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577440U - 一种碳化硅合成电阻炉 - Google Patents

一种碳化硅合成电阻炉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577440U
CN208577440U CN201821238250.9U CN201821238250U CN208577440U CN 208577440 U CN208577440 U CN 208577440U CN 201821238250 U CN201821238250 U CN 201821238250U CN 208577440 U CN208577440 U CN 2085774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urnace
thermal insulation
stay
insulation layer
refractory bri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23825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由远洪
赵阳
刘泽伟
廖礼程
朱伯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hezi Fengtuo Silicon Mater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ihezi Fengtuo Silicon Mater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hezi Fengtuo Silicon Mater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ihezi Fengtuo Silicon Mater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23825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5774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5774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5774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urnace Housings, Linings, Walls, And Ceilings (AREA)
  • Vertical, Hearth, Or Arc Furna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碳化硅合成电阻炉,包括炉头和炉体,所述炉头包含钢筋混凝土框架(3)、耐火砖砌体(8)和电极(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隔热层(6),所述隔热层(6)为设置在耐火砖砌体(8)朝向炉体内腔一侧的板状体,所述隔热层(6)不与耐火砖砌体(8)接触的一面设有石墨涂层(7)。与现有技术相比,该装置结构简单,从原来的1年更换一次耐火砖砌体提高至现在的3‑4年更换一次,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碳化硅合成电阻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碳化硅合成电阻炉。
背景技术
绿碳化硅工业合成时将石油焦、石英砂、工业盐和稻糠等几种原料装进电阻炉里通过电热能反应生成SiC。电阻炉组成部分包括:炉头、炉体、变压器、整流柜、导电母线等部分。炉头由钢筋混凝土框架、石墨电极及夹具、耐火砖砌体、密封料等组成。石墨电极在炉头的两端,生产中电极每次通电时间达到30小时,在持续通电的过程中外部温度达到300℃-500℃,内部温度达到上千度,炉体内的物料温度也很高,而由于耐火砖砌体和炉体内的物料直接接触,在长时间的高温作用下,耐火砖层老化速度很快,基本上每年都需要彻底更换一次耐火砖砌体,不仅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降低工作效率,而且废弃的耐火砖的二次处理不仅浪费资源,而且会一定程度的造成环境污染问题。
因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碳化硅合成电阻炉。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碳化硅合成电阻炉,该装置结构简单,从原来的1年更换一次耐火砖砌体提高至现在的3-4年更换一次,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碳化硅合成电阻炉,包括炉头和炉体,所述炉头包含钢筋混凝土框架(3)、耐火砖砌体(8)和电极(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隔热层(6),所述隔热层(6)为设置在耐火砖砌体(8)朝向炉体内腔一侧的板状体,所述隔热层(6)不与耐火砖砌体(8)接触的一面设有石墨涂层(7),所述隔热层(6)能够将耐火砖砌体(8)和炉体内腔分隔开,所述电极(2)穿过耐火砖砌体(8)和隔热层(6)且所述电极(2)与耐火砖砌体(8)和隔热层(6)之间设有密封保护圈(5)。
进一步,所述隔热层(6)为废电极,在达到隔热效果的同时废物利用,减少资源浪费,所述废电极是使用过且无法继续使用的电极,即加热电极使用一段时间后,报废的电极。
进一步的,所述钢筋混凝土框架(3)与耐火砖砌体(8)之间设有耐高温的缓冲填充层(4)。
进一步的,所述缓冲填充层(4)的材质为耐高温的硅酸铝质、高铝质或氧化铝纸耐火纤维中的一种。
更进一步的,所述炉体至少包括炉柱(9)和炉底支架(15),所述炉柱(9)设置在炉底支架(15)的两侧,且所述炉柱(9)在低于炉底支架(15)的部位设有支撑腿(14),所述支撑腿(14)为块状体且至少有两个相互垂直的平面,即所述支撑腿(14)在竖直方向的横截面可以为直角三角形或者是直角梯形中的一种,所述炉底支架(15)的下方设有两根炉底横梁(13),所述炉柱(9)、炉底支架(15)以及炉底横梁(13)之间两两垂直设置,且所述炉底横梁(13)能够架设在上述支撑腿(14)上,所述炉底横梁(13)与支撑腿(14)和/或炉底支架(15)之间设有耐火砖层B(16);
