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570989U - 一种pcb板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pcb板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570989U CN208570989U CN201820865423.3U CN201820865423U CN208570989U CN 208570989 U CN208570989 U CN 208570989U CN 201820865423 U CN201820865423 U CN 201820865423U CN 208570989 U CN208570989 U CN 20857098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cb board
- support column
- mounting hole
- btb connector
- suppor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Combinations Of Printed Boar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PCB板结构,包括第一PCB板、第二PCB板及第三PCB板。第一PCB板与第二PCB板之间通过第一BTB连接器连接;第二PCB板和第三PCB板通过第二BTB连接器连接;第一BTB连接器和第二BTB连接器不位于同一轴线上。本申请通过采用BTB连接器将各PCB板连接起来,通过调整每层连接器的位置,使其不位于同一轴线上,改善了多层PCB板叠放设计的结构稳定性和连接稳定性的现状,提高了多层PCB板间的支撑稳定性和连接稳定性,避免由于各PCB板不稳定造成整个电子设备出现易变性短路的现象,有利于提高电子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领域电子设备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PCB板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快速发展,在电子设备朝着小型化、轻便化发展的过程中,电子设备实现的功能也越来越多,相应的,电子设备的系统也就越来越复杂,往往需要将多块具有不同功能的PCB线路板叠放在一起,同时各PCB线路板之间需要保持电路连接。
现有的PCB板一般采用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柔性电路板)进行连接,在受到拉伸等外力时,容易断开或者是损坏金属引脚,导致PCB板接触不良;此外,对于FPC连接的两个PCB板,板之间的距离不易控制且较小,在受到挤压时,极易损坏PCB板上的元器件,导致整个PCB板结构连接不稳定。
电子设备实现的功能越多,所需的PCB线路板也就越多,而叠加的线路板越多,不可避免的会存在各层线路板连接不稳定的问题,线路板连接不稳定,会导致整个电子设备出现易变性短路等问题,大大降低的电子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PCB板结构,提高了多层PCB板间的支撑稳定性和连接稳定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PCB板结构,包括:
第一PCB板、第二PCB板及第三PCB板;
所述第一PCB板与所述第二PCB板之间通过第一BTB连接器连接;所述第二PCB板和所述第三PCB板通过第二BTB连接器连接;
所述第一BTB连接器和所述第二BTB连接器不位于同一轴线上。
可选的,所述第一BTB连接器的高度为3.0mm-3.5mm;所述第二BTB连接器的高度为3.0mm-3.5mm。
可选的,所述第一PCB板的厚度为1.2mm,面积不超过40mm*40mm;所述第二PCB板的厚度为1.2mm,面积不超过40mm*40mm;所述第三PCB板的厚度为1.2mm,面积不超过40mm*40mm。
可选的,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PCB板的对角线的顶点的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和所述第二支撑柱用于支撑所述第一PCB板和所述第二PCB板;
位于所述第二PCB板的对角线的顶点的第三支撑柱和第四支撑柱;所述第三支撑柱和所述第四支撑柱支撑所述第三PCB板和所述第二PCB板;
所述第一支撑柱和所述第三支撑柱位于同一条纵向水平线;所述第二支撑柱和所述第四支撑柱位于同一条纵向水平线;所述第一支撑柱和所述第二支撑柱的高度相同,且与所述第一BTB连接器的高度相匹配;所述第三支撑柱和所述第四支撑柱位于同一条纵向水平线;且与所述第二BTB连接器的高度相匹配。
可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三支撑柱及所述第四支撑柱为具有台阶结构的金属柱。
可选的,所述第一PCB板的对角线的顶点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用于安装所述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二安装孔用于安装所述第二支撑柱;
所述第二PCB板的对角线的顶点上设置有第三安装孔和第四安装孔;所述第三安装孔用于安装所述第三支撑柱和所述第一支撑柱;所述第四安装孔用于安装所述第四支撑柱和所述第二支撑柱;
所述第三PCB板的对角线的顶点上设置有第五安装孔和第六安装孔;所述第五安装孔用于安装所述第三支撑柱;所述第六安装孔用于安装所述第四支撑柱。
