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570693U - 一种便于人工更换的动力电池组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便于人工更换的动力电池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570693U
CN208570693U CN201820495674.7U CN201820495674U CN208570693U CN 208570693 U CN208570693 U CN 208570693U CN 201820495674 U CN201820495674 U CN 201820495674U CN 208570693 U CN208570693 U CN 2085706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plate
plate assembly
total
end clamping
management bo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49567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燕洲
高妍
龙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ast Star Advanced Power System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ast Star Advanced Power System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ast Star Advanced Power System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Fast Star Advanced Power System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49567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5706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5706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570693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人工更换的动力电池组,其能解决现有电动汽车电池安装更换不便、效率低的问题。若干电池模组依次串接并通过螺杆紧固,螺杆的左侧端依次穿过导电铝板、左侧绝缘板、左端夹板总成后与螺母并紧,螺杆右侧端依次穿过电源输出极板、右侧绝缘板、右端夹板总成、电池管理盒后通过螺母并紧,左端夹板总成、右端夹板总成均在背离所述电池模组的一侧面的四周设有连续的凸缘从而分别在背离电池模组的一侧面形成凹腔,其中的位于顶面的凸缘、位于底面的凸缘分别向凹腔中央折弯形成下凹的顶部凹槽、和上凹的底部凹槽,顶部凹槽、底部凹槽分别与设置于活动件上盖底面的顶部限位件、设置于车身地板上的底部限位件配合限位。

Description

一种便于人工更换的动力电池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结构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安装更换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组。
背景技术
通常的电动汽车电池组的安装繁琐,而且由于电池组重量重、体积大,因此在安装更换时往往无法实现人工快换而需要借助于辅助工具才能完成,故其安装更换的难度较大、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人工更换的动力电池组,其能解决现有电动汽车电池安装更换不便、效率低的问题。
其技术方案为,一种便于人工更换的动力电池组,其包括若干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电池模组依次串接并通过螺杆紧固,所述螺杆的左侧端依次穿过导电铝板、左侧绝缘板、左端夹板总成后与螺母并紧,所述螺杆右侧端依次穿过电源输出极板、右侧绝缘板、右端夹板总成、电池管理盒后通过螺母并紧,且所述电池管理盒嵌装于所述右端夹板总成内,所述电池管理盒设有正负引出端线,所述左端夹板总成与右端夹板总成镜向对称设置,所述左端夹板总成、右端夹板总成均在背离所述电池模组的一侧面的四周设有连续的凸缘从而分别在背离所述电池模组的一侧面形成凹腔,其中的位于顶面的凸缘、位于底面的凸缘分别向所述凹腔中央折弯形成下凹的顶部凹槽、和上凹的底部凹槽,所述顶部凹槽、底部凹槽分别与设置于活动件上盖底面的顶部限位件、设置于车身地板上的底部限位件配合限位。
进一步的,所述左端夹板总成的顶部凸缘、右端夹板总成的顶部凸缘上分别设有一可转动的拎手。
进一步的,所述左端夹板总成、右端夹板总成的顶部凸缘上均开设有避让凹槽,所述拎手的两端分别通过螺丝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避让凹槽的两端槽壁上。
