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596085U - 一种用于碳纤维网格与聚合物砂浆握裹力测试工装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碳纤维网格与聚合物砂浆握裹力测试工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596085U
CN208596085U CN201821119894.6U CN201821119894U CN208596085U CN 208596085 U CN208596085 U CN 208596085U CN 201821119894 U CN201821119894 U CN 201821119894U CN 208596085 U CN208596085 U CN 2085960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bon fiber
fiber mesh
plate
bond stress
connecting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11989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明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rbo Technology Group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Carbon Composite Materials (tianji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rbon Composite Materials (tianji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arbon Composite Materials (tianji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119894.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5960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5960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5960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Strength Of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碳纤维网格与聚合物砂浆握裹力测试工装,由上、下两部组成。上部分包括呈左右对称设置的上部挡板,上部挡板的顶部和底部均设有通孔;顶部的通孔之间贯穿设有上部螺杆,上部连接杆通过上部螺杆与上部挡板铰接连接;上部连接杆用于将工装上部分与万能试验机连接;底部的通孔之间贯穿设有辊轴,辊轴外部套有碳纤维网格,碳纤维网格的底部固定于下部分。下部分包括下部上挡板和下部下挡板,下部上挡板和下部下挡板通过下部螺杆连接紧固呈一体;下部下挡板设有竖直带孔的连接杆,通过螺栓与万能试验机连接。该工装可以万能试验机连接,保证测试数据的准确性和精确性,为碳纤维网格加固系统中锚固效率提供数据支撑。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碳纤维网格与聚合物砂浆握裹力测试工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固行业,尤其是一种用于碳纤维网格与聚合物砂浆握裹力测试工装。
背景技术
随着加固行业在我国的迅速发展,高强度的加固材料越来越受到关注。碳纤维产品由于碳纤维自身的质量轻、强度高等性能优点,而被广泛的应用于建筑加固领域。碳纤维网格,作为一种新型的碳纤维加固产品,与配套的聚合物砂浆组成碳纤维网格加固系统,配套的聚合物砂浆有效的将碳纤维网格锚固在被加固的建筑物表面,提高被加固建筑物的承载能力、结构的抗弯强度,阻止裂缝的延伸,对工程建筑的改造加固具有良好的加固效果。那么,如何表征碳纤维网格加固系统的锚固效果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碳纤维网格与聚合物砂浆握裹力是表征碳纤维网格加固系统锚固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目前国内还没有对碳纤维网格与聚合物砂浆握裹力测试的相关标准,测试工装也处于空白期。
碳纤维网格加固系统起源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国内关于碳纤维网格加固系统的研究起步较晚,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对碳纤维网格加固系统的锚固效率的相关研究也处于空白期。传统的关于碳纤维网格加固系统的锚固效率主要是通过碳纤维网格-聚合物砂浆的抗弯强度及断裂面形貌间接的推论得出,并没有直观的数据支撑。或是采用千斤顶通过拉拔进行测试,但是由于千斤顶的精确度较低,当测试力较小时,几乎没有显示,仍缺乏数据支撑。
现有技术无法精确测得碳纤维网格与聚合物砂浆握裹力,碳纤维网格加固系统的锚固效率缺乏数据支撑,无法评估加固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碳纤维网格与聚合物砂浆握裹力测试工装,目的是解决传统碳纤维网格加固系统中锚固效率缺乏数据支撑,无法评估加固效果的问题。该工装可以万能试验机连接,保证测试数据的准确性和精确性,为碳纤维网格加固系统中锚固效率提供数据支撑。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碳纤维网格与聚合物砂浆握裹力测试工装,由上、下两部组成。上部分包括呈左右对称设置的上部挡板,上部挡板的顶部和底部均设有通孔;顶部的通孔之间贯穿设有上部螺杆,上部连接杆通过上部螺杆与上部挡板铰接连接;上部连接杆用于将工装上部分与万能试验机连接;底部的通孔之间贯穿设有辊轴,辊轴外部套有碳纤维网格,碳纤维网格的底部固定于下部分。下部分包括下部上挡板和下部下挡板,下部上挡板和下部下挡板通过下部螺杆连接紧固呈一体;下部下挡板设有竖直带孔的连接杆,通过螺栓与万能试验机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优化的,辊轴4的直径取决于混凝土砖块试样的厚度;混凝土砖块试样的碳纤维网格处于完全平行于拉力的方向,用于测试不同尺寸的混凝土砖块试样
优化的,辊轴可进行更换,用于测试不同尺寸的混凝土砖块试样的握裹力。
本实用新型和现有技术相比,其优点在于:该工装可以万能试验机连接,保证测试数据的准确性和精确性,为碳纤维网格加固系统中锚固效率提供数据支撑。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上部连接杆;2、上部螺杆;3、上部挡板;4、辊轴;5、下部上挡板;6、下部螺杆;7、下部下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一种用于碳纤维网格与聚合物砂浆握裹力测试工装,由上、下两部组成。上部分包括呈左右对称设置的上部挡板3,上部挡板3的顶部和底部均设有通孔;顶部的通孔之间贯穿设有上部螺杆2,上部连接杆1通过上部螺杆2与上部挡板 3铰接连接;上部连接杆用于将工装上部分与万能试验机连接;底部的通孔之间贯穿设有辊轴4,辊轴4外部套有碳纤维网格,碳纤维网格的底部固定于下部分。下部分包括下部上挡板5和下部下挡板7,下部上挡板5和下部下挡板7通过下部螺杆6连接紧固呈一体;下部下挡板7设有竖直带孔的连接杆,通过螺栓与万能试验机连接。
优化的,辊轴4的直径取决于混凝土砖块试样的厚度;混凝土砖块试样的碳纤维网格处于完全平行于拉力的方向,用于测试不同尺寸的混凝土砖块试样
优化的,辊轴4可进行更换,用于测试不同尺寸的混凝土砖块试样的握裹力。
实施例1
一种用于碳纤维网格与聚合物砂浆握裹力测试工装,可安装在万能试验机上保证测试数据的准确性和精确性。该工装由上、下两部组成。上部分包括辊轴、左右两侧挡板、上下连接螺栓及上部连接杆,上部连接杆用于将工装上部分与万能试验机连接;下部分包括上、下挡板,两侧螺杆,下挡板连有竖直带孔的连接杆,通过螺栓与万能试验机连接。
辊轴的直径取决于混凝土砖块的厚度,保证试样的碳纤维网格处于完全平行于拉力的方向,用于测试不同尺寸的混凝土砖块试样。辊轴可进行更换,保证可用于测试不同尺寸的混凝土砖块试样的握裹力。
本实用新型已经经过试验验证,测试过程中的力值可精确到0.0001KN,强度值可精确到0.001MPa,数据精确度高,可对碳纤维网格的锚固效率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保证加固效果的可靠性。
实施例2
用于碳纤维网格与聚合物砂浆握裹力测试工装的安装步骤:先将本实用新型工装下部分的下挡板安装在万能试验机上,然后将试样的混凝土砖块放在下挡板上,将上挡板穿入碳纤维网中通过左右螺栓将混凝土砖块固定(暂时固定,螺栓无需太紧,后续调整居中);再将本实用新型的上部分固定在万能试验机上,将辊轴穿入试样的碳纤维网格,使碳纤维网格绕过辊轴,然后用螺栓穿过辊轴中心固定好,固定好后调整试样的位置,使其居中,不能用倾斜现象,调整好之后固定所有螺栓,启动万能试验机,使试样刚好处于绷直的状态,然后可准备进行测试。
尽管已经对上述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3)

