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351129B - 紧临既有线大跨度连续梁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紧临既有线大跨度连续梁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351129B CN106351129B CN201610743361.4A CN201610743361A CN106351129B CN 106351129 B CN106351129 B CN 106351129B CN 201610743361 A CN201610743361 A CN 201610743361A CN 106351129 B CN106351129 B CN 10635112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er
- bridge
- laid
- buttress
- construction
- Prior art date
Links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7
- 239000004567 concre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2
- 239000011150 reinforced concre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7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1
- 238000000034 methods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8
- 238000009415 formwork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7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7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3
- 239000011901 wat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1264 neutraliz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6386 neutralization reaction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3638 reducing agents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2253 acids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05266 cas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9000004744 fabrics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9000002689 soi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463 materials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04576 san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499 gels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9000011499 joint compounds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873 anchor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5056 comp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4568 cement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10881 fly ash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203 mixture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4743 Polyprop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40000006028 Sambucus nigr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15271 coag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345 coag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336 cra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835 fiber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574 high-performance concre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1 polyprop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1155 polypropylenes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257 shell material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41001314948 Bursaria incan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35 building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e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746 geotextile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033 plastic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06010011376 Crepitation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18987 Haemorrhage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1503 Joints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68052 Mosaicism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398 Portland ce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3765 Sex Chromosomes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80000542077 Sprinkle companie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7513 acid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12 basement exca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40 bleed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1100000319 bleeding Toxicity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969 carrier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52 comparative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6571 hyd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703 hydration reaction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500 inorganic minerals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88 irregula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707 mineral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11 modification reaction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48 porous material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86 pu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908 quality control method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220 stainless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35 stainless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31 transform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D—CONSTRUCTION OF BRIDGES, ELEVATED ROADWAYS OR VIADUCTS; ASSEMBLY OF BRIDGES
- E01D21/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recting or assembling bridges
- E01D21/10—Cantilevered erection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D—CONSTRUCTION OF BRIDGES, ELEVATED ROADWAYS OR VIADUCTS; ASSEMBLY OF BRIDGES
- E01D2/00—Bridg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ross-section of their bearing spanning structure
Abstract
Description
紧临既有线大跨度连续梁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桥梁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紧临既有线大跨度连续梁施工方 法。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我国铁路桥梁建设正处于迅猛发展期,采用先进的设计和施工技术,达到节 省投资、缩短工期,确保安全的目标一直是工程界所追求的结果。其中,在大跨度、深水桥梁 建设方面,设计理论、建造技术和装备方面己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例如在南宁铁路枢 纽新增二线新邕宁邕江特大桥连续梁施工中,桥梁主跨达到168m,是国内目前单线铁路桥 梁中的最大跨度。该桥深水基础施工安全风险高,质量控制难度大;尤其是在进行水下裸露 基岩基础的开挖时,由于桥梁紧靠既有线,主墩位于邕江(规划II级航道)中,水深达18m,在 既要确保既有线(即既有铁路线)运营及邕江航道通航安全,又要保证施工工期、质量、安全 的前提下,选择合理的施工技术方案就尤为重要。同时,对桥梁上部连续梁的施工,需采用 分节段施工方法,其悬臂施工要经历“T”形悬臂浇筑节段(S卩T构悬臂梁段)形成主梁的过 程。该桥主跨达168m,悬臂长,而且要经历体系转换的过程,主梁的内力和线形都会随施工 的进展而不断变化。由于梁体跨度大,节段多,对梁体线形控制有着较高的要求,如控制不 好,不仅影响梁体的外观质量,更重要的会影响梁体的运营。
[0003]深水墩双壁钢围堰基础施工和大跨度连续梁施工在国内虽然有比较成熟的施工 先例,但是与既有营业线路线距离仅30m,还是比较少见的,而且桥梁主跨跨度达到168m的 连续梁悬浇施工,在国内还是非常罕见。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所施工连续梁的跨度较大, 梁面易出现开裂现象。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紧临既有 线大跨度连续梁施工方法,其方法步骤简单、设计合理且施工简便、使用效果好,能简便、快 速元成大跨度连续梁施工过程,并且施工过程安全、可靠。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紧临既有线大跨度连续梁 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施工大跨度连续梁为位于既有铁路线一侧的钢筋混凝土箱梁;所 施工大跨度连^梁的前后两端分别支撑于第一支墩和第四支墩上,所述第一支墩和第四支 墩之间设難第三支獅第三翅,臓第m、第三支獅腿細支壤沿 所巧^大1度连纟头梁的纵桥向由前至后进行布设且其均为钢筋混凝土支墩;所施工大跨度 连续梁的长度大于100m且其由两个边跨梁段、一个中跨梁段和两个墩顶梁段拼接而成,所 述^跨梁段位于臓第二支墩和第三支墩之间,两个所述边跨搬分撇于所述中跨梁段 边跨梁段位于所述第一支墩与第二支墩之间且另一个所述边跨梁段 与第四支墩之间,两个所述墩顶梁段分别支撑于所述第二支墩和臟第 二支社,所神跨雜摘个所馳跨麵之肖分麵顺个臓麵雜肺雜;
