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591356U - 流体杀菌装置 - Google Patents

流体杀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591356U
CN208591356U CN201721136243.3U CN201721136243U CN208591356U CN 208591356 U CN208591356 U CN 208591356U CN 201721136243 U CN201721136243 U CN 201721136243U CN 208591356 U CN208591356 U CN 2085913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w path
fluid
flow
light source
sterilizing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13624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日野弘喜
田内亮彦
加藤刚雄
田中贵章
藤冈纯
樱井公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Lighting and Technolog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Lighting and Technolog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Lighting and Technology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Lighting and Technology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5913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59135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hysical Water Treatments (AREA)
  • Apparatus For Disinfection Or Sterilis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抑制光源的温度上升,并且提高对在流路构件中流动的流体的紫外线照射效率。实施方式的流体杀菌装置包括:流路构件,具有第1流路和第2流路,所述第1流路用于使流体朝第1方向流动,所述第2流路连通于第1流路,且用于使流体朝从第1方向返回的第2方向流动;以及光源,与作为第1流路及第2流路的流路剖面且与第1方向及第2方向交叉的流路剖面相向地配置,朝第1流路内及第2流路内照射紫外线。

Description

流体杀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流体杀菌装置。
背景技术
已知有一种流体杀菌装置,其通过将光源的发光元件所发出的紫外线照射向例如水、气体等流体流经的流路构件的流路内,从而对流体进行杀菌。此种流体杀菌装置中,作为光源,有具有安装着发出紫外线的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的基板的光源。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4-233646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
此外,在对流经流路的流体照射LED发出的紫外线以对流体进行杀菌的情况下,为了获得更高的杀菌效果,理想的是提高LED的输出,以提高对流体的紫外线照射效率。然而,若只是提高对LED的供给电力,或者增加LED的安装数量,则具有因发热造成的温度限制的LED会因伴随发光的发热而导致发光效率下降,因此难以提高紫外线的照射效率。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流体杀菌装置,能够抑制光源的温度上升,并且提高对在流路构件中流动的流体的紫外线照射效率。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实施方式的流体杀菌装置包括:流路构件,具有第1流路和第2流路,所述第1流路用于使流体朝第1方向流动,所述第2流路连通于所述第1流路,且用于使所述流体朝从所述第1方向返回的第2方向流动;以及光源,与作为所述第1流路及所述第2流路的流路剖面且与所述第1方向及所述第2方向交叉的所述流路剖面相向地配置,朝所述第1流路内及所述第2流路内照射紫外线。
[实用新型的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抑制光源的温度上升,并且能够提高对在流路构件中流动的流体的紫外线照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流体杀菌装置整体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流体杀菌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
图3是以不同于图2的剖面来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流体杀菌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
图4是表示在第1实施方式的流体杀菌装置的主要部分,流体在流路构件中流动的方向的剖面图。
图5是对第1实施方式的流体杀菌装置的主要部分,从A方向观察与流体在流路构件中流动的方向正交的I-I剖面的剖面图。
图6是对第1实施方式的流体杀菌装置的主要部分,从B方向观察与流体在流路构件中流动的方向正交的II-II剖面的剖面图。
图7是对第1实施方式的流体杀菌装置的主要部分,从C方向观察与流体在流路构件中流动的方向正交的II-II剖面的剖面图。
