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625373U - 用于水处理装置的壳体组件 - Google Patents

用于水处理装置的壳体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625373U
CN208625373U CN201721348832.8U CN201721348832U CN208625373U CN 208625373 U CN208625373 U CN 208625373U CN 201721348832 U CN201721348832 U CN 201721348832U CN 208625373 U CN208625373 U CN 2086253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gas circuit
exhaust gas
treatment facilities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34883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仕荣
吴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Water Dispenser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Water Dispenser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Water Dispenser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34883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6253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6253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6253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水处理装置的壳体组件,水处理装置至少包括一个功能模块,包括:壳体和水路结构,壳体限定出间室,功能模块安装于间室内,水路结构至少包括分水水路、出水水路和排气气路,排气气路一体融合形成于壳体上。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壳体组件,通过在壳体内限定出排气气路,可以为水处理装置排出制热模块与制冷模块中的气体提供方便,而且可以简化制冷模块或制热模块的排气线路的设计,进而可以为制冷模块或制热模块的安装与连接提供方便。再者,与壳体一体融合成型的排气气路,结构简单,方便安装,提升了水处理装置的装配效率,而且可以提升排气气路的稳定性和强度,防止排气气路损坏,延长了水处理装置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用于水处理装置的壳体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净饮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水处理装置的壳体组件。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净饮设备,水路布置较为复杂,不仅增加了净饮设备的设计难度,还增加了净饮设备的生产成本,而且严重影响净饮设备的装配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水处理装置的壳体组件,该壳体组件装配方便,有利于简化水处理装置的管路设计,而且可以提升水处理装置的装配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水处理装置的壳体组件,所述水处理装置至少包括一个功能模块,包括:壳体和水路结构,所述壳体限定出间室,所述功能模块安装于所述间室内,所述水路结构至少包括分水水路、出水水路和排气气路,所述排气气路一体融合形成于壳体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壳体组件,通过在壳体内限定出排气气路,可以为水处理装置排出制热模块与制冷模块中的气体提供方便,而且可以简化制冷模块或制热模块的排气线路的设计,进而可以为制冷模块或制热模块的安装与连接提供方便。再者,与壳体一体融合成型的排气气路,结构简单,方便安装,提升了水处理装置的装配效率,而且可以提升排气气路的稳定性和强度,防止排气气路损坏,延长了水处理装置的使用寿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功能模块包括:制冷模块和制热模块,所述分水水路分别向所述制冷模块和所述制热模块送水,通过所述制冷模块制冷后的水和所述制热模块加热的水分别通过所述出水水路向外送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壳体包括沿上下方向间隔分布的第一子间室和第二子间室,所述制冷模块和所述制热模块的其中一个安装于所述第一子间室内,另一个安装于所述第二子间室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壳体具有上下间隔设置的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之间设有第连接板,所述第二隔板和所述第三隔板之间设有第二连接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沿竖直方向向上延伸的第三连接板,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第三连接板构设出分水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排气气路与所述分水腔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出水水路包括:第一出水水路和第二出水水路,所述第一出水水路与所述制热模块的