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422969U - 一种4v航标用铅酸蓄电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4v航标用铅酸蓄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422969U
CN208422969U CN201821249442.XU CN201821249442U CN208422969U CN 208422969 U CN208422969 U CN 208422969U CN 201821249442 U CN201821249442 U CN 201821249442U CN 208422969 U CN208422969 U CN 2084229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negative
positive
bus
gro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24944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谭志坚
谭沛泉
刘沛聪
杨丹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ai Neng New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ai Neng New Ener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ai Neng New Ener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ai Neng New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24944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4229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4229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42296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4V航标用铅酸蓄电池,其特点在于包括电池壳、电池盖、正极柱、负极柱、汇流排组、极群组件、遮盖片,其中电池壳上开设有安放腔,且安装腔中设有电解液;极群组件包括第一极群组、第二极群组、第三极群组、第四极群组、第五极群组、第六极群组,第一极群组、第二极群组、第三极群组分别设于其中三个安放腔中并分别通过汇流排并联一起,第四极群组、第五极群组、第六极群组分别设于另外三个安放腔中并分别通过汇流排并联一起,正极柱与负极柱分别连接在对应汇流排上,电池盖盖置在电池壳上,并使正极柱与负极柱穿置于电池盖上。本实用新型具有组装方便、可靠性高、安全性高、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4V航标用铅酸蓄电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铅酸蓄电池。
背景技术
目前,航标大多采用蓄电池进行供电。而为了给提供充足的电能,大多是将多个电池串联一起给航标提供电能的;在电池安装过程中,需要连接导线,安装的便利性较差;且这样的安装方式需要占用较大的空间;有助于这样方式涉及到的构件较差,十分不便于包装、运输,这给人们带来了许多的不便。同时,现有航标用的蓄电池还存在结构复杂、组装难度大、组装效率低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4V航标用铅酸蓄电池,该4V航标用铅酸蓄电池具有组装方便、可靠性高、安全性高、使用寿命长、体积紧凑、非常适合于航标使用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4V航标用铅酸蓄电池,其特点在于包括电池壳、电池盖、正极柱、负极柱、汇流排组、极群组件、遮盖片,其中电池壳的顶面上从左至右依次开设有第一安放腔、第二安放腔、第三安放腔、第四安放腔、第五安放腔、第六安放腔,所述第一安放腔、第二安放腔、第三安放腔、第四安放腔、第五安放腔与第六安放腔中分别设有电解液;所述电池盖外表面的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第一沉头孔、第二沉头孔,所述电池盖上设有安全阀;所述汇流排组包括第一正极汇流排、第二正极汇流排、第三正极汇流排、第一负极汇流排、第二负极汇流排、第三负极汇流排,所述第一正极汇流排、第二正极汇流排与第三正极汇流排底部分别设有若干连接凸条,所述第一正极汇流排上设有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二正极汇流排上分别设有第二连接件与第三连接件,所述