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595307U - 管道弯头的支撑装置 - Google Patents

管道弯头的支撑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595307U
CN208595307U CN201821102893.0U CN201821102893U CN208595307U CN 208595307 U CN208595307 U CN 208595307U CN 201821102893 U CN201821102893 U CN 201821102893U CN 208595307 U CN208595307 U CN 2085953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nnel bend
support tube
holding section
conduit saddle
support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10289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蒋天洪
崔小虎
王艳
刘宵
赵亚承
刘继勇
胡登强
补璐璐
秦雪
马金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10289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5953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5953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5953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upports For Pipes And Cab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管道弯头的支撑装置,涉及油气运输设备。通过设置可相对滑动的上支撑管与下支撑管,在上支撑管与下支撑管之间抵设弹性件,且在上支撑管的上端设置用于承载管道弯头的管托,如此,能够通过滑动上支撑管来调整管托的高度,以与管道弯头的高度相适配,同时,在管道弯头受到轴向和径向冲击时,其冲击力经上支撑管传递至弹性件,通过弹性件的弹性形变来减缓管道弯头的振动,从而提高管道弯头受到内部流体冲击时的稳定性,并规避了采用焊接支撑造成的管道弯头受损的不足,并且,该装置便于对管道弯头的拆卸,便于后续对管道弯头检测。

Description

管道弯头的支撑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气运输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管道弯头的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石油储运系统中,一般通过管道进行石油运输,但是管道线路内部的流体在管道弯头处因流速、流向等工况参数而发生较大变化,导致对管道弯头处有较大的冲击而使管道线路产生振动。
目前,主要是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通常采用在管道弯头处焊接一个支撑件的方式来减少振动、提高管道弯头的稳定性。然而,现有的这种焊接支撑的方式容易导致管道本体受损,同时采用现有的这种方式会增加对管道弯头处的检测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管道弯头的支撑装置,能够减缓管道弯头的振动,从而提高管道弯头受到内部流体冲击时的稳定性,并规避了采用焊接支撑造成的管道弯头受损的不足,并且,该装置便于对管道弯头的拆卸,便于后续对管道弯头检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管道弯头的支撑装置,包括:下支撑管;上支撑管,所述上支撑管的下端与所述下支撑管滑动连接,且所述上支撑管与所述下支撑管之间抵设有弹性件;定位件,所述定位件用于在所述上支撑管相对于所述下支撑管滑动至目标位置时,将所述上支撑管与下支撑管固定;管托,所述管托连接在所述上支撑管的上端,所述管托用于支撑管道弯头,且所述管托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管卡,所述管卡用于夹持所述管道弯头。
可选地,所述下支撑管包括:下支撑套管;所述定位件包括:螺栓杆,所述螺栓杆的下端与所述下支撑套管紧固连接,且所述螺栓杆上端设置有头部,所述头部与所述上支撑管滑动连接,且所述头部与所述弹性件的下端抵设。
可选地,下支撑套管设置有螺纹孔;和/或,所述下支撑套管的上端还设置有调节螺母,所述调节螺母与所述螺栓杆紧固连接。
可选地,所述下支撑套管的下端连接有底座。
可选地,所述上支撑管包括:上支撑套管,所述上支撑套管的上端连接所述管托;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固定在所述上支撑套管内,且所述分隔板与所述弹性件的上端相抵。
可选地,所述弹性件包括:弹簧,所述弹簧的上端和/或下端连接有固定板。
可选地,所述管卡包括:第一卡持部及第二卡持部,所述第一卡持部的一端及第二卡持部中的一个与所述管托连接,且所述第一卡持部的与第二卡持部可拆卸连接,以包裹在所述管道弯头的外周。
