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610739U - 温控座圈 - Google Patents

温控座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610739U
CN208610739U CN201720944755.6U CN201720944755U CN208610739U CN 208610739 U CN208610739 U CN 208610739U CN 201720944755 U CN201720944755 U CN 201720944755U CN 208610739 U CN208610739 U CN 2086107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control
layer
seat ring
flow passage
metal f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94475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季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Kohler Electronic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Kohler Electronic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Kohler Electronics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Kohler Electronics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94475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6107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6107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6107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oilet Supp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温控座圈,包括温控层和座圈本体,所述温控层覆盖在所述座圈本体的上表面,所述温控层中通入温控液。本实用新型中由于将温控层设置在座圈本体的上方,温控层直接接触人体,可以实现更快速的温控功能。下部设置的座圈本体提供的一定强度的支撑。并且温控层中使用温控液加热或制冷,安全性能较高。

Description

温控座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卫浴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温控座圈。
背景技术
现有的智能座便器,为了达到加热座圈的目的,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案:
1.主要采用塑料座圈+电阻丝加热铝箔的方案,但由于塑料的导热系数低,无法达到即热效果。
2.极少部分厂家采用金属座圈+大功率电阻丝加热铝箔方案,但为了追求速热效果,往往减小电阻丝的绝缘层厚度,使得用户使用时的安全性能减低。
3.水加热座圈的方案,为了保证座圈的强度,表层一般设有很厚的铝合金座圈,加热层设置在铝合金座圈的下方,这样造成热惯性大,使得加热速率慢。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加热或制冷速度快、安全性能高的温控座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加热或制冷速度快、安全性能高的温控座圈。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温控座圈,包括温控层和座圈本体,所述温控层覆盖在所述座圈本体的上表面,所述温控层中通入温控液。
进一步地,所述温控层从上向下依次包括涂层、金属表面层和金属流道层,所述金属表面层的上表面为平整表面,所述金属流道层中设有温控液流道。
进一步地,所述金属表面层与所述金属流道层上下叠加后,所述温控液流道形成在所述金属表面层与所述金属流道层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温控层还包括金属中间层,所述金属中间层位于所述金属表面层与所述金属流道层之间,所述金属中间层与所述金属流道层上下叠加后,所述温控液流道形成在所述金属中间层与所述金属流道层之间。
进一步地,金属表面层、金属流道层和金属中间层由铝板,或铜板,或不锈钢板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座圈本体由塑料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温控液流道从所述金属流道层的主体向下凸起,所述座圈本体上开设有与所述温控液流道对应的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温控液流道包括进水端和出水端,所述进水端和所述出水端均布置在所述金属流道层的边缘,所述进水端和所述出水端连通外置温控源。
进一步地,所述涂层、所述金属表面层、所述金属中间层和所述金属流道层的外轮廓均与所述座圈本体的上表面的外轮廓相同。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由于将温控层设置在座圈本体的上方,温控层直接接触人体,可以实现更快速的温控功能。下部设置的座圈本体提供的一定强度的支撑。并且温控层中使用温控液加热或制冷,安全性能较高。
附图说明
参见附图,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将变得更易理解。应当理解:这些附图仅仅用于说明的目的,而并非意在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温控座圈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温控座圈的爆炸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温控座圈的温控层的爆炸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温控座圈的温控层的背面图;
图5是图4中A-A处的剖视图;
图6是图5中圆圈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温控座圈的温控层的爆炸图。
附图标记对照表:
1-温控层 2-座圈本体
11-涂层 12-金属表面层 13-金属流道层
14-金属中间层 21-凹槽 131-温控液流道
131a-进水端 131b-出水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容易理解,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不变更本实用新型实质精神下,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可相互替换的多种结构方式以及实现方式。因此,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示例性说明,而不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的全部或视为对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定或限制。
在本说明书中提到或者可能提到的上、下、左、右、前、后、正面、背面、顶部、底部等方位用语是相对于各附图中所示的构造进行定义的,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语解释为限制性用语。
实施例一:
参见图1-6,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2所示,温控座圈,包括温控层1和座圈本体2,温控层1覆盖在座圈本体2的上表面,温控层1中通入温控液。