第三正极汇流排上设有第四连接件,所述第一负极汇流排、第二负极汇流排与第三负极汇流排底部分别设有若干连接凸起,所述第一负极汇流排上设有第五连接件,所述第二负极汇流排上分别设有第六连接件与第七连接件,所述第三负极汇流排上设有第八连接件;所述极群组件包括第一极群组、第二极群组、第三极群组、第四极群组、第五极群组、第六极群组,所述第一极群组、第二极群组、第三极群组、第四极群组、第五极群组与第六极群组分别包括若干正极板、若干负极板、若干绝缘板,所述正极板上设有正极活性物,所述负极板上设有负极活性物,各正极板与负极板交差叠放一起,相邻的正极板与负极板之间由绝缘板隔开;所述第一正极汇流排的连接凸条分别与第一极群组的正极板相接,所述正极柱一端连接在第一正极汇流排上,所述第二正极汇流排的连接凸条分别与第二极群组的正极板相接,所述第三正极汇流排的连接凸条分别与第三极群组的正极板相接,所述第一负极汇流排的连接凸起分别与第四极群组的负极板相接,所述第二负极汇流排的连接凸起分别与第五极群组的负极板相接,所述第三负极汇流排的连接凸起分别与第六极群组的负极板相接,所述负极柱一端连接在第三负极汇流排上,所述第一极群组设置在第一安放腔中,所述第二极群组设置在第二安放腔中,并使第二连接件与第一连接件相接,所述第三极群组设置在第三安放腔中,并使第四连接件与第三连接件相接,所述第四极群组设置在第四安放腔中,所述第五极群组设置在第五安放腔中,并使第六连接件与第五连接件相接,所述第六极群组设置在第六安放腔中,并使第八连接件与第七连接件相接,所述电池盖盖置在电池壳的顶面上,并使电池盖对第一安放腔、第二安放腔、第三安放腔、第四安放腔、第五安放腔与第六安放腔腔口形成遮盖作用,还使正极柱另一端穿过电池盖上的第一沉头孔后穿置于电池盖外,以及使负极柱另一端穿过电池盖上的第二沉头孔后穿置于电池盖外,所述第一沉头孔中设有密封圈,并使该密封圈套装于正极柱上,所述第二沉头孔中设有密封圈,并使该密封圈套装于负极柱上,所述第一沉头孔与第二沉头孔中分别填充有密封胶,在位于电池盖外侧的正极柱上设有正极铜端子,在位于电池盖外侧的负极柱上设有负极铜端子,所述遮盖片盖置在电池盖上,并使遮盖片遮盖于安全阀上。
在前述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提高正极柱与负极柱安装的便利性与可靠性,所述正极柱与负极柱分别由第一座体、第一柱体构成,所述第一柱体的横截面呈圆形,所述第一柱体一端连接在第一座体上,所述正极柱的第一座体焊接在第一正极汇流排上,所述负极柱的第一座体焊接在第三负极汇流排上。
在前述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提高蓄电池组装的便利性,所述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第三连接件、第四连接件、第五连接件、第六连接件、第七连接件与第八连接件分别由第二座体、第二柱体构成,所述第二柱体的横截面呈半圆形,所述第二柱体一端连接在第二座体上,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二座体焊接在第一正极汇流排上,所述第二连接件与第三连接件的第二座体焊接在第二正极汇流排上,所述第四连接件的第二座体焊接在第三正极汇流排上,所述第五连接件的第二座体焊接在第一负极汇流排上,所述第六连接件与第七连接件的第二座体焊接在第二负极汇流排上,所述第八连接件的第二座体焊接在第三负极汇流排上,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二柱体与第二连接件的第二柱体相接,所述第三连接件的第二柱体与第四连接件的第二柱体相接,所述第五连接件的第二柱体与第六连接件的第二柱体相接,所述第七连接件的第二柱体与第八连接件的第二柱体相接。
在前述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提高蓄电池的密封性,所述电池壳的顶面四周侧边上设有环形凸部,所述电池盖底部开设有与环形凸部相配的环形卡槽,所述环形卡槽卡装在环形凸部上。
在前述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提高正极板与连接凸条连接的便利性,及进一步提高负极板与连接凸起连接的便利性,所述正极板侧边上设有第一凸条部,所述连接凸条与第一凸条部相接;所述负极板侧边上设有第二凸条部,所述连接凸起与第二凸条部相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1)由于第一沉头孔中的正极柱上套装有密封圈,且在第一沉头孔中还填充有密封胶,这能有效地提高正极柱出的密封性,从而有助于提高蓄电池的可靠性。由于第二沉头孔中的负极柱上套装有密封圈,且在第二沉头孔中还填充有密封胶,这能有效地提高负极柱出的密封性,从而有助于提高蓄电池的可靠性。而通过第一沉头孔的开设,不仅能对密封圈形成很好的限位定位作用,还能给密封胶提供一个很好的填充空间,这有助于提高蓄电池的密封作用。而通过第二沉头孔的开设,不仅能对密封圈形成很好的限位定位作用,还能给密封胶提供一个很好的填充空间,这有助于提高蓄电池的密封作用。