可选的,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孔径大于3.5mm;所述第二安装孔的孔径大于3.5mm;所述第三安装孔的孔径大于3.5mm;所述第四安装孔的孔径大于3.5mm;所述第五安装孔的孔径大于3.5mm;所述第六安装孔的孔径大于3.5mm。
可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柱的外直径大于4mm,所述第二支撑柱的外直径大于4mm,所述第三支撑柱的外直径大于4mm,所述第四支撑柱的外直径大于4mm。
可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柱和所述第三支撑柱通过第一螺丝固定在所述金属支架,所述第二支撑柱和所述第四支撑柱通过第二螺丝固定在所述金属支架,以使所述第一PCB板、所述第二PCB板及所述第三PCB板安装固定在所述金属支架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PCB板结构,包括第一PCB板、第二PCB板及第三PCB板。第一PCB板与第二PCB板之间通过第一BTB连接器连接;第二PCB板和第三PCB板通过第二BTB连接器连接;第一BTB连接器和第二BTB连接器不位于同一轴线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采用BTB连接器将各PCB板连接起来,相比现有的FPC连接,由于两个相连的PCB板由相对应的公母连接器相插连接,在受拉伸等外力时,公母连接器不易脱开,相连的两个PCB板仍有好的连接,连接稳定性好;通过调整每层连接器的位置,使其不位于同一轴线上,在受到外力挤压时,各层PCB板有缓存的空间,不易损坏BTB连接器,有利于提高整个PCB板结构的稳定性。本申请改善了多层PCB板叠放设计的结构稳定性和连接稳定性的现状,提高了多层PCB板间的支撑稳定性和连接稳定性,避免由于各PCB板不稳定造成整个电子设备出现易变性短路的问题,有利于提高电子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PCB板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PCB板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PCB板结构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PCB板结构的再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是用于区别不同的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
首先参见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PCB板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包括以下内容:
一种PCB板结构至少包括第一PCB板1、第二PCB板2及第三PCB板3。当然,PCB板的数量可超过3个,具体的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
各PCB板可通过专用BTB连接器连接,以实现二者之间的电气连接。即第一PCB板1与第二PCB板2之间通过第一BTB连接器4连接;第二PCB板2和第三PCB板3通过第二BTB连接器5连接。
BTB(Board To Board)连接器用于连接两块PCB板,使之实现机械上和电气上的连接,其特点是公母连接器配对使用,故连接器的塑胶体和端子有严格的配合要求,在受拉伸等外力时,公母连接器不易脱开,有利于增强PCB板间的连接。
考虑到当PCB板正面或背面收到压力时,三层以上线路板进行叠加时,需要将每层的BTB连接器位置进行调整,不能让每层的BTB连接器位置都在一个轴线上,也即第一BTB连接器和第二BTB连接器不位于同一轴线上。各BTB连接器不在同一个轴线上,在受到外力挤压时,有缓存的空间,不易损坏BTB连接器,有利于提高整个PCB板结构的稳定性。
为了避免两个叠加的PCB板上的其它电子元件不会出现接触短路,且兼顾整个电子设备的体积,BTB连接器的高度可为3.0mm-3.5mm,也即第一BTB连接器的高度为3.0mm-3.5mm,第二BTB连接器的高度为3.0mm-3.5mm。
相互叠加的PCB外形尺寸不宜过大,可将各个PCB板的厚度为1.2mm,也就是说,第一PCB板1的厚度为1.2mm,面积不超过40mm*40mm;第二PCB板2的厚度为1.2mm,面积不超过40mm*40mm;第三PCB板3的厚度为1.2mm,面积不超过40mm*40mm。
考虑到整个PCB板结构的稳定性,在各PCB板间可设置支撑柱进行支撑,以防止PCB板在受到外力时错位和连接断开等问题,各支撑柱和相应办件的连接器的高度相适应,也即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的高度相同,且与第一BTB连接器的高度相匹配;第三支撑柱和第四支撑柱位于同一条纵向水平线;且与第二BTB连接器的高度相匹配,具体的可为:
在第一PCB板1的对角线的顶点位置分别设置第一支撑柱11和第二支撑柱12;在第二PCB板2的对角线的顶点位置分别设置第三支撑柱和第四支撑柱。
为了进一步的加强PCB板间的稳定性,各支撑柱具有台阶结构,外径不小于4.00mm,也即第一支撑柱11、第二支撑柱12、第三支撑柱、第四支撑柱可为具有台阶结构的金属柱。请参阅图2所示的台阶结构。
其中,第一支撑柱11、第三支撑柱和第五支撑柱位于同一条纵向水平线;第二支撑柱12、第四支撑柱和第六支撑柱位于同一条纵向水平线。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用于支撑第一PCB板和第二PCB板;第三支撑柱和第四支撑柱支撑第三PCB板和第二PCB板;第五支撑柱和第六支撑柱用于支撑第三PCB板和金属架;
各支撑柱可设置在相应PCB板的孔中,支撑柱和安装孔相匹配,也即分别在第一PCB板1、第二PCB板2及第三PCB板3四角中选择两个对角进行打孔,孔径大于3.5mm,具有台阶结构的各支撑柱的外径不小于4.00mm,以保证稳定的支撑效果,请参阅图2所示。
