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81301B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681301B CN107681301B CN201710956632.9A CN201710956632A CN107681301B CN 107681301 B CN107681301 B CN 107681301B CN 201710956632 A CN201710956632 A CN 201710956632A CN 107681301 B CN107681301 B CN 10768130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lot
- holding
- contact portion
- elastic arm
- electric connec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电连接器,用以插接一电子卡,包括:一绝缘本体,绝缘本体沿纵长方向延伸,绝缘本体沿纵长方向凹设用以收容电子卡的一中央插槽,多个端子槽位于中央插槽的一侧且与中央插槽相连通,端子槽下端两侧分别具有一第一固持槽和一第二固持槽;多个第一端子,具有固设于第一固持槽的一第一固持部,自第一固持部向上延伸一第一弹性臂,自第一弹性臂末端向下弯折一第一接触部;多个第二端子,具有固设于第二固持槽的一第二固持部,自第二固持部向上延伸一第二弹性臂,自第二弹性臂末端向下弯折一第二接触部;其中,中央插槽沿着纵长方向定义一中心面,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较第二固持槽远离中心面。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是指一种保护端子弹性,利于端子安装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一种习知的电连接器,用以对接一电子卡。电连接器具有一绝缘本体,绝缘本体具有一上表面和下表面,自上表面凹设纵长的一中央插槽,多个端子槽分布在中央插槽两侧,同时多个端子槽位于上表面和下表面之间且贯穿下表面,以方便端子的插入。每一端子槽下端中间位置具有第一固持槽和第二固持槽,用以固持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自下表面插入端子槽内,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均具有一固持部分别固定于第一、第二固持槽,每一第一端子和每一第二端子均自固持部朝向中央插槽延伸一接触部,接触部凸伸进所述中央插槽,用以与所述电子卡弹性连接,从而增加电性信号的传递路径,增强电连接器的电性性能。
但是,第一固持槽和第二固持槽位于端子槽的中间位置,不仅使得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之间的间距很小,容易造成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产生接触,从而造成端子短路,而且使得端子槽与端子的固持干涉面积小,容易造成端子的脱落,所以必须要加大第一固持槽与第二固持槽之间的间距。
当第一固持槽和第二固持槽位于端子槽两端处,形成一个较大的间距时,由于端子的接触部由于朝向中央插槽设置,所以在端子插入端子槽的过程中,接触部会与端子槽的壁面产生干涉接触,使得端子的接触部发生弹性形变,当变形过大时,端子接触部产生塑性变形,从而使得端子接触部不能凸伸进中央插槽,不能和电子卡产生弹性接触,造成接触面积减小,这些情况均不利于电连接器的电性性能。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电连接器,以克服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创作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装端子于绝缘本体的过程中,避免接触部与绝缘本体干涉接触,同时又使得端子与绝缘本体安装稳固的电连接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电连接器,用以插接一电子卡,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绝缘本体,所述绝缘本体沿纵长方向延伸,所述绝缘本体沿纵长方向凹设用以收容所述电子卡的一中央插槽,多个端子槽位于所述中央插槽的一侧且与所述中央插槽相连通,所述端子槽下端两侧分别具有一第一固持槽和一第二固持槽,所述第一固持槽相对于所述第二固持槽远离所述中央插槽;多个第一端子,具有固设于所述第一固持槽的一第一固持部,自所述第一固持部向上延伸一第一弹性臂,自所述第一弹性臂末端向下弯折一第一接触部,自所述第一接触部向下延伸且用以抵接所述第一弹性臂的一第一抵接部;多个第二端子,具有固设于所述第二固持槽的一第二固持部,自所述第二固持部向上延伸一第二弹性臂,自所述第二弹性臂末端向下弯折一第二接触部,自所述第二接触部向下延伸且用以抵接所述第二弹性臂的一第二抵接部;其中,所述中央插槽沿着纵长方向定义一中心面,所述第一接触部和所述第二接触部较所述第二固持槽远离所述中心面。