图8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流体杀菌装置的变形例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
图9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流体杀菌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
图10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流体杀菌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
[符号的说明]
1、2、3:流体杀菌装置
6:供水槽
7:回收槽
8:上游侧流路构件
9:下游侧流路构件
11:泵
12:流量调整机构
13:流路构件
13a:反射膜
15:光源部
16:光源
17、17A、27、37:第1连接构件
17a:上游侧凸缘
17b:中间凸缘
17c:下游侧凸缘
17a-2、17a-3、17b-3、17c-3:流路(第3流路)
17a-1、17b-1、17b-2、17c-1、17c-2:流路(第4流路)
17c-4、27a、37c:光源收容部
18、28、38:第2连接构件
19:紫外线透射构件
20、20a、20b:折返部
21:第1流路管
21a:第1流路
22:第2流路管
22a:第2流路
23:第3流路管
23a:第3流路
24:LED
25:基板
26:反射构件
26a:第1反射面
26b:第2反射面
28a、28b、28c、28d、37a、37b、38a:流路
33:流路构件
A:方向(第1方向)
B:方向(第2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的流体杀菌装置具备流路构件及光源。流路构件具有用于使流体朝第1方向流动的第1流路。流路构件具有用于使流体朝从第1方向返回的第2方向流动的第2流路。第2流路连通于第1流路。光源是与第1流路的流路剖面相向地配置。第1流路的流路剖面与第1方向交叉。光源是与第2流路的流路剖面相向地配置。第2流路的流路剖面与第2方向交叉。光源朝第1流路内及第2流路内照射紫外线。
而且,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的流体杀菌装置的流路构件具有折返部。在折返部中,流体从第1方向折返流向第2方向。
而且,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的流体杀菌装置的折返部是在流路构件中的光源侧的端部,与光源相向地设置。
而且,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的流体杀菌装置进而具备连接构件。连接构件连接于流路构件的端部并且设有光源。连接构件具有连通于第1流路的第3流路以及连通于所述第2流路的第4流路。第3流路与第4流路中的至少其中一个流路形成在光源的周围。
而且,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的流体杀菌装置的流路构件具有第1流路管和第2流路管。第1流路管具有第1流路。第2流路管具有第2流路。第1流路管与第2流路管在流路剖面上呈同心圆状地配置。
而且,在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的流体杀菌装置的第1流路管的内部,设有具有紫外线透射性的第2流路管。在第1流路管中,设有反射面。反射面将光源发出的紫外线反射向第1流路内及第2流路内。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实施方式的流体杀菌装置。另外,以下的实施方式是表示一例,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
(第1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流体杀菌装置整体的示意图。图2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流体杀菌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图3是以不同于图2的剖面来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流体杀菌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图4是表示在第1实施方式的流体杀菌装置的主要部分,流体在流路构件中流动的方向的剖面图。
(流体杀菌装置的结构)
如图1所示,第1实施方式的流体杀菌装置1中,用于供照射紫外线(紫外光)的流体流动的流路构件13连结于供给流体的供水槽(tank)6,并且连结于对经紫外线照射的流体进行回收的回收槽7。如图1及图2所示,流体杀菌装置1中,流路构件13的上游侧经由上游侧流路构件8而连结于供水槽6。在上游侧流路构件8中,设有将流体从供水槽6送往流体杀菌装置1的泵(pump)11。而且,流体杀菌装置1中,与流路构件13的上游侧同样地,流路构件13的下游侧经由下游侧流路构件9而连结至回收槽7。在下游侧流路构件9中,设有流量调整机构12,该流量调整机构12对从流体杀菌装置1送往回收槽7的流体的流量进行调整。
流体杀菌装置1例如是被用于在饮水供给装置中,对供水槽6内的水进行杀菌处理。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流体,例如适用于自来水等液体,但也可适用于气体。
如图2所示,流体杀菌装置1具备:流路构件13,用于供流体流动;以及光源部15,向流路构件13的内部照射紫外线。而且,流体杀菌装置1具备:第1连接构件17,连接于流路构件13的一端;以及第2连接构件18,连接于流路构件13的另一端。