第一PCB板1的对角线的顶点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13和第二安装孔14;第一安装孔13的孔径和第二安装孔14的孔径均大于3.5mm第一安装孔13用于安装第一支撑柱11;第二安装孔14用于安装第二支撑柱12,第一支撑柱11和第二支撑柱12的外直径均大于4mm。
第二PCB板2的对角线的顶点上设置有第三安装孔和第四安装孔;第三安装孔的孔径和第四安装孔的孔径均大于3.5mm第三安装孔用于安装第三支撑柱和第一支撑柱;第四安装孔用于安装第四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第三支撑柱和第四支撑柱的外直径均大于4mm。
第三PCB板3的对角线的顶点上设置有第五安装孔和第六安装孔;第五安装孔的孔径和第六安装孔的孔径均大于3.5mm,第五安装孔用于安装第三支撑柱;第六安装孔用于安装第四支撑柱。
请参阅图3所示,多层PCB板间的支撑柱组装完毕后,还可用螺丝穿入PCB板和支撑柱,并固定到金属支架上,以使多层PCB板在震动和跌落过程中不会出现错位、连接断开等问题: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在第三PCB板3的对角线的顶点位置分别设置用于连接第三PCB板和金属支架的第五支撑柱和第六支撑柱,第五支撑柱和第六支撑柱的高度可设置较小,可小于第一支撑柱、第三支撑柱,第五支撑柱和第六支撑柱可为具有台阶结构的金属柱。第五安装孔用于安装第五支撑柱和第三支撑柱;第六安装孔用于安装第六支撑柱和第四支撑柱,第五支撑柱和第六支撑柱的外直径均大于4mm。
第一支撑柱11、第三支撑柱和第五支撑柱通过第一螺丝31固定在金属支架,第二支撑柱12、第四支撑柱和第六支撑柱通过第二螺丝32固定在金属支架,以使第一PCB板、第二PCB板及第三PCB板安装固定在金属支架上。
当然,也可不设置第五支撑柱和第六支撑柱,直接将第一PCB板、第二PCB板及第三PCB板安装固定在金属支架上。即第一支撑柱11、和第三支撑柱通过第一螺丝31固定在金属支架,第二支撑柱12和第四支撑柱通过第二螺丝32固定在金属支架,请参阅图4。
由上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采用BTB连接器将各PCB板连接起来,相比现有的FPC连接,由于两个相连的PCB板由相对应的公母连接器相插连接,在受拉伸等外力时,公母连接器不易脱开,相连的两个PCB板仍有好的连接,连接稳定性好;通过调整每层连接器的位置,使其不位于同一轴线上,在受到外力挤压时,各层PCB板有缓存的空间,不易损坏BTB连接器,有利于提高整个PCB板结构的稳定性。本申请改善了多层PCB板叠放设计的结构稳定性和连接稳定性的现状,提高了多层PCB板间的支撑稳定性和连接稳定性,避免由于各PCB板不稳定造成整个电子设备出现易变性短路的问题,有利于提高电子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专业人员还可以进一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PCB板结构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PCB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PCB板、第二PCB板及第三PCB板;
所述第一PCB板与所述第二PCB板之间通过第一BTB连接器连接;所述第二PCB板和所述第三PCB板通过第二BTB连接器连接;
所述第一BTB连接器和所述第二BTB连接器不位于同一轴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CB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BTB连接器的高度为3.0mm-3.5mm;所述第二BTB连接器的高度为3.0mm-3.5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PCB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PCB板的厚度为1.2mm,面积不超过40mm*40mm;所述第二PCB板的厚度为1.2mm,面积不超过40mm*40mm;所述第三PCB板的厚度为1.2mm,面积不超过40mm*40mm。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PCB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PCB板的对角线的顶点的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和所述第二支撑柱用于支撑所述第一PCB板和所述第二PCB板;
位于所述第二PCB板的对角线的顶点的第三支撑柱和第四支撑柱;所述第三支撑柱和所述第四支撑柱支撑所述第三PCB板和所述第二PCB板;
所述第一支撑柱和所述第三支撑柱位于同一条纵向水平线;所述第二支撑柱和所述第四支撑柱位于同一条纵向水平线;所述第一支撑柱和所述第二支撑柱的高度相同,且与所述第一BTB连接器的高度相匹配;所述第三支撑柱和所述第四支撑柱位于同一条纵向水平线;且与所述第二BTB连接器的高度相匹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PCB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三支撑柱及所述第四支撑柱为具有台阶结构的金属柱。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PCB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PCB板的对角线的顶点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用于安装所述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二安装孔用于安装所述第二支撑柱;