进一步,所述中央插槽两侧具有相对设置的二所述第一固持槽和相对设置的二所述第一接触部,具有相对设置的二所述第二固持槽和相对设置的二所述第二接触部,二所述第一接触部的距离大于二第二固持槽的距离,二所述第二接触部的距离小于二所述第一接触部的距离,大于相对设置的二第二固持槽的距离。
进一步,所述中央插槽具有一底面,所述第一固持槽和所述第二固持槽位于所述底面的下方。
进一步,所述端子槽具有面朝所述中央插槽的一侧壁,所述侧壁凹设一让位槽,当所述第一抵接部抵接于所述第一弹性臂后,所述第一弹性臂进入所述让位槽。
进一步,所述让位槽于所述侧壁上定义朝向所述中央插槽的一台阶面,所述第一弹性臂具有第一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一抵接部与所述第一弯折部侧向相对设置,所述电子卡插入所述中央插槽前,所述第一抵接部与所述第一弯折部有间隙,所述第一弯折部与所述台阶面有间隙,所述电子卡插入所述中央插槽后,所述第一抵接部移动至抵接所述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移动至抵接所述台阶面。
进一步,所述第一固持部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固持部的长度,所述第一弹性臂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弹性臂的长度。
进一步,所述第一固持部具有一第一凸部,所述第一凸部与所述第一固持槽干涉固定,所述第二固持部具有一第二凸部,所述第二凸部与所述第二固持槽干涉固定,所述第一凸部与所述第二凸部于上下方向错位设置。
进一步,所述第二固持部向上弯折延伸形成所述第二弹性臂,向下弯折延伸形成一第二焊接部,所述第二弹性臂与所述第二焊接部位于所述第二固持部的同一侧。
进一步,相邻设置的二第一端子为一第一信号对,相邻设置的二第二端子为第二信号对。
进一步,所述端子槽下端具有一连通槽,所述连通槽连通所述第一固持槽和所述第二固持槽,所述连通槽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第二固持槽,所述第一、第二固持槽和所述连通槽贯穿所述绝缘本体底面,从而使得所述端子槽于所述绝缘本体底面形成一工字型开口。
进一步,所述端子槽具有一第一收容腔和位于所述第一收容腔下方的一第二收容腔,所述第一收容腔收容所述第一接触部且所述第一接触部自所述第一收容腔凸伸进所述中央插槽,所述第二收容腔收容所述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二接触部自所述第二收容腔凸伸进所述中央插槽,所述第一收容腔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收容腔的宽度。
进一步,所述电子卡具有一第一导电片和位于所述第一导电片下方的一第二导电片,所述第一导电片与所述第一接触部电性接触,所述第二导电片与所述第一接触部电性接触,所述第一导电片的宽度等于所述第二导电片的宽度,所述第一导电片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导电片的长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第一和第二固持槽位于端子槽于侧向上的两端,保证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之间的间距,而且第一、第二固持部的侧面与端子槽的侧壁抵接,增大第一、第二固持部与端子槽的干涉面积,稳固了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避免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的脱落;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相对于第一固持槽远离中央插槽纵向中心面,使得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插入端子槽的过程中,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不会与端子槽侧壁产生干涉,从而保护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的弹性性能,保证其与电子卡的弹性抵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图1的电连接器组装于电路板后,未插接电子卡的立体图;
图3为图1的电连接器的平面分解图;
图4为图1的电连接器组装于电路板后,未插接电子卡的平面图;
图5为图1电连接器组装于电路板后,插接电子卡后的平面图;