[0006]对所施工大跨度连续梁进行施工时,包括以下步骤:
[0007]步骤一、墩顶梁段施工:待所述第一支墩、第二支墩、第三支墩和所述第四支墩均 施工完成后,对两个所述墩顶梁段分别进行施工,两个所述墩顶梁段的施工方法相同;所述 第二支墩和第三支墩均为托架安装支墩,所述托架安装支墩包括墩身和布设在所述墩身上 的墩帽;
[0008] 对任一个所述墩顶梁段进行施工时,过程如下:
[0009]步骤101、墩顶托架安装:在托架安装支墩上固定安装一个墩顶托架;
[0010]所述墩顶托架包括固定安装在托架安装支墩顶部的下部支撑结构和支撑于所述 下部支撑结构上的上部支撑框架,所述上部支撑框架呈水平布设;
[0011]所述下部支撑结构包括两组对称布设在托架安装支墩顶部前后两侧的三角形托 架,每组所述三角形托架均包括三个沿横桥向由左至右布设的三角形托架,三个所述三角 形托架均沿纵桥向布设;三个所述三角形托架均呈竖直向布设,三个所述三角形托架包括 一个中部托架和两个对称布设于所述中部托架左右两侧的侧部托架,所述中部托架位于所 述墩顶梁段的正下方;每个所述三角形托架均包括一道沿纵桥向布设的横梁、一道支撑于 横梁内侧下方的内侧支撑梁和连接于横梁与内侧支撑梁之间的斜向支撑梁,所述横梁的内 端固定在所述墩帽上,所述斜向支撑梁的上端支撑于横梁的外端下方,所述斜向支撑梁的 底端与内侧支撑梁的底端均固定在所述墩身上,所述横梁、内侧支撑梁和斜向支撑梁均为 型钢;
[0012]所述上部支撑框架包括由两组对称布设在所述下部支撑结构前后两侧上方的横 向支撑梁组成的横向支撑结构和两个对称布设在所述横向支撑结构左右两侧上方的纵向 支撑结构,两组所述横向支撑梁布设在同一水平面上,每组所述横向支撑梁均包括多道沿 纵桥向由前至后布设在同一水平面上的横向支撑梁,所述横向支撑梁沿横桥向进行布设, 每组所述横向支撑梁均支撑于一组所述三角形托架上;两个所述纵向支撑结构布设在同一 水平面上且二者分别布设在所述墩顶梁段的顶板左右两侧下方;每个所述纵向支撑结构均 包括多道沿横桥向由左至右布设在同一水平面上的外侧纵向支撑梁,所述外侧纵向支撑梁 沿纵桥向进行布设;所述横向支撑梁和外侧纵向支撑梁均为型钢;
[0013] 步骤102、墩顶托架预压:采用预压结构对步骤一中所述墩顶托架进行预压;
[0014] 所述预压结构包括两个对称布设于所述纵向支撑体系前后两侧上方的横向支撑 板和两个分别放置于两个所述横向支撑板上的加压结构,所述横向支撑板呈水平布设,两 个所述横向支撑板布设在同一水平面上;两个所述加压结构呈对称布设,每个所述加压结 构均包括多个堆砌在横向支撑板上的砂袋;两个所述横向支撑板分别位于两组所述横向支 撑梁上方;
[0015] 步骤103、墩顶支模:在经预压后的所述墩顶托架上安装施工所述墩顶梁段的成型 模板和对所述成型模板进行支撑的模板支撑结构;
[0016] 所述成型模板包括支撑于墩顶梁段的底板下方的底模和左右两个对称支撑于墩 顶梁段的左右两个腹板外侧的侧模;所述模板支撑结构包括前后两个对所述底模进行支撑 的底模支撑结构和左右两个分别对两个所述侧模进行支撑的侧模支撑结构,两个所述底模 支撑结构分别支撑于两组所述横向支撑梁上,两个所述底模支撑结构对称支撑于所述底模 的前后两侧下方,两个所述侧模支撑结构分别支撑于两个所述纵向支撑结构上,两个所述 侧模支撑结构分别支撑于两个所述侧模外侧;
[0017] 步骤104、墩顶梁段混凝土浇筑施工:利用步骤103中所述成型模板,对当前所施工 墩顶梁段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待所浇筑混凝土终凝后,获得施工成型的墩顶梁段;
[0018] 步骤二、边跨与中跨合龙施工:待两个所述墩顶梁段均施工完成后,采用挂篮分别 对所述中跨梁段和两个所述边跨梁段进行合龙施工;
[0019] 本步骤中,对所述中跨梁段和两个所述边跨梁段进行合龙施工,均采用挂篮且分 多个现浇梁段进行施工;
[0020] 两个所述墩顶梁段以及所述中跨梁段和两个所述边跨梁段中的各现浇梁段均为 钢筋混凝土箱梁节段,所述钢筋混凝土箱梁节段的中部均设置有中隔板,所述中隔板沿横 桥向布设且其位于所述钢筋混凝土箱梁节段的顶板与底板之间;
[0021] 步骤104中进行墩顶梁段施工过程中和步骤二中对所述中跨梁段和两个所述边跨 梁段进行合龙施工过程中,对任一个所述钢筋混凝土箱梁节段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时,由 先至后对该钢筋混凝土箱梁节段的中隔板、底板、腹板和顶板分别进行浇筑,对该钢筋混凝 土箱梁节段的的中隔板、底板、腹板和顶板进行浇筑时均左右对称进行浇筑;并且,对该钢 筋混凝土箱梁节段的所述底板、腹板和顶板进行浇筑时,均从中部向两侧进行对称浇筑。
[0022] 上述紧临既有线大跨度连续梁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步骤104中进行墩顶梁段施工 过程中和步骤二中对所述中跨梁段和两个所述边跨梁段进行合龙施工过程中,对任一个所 述钢筋混凝土箱梁节段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时,所采用的混凝土均为C55混凝土且其坍落 度控制在180mm〜220mm。
[0023]上述紧临既有线大跨度连续梁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步骤104中进行墩顶梁段施工 过程中和步骤二中对所述中跨梁段和两个所述边跨梁段进行合龙施工过程中,对任一个所 述钢筋混凝土箱梁节段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时,所采用的混凝土的水灰比为0.28〜0.3; [0024]所述混凝土中添加有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所添加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与所述混 凝土中胶凝材料用量的重量比为0.01〜0.012。
[0025]上述紧临既有线大跨度连续梁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步骤104中进行墩顶梁段施工 过程中和步骤二中对所述中跨梁段和两个所述边跨梁段进行合龙施工过程中,对任一个所 述钢筋混凝土箱梁节段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后,拆模时间不迟于24h,拆模后对所浇筑混凝 土进行洒水养护且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
[0026]上述紧临既有线大跨度连续梁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步骤二中对所述中跨梁段和 两个所述边跨梁段进行合龙施工之前,先对所采用挂篮进行预压;
[0G27]对所采用挂篮进行预压时,先在所述挂篮上布设多个位移检测单元,并在所述挂 篮上安装主控装置,多个所述位移检测单元均与所述主控装置连接;所述主控装置与由监 测人员随身携带的多个手持式监测终端之间通过无线通信方式进行通信;