由于第一正极汇流排、第二正极汇流排与第三正极汇流排底部分别设有若干连接凸条,通过连接凸条的设置,可以提高第一正极汇流排、第二正极汇流排、第三正极汇流排与各正极板相接的便利性。通过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第三连接件与第四连接件的设置,可以提高第一正极汇流排、第二正极汇流排与第三正极汇流排并联一起的便利性,从而有助于提高蓄电池制造的便利性。由于第一负极汇流排、第二负极汇流排与第三负极汇流排底部分别设有若干连接凸起,通过连接凸起的设置,可以提高第一负极汇流排、第二负极汇流排、第三负极汇流排与各负极板相接的便利性。通过第五连接件、第六连接件、第七连接件与第八连接件的设置,可以提高第一负极汇流排、第二负极汇流排与第三负极汇流排并联一起的便利性,从而有助于提高蓄电池制造的便利性。由于电池壳上开设有第一安放腔、第二安放腔、第三安放腔、第四安放腔、第五安放腔与第六安放腔,还由于极群组件包括第一极群组、第二极群组、第三极群组、第四极群组、第五极群组、第六极群组,其中第一极群组、第二极群组、第三极群组、第四极群组、第五极群组与第六极群组分别设置第一安放腔、第二安放腔、第三安放腔、第四安放腔、第五安放腔与第六安放腔中,且第一极群组、第二极群组与第三极群组是通过第一正极汇流排、第二正极汇流排与第三正极汇流排并联一起的,这样在正极柱与第一正极汇流排相接后,可在正极柱上能产生充足的电能;而第四极群组、第五极群组与第六极群组是通过第一负极汇流排、第二负极汇流排与第三负极汇流排并联一起的,这样在负极柱与第三负极汇流排相接后,可在负极柱上能产生充足的电能;这样本实用新型的蓄电池就能为航标提供充足的电能,无需再将电池通过导线串接起来,这样能提高电池安装的便利性,且该蓄电池实现了集成化的设计,能够减少蓄电池的空间占用,这也有助于提高蓄电池安装的便利性。在该蓄电池制造完成后,可减少包装与运输的数量,这样有助于提高蓄电池包装运输的便利性。由于正极板由铅钙锡铝合金制成,且本实用新型对组成成分的配比做出了优化,这能使正极板上产生稳定的正电压,从而有助于提高蓄电池的可靠性。由于负极板由铅钙锡铝合金制成,且本实用新型对组成成分的配比做出了优化,这能使负极板上产生稳定的负电压,从而有助于提高蓄电池的可靠性。由于电池盖在盖置于电池壳的顶面上后,能同时对第一安放腔、第二安放腔、第三安放腔、第四安放腔、第五安放腔与第六安放腔腔口形成遮盖作用,这能提高蓄电池组装的便利性,从而有助于提高蓄电池加工的效率。由于正极柱与负极柱上分别正极铜端子与负极铜端子,由于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这能提高外部导线连接的可靠性。通过安全阀的设置,有助于提高蓄电池的安全性。通过遮盖片的设置,可以对安全阀形成很好的遮盖作用,避免出现误操作的情况,有助于提高蓄电池的可靠性。且这样能使安全阀隐藏起来,这有助于提高蓄电池的美观性与产品档次。该蓄电池的整体结构设计十分可靠,有助于提高蓄电池的使用寿命。(2)本产品内部由3个单格为55Ah极群并联为165Ah单体,然后2个并联为165Ah单体串联为4V电池而成,能降低传统2V电池高度,+4-5组装而使内部电解液反应更均匀,提高了比传统2V电池的活性物利用率。(3)在普通的12V阀控式铅酸蓄电池基础上通过对电池底壳的改造,经过简单加工,使用普通电池外壳,使用专用的极板,改造成为可以量产的航标用4V阀控式铅酸蓄电池。(4)目前没有航标专用的4V阀控式铅酸蓄电池,用户要用4V电池时需用2只2V电池串联使用,安装工作量大,还要连线,占空间大,也不美观。本产品占空间小,安装简单,美观大方,填补了航标专用的4V阀控式铅酸蓄电池的空白。(5)电解液中加入适量气相SiO2胶体,釆用负压加胶,增加液量,改善充电接收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B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正极汇流排与第一极群组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正极汇流排与第二极群组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三正极汇流排与第三极群组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负极汇流排与第四极群组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负极汇流排与第五极群组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三负极汇流排与第六极群组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正极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中负极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中正极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4V航标用铅酸蓄电池,包