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571149U - 同轴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同轴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571149U
CN208571149U CN201820319215.3U CN201820319215U CN208571149U CN 208571149 U CN208571149 U CN 208571149U CN 201820319215 U CN201820319215 U CN 201820319215U CN 208571149 U CN208571149 U CN 2085711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axial connector
main part
contact portion
terminal
moved 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31921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庄顺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Foxconn Interconnect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Foxconn Interconnect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Foxconn Interconnect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31921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5711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5711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571149U/zh
Priority to TW108202682U priority patent/TWM5854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一种同轴连接器,包括具有收容空间的绝缘本体、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及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外的金属外壳,所述若干导电端子包括静端子和动端子,所述静端子包括第一接触部,所述动端子包括弹性部,所述弹性部进一步包括向上凸起的抵接于所述第一接触部的第二接触部,由于动端子与静端子之间的接触点的位置位于两者之间形成的夹角的最顶端,可以有效防止积灰,保证电性导通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同轴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同轴连接器,尤其是指一种具有稳定的电性接触的同轴连接器。
【背景技术】
2007年8月1日公告的中国台湾新型第M316555号专利揭示了一种同轴连接器,包括固定端子和可动端子,前案中的可动端子的具有弹性的触点部分在与固定端子抵接时,其整体呈斜向下设置,致使可动端子的触点部分与固定端子的抵接位置容易积灰或聚集异物而影响可动端子和固定端子的电性接触的稳定性。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同轴连接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性接触性更好的同轴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同轴连接器,包括具有收容空间的绝缘本体、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及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外的金属外壳,所述若干导电端子包括静端子和动端子,所述静端子包括第一接触部,所述动端子包括弹性部,所述弹性部进一步包括向上凸起的抵接于所述第一接触部的第二接触部。
进一步,所述绝缘本体包括绝缘体及组装于所述绝缘体下方的基座,所述绝缘体包括呈筒状的第一主体部及位于所述第一主体部下端的安装部,所述第一主体部设置有上下贯穿所述第一主体部的通孔,所述基座包括呈板状的用以固持所述静端子和动端子的第二主体部,所述第二主体部的顶面向下凹设形成有凹槽,所述安装部收容于所述凹槽内。
进一步,所述第一接触部进一步包括横向设置的两个向前延伸形成的抵接部及位于所述两个抵接部之间的凹口,所述动端子的第二接触部向上抵接于所述第一接触部的凹口内。
进一步,所述第二接触部为自所述弹性部的自由末端向上凸起的拱形突块,所述突块的两侧分别向上与所述两个抵接部的相对内侧的边缘相抵接。
进一步,所述突块为自一侧向另一侧冲压形成。
进一步,所述静端子包括固持于所述第二主体部的第一固持部、自所述第一固持部一端向后弯折延伸形成的第一焊接部,所述第一接触部为自所述第一固持部另一端向前弯折延伸形成,所述动端子包括固持于所述第二主体部的第二固持部、自所述第二固持部一端向前弯折延伸形成的第二焊接部,所述弹性部为自所述第二固持部另一端向上弯折延伸形成。
进一步,所述基座的凹槽的中间位置在前后方向上进一步向下凹设形成的端子收容空间,所述第一接触部及弹性部悬置于所述端子收容空间内,所述绝缘体的通孔与所述端子收容空间相连通且垂直位于所述弹性部的上方。
进一步,所述基座与所述静端子和动端子一体注塑成型为一体。
进一步,所述金属外壳包括平板部、位于所述平板部中间位置的贯通圆柱部及分别位于所述平板部两侧且向下玩着形成的若干固定脚,所述贯通圆柱部套设于所述第一主体部上,所述基座的底面两侧设置有若干固持槽,各所述固定脚分别夹持于各所述固持槽内。
进一步,所述第一主体部的下端设置有向下延伸形成的若干安装柱,所述第二主体部的凹槽内的两侧设置有供所述若干安装柱插配的若干安装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所述动端子通过第二接触部与形成有凹口的静端子相抵接,令动端子与静端子之间形成至少两个接触点,可以有效保证接触的稳定性;更由于动端子与静端子之间的接触点的位置位于两者之间形成的夹角的最顶端,可以有效防止积灰,保证电性导通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同轴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
图2是图1自另一方向看的立体组合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同轴连接器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图4是图3自进一步分解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同轴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6是图5自另一方向看的立体分解图。