流路构件13具有第1流路管21与第2流路管22。第1流路管21具有第1流路21a,该第1流路21a用于使流体朝从第1方向返回的A方向流动。第2流路管22具有第2流路22a,该第2流路22a用于使流体朝与A方向反向的第2方向即B方向流动。第2流路管22是在第1流路管21的内部,使第1流路管21的管轴与第2流路管22的管轴彼此一致地配置,且在与流体流动的A方向及B方向正交的流路剖面上呈同心圆状地配置。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从A方向返回的B方向是朝与A方向相反的方向流动,但A方向与B方向并不限定于彼此平行的反方向,而是指在流路构件13中朝大致相反的方向流动,也包括A方向与B方向以规定的倾斜角而交叉的结构。而且,也可通过在流体朝A方向流动的第1流路21a的外周侧,使第2流路22a呈螺旋状地朝B方向流动,从而以从A方向返回的方式流动。
在流路构件13的一端侧,设有折返部20,该折返部20是使流体,从流体在第1流路管21的第1流路21a内流动的A方向,折返流向流体在第2流路管22的第2流路22a内流动的B方向。即,在折返部20中,第2流路管22的第2流路22a的一端连通于第1流路管21的第1流路21a的一端。在图2~图4中,为了方便,设有在第2流路管22的一端与第2连接构件18之间隔开有间隙的折返部20,且第2流路管22的另一端被悬挑支撑于第1连接构件17,但并不限定于该结构。例如,也可将第2流路管22的一端支撑于第2连接构件18,且在第2流路管22的一端侧,形成与第1流路管21的第1流路21a连通的多个连通口(未图示),由此,通过多个连通口来设置折返部20。根据该结构,第2流路管22的两端被支撑于第1连接构件17与第2连接构件18,因此第2流路管22的支撑状态的稳定性提高。
而且,折返部20并不限于设在流路构件13内的结构,例如也可形成在第2连接构件18的内部,或者具有折返部的其他流路构件设在第2连接构件18的外侧。
流路构件13的第1流路管21及第2流路管22优选由紫外线反射率高且因紫外线造成的劣化得到抑制的材料所形成。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第1流路管21及第2流路管22,使用透明的石英管,且具有紫外线透射性。在第1流路管21的整个外周面,形成有紫外线反射率高的反射膜13a。反射膜13a是使从光源部15出射的紫外线反射向流路构件13的第1流路21a内及第2流路22a内的反射面的一例,例如使用二氧化硅(silica)膜。
另外,形成于第1流路管21的反射膜13a并不限于二氧化硅膜,也可为铝蒸镀膜。而且,流路构件13并不限于透明的石英管,也可为高反射率的聚四氟乙烯(Polytetrafluoroethylene,PTEF)(四氟乙烯的聚合物)等氟树脂。而且,反射膜13a也可不形成于第1流路管21的外周面,而是形成于第1流路管21的内周面。
光源部15是设在第1连接构件17的内部,具有光源16,该光源16朝第1流路管21的第1流路21a内及第2流路管22的第2流路22a内照射紫外线。光源部15具有光源16及保护光源16的紫外线透射构件19。光源16是在流路构件13的一端侧,与跟流体在第1流路21a及第2流路22a中流动的方向正交的流路剖面(以下称作流路剖面)相向地配置。
光源16是将发出紫外线的发光元件即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24(以下称作LED24)安装于基板25上的光模块(module)。基板25是将金属材料作为母材而形成。在基板25上,虽未图示,但经由绝缘层而形成有所需的导电图案(pattern)(配线图案),在导电图案上设有LED24。另外,基板25的母材并不限于金属材料,例如也可使用氧化铝(alumina)等陶瓷(ceramics)。而且,光源16所具有的发光元件并不限于LED24,也可使用激光二极管(Laser Diode,LD)等其他半导体元件。
光源16由未图示的电源供给电力,使LED24发光。光源16是以下述方式而配置,即,LED24的发光面与第1流路21a的流路剖面及第2流路22a的流路剖面相向,例如,光源16的基板25的主面相对于第1流路21a及第2流路22a的流动方向而大致垂直。此处,所谓“LED24的发光面”,并非简单地仅表示LED24的发光区域,而是指配置有LED24的基板25的整个主面。而且,“LED24的发光面与第1流路21a的流路剖面及第2流路22a的流路剖面相向”的方向,并不仅限定于彼此平行地相向的方向。例如,LED24的发光面与第1流路21a及第2流路22a的流路剖面所成的角度(锐角)允许最大为±10°左右。
而且,作为LED24,优选在杀菌作用相对较高的波长275nm附近具有峰值(peak)波长者,但只要是起到杀菌作用的波段即可,并不限定紫外线的波长。
紫外线透射构件19是由具有紫外线透射性的材料形成为平板状,且相对于光源16,即,相对于基板25的主面而大致平行地配置。紫外线透射构件19使光源16发出的紫外线透射,对在第1流路21a内及第2流路22a内分别流动的流体、与在第1连接构件17所具有的后述流路17a-1、流路17b-1、流路17b-2中流动的流体照射紫外线。
从光源16出射的紫外线透射过紫外线透射构件19,从光源16作为直射光而对在第1流路21a内及第2流路22a内分别流动的流体进行照射。而且,从光源16出射的紫外线如图2所示的箭头般,在第1流路21a内及第2流路22a内被反射膜13a反射,由此,作为来自反射膜13a的反射光而间接地对在第1流路21a内及第2流路22a内流动的水进行照射。
第1流路管21的端部及第2流路管22的端部分别经由O型环(未图示)而支撑于第1连接构件17。第1流路管21的端部经由O型环而支撑于第2连接构件18。
在第1连接构件17的内部,如图3所示,从上游侧流路构件8朝向第1流路21a而依次形成有与第1流路21a的一端连通的作为第3流路的流路17c-3、流路17b-3、流路17a-3、流路17a-2。而且,在第1连接构件17的内部设有光源16,且如图2所示,沿着光源16的周围而形成有与第2流路22a的一端连通的作为第4流路的流路17a-1、流路17b-1、流路17b-2、流路17c-1、流路17c-2。
第1连接构件17是将上游侧凸缘17a、中间凸缘17b与下游侧凸缘17c这三个经由未图示的紧固构件来一体地紧固而构成。上游侧凸缘17a是配置在流路构件13侧,下游侧凸缘17c是夹着光源部15而与流路构件13配置在相反侧。中间凸缘17b是被夹着配置在上游侧凸缘17a与下游侧凸缘17c之间。