进一步的,所述避让凹槽的槽底板向下折弯形成所述顶部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顶部凹槽、底部凹槽均分别为与顶部限位件、底部限位件相配合的梯形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顶部凹槽、底部凹槽位于所述电池模组的一侧分别设有侧端限位部,所述侧端限位部分别为与所述顶部限位件、底部限位件相配合的斜面。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组的整体总质量在8kg~25kg之间,所述左端夹板总成与右端夹板总成之间的距离L的范围在400mm~600mm之间,总电压在36V~55V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电源输出极板包括总正铝板与总负铝板,所述总正铝板、总负铝板并排地夹装于所述若干电池模组与所述右侧绝缘板之间,且所述总正铝板、总负铝板分别套装于位于相应的螺杆上,所述总正铝板的底部设有正极柱,所述总负铝板的底部设有负极柱。
进一步的,所述电池管理盒包括管理盒底壳和管理盒上盖,所述管理盒底壳嵌装于所述右端夹板总成的凹腔内并且所述管理盒底壳的外周型面与所述凹腔的内周型面配合,所述管理盒上盖通过自攻螺钉紧固于所述管理盒底壳上,所述管理盒底壳上设有总电流正极输出端子和总电流负极输出端子,所述正极柱、负极柱分别穿过所述右侧绝缘板、右端夹板总成后伸入所述电池管理盒内,并且所述正极柱与总电流正极输出端子之间通过正极管理元件连接,所述负极柱与总电流负极输出端子之间通过负极电流检测元件连接,所述总电流正极输出端子、总电流负极输出端子分别穿过所述管理盒上盖后连接相应的正负引出端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其通过在左端夹板总成、右端夹板总成的顶部、底部分别设置限位凹槽,通过限位凹槽来分别与活动件上盖底面以及车身地板上的限位件来进行配合限位,从而能够实现电池组件的快速限位安装,大大提高了动力电池组安装的便捷性以及可靠性;同时,其又分别在两侧的端夹板总成上设置一可转动的拎手,当需要装配或更换时只需要手动转动两端的拎手即能将整个电池组提起,从而进一步起到便于动力电池组的转移和安装的作用;另外,将电池组的整体总质量控制在8kg~25kg之间、左端夹板总成与右端夹板总成之间的距离L控制在400mm~600mm之间以及总电压控制在36V~55V 之间,使得电池组的尺寸与重量在合理范围内,便于个人更换安装电池组且电压范围对人体相对安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人工更换的动力电池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人工更换的动力电池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左端夹板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左端夹板总成与顶部限位件、底部限位件配合装配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K-K向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电池管理盒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人工更换的动力电池组的装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1,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人工更换的动力电池组,其包括若干电池模组 7,若干电池模组7依次串接并通过螺杆8紧固,螺杆8的左侧端依次穿过导电铝板6、左侧绝缘板5、左端夹板总成4、绝缘平垫3、大平垫2后与螺母1并紧,螺杆8右侧端依次穿过电源输出极板、右侧绝缘板11、右端夹板总成12、电池管理盒、绝缘平垫14、大平垫15后通过螺母16并紧,且电池管理盒嵌装于右端夹板总成12内,电池管理盒设有正负引出端线19,左端夹板总成4与右端夹板总成12镜向对称设置,左端夹板总成4、右端夹板总成12均在背离若干电池模组7的一侧面的四周设有连续的凸缘20从而分别在背离所述电池模组的一侧面形成凹腔22,见图3,其中的位于顶面的凸缘、位于底面的凸缘分别向凹腔8中央折弯形成下凹的顶部凹槽23、和上凹的底部凹槽24,且顶部凹槽23、底部凹槽24分别与设置于活动件上盖25底面的顶部限位件26、设置于车身地板27上的底部限位件28配合限位。
见图3,左端夹板总成4的顶部凸缘、右端夹板总成12的顶部凸缘上分别设有一可转动的拎手29。进一步的,左端夹板总成4、右端夹板总成12的顶部凸缘上均开设有避让凹槽30,拎手的两端分别通过螺丝33可转动地设置于避让凹槽30的两端槽壁上;避让凹槽30的槽底板向下折弯形成顶部凹槽23。
见图4、图5和图7,顶部凹槽23、底部凹槽24均分别为与顶部限位件26、底部限位件28相配合的梯形凹槽,顶部凹槽23、底部凹槽24位于电池模组的一侧分别设有侧端限位部31、32,侧端限位部31、32的一侧面36、37分别为与顶部限位件26、底部限位件28相配合的斜面,图4和图5中,顶部凹槽23 的槽壁面34、35以及侧端限位部31的侧面36均为与顶部限位件26配合的限位结构面,底部凹槽24槽壁面38、21以及侧端限位部32的侧面37均为与底部限位件28配合的限位结构面。
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组的整体总质量在8kg~25kg之间,左端夹板总成4与右端夹板总成12之间的距离L的范围在400mm~600mm之间,总电压在36V~ 55V之间。
