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634288U - 一种双向传动超速驱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向传动超速驱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634288U
CN208634288U CN201821063761.1U CN201821063761U CN208634288U CN 208634288 U CN208634288 U CN 208634288U CN 201821063761 U CN201821063761 U CN 201821063761U CN 208634288 U CN208634288 U CN 2086342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n gear
gear
planetary gear
output wheel
power sou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06376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霍智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Pulian Heng Chua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Pulian Heng Chu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Pulian Heng Chua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Pulian Heng Chu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06376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6342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6342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634288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向传动超速驱动装置。该装置包括:一太阳轮和一输出轮,分别位于太阳轮和输出轮两侧的第一行星轮和第二行星轮;太阳轮和输出轮分别被第一动力源和第二动力源驱动且同向转动;第一行星轮和第二行星轮与太阳轮相互啮合,且第一行星轮和第二行星轮的中心能够沿预设轨迹绕太阳轮运动,使得在太阳轮从第一动力源获得的速度大于输出轮从第二动力源获得的速度时,第一行星轮和第二行星轮中的一个同时与太阳轮和输出轮相啮合,另一个不与输出轮啮合;以及在太阳轮从第一动力源获得的速度大于输出轮从第二动力源获得的速度时,第一行星轮和第二行星轮均与太阳轮啮合,不与输出轮啮合。本实用新型可实现双方向的超速传动。

Description

一种双向传动超速驱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传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向传动超速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传动机构的超速又称超速传动(Overdrive),是重要的一种传动驱动的要求,通常其中一个动力源是稳定的动力源,如电机驱动,另一个动力源是不稳定的动力源,如,人力、风力、刹车摩擦力等。当第二个动力源的动力驱动大于第一个动力源时(如转速),系统输出可以自动切换到第二个动力源上,反之,则自动切换到第一个动力源上,此类超速传动的系统广泛应用于存在多个动力源的系统中的自动动力传输切换的应用场景中。但是,目前常见的超速传动结构方案,通常只能够单方向的传动超速,双向驱动领域基本上没有结构简单可靠的超速驱动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双向传动超速驱动装置。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双向传动超速驱动装置,包括:
所述驱动装置包含一太阳轮和一输出轮,以及分别位于所述太阳轮和输出轮两侧的第一行星轮和右侧的第二行星轮;所述太阳轮和所述输出轮分别被第一动力源和第二动力源驱动且同向转动;
所述第一行星轮和第二行星轮分别与太阳轮啮合,且所述第一行星轮和第二行星轮的中心能够沿预设轨迹绕太阳轮运动,以使得在太阳轮从第一动力源获得的速度大于输出轮从第二动力源获得的速度时,所述第一行星轮和第二行星轮中的一个同时与所述太阳轮和所述输出轮相啮合,而另一个不与输出轮啮合;以及在太阳轮从第一动力源获得的速度大于输出轮从第二动力源获得的速度时,所述第一行星轮和第二行星轮均与所述太阳轮啮合,不与所述输出轮啮合。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动力源通过下述方式之一驱动所述太阳轮:同心轴驱动、齿轮、齿条或传动带驱动;