第1流路管21的端部与第2流路管22的端部被分别支撑于上游侧凸缘17a。上游侧凸缘17a、中间凸缘17b及下游侧凸缘17c是由具有规定以上的导热率的材料,例如由腐蚀性优异的不锈钢形成为圆筒状。另外,上游侧凸缘17a、中间凸缘17b及下游侧凸缘17c并不限于不锈钢,也可由导热率高的铝的复合原材料所形成,还可由陶瓷或混合有填料的高导热性树脂材等形成。
第1连接构件17的上游侧凸缘17a具有多个流路17a-2与流路17a-3,以作为第3流路。而且,上游侧凸缘17a具有流路17a-1,以作为第4流路。流路17a-1位于上游侧凸缘17a的中心附近,且与第2流路管22的第2流路22a的一端连通。
中间凸缘17b具有流路17b-1与流路17b-2,以作为第4流路。流路17b-1位于中间凸缘17b的中心附近,且连通于上游侧凸缘17a的流路17a-1。如图2及图4所示,中间凸缘17b的流路17b-2是与流路17b-1连通,且从中间凸缘17b的中心朝外周侧延伸。因此,中间凸缘17b的流路17b-1及流路17b-2经由上游侧凸缘17a的流路17a-1而与第2流路管22的第2流路22a连通。
下游侧凸缘17c具有作为第4流路的流路17c-1、流路17c-2及凹状的光源收容部17c-4,所述凹状的光源收容部17c-4位于由流路17c-1及流路17c-2所围成的区域内。而且,下游侧凸缘17c具有流路17c-3,以作为第3流路,且与中间凸缘17b的流路17b-3连通。在光源收容部17c-4中,收纳有光源部15,例如,光源收容部17c-4的开口部由后述的光源部15所具有的平板状的紫外线透射构件19予以覆盖。下游侧凸缘17是在光源收容部17c-4的开口部被紫外线透射构件19覆盖的状态下与中间凸缘17b连结,将流路17c-1与流路17b-2予以连接。
而且,下游侧凸缘17c是与上游侧流路构件8及下游侧流路构件9连结。如此,第1连接构件17例如使从第2流路管22的第2流路22a流入的流体,经由紫外线透射构件19的中心附近的流路17a-1、17b-1、朝向光源收容部17c-4的外周侧的流路17b-2、通过光源收容部17c-4的外周附近的流路17c-1、在光源16的发光面的相反面侧从光源收容部17c-4的外周侧朝中心附近延伸的流路17c-2,而流出向下游侧流路构件9。
(流体杀菌装置的主要部分中的流体的流动)
如图3所示,从上游侧流路构件8的流路,依序通过第1连接构件17内的流路17c-3、流路17b-3、流路17a-3、流路17a-2,流入至第1流路管21的第1流路21a。流入至第1流路管21的第1流路21a中的流体如图3及图4中的箭头般,在第1流路21a内朝A方向流动,并通过折返部20而流入至第2流路管22的第2流路22a内。流入至第2流路22a内的流体在第2流路22a内朝B方向流动,并再次流入至第1连接构件17内。流入至第1连接构件17内的流体经由流路17b-1、流路17b-2、流路17c-1、流路17c-2而流出向下游侧流路构件9的流路。
如此,在流路构件13的第1流路21a内及第2流路22a内流动的流体,通过被照射光源16所发出的紫外线而受到杀菌。而且,流入至第1连接构件17内的流体在沿着流路17a-1、流路17b-2、流路17b-2而流动时通过光源16附近,由此,被有效地照射紫外线而受到杀菌。即,在流体杀菌装置1中,光源16发出的紫外线对于在流路构件13中流动的流体,在第1流路21a内进行照射,并且在第2流路22a内进行照射,因此即使为仅使用了光源部15的结构,也能够确保对在流路构件13中流动的流体的长的紫外线照射时间。因此,流体的杀菌效果提高,并且可紧凑(compact)地构成流体杀菌装置1。
而且,流入至第1连接构件17的流体在通过流路17b-1、流路17b-2、流路17c-1、流路17c-2的路径时,一边剥夺收容于光源收容部17c-4中的光源16所发出的热,一边流出向下游侧流路构件9。即,通过在流路构件13中被照射光源16所发出的紫外线而经杀菌的流体从第1流路21a流向第2流路22a,并通过第2流路22a而朝向光源16的发光面侧流入至第1连接构件17内。在第1连接构件17内,流体通过流路17a-1、流路17b-1、流路17b-2、流路17c-1、流路17c-2的多个路径,而流出向发光面的相反面侧。第1连接构件17内的流路17b-2、流路17c-1、流路17c-2的多个路径是沿着光源16的周围而延伸,流体从光源16的发光面侧穿过至相反面侧。
由此,光源16无须使用其他冷却部件,而使用通过流路17a-1、流路17b-1、流路17b-2、流路17c-1、流路17c-2的多个路径的流体,来间接但有效地得到冷却。而且,无须使用其他冷却部件,而使用通过流路17a-1、流路17b-1、流路17b-2、流路17c-1、流路17c-2的多个路径的流体来进行光源16的冷却,由此,不需要例如散热鳍片(fin)等其他冷却构件。由此,可使流体杀菌装置1小型化。
另外,优选的是,在收容于光源收容部17c-4中的光源16与光源收容部17c-4之间,例如设有铝、不锈钢等具有规定以上的导热率的导热构件。光源16所发出的热经由导热构件而传递至在第1连接构件17内流动的流体,可通过流体来更有效地冷却光源16。
而且,流体在流体杀菌装置1的流路构件13中流动的方向并不限定于图1及图4所示的从A方向朝向B方向流动的方向,也可与图4所示的方向为反向。即,虽未图示,但也可为,第2流路22a连接于上游侧流路构件8,而第1流路21a连结于下游侧流路构件9。在此结构的情况下,从上游侧流路构件8依序经由流路17c-2、流路17c-1、流路17b-2、流路17b-1、流路17a-1而流动的流体流入至第2流路22a。流入至第2流路22a内的流体经由折返部20而流入至第1流路21a内,并在第1流路21a内流动,而流出向下游侧流路构件9的流路。在后述的变形例、第2实施方式及第3实施方式中,也同样如此般不限定流体的流动方向。
而且,图2及图3中,流路构件13是流体在第1流路21a及第2流路22a内流动的A方向、B方向相对于光源部15的光源16的发光面而大致垂直地配置,但并不限定于垂直。也可为流体在第1流路21a及第2流路22a内流动的方向相对于光源16的发光面而成规定角度的结构、或者为可任意调整角度的结构。
(流体杀菌装置的主要部分的I-I剖面(A方向))
图5是对第1实施方式的流体杀菌装置的主要部分,从A方向观察与流体在流路构件13内流动的方向正交的I-I剖面的剖面图。
在图2~图4中,当从图中的A方向观察I-I剖面时,如图5所示,配置有上游侧凸缘17a。当从图中的A方向观察图2~图4中的I-I剖面时,如图5所示,上游侧凸缘17a为圆形状,且具有:与第2流路22a连通的剖面圆形状的流路17a-1、与第1流路21a连通的多个流路17a-2、及连通多个流路17a-2的环状的流路17a-3。流路17a-1是设在上游侧凸缘17a的中心附近。