括电池壳1、电池盖2、正极柱3、负极柱4、汇流排组5、极群组件6、遮盖片7,其中,如图1所示,所述电池壳1的顶面上从左至右依次开设有第一安放腔11、第二安放腔12、第三安放腔13、第四安放腔14、第五安放腔15、第六安放腔16,所述第一安放腔11、第二安放腔12、第三安放腔13、第四安放腔14、第五安放腔15与第六安放腔16中分别设有电解液17;如图2与图3所示,所述电池盖2外表面的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第一沉头孔21、第二沉头孔22,所述电池盖2上设有安全阀8;如图1、图4至图9所示,所述汇流排组5包括第一正极汇流排51、第二正极汇流排52、第三正极汇流排53、第一负极汇流排54、第二负极汇流排55、第三负极汇流排56,所述第一正极汇流排51、第二正极汇流排52与第三正极汇流排53底部分别设有若干连接凸条511,所述第一正极汇流排51上设有第一连接件501,所述第二正极汇流排52上分别设有第二连接件502与第三连接件503,所述第三正极汇流排53上设有第四连接件504,所述第一负极汇流排54、第二负极汇流排55与第三负极汇流排56底部分别设有若干连接凸起541,所述第一负极汇流排54上设有第五连接件505,所述第二负极汇流排55上分别设有第六连接件506与第七连接件507,所述第三负极汇流排56上设有第八连接件508;如图1、图4至图11所示,所述极群组件6包括第一极群组61、第二极群组62、第三极群组63、第四极群组64、第五极群组65、第六极群组66,所述第一极群组61、第二极群组62、第三极群组63、第四极群组64、第五极群组65与第六极群组66分别包括若干正极板601、若干负极板602、若干绝缘板603,所述正极板601上设有正极活性物604,所述负极板602上设有负极活性物605,各正极板601与负极板602交差叠放一起,相邻的正极板601与负极板602之间由绝缘板603隔开,所述正极板601由铅钙锡铝合金制成,其中正极板601中铅含量为98.63%-98.74%、钙含量为0.07%-0.11%、锡含量为1.17%-1.23%、铝含量为0.02%-0.03%,所述负极板602由铅钙锡铝合金制成,其中负极板602中铅含量为99.71%-99.82%、钙含量为0.09%-0.13%、锡含量为0.07%-0.13%、铝含量为0.02%-0.03%;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正极汇流排51的连接凸条511分别与第一极群组61的正极板601相接,所述正极柱3一端连接在第一正极汇流排51上;如图5所示,所述第二正极汇流排52的连接凸条511分别与第二极群组62的正极板601相接;如图6所示,所述第三正极汇流排53的连接凸条511分别与第三极群组63的正极板601相接;如图7所示,所述第一负极汇流排54的连接凸起541分别与第四极群组64的负极板602相接;如图8所示,所述第二负极汇流排55的连接凸起541分别与第五极群组65的负极板602相接;如图9所示,所述第三负极汇流排56的连接凸起541分别与第六极群组66的负极板602相接,所述负极柱4一端连接在第三负极汇流排56上;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极群组61设置在第一安放腔11中,所述第二极群组62设置在第二安放腔12中,并使第二连接件502与第一连接件501相接,所述第三极群组63设置在第三安放腔13中,并使第四连接件504与第三连接件503相接,所述第四极群组64设置在第四安放腔14中,所述第五极群组65设置在第五安放腔15中,并使第六连接件506与第五连接件505相接,所述第六极群组66设置在第六安放腔16中,并使第八连接件508与第七连接件507相接;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电池盖2盖置在电池壳1的顶面上,并使电池盖2对第一安放腔11、第二安放腔12、第三安放腔13、第四安放腔14、第五安放腔15与第六安放腔16腔口形成遮盖作用,还使正极柱3另一端穿过电池盖2上的第一沉头孔21后穿置于电池盖2外,以及使负极柱4另一端穿过电池盖2上的第二沉头孔22后穿置于电池盖2外,所述第一沉头孔21中设有密封圈23,并使该密封圈23套装于正极柱3上,所述第二沉头孔22中设有密封圈23,并使该密封圈23套装于负极柱4上,所述第一沉头孔21与第二沉头孔22中分别填充有密封胶24;如图2与图4所示,在位于电池盖2外侧的正极柱3上设有正极铜端子31;如图3与图9所示,在位于电池盖2外侧的负极柱4上设有负极铜端子41; 如图1所示,所述遮盖片7盖置在电池盖2上,并使遮盖片7遮盖于安全阀8上。由于第一沉头孔21中的正极柱3上套装有密封圈23,且在第一沉头孔21中还填充有密封胶24,这能有效地提高正极柱3出的密封性,从而有助于提高蓄电池的可靠性。由于第二沉头孔22中的负极柱4上套装有密封圈23,且在第二沉头孔22中还填充有密封胶24,这能有效地提高负极柱4出的密封性,从而有助于提高蓄电池的可靠性。而通过第一沉头孔21的开设,不仅能对密封圈23形成很好的限位定位作用,还能给密封胶24提供一个很好的填充空间,这有助于提高蓄电池的密封作用。