所述第二动力源通过下述方式之一驱动所述输出轮:同心轴驱动、齿轮、齿条或传动带驱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太阳轮和所述输出轮均逆时针旋转,且所述太阳轮从第一动力源获得的速度大于输出轮从第二动力源获得的速度;
所述第一行星轮运动至所述预设轨迹的下端,且与所述太阳轮和所述输出轮同时啮合;
所述第二行星轮运动至所述轨迹的上端,且与所述太阳轮啮合,与输出轮脱离啮合。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太阳轮和所述输出轮均逆时针旋转,且所述太阳轮从第一动力源获得的速度小于输出轮从第二动力源获得的速度;
所述第一行星轮运动至所述预设轨迹的上端,且与所述太阳轮啮合,与输出轮脱离啮合;
所述第二行星轮运动至所述预设轨迹的上端,且与所述太阳轮啮合,与输出轮脱离啮合。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太阳轮和所述输出轮均顺时针旋转,且所述太阳轮从第一动力源获得的速度大于输出轮从第二动力源获得的速度;
所述第一行星轮运动至所述预设轨迹的上端,且与所述太阳轮啮合,与输出轮脱离啮合;
所述第二行星轮运动至所述预设轨迹的下端,与太阳轮和输出轮同时啮合。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太阳轮和所述输出轮均顺时针旋转,且所述太阳轮从第一动力源获得的速度小于输出轮从第二动力源获得的速度;
所述第一行星轮运动至所述预设轨迹的上端,且与所述太阳轮啮合,与输出轮脱离啮合;
所述第二行星轮运动至所述预设轨迹的上端,且与所述太阳轮啮合,与输出轮脱离啮合。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行星轮的中心能够沿第一直线的轨迹上下运动;所述第一直线为:以所述太阳轮中心为圆心,半径等于r1+r2的圆上的弦或切线;或者
所述第一行星轮的中心能够沿第一圆弧的轨迹上下移动;所述第一圆弧为:以所述太阳轮中心为圆心,半径等于r1+r2的圆上的圆弧,所述r1为太阳轮的分度圆半径,所述r2为第一行星轮的分度圆半径。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太阳轮和输出轮左侧的、位置固定的第一滑动槽,所述第一滑动槽为直线型槽或弧线形槽;所述第一行星轮的轴嵌入所述第一滑动槽内,通过所述第一行星轮的轴在所述第一滑动槽内滑动,实现沿所述预设轨迹的运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行星轮的中心能够沿第二直线的轨迹上下移动;所述第二直线为:以所述太阳轮中心为圆心,半径等于r1+r3的圆上的弦或切线;
所述第二行星轮的中心能够沿第二圆弧的轨迹上下移动;第二圆弧为:以所述太阳轮中心为圆心,半径等于r1+r3的圆上的圆弧,所述r1为太阳轮的分度圆半径,所述r3为所述第二行星轮的分度圆半径。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太阳轮和输出轮右侧的、位置固定的第二滑动槽,所述第二滑动槽为直线型槽或弧线形槽;所述第二行星轮的轴嵌入所述第二滑动槽内,通过所述第二行星轮的轴在所述第二滑动槽内滑动,实现沿所述预设轨迹的运动。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上述双向传动超速驱动装置在动力驱动、减速控制和刹车控制中的应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双向传动超速驱动装置及其应用中,第一行星轮和第二行星轮的中心能够沿预设轨迹围绕太阳轮运动,使得太阳轮从第一动力源获得的速度大于输出轮从第二动力源获得的速度时,第一行星轮和第二行星轮中的一个同时与太阳轮和输出轮相啮合,而另一个不与输出轮啮合,从而实现太阳轮→第一行星轮或第二行星轮→输出轮的动力输出,输出轮接受通过速度更高的太阳轮传递过来第一动力源的动力。反之,当太阳轮从第一动力源获得的速度小于输出轮从第二动力源获得的速度时,第一行星轮和第二行星轮均与所述太阳轮啮合,不与所述输出轮啮合,输出轮只接受速度更高的第二动力源的动力,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对称布置的第一行星轮和第二行星轮,不论太阳轮和输出轮顺时针还是逆时针转动,均可以实现超速,也即实现双方向的超速传动。