可选地,所述第一卡持部的两端均通过紧固螺栓与所述第二卡持部紧固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卡持部和/或第二卡持部朝向所述管道弯头的内侧设置有衬垫。
可选地,所述管托上设置有多个所述管卡,多个管卡间隔且均匀设置在所述管托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管道弯头的支撑装置,通过设置可相对滑动的上支撑管与下支撑管,在上支撑管与下支撑管之间抵设弹性件,且在上支撑管的上端设置用于承载管道弯头的管托,如此,能够通过滑动上支撑管来调整管托的高度,以与管道弯头的高度相适配,同时,在管道弯头受到轴向和径向冲击时,其冲击力经上支撑管传递至弹性件,通过弹性件的弹性形变来减缓管道弯头的振动,从而提高管道弯头受到内部流体冲击时的稳定性,并规避了采用焊接支撑造成的管道弯头受损的不足,并且,该装置便于对管道弯头的拆卸,便于后续对管道弯头检测。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管道弯头的支撑装置及管道弯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管道弯头的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管道弯头的支撑装置中下支撑管及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管道弯头的支撑装置中上支撑管及定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管道弯头的支撑装置中管卡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管道弯头的支撑装置中管卡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支撑装置;
11-下支撑管;111-下支撑套管;112-调节螺母;
12-上支撑管;121-上支撑套管;122-弹性件;122a-弹簧;
122b-固定板;123-分隔板;
13-定位件;131-螺纹杆;132-头部;
14-管托;141-管卡;1411-第一卡持部;1412-第二卡持部;1413-紧固螺栓;1414-调节螺柱;1415-紧固螺母;142-衬垫;
15-底座;151-固定螺栓;
2-管道弯头。
通过上述附图,已示出本实用新型明确的实施例,后文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其中,“上”、“下”等的用语,是用于描述各个结构在附图中的相对位置关系,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管道弯头的支撑装置及管道弯头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管道弯头的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请参照图1-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管道弯头2的支撑装置1,包括:下支撑管11,上支撑管12,定位件13及管托14。
下支撑管11的下端可直接用于与地面等安装面连接。
下支撑管11的下端还可以连接有底座15,底座15具体可以为钢板,钢板可沿下支撑管11的径向向四周延伸,以提高底座15与地面等安装面的接触面积,提高管道弯头2的支撑装置1的安装稳定性。
其中,底座15可与下支撑管11一体设置或者焊接固定。
底座15上设置有多个安装孔,安装孔可均匀分布在底座15的边缘,并通过固定螺栓151将底座15紧固在地面等安装面中。
例如,当底座15呈矩形时,安装孔可以为至少4个,其中4个安装孔分别位于矩形的4个顶点处。
又例如,当底座15呈圆形时,安装孔可以为至少3个,其中至少3个安装孔沿圆周均匀分布。
当然,安装孔的数量及其分布方式并不限于此,本实施例此处只是举例说明。
本实施例中,地面等安装面上可预先设置有相应的固定孔,固定孔可设置有内螺纹,固定螺栓151可穿过底座15上的安装孔并与固定孔紧固连接。
或者,固定孔为常规的圆孔,固定孔中预先设置有固定螺母,固定螺栓151可穿过底座15上的安装孔并与固定孔中的固定螺母紧固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地面等安装面上的固定孔的数量及分布方式与底座15上的安装孔相适配,此处不再赘述。
上支撑管12的下端与下支撑管11滑动连接,且上支撑管12与下支撑管11之间抵设有弹性件122。其中,弹性件122可以为弹簧122a、橡胶柱等弹性材料制成的部件。
上支撑管12的下端可插设在下支撑管11中,二者同轴设置且滑动配合;或者,上支撑管12的下端可套设在下支撑管11外,二者同轴设置且滑动配合。
定位件13用于在上支撑管12相对于下支撑管11滑动至目标位置时,将上支撑管12与下支撑管11固定;
定位件13具体可以为橡胶圈,橡胶圈设置在上支撑管12的下端与下支撑管11之间,橡胶圈具体可固定在下支撑管11内,在上支撑管12相对于下支撑管11滑动至目标位置时,通过橡胶圈与上支撑管12之间的摩擦力将上支撑管12与下支撑管11固定。
或者,上支撑管12的下端与下支撑管11上均设有定位孔,在上支撑管12相对于下支撑管11滑动至目标位置时,通过穿设在上支撑管12与下支撑管11的定位孔中的销钉、螺钉等定位件13,将上支撑管12与下支撑管11固定。