1.一种用于碳纤维网格与聚合物砂浆握裹力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由上、下两部组成;
上部分包括呈左右对称设置的上部挡板(3),上部挡板(3)的顶部和底部均设有通孔;顶部的通孔之间贯穿设有上部螺杆(2),上部连接杆(1)通过上部螺杆(2)与上部挡板(3)铰接连接;上部连接杆(1)用于将工装上部分与万能试验机连接;底部的通孔之间贯穿设有辊轴(4),辊轴(4)外部套有碳纤维网格,碳纤维网格的底部固定于下部分;
下部分包括下部上挡板(5)和下部下挡板(7),下部上挡板(5)和下部下挡板(7)通过下部螺杆(6)连接紧固呈一体;下部下挡板(7)设有竖直带孔的连接杆,通过螺栓与万能试验机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碳纤维网格与聚合物砂浆握裹力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辊轴(4)的直径取决于混凝土砖块试样的厚度;混凝土砖块试样的碳纤维网格处于完全平行于拉力的方向,用于测试不同尺寸的混凝土砖块试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碳纤维网格与聚合物砂浆握裹力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辊轴(4)可进行更换,用于测试不同尺寸的混凝土砖块试样的握裹力。
CN201821119894.6U 2018-07-16 2018-07-16 一种用于碳纤维网格与聚合物砂浆握裹力测试工装 Active CN2085960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119894.6U CN208596085U (zh) 2018-07-16 2018-07-16 一种用于碳纤维网格与聚合物砂浆握裹力测试工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119894.6U CN208596085U (zh) 2018-07-16 2018-07-16 一种用于碳纤维网格与聚合物砂浆握裹力测试工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596085U true CN208596085U (zh) 2019-03-12

