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583002U - 集液箱及塔器 - Google Patents

集液箱及塔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583002U
CN208583002U CN201821284025.9U CN201821284025U CN208583002U CN 208583002 U CN208583002 U CN 208583002U CN 201821284025 U CN201821284025 U CN 201821284025U CN 208583002 U CN208583002 U CN 2085830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poly
collecting
collecting groove
catch bo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28402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有飞
赵远方
王显炎
赵国忠
赵敏洁
孟令凯
王长岭
候玉兰
翁甲壮
张耀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nopec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Sinopec Luoya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nopec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Sinopec Luoy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nopec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Sinopec Luoya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nopec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28402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5830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5830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5830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aporization, Distillation, Condensation, Sublimation, And Cold Tra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集液箱及塔器。集液箱,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底部汇总集液部、中部分支集液部和上部分支集液部;上部分支集液部包括第一聚液部,第一聚液部的一端与筒体的内壁固定连接,第一聚液部的另一端与中部分支集液部连接,第一聚液部设置有第一聚液槽和扩口槽,第一聚液槽与汇液槽连通,扩口槽位于第一聚液槽的上方,且扩口槽与第一聚液槽连通;第一聚液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聚液部,第二聚液部与第一聚液部之间间隙设置,其中,第二聚液部与第一聚液部之间的间隙与筒体的底部连通,用于供气体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液箱,可有效均布气体,减少雾沫夹带,提高产品质量。

Description

集液箱及塔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集液箱及塔器。
背景技术
在石油化工、精细化工、环保和食品等领域,塔器均有着广泛的应用。塔器,为圆筒形焊接结构的工艺设备,由筒体、封头(或称盖头)和支座组成,是用于蒸馏、提纯、吸收、精馏等化工单元操作的直立设备,广泛用于气--液与液--液相之间传质、传热。按塔内件结构分类,塔器可分为板式塔和填料塔。
集液箱作为塔器抽出产品或进行回流必不可少的重要塔内件,本身虽不具有传质作用,但集液箱一般安装在填料或者塔板等传质元件下方,气相经过集液箱后即进入塔板(或填料)与液相进行传热传质,气体经过集液箱后一段距离分布是否均匀,直接影响到上层塔板(或填料)的传质效率。而随着装置的大型化,工业精馏塔尤其是炼油塔器,塔径大,集液箱的气体分布性能就显得更加关键。
工业装置的塔器,为了抽出产品或回流收集液体时,一般采用圆筒形集液箱,其结构简单,材料使用少。但研究发现气体经过圆筒形集液箱后分布非常不均匀,且雾沫夹带较多,会对其相邻上层塔板或填料的传质效率造成不良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液箱,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气体分布不均匀且雾沫夹带较多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塔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气体分布不均匀且雾沫夹带较多的技术问题。
基于上述第一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集液箱,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底部汇总集液部、中部分支集液部和上部分支集液部;
所述底部汇总集液部用于与塔器的筒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底部汇总集液部设置有汇液槽和抽出管,所述汇液槽与所述抽出管连通;
所述中部分支集液部的一端与筒体的内壁连接,所述中部分支集液部的另一端与所述汇液槽连通;