(流体杀菌装置的主要部分的II-II剖面(B方向))
图6是对第1实施方式的流体杀菌装置1的主要部分,从B方向观察与流体在流路构件13中流动的方向正交的II-II剖面的剖面图。
在图2~图4中,当从图中的B方向观察II-II剖面时,如图6所示,配置有中间凸缘17b及紫外线透射构件19。当从图中的B方向观察图2~图4中的II-II剖面时,如图6所示,中间凸缘17b为圆形状,且具有:与第2流路22a连通的剖面圆形状的流路17b-1、及从流路17b-1朝向中间凸缘17b的外周侧呈放射状延伸的多个流路17b-2。流路17b-1是设在中间凸缘17b的中心附近,且经由上游侧凸缘17a的流路17a-1而与第2流路22a连通。而且,在第1连接构件17的内部,紫外线透射构件19是与流路17b-1及流路17b-2邻接地配置。
(流体杀菌装置的主要部分的II-II剖面(C方向))
图7是对第1实施方式的流体杀菌装置1的主要部分,从C方向观察与流体在流路构件13内流动的方向正交的II-II剖面的剖面图。
在图2~图4中,当从图中的C方向观察II-II剖面时,如图7所示,配置有下游侧凸缘17c及光源16。当从C方向观察图2~图4中的II-II剖面时,如图6所示,下游侧凸缘17c为圆形状,在其中心附近具有凹状的光源收容部17c-4。在光源收容部17c-4中,以来自LED24的紫外线的照射方向朝向第2流路22a侧的方式而收容有光源16。
而且,在光源收容部17c-4的周围,沿着以LED24为中心的同心圆状而隔开间隔地设有多个流路17c-1。多个流路17c-1是由贯穿孔所形成,所述贯穿孔是在下游侧凸缘17c中,在围着光源16的周边,从光源16的发光面侧贯穿至相反面侧。
第1连接构件17是通过连结上游侧凸缘17a、中间凸缘17b及下游侧凸缘17c,从而如图3所示,将流路17a-3、流路17b-3及流路17c-3予以连结。而且,第1连接构件17是通过将中间凸缘17b与下游侧凸缘17c予以连结,从而将图6所示的各流路17b-2的呈放射状延伸的前端部分、与位置对应的图7所示的各流路17c-1分别连接。
另外,安装于基板25上的LED24的个数及流路17c-1的个数并不限定于图7所示的个数,可根据需要来变更。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的第1连接构件17中,以从第2流路22a流入至第1连接构件17的流体在光源16周围流动的方式而形成有流路17a-1、流路17b-1、流路17b-2、流路17c-1、流路17c-2,但并不限定于该结构。在第1连接构件17中,也可以从上游侧流路构件8流入而通过第1连接构件17流动至第1流路21a的流体在光源16周围流动的方式而形成流路,还可以从第1连接构件17朝向第1流路21a的流体和从第2流路22a流入至第1连接构件17的流体这两者在光源16周围流动的方式而形成流路。
而且,实施方式中,第1流路21a的长度方向与第2流路22a的长度方向是平行地配置,但也可在第2流路22a的外周侧,朝向第2流路22a的长边方向盘绕地配置螺旋状的第1流路21a。根据该结构,通过将第1流路21a形成为螺旋状,从而能够延长第1流路21a的流路长度,确保对在第1流路21a内流动的流体的长的紫外线照射时间,提高照射效率。
如上所述,第1实施方式的流体杀菌装置1具备:流路构件13,具有用于使流体朝A方向流动的第1流路21a、及用于使流体朝从A方向返回的B方向流动的第2流路22a;以及光源16,朝第1流路21a内及第2流路22a内照射紫外线。由此,能够仅通过光源16来对流路构件13的第1流路21a内及第2流路22a内分别照射紫外线,因此能够抑制光源16的温度上升,并且提高对在流路构件13内流动的流体的紫外线照射效率。
而且,第1实施方式中的第1连接构件17具有在光源16周围流动的流路17a-1、流路17b-1、流路17b-2、流路17c-1、流路17c-2,由此,光源16通过流体而间接地得到冷却,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光源16的温度上升。其结果,能够进一步提高对流体的紫外线照射效率。
而且,流路构件13具有折返部20,由此,能够在流路构件13内紧凑地构成第1流路21a与第2流路22a。而且,流路构件13具有呈同心圆状地配置的第1流路管21与第2流路管22,由此,能够紧凑地构成流路构件13,使流体杀菌装置1小型化。而且,在第1流路管21中,设有将光源16发出的紫外线反射向第1流路21a内及第2流路22a内的反射膜13a,由此,能够提高对第1流路21a及第2流路22a的紫外线照射效率。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及其他实施方式的流体杀菌装置。在变形例及其他实施方式中,对于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构件,标注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
(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图8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流体杀菌装置的变形例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如图8所示,变形例的流体杀菌装置所具备的第1连接构件17A与所述第1连接构件17的不同之处在于,在内部,在具有紫外线透射性的第2流路管22的下游侧的端部,配置有对光源16发出的紫外线进行反射的反射构件26。
反射构件26是形成为圆筒状,且具有第1反射面26a与第2反射面26b。第1反射面26a是沿着第1连接构件17A的流路17b-2而形成,且与光源16的发光面相向。第2反射面26b是沿着第2流路管22的管轴方向(A方向、B方向)而形成。根据变形例,可使光源16的发光面附近、紫外线透射构件19附近的紫外线有效地反射,从而可对第2流路22a内及第1流路21a内有效地照射紫外线。