而通过第二沉头孔22的开设,不仅能对密封圈23形成很好的限位定位作用,还能给密封胶24提供一个很好的填充空间,这有助于提高蓄电池的密封作用。由于第一正极汇流排51、第二正极汇流排52与第三正极汇流排53底部分别设有若干连接凸条511,通过连接凸条511的设置,可以提高第一正极汇流排51、第二正极汇流排52、第三正极汇流排53与各正极板601相接的便利性。通过第一连接件501、第二连接件502、第三连接件503与第四连接件504的设置,可以提高第一正极汇流排51、第二正极汇流排52与第三正极汇流排53并联一起的便利性,从而有助于提高蓄电池制造的便利性。由于第一负极汇流排54、第二负极汇流排55与第三负极汇流排56底部分别设有若干连接凸起541,通过连接凸起541的设置,可以提高第一负极汇流排54、第二负极汇流排55、第三负极汇流排56与各负极板602相接的便利性。通过第五连接件505、第六连接件506、第七连接件507与第八连接件508的设置,可以提高第一负极汇流排54、第二负极汇流排55与第三负极汇流排56并联一起的便利性,从而有助于提高蓄电池制造的便利性。由于电池壳1上开设有第一安放腔11、第二安放腔12、第三安放腔13、第四安放腔14、第五安放腔15与第六安放腔16,还由于极群组件6包括第一极群组61、第二极群组62、第三极群组63、第四极群组64、第五极群组65、第六极群组66,其中第一极群组61、第二极群组62、第三极群组63、第四极群组64、第五极群组65与第六极群组66分别设置第一安放腔11、第二安放腔12、第三安放腔13、第四安放腔14、第五安放腔15与第六安放腔16中,且第一极群组61、第二极群组62与第三极群组63是通过第一正极汇流排51、第二正极汇流排52与第三正极汇流排53并联一起的,这样在正极柱3与第一正极汇流排51相接后,可在正极柱3上能产生充足的电能;而第四极群组64、第五极群组65与第六极群组66是通过第一负极汇流排54、第二负极汇流排55与第三负极汇流排56并联一起的,这样在负极柱4与第三负极汇流排56相接后,可在负极柱4上能产生充足的电能;这样本实用新型的蓄电池就能为航标提供充足的电能,无需再将电池通过导线串接起来,这样能提高电池安装的便利性,且该蓄电池实现了集成化的设计,能够减少蓄电池的空间占用,这也有助于提高蓄电池安装的便利性。在该蓄电池制造完成后,可减少包装与运输的数量,这样有助于提高蓄电池包装运输的便利性。由于正极板601由铅钙锡铝合金制成,且本实用新型对组成成分的配比做出了优化,这能使正极板601上产生稳定的正电压,从而有助于提高蓄电池的可靠性。由于负极板602由铅钙锡铝合金制成,且本实用新型对组成成分的配比做出了优化,这能使负极板602上产生稳定的负电压,从而有助于提高蓄电池的可靠性。由于电池盖2在盖置于电池壳1的顶面上后,能同时对第一安放腔11、第二安放腔12、第三安放腔13、第四安放腔14、第五安放腔15与第六安放腔16腔口形成遮盖作用,这能提高蓄电池组装的便利性,从而有助于提高蓄电池加工的效率。由于正极柱3与负极柱4上分别正极铜端子31与负极铜端子41,由于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这能提高外部导线连接的可靠性。通过安全阀8的设置,有助于提高蓄电池的安全性。通过遮盖片7的设置,可以对安全阀8形成很好的遮盖作用,避免出现误操作的情况,有助于提高蓄电池的可靠性。且这样能使安全阀8隐藏起来,这有助于提高蓄电池的美观性与产品档次。该蓄电池的整体结构设计十分可靠,有助于提高蓄电池的使用寿命。
所述电解液17采用传统的电解液,其中在图1中的第一安放腔11、第二安放腔12、第三安放腔13、第四安放腔14、第五安放腔15与第六安放腔16中,由点组成的阴影区域为电解液17。
正极板601与负极板602为带网格的板体。所述正极活性物604采用传统的正极活性物;所述负极活性物605采用传统的负极活性物。
通过实验证明,在正极板601与负极板602采用上述原料配比时,能够显著地提高电压的稳定性,从而有助于提高蓄电池的可靠性。
所述正极铜端子31与负极铜端子41分别由黄铜制成。
在前述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提高正极柱与负极柱安装的便利性与可靠性,如图4、图9与图12所示,所述正极柱3与负极柱4分别由第一座体301、第一柱体302构成,所述第一柱体302的横截面呈圆形,所述第一柱体302一端连接在第一座体301上,所述正极柱3的第一座体301焊接在第一正极汇流排51上,所述负极柱4的第一座体301焊接在第三负极汇流排56上。上述中的正极柱3与负极柱4的结构十分简单,有助于提高它们制造的便利性,且还有助于提高正极柱3与负极柱4安装的便利性与可靠性。由于第一柱体302的横截面呈圆形,这有助于提高导电性能,从而有助于提高蓄电池的可靠性。由于正极柱3与负极柱4的完全结构相同,所以这里只展示正极柱3的结构示意图,这不妨碍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
