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603495U - 自动分匝绕线机 - Google Patents

自动分匝绕线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603495U
CN208603495U CN201821059735.1U CN201821059735U CN208603495U CN 208603495 U CN208603495 U CN 208603495U CN 201821059735 U CN201821059735 U CN 201821059735U CN 208603495 U CN208603495 U CN 2086034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xis
circle
frame
electric device
div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05973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家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hui Dah Sen Monofilament Fabric Factory
Original Assignee
Xinhui District Of Jiangmen Dasheng Fiber Weaving Factor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nhui District Of Jiangmen Dasheng Fiber Weaving Factory filed Critical Xinhui District Of Jiangmen Dasheng Fiber Weaving Factory
Priority to CN20182105973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6034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6034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6034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anufacture Of Motors, Gen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分匝绕线机,包括机架;分匝绕线框装置;所述分匝绕线框装置包括分匝框及第一电动装置,所述分匝框包括n条框棱,n≥4,所述框棱平行于分匝框轴线并绕分匝框轴线均布,所述框棱上均布m个凹槽,所述凹槽沿径向方向敞开并垂直于分匝框轴线,所述第一电动装置驱动所述分匝框转动;自动分匝装置包括导线装置、第二电动装置、导轨、相互旋合的螺杆及螺母套,所述导线装置与所述螺母套相固接;所述导轨、螺杆轴线与所述分匝框轴线平行,所述第二电动装置带动所述螺杆转动,所述螺母套被所述导轨限定;所述导轨被固定在所述机架上,所述分匝框及螺杆分别被轴向限位并可转动地支承在所述机架上,本实用新型用于尼龙丝线绕线生产的场合。