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传动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行星轮的运行轨迹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输入齿轮和第二输入齿轮为顺时针旋转且第一输入齿轮的线速度大于第二输入齿轮的线速度时,第一行星轮和第二行星轮与太阳轮和输出轮之间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输入齿轮和第二输入齿轮为顺时针旋转且第一输入齿轮的线速度小于第二输入齿轮的线速度时,第一行星轮和第二行星轮与太阳轮和输出轮之间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齿轮箱的一个例子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为太阳轮,2为输出轮,3为第一行星轮,4为第二行星轮,5为第一输入齿轮,6为第二输入齿轮,7为第一滑动槽,8为第二滑动槽,9为太阳轮中心为圆心、半径等于r1+r2的圆,51为齿轮箱中的太阳轮,52为齿轮箱中的左行星轮,53为齿轮箱中的右行星轮,54为左行星轮52的轮轴槽,55为右行星轮53的轮轴槽,56为齿轮箱中的同步带轮,57为齿轮箱中的输出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传动驱动装置,参照图1所示,包括:一太阳轮1和一输出轮2,以及分别位于太阳轮1和输出轮2两侧的第一行星轮3和第二行星轮4;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传动驱动装置中所称呼的“上”、“下”“左”和“右”等词,是为了方便基于附图说明太阳轮、输出轮、第一行星轮和第二行星轮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而使用的,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记载的技术方案,容易想见,将太阳轮、输出轮、第一行星轮和第二行星轮整体变换方向,例如太阳轮和输出轮左右并列布置,第一行星轮和第二行星轮相应地变换至上下方向。其他变换方向依次类推,上述表示方位方向的词汇,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传动驱动装置必须处于的特定方位。
参照图1所示,太阳轮1和输出轮2是上下并列布置的,相应地,第一行星轮3和第二行星轮4分别位于太阳轮1和输出轮2的左右侧,例如第一行星轮3位于太阳轮1和输出轮2左侧,第二行星轮4位于太阳轮1和输出轮2的右侧。还可以反过来,在此不再赘述。
容易想见,太阳轮1和输出轮2当然还可以是左右并列布置,或者采用任何方式布置。第一行星轮3和第二行星轮4分布在太阳轮1和输出轮2的两侧。
太阳轮1和输出轮2分别被第一动力源和第二动力源驱动且同向转动;
第一行星轮3和第二行星轮4分别与太阳轮始终啮合,且第一行星轮3和第二行星轮4的中心能够沿预设轨迹围绕太阳轮运动,以使得在太阳轮1从第一动力源获得的速度大于输出轮2从第二动力源获得的速度时,第一行星轮3和第二行星轮4中的一个同时与太阳轮1和输出轮2相啮合,而另一个不与输出轮2啮合;以及在太阳轮1从第一动力源获得的速度大于输出轮从第二动力源获得的速度时,第一行星轮3和第二行星轮4均与太阳轮1啮合,不与输出轮2啮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传动驱动装置中,第一行星轮3和第二行星轮4的中心能够沿预设轨迹围绕太阳轮运动,使得太阳轮1从第一动力源获得的速度大于输出轮从第二动力源获得的速度时,第一行星轮3和第二行星轮4中的一个同时与太阳轮1和输出轮2相啮合,而另一个不与输出轮2啮合,从而实现太阳轮1→第一行星轮3或第二行星轮4→输出轮2的动力输出,输出轮2接受通过速度更高的太阳轮1传递过来第一动力源的动力。反之,当太阳轮1从第一动力源获得的速度小于输出轮2从第二动力源获得的速度时,第一行星轮3和第二行星4轮均与太阳轮1啮合,不与输出轮2啮合,输出轮2只接受速度更高的第二动力源的动力,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对称布置的第一行星轮3和第二行星轮4,不论太阳轮1和输出轮2顺时针还是逆时针转动,均可以实现超速,也即实现双方向的超速传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动力源通过下述方式之一驱动太阳轮:同心轴驱动、齿轮、齿条或传动带驱动;
例如,第一动力源可以通过同心轴驱动、带传动、齿轮传动等方式来驱动太阳轮,采用传动带的方式,例如同步带、V带等;在这种方式下,太阳轮、输出轮采用与带传动相对应的带有齿的带轮,第一行星轮和第二行星轮可以采用与太阳轮和输出轮相适应的齿轮。
采用齿轮传动时,可以采用内啮合、外啮合的齿轮、同轴齿轮的方式;在这种方式下,太阳轮输出轮、第一行星轮和第二行星轮均可以采用与齿轮传动相对应的齿轮。