所述上部分支集液部包括第一聚液部,所述第一聚液部的一端与所述筒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聚液部的另一端与所述中部分支集液部连接,所述第一聚液部设置有第一聚液槽和扩口槽,所述第一聚液槽与所述汇液槽连通,所述扩口槽位于所述第一聚液槽的上方,且所述扩口槽与所述第一聚液槽连通;所述第一聚液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聚液部,所述第二聚液部与所述第一聚液部之间间隙设置,其中,所述第二聚液部与所述第一聚液部之间的间隙与所述筒体的底部连通,用于供气体通过;所述第二聚液部设置有第二聚液槽,所述第二聚液槽具有两个槽壁,其中,远离所述第一聚液部的槽壁设置有延伸板。
进一步地,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扩口槽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斜槽壁,两个所述斜槽壁的壁面呈倾角设置。
进一步地,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斜槽壁的自由端设置有第一导流折边,所述第一导流折边的自由端位于所述第二聚液槽的槽口的上方。
进一步地,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延伸板的自由端设置有第二导流折边,所述第二导流折边的弯折方向远离所述第二聚液槽的槽口。
进一步地,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上部分支集液部的数量为多个,所述中部分支集液部设置有多个集液槽,多个所述上部分支集液部与所述多个集液槽交替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聚液槽的槽底和所述第二聚液槽的槽底均通过支撑架与所述集液槽的槽壁连接。
进一步地,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多个集液槽包括边缘聚液槽和中间聚液槽;所述边缘聚液槽的槽壁与相邻的中间聚液槽的槽壁之间以及相邻两个所述中间聚液槽的相邻的两个槽壁之间间隙设置,以形成用于供气体通过的通道,所述通道与所述筒体的底部连通。
进一步地,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边缘聚液槽的两个槽壁之间和所述中间聚液槽的两个槽壁之间均设置有加强筋。
进一步地,在某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支撑圈,所述支撑圈的外环壁与所述筒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聚液槽的槽底的下表面和所述第二聚液槽的槽底的下表面均与所述支撑圈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聚液槽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汇液槽的长度方向垂直。
基于上述第二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塔器,包括筒体和所述的集液箱,所述集液箱与所述筒体的内壁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液箱,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底部汇总集液部、中部分支集液部和上部分支集液部;所述底部汇总集液部用于与塔器的筒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底部汇总集液部设置有汇液槽和抽出管,所述汇液槽与所述抽出管连通;所述中部分支集液部的一端与筒体的内壁连接,所述中部分支集液部的另一端与所述汇液槽连通;所述上部分支集液部包括第一聚液部,所述第一聚液部的一端与所述筒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聚液部的另一端与所述中部分支集液部连接,所述第一聚液部设置有第一聚液槽和扩口槽,所述第一聚液槽与所述汇液槽连通,所述扩口槽位于所述第一聚液槽的上方,且所述扩口槽与所述第一聚液槽连通;所述第一聚液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聚液部,所述第二聚液部与所述第一聚液部之间间隙设置,其中,所述第二聚液部与所述第一聚液部之间的间隙与所述筒体的底部连通,用于供气体通过;所述第二聚液部设置有第二聚液槽,所述第二聚液槽具有两个槽壁,其中,远离所述第一聚液部的槽壁设置有延伸板。
基于该结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液箱,由于第二聚液部与第一聚液部之间间隙设置,第二聚液部与第一聚液部之间的间隙与筒体的底部连通,为气相提供了线性通道,与圆筒形集液箱相比,将气相由多个环形流提升为多股线形流,实现气相均匀分布的全覆盖;增加了部分气体通道,气相覆盖面积增加,可有效均布气体,使气液充分接触,从而提升产品质量。同时,气体快速均布使得气体分布段高度大幅降低,从而有效降低塔高。此外,在相同的开缝高度情况下,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液箱的开缝面积较大,因而过缝气速较小,可有效降低压降,减少雾沫夹带,提高产品质量。
此外,通过设置扩口槽,能够使更多的液体流入第一聚液槽,通过设置延伸板,能够使更多的液体流入第二聚液槽,进而汇总至汇液槽,由抽出管排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塔器,由于使用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液箱,气体分布均匀,雾沫夹带少。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上述诸多的优点及实用价值,并在同类产品中未见有类似的方法公开发表或使用而确属创新,产生了较好的实用的效果,并具有广泛的产业价值。