图6为图5的沿着A-A的平面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号说明:
电连接器 100 绝缘本体 1 上表面 10
下表面 11 中央插槽 12 底面 120
端子槽 13 上部 131 下部 132
第一收容腔 131a 第二收容腔
132a 第一固持槽 1321
第二固持槽 1322 连通槽 1323 工字型开口 1324
外侧壁 133 让位槽 1330 台阶面 1331
内侧壁 134 间隔壁 14
第一端子 2 第一固持部 20 第一凸部 201
第一弹性臂 21 第一连接臂 211 第一弯折部 212
第二连接臂 213 第一接触部 22 第一抵接部 23
第一焊接部 24
第二端子 3 第二固持部 30 第二凸部 301
第二弹性臂 31 第一折弯部 311 第一延伸臂 312
第二延伸臂 313 第二接触部 32 第二抵接部 33
第二焊接部 34
中心面 X 板面A A 板面B B
板面C C 板面D D 第一信号对 S1
第二信号对 S2 让位空间 M
电子卡 200 第一接触区域 210 第二接触区域 220
第一导电片 203 第二导电片 204
电路板 30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目的、结构、特征以及功效等,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1,图2,此为本发明的电连接器100实施例,所述电连接器100安装于一电路板300上且对接一电子卡200。所述电连接器100具有一绝缘本体1,所述绝缘本体1具有纵长设置的一中央插槽12,用以收容所述电子卡200,多个端子槽13设于所述绝缘本体1且分布于所述中央插槽12两侧,所述端子槽13于所述绝缘本体1下端开口,多个第一端子2和多个第二端子3分别于所述绝缘本体1下端插入所述端子槽13中。
请参阅图1,图2和图3,所述绝缘本体1由塑胶材料制成。所述绝缘本体1具有相对设置的一上表面10和一下表面11,自所述上表面10凹设所述中央插槽12,所述中央插槽12底部定义一底面120和沿着纵向方向的一中心面X,所述底面120用以于上下方向支撑所述电子卡200。所述端子槽13位于所述上表面10和所述下表面11之间且自所述上表面10贯穿至所述下表面11且与所述中央插槽12相连通。所述端子槽13具有上部131和下部132,所述上部131位于所述底面120上方且与所述中央插槽12于侧向方向上相贯通,所述下部132位于所述底面120的下方。所述上部131具有一第一收容腔131a和位于所述第一收容腔131a下方的一第二收容腔132a,所述第一收容腔131a的侧向宽度小于所述第二收容腔132a的侧向宽度。
请参阅图2、图3和图6,所述下部132于侧向两端分别设置一第一固持槽1321,一第二固持槽1322,以及连通所述第一固持槽1321和所述第二固持槽1322的一连通槽1323,所述第一固持槽1321与所述第二固持槽1322于侧向上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固持槽1321较所述第二固持槽1322远离所述中央插槽12。所述第一固持槽1321与所述第二固持槽1322于侧向上相对设置且两者的宽度相同,所述连通槽1323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固持槽1321,同时所述第一固持槽1321、所述第二固持槽1322和所述连通槽1323贯穿所述下表面11,从而在所述下表面11形成工字型开口1324。其中,位于所述中央插槽12两侧的相对设置的二所述第一固持槽1321的距离小于所述中央插槽12的宽度。
请参阅图2、图3和图6,所述绝缘本体1具有多个间隔壁14,每一所述间隔壁14将两个相邻设置的所述端子槽13间隔开来,多个所述间隔壁14沿着纵长方向排成两排分布在所述中央插槽12的两侧。所述端子槽13具有相对设置的一外侧壁133和一内侧壁134,所述外侧壁133和所述内侧壁134平行设置且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间隔壁14,所述外侧壁133的高度大于所述内侧壁134的高度。自所述外侧壁133凹设一让位槽1330,所述让位槽1330于所述外侧壁133上定义了一台阶面1331,所述台阶面1331朝向所述中央插槽12。所述第一固持槽1321紧邻所述外侧壁133,且所述让位槽1330位于所述第一固持槽1321上方,所述第二固持槽1322紧邻所述内侧壁134。