类似地,第二动力源也可以通过带传动、齿轮传动等方式来驱动输出轮,具体方式与第一动力源驱动太阳轮的方式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太阳轮1、输出轮2、第一行星轮3和第二行星轮4还可以采用靠轮等,在彼此啮合的两个轮之间,具有相对应的啮合结构的各种轮均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动力源驱动太阳轮的具体方式和第二动力源驱动输出轮的具体方式,可以相同亦可不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不论第一动力源采用何种方式驱动太阳轮,第二动力源采用何种方式驱动输出轮,太阳轮和输出轮的转动方向相同。
参照图1所示的例子,上述例子中,第一动力源可以通过第一输入齿轮5实现对太阳轮的驱动。第一输入齿轮5与太阳轮1外啮合,因此两者具有相同的线速度,并且转动方向相反。
继续参照图1所示的例子,上述例子中,第二动力源可以通过第二输入齿轮6实现对太阳轮的驱动。第二输入齿轮6与输出轮2外啮合,因此两者具有相同的线速度,并且转动方向相反。
参照图1的例子,第一输入齿轮5和第二输入齿轮6的转动方向也是一致的。
在一个实施例中,关于第一行星轮3的轨迹,一种情形是,第一行星轮3的中心能够沿着第一直线的轨迹上下运动,第一直线可以定义为:以太阳轮中心为圆心,半径等于r1+r2的圆上的弦或切线;参照图2所示,以太阳轮中心为圆心,半径等于r1+r2的圆为图2中标识出来的圆9。r1为太阳轮的分度圆半径,r2为第一行星轮的分度圆半径。
需要说明的是,图2中的圆9是虚拟的辅助理解第一行星轮和第二行星轮轨迹的,并不作为任何部件实际存在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传动驱动装置中。
当第一行星轮3的轨迹是以太阳轮中心为圆心,半径等于r1+r2的圆上的弦情况下,该弦的两个端点,即两个端点为第一行星轮的两个极限位置;
又因为第一行星轮3没有负载,与太阳轮之间又是松啮合的关系,上述第一行星轮3的轨迹还可以是以太阳轮中心为圆心,半径等于r1+r2的圆的切线。稍微偏离该分度圆的位置,与太阳轮之间仍然可能存在松啮合关系。
另一种情形是,第一行星轮3的中心能够沿第一圆弧的轨迹绕太阳轮1上下移动;第一圆弧可以定义为:以太阳轮中心为圆心,半径等于r1+r2的圆9上的圆弧,r1为太阳轮的分度圆半径,r2为第一行星轮的分度圆半径。
图2示意出了第一行星轮3在预设的轨迹上的两个不同位置,一个位置是既与太阳轮1啮合又与输出轮2啮合,另一个位置是与太阳轮1啮合而不与输出轮2啮合。从图2可以看出,第一行星轮3的中心可以沿着圆9上的圆弧来运动,也可以沿着圆9上这中心点之间的直线即圆9上的弦或切线来运动。
第二行星轮与第一行星轮类似,一种情形是,第二行星轮的中心能够沿第二直线的轨迹上下移动;第二直线为:以太阳轮中心为圆心,半径等于r1+r3的圆上的弦或切线;另一种情形是,第二行星轮的中心能够沿第二圆弧的轨迹上下移动;第二圆弧为:以太阳轮中心为圆心,半径等于r1+r3的圆上的圆弧,r1为太阳轮的分度圆半径,r3为第二行星轮的分度圆半径。因为与第一行星轮的情况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以通过将第一行星轮和第二行星轮的轴心嵌入到位置固定的滑动槽中,来实现第一行星轮和第二行星轮按照预设的轨迹围绕太阳轮1上下运动。
例如:
参照图1所示,上述传动驱动装置还可以包括:位于太阳轮1和输出轮2左侧的、位置固定的第一滑动槽7,具体而言,第一滑动槽7可以为直线型槽或弧线形槽(图1中所示的是直线型槽);第一行星轮3的轴嵌入第一滑动槽7内,通过第一行星轮3的轴在7第一滑动槽7内滑动,从而实现沿预设轨迹的上下运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照图1所示,上述传动驱动装置还可以包括:位于太阳轮1和输出轮2右侧的、位置固定的第二滑动槽8,具体而言,第二滑动槽8可以为直线型槽或弧线形槽;第二行星轮4的轴嵌入第二滑动槽8内,通过第二行星轮4的轴在第二滑动槽8内滑动,从而实现沿预设轨迹的绕太阳轮1上下运动。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滑动槽7和第二滑动槽8可以均采用直线型槽或者均采用弧线形槽,也可以两者中一个采用直线型槽,而另外一个采用弧线形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各种情形下,上述传动驱动装置的工作过程。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行星轮3和第二行星轮4均始终与太阳轮1啮合,而根据情况选择性地与输出轮2啮合或者不啮合。
当第一输入齿轮5和第二输入齿轮6均顺时针旋转时,具体分为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参照图3所示,当第一输入齿轮5的线速度V1大于第二输入齿轮6的线速度V2,因为第一输入齿轮5的线速度和太阳轮1的线速度大小相同(方向相反),第二输入齿轮6的线速度和输出轮的线速度大小相同(方向相反)。