[0028] 所述挂篮为三角挂篮,所述三角挂篮包括安装于现浇梁段顶部的主桁架、位于现 浇梁段底部的底模板、两个分别位于现浇梁段左右两侧的侧模和对底模板进行支撑的底部 支撑架,所述主桁架包括两个对称布设在现浇梁段顶部左右两侧的三角形桁架,两个所述 三角形桁架均沿纵桥向布设且二者之间通过多个横向连接件进行紧固连接;所述三角形桁 架包括纵梁、布设于纵梁中部上方的立柱以及位于立柱前后两侧的前斜拉杆和后斜拉杆, 所述前斜拉杆和后斜拉杆的上端均固定在立柱顶部,所述前斜拉杆和后斜拉杆的底端分别 支撑在纵梁的削后两端下方,所述纵梁的中部和后部均通过锚固件锚固于现浇梁段顶部; 所述底部支撑架包括位于底模板前侧的前下横梁和位于底模板后侧的后下横梁,所述后下 横梁固定在现浇梁段10底部,所述前下横梁的左右两端分别通过竖向拉杆固定在两个所述 三角形桁架的纵梁前端;
[0029]每个所述纵梁的后部、每个所述立柱的下部和每个所述竖向拉杆的上部与下部均 布设有一个所述位移检测单元。
[0030]上述紧临既有线大跨度连续梁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步骤101中两个所述侧部托架 分别位于所述墩顶梁段的两个腹板下方,两个所述纵向支撑结构分别布设在所述顶板的左 右两侧翼板下方。
[0031]上述紧临既有线大跨度连续梁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步骤101中所述侧模包括布设 在墩顶梁段的腹板外侧的侧模板和支撑于墩顶梁段中顶板的翼板下方的上部模板,所述上 部模板位于所述侧模板的上部外侧且二者连接为一体;
[0032]所述侧模支撑结构包括前后两组对称布设在所述纵向支撑结构前后两侧上方的 侧模支撑架,每组所述侧模支撑架均包括多个沿纵桥向由前至后布设的侧模支撑架,所述 侧模支撑架呈竖直向布设且其沿横桥向布设;所述侧模板支撑于两组所述侧模支撑架内 侧,所述上部模板支撑于两组所述侧模支撑架上部;
[0033]所述侧模支撑架为由多根杆件拼接而成的平面桁架,两组所述侧模支撑架的内侧 由上至下设置有多道纵向连接梁,多道所述纵向连接梁均布设在同一竖直面上且其均呈水 平布设,所述纵向连接梁沿纵桥向布设;两组所述侧模支撑架通过多道所述纵向连接梁紧 固连接为一体,多道所述纵向连接梁支撑于所述侧模板与两组所述侧模支撑架之间。
[0034]上述紧临既有线大跨度连续梁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步骤101中所述底模支撑结构 包括左右两组对称布设在一组所述横向支撑梁左右两侧上方的底模支撑架,每组所述底模 支撑架均包括多个沿横桥向由左至右布设的底模支撑架,所述底模支撑架呈竖直向布设且 其沿纵桥向布设;所述底模支撑于两组所述底模支撑架上方;
[0035]所述底模支撑架为由多根杆件拼接而成的平面桁架,两组所述底模支撑架的上部 由前至后设置有多道横向连接梁,多道所述横向连接梁均布设在同一平面上且其均呈水平 布设,所述横向连接梁沿横桥向布设;两组所述底模支撑架通过多道所述横向连接梁紧固 连接为一体,多道所述横向连接梁支撑于所述底模与两组所述底模支撑架之间。
[0036]上述紧临既有线大跨度连续梁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步骤101中所述纵向支撑结构 中的多道所述外侧纵向支撑梁组成外侧支撑结构,所述纵向支撑结构还包括前后两道对称 布设的内侧纵向支撑梁,两道所述内侧纵向支撑梁均位于所述外侧支撑结构内侧,两道所 述内侧纵向支撑梁均沿纵桥向布设且二者均位于同一直线上,两道所述内侧纵向支撑梁分 别支撑于两组所述横向支撑梁上。
[0037]上述紧临既有线大跨度连续梁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步骤101中所述斜向支撑梁的 底端与内侧支撑梁的底端紧固连接为一体,所述斜向支撑梁的底端与内侧支撑梁的底端均 卡装在所述墩身上;
[0038]所述墩帽上预埋有六组对三角形托架中的横梁进行固定的精轧螺纹钢,所述横梁 内端与所述精乳螺纹钢之间通过紧固螺母进行固定连接;每道所述横梁内端均通过一组所 述精乳螺纹钢固定在所述墩帽上,所述精乳螺纹钢沿纵桥向进行布设。
[0039]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0040] 1、方法步骤简单、设计合理且施工简便,投入施工成本较低。 ^041] 2、所采用的墩顶托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加工制作及拆装简便、使用效果好, 二角形托架固定简便且固定牢靠、稳固,三角形托架中的横梁内端均通过一组精乳螺纹钢 固定在墩帽上,三角形托架中斜向支撑梁的底端与内侧支撑梁的底端均卡装在墩身上。并 且,该墩顶托架施工简便、使用效果好且实用价值高,先对下部支撑结构中的六个三角形托 架分别进行固定,再对上部支撑框架中的两组横向支撑梁分别进行固定安装,最后对上部 支撑框架中的两个纵向支撑结构进行固定安装即可,两组横向支撑梁组成对底模进行支撑 的支撑结构,两个纵向支撑结构分别为对两个侧模进行支撑的支撑结构,能简便、快速固定 安装于托架安装支墩墩顶,受力合理,支撑效果好,施工简便且省工省时。
[0042] 3、所采用的模板支撑结构施工简便、结构设计合理且支撑稳固,能简便、快速支撑 于墩顶托架上,并能为成型模板提供稳固支撑。同时,模板支撑结构搭设简便,省工省时。 [0043] 4、所采用的墩顶托架使用效果好且实用价值高,能简便、快速固定安装于托架安 装支墩墩顶,并且受力效果好,能为成型模板提供稳固支撑。
[0044] 5、所采用预压结构的结构简单、施工简便且加压效果好,能简便、快速完成墩顶托 架预压过程,并且加压重量能简便、快速进行调整。
[0045] 6、设置有变形监测装置,能对墩顶支架上多个检测点的位移进行实时检测,并将 所检测位移数据同步传送至控制装置,墩顶支架的变形情况监测简便。
[0046] 7、托架预压简便、使用效果好且实用价值高,所采用的墩顶托架能简便、可靠固定 安装于托架安装支墩墩顶,并且受力效果好,能为成型模板提供稳固支撑;同时设置有预压 结构和变形监测装置,能简便、快速完成墩顶托架预压过程,并能对预压过程中墩顶支架的 变形情况进行实时、准确监测。
[0047] 8、挂篮预压过程中位移检测单元的位置设计合理,在三角挂篮中每个纵梁的后 部、每个立柱的下部和每个竖向拉杆的上部与下部均布设有一个位移检测单元,各位移检 测单元所布设位置均为三角挂篮的易变形位置,多个位移检测单元所检测的位移数据能 准确、全面反映三角花篮预压过程中的变形状况。
[0048] 9、挂篮预压过程简便、使用效果好且实用价值高,通过多个位移检测单元对所布 设位置的位移进行实时检测,并将所检测位移数据同步传送至主控装置,主控装置再将所 接收的位移数据与检测时间同步传送至由监测人员随身携带的手持式监测终端,智能化程 度较高,省工省时,能对预压过程中挂篮的变形状况进行实时、准确监测,防止挂篮变形引 起的梁体线形问题。
[0049] 10、使用效果好且施工质量易于保证,施工过程中没有给既有线的运营、邕江航道 的正常通航带来较大的影响,并且通过混凝土配合比优化、浇筑顺序、养护等措施,确保大 断面梁体混凝土没有出现裂纹,施工成型的大跨度连续质量高。
[0050] 综上所述,本发明方法步骤简单、设计合理且施工简便、使用效果好,能简便、快速 完成大跨度连续梁施工过程,并且施工过程安全、可靠。
[0051]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0052]图1为本发明的施工方法流程框图。