图7是沿图1中A-A线看的剖视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同轴连接器 100 绝缘本体 10
绝缘体 11 第一主体部 111
通孔 1111 安装部 112
安装柱 1121 基座 12
第二主体部 121 凹槽 1211
收容空间 1212 安装孔 1213
固持槽 1214 导电端子 2
静端子 21 第一接触部 211
抵接部 212 凹口 213
第一固持部 214 第一焊接部 215
动端子 22 弹性部 221
第二接触部,突块 222 凸包 223
第二固持部 224 第二焊接部 225
接触点 24 金属外壳 3
平板部 31 贯通圆柱部 32
固定脚 33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图1至图7介绍本实用新型同轴连接器100的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同轴连接器100,用于安装于电路板上。所述同轴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0、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10内的若干导电端子2及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10外的金属外壳3。
请参阅图1至图7所示,所述绝缘本体10包括绝缘体11及组装于所述绝缘体 11下方的基座12。所述绝缘体11包括呈筒状的第一主体部111、位于所述第一主体部111下端的安装部112及分别位于安装部112底面且向下凸伸设置的圆柱形的两个安装柱1121。所述第一主体部111设置有一在上下方向上贯通所述第一主体部111的通孔1111。
所述基座12包括板状的第二主体部121。所述第二主体部121包括位于顶面且向下凹设形成的凹槽1211,及分别位于所述第二主体部121下端两侧的前端和后端的四个固持槽1214。所述凹槽1211的中间位置在前后方向上进一步向下凹设有一端子收容空间1212。所述凹槽1211内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与两个所述第一安装柱1121插配的两个安装孔1213。
请参照图4至图7所示,所述若干导电端子2包括静端子21及与所述静端子 21接触的动端子22。所述静端子21包括固持于所述第二主体部121的第一固持部214、自所述第一固持部214一端向前弯折水平延伸形成的第一接触部211、及自另一端向后弯折延伸形成的第一焊接部215。所述第一接触部211进一步包括横向设置的两个向前延伸形成的抵接部212。所述两个抵接部212之间形成有一凹口213。所述动端子22包括固持于所述第二主体部121的第二固持部224、自所述第二固持部224一端向后延伸且向上弯折的弹性部221、及自另一端向前弯折延伸形成的第二焊接部225。所述弹性部221进一步包括位于其自由末端中间位置且向上凸起形成的第二接触部222、及位于所述第二固持部224与弹性部 221连接处的且向上凸伸形成的凸包223。所述第二接触部222为一向上凸起设置的拱形突块222,且与所述静端子21的两个抵接部212之间的凹口213配合设置。所述突块222可以为自一端向另一端冲压形成。所述突块222可以令弹性部 221的自由末端具有较强的结构强度,与第一接触部211的两个抵接部212抵接时不易变形而影响稳定性。所述凸包223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固持部224上,另一部分位于所述弹性部221上,从而令第二固持部224与弹性部221连接处强度增大,可以更好的保持弹性部221的弹性强度及相对于第二固持部224之间的角度。
请参照图1至图7所示,所述金属外壳3包括平板部31、位于所述平板部31 中间位置的贯通圆柱部32、及分别位于所述平板部31两侧的前端和后端的且向下弯折形成的四个固定脚33。所述贯通圆柱部32与所述第一主体部111插固配合。四个所述固定脚33分别与所述第二主体部121下端的四个固持槽1214对应配合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同轴连接器100的组装过程中,首先,将绝缘材料通过注塑成型形成所述绝缘体11。将绝缘材料与动端子22和静端子21一体注塑成型以形成所述基座12。令所述静端子21的第一接触部211和动端子22的弹性部221悬置于所述收容空间1212内。令所述突块222自下向上抵触于所述第一接触部211的下端。令所述突块222抵持于所述凹口213内而使突块222的两侧向上与两个抵接部212的相对内侧的边缘相抵接,从而令静端子21和动端子22之间具有至少两个接触点24。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令弹性部221的自由末端的边缘向上抵触于两个抵接部212的下表面,以增加静端子和动端子之间的接触点24,使得接触更为稳定。并且,由于动端子22的弹性部221斜向上延伸于静端子21 的下表面,以使动端子22与静端子21之间的接触点24位于所述弹性部221与第一接触部211之间所形成的夹角的最顶端的位置,可以有效防止灰尘积聚于动端子22与静端子21之间的接触位置而保证导通稳定性。然后,将所述绝缘体11 自上而下安装于所述基座12上端,令所述安装部112收容于所述凹槽1211内,令两个所述安装柱1121分别插固于两个安装孔1213中。令所述绝缘体11的通孔 1111与所述端子收容空间1212相连通且垂直位于所述弹性部221的上方。然后,再将所述金属外壳3自上而下套设于所述绝缘本体10上,令四个所述固定脚33 分别夹持于各固持槽1214内,从而将各部件稳定固定。最后将所述同轴连接器 100安装于电路板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所述动端子22通过第二接触部222与形成有凹口213的静端子21相抵接,令动端子22与静端子21之间形成至少两个接触点24,可以有效保证接触的稳定性;更由于动端子22与静端子 21之间的接触点24的位置位于两者之间形成的夹角的最顶端,可以有效防止积灰,保证电性导通的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阅读本实用新型说明书而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采取的任何等效的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0)