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二出水水路与所述制冷模块的出水口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出水水路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一隔板的第一水平延伸段、所述第二出水水路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一隔板的第二水平延伸段,其中,所述第一水平延伸段的出口构设成热水出口、所述第二水平延伸段的构设成冷水出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水平延伸段与所述第二水平延伸段相互平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排气气路包括:第一排气气路和第二排气气路,所述第一排气气路与所述第一水平延伸段连通且沿竖直方向向上延伸,所述第二排气气路与所述第二水平延伸段连通且沿竖直方向向上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分水桶,所述分水桶设于所述分水腔内以向所述分水腔供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分水桶的外周沿覆盖所述第一排气气路和所述第二排气气路的出口端。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处理装置的爆炸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分水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结构的一个沿竖直方向的剖视图;
图5是图3中结构的另一个沿竖直方向的剖视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热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结构沿竖直方向的剖视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冷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水处理装置;
10:壳体组件;11:分水壳体;111:第一隔板;112:第三连接板;
12:加热壳体;121:第二隔板;122:第一连接板;
13:制冷壳体;131:第三隔板;132:第二连接板;
14:排气气路;141:第一排气气路(热空气排出通道);
142:第二排气气路(冷空气排出通道);
15:出水水路;151:第一出水水路;1511:第一水平延伸段;
152:第二出水水路;1521:第二水平延伸段;
20:制热模块;
30:制冷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8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水处理装置100的壳体组件。
水处理装置100包括:壳体组件和至少包括一个功能模块,可以包括一个制冷模块30,可以包括一个制热模块20,也可以包括一个制冷模块30和一个制热模块20。壳体组件包括:壳体10和水路结构,壳体10内限定有间室,功能模块设在间室内。不仅可以为功能模块的安装提供方便,而且可以提升功能模块的安装稳定性。
其中,水路结构设在壳体10内,水路结构至少包括分水水路、出水水路15和排气气路14,排气气路14一体融合形成于壳体10上,也就是说,壳体10内限定有若干气流通道,多个气流通道与水流通道相互连通形成水路结构。
具体而言,壳体10具有至少两个子壳体构成,可以包括:分水壳体11和加热壳体12,可以包括:分水壳体11和制冷壳体13,也可以包括:分水壳体11、加热壳体12和制冷壳体13。排气气路14可以设在各其中一个子壳体内,也可以设在多个子壳体内,当各子壳体依次连接时,多个子壳体内的排气气路14相互连通。
分水壳体11、加热壳体12和制冷壳体13可以沿竖直方向依次排列也可以沿水平方向依次排列,而且各子壳体可以一体成型,一体成型的壳体10结构强度大,稳定性高,使用寿命较长。子壳体也可以分体成型,分体成型的壳体10可以为制冷模块30和制热模块20 的安装以及维护提供方便,而且可以降低壳体10的生产难度。
其中,排气气路14具有一个进口端和一个出口端,进口端形成连通制热模块20的第一进气口,出口端形成第一出气口。第一进气口与第一出气口相互连通形成热空气排出通道141,制热模块20中的气体经过热空气排出通道141排出水处理装置100。
进口端也可以形成连通制冷模块30的第二进气孔,出口端形成第二出气口。第二进气口与第二出气口相互连通形成冷空气排出通道142,制冷模块30中的气体经过冷空气排出通道142排出水处理装置100。
排气气路14也可以同时包括上述结构中的热空气排出通道141和冷空气排出通道142,制冷模块30和制热模块20中的气体通过排气气路14排出。
由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壳体组件,通过在壳体10内限定出排气气路14,可以为水处理装置100排出制热模块20与制冷模块30中的气体提供方便,而且可以简化制冷模块30或制热模块20的排气线路的设计,进而可以为制冷模块30或制热模块20的安装与连接提供方便。再者,与壳体10一体融合成型的排气气路14,结构简单,方便安装,提升了水处理装置100的装配效率,而且可以提升排气气路14的稳定性和强度,防止排气气路14损坏,延长了水处理装置100的使用寿命。
再者,在排气气路14上设置进口端和出口端,并在排气气路14内限定出独立连通制热模块20的热空气排出通道141和独立连通制冷模块30的冷空气排出通道142,不仅可以保证为制冷模块30和制热模块20正常排放气体,还能防止制冷模块30和制热模块20 之间的气体混合影响水处理装置100的正常使用,而且可以为制冷模块30和制热模块20 的装配提供方便,有利于提升制冷模块30和制热模块20与排气气路14之间的连接密闭性。
如图1和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处理装置100,功能模块包括:制冷模块 30和制热模块20,分水水路的热水进水通道连通制热模块20,并向制热模块20供水。分水水路的冷水进水通道连通制冷模块30,并向制冷模块30供水。制冷模块30处理过得水通过冷水出水水路15排出供用户使用,制热模块20处理过得水通过热水出水水路15排出供用户饮用。