下面将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集液箱与筒体相配合的透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集液箱与筒体相配合的另一视角的透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集液箱与筒体相配合的主视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集液箱与筒体相配合的俯视图。
图标:101-汇液槽;102-抽出管;103-第一聚液槽;104-斜槽壁;105-第二聚液槽;106-延伸板;107-第一导流折边;108-第二导流折边;109-横向部;110-竖向部;111-边缘聚液槽;112-中间聚液槽;113-第一隔板;114-第二隔板;115-加强筋;116-筒体;117-支撑圈;118-截流板;119-通道;120-环状安装板;121-第一底板;122-第二底板;123-折边;124-扩口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其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如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如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集液箱与筒体相配合的透视图,其中,将筒体116局部剖开,以便清楚展示集液箱的结构;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集液箱与筒体相配合的另一视角的透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集液箱与筒体相配合的主视图,其中,对筒体116进行半剖,并示出了气液走向,实线箭头表示气体流向,虚线箭头表示液体流向;图4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集液箱与筒体相配合的俯视图。
参见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集液箱,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底部汇总集液部、中部分支集液部和上部分支集液部;底部汇总集液部用于与塔器的筒体116的内壁固定连接,底部汇总集液部设置有汇液槽101和抽出管102,汇液槽101与抽出管102连通;中部分支集液部的一端与筒体116的内壁连接,中部分支集液部的另一端与汇液槽101连通;上部分支集液部包括第一聚液部,第一聚液部的一端与筒体116的内壁固定连接,第一聚液部的另一端与中部分支集液部连接,第一聚液部设置有第一聚液槽103和扩口槽124,第一聚液槽103与汇液槽101连通;扩口槽124位于第一聚液槽103的上方,且扩口槽124与第一聚液槽103连通;第一聚液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聚液部,第二聚液部与第一聚液部之间间隙设置,其中,第二聚液部与第一聚液部之间的间隙与筒体116的底部连通,用于供气体通过;第二聚液部设置有第二聚液槽105,第二聚液槽105具有两个槽壁,其中,远离第一聚液部的槽壁设置有延伸板106。
基于该结构,本实施例提供的集液箱,由于第二聚液部与第一聚液部之间间隙设置,第二聚液部与第一聚液部之间的间隙与筒体116的底部连通,为气相提供了线性通道,与圆筒形集液箱相比,将气相由多个环形流提升为多股线形流,实现气相均匀分布的全覆盖;增加了部分气体通道,气相覆盖面积增加,可有效均布气体,使气液充分接触,从而提升产品质量。同时,气体快速均布使得气体分布段高度大幅降低,从而有效降低塔高。此外,在相同的开缝高度情况下,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液箱的开缝面积较大,因而过缝气速较小,可有效降低压降,减少雾沫夹带,提高产品质量。
此外,通过设置扩口槽124,能够使更多的液体流入第一聚液槽103,通过设置延伸板106,能够使更多的液体流入第二聚液槽105,进而汇总至汇液槽101,由抽出管102排出。
进一步地,在某些实施例中,扩口槽124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斜槽壁104,两个斜槽壁104的壁面呈倾角α设置。
通过设置扩口槽124,且两个斜槽壁104的壁面呈倾角α设置,能够使更多的液体流入第一聚液槽103,进而汇总至汇液槽101,由抽出管102排出。同时,还能够防止液体流入第二聚液部与第一聚液部之间的间隙。
可选地,倾角α的角度范围为0~180°。只要能够防止液体流入第二聚液部与第一聚液部之间的间隙即可。
倾角α的角度可以为但不限于0°、15°、30°、45°、60°、75°、90°、105°、120°、135°、150°、165°或180°。
作为优选,倾角α的角度大于0°,且小于180°。
进一步地,在某些实施例中,斜槽壁104的自由端设置有第一导流折边107,第一导流折边107的自由端位于第二聚液槽105的槽口的上方。
通过设置第一导流折边107,能够将液体导流至第二聚液槽105,进而汇总至汇液槽101,由抽出管102排出。
可选地,第一导流折边107与斜槽壁104之间所成的角可以为锐角,也可以为钝角,还可以为直角。
第一导流折边107与斜槽壁104之间所成的角优选为锐角。
可选地,第一导流折边107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45°。
需要说明的是,当倾角α的角度为0°时,可以通过第一导流折边107将第二聚液部与第一聚液部之间的间隙挡住,并将液体导流至第二聚液槽105。
进一步地,在某些实施例中,延伸板106的自由端设置有第二导流折边108,第二导流折边108的弯折方向远离第二聚液槽105的槽口。
可选地,第二导流折边108与延伸板106之间所成的角可以为锐角,也可以为钝角,还可以为直角。
通过设置第二导流折边108,能够将液体导流至中部分支集液部,进而汇总至汇液槽101,由抽出管102排出。
第二导流折边108与延伸板106之间所成的角优选为锐角。可选地,第一导流折边107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45°。