请参阅图1,图2和图3,所述第一端子2具有一第一固持部20,所述第一固持部20为竖直设置的板状体,所述第一固持部20具有相对设置的一板面A和一板面B,自所述板面B两侧分别凸设一第一凸部201,每一所述第一凸部201侧向延伸超出对应所述第一固持部20的板缘,使得所述第一固持部20两侧分别具有凸出的形状。自所述第一固持部20向上竖直延伸一第一弹性臂21,其中所述第一弹性臂21具有连接所述第一固持部20且竖直设置的一第一连接臂211和自所述第一连接臂211延伸的一第一弯折部212和自所述第一弯折部212向上延伸的一第二连接臂213,所述第一弯折部212沿着所述板面A朝向所述板面B弯折,所述第二连接臂213沿所述板面A朝向所述板面B倾斜延伸。自所述第二连接臂213向下弯折延伸一第一接触部22,用以与所述电子卡200电性接触,自所述第一接触部22延伸一第一抵接部23,所述第一抵接部23为所述第一端子2的自由末端,所述第一抵接部23较所述第一接触部22靠近所述第一弹性臂21且所述第一抵接部23与所述第一弹性臂21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第一抵接部23与所述第一弯折部212相对设置且具有间隙。自所述第一固持部20向下弯折延伸一第一焊接部24,用以与所述电路板300表面焊接,所述第一焊接部24沿着所述板面B朝向所述板面A延伸。
请参阅图1,图2和图3,所述第二端子3具有一第二固持部30,所述第二固持部30为竖直设置的板状体,其中所述第二固持部30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固持部20的长度。所述第二固持部30具有相对设置的板面C和板面D,自所述板面D的的两侧分别凸伸一第二凸部301,每一所述第二凸部301侧向延伸超出对应所述第二固持部30的板缘,使得所述第二固持部30的两侧分别具有凸出的形状。自所述第二固持部30弯折延伸一第二弹性臂31,所述第二弹性臂31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弹性臂21的长度。所述第二弹性臂31具有一第一折弯部311与所述第二固持部30相连接,所述第一折弯部311沿板面D朝向板面C弯折。自所述第一折弯部311向上倾斜延伸的一第一延伸臂312,自所述第一延伸臂312向上弯折延伸一第二延伸臂313,所述第二延伸臂313沿着所述板面C朝向所述板面D倾斜延伸,所述第二延伸臂313反向弯折一第二接触部32,用以与所述电子卡200电性接触,自所述第二接触部32延伸一第二抵接部33,所述第二抵接部33为所述第二端子3的自由末端,所述第二抵接部33与所述第二弹性臂31之间具有间隙,同时所述第二抵接部33与所述第二延伸臂313之间相对设置且具有间隙。自所述第二固持部30向下弯折延伸一第二焊接部34,用以与所述电路板300表面焊接,所述第二焊接部34沿着所述板面D朝向所述板面C延伸。其中,所述第二弹性臂31与所述第二焊接部34位于所述第二固持部30的同一侧。
请参阅图1,图3和图6,将多个所述第一端子2和多个所述第二端子3自下而上,通过所述工字型开口1324插入所述端子槽13中,每一所述端子槽13收容一所述第一端子2和一所述第二端子3。
请参阅图1,图3和图4,所述第一接触部22在插入的过程中,所述第一接触部22较所述第二固持槽1322远离所述中心面X,从而使得所述第一接触部22较所述第二固持槽1322远离所述内侧壁134,使得所述第一接触部22不会与所述内侧壁134发生干涉碰撞,也避免了在插入过程中的所述第一接触部22被所述绝缘本体1刮擦,保护了所述第一接触部22的弹性性能,使得所述第一接触部22与所述电子卡200电性接触良好。
请参阅图1,图3和图4,将所述第一端子2就位之后,所述第一焊接部24显露于所述绝缘本体1底部且所述第一焊接部24远离所述中央插槽12延伸,所述第一固持部20位于所述下部132与所述第一固持槽1321干涉接触,所述板面A与所述外侧壁133抵接接触,增加所述第一固持部20与所述绝缘本体1的干涉固定。所述板面B较所述板面A远离所述中心面X。两个所述第一凸部201分别与对应的所述间隔壁14干涉接触,从而将所述第一固持部20固设于所述第一固持槽1321中。所述第一连接臂211下端与所述外侧壁133抵接,所述第一连接臂211上端对应所述让位槽1330,所述第一连接臂211与所述台阶面1331具有间隙,所述第一弯折部212远离所述台阶面1331弯折延伸且与所述台阶面1331具有间隙,所述第二连接臂213远离所述台阶面1331倾斜且所述第二连接臂213的顶端显露于所述上表面10,所述第一收容腔131a收容所述第一接触部22,且所述第一接触部22自所述第一收容腔131a延伸进所述中央插槽12。所述第一抵接部23与所述第一弯折部212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抵接部23较所述第一弯折部212远离所述台阶面1331。
请参阅图1,图3和图4,所述第二接触部32在插入的过程中,所述第二接触部32较所述第二固持槽1322远离所述中心面X,从而使得所述第二接触部32较所述第二固持槽1322远离所述内侧壁134,使得所述第二接触部32不会与所述内侧壁134发生干涉碰撞,也避免了在插入过程中的所述第二接触部32被所述绝缘本体1刮擦,保护了所述第二接触部32的弹性性能,使得所述第二接触部32与所述电子卡200电性接触良好。