另外,虽未图示,但也可不在第1流路管21的外周面设置反射膜13a,而在流路构件13的外周侧设置反射构件。此时,反射构件形成为在内周面具有反射面的筒状,且两端被固定于第1连接构件17及第2连接构件18。而且,为了对支撑流路构件13的第1连接构件17及第2连接构件18的支撑状态进行加强,也可设置将第1连接构件17与第2连接构件18予以连结的连结构件。此时,连结构件的两端经由紧固构件而固定于第1连接构件17及第2连接构件18。而且,在第1连接构件17及第2连接构件18上,也可根据需要而设置罩构件,该罩构件覆盖流路构件13的外周侧以保护流路构件13。
(第2实施方式)
图9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流体杀菌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第2实施方式与第1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在光源部15附近设有折返部20。如图9所示,第2实施方式的流体杀菌装置2中的流路构件13是设在第1连接构件27与第2连接构件28之间。
第1流路管21的端部被支撑于第1连接构件27。在第1连接构件27的端面,在与流路构件13的第2流路管22的端部相向的位置,设有凹状的光源收容部27a。在光源收容部27a内,收容有光源部15,光源收容部27a的开口部由紫外线透射构件19予以封闭。在流路构件13中的光源16侧的端部,与光源16相向地设置有折返部20,该折返部20使流体,从流体在第1流路管21的第1流路21a内流动的B方向,折返流向流体在第2流路管22的第2流路22a内流动的A方向。
在第2连接构件28上,连接有上游侧流路构件8及下游侧流路构件9。第1流路管21的端部及第2流路管22的端部被支撑于第2连接构件28。第2连接构件28具有流路28a、流路28b及多个流路28c,以作为第3流路。流路28a连通于上游侧流路构件8。流路28b是沿着第2连接构件28的周方向而形成为环状,且连通于流路28a与流路28c。多个流路28c是沿着第1流路管21的周方向隔开间隔地设置,且连通于第1流路21a。而且,第2连接构件28具有流路28d,以作为第4流路。流路28d是贯穿第2连接构件28的中心附近而设,且连通于第2流路22a与下游侧流路构件9。
以上述方式构成的流体杀菌装置2中,从上游侧流路构件8流入的流体依序经由第2连接构件28的流路28a、流路28b、流路28c,在第1流路管21的第1流路21a内沿着B方向流动。在第1流路21a内流动的流体通过折返部20而流入至第2流路管22的第2流路22a内,且在第2流路22a内沿着A方向而流动。在第2流路22a内流动的流体通过第2连接构件28的流路28d而流出向下游侧流路构件9。
根据第2实施方式,能够将光源16发出的紫外线分别照射至在第1流路21a内及第2流路22a内流动的流体,并且,能够将来自光源16的紫外线有效地照射至通过光源部15附近的折返部20的流体。因此,第2实施方式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能够提高对流体的紫外线照射效率。而且,第2实施方式中,在折返部20中流动的流体是沿着第1连接构件27的端面而流动,由此,能够间接但有效地冷却第1连接构件27中所设的光源16。
(第3实施方式)
图10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流体杀菌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第3实施方式与第1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流路构件进而具有第3流路。如图10所示,第3实施方式的流体杀菌装置3中的流路构件33是设在第1连接构件37与第2连接构件38之间。
流路构件33具有第1流路管21、第2流路管22及第3流路管23。第3流路管23具有第3流路23a,该第3流路23a用于使流体朝A方向流动,该A方向与流体在第2流路管22的第2流路22a内流动的B方向为反向。第3流路管23是在第2流路管22的内部,使第1流路管21的管轴及第2流路管22的管轴与第3流路管23的管轴彼此一致地配置,且在与流体流动的A方向及B方向正交的流路剖面上呈同心圆状地配置。而且,在流路构件33中,设有:折返部20a,使流体从流体在第1流路21a内流动的A方向,折返流向流体在第2流路22a内流动的B方向;以及折返部20b,使流体从流体在第2流路22a内流动的B方向,折返流向流体在第3流路23a内流动的A方向。折返部20b是在流路构件33中的光源16侧的端部,与光源16相向地设置。
在第1连接构件37上,连接有上游侧流路构件8。第1流路管21的端部及第2流路管22的端部被支撑于第1连接构件37。第1连接构件37具有多个流路37a与多个流路37b。而且,在第1连接构件37的端面,在与第3流路管23的端部相向的位置,设有凹状的光源收容部37c。在光源收容部37c内,收容有光源部15,光源收容部37c的开口部由紫外线透射构件19予以封闭。多个流路37a是从第1连接构件37的中心朝向外周呈放射状地形成,且连通于上游侧流路构件8。多个流路37b是沿着第1流路管21的周方向而隔开间隔地设置。多个流路37b是与对应的流路37a连通,且与第1流路管21的第1流路21a连通。而且,多个流路37a及多个流路37b是形成在光源部15周围。
第2连接构件38连接有下游侧流路构件9。第1流路管21的端部及第3流路管23的端部被支撑于第2连接构件38。而且,第2连接构件38具有流路38a。流路38a是贯穿第2连接构件38的中心附近而设,且连通于第3流路23a与下游侧流路构件9。
以上述方式构成的流体杀菌装置3中,从上游侧流路构件8流入的流体依序经由第1连接构件37的流路37a、流路37b,在第1流路管21的第1流路21a内沿着A方向流动。在第1流路21a内流动的流体通过折返部20a而流入至第2流路管22的第2流路22a内,且在第2流路22a内沿着B方向流动。在第2流路22a内流动的流体通过折返部20b而流入至第3流路管23的第3流路23a内,且在第3流路23a内沿着A方向流动。在第3流路23a内流动的流体通过第2连接构件38的流路38a而流出向下游侧流路构件9。