所述第二PCB板的对角线的顶点上设置有第三安装孔和第四安装孔;所述第三安装孔用于安装所述第三支撑柱和所述第一支撑柱;所述第四安装孔用于安装所述第四支撑柱和所述第二支撑柱;
所述第三PCB板的对角线的顶点上设置有第五安装孔和第六安装孔;所述第五安装孔用于安装所述第三支撑柱;所述第六安装孔用于安装所述第四支撑柱。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PCB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孔径大于3.5mm;所述第二安装孔的孔径大于3.5mm;所述第三安装孔的孔径大于3.5mm;所述第四安装孔的孔径大于3.5mm;所述第五安装孔的孔径大于3.5mm;所述第六安装孔的孔径大于3.5mm。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PCB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柱的外直径大于4mm,所述第二支撑柱的外直径大于4mm,所述第三支撑柱的外直径大于4mm,所述第四支撑柱的外直径大于4mm。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PCB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柱和所述第三支撑柱通过第一螺丝固定在所述金属支架,所述第二支撑柱和所述第四支撑柱通过第二螺丝固定在所述金属支架,以使所述第一PCB板、所述第二PCB板及所述第三PCB板安装固定在所述金属支架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865423.3U CN208570989U (zh) | 2018-06-05 | 2018-06-05 | 一种pcb板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865423.3U CN208570989U (zh) | 2018-06-05 | 2018-06-05 | 一种pcb板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570989U true CN208570989U (zh) | 2019-03-01 |
Family
ID=654852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0865423.3U Active CN208570989U (zh) | 2018-06-05 | 2018-06-05 | 一种pcb板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570989U (zh) |
-
2018
- 2018-06-05 CN CN201820865423.3U patent/CN20857098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1323341Y (zh) | 线缆连接器组件 | |
CN105682356B (zh) | 柔性电路板组件及电子设备 | |
CN101334948A (zh) | 图像显示装置 | |
CN105006665A (zh) | 一种毛纽扣板间电连接器 | |
US8137134B1 (en) | Coaxial cable connector with an insulating member with a bendable section with a pair of projections | |
CN204834936U (zh) | 一种毛纽扣板间电连接器 | |
CN203086848U (zh) | 一种pcb板连接结构 | |
CN102157816A (zh) | 一种socket插座和摄像头模组及终端设备 | |
CN107086383B (zh) | 连接器组件、电源组件和终端设备 | |
CN208570989U (zh) | 一种pcb板结构 | |
CN105100553A (zh) | 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 |
CN206806540U (zh) | 一种插座连接器、板对板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 |
JP2010186663A (ja) | 低背形表面実装ファストンタブ端子 | |
CN102760994B (zh) | 一种电源连接器 | |
CN203826699U (zh) | 线缆连接器组件 | |
CN203933699U (zh) | 一种手机芯片插接结构 | |
CN207442093U (zh) | 保压结构及相机 | |
CN101562286B (zh) | 电连接器组件 | |
CN201126889Y (zh) | 连接器组装结构 | |
CN205069564U (zh) | 保险座和一体插拔端子 | |
CN103957291A (zh) | 一种手机芯片插接结构及插接方法 | |
CN102111955A (zh) | Pcb板连接结构及连接方法 | |
JPH051112Y2 (zh) | ||
CN210326382U (zh) | 同轴线底座、pcb板及移动终端 | |
US8358510B2 (en) | Power distribution apparatu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