[0053]图2为本发明墩顶托架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00M]图3为图2的俯视图。
[0055]图4为图2的左视图。
[0056]图5为本发明预压结构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0057]图6为本发明墩顶支模完成后的施工状态示意图。
[0058]图7为本发明侧模支撑结构的支撑位置示意图。
[0059]图8为本发明挂篮上位移检测单元的布设位置示意图。
[0060]附图标记说明:
[0061] 1—托架安装支墩; 2—三角形托架; 2-1—横梁;
[0062] 2-2—内侧支撑梁; 2_3 一斜向支撑梁; 3—丨一横向支撑梁;
[0063] 3-2—外侧纵向支撑梁;3_3—内侧纵向支撑梁;4 一精轧螺纹钢;
[0064] 5 一墩顶梁段; 54 一横向支撑板; 6 一砂袋;
[0065] 6-1—侧模支撑架; 7—纵向连接梁; 8—底模支撑架;
[0066] 9—横向连接梁; 10—现浇梁段; 10-1—三角挂篮;
[0067] 10-1-1—底模板; 10-1-2—纵梁; 10-1-3—立柱;
[0068] 10-1-4—前斜拉杆; 10-1-5—后斜拉杆; 1〇—卜6 一前下横梁;
[0069] i〇—1—7 一后下横梁; io—n 一竖向拉杆; 10-2—位移检测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0070] 如图1所示的一种紧临既有线大跨度连续梁施工方法,所施工大跨度连续梁为位 于既有铁路线一侧的钢筋混凝土箱梁;所施工大跨度连续梁的前后两端分别支撑于第一支 墩和第四支墩上,所述第一支墩和第四支墩之间设置有第二支墩和第三支墩,所述第一支 墩、第二支墩、第三支墩和所述第四支墩沿所施工大跨度连续梁的纵桥向由前至后进行布 设且其均为钢筋混凝土支墩;所施工大跨度连续梁的长度大于1〇〇111且其由两个边跨梁段、 一个中跨梁段和两个墩顶梁段5拼接而成,所述中跨梁段位于所述第二支墩和第三支墩之 间,两个所述边跨梁段分别位于所述中跨梁段的前后两侧,一个所述边跨梁段位于所述第 一支墩与第二支墩之间且另一个所述边跨梁段位于所述第三支墩与第四支墩之间,两个所 述墩顶梁段5分别支撑于所述第二支墩和所述第三支墩上,所述中跨梁段与两个所述边跨 梁段之间分别通过两个所述墩顶梁段5进行连接;
[0071] 对所施工大跨度连续梁进行施工时,包括以下步骤:
[0072^步骤一、墩顶梁段施工:待所述第一支墩、第二支墩、第三支墩和所述第四支墩均 施工完成后,对两个所述墩顶梁段5分别进行施工,两个所述墩顶梁段5的施工方法相同;所 述第二支墩和第三支墩均为托架安装支墩1,所述托架安装支墩i包括墩身和布设在所述墩 身上的墩帽;
[0073] 对任一个所述墩顶梁段5进行施工时,过程如下:
[0074] 步骤1〇1、墩顶托架安装:在托架安装支墩1上固定安装一个墩顶托架;
[0075]如图2、图3、和图4所示,所述墩顶托架包括固定安装在托架安装支墩丨顶部的下部 支撑结构和支撑于所述下部支撑结构上的上部支撑框架,所述上部支撑框架呈水平布设;
[0076]所述下部支撑结构包括两组对称布设在托架安装支墩1顶部前后两侧的三角形托 架2,每组所述三角形托架2均包括三个沿横桥向由左至右布设的三角形托架2,三个所述三 角形托架2均沿纵桥向布设;三个所述三角形托架2均呈竖直向布设,三个所述三角形托架2 包括一个中部托架和两个对称布设于所述中部托架左右两侧的侧部托架,所述中部托架位 于所述墩顶梁段5的正下方;每个所述三角形托架2均包括一道沿纵桥向布设的横梁2-1、一 道支撑于横梁2-1内侧下方的内侧支撑梁2-2和连接于横梁2-1与内侧支撑梁2-2之间的斜 向支撑梁2-3,所述横梁2-1的内端固定在所述墩帽上,所述斜向支撑梁2-3的上端支撑于横 梁2-1的外端下方,所述斜向支撑梁2-3的底端与内侧支撑梁2-2的底端均固定在所述墩身 上,所述横梁2-1、内侧支撑梁2-2和斜向支撑梁2-3均为型钢;
[0077] 所述上部支撑框架包括由两组对称布设在所述下部支撑结构前后两侧上方的横 向支撑梁3-1组成的横向支撑结构和两个对称布设在所述横向支撑结构左右两侧上方的纵 向支撑结构,两组所述横向支撑梁3-1布设在同一水平面上,每组所述横向支撑梁3-1均包 括多道沿纵桥向由前至后布设在同一水平面上的横向支撑梁3-1,所述横向支撑梁3-1沿横 桥向进行布设,每组所述横向支撑梁3-1均支撑于一组所述三角形托架2上;两个所述纵向 支撑结构布设在同一水平面上且二者分别布设在所述墩顶梁段5的顶板左右两侧下方;每 个所述纵向支撑结构均包括多道沿横桥向由左至右布设在同一水平面上的外侧纵向支撑 梁3-2,所述外侧纵向支撑梁3-2沿纵桥向进行布设;所述横向支撑梁3-1和外侧纵向支撑梁 3-2均为型钢;
[0078] 步骤102、墩顶托架预压:采用预压结构对步骤一中所述墩顶托架进行预压;
[0079] 如图5所示,所述预压结构包括两个对称布设于所述纵向支撑体系前后两侧上方 的横向支撑板5和两个分别放置于两个所述横向支撑板5上的加压结构,所述横向支撑板5 呈水平布设,两个所述横向支撑板5布设在同一水平面上;两个所述加压结构呈对称布设, 每个所述加压结构均包括多个堆砌在横向支撑板5上的砂袋6;两个所述横向支撑板5分别 位于两组所述横向支撑梁3-1上方;
[0080] 步骤103、墩顶支模:在经预压后的所述墩顶托架上安装施工所述墩顶梁段5的成 型模板和对所述成型模板进行支撑的模板支撑结构;
[0081] 如图6和图7所示,所述成型模板包括支撑于墩顶梁段5的底板下方的底模和左右 两个对称支撑于墩顶梁段5的左右两个腹板外侧的侧模;所述模板支撑结构包括前后两个 对所述底模进行支撑的底模支撑结构和左右两个分别对两个所述侧模进行支撑的侧模支 撑结构,两个所述底模支撑结构分别支撑于两组所述横向支撑梁3-1上,两个所述底模支撑 结构对称支撑于所述底模的前后两侧下方,两个所述侧模支撑结构分别支撑于两个所述纵 向支撑结构上,两个所述侧模支撑结构分别支撑于两个所述侧模外侧;
[0082] 步骤104、墩顶梁段混凝土浇筑施工:利用步骤103中所述成型模板,对当前所施工 墩顶梁段5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待所浇筑混凝土终凝后,获得施工成型的墩顶梁段5;
[0083]步骤二、边跨与中跨合龙施工:待两个所述墩顶梁段5均施工完成后,采用挂篮分 别对所述中跨梁段和两个所述边跨梁段进行合龙施工;
[0084] 本步骤中,对所述中跨梁段和两个所述边跨梁段进行合龙施工,均采用挂篮且分 多个现浇梁段10进行施工;
[0085] 两个所述墩顶梁段5以及所述中跨梁段和两个所述边跨梁段中的各现浇梁段10均 为钢筋混凝土箱梁节段,所述钢筋混凝土箱梁节段的中部均设置有中隔板,所述中隔板沿 横桥向布设且其位于所述钢筋混凝土箱梁节段的顶板与底板之间;
[0086] 步骤104中进行墩顶梁段施工过程中和步骤二中对所述中跨梁段和两个所述边跨 梁段进行合龙施工过程中,对任一个所述钢筋混凝土箱梁节段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时,由 先至后对该钢筋混凝土箱梁节段的中隔板、底板、腹板和顶板分别进行浇筑,对该钢筋混凝 土箱梁节段的的中隔板、底板、腹板和顶板进行浇筑时均左右对称进行浇筑;并且,对该钢 筋混凝土箱梁节段的所述底板、腹板和顶板进行浇筑时,均从中部向两侧进行对称浇筑。
[0087] 实际施工过程中,按照上述烧筑顺序对所述钢筋混凝土箱梁节段进行混凝土绕筑 时,能有效避免增加桥梁的永久自重。并且,能有效防止因不合理的砼浇筑顺序,产生受力 不平衡而导致砼因不均衡受力出现开裂现象。