在前述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提高蓄电池组装的便利性,如图4至图9、图13所示,所述第一连接件501、第二连接件502、第三连接件503、第四连接件504、第五连接件505、第六连接件506、第七连接件507与第八连接件508分别由第二座体303、第二柱体304构成,所述第二柱体304的横截面呈半圆形,所述第二柱体304一端连接在第二座体303上,所述第一连接件501的第二座体303焊接在第一正极汇流排51上,所述第二连接件502与第三连接件503的第二座体303焊接在第二正极汇流排52上,所述第四连接件504的第二座体303焊接在第三正极汇流排53上,所述第五连接件505的第二座体303焊接在第一负极汇流排54上,所述第六连接件506与第七连接件507的第二座体303焊接在第二负极汇流排55上,所述第八连接件508的第二座体303焊接在第三负极汇流排56上,所述第一连接件501的第二柱体304与第二连接件502的第二柱体304相接,所述第三连接件503的第二柱体304与第四连接件504的第二柱体304相接,所述第五连接件505的第二柱体304与第六连接件506的第二柱体304相接,所述第七连接件507的第二柱体304与第八连接件508的第二柱体304相接。上述中的第一连接件501、第二连接件502、第三连接件503、第四连接件504、第五连接件505、第六连接件506、第七连接件507与第八连接件508十分简单,有助于提高它们制造的便利性,即可进一步提高蓄电池组装的便利性,且通过这样的设计,有助于提高它们安装固定的便利性与可靠性。由于第二柱体304的横截面呈半圆形,这样既能减少原材料的应用,有助于降低加工成本。且在柱体连接过程中,可使两个第二柱体304侧壁上的平面呈相对设置,这样可便于将两个第二柱体304焊接一起,且有助于提高焊接的可靠性。所述第二座体303与第二柱体304由导电材料制造而成。所述第二座体303与第二柱体304为一体制造而成的。由于第一连接件501、第二连接件502、第三连接件503、第四连接件504、第五连接件505、第六连接件506、第七连接件507与第八连接件508的基本结构相同(仅在第二柱体304的长度上有区别),所以这里只展示第一连接件501的结构示意图,这不妨碍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
在前述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提高蓄电池的密封性,如图1所示,所述电池壳1的顶面四周侧边上设有环形凸部101,所述电池盖2底部开设有与环形凸部101相配的环形卡槽25,所述环形卡槽25卡装在环形凸部101上。通过环形凸部101与环形卡槽25的设置,可进一步提高电池盖2盖置的可靠性,并能进一步提高蓄电池的密封性,从而可进一步提高蓄电池的可靠性。所述环形凸部101上涂装有密封胶。
在前述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提高正极板与连接凸条连接的便利性,及进一步提高负极板与连接凸起连接的便利性,如图4至图11所示,所述正极板601侧边上设有第一凸条部611,所述连接凸条511与第一凸条部611相接;所述负极板602侧边上设有第二凸条部612,所述连接凸起541与第二凸条部612相接。通过第一凸条部611与第二凸条部612的设置,可进一步提高正极板601与连接凸条511连接的便利性,与进一步提高负极板602与连接凸起541连接的便利性,从而可进一步提高蓄电池的加工效率。

Claims (5)

1.一种4V航标用铅酸蓄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壳(1)、电池盖(2)、正极柱(3)、负极柱(4)、汇流排组(5)、极群组件(6)、遮盖片(7),其中电池壳(1)的顶面上从左至右依次开设有第一安放腔(11)、第二安放腔(12)、第三安放腔(13)、第四安放腔(14)、第五安放腔(15)、第六安放腔(16),所述第一安放腔(11)、第二安放腔(12)、第三安放腔(13)、第四安放腔(14)、第五安放腔(15)与第六安放腔(16)中分别设有电解液(17);所述电池盖(2)外表面的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第一沉头孔(21)、第二沉头孔(22),所述电池盖(2)上设有安全阀(8);所述汇流排组(5)包括第一正极汇流排(51)、第二正极汇流排(52)、第三正极汇流排(53)、第一负极汇流排(54)、第二负极汇流排(55)、第三负极汇流排(56),所述第一正极汇流排(51)、第二正极汇流排(52)与第三正极汇流排(53)底部分别设有若干连接凸条(511),所述第一正极汇流排(51)上设有第一连接件(501),所述第二正极汇流排(52)上分别设有第二连接件(502)与第三连接件(503),所述第三正极汇流排(53)上设有第四连接件(504),所述第一负极汇流排(54)、第二负极汇流排(55)与第三负极汇流排(56)底部分别设有若干连接凸起(541),所述第一负极汇流排(54)上设有第五连接件(505),所述第二负极汇流排(55)上分别设有第六连接件(506)与第七连接件(507),所述第三负极汇流排(56)上设有第八连接件(508);所述极群组件(6)包括第一极群组(61)、第二极群组(62)、第三极