Description

自动分匝绕线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分匝绕线机。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尼龙丝线的成品状态是以多圈绕线为一组进行捆扎形成线匝的形式出厂,为便于出售或使用时计量方便,在每组被捆扎的多圈绕线中再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单独捆扎,相邻的小组的尼龙丝线呈相连状态,这种成品的方式更受用户的欢迎。但在生产中增加了分组计量的人工投入,尼龙丝线的多个小组的多次捆绑也需要人工随时跟进,提高了人力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节省人工的自动分匝绕线机。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动分匝绕线机包括机架;分匝绕线框装置;所述分匝绕线框装置包括分匝框及第一电动装置,所述分匝框包括n条框棱,n≥4,所述框棱平行于分匝框轴线并绕分匝框轴线均布,所述框棱上均布m个凹槽,所述凹槽沿径向方向敞开并垂直于分匝框轴线,所述第一电动装置驱动所述分匝框转动;自动分匝装置,所述自动分匝装置包括导线装置、第二电动装置、导轨、相互旋合的螺杆及螺母套,所述导线装置与所述螺母套相固接;所述导轨、螺杆轴线与所述分匝框轴线平行,所述第二电动装置带动所述螺杆转动,所述螺母套被所述导轨限定;所述导轨被固定在所述机架上,所述分匝框及螺杆分别被轴向限位并可转动地支承在所述机架上。
有益效果:上述技术方案中,采用了第二电动装置带动螺杆转动的方式,螺杆被轴向限位并可转动地支承在机架上,所述螺母套被所述导轨限定,即螺杆转动推动螺母套沿导轨移动,与螺母套固接的导线装置也跟着移动,每当导线装置移动到与框棱上的凹槽相对时,螺杆停止转动,即导向装置也停止移动,启动第一电动装置驱动所述分匝框转动进行绕线,当绕线长度达到预定值时,停止第一电动装置,启动第二电动装置,进行下一个循环。这种电动绕线操作,尼龙丝线的多个小组的多次捆绑不需要人工随时跟进,等n个凹槽进行分组绕线结束后,才用人工进行捆扎,这种操作方式使得一个工人可以管理多台绕线机,降低了人力成本,减少了人工操作的工时,实现了分组绕线自动化操作。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一个具体方案,所述分匝绕线框装置还包括转轴装置,所述转轴装置包括第一套轴、第二套轴及芯轴,所述第一套轴与所述芯轴之间间隙配合,所述第二套轴与所述芯轴的一端固接为一体;所述分匝框还包括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及卸料辅助装置,所述第一挡板与第一套轴固接为一体,所述第二挡板与第二套轴固接为一体;所述分匝框还包括第一柱状导轨及第二柱状导轨,所述第一柱状导轨及第二柱状导轨分别有N条,所述第一柱状导轨的两端分别固接在所述第一挡板及第一套轴上,并与所述分匝框轴线形成夹角α,所述第二柱状导轨的两端分别固接在所述第二挡板及第二套轴上,并与所述分匝框轴线形成夹角-α;所述分匝框还包括滑套,所述滑套与所述第一柱状导轨或第二柱状导轨呈间隙配合地相套,所述框棱的两端分别固接在所述滑套上,同步装置,所述同步装置是所述第一套轴、第二套轴绕轴线运动同步的装置。本具体技术方案便于绕线结束后将产品卸下操作,其有益效果是:采用转轴装置包括第一套轴、第二套轴及芯轴,所述第一套轴与所述芯轴之间间隙配合,所述第二套轴与所述芯轴固接为一体,同步装置使所述第一套轴、第二套轴绕轴线运动同步,当绕线时,同步装置使所述第一套轴、第二套轴绕轴线运动同步;当绕线结束时,将芯轴向右移动,与芯轴固接为一体的第二套轴同时向右移动,第一套轴原地不动,第一套轴、第二套轴呈分离状态,与框棱两端固接为一体的滑套分别沿第一柱状导轨及第二柱状导轨向芯轴方向滑动,使框棱也向芯轴方向移动,即框棱绕轴线分布的外切圆直径变小,使得被绕在凹槽内的尼龙丝线无障碍地地移出凹槽,解决了卸料方便的问题。减少了人工操作的工时。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一个具体方案,所述同步装置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套轴及第二套轴上的嵌接式卡扣,当所述第一套轴及第二套轴沿轴向并拢时,所述嵌接式卡扣处于闭合状态,当所述第一套轴及第二套轴沿轴向分开时,所述嵌接式卡扣处于分离状态。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一个具体方案,所述同步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套轴及所述芯轴上的键槽,及与所述芯轴上的键槽连固接的滑动键。