Family

ID=656030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119894.6U Active CN208596085U (zh) 2018-07-16 2018-07-16 一种用于碳纤维网格与聚合物砂浆握裹力测试工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59608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20078A (zh) * 2019-07-10 2019-10-11 卡本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碳纤维网格握裹力试样的制备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20078A (zh) * 2019-07-10 2019-10-11 卡本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碳纤维网格握裹力试样的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93497B (zh) 测试平面索杆系索力的平面外频率法
CN101762347B (zh) 一种用半波法测量多跨钢拉索索力的方法
CN103575442A (zh) 利用无应力计优化钢筋混凝土支撑轴力监测数据的方法
CN107268446B (zh) 斜拉桥塔梁同步施工测量装置及其测量方法
CN106441101B (zh) 一种工程监测用高精度结构位移测量方法
CN103267724B (zh) 纤维增强复合筋材与混凝土粘接强度的梁式试验装置
CN208596085U (zh) 一种用于碳纤维网格与聚合物砂浆握裹力测试工装
CN205636496U (zh) 一种用于支撑架桥机以及整孔箱梁的临时支撑装置
CN104749047A (zh) 一种受弯构件力学性能测试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07007614U (zh) 一种保温板拉拔检测装置以及建筑外墙检测系统
CN106351129B (zh) 紧临既有线大跨度连续梁施工方法
CN106908006A (zh) 基于激光和拉线位移的构件弯曲测量装置及使用方法
CN209945953U (zh) 可装卸门架式金属波纹管弯曲后抗渗漏性能试验装置
Nie et al.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seismic performance of K-style steel outrigger truss to concrete core tube wall joints
Dawood et al. Flexural and shear strength of non-prismatic reinforced high strength concrete beams with openings and strengthened with NSM-CFPR bars
CN209468793U (zh) 一种免基准梁的静载试验沉降观测装置
CN107663831A (zh) 一种拉吊索锚固结构件及拉吊索更换方法
CN103226092B (zh) 一种反复荷载下的钢筋混凝土粘结滑移试件及制作方法
CN109252526A (zh) 基于预应力鱼腹梁支撑技术的装配式支护结构施工工艺
CN201653797U (zh) 多功能试验夹具
CN204040080U (zh) 一种基于分布式传感光纤的钻孔灌注桩静载检测系统
CN201824127U (zh) 设备安装找正装置
CN105544414A (zh) 基于无应力索长的斜拉索更换方法
CN107761715A (zh) 一种对地下连续墙成槽后的钢筋笼吊装方法
CN109518555B (zh) 一种岩溶地区连续配筋混凝土板跨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529

Address after: 300 380 C1, C2 Workshops, No. 1 Shengda Road, Xiqi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Tianjin

Patentee after: Carbo Technology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301700 Tianjin District of Wuqing City Heng Yuan Road No. 1 Keihin Industrial Zone

Patentee before: CARBON COMPOSITES (TIANJIN)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