群组(63)、第四极群组(64)、第五极群组(65)、第六极群组(66),所述第一极群组(61)、第二极群组(62)、第三极群组(63)、第四极群组(64)、第五极群组(65)与第六极群组(66)分别包括若干正极板(601)、若干负极板(602)、若干绝缘板(603),所述正极板(601)上设有正极活性物(604),所述负极板(602)上设有负极活性物(605),各正极板(601)与负极板(602)交差叠放一起,相邻的正极板(601)与负极板(602)之间由绝缘板(603)隔开;所述第一正极汇流排(51)的连接凸条(511)分别与第一极群组(61)的正极板(601)相接,所述正极柱(3)一端连接在第一正极汇流排(51)上,所述第二正极汇流排(52)的连接凸条(511)分别与第二极群组(62)的正极板(601)相接,所述第三正极汇流排(53)的连接凸条(511)分别与第三极群组(63)的正极板(601)相接,所述第一负极汇流排(54)的连接凸起(541)分别与第四极群组(64)的负极板(602)相接,所述第二负极汇流排(55)的连接凸起(541)分别与第五极群组(65)的负极板(602)相接,所述第三负极汇流排(56)的连接凸起(541)分别与第六极群组(66)的负极板(602)相接,所述负极柱(4)一端连接在第三负极汇流排(56)上,所述第一极群组(61)设置在第一安放腔(11)中,所述第二极群组(62)设置在第二安放腔(12)中,并使第二连接件(502)与第一连接件(501)相接,所述第三极群组(63)设置在第三安放腔(13)中,并使第四连接件(504)与第三连接件(503)相接,所述第四极群组(64)设置在第四安放腔(14)中,所述第五极群组(65)设置在第五安放腔(15)中,并使第六连接件(506)与第五连接件(505)相接,所述第六极群组(66)设置在第六安放腔(16)中,并使第八连接件(508)与第七连接件(507)相接,所述电池盖(2)盖置在电池壳(1)的顶面上,并使电池盖(2)对第一安放腔(11)、第二安放腔(12)、第三安放腔(13)、第四安放腔(14)、第五安放腔(15)与第六安放腔(16)腔口形成遮盖作用,还使正极柱(3)另一端穿过电池盖(2)上的第一沉头孔(21)后穿置于电池盖(2)外,以及使负极柱(4)另一端穿过电池盖(2)上的第二沉头孔(22)后穿置于电池盖(2)外,所述第一沉头孔(21)中设有密封圈(23),并使该密封圈(23)套装于正极柱(3)上,所述第二沉头孔(22)中设有密封圈(23),并使该密封圈(23)套装于负极柱(4)上,所述第一沉头孔(21)与第二沉头孔(22)中分别填充有密封胶(24),在位于电池盖(2)外侧的正极柱(3)上设有正极铜端子(31),在位于电池盖(2)外侧的负极柱(4)上设有负极铜端子(41),所述遮盖片(7)盖置在电池盖(2)上,并使遮盖片(7)遮盖于安全阀(8)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4V航标用铅酸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柱(3)与负极柱(4)分别由第一座体(301)、第一柱体(302)构成,所述第一柱体(302)的横截面呈圆形,所述第一柱体(302)一端连接在第一座体(301)上,所述正极柱(3)的第一座体(301)焊接在第一正极汇流排(51)上,所述负极柱(4)的第一座体(301)焊接在第三负极汇流排(56)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4V航标用铅酸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501)、第二连接件(502)、第三连接件(503)、第四连接件(504)、第五连接件(505)、第六连接件(506)、第七连接件(507)与第八连接件(508)分别由第二座体(303)、第二柱体(304)构成,所述第二柱体(304)的横截面呈半圆形,所述第二柱体(304)一端连接在第二座体(303)上,所述第一连接件(501)的第二座体(303)焊接在第一正极汇流排(51)上,所述第二连接件(502)与第三连接件(503)的第二座体(303)焊接在第二正极汇流排(52)上,所述第四连接件(504)的第二座体(303)焊接在第三正极汇流排(53)上,所述第五连接件(505)的第二座体(303)焊接在第一负极汇流排(54)上,所述第六连接件(506)与第七连接件(507)的第二座体(303)焊接在第二负极汇流排(55)上,所述第八连接件(508)的第二座体(303)焊接在第三负极汇流排(56)上,所述第一连接件(501)的第二柱体(304)与第二连接件(502)的第二柱体(304)相接,所述第三连接件(503)的第二柱体(304)与第四连接件(504)的第二柱体(304)相接,所述第五连接件(505)的第二柱体(304)与第六连接件(506)的第二柱体(304)相接,所述第七连接件(507)的第二柱体(304)与第八连接件(508)的第二柱体(304)相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4V航标用铅酸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壳(1)的顶面四周侧边上设有环形凸部(101),所述电池盖(2)底部开设有与环形凸部(101)相配的环形卡槽(25),所述环形卡槽(25)卡装在环形凸部(101)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4V航标用铅酸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板(601)侧边上设有第一凸条部(611),所述连接凸条(511)与第一凸条部(611)相接;所述负极板(602)侧边上设有第二凸条部(612),所述连接凸起(541)与第二凸条部(612)相接。