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轴向移动控制装置,所述轴向移动控制装置包括偏心轮、第三电动装置及复位弹簧,所述芯轴的另一端有挡肩,所述复位弹簧套在所述芯轴上,所述复位弹簧两端分别与所述机架及挡肩相抵,所述芯轴的另一端端部与所述偏心轮相抵,所述第三电动装置带动所述偏心轮转动。本改进方便卸料时自动操作,由偏心轮、第三电动装置执行推移芯轴使第一套轴、第二套轴呈分离状态,减少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一个具体方案,所述卸料辅助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挡板上的p个缺口,p≥1,所述缺口的底部与所述第二挡板的外圆的最大距离,小于所述N条框棱的外切圆直径。被绕在凹槽内的尼龙丝线无障碍地地移出凹槽后,借助缺口将形成线匝的尼龙丝线从第二挡板移出分匝框,完成快速卸料。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plc控制装置,所述plc控制装置与所述第一电动装置、第二电动装置及第三电动装置电连接,所述第一电动装置、第二电动装置及第三电动装置均是伺服电机。由plc控制第一电动装置转动的速度及时长,使每分匝的长度达到了预定的范围,plc控制第一电动装置、第二电动装置及第三电动装置转动及停止的相互配合,实现了全自动控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主视示意图;
图2是用于实施例一的分匝绕线框装置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是图2的A-A向视图;
图4是用于实施例一的分匝绕线框装置使用状态一的主视图;
图5是用于实施例一的分匝绕线框装置使用状态二的主视图;
图6是用于实施例二的分匝绕线框装置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参见图1,本实施例的一种自动分匝绕线机,包括机架1;分匝绕线框装置 2;自动分匝装置3;轴向移动控制装置4,plc控制装置5。分匝绕线框装置2 包括分匝框21及第一电动装置22,分匝框21包括n条框棱211,n≥4,框棱 211平行于分匝框轴线并绕分匝框轴线均布,框棱211上均布m个凹槽2111,凹槽2111沿径向方向敞开并垂直于分匝框轴线,第一电动装置22驱动分匝框 21转动;自动分匝装置3包括导线装置31、第二电动装置32、导轨39及相互旋合的螺杆33及螺母套34,导线装置31与螺母套34相固接;导轨39、螺杆 33轴线与分匝框21轴线平行,螺母套34被导轨39限定,导轨39固定在机架 1上;分匝框21及螺杆33分别被轴向限位并可转动地支承在机架1上。轴向移动控制装置4包括偏心轮41、第三电动装置48及复位弹簧42,芯轴233的另一端有挡肩235,复位弹簧42套在芯轴233上,复位弹簧42两端分别与机架1 及挡肩235相抵,芯轴233的另一端端部与偏心轮41相抵,第三电动装置48 带动偏心轮41转动。plc控制装置5与第一电动装置22、第二电动装置32第三电动装置48电连接,第一电动装置22、第二电动装置32及第三电动装置48均是伺服电机。
参见图2,分匝绕线框装置2还包括转轴装置23,转轴装置23包括第一套轴231、第二套轴232及芯轴233,第一套轴231与芯轴233之间间隙配合,第二套轴232与芯轴233的一端固接为一体;分匝框21还包括第一挡板212、第二挡板213,第一挡板212与第一套轴231固接为一体,第二挡板213与第二套轴232固接为一体;分匝框21还包括第一柱状导轨215及第二柱状导轨216,第一柱状导轨215及第二柱状导轨216分别有N条,第一柱状导轨215的两端分别固接在第一挡板212及第一套轴231上,并与分匝框轴线形成夹角α,第二柱状导轨216的两端分别固接在第二挡板213及第二套轴232上,并与分匝框轴线形成夹角-α;分匝框21还包括滑套217,滑套217与第一柱状导轨215 或第二柱状导轨216呈间隙配合地相套,框棱211的两端分别固接在滑套217 上。
参见图3,分匝框21还包括卸料辅助装置214,卸料辅助装置214包括设置在第二挡板213上的p个缺口2131,p≥1,缺口的底部2132与第二挡板213 的外圆218的最大距离,小于N条框棱的外切圆219直径。
参见图4,分匝绕线框装置2还包括同步装置24,同步装置24是第一套轴 231、第二套轴232绕轴线运动同步的装置。同步装置24包括分别设置在第一套轴231及第二套轴232上的嵌接式卡扣234,当第一套轴231及第二套轴232 沿轴向并拢时,嵌接式卡扣234处于闭合状态。
参见图5,当第一套轴231及第二套轴232沿轴向分开时,嵌接式卡扣234 处于分离状态。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其区别在于:参见图6,同步装置24包括分别设置在第一套轴231及芯轴233上的键槽241,及与芯轴上的键槽241连固接的滑动键242。

