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637499U - 一种具有极耳的电池极板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极耳的电池极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637499U
CN208637499U CN201821329332.4U CN201821329332U CN208637499U CN 208637499 U CN208637499 U CN 208637499U CN 201821329332 U CN201821329332 U CN 201821329332U CN 208637499 U CN208637499 U CN 2086374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b
rib
ontology
pole plate
vertical ri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32933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锦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Riyuetan Pool Power Suppl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Riyuetan Pool Power Suppl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Riyuetan Pool Power Suppl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Riyuetan Pool Power Suppl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32933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6374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6374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6374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极耳的电池极板,包括极板本体、极耳本体以及相互垂直交叉连接的横向筋条和竖向筋条,筋条间交叉连接形成的网格用于涂覆铅膏,将极耳本体设置于极板本体上端的中间部分,能够改善一个极耳偏置所造成的电流分布不均匀现象,提高整体活性物质的利用率,克服了远离极耳一端的筋条过快腐蚀的问题,延长极板的使用寿命;且各横向筋条和竖向筋条上下粗细一致也避免了提高制造工艺难度和增加生产成本等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极耳的电池极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了一种具有极耳的电池极板。
背景技术
当下,铅酸蓄电池较为传统的技术是以铅粉、硫酸溶液为基本原料来配置铅膏,然后涂覆在板栅上经过固化-干燥处理称为电池极板;板栅作为电池活性物质的载体,同时也是输送电流的集流体。现有的技术中,铅酸蓄电池的极耳一般位于电池极板边框的一侧边缘(如CN204793035U一种铅酸平板动力蓄电池板栅记载的将极耳设置在电池极板的左侧边缘),各横向筋条与各竖向筋条之间相互交叉设置在电池边框内侧,且各横向筋条相互平行等间距设置,各竖向筋条也相互平行等间距设置,接着在具有横向筋条和竖向筋条的电池边框的一面涂抹上铅膏即得蓄电池的电池极板。其原理是,当蓄电池处于工作过程时,铅膏中的电子会移动到各横向筋条和各竖向筋条内,再沿各竖向筋条向上移动,最终汇聚到极耳位置。因此,竖向筋条和横向筋条距离极耳较近的一端的电流相比较距离较远的一端就比较大,而一般的横向筋条和竖向筋条的各部分粗细均匀(即只考虑材料横面积的情况下,各部分的电阻基本相同),这样就容易导致距离极耳较近的一端电压较大,从而该较近的部位上的铅膏中的活性物质的利用率较高,而较远的一段却利用率较低,因此存在利用率不均的问题;此外,由于铅膏中活性物质在电池工作时会释放出硫酸等腐蚀性物质,而靠近极耳一端的活性物质的反应会更加充分,自然也会产生更多的腐蚀性物质,在实际应用中,往往就会出现靠近极耳一端的筋条被腐蚀断裂,无法承载电流正常导电,而较远的一端却还完好无损,导致整个电池极板各部分利用不均,最终导致电池快速失效,使用寿命短,造成资源浪费。
对此问题,现有的解决方案是将极耳下方的竖向筋条由下向上地加粗,即增加竖向筋条上端的横截面导流面积,以此减缓其腐蚀失效的速度;该技术虽然对上述问题的解决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这种解决方法仍然会增加板栅总体重量,提高电池的生产制造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及现有解决方案的缺点,需要一种更优解的方案。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具有极耳的电池极板,其极耳本体设置在极板本体上端的中间部分,其横向筋条和竖向筋条各自的粗细一致,且竖向筋条比横向筋条的更粗,此结构可以避免提高生产制造成本的同时,又均衡电池极板各部分的利用情况,使得极板各筋条的集流效果和腐蚀速度都相对一致。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具有极耳的电池极板,包括极板本体、极耳本体,以及相互垂直交叉连接的横向筋条和竖向筋条,其交叉连接形成的网格上涂覆有铅膏,所述极板本体上端设置有极耳本体,极耳主要起到汇流与连通外界的作用;所述极耳本体设置在极板本体上端的中间部分,能够改善一个极耳偏置所造成的电流分布不均匀现象;所述横向筋条的整体横截面积一致,所述竖向筋条的整体横截面积一致,各横向筋条上下粗细一致和各竖向筋条上下粗细一致也避免提高制造工艺难度和生产成本;且竖向筋条的横截面积比横向筋条的横截面积大,其内阻更低,利于电流沿竖向筋条向极耳汇流,降低电能的损耗。
可选地,所述中间部分是指从极板本体上端横向距离的五分之二处至五分之三处的部分,即中间部分在极板本体的上端是有一定的宽度范围,极耳本体设置在中间部分的区间内便可使得导电电流较为对称分布。
可选地,极耳本体的中心线位于极板本体的中心线位置,即极耳本体设置在极板本体上端最中心的位置,呈左右对称。