管托14,管托14连接在上支撑管12的上端,管托14用于支撑管道弯头2,且管托14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管卡141,管卡141用于固定管道弯头2。
管托14可以呈弧形,管托14可具有与管道弯头2相适配的曲率,以更好地支撑管道弯头2。
管托14可与上支撑管12焊接固定,以提高二者的连接可靠性。
管托14也可通过螺栓连接、螺纹连接等可拆卸连接方式与上支撑管12连接,以便于根据管道弯头2选择相应的管托14,并将该管托14与上支撑管12连接。
例如:管托14可设置有螺纹连接柱,管托14通过螺纹连接柱与上支撑管12螺纹连接。
管卡141可通过焊接固定等方法固定在管托14上,管卡141可以为常规的卡箍等部件,只要能够实现其将管道弯头2固定在管托14上的功能即可。
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管道弯头2的支撑装置1,先将管道弯头2放置在管托14上,在管道弯头2及上支撑管12的重力作用下,弹性件122被压缩一定距离,此时,可通过滑动上支撑管12并根据管道弯头2的高度调整管托14的高度,直至满足相应的要求,再将通过定位件13将上支撑管12与下支撑管11相对固定。
在管道弯头2受到内部流体的冲击时,管道弯头2受到的冲击力可通过上支撑管12传递给弹性件122,通过弹性件122的弹性形变来减缓管道弯头2的振动;在冲击过后,在弹性件122作用下,管道弯头2能够快速地回复原位。
本实施例提供的管道弯头2的支撑装置1,设置可相对滑动的上支撑管12与下支撑管11,在上支撑管12与下支撑管11之间抵设弹性件122,且在上支撑管12的上端设置用于承载管道弯头2的管托14,如此,能够通过滑动上支撑管12来调整管托14的高度,以与管道弯头2的高度相适配,同时,在管道弯头2受到轴向和径向冲击时,其冲击力经上支撑管12传递至弹性件122,通过弹性件122的弹性形变来减缓管道弯头2的振动,从而提高管道弯头2受到内部流体冲击时的稳定性,并规避了采用焊接支撑造成的管道弯头2受损的不足,并且,该装置便于对管道弯头2的拆卸,便于后续对管道弯头2检测。
图3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管道弯头的支撑装置中下支撑管及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请参照图3,并继续参照图1-2,可选地,下支撑管11包括:下支撑套管111。
定位件13包括:螺栓杆131,螺栓杆131的下端与下支撑套管111紧固连接,且螺栓杆131上端设置有头部132,头部132与上支撑管12滑动连接,且头部132与弹性件122的下端抵设。
相应地,下支撑套管111设置有螺纹孔,螺栓杆131可与螺纹孔配合。
和/或,下支撑套管111的上端还设置有调节螺母112,调节螺母112与螺栓杆131紧固连接。
图4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管道弯头的支撑装置中上支撑管及定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请参照图4,并继续参照图1-2,可选地,上支撑管12包括:上支撑套管121,上支撑套管121的上端连接管托14;分隔板123,分隔板123固定在上支撑套管121内,且分隔板123与弹性件122的上端相抵。
其中,分隔板123可与上支撑套管121卡接、过盈配合或者粘接固定。
本实施例中,弹性件122具体抵设在螺栓杆131的头部132与分隔板123之间。
以弹性件122包括弹簧122a为例,弹簧122a的上端和/或下端连接有固定板122b,以使弹簧122a受力更均匀,有助于避免弹簧122a歪斜,利于保证弹簧122a仅沿其轴向变形。
可选地,管卡141包括:第一卡持部1411及第二卡持部1412,第一卡持部1411的一端及第二卡持部1412中的一个与管托14连接,且第一卡持部1411的与第二卡持部1412可拆卸连接,以包裹在管道弯头2的外周。
其中,以第二卡持部1412与管托14连接为例,第二卡持部1412可以通过焊接固定、螺栓连接等方式固定在管托14上。
第一卡持部1411及第二卡持部1412均可为半圆环结构,第一卡持部1411与第二卡持部1412对接后形成的圆环形空间正好与管道弯头2的外径相适配,从而将管道弯头2固定在管托14上。
在其中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第一卡持部1411的一端与第二卡持部1412的一端铰接,第一卡持部1411的另一端与第二卡持部1412的另一端通过紧固螺栓1413紧固连接。
其中,第一卡持部1411及第二卡持部141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翻边,以便于二者的连接。
此时,在需要安装管道弯头2时,将螺栓拧下,并将第一卡持部1411沿远离第二卡持部1412的方向旋转打开,以使管道弯头2能够进入第二卡持部1412,再将第一卡持部1411与第二卡持部1412对接,并将螺栓拧紧。
在需要对管道弯头2进行检修时,将螺栓拧下,并将第一卡持部1411沿远离第二卡持部1412的方向旋转打开,将管道弯头2取出即可,操作简便,且便于实现。
图5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管道弯头的支撑装置中管卡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请参照图5,在另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第一卡持部1411的两端分别通过紧固螺栓1413与第二卡持部1412紧固连接。