请参阅图1,图3和图4,将所述第二端子3就位之后,所述第二焊接部34显露于所述绝缘本体1底部。所述第二固持部30位于所述下部132且与所述第二固持槽1322干涉固定,所述板面D与所述内侧壁134抵接接触,增加所述第二固持部30与所述绝缘本体1的干涉固定。所述板面C较所述板面D远离所述中心面X,所述板面C与所述板面B于侧向上相对设置。两个所述第二凸部301分别与对应的所述间隔壁14干涉配合,将所述第二端子3固设于所述第二固持槽1322中。所述第二弹性臂31与所述第一弹性臂21间隔设置,从而保证了所述第一端子2和所述第二端子3之间不会相互接触,从而造成短路。所述第一延伸臂312沿着远离所述中央插槽12向上倾斜,所述第二延伸臂313沿着靠近所述中央插槽12向上倾斜且与所述第一连接臂211相对间隔设置,所述第一连接臂211与所述第二延伸臂313之间形成一个让位空间M,用以让位所述第二弹性臂31的弹性变形。所述第二接触部32收容于所述第二收容腔132a,且自所述第二收容腔132a请凸伸进所述中央插槽12。所述第二抵接部33与所述第二延伸臂313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二抵接部33较所述第二延伸臂313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
请参阅图4和图6,其中,第一焊接部24与所述第二焊接部34的延伸方向相同且于侧向上对准设置,所述第一固持部20与所述第二固持部30于侧向上相对设置,位于所述端子槽13侧向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间隔壁14侧向上的两端干涉配合,可以使得所述第一端子2与所述第二端子3对所述间隔壁14的干涉作用不会集中在一处,增强所述绝缘本体1的强度。
请参阅图1,图3和图4,第一接触部22位于所述第二接触部32的上方,侧向相对的二所述第一接触部22的距离大于二所述第二接触部32之间的距离,使得电子卡200下端在插入中央插槽12的过程中,不会抵接到所述第一接触部22从而使得所述第一接触部22发生弹性变形。侧向相对的二所述第二接触部32的距离大于侧向相对的二所述第二固持槽1322之间的距离。
请参阅图1,图3和图4,将第一焊接部24、所述第二焊接部34与所述电路板300表面焊接,其中将多个所述第一端子2电性连接于相同的信号引线,将多个所述第二信号端子电性连接到相同的信号引线,其中,所述第一端子2的信号引线与所述第二端子3的信号引线传输的是不同的电性信号,如此,增强了所述电连接器100电性信号的传输容量,增强电性信号的传输速度。如此设置,可以使得同一排或者不同排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端子2成为一第一信号对S1,同一排或者不同排相邻的两个第二端子3成为一第二信号对S2。本实施例中采用的是不同排相邻的侧向相对的两个所述第一端子2和两个所述第二端子3成为一第一信号对S1和第二信号对S2。
请参阅图2和图5,所述电子卡200具有一第一接触区域210和位于所述第一接触区域210下方的一第二接触区域220,同时所述第二接触区域220为所述电子卡200的末端,且所述第二接触区域220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接触区域210的宽度。所述第一接触区域210设置有两排第一导电片203,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接触区域220的两侧,每一所述第一导电片203用以与所述第一接触部22电性接触。所述第二接触区域220设置有两排第二导电片204,分别设置在第二接触区域220的两侧,每一所述第二导电片204用以与所述第二接触部32电性接触。所述第一导电片203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导电片204的长度,侧向相对的二所述第一导电片203的距离大于侧向相对的二所述第二导电片204的距离,且侧向相对的二所述第二导电片204的距离小于侧向相对的二所述第一接触部22的距离。
将电子卡200插入所述中央插槽12的过程中,所述第二接触区域220先经过所述第一接触部22,由于侧向相对的二所述第二导电片204的距离小于侧向相对的二所述第一接触部22的距离,可以使得所述第二导电片204不会与所述第一接触部22接触,使得不同信号传输线路之间连通,造成所述电连接器100短路。
请参阅图2和图5,电子卡200插入后,所述第一导电片203抵接所述第一接触部22,所述第二导电片204抵接所述第二导电片204。所述第一接触部22和所述第一弹性臂21发生弹性形变,远离所述中心面X移动,所述第一抵接部23抵接所述第一弯折部212,所述第一弯折部212进入所述让位槽1330并且抵接所述台阶面1331,使得所述第一抵接部23与所述第一弯折部212之间的抵接更加紧密,此时电性信号的传输可以自所述第一接触部22通过所述第二连接臂213传输至所述第一弹性臂21,也可以自所述第一接触部22通过所述第一抵接部23,再由所述第一抵接部23传输至所述第一弹性臂21,从而增大所述第一端子2的电性信号的传输容量和增加传输速度。所述第二抵接部33与所述第二延伸臂313抵接,所述让位空间M让位所述第二延伸臂313的变形,此时电性信号的传输可以自所述第二接触部32传输至所述第二延伸臂313,也可以由所述第二接触部32传输至所述第二抵接部33,再由所述第二抵接部33传输至所述第二延伸臂313,从而实现所述第二端子3的良好电性传输性能。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电连接器100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第一固持部20与第二固持部30于侧向上相对设置,位于端子槽13侧向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与间隔壁14侧向上的两端干涉配合,可以使得第一端子2与第二端子3之间的间距增加,减少第一端子2与第二端子3接触的概率,减少短路的发生,同时第一端子2与第二端子3对间隔壁14的干涉作用不会集中在一处,从而增强绝缘本体1的强度。