电源输出极板包括总正铝板9与总负铝板10,总正铝板9、总负铝板10并排地夹装于若干电池模组7与右侧绝缘板11之间,且总正铝板9、总负铝板10 分别套装于位于相应的螺杆8上,总正铝板9的底部设有正极柱39,总负铝板 10的底部设有负极柱40。
见图6,电池管理盒包括管理盒底壳13和管理盒上盖17,管理盒底壳13嵌装于右端夹板总成12的凹腔22内并且管理盒底壳13的外周型面与凹腔的内周型面配合,管理盒上盖17通过自攻螺钉18紧固于管理盒底壳13上,管理盒底壳13上设有总电流正极输出端子41和总电流负极输出端子42,正极柱39、负极柱40分别穿过右侧绝缘板10、右端夹板总成12后伸入电池管理盒内,正极柱39与总电流正极输出端子41之间通过正极管理元件43连接,负极柱40与总电流负极输出端子42之间通过负极电流检测元件44连接,总电流正极输出端子41、总电流负极输出端子42分别穿过管理盒上盖17后连接相应的正负引出端线19。图6中,45为螺栓,用于正极柱39与正极管理元件43连接、负极柱与负极电流管理元件44连接;电池管理盒通过将管理盒底壳13嵌装于右端夹板总成12侧面的凹腔22内且管理盒底壳通过管理盒上盖密封,从而动力电池管理盒与动力电池的端夹板总成形成一整体结构,因而大大节省的安装空间;并且其采用了直插式的连接方式,即动力电池组的正极柱39、负极柱40直接穿过右端夹板总成12、管理器底壳13、管理器底壳13后分别通过正极管理元件 43、负极电流检测元件44连接与电池管理盒内的总电流正极输出端子41、总电流负极输出端子42连接,因此动力电池组的输出电极与电池管理盒之间无外露的导线连接,有效避免了安全隐患。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9)

1.一种便于人工更换的动力电池组,其包括若干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电池模组依次串接并通过螺杆紧固,所述螺杆的左侧端依次穿过导电铝板、左侧绝缘板、左端夹板总成后与螺母并紧,所述螺杆右侧端依次穿过电源输出极板、右侧绝缘板、右端夹板总成、电池管理盒后通过螺母并紧,且所述电池管理盒嵌装于所述右端夹板总成内,所述电池管理盒设有正负引出端线,所述左端夹板总成与右端夹板总成镜向对称设置,所述左端夹板总成、右端夹板总成均在背离所述电池模组的一侧面的四周设有连续的凸缘从而分别在背离所述电池模组的一侧面形成凹腔,其中的位于顶面的凸缘、位于底面的凸缘分别向所述凹腔中央折弯形成下凹的顶部凹槽、和上凹的底部凹槽,所述顶部凹槽、底部凹槽分别与设置于活动件上盖底面的顶部限位件、设置于车身地板上的底部限位件配合限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人工更换的动力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端夹板总成的顶部凸缘、右端夹板总成的顶部凸缘上分别设有一可转动的拎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人工更换的动力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端夹板总成、右端夹板总成的顶部凸缘上均开设有避让凹槽,所述拎手的两端分别通过螺丝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避让凹槽的两端槽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便于人工更换的动力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避让凹槽的槽底板向下折弯形成所述顶部凹槽。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所述的一种便于人工更换的动力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凹槽、底部凹槽均分别为与顶部限位件、底部限位件相配合的梯形凹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便于人工更换的动力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凹槽、底部凹槽位于所述电池模组的一侧分别设有侧端限位部,所述侧端限位部分别为与所述顶部限位件、底部限位件相配合的斜面。
7.根据权利要求1~4或6中任一所述的一种便于人工更换的动力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组的整体总质量在8kg~25kg之间,所述左端夹板总成与右端夹板总成之间的距离L的范围在400mm~600mm之间,总电压在36V~55V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便于人工更换的动力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输出极板包括总正铝板与总负铝板,所述总正铝板、总负铝板并排地夹装于所述若干电池模组与所述右侧绝缘板之间,且所述总正铝板、总负铝板分别套装于位于相应的螺杆上,所述总正铝板的底部设有正极柱,所述总负铝板的底部设有负极柱。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便于人工更换的动力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管理盒包括管理盒底壳和管理盒上盖,所述管理盒底壳嵌装于所述右端夹板总成的凹腔内并且所述管理盒底壳的外周型面与所述凹腔的内周型面配合,所述管理盒上盖通过自攻螺钉紧固于所述管理盒底壳上,所述管理盒底壳上设有总电流正极输出端子和总电流负极输出端子,所述正极柱、负极柱分别穿过所述右侧绝缘板、右端夹板总成后伸入所述电池管理盒内,并且所述正极柱与总电流正极输出端子之间通过正极管理元件连接,所述负极柱与总电流负极输出端子之间通过负极电流检测元件连接,所述总电流正极输出端子、总电流负极输出端子分别穿过所述管理盒上盖后连接相应的正负引出端线。