上述支撑腿(14)可以固定设置在炉柱(9)上或者最好是与炉柱(9)成一体式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炉柱(9)和/或炉底横梁(13)的横截面为“工”字型或“T”字型。
进一步的,所述炉柱(9)在高于炉底支架(17)的部分上设有炉柱护板(10),所述炉柱护板(10)上设有耐火砖层A(11),所述炉柱护板(10)为柱状体且设有纵向的凹形卡槽,所述耐火砖A(11)设有能够卡入上述的凹形卡槽内的凸起。
作为改进,所述炉柱护板(6)上设有可卡于炉柱(9)的“工”字型或“T”字型口子上的联接件(1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从原来的1年更换一次耐火砖砌体提高至现在的3~4年更换一次,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B-B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1是炉壁板,2是电极,3是钢筋混凝土框架,4是缓冲填充层,5是密封保护圈,6是隔热层,7是石墨涂层,8是耐火砖砌体,9是炉柱,10是炉柱护板,11是耐火砖层A,12是联接件,13是炉底横梁,14是支撑腿,15是炉底支架,16是耐火砖层B。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
实施例1:参照图1、2和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包括炉头和炉体,所述炉头包含钢筋混凝土框架3、耐火砖砌体8和电极2,还包括隔热层6,所述隔热层6为设置在耐火砖砌体8朝向炉体内腔一侧的板状体,所述隔热层6不与耐火砖砌体8接触的一面设有石墨涂层7,所述隔热层6能够将耐火砖砌体8和炉体内腔分隔开,所述电极2穿过耐火砖砌体8和隔热层6且所述电极2与耐火砖砌体8和隔热层6之间设有密封保护圈5,
上述隔热层6为废电极,在达到隔热效果的同时废物利用,减少资源浪费,所述废电极是使用过且无法继续使用的电极,即加热电极使用一段时间后,报废的电极;
所述钢筋混凝土框架3与耐火砖砌体8之间设有耐高温的缓冲填充层4,,所述缓冲填充层4的材质为耐高温的硅酸铝质、高铝质或氧化铝纸耐火纤维中的一种,且所述缓冲填充层4的厚度在20-30mm之间。
实施例2:参照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所述隔热层6设置在耐火砖砌体8朝向炉体内腔一侧,且所述隔热层6将耐火砖砌体8和电极2均与炉体内腔分隔开,即所述电极2穿过耐火砖砌体8与隔热层接触。
实施例3:与实施例1或2相比,本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所述炉体包括炉柱9、炉壁板1和炉底支架15,所述炉柱9设置在炉底支架15的两侧,且所述炉柱9在低于炉底支架15的部位设有支撑腿14,所述支撑腿14为块状体且至少有两个相互垂直的平面,即所述支撑腿14在竖直方向的横截面可以为直角三角形或者是直角梯形中的一种,所述炉底支架15的下方沿着炉壁板1的方向设有两根炉底横梁13,所述炉柱9、炉底支架15以及炉底横梁13之间两两垂直设置,且所述炉底横梁13能够架设在上述支撑腿14上,所述炉底横梁13与支撑腿14和/或炉底支架15之间设有耐火砖层B16,所述耐火砖层B16能够有效防止炉底物料的高温对支撑腿14的侵蚀,延长支撑腿14的使用时间,所述炉柱9和/或炉底横梁13的横截面为“工”字型或“T”字型。
上述支撑腿14可以固定设置在炉柱9上,所述支撑腿14为块状体且至少有两个相互垂直的平面,即所述支撑腿14在竖直方向,也就是沿着炉柱9中轴线方向的截面为直角三角形,其中一个面与炉柱9固定连接,使得另一个面与炉柱9垂直,所述炉底横梁13能够架设在上述支撑腿14上,
上述支撑腿14也可以与炉柱9成一体式结构,且所述支撑腿14在竖直方向,也就是沿着炉柱9中轴线的方向的截面为直角梯形。
实施例4:与实施例1-3任一项相比,本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所述的炉柱9在高于炉底支架17的部分上设有炉柱护板10,所述炉柱护板10上设有耐火砖层A11,所述炉柱护板10为柱状体且设有纵向的凹形卡槽,所述耐火砖A11设有能够卡入上述的凹形卡槽内的凸起,作为改进,所述炉柱护板6上设有可卡于炉柱9的“工”字型或“T”字型口子上的联接件12。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化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碳化硅合成电阻炉,包括炉头和炉体,所述炉头包含钢筋混凝土框架(3)、耐火砖砌体(8)和电极(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隔热层(6),所述隔热层(6)为设置在耐火砖砌体(8)朝向炉体内腔一侧的板状体,所述隔热层(6)不与耐火砖砌体(8)接触的一面设有石墨涂层(7),所述隔热层(6)能够将耐火砖砌体(8)和炉体内腔分隔开,所述电极(2)穿过耐火砖砌体(8)和隔热层(6)且所述电极(2)与耐火砖砌体(8)和隔热层(6)之间设有密封保护圈(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化硅合成电阻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层(6)为废电极。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碳化硅合成电阻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混凝土框架(3)与耐火砖砌体(8)之间设有耐高温的缓冲填充层(4)。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碳化硅合成电阻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填充层(4)的材质为耐高温的硅酸铝质、高铝质或氧化铝纸耐火纤维中的一种。