2、第一接触部22、第二接触部32在插入的过程中,第一接触部22、第二接触部32较第二固持槽1322远离中心面X,从而使得第一接触部22、第二接触部32较第二固持槽1322远离所述内侧壁134,使得第一接触部22、第二接触部32不会与所述内侧壁134发生干涉碰撞,也避免了在插入过程中的第一接触部22、第二接触部32被绝缘本体1刮擦,保护了第一接触部22、第二接触部32的弹性性能,使得第一接触部22与电子卡200电性接触良好。
3、第一信号对S1与第二信号对S2传输不同的电性信号,增强了电连接器100电性信号的传输容量,增强电性信号的传输速度。。
4、板面A与外侧壁133抵接接触,增加第一固持部20与绝缘本体1的干涉固定,板面D与内侧壁134抵接接触,增加第二固持部30与绝缘本体1的干涉固定。
5、第一弯折部212进入让位槽1330并且抵接台阶面1331,使得第一抵接部23与第一弯折部212之间的抵接更加紧密,有利于电性信号传输。
6、第一抵接部23抵接第一弹性臂21,此时电性信号的传输可以自第一接触部22通过第二连接臂213传输至第一弹性臂21,也可以自第一接触部22通过第一抵接部23,再由第一抵接部23传输至第一弹性臂21,从而增大第一端子2的电性信号的传输容量和增加传输速度;第二抵接部33抵接第二弹性臂31,此时电性信号的传输可以自第二接触部32传输至第二延伸臂313,也可以由第二接触部32传输至第二抵接部33,再由第二抵接部33传输至第二延伸臂313,从而实现第二端子3的良好电性传输性能。
以上详细说明仅为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的说明,非因此局限本发明之专利范围,所以,凡运用本创作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为之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创作之专利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电连接器,用以插接一电子卡,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绝缘本体,所述绝缘本体沿纵长方向延伸,所述绝缘本体沿纵长方向凹设用以收容所述电子卡的一中央插槽,多个端子槽位于所述中央插槽的一侧且与所述中央插槽相连通,所述端子槽下端两侧分别具有一第一固持槽和一第二固持槽,所述第一固持槽相对于所述第二固持槽远离所述中央插槽;
多个第一端子,具有固设于所述第一固持槽的一第一固持部,自所述第一固持部向上延伸一第一弹性臂,自所述第一弹性臂末端向下弯折一第一接触部,自所述第一接触部向下延伸且用以抵接所述第一弹性臂的一第一抵接部;
多个第二端子,具有固设于所述第二固持槽的一第二固持部,自所述第二固持部向上延伸一第二弹性臂,自所述第二弹性臂末端向下弯折一第二接触部,自所述第二接触部向下延伸且用以抵接所述第二弹性臂的一第二抵接部;
其中,所述中央插槽沿着纵长方向定义一中心面,所述第一接触部和所述第二接触部较所述第二固持槽远离所述中心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插槽两侧具有相对设置的二所述第一固持槽和相对设置的二所述第一接触部,具有相对设置的二所述第二固持槽和相对设置的二所述第二接触部,二所述第一接触部的距离大于二第二固持槽的距离,二所述第二接触部的距离小于二所述第一接触部的距离,大于相对设置的二第二固持槽的距离。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插槽具有一底面,所述第一固持槽和所述第二固持槽位于所述底面的下方。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槽具有面朝所述中央插槽的一侧壁,所述侧壁凹设一让位槽,当所述第一抵接部抵接于所述第一弹性臂后,所述第一弹性臂进入所述让位槽。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让位槽于所述侧壁上定义朝向所述中央插槽的一台阶面,所述第一弹性臂具有一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一抵接部与所述第一弯折部侧向相对设置,所述电子卡插入所述中央插槽前,所述第一抵接部与所述第一弯折部有间隙,所述第一弯折部与所述台阶面有间隙,所述电子卡插入所述中央插槽后,所述第一抵接部移动至抵接所述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移动至抵接所述台阶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持部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固持部的长度,所述第一弹性臂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弹性臂的长度。