散热片(2)若干件;所述的散热片(2)每两片之间设置定距套(4);所述的定距套(4)穿过螺杆(3),两端面与散热片(2)贴合;所述的散热片(2)之最上一件的上表面与螺杆(3)的配合处依次设置垫圈(5)及螺母(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有效避免热风管道烧穿的散热冷却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底板(1)与热风管道(7)紧密贴合,其间隙≤0.1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有效避免热风管道烧穿的散热冷却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底板(1)采用铜板制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有效避免热风管道烧穿的散热冷却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底板(1)与螺杆(3)之间采用螺纹连接或者焊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有效避免热风管道烧穿的散热冷却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散热片(2)每两件之间的距离为50~10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有效避免热风管道烧穿的散热冷却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散热片(2)之厚度为1~3mm,并采用铜板制作。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有效避免热风管道烧穿的散热冷却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螺杆(3)采用铜棒制作。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有效避免热风管道烧穿的散热冷却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定距套(4)采用铜棒制作。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有效避免热风管道烧穿的散热冷却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垫圈(5)采用铜棒制作。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有效避免热风管道烧穿的散热冷却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螺母(6)采用铜棒制作。
CN201821266239.3U 2018-08-07 2018-08-07 一种能够有效避免热风管道烧穿的散热冷却装置 Active CN2086493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266239.3U CN208649357U (zh) 2018-08-07 2018-08-07 一种能够有效避免热风管道烧穿的散热冷却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266239.3U CN208649357U (zh) 2018-08-07 2018-08-07 一种能够有效避免热风管道烧穿的散热冷却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649357U true CN208649357U (zh) 2019-03-26

Family

ID=657884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266239.3U Active CN208649357U (zh) 2018-08-07 2018-08-07 一种能够有效避免热风管道烧穿的散热冷却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64935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649357U (zh) 一种能够有效避免热风管道烧穿的散热冷却装置
CN201583150U (zh) 一种陶瓷窑炉余热利用装置
CN203526814U (zh) 一种管道野外焊接施工便携控温式陶瓷加热带
CN103033062B (zh) 燃气梭式窑的余热利用装置
CN202350548U (zh) 一种窑炉余热回收装置
CN204141997U (zh) 一种超高温真空热压炉
CN108088256A (zh) 一种利用靶向加热元件进行加热炉改造的方法
CN201543821U (zh) 全纤维金刚石锯片氢气保护热压烧结电阻炉
CN204718387U (zh) 烧结机台车车体隔热垫
CN204369926U (zh) 一种退火炉
CN204281803U (zh) 一种手术刀热处理装置
CN202582203U (zh) 可冷却的用于回转窑喷补装置
Liu et al. Experimental study on improving cement quality with oxygen-enriched combustion technology
CN201811201U (zh) 一种基于涂层技术的燃煤锅炉
CN202814086U (zh) 一种保温效果较好的退火炉炉墙
CN202705403U (zh) 一种连续退火炉
CN211497480U (zh) 一种焦煤炼焦炉护炉装置
CN202543278U (zh) 氧化铁球团焙烧炉
CN207990619U (zh) 一种燃气燃烧器
CN204227899U (zh) 高效蓄热式天燃气贯通炉
CN204535406U (zh) 超绝热隧道窑烧嘴砖
CN207963489U (zh) 一种节能碳管炉炉体及其碳管炉
CN203083378U (zh) 燃气梭式窑的余热利用装置
CN202492549U (zh) 一种球墨铸铁管退火炉用装置
CN203687599U (zh) 一种熔化保温炉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