1.一种同轴连接器,包括具有收容空间的绝缘本体、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及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外的金属外壳,所述若干导电端子包括静端子和动端子,所述静端子包括第一接触部,所述动端子包括弹性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进一步包括向上凸起的抵接于所述第一接触部的第二接触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包括绝缘体及组装于所述绝缘体下方的基座,所述绝缘体包括呈筒状的第一主体部及位于所述第一主体部下端的安装部,所述第一主体部设置有上下贯穿所述第一主体部的通孔,所述基座包括呈板状的用以固持所述静端子和动端子的第二主体部,所述第二主体部的顶面向下凹设形成有凹槽,所述安装部收容于所述凹槽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部进一步包括横向设置的两个向前延伸形成的抵接部及位于所述两个抵接部之间的凹口,所述动端子的第二接触部向上抵接于所述第一接触部的凹口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触部为自所述弹性部的自由末端向上凸起的拱形突块,所述突块的两侧分别向上与所述两个抵接部的相对内侧的边缘相抵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块为自一侧向另一侧冲压形成。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端子包括固持于所述第二主体部的第一固持部、自所述第一固持部一端向后弯折延伸形成的第一焊接部,所述第一接触部为自所述第一固持部另一端向前弯折延伸形成,所述动端子包括固持于所述第二主体部的第二固持部、自所述第二固持部一端向前弯折延伸形成的第二焊接部,所述弹性部为自所述第二固持部另一端向上弯折延伸形成。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的凹槽的中间位置在前后方向上进一步向下凹设形成的端子收容空间,所述第一接触部及弹性部悬置于所述端子收容空间内,所述绝缘体的通孔与所述端子收容空间相连通且垂直位于所述弹性部的上方。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与所述静端子和动端子一体注塑成型为一体。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外壳包括平板部、位于所述平板部中间位置的贯通圆柱部及分别位于所述平板部两侧且向下玩着形成的若干固定脚,所述贯通圆柱部套设于所述第一主体部上,所述基座的底面两侧设置有若干固持槽,各所述固定脚分别夹持于各所述固持槽内。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部的下端设置有向下延伸形成的若干安装柱,所述第二主体部的凹槽内的两侧设置有供所述若干安装柱插配的若干安装孔。
CN201820319215.3U 2018-03-08 2018-03-08 同轴连接器 Active CN2085711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319215.3U CN208571149U (zh) 2018-03-08 2018-03-08 同轴连接器
TW108202682U TWM585440U (zh) 2018-03-08 2019-03-06 同軸連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319215.3U CN208571149U (zh) 2018-03-08 2018-03-08 同轴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571149U true CN208571149U (zh) 2019-03-01

Family

ID=654531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319215.3U Active CN208571149U (zh) 2018-03-08 2018-03-08 同轴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08571149U (zh)
TW (1) TWM58544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25662A (zh) * 2020-05-26 2021-11-30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同轴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25662A (zh) * 2020-05-26 2021-11-30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同轴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13725662B (zh) * 2020-05-26 2023-07-18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同轴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85440U (zh) 2019-10-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90839B (zh)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201576790U (zh) 卡缘连接器
CN107681301B (zh) 电连接器
CN103268992B (zh) 连接器及匹配连接器
CN108461964A (zh) 电连接器
CN205882311U (zh) Usb c型电连接器
CN208571149U (zh) 同轴连接器
CN203466343U (zh) 一种电连接器
CN201142427Y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201478523U (zh) 电连接器
KR20070033594A (ko) 전기 커넥터
CN206340704U (zh) 一种沉板式电连接器
CN207691040U (zh) 电连接器及其组合
CN202997100U (zh) 电连接器
CN206834367U (zh) 电子卡连接器
CN205385130U (zh) 导电端子、连接器和电子设备
US10062987B2 (en) Card connector contact having a frame portion and a curved portion anchored to opposite front and rear of the frame portion
CN202042665U (zh) 电连接器
KR101182660B1 (ko) 암단자
CN107919548B (zh) 电连接器
CN201113028Y (zh) 电连接器
CN204834946U (zh) 卡缘连接器
CN205231368U (zh) 双面连接器
CN213026594U (zh) 电连接器
CN207691082U (zh) 同轴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