其中,第一卡持部1411及第二卡持部141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翻边,以便于二者的连接。
此时,在需要安装管道弯头2时,将两端的螺栓拧下,并将第一卡持部1411取下,以使管道弯头2能够进入第二卡持部1412,再将第一卡持部1411与第二卡持部1412对接,并将两端的螺栓拧紧。
在需要对管道弯头2进行检修时,将两端的螺栓拧下,并将第一卡持部1411取下,再将管道弯头2取出即可,操作简便,且便于实现。
图6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管道弯头的支撑装置中管卡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请参照图6,在又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第二卡持部1412的内壁的曲率与管道弯头2的外壁的曲率相同,例如:第二卡持部1412的内壁沿管道弯头2的径向具有的曲率,与管道弯头2沿其径向的曲率相同。
第一卡持部1411的中间部分呈扁平状,以与第二卡持部1412共同夹持管道弯头2;第一卡持部1411的两端通过紧固螺栓1413与第二卡持部1412紧固连接。
在具体实现时,第一卡持部1411的两端设置有调节螺柱1414,第一卡持部1411两端的调节螺柱1414分别插设在第二卡持部1412两端的翻边中,并通过紧固螺母1415紧固。
如此,通过紧固螺母1415在第一卡持部1411的调节螺柱1414上的位置,实现不同程度的锁紧力,还可以实现对不同大小的管道弯头2的夹紧。
此时,在需要安装管道弯头2时,将紧固螺母1415拧下,并将第一卡持部1411取下,以使管道弯头2能够进入第二卡持部1412,再将第一卡持部1411与第二卡持部1412对接,并将紧固螺母1415拧紧。
在需要对管道弯头2进行检修时,将紧固螺母1415拧下,并将第一卡持部1411取下,将管道弯头2取出即可,操作简便,且便于实现。
可选地,第一卡持部1411及第二卡持部1412朝向管道弯头2的内侧设置有衬垫142。
衬垫142具体可以为具有弹性的橡胶垫,以增加管卡141对管道弯头2的夹持力,保证对管道弯头2的固定可靠性;同时,衬垫142也可对管道弯头2的振动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
可选地,管托14上设置有多个管卡141,多个管卡141间隔且均匀设置在管托14上,以保证对管道弯头2的固定可靠性。
例如:管卡141为两个时,两个管卡141可分别位于管托14的两端。
又例如:管卡141为三个及三个以上时,其中两个管卡141可分别位于管托14的两端,其余管卡141间隔且均匀地分布在两端的管卡141之间。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管道弯头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下支撑管;
上支撑管,所述上支撑管的下端与所述下支撑管滑动连接,且所述上支撑管与所述下支撑管之间抵设有弹性件;
定位件,所述定位件用于在所述上支撑管相对于所述下支撑管滑动至目标位置时,将所述上支撑管与下支撑管固定;
管托,所述管托连接在所述上支撑管的上端,所述管托用于支撑管道弯头,且所述管托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管卡,所述管卡用于夹持所述管道弯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弯头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撑管包括:下支撑套管;
所述定位件包括:螺栓杆,所述螺栓杆的下端与所述下支撑套管紧固连接,且所述螺栓杆上端设置有头部,所述头部与所述上支撑管滑动连接,且所述头部与所述弹性件的下端抵设。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道弯头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下支撑套管设置有螺纹孔;和/或,所述下支撑套管的上端还设置有调节螺母,所述调节螺母与所述螺栓杆紧固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道弯头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撑套管的下端连接有底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弯头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撑管包括:
上支撑套管,所述上支撑套管的上端连接所述管托;