CN201821249442.XU 2018-08-04 2018-08-04 一种4v航标用铅酸蓄电池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4229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249442.XU CN208422969U (zh) 2018-08-04 2018-08-04 一种4v航标用铅酸蓄电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249442.XU CN208422969U (zh) 2018-08-04 2018-08-04 一种4v航标用铅酸蓄电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422969U true CN208422969U (zh) 2019-01-22

Family

ID=651215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249442.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422969U (zh) 2018-08-04 2018-08-04 一种4v航标用铅酸蓄电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42296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90343A (zh) * 2019-06-11 2019-08-30 米开(武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纳米硅耐温电池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90343A (zh) * 2019-06-11 2019-08-30 米开(武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纳米硅耐温电池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08633A (zh) 一种水平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CN101141010A (zh) 高电压动力型锂离子可充电电池
CN207818737U (zh) 电池、电池组以及汽车
CN202797173U (zh) 低发热高效率2.5v镍氢动力电池
CN208422969U (zh) 一种4v航标用铅酸蓄电池
CN110311164A (zh) 可拆卸混合形态的锂离子电池并联增压增容电池组结构
CN210607513U (zh) 一种动力循环用阀控密封铅酸蓄电池
CN202268440U (zh) 水平电池
CN201397836Y (zh) 一种多串并圆型锂离子电池组连接结构
CN202585596U (zh) 一种具有高能量的蓄电池
CN110137580A (zh) 铅蓄电池
CN103123959A (zh) 一种具有高能量的蓄电池
CN109004114A (zh) 一种4v航标用铅酸蓄电池
CN208570693U (zh) 一种便于人工更换的动力电池组
CN2896540Y (zh) 高能组合式蓄电池
CN101651202A (zh) 蓄电池的电极设置方法及蓄电池
CN209150256U (zh) 一种高功率异向导流蓄电池
CN203617396U (zh) 梯形均衡蓄电池
CN208753377U (zh) 一种分离式电池壳体
CN207441845U (zh) 一种铅蓄电池
CN202839819U (zh) 一种动力锂离子电池的极耳与端子连接结构
CN216250796U (zh) 一种连片式板栅组件和铅酸蓄电池
CN205508955U (zh) 一种聚合物锂离子电池放电结构
CN104143659B (zh) 管分布式蓄电池
CN114566722B (zh) 一种长寿命铅酸蓄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122

Termination date: 2020080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