此时,第二行星轮4受到太阳轮1作用力而沿滑动槽8上行,第二行星轮4运动至滑动槽8的上端,从而实现与太阳轮1啮合,与输出轮2脱离啮合,第一行星轮3受太阳轮1转动作用力沿滑动槽7下行,同时与太阳轮1和输出轮2相啮合,完成啮合后,输出轮2即与第一行星轮3、太阳轮1以及第一输入齿轮1呈传动关系,输出轮2的线速度,改为更高的速度即与第一输入齿轮5的线速度V1相等。
第二种情况,参照图4所示,第一输入齿轮5和第二输入齿轮6均顺时针旋转,当第一输入齿轮5的线速度V1小于第二输入齿轮6的线速度V2,因为第一输入齿轮5的线速度和太阳轮1的线速度大小相同(方向相反),第二输入齿轮6的线速度和输出轮2的线速度大小相同(方向相反)。
此时,第一行星轮3运动至滑动槽7的上端,且与太阳轮1啮合,与输出轮2脱离啮合;第二行星轮4受到太阳轮1作用力沿滑动槽8上行,运动至滑动槽8的上端,从而实现与太阳轮1啮合,与输出轮2脱离啮合。此时太阳轮1与输出轮2脱开原有的动力连接,从而实现驱动超速。
之前第一行星轮3与太阳轮1和输出轮2相啮合,第一行星轮3的线速度与输出轮2相同,即与第二输入齿轮6的线速度相同为V2,而太阳轮的速度为V1,因为V2大于V1,故第一行星轮3将沿太阳轮1切线方向顺时针运动,即沿脱开啮合方向运动,最终脱开啮合。此时,输出轮2仅与第二输入齿轮6呈传动关系,所以输出轮2的线速度,与第二输入齿轮6的线速度V2相等,从而实现超速传动。
以此类推,当第一输入齿轮和第二输入齿轮均逆时针旋转时,即太阳轮和输出轮均顺时针旋转时,同样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当第一输入齿轮的线速度V1大于第二输入齿轮的线速度V2,即太阳轮从第一动力源获得的速度大于输出轮从第二动力源获得的速度时,第一行星轮运动至滑动槽的上端,且与太阳轮啮合,不与输出轮啮合;第二行星轮运动至滑动槽的下端,于太阳轮和输出轮同时啮合。
第一行星轮收到太阳轮的作用力,沿滑动槽上行(与输出轮脱离啮合),直至位于滑动槽的上端。
右侧行星轮受太阳轮的作用力向下运动,直至位于滑动槽的下端,此时与太阳轮和输出轮同时啮合。
最终传动方式为:第一输入齿轮→太阳轮→右行星轮→输出轮。
此时太阳轮(1)与输出轮(2)脱开动力连接,从而实现驱动超速。
第二种情况,当第一输入齿轮的线速度V1小于第二输入齿轮的线速度V2,即太阳轮从第一动力源获得的速度小于输出轮从第二动力源获得的速度时,第一行星轮受太阳轮的作用力向上运动,沿滑槽上行,运动至预设轨迹的上端,且与太阳轮啮合,不与输出轮啮合;第二行星轮受太阳轮的作用力向上运动,沿滑动槽上行,也运动至预设轨迹的上端,且与太阳轮啮合,不与输出轮啮合。
最终的传动方式是:第二输入齿轮→输出轮。
从上述各种情况的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以实现双方向的超速传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传动驱动装置,在具体实施时,例如可以通过齿轮箱的方式实现,参照图5所示的结构,在这个齿轮箱中,除了箱体之外,箱体内还包括驱动输入齿轮转动的电机(图中未示意出)、输入齿轮(与太阳轮外啮合,图中未示意出)、太阳轮51、左行星轮52、右行星轮53、左行星轮52的轮轴槽54(固定在箱体上面)和右行星轮53的轮轴槽55(同样固定在箱体上面),同步带轮56和输出齿轮57(同步带轮56和输出齿轮57两者同轴)等,其中,电机带动输入齿轮转动,输入齿轮与前述第一输入齿轮5结构和功能类似,左行星轮52与前述第一行星轮3的结构和功能类似,右行星轮43与前述第二行星轮4的结构和功能类似,轮轴槽55与前述滑动槽(第一滑动槽7和第二滑动槽8)的结构和功能类似,输出齿轮57与前述输出轮2的结构和功能类似,同步带轮56与前述第二输入齿轮6的结构和功能类似。
上述传动驱动装置,具体还可以采用其他产品方式实现,具体结构根据产品的通用结构而发生适应性的变化,其包含的传动驱动部分的结构采用上述实施例的结构即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双向传动超速驱动装置可以应用于多个领域,例如动力驱动(加速运动)、减速控制(减速运动)和刹车控制(减速至停止)等领域。
基于同一实用新型构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往复式运动设备,该往复式运动设备的动力传输机构可以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传动驱动装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往复式运动设备可以是电控抽屉、轨道小车等。当人力操纵这些设备的速度大于其他动力源的输入速度时,可以在两个往复的两个方向上,均实现较高速度的动力源的切换,从而实现往复的两个方向的超速传动。