制冷模块30可以对净饮设备中的水流进行制冷作用,制热模块20可以为净饮设备中的水流进行加热作用。用户可以获得冷水也可以获得热水,对不同用户或不同时期使用净饮设备提供了方便。由此可以提升净饮设备的性能,为用户使用净饮设备提供了方便。
如图2所示,壳体10被分隔成位于上部的第一子间室和位于下部的第二子间室,也就是说,加热壳体12内限定有一个子间室,制冷壳体13内限定有另一个子间室,加热壳体12位于制冷壳体13的上方。其中,制热模块20设在第一子间室内,制冷模块30设在第二子间室内。制热模块20也可以设在第二子间室内,制冷模块30设在第一子间室内。
将制冷模块30和制热模块20设在不同的子间室内,可以防止制冷模块30与制热模块 20之间相互干扰。不仅可以防止制热模块20中的热量传导至制冷模块30上,造成能源的浪费,而且制冷模块30和制热模块20独立工作,可以提升制冷模块30和制热模块20的工作效率。
如图3、图6和图8所示,壳体10具有上下间隔设置的第一隔板111、第二隔板121 和第三隔板131,第一隔板111可以设在分水壳体11上,第二隔板121可以设在加热壳体 12上,第三隔板131设在制冷壳体13上。第一隔板111与第二隔板121之间设有第一连接板122,第一连接板122与第二隔板121相连并与第二隔板121配合形成加热壳体12。第二隔板121与第三隔板131之间设有第二连接板132,第二连接板132与第二隔板121 相连并与第二隔板121配合形成制冷壳体13。
排气气路14可以均形成其中一个子壳体上,也就是说,排气气路14可以设在制冷壳体13内,排气气路14也可以设在制冷壳体13内。
排气气路14一部分形成于其中一个子壳体上,出水水路15的另一部分形成于另一个子壳体上。具体而言,排气气路14也可以一部分设在制冷壳体13内,一部分设在加热壳体10内,剩下的部分可以设在分水壳体11内。
由此可以为排气气路14连通制冷模块30和制热模块20通过方便,而且可以将排气气路14的进口端设在邻近制冷模块30和制热模块20的位置,进而为制冷模块30和制热模块20的安装提供方便,有利于提升制冷模块30和制热模块20的连接密闭性。
通过在壳体10上设置第一隔板111、第二隔板121和第三隔板131,可以将水处理装置100的各部件间隔开布置,从而可以消除制冷模块30与制热模块20之间的相互干扰作用。在相邻隔板之间设置第一连接板122或第二连接板132,可以利用连接板封闭第一子间室和第二子间室。由此可以消除外部环境对制冷模块30和加热模块的影响,有利于延长制冷模块30和加热模块的使用寿命。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0还包括:第三连接板112,第三连接板112围绕第一隔板111设置并沿竖直方向向上延伸,第三连接板112与第一隔板111配合构设出上表面敞开的分水腔室。
利用第三连接板112围绕分水腔室设置,可以提升分水腔室内的环境,防止空气中的灰尘进入分水腔室影响水流的质量,而且可以提升水处理装置100的外表面的美观程度。
其中,排气气路14与分水腔室连通,也就是说,排气气路14可以部分设在分水壳体11的第一隔板111或第三连接板112内,排气气路14连通分水腔室。制冷模块30和制热模块20中的气体通过排气气路14排到分水腔室中。由此可以避免排气气路14直接向外排气,防止外界的灰尘污染排气气路14,或经过排气气路14水处理装置100的内部影响饮用水质量。
本实施例中,分水水路至少包括第一出水水路151和第二出水水路152,第一出水水路 151包括多个依次首尾相连的子分水水路,第一出水水路151的出口端连通制热模块20,第一出水水路151的进口端和第一出水水路151的出口端之间形成热水进水通道,供水装置中的水流沿着第一出水水路151进入制热模块20。类似地,第二出水水路152包括多个依次首尾相连的子分水水路,第二出水水路152的出口端连通制冷模块30,第二出水水路152连接在进口端和第二分水出口端之间形成冷水进水通道,供水装置中的水流沿着第二出水水路152进入制冷模块30。
其中,多段子分水水路的孔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也就是说,分水水路可以设计成一条孔径均一的水道,也可以流体力学将分水水路设计成孔径不均一的水道。
通过设置第一出水水路151和第二出水水路152,不仅可以保证制冷模块30和制热模块20的正常出水,还能防止制冷模块30和制热模块20之间的水流混合发生串水,有利于提升制冷模块30和制热模块20的工作性能。
壳体10中的子分水路,一部分沿竖直方向延伸,另一部分沿水平方向延伸,相连子分水路之间的夹角可以是90°。由此可以降低个子分水路的生产工艺的难度,而且可以缩短分水水路的总长度。
如图4和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第一出水水路151包括:第一水平延伸段1511,第二出水水路152包括:第二水平延伸段1521,第一水平延伸段1511和第二水平延伸段1521均设在第一隔板111内,并沿第一隔板111的径向向外延伸。第一水平延伸段1511邻近第一隔板111中心的一端连通制热模块20,第一水平延伸段1511远离第一隔板111中心的一端形成热水出口。第二水平延伸段1521邻近第一隔板111中心的一端连通制冷模块30,第二水平延伸段1521远离第一隔板111中心的一端形成冷水出口。
热水和冷水分别通过相互独立的第一水平延伸段1511和第二水平延伸段1521中流出,防止冷水与热水混合影响水流质量,而且沿径向向外延伸的第一水平延伸段1511和第二水平延伸段1521可以为用户取水提供方便。
其中,第一水平延伸段1511与第二水平延伸段1521平行布置,且第一水平延伸段1511 与第二水平延伸段1521的出口端均位于水处理装置100的前侧表面上,方便用户取水,而且节省了出水水路15的占用空间。
在本实施例中,排气气路14包括多段子气路,多段子气路依次首尾相互连接形成一条完整的热空气排出通道141或冷空气排出通道142。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排气气路14包括:第一排气气路141和第二排气气路142,第一排气气路141可以有若干个首尾依次相连的子气路组成,第二排气气路142也可以有若干个首尾依次相连的子气路组成。其中,子气路的孔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