根据第3实施方式,能够将光源16发出的紫外线分别照射至在第1流路21a内、第2流路22a内及第3流路23a内流动的流体,并且能够将来自光源16的紫外线有效地照射至通过光源部15附近的折返部20b的流体。第3实施方式与第1实施方式及第2实施方式相比,流体在流路构件33内流动的流路长度变长,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对流体的紫外线照射效率。而且,第3实施方式中,通过流体在第1连接构件37的流路37a、流路37b内流动、和在折返部20b内流动的流体沿着第1连接构件37的端面流动,从而能够间接但有效地冷却第1连接构件37中所设的光源16。
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实施方式仅为例示,并不意图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实施方式能以其他的各种方式来实施,在不脱离实用新型的主旨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变更。实施方式及其变形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或主旨中,与此同样地,包含在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实用新型及其均等的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流体杀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流路构件,具有第1流路和第2流路,所述第1流路用于使流体朝第1方向流动,所述第2流路连通于所述第1流路,且用于使所述流体朝从所述第1方向返回的第2方向流动;以及
光源,与作为所述第1流路及所述第2流路的流路剖面且与所述第1方向及所述第2方向交叉的所述流路剖面相向地配置,朝所述第1流路内及所述第2流路内照射紫外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杀菌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路构件具有折返部,所述折返部使所述流体从所述第1方向折返流向所述第2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体杀菌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折返部是在所述流路构件中的所述光源侧的端部,与所述光源相向地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流体杀菌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连接构件,连接于所述流路构件的端部并且设有所述光源,且具有连通于所述第1流路的第3流路和连通于所述第2流路的第4流路,且所述第3流路与所述第4流路中的至少其中一个流路形成在所述光源的周围。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流体杀菌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路构件包含具有所述第1流路的第1流路管和具有所述第2流路的第2流路管,
所述第1流路管与所述第2流路管在所述流路剖面上呈同心圆状地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流体杀菌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1流路管的内部,设有具有紫外线透射性的所述第2流路管,
在所述第1流路管中,设有将所述光源发出的紫外线反射向所述第1流路内及所述第2流路内的反射面。
CN201721136243.3U 2017-02-28 2017-09-06 流体杀菌装置 Active CN208591356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36575A JP6891537B2 (ja) 2017-02-28 2017-02-28 流体殺菌装置
JP2017-036575 2017-02-2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591356U true CN208591356U (zh) 2019-03-12

Family

ID=635261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136243.3U Active CN208591356U (zh) 2017-02-28 2017-09-06 流体杀菌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891537B2 (zh)
CN (1) CN208591356U (zh)
TW (1) TWI730166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32157A (zh) * 2019-03-25 2020-10-02 东芝照明技术株式会社 流体杀菌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834664B2 (ja) * 2017-03-24 2021-02-24 東芝ライテック株式会社 流体殺菌装置
JP7205128B2 (ja) * 2018-09-20 2023-01-17 東芝ライテック株式会社 流体殺菌装置
JP7363269B2 (ja) * 2019-09-24 2023-10-18 東芝ライテック株式会社 流体殺菌装置
JP7400656B2 (ja) * 2020-07-31 2023-12-19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流体殺菌装置
US20230302187A1 (en) * 2020-08-27 2023-09-28 Stuart Victor SQUIRES Uv disinfection device
IT202100012404A1 (it) * 2021-05-13 2022-11-13 D Orbit S P A Dispositivo purificatore