其中,温控层1的形状与座圈本体2的上表面的形状相同,温控层1正好完全覆盖座圈本体2的上表面。当人体坐在温控座圈上时,人体臀部直接接触到温控层1,传热或制冷快,可以实现更快速的温控功能。下部设置的座圈本体2提供的一定强度的支撑。并且温控层1中使用温控液加热或制冷,安全性能较高。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温控层1从上向下依次包括涂层11、金属表面层12和金属流道层13,金属表面层12的上表面为平整表面,金属流道层13中设有温控液流道131。
其中,涂层11涂覆在金属表面层12上,一般采用PP的静电喷涂,即达到与普通塑料座圈的外观的同时,也降低金属座圈被卫生间清洁剂、化学物质的侵蚀的风险。当然为了达到特殊的视觉效果,涂层11也可以为带有金属光泽的涂层,或图案、色彩的涂层,或木纹涂层等。
金属表面层12的上表面为平整表面,这里的“平整表面”是指金属表面层12的上表面连续、光滑,涂层11涂覆在金属表面层12的上表面后,也是平整表面。能够满足人体的舒适性和视觉上的美观。
金属流道层13中设有温控液流道131,温控液通入到温控液流道131中,热量或冷量经过金属表面层12和涂层11传导给人体。
由于金属表面层12和金属流道层13均是金属材质,因此热量或冷量的传导系数高,传热或制冷快,能够迅速对人体加热或降温。
本实施例中,如图4-6所示,金属表面层12与金属流道层13上下叠加后,温控液流道131形成在金属表面层12与金属流道层13之间。
具体为,温控液流道131从金属流道层13的主体向下凸起,金属表面层12的下表面也是平整表面。如图6所示,金属表面层12的下表面与金属流道层13的上表面贴合用于封闭形成温控液流道131。
金属流道层13上用耐高温材料印刷出水道,并通过与金属表面层12进行高温挤压,使得没有耐高温材料的位置融合在一起,而印刷的耐高温材料位置没有被融合,然后吹入高压气体,没有融合部位被吹胀,从而形成温控液流道131。
可选地,温控液流道131也可以仅形成在金属流道层13的中部,不过这样金属流道层13的厚度会增加。
进一步地,座圈本体2由塑料制成。
塑料制成的座圈本体2易于成型、成本低、轻便,并且塑料的导热性差,不易将温控层1的热量或冷量导走,避免造成热量或冷量的浪费。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由于温控液流道131从金属流道层13的主体向下凸起,座圈本体2上开设有与温控液流道131对应的凹槽21。温控层1与座圈本体2组装时,温控液流道131嵌入到凹槽21中,有利于减小温控座圈的厚度。
实施例二:
参见图7,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温控层的爆炸图。
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温控层1还包括金属中间层14,金属中间层14位于金属表面层12与金属流道层13之间,金属中间层14与金属流道层13上下叠加后,温控液流道131形成在金属中间层14与金属流道层13之间。
其中,金属表面层12仅起到承载涂层11和支撑人体的作用。金属中间层14与金属流道层13封闭温控液流道131。
可选地,金属表面层12、金属流道层13和金属中间层14由铝板,或铜板,或不锈钢板制成。板材的厚度较薄,易于热量或冷量传导,并且也均有一定的支撑强度。
金属表面层12一般采用比较硬度较高的金属材料,较佳的采用不锈钢材料,有效降低表面划伤、变形的风险。金属流道层13和金属中间层14采用导热系数较好的金属材料,较佳的采用铝或铜等金属材料,使得热量或冷量快速散开,使得整个温控座圈温度更加均匀。
进一步地,如图7所示,温控液流道131包括进水端131a和出水端131b,进水端131a和出水端131b均布置在金属流道层13的边缘,进水端131a和出水端131b连通外置温控源。
进水端131a和出水端131b均布置在金属流道层13的边缘,利于与外置温控源连通。温控座圈可以与智能马桶的冲洗装置共用一个热水源,也可以单独设置热水源。热水在外置热水源中被加热,从进水端131a流入,经过热水流道131后,从出水端131b流回到外置热水源中,循环流动使用。
进一步地,如图7所示,涂层11、金属表面层12、金属流道层13和金属中间层14的外轮廓均与座圈本体2的上表面的外轮廓相同。
涂层11、金属表面层12、金属中间层14、金属流道层13和座圈本体2从上向下依次重叠布置。
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不降低用户使用安全性能的条件下,实现座圈更快速的即热即冷功能。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较佳的实施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若干其它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温控座圈,其特征在于,包括温控层和座圈本体,所述温控层覆盖在所述座圈本体的上表面,所述温控层中通入温控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控座圈,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层从上向下依次包括涂层、金属表面层和金属流道层,所述金属表面层的上表面为平整表面,所述金属流道层中设有温控液流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温控座圈,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表面层与所述金属流道层上下叠加后,所述温控液流道形成在所述金属表面层与所述金属流道层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温控座圈,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层还包括金属中间层,所述金属中间层位于所述金属表面层与所述金属流道层之间,所述金属中间层与所述金属流道层上下叠加后,所述温控液流道形成在所述金属中间层与所述金属流道层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温控座圈,其特征在于,金属表面层、金属流道层和金属中间层由铝板,或铜板,或不锈钢板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温控座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座圈本体由塑料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温控座圈,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液流道从所述金属流道层的主体向下凸起,所述座圈本体上开设有与所述温控液流道对应的凹槽。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温控座圈,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液流道包括进水端和出水端,所述进水端和所述出水端均布置在所述金属流道层的边缘,所述进水端和所述出水端连通外置温控源。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温控座圈,其特征在于,所述涂层、所述金属表面层、所述金属中间层和所述金属流道层的外轮廓均与所述座圈本体的上表面的外轮廓相同。
CN201720944755.6U 2017-07-31 2017-07-31 温控座圈 Active CN2086107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944755.6U CN208610739U (zh) 2017-07-31 2017-07-31 温控座圈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944755.6U CN208610739U (zh) 2017-07-31 2017-07-31 温控座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610739U true CN208610739U (zh) 2019-03-19