[0088] 实际施工时,所施工连续梁与既有铁路运营线之间的间距不大于30m,所施工连续 梁为(92+168+92)m连续梁。梁体为单箱单室、变高度、变截面梁。梁高6_0m〜11.0m,梁底下 缘按Y = 6 • 0+2X/1125m二次抛物线变化;箱梁顶板宽9. 〇m,箱宽6.5m。
[0089] 本实施例中,步骤104中进行墩顶梁段施工过程中和步骤二中对所述中跨梁段和 两个所述边跨梁段进行合龙施工过程中,对任一个所述钢筋混凝土箱梁节段进行混凝土浇 筑施工时,所采用的混凝土均为C55混凝土且其坍落度控制在180mm〜220mm。
[0090] 本实施例中,步骤104中进行墩顶梁段施工过程中和步骤二中对所述中跨梁段和 两个所述边跨梁段进行合龙施工过程中,对任一个所述钢筋混凝土箱梁节段进行混凝土浇 筑施工时,所采用的混凝土的水灰比为〇. 28〜0 • 3;
[0091] 所述混凝土中添加有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所添加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与所述混 凝土中胶凝材料用量的重量比为0.01〜0.012。
[0092] 其中,胶凝材料用量(cementitious material consumption)是指每立方米混凝 土中水泥和掺合料质量的总和。
[0093] 本实施例中,所述混凝土内添加有聚丙烯纤维,所添加聚丙烯纤维与所述混凝土 的重量比为0.01〜0.015。
[0094] 本实施例中,所述混凝土所采用的水泥为海螺P.0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强度 值fee取47.6 (MPa)。所述混凝土所采用的粗骨料为粒度为5mm〜10mm和10圓〜20mm两级配 碎石,确保混凝土级配更加合理。所述混凝土所采用的细骨料为细度模数2.83的砂子。
[0095] 本实施例中,所述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为上海三瑞(VIVID-500缓凝型)聚羧酸高 性能减水剂。添加所述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后,能有效降低水灰比。
[0096] 实际使用时,也可以采用其它类型的高性能减水剂。
[0097] 同时,也可以在所述混凝土内添加粉煤灰,所添加粉煤灰与所述混凝土的重量比 为0.03〜0.08,并且所述粉煤灰为F类I级粉煤灰。将粉煤灰作为混凝土掺合料,增加混凝土 的凝胶材料,降低栗送阻力,提高细骨料中细颗粒组分。同时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混凝土的 水化热。
[0098] 并且,添加聚丙烯纤维,能保证混凝土强度,同时能防止混凝土的裂缝。
[0099] 实际对所用的混凝土进行拌合时,按照C55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与规范要求,尽可 能降低砂率,减少坍落度,降低单位体积的水泥用量。
[0100] 在实际工作中,不能只注重高性能混凝土的耐久性和强度指标,应足够地重视混 凝土的工作性问题,良好的工作性可以使混凝土拌合物不会产生离析、泌水等现象,使混凝 土易振捣密实,不会产生孔洞和蜂窝麻面等严重缺陷。虽高性能混凝土的水胶比低,但早期 强度并不比同强度普通混凝土的低,掺入大量细掺料的高性能混凝土需要尽早保水养护。 [0101] 本实施例中,步骤104中进行墩顶梁段施工过程中和步骤二中对所述中跨梁段和 两个所述边跨梁段进行合龙施工过程中,对任一个所述钢筋混凝土箱梁节段进行混凝土 浇筑施工后,拆模时间不迟于24h,拆模后对所浇筑混凝土进行洒水养护且养护时间不少于 7天。
[0102]实际施工时,大断面梁体混凝土养护存在操作难、养护不及时、不全面等问题,本 发明对所浇筑混凝土进行养护,还需在所浇筑混凝土表面用塑料布或土工布进行覆盖,并 洒水养护。待同等条件下养护的混凝土试件的抗压强度达到混凝土设计强度的95%时,掲 开塑料布或土工布,继续洒水养护。
[0103] 本实施例中,对所浇筑混凝土进行养护时,对所述钢筋混凝土箱梁节段的两个所 述腹板同时进行喷淋式不间断洒水养护,始终保持混凝土表面潮湿,养护天数14天以上,以 减少混凝土徐变对梁体开裂的影响。
[0104]实际施工时,墩顶梁段5的施工质量至关重要。为提高梁体线形控制效果,对墩顶 梁段5进行施工之前,需对所述墩顶托架进行预压,避免墩顶托架对墩顶梁段变形的影响。 [0105] 本实施例子,对所述墩顶托架进行预压时,为施工简便,还需设置变形监测装置, 该变形监测装置包括控制装置和布设在所述墩顶托架上的多个位移检测单元10-2。
[0106] 本实施例中,所述横向支撑板5_1为木板。并且,所述横向支撑板5-1沿横桥向布 设。
[0107] 实际使用时,所述横向支撑板5-1也可以采用其它类型的支撑板,如不锈钢板等。
[0108] 本实施例中,每道所述横向支撑梁3-1和每道所述外侧纵向支撑梁3-2上均由前至 后布设有多个所述位移检测单元1〇-2。
[0109]实际施工时,两个所述加压结构的总重量为所述墩顶梁段5重量的1.1倍,因而采 用过载预压方式进行预压。
[0110] 实际施工时,待所述墩顶托架施工完成后,在所述墩顶托架上布设多个所述位移 检测单元10-2,并在所述墩顶托架上放置所述预压结构进行预压,预压过程中,通过多个所 述位移检测单元10-2对所述墩顶托架上的变形情况进行监测。
[0111] 由上述内容可知,对所述墩顶托架进行预压时,考虑到施工荷载及不均匀荷载,采 用过载预压方式。
[0112] 本实施例子,步骤二中对所述中跨梁段和两个所述边跨梁段进行合龙施工之前, 先对所采用挂篮进行预压;
[0113] 对所采用挂篮进行预压时,先在所述挂篮上布设多个位移检测单元10-2,并在所 述挂篮上安装主控装置,多个所述位移检测单元1〇-2均与所述主控装置连接;所述主控装 置与由监测人员随身携带的多个手持式监测终端之间通过无线通信方式进行通信;
[0114] 所述挂篮为三角挂篮10-1,所述三角挂篮1〇-1包括安装于现浇梁段10顶部的主桁 架、位于现浇梁段10底部的底模板10-1-1、两个分别位于现浇梁段10左右两侧的侧模和对 底模板10-1-1进行支撑的底部支撑架,所述主桁架包括两个对称布设在现浇梁段10顶部左 右两侧的三角形桁架,两个所述三角形桁架均沿纵桥向布设且二者之间通过多个横向连接 件进行紧固连接;所述三角形桁架包括纵梁10-1-2、布设于纵梁10-1-2中部上方的立柱10-1-3以及位于立柱10-1-3前后两侧的前斜拉杆10—丨―4和后斜拉杆,所述前斜拉杆10_ 1-4和后斜拉杆10-1-5的上端均固定在立柱uj-ij顶部,所述前斜拉杆^<-4和后斜拉杆 1〇-1_5的底端分别支撑在纵梁10-1-2的前后两端下方,所述纵梁KM-2的中部和后部均通 过锚固件锚固于现浇梁段10顶部;所述底部支撑架包括位于底模板!〇«前侧的前下横梁 10-1-6和位于底模板10-1-1后侧的后下横梁10-;L—7,所述后下横梁10—卜7固定在现浇梁段 10底部,所述前下横梁10-1-6的左右两端分别通过竖向拉杆⑺—丨^固定在两个所述三角形 桁架的纵梁10-1-2前端;
[0115]每个所述纵梁10-1-2的后部、每个所述立的下部和每个所述竖向拉杆 10-1-8的上部与下部均布设有一个所述位移检测单元10-2。
[0116]实际安装时,所述主控装置的安装非常简便,并且与位移检测单元10-2之间的接 线方便。