CN201820495674.7U 2018-04-09 2018-04-09 一种便于人工更换的动力电池组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85706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495674.7U CN208570693U (zh) 2018-04-09 2018-04-09 一种便于人工更换的动力电池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495674.7U CN208570693U (zh) 2018-04-09 2018-04-09 一种便于人工更换的动力电池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570693U true CN208570693U (zh) 2019-03-01

Family

ID=654802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495674.7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8570693U (zh) 2018-04-09 2018-04-09 一种便于人工更换的动力电池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57069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61683A (zh) * 2018-04-09 2018-08-28 捷星新能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人工更换的动力电池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61683A (zh) * 2018-04-09 2018-08-28 捷星新能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人工更换的动力电池组
CN108461683B (zh) * 2018-04-09 2023-09-29 捷星新能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人工更换的动力电池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602177B (zh) 一种适用软包动力电池的模组顶部加热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2931415B (zh) 一种铅酸蓄电池复合板栅以及极板和电池
CN207818737U (zh) 电池、电池组以及汽车
CN201408805Y (zh) 一种动力电池模块
CN108134141A (zh) 一种无隔膜静态锌溴电池
CN208570693U (zh) 一种便于人工更换的动力电池组
CN209691893U (zh) 复合动力储能电芯
CN207993947U (zh) 串并联组合式蓄电池组
EA016661B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накопления электроэнергии
CN108461698A (zh) 串并联组合式蓄电池组
CN105932190B (zh) 车载磷酸铁锂电池包
CN204991877U (zh) 一种多极耳锂离子动力电池
CN208422969U (zh) 一种4v航标用铅酸蓄电池
CN203406338U (zh) 电池罩及含其的动力电池包
CN107768682A (zh) 一种铅酸蓄电池高导电板栅结构及加工方法
CN108461683A (zh) 一种便于人工更换的动力电池组
CN109167065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205303200U (zh) 锂离子电容器模组
CN207021742U (zh) 一种散热好的锂电池充电器
CN211017326U (zh) 一种铅酸蓄电池的均匀加热装置
CN206640351U (zh) 一种给蓄电池充电的充电装置
CN103633286A (zh) 梯形均衡蓄电池
CN220400848U (zh) 一种用于电池的电流稳定结构及圆柱钠离子电池
CN206059466U (zh) 一种高能的组合式蓄电池
CN114566722B (zh) 一种长寿命铅酸蓄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301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0929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301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