Claims (7)

1.一种自动分匝绕线机,包括
机架;
分匝绕线框装置;所述分匝绕线框装置包括分匝框及第一电动装置,所述分匝框包括n条框棱,n≥4,所述框棱平行于分匝框轴线并绕分匝框轴线均布,所述框棱上均布m个凹槽,所述凹槽沿径向方向敞开并垂直于分匝框轴线,所述第一电动装置驱动所述分匝框转动;
其特征在于:
自动分匝装置,所述自动分匝装置包括导线装置、第二电动装置、导轨、相互旋合的螺杆及螺母套,所述导线装置与所述螺母套相固接;所述导轨、螺杆轴线与所述分匝框轴线平行,所述螺母套被所述导轨限定,所述第二电动装置带动所述螺杆转动;
所述导轨固定在所述机架上,所述分匝框及螺杆分别被轴向限位并可转动地支承在所述机架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分匝绕线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匝绕线框装置还包括转轴装置;所述转轴装置包括第一套轴、第二套轴及芯轴,所述第一套轴与所述芯轴之间间隙配合,所述第二套轴与所述芯轴固接为一体;
所述分匝框还包括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及卸料辅助装置,所述第一挡板与第一套轴固接为一体,所述第二挡板与第二套轴固接为一体;所述分匝框还包括第一柱状导轨及第二柱状导轨,所述第一柱状导轨及第二柱状导轨分别有N条,所述第一柱状导轨的两端分别固接在所述第一挡板及第一套轴上,并与所述分匝框轴线形成夹角α,所述第二柱状导轨的两端分别固接在所述第二挡板及第二套轴上,并与所述分匝框轴线形成夹角-α;所述分匝框还包括滑套,所述滑套与所述第一柱状导轨或第二柱状导轨呈间隙配合地相套,所述框棱的两端分别固接在所述滑套上;
同步装置,所述同步装置是所述第一套轴、第二套轴绕轴线运动同步的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分匝绕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装置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套轴及第二套轴上的嵌接式卡扣,当所述第一套轴及第二套轴沿轴向并拢时,所述嵌接式卡扣处于闭合状态,当所述第一套轴及第二套轴沿轴向分开时,所述嵌接式卡扣处于分离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分匝绕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套轴及所述芯轴上的键槽,及与所述芯轴上的键槽连固接的滑动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分匝绕线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轴向移动控制装置,所述轴向移动控制装置包括偏心轮、第三电动装置及复位弹簧,所述芯轴的另一端有挡肩,所述复位弹簧套在所述芯轴上,所述复位弹簧两端分别与所述机架及挡肩相抵,所述芯轴的另一端端部与所述偏心轮相抵,所述第三电动装置带动所述偏心轮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分匝绕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卸料辅助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挡板上的p个缺口,p≥1,所述缺口的底部与所述第二挡板的外圆的最大距离,小于所述N条框棱的外切圆直径。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自动分匝绕线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plc控制装置,所述plc控制装置与所述第一电动装置、第二电动装置及第三电动装置电连接,所述第一电动装置、第二电动装置第三电动装置均是伺服电机。
CN201821059735.1U 2018-07-04 2018-07-04 自动分匝绕线机 Active CN2086034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059735.1U CN208603495U (zh) 2018-07-04 2018-07-04 自动分匝绕线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059735.1U CN208603495U (zh) 2018-07-04 2018-07-04 自动分匝绕线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603495U true CN208603495U (zh) 2019-03-15

Family

ID=656679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059735.1U Active CN208603495U (zh) 2018-07-04 2018-07-04 自动分匝绕线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60349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658138U (zh) 一种自动绕线机
AU768514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oducing a wave winding for stators or rotors of electric engines
CN104909209B (zh) 一种收卷排线装置
CN109676476A (zh) 一种工业设计用模型制作工具
CN213469389U (zh) 一种弹簧生产用成型设备
EP0108040B1 (de) Verfahren zum automatischen Bewickeln eines ringförmigen ferromagnetischen Körpers, Wickelmaschine zur Durchführung dieses Verfahrens und bewickelter Stator
CN208603495U (zh) 自动分匝绕线机
US5372165A (en) Process and device for producing a wave winding, especially for rotary current generators
CN207977230U (zh) 一种绕线机的放线机构
DE102014003602A1 (de)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r Wicklung
CN107170531B (zh) 一种胶带缠绕装置
CN107177944A (zh) 织物定型机及其定型方法
CN206916461U (zh) 一种织物定型机
CN103208891A (zh) 一种电机线圈自动缠绕设备
CN102684421A (zh) 外转子绕线机
CH658145A5 (de) Vorrichtung zum wickeln von drahtspulen fuer elektromagnetische bauteile sowie ein verfahren zum betrieb derselben.
CN201154382Y (zh) 一种双线圈成形机的绕线整直机构
EP2269285B1 (de)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herstellung einer elektrischen wicklung
CN103441403B (zh) 一种排插座电源线束绕线机及绕制电源线束的方法
DE2826875A1 (de)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herstellen von schraubenfedern
US3958611A (en) Apparatus for winding wire coils for electrical machines
CN209577383U (zh) 一种圆筒形滤网粘合成型机
US3964525A (en) Mechanism for use in winding apparatus
CN105980282B (zh) 用于围绕卷轴卷绕多卷轧制材料的卷绕机
CN208883203U (zh) 带快速卸料装置的分匝式绕线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29162 Ma Shan, Xiaoze Village Committee, Daze Town, Xinhui District, Jiangm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Xinhui Dah SEN Monofilament Fabric FACTORY

Address before: No. 30 Zhongxin Road, Chuanglilai Industrial Zone, Daze Town, Xinhui District, Jiangm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29162

Patentee before: JIANGMEN XINHUI DASHENG FIBER WEAVING FAC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