以支持超速传动的电控往复轨道小车来说,该小车由直流减速电机提供动力,通过与输出齿轮同轴的同步带来控制小车行走,并且通过直流电机的电源正负极切换,实现小车的前进和后退控制。小车前进时,可以人为地向前快速拉动小车,当小车后退时,可以人为地向后推动小车,均可实现超速传动。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双向传动超速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驱动装置包含一太阳轮(1)和一输出轮(2),以及分别位于所述太阳轮(1)和输出轮(2)两侧的第一行星轮(3)和第二行星轮(4);所述太阳轮(1)和所述输出轮(2)分别被第一动力源和第二动力源驱动且同向转动;
所述第一行星轮(3)和第二行星轮(4)分别与太阳轮啮合,且第一行星轮(3)和第二行星轮(4)的中心能够沿预设轨迹围绕太阳轮(1)运动,以使得在太阳轮(1)从第一动力源获得的速度大于输出轮(2)从第二动力源获得的速度时,所述第一行星轮(3)和第二行星轮(4)中的一个同时与所述太阳轮(1)和所述输出轮(2)相啮合,而另一个不与输出轮(2)啮合;以及在太阳轮(1)从第一动力源获得的速度大于输出轮(2)从第二动力源获得的速度时,所述第一行星轮(3)和第二行星轮(4)均与所述太阳轮(1)啮合,不与所述输出轮(2)啮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动力源通过下述方式之一驱动所述太阳轮(1):同心轴驱动、齿轮、齿条或传动带驱动;
所述第二动力源通过下述方式之一驱动所述输出轮(2):同心轴驱动、齿轮、齿条或传动带驱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轮(1)和所述输出轮(2)均逆时针旋转,且所述太阳轮(1)从第一动力源获得的速度大于输出轮(2)从第二动力源获得的速度;
所述第一行星轮(3)运动至所述预设轨迹的下端,且与所述太阳轮(1)和所述输出轮(2)同时啮合;
所述第二行星轮(4)运动至所述轨迹的上端,且与所述太阳轮(1)啮合,与输出轮(2)脱离啮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轮(1)和所述输出轮(2)均逆时针旋转,且所述太阳轮(1)从第一动力源获得的速度小于输出轮(2)从第二动力源获得的速度;
所述第一行星轮(3)运动至所述预设轨迹的上端,且与所述太阳轮(1)啮合,与输出轮脱离啮合;
所述第二行星轮(4)运动至所述预设轨迹的上端,且与所述太阳轮(1)啮合,与输出轮脱离啮合。
5.如权利要求1所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轮(1)和所述输出轮(2)均顺时针旋转,且所述太阳轮(1)从第一动力源获得的速度大于输出轮(2)从第二动力源获得的速度;
所述第一行星轮(3)运动至所述预设轨迹的上端,且与所述太阳轮(1)啮合,与输出轮(2)脱离啮合;
所述第二行星轮(4)运动至所述预设轨迹的下端,与太阳轮(1)和输出轮(2)同时啮合。
6.如权利要求1所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轮(1)和所述输出轮(2)均顺时针旋转,且所述太阳轮(1)从第一动力源获得的速度小于输出轮(2)从第二动力源获得的速度;
所述第一行星轮(3)运动至所述预设轨迹的上端,且与所述太阳轮(1)啮合,与输出轮脱离啮合;
所述第二行星轮(4)运动至所述预设轨迹的上端,且与所述太阳轮(1)啮合,与输出轮脱离啮合。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行星轮(3)的中心能够沿第一直线的轨迹上下运动;所述第一直线为:以所述太阳轮中心为圆心,半径等于r1+r2的圆(9)上的弦或切线;或者
所述第一行星轮(3)的中心能够沿第一圆弧的轨迹上下移动;所述第一圆弧为:以所述太阳轮中心为圆心,半径等于r1+r2的圆(9)上的圆弧,所述r1为太阳轮的分度圆半径,所述r2为第一行星轮的分度圆半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太阳轮(1)和输出轮(2)左侧的、位置固定的第一滑动槽(7),所述第一滑动槽(7)为直线型槽或弧线形槽;所述第一行星轮(3)的轴嵌入所述第一滑动槽(7)内,通过所述第一行星轮(3)的轴在所述第一滑动槽(7)内滑动,实现沿所述预设轨迹的运动。
9.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行星轮(4)的中心能够沿第二直线的轨迹上下移动;所述第二直线为:以所述太阳轮中心为圆心,半径等于r1+r3的圆(9)上的弦或切线;
所述第二行星轮(4)的中心能够沿第二圆弧的轨迹上下移动;第二圆弧为:以所述太阳轮中心为圆心,半径等于r1+r3的圆(9)上的圆弧,所述r1为太阳轮的分度圆半径,所述r3为所述第二行星轮的分度圆半径。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太阳轮(1)和输出轮(2)右侧的、位置固定的第二滑动槽(8),所述第二滑动槽(8)为直线型槽或弧线形槽;所述第二行星轮(4)的轴嵌入所述第二滑动槽(8)内,通过所述第二行星轮(4)的轴在所述第二滑动槽内滑动,实现沿所述预设轨迹的运动。