JP7397366B2 (ja) * 2021-07-08 2023-12-13 日亜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流体紫外光処理装置
EP4353799A1 (en) 2021-07-08 2024-04-17 Nichia Corporation Apparatus for treating fluid with ultraviolet light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T1257212B (it) * 1992-06-02 1996-01-10 Metodo e dispositivo per la sterilizzazione di fluidi.
US6773584B2 (en) * 2001-10-17 2004-08-10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Apparatus for disinfecting water using ultraviolet radiation
IL157229A (en) * 2003-08-04 2006-08-20 Zamir Tribelsky Method for energy coupling especially useful for disinfecting and various systems using it
KR100768762B1 (ko) * 2006-06-12 2007-10-19 최병환 자외선 물 살균소독기
WO2008010132A2 (en) * 2006-07-13 2008-01-24 Philips Intellectual Property & Standards Gmbh Fluid treatment system comprising radiation source module and cooling means
EP2948412B1 (en) * 2013-01-24 2017-10-11 Atlantium Technologies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iquid disinfection by light emitted from light emitting diodes
CN110422906A (zh) * 2013-09-05 2019-11-08 首尔伟傲世有限公司 杀菌装置
JP7204485B2 (ja) * 2016-01-19 2023-01-16 ザ ユニバーシティ オブ ブリティッシュ コロンビア Uv-ledフォトリアクタのための放熱装置および方法
CN205501006U (zh) * 2016-03-01 2016-08-24 李丰 一种滤芯及具有其滤芯的净水设备
JP6458779B2 (ja) * 2016-07-13 2019-01-30 東芝ライテック株式会社 流体殺菌装置
JP6681314B2 (ja) * 2016-10-31 2020-04-15 日機装株式会社 水処理装置および水処理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32157A (zh) * 2019-03-25 2020-10-02 东芝照明技术株式会社 流体杀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891537B2 (ja) 2021-06-18
JP2018140001A (ja) 2018-09-13
TWI730166B (zh) 2021-06-11
TW201833036A (zh) 2018-09-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591356U (zh) 流体杀菌装置
CN207632549U (zh) 流体杀菌装置
CN208135922U (zh) 流体杀菌装置
CN208823509U (zh) 流体杀菌装置
CN208087261U (zh) 流体杀菌装置
US20170072078A1 (en) Fluid sterilizer and associated connecting device
JP6458779B2 (ja) 流体殺菌装置
JP7262985B2 (ja) 光源モジュール装置、流体殺菌装置
CN108472396A (zh) 流体杀菌装置
US20180228928A1 (en) Fluid sterilization device and fluid sterilization method
JP2015174026A (ja) 光照射装置
US11752227B2 (en) Ultraviolet irradiation unit and ultraviolet stertilization device
CN208700633U (zh) 流体杀菌装置
US10744216B2 (en) Fluid sterilization device
KR20090010229U (ko) 정수기용 살균 유니트
WO2021085143A1 (ja) 流体殺菌装置
JP2009289504A (ja) 照明器具及び照明装置
JP2020000285A (ja) 流体殺菌装置
KR101254027B1 (ko) Led 집광 조명장치
KR20150028190A (ko) 유수형 살균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하는 연결 장치
WO2019159984A1 (ja) 紫外線殺菌装置
KR20200061962A (ko) 살균 유닛 및 이를 갖는 수처리 장치
RU2450978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обработки жидкостей уф-излучением
JP2019098291A (ja) 流体殺菌装置
JP2020044272A (ja) 流体殺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