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持部具有一第一凸部,所述第一凸部与所述第一固持槽干涉固定,所述第二固持部具有一第二凸部,所述第二凸部与所述第二固持槽干涉固定,所述第一凸部与所述第二凸部于上下方向错位设置。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持部向上弯折延伸形成所述第二弹性臂,向下弯折延伸形成一第二焊接部,所述第二弹性臂与所述第二焊接部位于所述第二固持部的同一侧。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相邻设置的二第一端子为一第一信号对,相邻设置的二第二端子为第二信号对。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槽下端具有一连通槽,所述连通槽连通所述第一固持槽和所述第二固持槽,所述连通槽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第二固持槽,所述第一、第二固持槽和所述连通槽贯穿所述绝缘本体底面,从而使得所述端子槽于所述绝缘本体底面形成一工字型开口。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槽具有一第一收容腔和位于所述第一收容腔下方的一第二收容腔,所述第一收容腔收容所述第一接触部且所述第一接触部自所述第一收容腔凸伸进所述中央插槽,所述第二收容腔收容所述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二接触部自所述第二收容腔凸伸进所述中央插槽,所述第一收容腔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收容腔的宽度。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卡具有一第一导电片和位于所述第一导电片下方的一第二导电片,所述第一导电片与所述第一接触部电性接触,所述第二导电片与所述第一接触部电性接触,所述第一导电片的宽度等于所述第二导电片的宽度,所述第一导电片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导电片的长度。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956632.9A CN107681301B (zh) | 2017-10-16 | 2017-10-16 | 电连接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956632.9A CN107681301B (zh) | 2017-10-16 | 2017-10-16 | 电连接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681301A CN107681301A (zh) | 2018-02-09 |
CN107681301B true CN107681301B (zh) | 2019-03-08 |
Family
ID=611398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956632.9A Active CN107681301B (zh) | 2017-10-16 | 2017-10-16 | 电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7681301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366856A (zh) * | 2018-12-26 | 2020-07-03 | 致茂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 夹式测试装置 |
CN111435140B (zh) * | 2018-12-26 | 2023-03-10 | 致茂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 夹式测试装置 |
CN109888553B (zh) * | 2019-04-16 | 2023-10-31 | 深圳市兴万联电子有限公司 | 高速电连接器 |
CN110829083A (zh) * | 2019-11-05 | 2020-02-21 | 富加宜连接器(东莞)有限公司 | 一种防串扰的高速连接器 |