CN201821063761.1U 2018-07-05 2018-07-05 一种双向传动超速驱动装置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86342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063761.1U CN208634288U (zh) 2018-07-05 2018-07-05 一种双向传动超速驱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063761.1U CN208634288U (zh) 2018-07-05 2018-07-05 一种双向传动超速驱动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634288U true CN208634288U (zh) 2019-03-22

Family

ID=657367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063761.1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8634288U (zh) 2018-07-05 2018-07-05 一种双向传动超速驱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63428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75380A (zh) * 2018-07-05 2018-11-09 北京普联恒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向传动超速驱动装置及相关应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75380A (zh) * 2018-07-05 2018-11-09 北京普联恒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向传动超速驱动装置及相关应用
CN108775380B (zh) * 2018-07-05 2023-08-22 北京普联恒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向传动超速驱动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055147U (zh) 一种基于行星轮系的介入导管输送装置
CN107559383A (zh) 一种具有两次功率分流的共轴式双旋翼传动装置
CN207961431U (zh) 一种用于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平行双输入行星变速器
CN208634288U (zh) 一种双向传动超速驱动装置
CN104984460A (zh) 一种基于行星轮系的介入导管输送装置
CN106884947B (zh) 一种多级梯形丝杠的防止锁紧装置
CN110350714A (zh) 一种可蓄能并具有间歇和瞬时爆发输出形式的功能电机
CN109334422A (zh) 一种双电机动力驱动系统
CN108775380A (zh) 一种双向传动超速驱动装置及相关应用
CN207807737U (zh) 齿轮箱结构及具有其的机器人
CN206206510U (zh) 一种可调整侧隙的组合式人字齿行星传动装置
CN208966987U (zh) 用于谐波传动的柔性齿轮以及中空式谐波传动减速器
CN108679203A (zh) 一种微型舵机传动机构
CN205841662U (zh) 一种双减速回转装置
CN209172909U (zh) 一种艾灸设备
CN208473463U (zh) 一种智能锁离合机构
CN209100568U (zh) 三轴同时同向不等速旋转机构
CN208057836U (zh) 行星减速机
CN204852217U (zh) 一种双端输出减速器
CN101363518A (zh) 一种过零变速装置及其方法
CN104828137B (zh) 通用底盘转向器
CN205226270U (zh) 一种摩擦球功率分流无级变速器
CN205479147U (zh) 一种带差速调节功能的组合式重载减速器
CN109519513A (zh) 一种工程机械及其液压机械复合变速箱
CN105006386B (zh) 自动离合的断路器电动操作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322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0822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322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0822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