可选地,极耳本体向极板本体的中心线的左侧或右侧偏移设置。
可选地,极耳本体向极板本体中心线的左侧或右侧偏移设置,一般极耳的宽度较小,此时极耳整体仍位于所述中间部分的区间内。
可选地,所述竖向筋条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横向筋条之间的间距。
可选地,所述竖向筋条的间距和所述横向筋条的间距的比值是0.5-1.0,更优选为0.7-1.0,最优选为0.8,竖向筋条间隔小,利于活性物质反应后的电子往竖向筋条集聚,从而提升集流性能。
可选地,所述竖向筋条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横向筋条的横截面积,且二者横截面积的比值是1.1-1.8,更优选为1.2-1.5,竖向筋条的截面积比横向筋条的截面积大,其内阻更低,利于电流沿竖向筋条向极耳汇流,降低电能的损耗。
可选地,所述竖向筋条和所述横向筋条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椭圆形、菱形、六边形、长方形的其中一种,选择菱形或六边形等多边形截面的筋条可以减少涂覆铅膏的脱落,降低铅膏的损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电池极板本体的中间部分上设置极耳,提高整体活性物质的利用率,与现有技术相比,既保证了极板左右侧工作电流的均衡分布和流向,又避免制造粗细不一的筋条带来的生产工艺难度加大和制造成本提高的问题,也节省了铅耗和材料重量。
附图说明
以下和其他优点和特征将从以下参考附图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中得到更充分的理解,附图必须以说明性和非限制性的方式来考虑,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有极耳的电池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横向筋条,2-竖向筋条,3-极耳本体,4-极板本体中心线,5-极耳本体中心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方案和效果。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如无特殊说明,当某一特征被称为“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它可以直接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也可以间接地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此外,本实用新型中所使用的上、下、左、右等描述仅仅是相对于附图中本实用新型各组成部分的相互位置关系来说的。在本实用新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此外,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公开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元件,但这些元件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元件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公开范围的情况下,第一元件也可以被称为第二元件,类似地,第二元件也可以被称为第一元件。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
如图1所示,一种具有极耳的电池极板,包括极板本体、极耳本体以及多条横向筋条1和竖向筋条2,其结构为两种筋条相互垂直交叉连接,所交叉连接形成的网格用于涂覆铅膏,所述极板本体上端设置有极耳本体3,所述极耳本体3设置在极板本体上端的中间部分,用于改善一个极耳偏置所造成的电流分布不均匀现象;所述横向筋条1的整体横截面积一致,所述竖向筋条2的整体横截面积一致,虽然面对极板上活性物质反应不均,靠近极耳一段的筋条更容易腐蚀等问题,现有技术提供了解决方案,即设计“两端粗中间细”的横向筋条和“上粗下细”的竖向筋条,但相对于各自上下的粗细一致的横向筋条和竖向筋条,其制造工艺难度和生产成本也会相应地提高;而本实用新型不需改变极板的筋条形状结构,依然采用的是粗细一致的筋条,只通过修正极耳本体3的装配位置,其方案实现更加简单,且通过试验,同样能改善电流分配不均,较远端腐蚀较快的问题;所述竖向筋条2比横向筋条1更粗,即竖向筋条的截面积比横向筋条的截面积大,其内阻更低,利于电流沿竖向筋条向极耳本体汇流,降低电能的损耗。
所述中间部分是指从极板本体上端横向距离的五分之二处至五分之三处的部分,中间部分在极板本体的上端有一定的宽度范围,使得极耳本体3设置在中间部分的区间内即可使得导电电流相对对称分布,而设置在正中间是最优解。
极耳本体3的极耳本体中心线5位于极板本体中心线4的位置上,即极耳本体3设置在极板本体上端最中心的位置,左右对称。
极耳本体3向极板本体中心线4的左侧或右侧偏移设置,一般极耳的宽度较小,极耳自身的宽度一般不超过极板宽度的五分之一,此时极耳本体3整体仍位于所述中间部分的区间内。
竖向筋条2之间的间距小于横向筋条1之间的间距,竖向筋条的间距和横向筋条的间距的比值是0.5-1.0,更优选为0.7-1.0,最优选为0.8,因为竖向筋条间隔小,更利于活性物质反应后的电子往竖向筋条2集聚,从而提升集流性能。
竖向筋条2的横截面积大于横向筋条1的横截面积,且二者横截面积的比值是1.1-1.8,更优选为1.2-1.5,因为竖向筋条2的截面积比横向筋条1的截面积大,其内阻更低,更利于电流沿竖向筋条向极耳汇流,降低电能的损耗。
竖向筋条2和横向筋条1的横截面形状可以是圆形、椭圆形、菱形、六边形、长方形的其中一种,选择菱形或六边形等多边形截面的筋条可以减少涂覆铅膏的脱落,降低铅膏的损耗。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电池极板本体的中间部分上设置极耳,提高整体活性物质的利用率,与现有技术相比,既保证了极板左右侧工作电流的均衡分布和流向,又避免制造粗细不一的筋条带来的生产工艺难度加大和制造成本提高的问题,也节省了铅耗和材料重量。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9)