壳体10中的子气路,可以沿竖直方向延伸,也可以沿水平方向延伸,相邻子气路之间的夹角为30°-90°。由此可以降低各子气路的生产工艺的难度,而且可以缩短排气气路14的总长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第一排气气路141与第一水平延伸段1511连通且沿竖直方向向上延伸,第二排气气路142与第二水平延伸段1521连通且沿竖直方向向下延伸。
具体而言,第一排气气路141限定在分水壳体11内,第一排气气路141设在第三连接板112的壁内,并沿第三连接板112的轴向向上延伸。第一排气气路141的下端连通第一隔板111内的第一水平延伸段1511,制热模块20中气体通过第一出水水路151流道进入第一水平延伸段1511内,然后气体继续向上运动并通过第一排气气路141排出。
类似地,第二排气气路142限定在分水壳体11内,第二排气气路142设在第三连接板 112的壁内,并沿第三连接板112的轴向向上延伸。第二排气气路142的下端连通第一隔板111内的第二水平延伸段1521,制冷模块30中气体通过第二出水水路152流道进入第二水平延伸段1521内,然后气体继续向上运动并通过第二排气气路142排出。
上述结构的第一排气气路141和第二排气气路142利用第一出水水路151和第二出水水路152引导气体,不仅可以充分利用第一出水水路151和第二出水水路152,还能简化第一排气气路141和第二排气气路142的结构设计,优化了水处理装置100的水路结构设计。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处理装置100的壳体组件。还包括:分水桶,分水桶设于分水腔内以向分水腔内供水,流进分水腔内的水通过分水水路分别向制热模块20和制冷模块供水。
具体地,分水桶中的水流进入分水腔,分水腔中的水进入分水水路并分别进入热水进水通道和冷水进水通道,由此可以保证制冷模块30和制热模块20正常供水,还能防止制冷模块30和制热模块20之间的进水水路发生相互影响。
在本实施例中,分水桶的外周沿覆盖第一排气气路141和第二排气气路142的出口端。也就是说分水桶的部分外壁面覆盖在第一排气气路141的出口端和第二排气气路142出口端上,由此可以防止空气中的灰尘进入第一排气气路141或第二排气气路142,从制热模块30排出的蒸汽与分水桶的外周沿接触后冷却形成冷凝水,从而避免蒸汽直接对外排出而烫伤用户。
在本实施例中,热空气排出通道141或冷空气排出通道142的孔径可以逐渐增大,热空气排出通道141或冷空气排出通道142的孔径可以逐渐减小,热空气排出通道141或冷空气排出通道142的孔径也可以一部分逐渐增大另一部分逐渐减小。
具体而言,第一排气气路141和第二排气气路142的各管段的内径,可以沿水路的中心轴线的方向逐渐增大,可以逐渐减小,也可以先逐渐增大然后逐渐减小。
设置不同内直径的水路内径,可以为排气气路14与第一水平延伸段1511或第二水平延伸段1521的连接提供方便,而且可以为相邻水路之间的连接提供方便。
其中,热空气排出通道141或冷空气排出通道142的孔径为4-20毫米,也就是说第一排气气路141和第二排气气路142内各管段的内直径为4-20毫米。不仅可以满足水处理装置100的排气要求,还能最大程度减小排气气路14的占用空间。
壳体10由聚丙烯材料制备而成且排气气路14通过抽芯工艺形成,聚丙烯材料制备的壳体10结构简单,制作工艺的难度较低,而且加工方便,可以降低壳体10的生产成本。且聚丙烯材料制备而成的壳体10通过抽芯工艺制作而成的分水水路,分水水路的通道内壁光滑,水垢不易沉淀,避免水质发生污染,提高了水处理装置100供水质量,而且抽芯工艺制作的排气水路可以提升排气水路的质量,排气水路的内周壁光滑布置,可以降低气体在排气水路中流动过程中的阻力,防止排气水路阻塞。
对于水处理装置100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属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理解并容易获得的,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2)

1.一种用于水处理装置的壳体组件,所述水处理装置至少包括一个功能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限定出间室,所述功能模块安装于所述间室内;
水路结构,所述水路结构至少包括分水水路、出水水路和排气气路,所述排气气路一体融合形成于壳体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水处理装置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模块包括:制冷模块和制热模块,所述分水水路分别向所述制冷模块和所述制热模块送水,通过所述制冷模块制冷后的水和所述制热模块加热的水分别通过所述出水水路向外送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水处理装置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沿上下方向间隔分布的第一子间室和第二子间室,所述制冷模块和所述制热模块的其中一个安装于所述第一子间室内,另一个安装于所述第二子间室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水处理装置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具有上下间隔设置的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之间设有第连接板,所述第二隔板和所述第三隔板之间设有第二连接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水处理装置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沿竖直方向向上延伸的第三连接板,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第三连接板构设出分水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水处理装置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