[0117]本实施例中,所述主控装置包括外壳和安装在所述外壳内的电子线路板,所述电 子线路板上设置有主控器以及分别与主控器连接的计时电路和无线通信模块;多个所述位 移检测单元均与主控器连接,所述主控器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与多个所述手持式监测终端进 行通信。
[0118]实际进行接线时,多个所述位移检测单元与主控器之间均通过电缆进行连接。
[0119] 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壳上还设置有由主控器进行控制的报警单元,所述报警单元 与主控器连接。
[0120]实际使用时,所述主控器接收到各位移检测单元所检测的位移数据后,根据预先 设定的报警阈值,对所接收到的位移数据进行阈值比较,当所接收到的任一个位移检测单 元所检测的位移数据大于预先设定的报警阈值时,所述主控器控制报警单元进行报警。
[0121] 本实施例中,所述报警单元为声光报警装置。
[0122] 本实施例中,所述手持式监测终端为智能手机。因而,实际操作非常简便。
[0123]本实施例中,步骤101中两个所述侧部托架分别位于所述墩顶梁段的两个腹板下 方,两个所述纵向支撑结构分别布设在所述顶板的左右两侧翼板下方。
[0124]本实施例中,步骤101中所述侧模包括布设在墩顶梁段5的腹板外侧的侧模板和支 撑于墩顶梁段5中顶板的翼板下方的上部模板,所述上部模板位于所述侧模板的上部外侧 且二者连接为一体;
[0125]所述侧模支撑结构包括前后两组对称布设在所述纵向支撑结构前后两侧上方的 侧模支撑架6-1,每组所述侧模支撑架6-1均包括多个沿纵桥向由前至后布设的侧模支撑架 6-1,所述侧模支撑架6-1呈竖直向布设且其沿横桥向布设;所述侧模板支撑于两组所述侧 模支撑架6-1内侧,所述上部模板支撑于两组所述侧模支撑架6-1上部;
[0126]本实施例中,所述侧模支撑架6-1为由多根杆件拼接而成的平面桁架,两组所述侧 模支撑架6-1的内侧由上至下设置有多道纵向连接梁7,多道所述纵向连接梁7均布设在同 一竖直面上且其均呈水平布设,所述纵向连接梁7沿纵桥向布设;两组所述侧模支撑架6-1 通过多道所述纵向连接梁7紧固连接为一体,多道所述纵向连接梁7支撑于所述侧模板与两 组所述侧模支撑架6-1之间。
[0127]如图6所示,步骤101中所述底模支撑结构包括左右两组对称布设在一组所述横向 支撑梁3_1左右两侧上方的底模支撑架8,每组所述底模支撑架8均包括多个沿横桥向由左 至右布设的底模支撑架8,所述底模支撑架8呈竖直向布设且其沿纵桥向布设;所述底模支 撑于两组所述底模支撑架8上方。
[0128]本实施例中,所述底模支撑架8为由多根杆件拼接而成的平面桁架,两组所述底模 支撑架8的上部由前至后设置有多道横向连接梁9,多道所述横向连接梁9均布设在同一平 面上且其均呈水平布设,所述横向连接梁9沿横桥向布设;两组所述底模支撑架8通过多道 所述横向连接梁9紧固连接为一体,多道所述横向连接梁9支撑于所述底模与两组所述底模 支撑架8之间。
[0129]本实施例中,所述底模支撑架8的高度由外至内逐渐降低。
[0130] 本实施例中,所述纵向连接梁7和横向连接梁9均为槽钢。
[0131 ]实际使用时,所述纵向连接梁7和横向连接梁9也可以为其它类型的型钢杆件。 [0132]本实施例中,所述内侧支撑梁2-2和斜向支撑梁2-3均由上至下逐渐向内倾斜。 [0133] 本实施例中,所述横向支撑梁3-1和外侧纵向支撑梁3-2均由两道并排布设的工字 钢拼接而成。
[0134]实际施工时,所述横向支撑梁3-1和外侧纵向支撑梁3-2也可以采用其它类型的型 钢梁。
[0135]本实施例中,步骤101中所述纵向支撑结构中的多道所述外侧纵向支撑梁3-2组成 外侧支撑结构,所述纵向支撑结构还包括前后两道对称布设的内侧纵向支撑梁3-3,两道所 述内侧纵向支撑梁3-3均位于所述外侧支撑结构内侧,两道所述内侧纵向支撑梁3-3均沿纵 桥向布设且二者均位于同一直线上,两道所述内侧纵向支撑梁3-3分别支撑于两组所述横 向支撑梁3-1上。
[0136]并且,所述内侧纵向支撑梁3-3由两道并排布设的工字钢拼接而成。
[0137]实际施工时,所述内侧纵向支撑梁3-3也可以采用其它类型的型钢梁。
[0138]本实施例中,每组所述横向支撑梁3-1均包括两道所述横向支撑梁3-1,每个所述 纵向支撑结构均包括两道所述外侧纵向支撑梁3-2。
[0139]实际施工过程中,可根据具体需要,对每组所述横向支撑梁3-1中所包括横向支撑 梁3-1的数量和每个所述纵向支撑结构中所包括外侧纵向支撑梁3-2的数量分别进行相应 调整。
[0140]本实施例中,步骤101中所述斜向支撑梁2-3的底端与内侧支撑梁2-2的底端紧固 连接为一体,所述斜向支撑梁2-3的底端与内侧支撑梁2-2的底端均卡装在所述墩身上。
[0141^并且,所述墩身的侧壁上部开有供斜向支撑梁2-3底端与内侧支撑梁2-2底端卡装 的卡槽。
[0142]本实施例中,所述墩帽上预埋有六组对三角形托架2中的横梁2-1进行固定的精轧 螺纹钢4,所述横梁2-1内端与所述精乳螺纹钢4之间通过紧固螺母进行固定连接;每道所述 横梁2-1内端均通过一组所述精轧螺纹钢4固定在所述墩帽上。
[0143]其中,每组所述精乳螺纹钢4均包括多道所述精乳螺纹钢4,所述精乳螺纹钢4沿纵 桥向进行布设。
[0144]本实施例中,每组所述精轧螺纹钢4均包括六道所述精轧螺纹钢4,六道所述精轧 螺纹钢4分三排两列进行布设,两列所述精轧螺纹钢4分别位于精轧螺纹钢4的左右两侧,所 述精轧螺纹钢4的内端设置有供六道所述精轧螺纹钢4固定的固定座。
[0145]因而,所述三角形托架2固定牢靠且施工简便。
[0146]为确保三角形托架2的稳固性,所述斜向支撑梁2-3的底端与内侧支撑梁2-2的底 端均通过多个锚栓固定在所述墩身上。
[0147] 实际施工时,先对所述墩顶托架进行施工,具体是先对所述下部支撑结构中的六 个所述三角形托架2分别进行固定,再对所述上部支撑框架中的两组所述横向支撑梁3-1分 别进行固定安装,最后对所述上部支撑框架中的两个所述纵向支撑结构进行固定安装即 可。待所述墩顶托架施工完成后,再对所述模板支撑结构进行安装。实际使用过程中,两组 所述横向支撑梁3-1组成对所述底模进行支撑的支撑结构,两个所述纵向支撑结构分别为 对两个所述侧模进行支撑的支撑结构。因而,本发明结构简单、施工简便,并且受力合理,支 撑效果好。
[0148] 本实施例中,所施工连续梁内设置有预应力钢筋;步骤104中进行墩顶梁段施工过 程中和步骤二中对所述中跨梁段和两个所述边跨梁段进行合龙施工过程中,对任一个所述 钢筋混凝土箱梁节段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之前,均需先安装预应力孔道预留用的波纹管, 所述预应力孔道为供所述预应力钢筋穿入的孔道。
[0149]并且,所述钢筋混凝土箱梁节段施工完成后,需对所述预应力钢筋进行张拉;张拉 完成后,进行预应力孔道压浆及封锚处理。
[0150] 实际进行张拉时,在混凝土强径达到设计强径的95%,混凝土弹性模量达到设计 的100%,龄期不少于5天的情况下进行张拉。因而,通过对所述预应力张拉时间进行限定, 达到防治因张拉引起的开裂问题。
[0151]预应力张拉时确保“三同心两同步”,并采取双控措施,以张拉力控制为主,延伸量 校核为辅。严格控制超张、欠张现象的发生。尤其注意防止纵向预应力张拉时造成底、腹板 交接处出现不规则张拉裂纹以及横向预应力张拉时应注意梁段相接处的张拉顺序,每一节 段伸臂端最后一根横向预应力在下一节段横向预应力张拉时进行张拉,防止由于节段接缝 两侧横向压缩量不同引起开裂。
[0152] 本实施例中,步骤二中待所述中跨梁段和两个所述边跨梁段均合龙施工完成后, 经体系转换获得施工完成的连续梁。