1.一种具有极耳的电池极板,包括极板本体、横向筋条和竖向筋条、以及极耳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板本体上端设置有极耳本体,且所述极耳本体设置在极板上端的中间部分,所述横向筋条和所述竖向筋条相互垂直交叉连接,所述横向筋条的整体横截面积一致,所述竖向筋条的整体横截面积一致,且竖向筋条的横截面积大于横向筋条的横截面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极耳的电池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部分是指从极板本体上端横向距离的五分之二处至五分之三处的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极耳的电池极板,其特征在于,极耳本体的中心线位于极板本体的中心线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极耳的电池极板,其特征在于,极耳本体的中心线偏离极板本体的中心线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具有极耳的电池极板,其特征在于,极耳本体向极板本体的中心线的左侧或右侧偏移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极耳的电池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筋条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横向筋条之间的间距。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具有极耳的电池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筋条之间的间距与所述横向筋条之间的间距的比值是0.7-1.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极耳的电池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筋条与横向筋条的横截面积的比值是1.2-1.5。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极耳的电池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筋条和所述横向筋条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椭圆形、菱形、六边形、长方形的其中一种。
CN201821329332.4U 2018-08-16 2018-08-16 一种具有极耳的电池极板 Active CN2086374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329332.4U CN208637499U (zh) 2018-08-16 2018-08-16 一种具有极耳的电池极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329332.4U CN208637499U (zh) 2018-08-16 2018-08-16 一种具有极耳的电池极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637499U true CN208637499U (zh) 2019-03-22

Family

ID=657416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329332.4U Active CN208637499U (zh) 2018-08-16 2018-08-16 一种具有极耳的电池极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63749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12022000160T5 (de) 2022-02-09 2024-04-18 Hangzhou Narada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Lade- und Entladekomponente, Batteriezelle und Batteriemodul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12022000160T5 (de) 2022-02-09 2024-04-18 Hangzhou Narada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Lade- und Entladekomponente, Batteriezelle und Batteriemodul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12517078A (ja) フロー電池の電極
CN204905369U (zh) 一种叠片电芯
CN210245618U (zh) 铅酸电池的板栅以及铅酸电池
CN208637499U (zh) 一种具有极耳的电池极板
CN203787527U (zh) 一种铅酸蓄电池
CN208781860U (zh) 多主栅太阳能电池片
CN205081170U (zh) 一种改进的蓄电池
CN208368667U (zh) 一种铅酸蓄电池极群
CN208272024U (zh) 一种铅蓄电池的辐射极板栅
CN202817102U (zh) 一种电动车用铅酸蓄电池负极板栅
CN204651395U (zh) 一种用于全钒液流电池的导流板
CN202905863U (zh) 一种防活性物质脱落的蓄电池板栅及蓄电池
CN208570749U (zh) 一种蓄电池汇流排及蓄电池
CN204720510U (zh) 一种全钒液流电池用电解液导流装置
CN208570772U (zh) 一种筋条背离极耳的放射形板栅
CN205474023U (zh) 一种改进的离子膜电解槽
CN111864214B (zh) 负极板栅
CN219610488U (zh) 一种用于双极性电池的极板板栅、双极性极板
CN208208881U (zh) 一种阶梯型铅酸蓄电池高型板栅
CN108461701B (zh) 一种铅酸蓄电池正、负极板等寿命极群
CN205723831U (zh) 免焊接一体式蓄电池过桥极柱
CN204927421U (zh) 一种起动用高功率薄型板栅
CN206340605U (zh) 一种新型结构板栅
CN206003844U (zh) 一种免维护铅酸蓄电池用的壳体
CN208489286U (zh) 一种铅酸蓄电池负极板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