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碳化硅合成电阻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至少包括炉柱(9)和炉底支架(15),所述炉柱(9)设置在炉底支架(15)的两侧,且所述炉柱(9)在低于炉底支架(15)的部位设有支撑腿(14),所述炉底支架(15)的下方设有两根炉底横梁(13),所述炉柱(9)、炉底支架(15)以及炉底横梁(13)之间两两垂直,且所述炉底横梁(13)能够架设在上述支撑腿(14)上,所述炉底横梁(13)与支撑腿(14)和/或炉底支架(15)之间设有耐火砖层B(16)。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碳化硅合成电阻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柱(9)和/或炉底横梁(13)的横截面为“工”字型或“T”字型。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碳化硅合成电阻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柱(9)在高于炉底支架(17)的部分上设有炉柱护板(10),所述炉柱护板(10)上设有耐火砖层A(11),所述炉柱护板(10)为柱状体且设有纵向的凹形卡槽,所述耐火砖层A(11)设有能够卡入上述的凹形卡槽内的凸起。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碳化硅合成电阻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柱护板(10)上设有可卡于炉柱(9)的“工”字型或“T”字型口子上的联接件(12)。
CN201821238250.9U 2018-08-01 2018-08-01 一种碳化硅合成电阻炉 Active CN2085774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238250.9U CN208577440U (zh) 2018-08-01 2018-08-01 一种碳化硅合成电阻炉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238250.9U CN208577440U (zh) 2018-08-01 2018-08-01 一种碳化硅合成电阻炉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577440U true CN208577440U (zh) 2019-03-05

Family

ID=655117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238250.9U Active CN208577440U (zh) 2018-08-01 2018-08-01 一种碳化硅合成电阻炉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57744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97650A (zh) * 2019-04-04 2019-06-18 中冶焦耐(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优化的焦炉燃烧室炉头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97650A (zh) * 2019-04-04 2019-06-18 中冶焦耐(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优化的焦炉燃烧室炉头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577440U (zh) 一种碳化硅合成电阻炉
CN106631073A (zh) 一种高强耐碱砖
CN209098496U (zh) 一种盖板玻璃窑炉的碹顶结构
Song et al. Bi-doped borosilicate glass as sealant for sodium sulfur battery
CN105862078B (zh) 一种利用瓷砖废渣制备铝电解槽干式防渗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230743A (zh) 加热炉砌体结构及其砌筑方法
CN211177949U (zh) 一种耐腐蚀耐高温窑炉用莫来石砖
CN201964766U (zh) 一种高效节能环保的复合型高温箱式电炉
Heydari et al. The effect of zirconia nanoparticles addition on thermal and electrical properties of BaO-CaO-Al2O3-B2O3-SiO2 glass for solid oxide fuel cell sealant
CN113511908A (zh) 用于浮法玻璃卡脖部位及熔窑的密封热补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775045A (zh) 一种玻璃熔窑卡脖的碹结构
CN208108842U (zh) 一种隔热型耐高温烟道闸板
CN203848675U (zh) 高温加热炉专用节能衬里
CN206670358U (zh) 一种热处理炉炉衬结构
CN205980783U (zh) 一种复合隔热结构的纳米微孔隔热板
CN108276010A (zh) 一种焦炉陶瓷热抹补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961483B (zh) 一种陶瓷窑用耐火涂抹料
CN102501309A (zh) 一种银行金融设备用水泥基复合材料高温干热养护工艺
CN205448692U (zh) 一种新型耐火砖
CN203908300U (zh) 一种合成云母用镍合金钢结构窑炉
CN214747246U (zh) 一种炉门堵头
CN105736888B (zh) 煤粉锅炉分离器出口烟道结构
CN209166136U (zh) 一种高温炉窑摄像头高温隔离装置
CN103868360A (zh) 工业炉炉衬修复摆放方法
CN109456073A (zh) 一种炉膛缝隙的修补材料和用其修补炉膛缝隙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