气路与所述分水腔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水处理装置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水路包括:第一出水水路和第二出水水路,所述第一出水水路与所述制热模块的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二出水水路与所述制冷模块的出水口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水处理装置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水水路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一隔板的第一水平延伸段、所述第二出水水路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一隔板的第二水平延伸段,其中,所述第一水平延伸段的出口构设成热水出口、所述第二水平延伸段的构设成冷水出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水处理装置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平延伸段与所述第二水平延伸段相互平行。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水处理装置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气路包括:第一排气气路和第二排气气路,所述第一排气气路与所述第一水平延伸段连通且沿竖直方向向上延伸,所述第二排气气路与所述第二水平延伸段连通且沿竖直方向向上延伸。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用于水处理装置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水桶,所述分水桶设于所述分水腔内以向所述分水腔供水。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用于水处理装置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水桶的外周沿覆盖所述第一排气气路和所述第二排气气路的出口端。
CN201721348832.8U 2017-10-16 2017-10-16 用于水处理装置的壳体组件 Active CN2086253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348832.8U CN208625373U (zh) 2017-10-16 2017-10-16 用于水处理装置的壳体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348832.8U CN208625373U (zh) 2017-10-16 2017-10-16 用于水处理装置的壳体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625373U true CN208625373U (zh) 2019-03-22

Family

ID=657311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348832.8U Active CN208625373U (zh) 2017-10-16 2017-10-16 用于水处理装置的壳体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62537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62583A (zh) * 2017-10-16 2019-04-23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饮水机制造有限公司 用于水处理装置的壳体组件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62583A (zh) * 2017-10-16 2019-04-23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饮水机制造有限公司 用于水处理装置的壳体组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625373U (zh) 用于水处理装置的壳体组件
CN208955148U (zh) 一种一体化液冷的流道结构
CN109662583A (zh) 用于水处理装置的壳体组件
CN207708561U (zh) 一种基于催化裂化脱硫后烟气的除雾消白系统
CN208973428U (zh) 用于水处理装置的壳体组件
CN208941825U (zh) 用于水处理装置的壳体组件
CN208561723U (zh) 用于水处理装置的壳体
CN208769522U (zh) 壳体组件
CN209391704U (zh) 壳体组件
CN205245825U (zh) 免风机节能冷却塔
CN208071340U (zh) 用于水处理装置的壳体
CN208625370U (zh) 壳体组件
CN109665574A (zh) 用于水处理装置的壳体
CN209518748U (zh) 水处理装置
CN109662585A (zh) 壳体组件
CN207774839U (zh) 用于水处理装置的壳体组件
CN208292676U (zh) 用于水处理装置的壳体
CN208071341U (zh) 用于水处理装置的壳体
CN209098203U (zh) 壳体组件
CN205425552U (zh) 闪蒸器及空调器
CN109665576A (zh) 用于水处理装置的壳体
CN109662571A (zh) 用于水处理装置的壳体组件
CN209273737U (zh) 一种用于塑料母粒制备的冷却装置
CN106178700A (zh) 一种高压压缩机的减振降噪液气分离器
CN208955150U (zh) 一种蛇形引流的液冷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