[0153]本实施例中,所采用的体系转换方法为常规的T构悬臂梁向连续梁的体系转换方 法。
[0154]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发明 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发明技 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743361.4A CN106351129B (zh) | 2016-08-28 | 2016-08-28 | 紧临既有线大跨度连续梁施工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743361.4A CN106351129B (zh) | 2016-08-28 | 2016-08-28 | 紧临既有线大跨度连续梁施工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351129A CN106351129A (zh) | 2017-01-25 |
CN106351129B true CN106351129B (zh) | 2018-08-17 |
Family
ID=578544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743361.4A CN106351129B (zh) | 2016-08-28 | 2016-08-28 | 紧临既有线大跨度连续梁施工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6351129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905124B (zh) * | 2017-11-30 | 2019-03-15 | 中铁二十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对称式刚构连续梁施工工艺 |
CN110965476A (zh) * | 2019-12-16 | 2020-04-07 | 中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 | 大跨度长号段不对称连续梁施工中控制梁体变形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409178B2 (ja) * | 2009-08-06 | 2014-02-05 | 株式会社錢高組 | コンクリート橋の架設工法及び該工法で用いる移動作業装置 |
CN102286925B (zh) * | 2011-07-08 | 2013-01-23 | 四川路航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桥梁独柱墩组拼箱形托架系统及其安装方法 |
CN205205694U (zh) * | 2015-12-15 | 2016-05-04 | 中交一公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 连续梁桥墩顶0号块多用途三角形托架施工装置 |
CN205313982U (zh) * | 2015-12-22 | 2016-06-15 | 中铁二十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 连续梁中跨合拢段挂篮侧模加固结构 |
CN105421248B (zh) * | 2015-12-31 | 2018-01-30 | 中铁二十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 大跨度连续梁跨既有车站转体及合龙施工方法 |
-
2016
- 2016-08-28 CN CN201610743361.4A patent/CN106351129B/zh active IP Right Gran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351129A (zh) | 2017-01-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345926B (zh) | 预应力混凝土箱梁的预制施工方法 | |
CN102747677B (zh) | 一种桥梁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2116061B (zh) | 框架结构中填充墙芯柱、芯梁、砌块砌筑施工方法 | |
CN100535254C (zh) |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垫层料及固坡砂浆一次成形施工方法 | |
CN103452311B (zh) | 一种型钢悬挑结构支撑架的搭设方法 | |
CN101575911B (zh) | 逆作降模模板系统及施工方法 | |
CN202170600U (zh) | 大角度坡屋面混凝土浇筑防离析装置 | |
CN104018673B (zh) | 超大体积砼一次连续浇注多循环实时温控施工工艺 | |
CN101413251B (zh) | 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0号块防裂施工方法 | |
CN101748681B (zh) | 50m折线配筋混凝土T梁先张法施工工艺 | |
CN102031784A (zh) | 深基坑灌注护坡桩加锚索支护施工方法 | |
CN101812819B (zh) | 双块式无砟轨道整体施工工艺 | |
CN103614969B (zh) | 一种钢桁梁拼装架设施工工艺 | |
CN106192907B (zh) | 增设胶凝砂砾石结构层的150m~300m级高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施工方法 | |
CN106284045B (zh) | 一种二次叠合混凝土桥面板‑钢梁组合桥梁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4264533A (zh) | 一种双向先张预应力混凝土轨道板及其生产方法 | |
CN104060629A (zh) | 盖挖逆作地铁车站叠合墙施工方法及移动式侧墙模板台车 | |
CN101736701B (zh) | 桥梁钢混结合段施工方法 | |
CN105421248B (zh) | 大跨度连续梁跨既有车站转体及合龙施工方法 | |
CN104234012B (zh) | 一种砼堆石坝超长混凝土滑模体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2392549B (zh) | 无缝预应力混凝土自防水清水池施工工法 | |
CN104234079B (zh) | 一种地铁车站y型铸钢结合钢管柱施工方法 | |
CN105927249B (zh) | 一种浇筑隧道二衬自密实混凝土的施工方法 | |
CN105019639B (zh) | 高空悬挑模架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3088750A (zh) | 单叶双曲面空间索网主缆的特大跨径悬索桥及其建造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