Family

ID=656881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944755.6U Active CN208610739U (zh) 2017-07-31 2017-07-31 温控座圈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61073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610739U (zh) 温控座圈
US20110248015A1 (en) Toilet seat heating device
CN103300738A (zh) 一种复合锅底制备方法及该复合锅底
CN202981780U (zh) 一种多功能淋浴器
CN102973183B (zh) 一种多功能淋浴器
CN202515462U (zh) 烹饪锅内锅
CN203785223U (zh) 一种热回收型即热式热水器
CN208510761U (zh) 一种节能的饮水设备
CN102058317B (zh) 电磁即热饮水机
CN204084547U (zh) 一种玻璃室内加热器
CN107280381A (zh) 一种全覆盖暖手杯
CN203216320U (zh) 采暖散热装置
CN207590105U (zh) 一种散热衣服
TW201221895A (en) Heat exchange device for hot water shower
CN206044345U (zh) 一种高效节能锅
CN203719101U (zh) 水快速加热与冷却装置
CN206739630U (zh) 即时水流加热体的导流板结构
CN201517175U (zh) 一种熨刷散热结构
CN203464388U (zh) 双面采暖散热装置
CN1259896C (zh) 蒸汽房蒸后上身的装置
CN105747840B (zh) 一种节能锅
CN106419717A (zh) 加热座圈及其制备方法
CN205267409U (zh) 一种方便饮水型加热式办公桌
WO2018192489A1 (zh) 双层暖气加热换热洗浴器
CN2860305Y (zh) 一种气压式加温冲浪浴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