本实施例中,第一聚液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二聚液部。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聚液部的两侧还可以分别设置多个第二聚液部,多个第二聚液部间隔设置。对于设置多个第二聚液部的情况,靠近第一聚液部的第二聚液槽105上的第二导流折边108的自由端位于远离第一聚液部的第二聚液槽105的槽口的上方。
进一步地,在某些实施例中,上部分支集液部的数量为多个,中部分支集液部设置有多个集液槽,多个上部分支集液部与多个集液槽交替间隔设置。
这样的布置方式简单合理,不仅便于生产加工,而且能够增强整体稳定性,有利于设备长周期运行。
进一步地,在某些实施例中,第一聚液槽103的槽底和第二聚液槽105的槽底均通过支撑架与集液槽的槽壁连接。
可选地,参见图2所示,支撑架包括横向部109和两个竖向部110,横向部109与竖向部110固定连接,两个竖向部110平行间隔设置。第一聚液槽103的槽底和第二聚液槽105的槽底的下表面与横向部109的上表面固定连接,竖向部110与集液槽的槽壁固定连接。这样的方式能够进一步增强整体稳定性。
进一步地,在某些实施例中,多个集液槽包括边缘聚液槽111和中间聚液槽112;边缘聚液槽111的槽壁与相邻的中间聚液槽112的槽壁之间以及相邻两个中间聚液槽112的相邻的两个槽壁之间间隙设置,以形成用于供气体通过的通道119,通道119与筒体116的底部连通。
具体的,中部分支集液部包括第一隔板113和多个第二隔板114,第一隔板113与筒体116的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一底板121,第一隔板113、筒体116的内壁与第一底板121形成边缘集液槽;第一隔板113与相邻的第二隔板114之间间隙设置,以形成用于供气体通过的通道119;位于两个通道119之间的两个第二隔板114之间设置有第二底板122,位于两个通道119之间的两个第二隔板114与第二底板122形成中间聚液槽112。
进一步地,在某些实施例中,汇液槽101的两个槽壁均设置有折边123,筒体116的内壁设置有环状安装板120,第一底板121和第二底板122均搭接固定于折边123与环状安装板120上。
进一步地,在某些实施例中,参见图1所示,位于两个通道119之间的两个第二隔板114之间设置有截流板118,截流板118的板面与汇液槽101的槽壁平行,截流板118的一个长边侧与其中一个第二隔板114固定连接,截流板118的相对的一个长边侧与另一个第二隔板114固定连接,截流板118的一个短边侧与汇液槽101的槽壁的厚度面固定连接,截流板118的相对的另一个短边侧与第一聚液槽103的槽底和第二聚液槽105的槽底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从而能够防止液体流向通道119。
进一步地,在某些实施例中,边缘聚液槽111的两个槽壁之间和中间聚液槽112的两个槽壁之间均设置有加强筋115。
具体地,筒体116的内壁与第一隔板113之间设置有加强筋115,位于两个通道119之间的两个第二隔板114之间设置有加强筋115。这样的方式能够进一步增强整体的机械强度,提高设备稳定性。
作为优选,加强筋115为多个,且沿槽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在某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支撑圈117,支撑圈117的外环壁与筒体116的内壁固定连接,第一聚液槽103的槽底的下表面和第二聚液槽105的槽底的下表面均与支撑圈117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通过设置支撑圈117,能够进一步增强第一聚液槽103、第二聚液槽105与筒体116的内壁之间的连接牢固性。
进一步地,在某些实施例中,第一聚液槽103的长度方向与汇液槽101的长度方向垂直。这样的方式能够保证第一聚液槽103中的液体顺利地流向汇液槽101中。
可选地,第二聚液槽105的长度方向与汇液槽101的长度方向垂直。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塔器,包括筒体116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集液箱,集液箱与筒体116的内壁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提供的塔器,由于使用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集液箱,气体分布均匀,雾沫夹带少。
本实施例提供的塔器,可以为填料塔,也可以为板式塔。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集液箱,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底部汇总集液部、中部分支集液部和上部分支集液部;
所述底部汇总集液部用于与塔器的筒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底部汇总集液部设置有汇液槽和抽出管,所述汇液槽与所述抽出管连通;
所述中部分支集液部的一端与筒体的内壁连接,所述中部分支集液部的另一端与所述汇液槽连通;
所述上部分支集液部包括第一聚液部,所述第一聚液部的一端与所述筒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聚液部的另一端与所述中部分支集液部连接,所述第一聚液部设置有第一聚液槽和扩口槽,所述第一聚液槽与所述汇液槽连通,所述扩口槽位于所述第一聚液槽的上方,且所述扩口槽与所述第一聚液槽连通;所述第一聚液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聚液部,所述第二聚液部与所述第一聚液部之间间隙设置,其中,所述第二聚液部与所述第一聚液部之间的间隙与所述筒体的底部连通,用于供气体通过;所述第二聚液部设置有第二聚液槽,所述第二聚液槽具有两个槽壁,其中,远离所述第一聚液部的槽壁设置有延伸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液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口槽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斜槽壁,两个所述斜槽壁的壁面呈倾角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液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槽壁的自由端设置有第一导流折边,所述第一导流折边的自由端位于所述第二聚液槽的槽口的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集液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板的自由端设置有第二导流折边,所述第二导流折边的弯折方向远离所述第二聚液槽的槽口。