CN111641081B (zh) * | 2020-05-05 | 2021-08-20 |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及具有该电连接器的连接器组件 |
CN113363752B (zh) * | 2021-05-12 | 2022-07-08 | 东莞市鼎通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组合式双触点弹性端子通讯连接器 |
CN113422243B (zh) | 2021-06-28 | 2023-05-23 | 东莞立讯技术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261096Y (zh) * | 1996-06-14 | 1997-08-27 |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卡缘连接器 |
CN2598172Y (zh) * | 2003-01-04 | 2004-01-07 |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CN201364997Y (zh) * | 2009-02-27 | 2009-12-16 | 丞泰塑胶制品(深圳)有限公司 | Pci插槽连接器 |
CN205724186U (zh) * | 2016-04-12 | 2016-11-23 |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
2017
- 2017-10-16 CN CN201710956632.9A patent/CN10768130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261096Y (zh) * | 1996-06-14 | 1997-08-27 |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卡缘连接器 |
CN2598172Y (zh) * | 2003-01-04 | 2004-01-07 |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CN201364997Y (zh) * | 2009-02-27 | 2009-12-16 | 丞泰塑胶制品(深圳)有限公司 | Pci插槽连接器 |
CN205724186U (zh) * | 2016-04-12 | 2016-11-23 |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681301A (zh) | 2018-02-0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681301B (zh) | 电连接器 | |
TWI788590B (zh) | 卡緣連接器 | |
CN109962353B (zh) | 卡缘连接器 | |
CN107658584B (zh) | 连接器 | |
US10938162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ground plate connected to ground contacts | |
US7621755B2 (en) | Contact and IC socket using the contact | |
CN110867681B (zh) | 卡缘连接器 | |
CN109301546B (zh) | 电连接器 | |
CN108615995A (zh) | 电连接器 | |
CN112260009B (zh) |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 | |
US10601159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capable of improving high frequency performance | |
CN107658585B (zh) | 连接器 | |
CN110098507A (zh) | 电连接器 | |
CN109301545A (zh) | 电连接器 | |
CN109004400B (zh) | 卡缘连接器 | |
JP2018006345A (ja) | プラグコネクタ | |
CN110212375B (zh) | 电连接器 | |
CN108847539B (zh) | 电连接器 | |
CN209658537U (zh) | 插槽连接器 | |
CN210111103U (zh) | 电连接器及其导电端子 | |
CN209169425U (zh) | 卡缘连接器 | |
CN111525323A (zh) | 电连接器 | |
CN111029819B (zh) | 电连接器 | |
TWI621306B (zh) | Card edge connector | |
CN100470942C (zh) | 低插入力插座连接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