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固定在所述上支撑套管内,且所述分隔板与所述弹性件的上端相抵。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弯头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包括:弹簧,所述弹簧的上端和/或下端连接有固定板。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管道弯头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卡包括:第一卡持部及第二卡持部,所述第一卡持部的一端及第二卡持部中的一个与所述管托连接,且所述第一卡持部的与第二卡持部可拆卸连接,以包裹在所述管道弯头的外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管道弯头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持部的两端均通过紧固螺栓与所述第二卡持部紧固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管道弯头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持部和/或第二卡持部朝向所述管道弯头的内侧设置有衬垫。
10.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管道弯头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托上设置有多个所述管卡,多个管卡间隔且均匀设置在所述管托上。
CN201821102893.0U 2018-07-12 2018-07-12 管道弯头的支撑装置 Active CN2085953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102893.0U CN208595307U (zh) 2018-07-12 2018-07-12 管道弯头的支撑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102893.0U CN208595307U (zh) 2018-07-12 2018-07-12 管道弯头的支撑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595307U true CN208595307U (zh) 2019-03-12

Family

ID=656029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102893.0U Active CN208595307U (zh) 2018-07-12 2018-07-12 管道弯头的支撑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59530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63033A (zh) * 2021-03-16 2021-07-02 江苏中湖市政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地下污水管道保护构架及管道施工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63033A (zh) * 2021-03-16 2021-07-02 江苏中湖市政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地下污水管道保护构架及管道施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195280B1 (ko) 삽입형 배관용 연결장치
CN202129595U (zh) 储油罐焊接定位装置
CN202521063U (zh) 一种管道固定组件
CN206405957U (zh) 管道快速连接装置
CN107314016A (zh) 紧固装置
CN107743563B (zh) 具有夹紧带及预定位件的夹具
CN208595307U (zh) 管道弯头的支撑装置
WO2020030196A1 (zh) 一种可三自由度调节的管道连接器
CN106989212A (zh) 一种多管束管道定位装置
KR20160041143A (ko) 파이프 용접용 회전 균형 지그 및 이를 이용한 파이프 용접방법
RU2013112112A (ru) Соединитель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конического фланцевого соединения и коническое фланцевое соединение
CN106141533B (zh) 一种配管工装
CN202834410U (zh) 一种弹性管卡
CN205639949U (zh) 卡箍连接件
US6554233B1 (en) Hose clamp weight
KR20150019500A (ko) 풀림 방지용 배관 연결장치
CN110848462A (zh) 一种卡箍式弹性支撑装置
CN208107397U (zh) 一种管接头
KR102098608B1 (ko) 진동 저감용 배관 지지장치
CN205806698U (zh) 一种管道临时固定装置
CN105570544A (zh) 单边铰接缠绕管抱箍
CN202946804U (zh) 转换管箍连接方式的管路连接装置
JP5674335B2 (ja) 支持手段
CN208968753U (zh) 焊接波纹管漏点检测装置
CN208546610U (zh) 一种介质管道支撑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