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集液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分支集液部的数量为多个,所述中部分支集液部设置有多个集液槽,多个所述上部分支集液部与所述多个集液槽交替间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液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聚液槽的槽底和所述第二聚液槽的槽底均通过支撑架与所述集液槽的槽壁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液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集液槽包括边缘聚液槽和中间聚液槽;所述边缘聚液槽的槽壁与相邻的中间聚液槽的槽壁之间以及相邻两个所述中间聚液槽的相邻的两个槽壁之间间隙设置,以形成用于供气体通过的通道,所述通道与所述筒体的底部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集液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圈,所述支撑圈的外环壁与所述筒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聚液槽的槽底的下表面和所述第二聚液槽的槽底的下表面均与所述支撑圈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集液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聚液槽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汇液槽的长度方向垂直。
10.一种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和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集液箱,所述集液箱与所述筒体的内壁固定连接。
CN201821284025.9U 2018-08-09 2018-08-09 集液箱及塔器 Active CN2085830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284025.9U CN208583002U (zh) 2018-08-09 2018-08-09 集液箱及塔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284025.9U CN208583002U (zh) 2018-08-09 2018-08-09 集液箱及塔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583002U true CN208583002U (zh) 2019-03-08

Family

ID=655434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284025.9U Active CN208583002U (zh) 2018-08-09 2018-08-09 集液箱及塔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58300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785826U (zh) 一种新型除沫器
CN105038888A (zh) 天然气二级气液分离器
CN207024973U (zh) 螺旋板气液分离器
CN106039752B (zh) 一种提高传热传质性能的精馏塔塔板和精馏塔
CN103007560A (zh) 末效降膜蒸发器及水冷器的配置结构
CN214031751U (zh) 一种适用于硫酸锰高温结晶的汽液闪发分离器
CN208583002U (zh) 集液箱及塔器
CN205115411U (zh) 天然气二级气液分离器
CN101607184A (zh) 复合式气体分布器
CN101239248A (zh) 带有气体分布功能的液体预分布器
CN203389486U (zh) 一种高效汽液分离器
CN207980474U (zh) 一种适用于易发泡物系的精馏塔除沫塔盘
CN203494498U (zh) 尿素合成塔高效传质塔盘
CN104784960A (zh) 流线型立体喷射塔板
CN206508989U (zh) 一种无壁流规整波纹填料
CN203853088U (zh) 一种wm波中波规整塔填料
CN209405719U (zh) 一种自平衡式精馏分布器
CN212369604U (zh) 一种单溢流筛板塔
CN103521038B (zh) 小直径板式脱水吸收塔
CN202715271U (zh) 一种筛板萃取塔
CN207872181U (zh) 一种导液水平开孔塔板
CN210205937U (zh) 一种n,n-二甲基丙酰胺-3-甲醚分离用精馏塔
CN202052457U (zh) 新型低压二氧化碳再生塔
CN205677753U (zh) 高效反冲动力装置
CN208757603U (zh) 大液相负荷双层导流垂直气液接触元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