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568970U - 一种绝缘检测装置及工装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绝缘检测装置及工装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568970U CN208568970U CN201821223389.6U CN201821223389U CN208568970U CN 208568970 U CN208568970 U CN 208568970U CN 201821223389 U CN201821223389 U CN 201821223389U CN 208568970 U CN208568970 U CN 20856897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robe
- plate
- pole
- arrangement
- negativ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Tests Of Electric Status Of Batte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生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绝缘检测装置及工装。排布探针按预设的位置排布穿设于排布探针板,排布探针的一端与电池模组的正极极柱或负极极柱电连接,另一端与正极板或负极板电接触;正极板或负极板及待测壳板分别与绝缘测试仪器电连接,分别形成正极和负极测试回路;将排布探针划分为多个交错的正极和负极探针区域,相邻的一个正极探针区域和一个负极探针区域为一组,分别对应电性连接每个子模组的所有正极极柱和所有负极极柱,正极板与负极板之间相互交错设置,使得每个正极、负极探针区域中的排布探针分别与正极板、负极板极性对应电性接触。结构简单,使人操作更简便,能够快速换型,提高效率并且降低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生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绝缘检测装置及工装。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模组一般包括多个并排设置且串联的子模组,每个子模组包括多个并排设置且并联的电芯,每个电芯的外部会包裹一层绝缘材料,每个电芯分别设有两个导电端口,一个导电端口为正极极柱,另一个导电端口为负极极柱,每个子模组中所有电芯的正极极柱均位于子模组的一侧,为子模组的正极,所有电芯的负极极柱位于子模组的另一侧,为子模组的负极;把多个子模组串联起来即将每个子模组的正极与下一个子模组的负极以串联的方式电性连接。同时在所有子模组的外部包裹有一层导电壳板。电池模组通电使用时,假如电芯的绝缘层有破损会导致漏电,发生安全事故,为了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需要测量电芯与导电壳板之间的绝缘性,实际上测试电芯的正极极柱与导电壳板之间的绝缘性,负极极柱与导电壳板之间的绝缘性即可。以一个电池模组包括十二个电芯为例,电池模组的电芯排布方式可以分为二并六串、三并四串、四并三串等多种。例如:二并六串即每个子模组包括两个并联的电芯,有六个子模组串联;三并四串即每个子模组包括三个并联的电芯,有四个子模组串联。
现有技术检测时,需要将电池模组的正极极柱或者负极极柱与极柱探针一一对应接触实现电性连接,再通过导线将所有的正极极柱汇合到一个导电板中,所有的负极极柱汇合到另一个导电板,得到一个总正极或者总负极,然后将总正极或者总负极分别与绝缘测试仪器电性连接,进行检测。当要进行电池模组换型,比如说由二并六串换成三并四串时,需要重新寻找每条导线接的是电池模组的正极极柱还是负极极柱,然后将其连接到对应的导电板上,十二个电芯就有24条线,不断地找线接线,很复杂而且耽误时间,因此效率很低,甚至可能接错,导致检测出问题;为了解决此问题,有的在每个导线处设计继电器,切换导线连接的线路的极性,此时需要24个继电器,会导致电气结构很复杂,维护成本很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使人操作更简便,能够快速换型,提高效率并且降低成本的绝缘检测装置。
包括待测电池模组,所述电池模组包括多个并排设置且串联的子模组以及包裹所有子模组的待测壳板,每个子模组包括至少一个具有正极极柱和负极极柱的电芯,所述电芯为多个时,每个子模组中的所有电芯的正极极柱位于一侧,所有负极极柱位于另一侧;
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检测装置包括排布汇流组件,所述排布汇流组件包括排布探针、排布探针板、正极板以及负极板;
所述排布探针按照预设的位置排布穿设于所述排布探针板,所述排布探针的一端与所述电池模组的正极极柱或负极极柱电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正极板或负极板电性接触;所述正极板或者负极板以及所述待测壳板分别与绝缘测试仪器电性连接,形成正极测试回路和负极测试回路;
其中,将所述排布探针划分为多个交错的正极探针区域和负极探针区域,相邻的一个正极探针区域和一个负极探针区域组成一组,分别对应电性连接每个子模组的所有正极极柱和所有负极极柱;
所述正极板与所述负极板之间相互交错设置,使得每个正极探针区域中的所述排布探针与所述正极板电性接触、每个负极探针区域中的所述排布探针与所述负极板电性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排布探针的数量等同于所述电池模组的极柱数量,每个正极探针区域中的所述排布探针数量与每个所述子模组中的所述正极极柱数量相等,每个负极探针区域中的所述排布探针数量与每个所述子模组中的所述负极极柱数量相等。
进一步的,所述绝缘检测装置还包括极柱探针组件,所述极柱探针组件包括多个极柱探针以及装设所述极柱探针的极柱探针板;
所述极柱探针沿极柱方向穿设于所述极柱探针板,且两端均凸出于所述极柱探针板;
所述极柱探针的一端与所述电池模组的正极极柱或负极极柱一一对应接触并电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排布探针一一对应电性连接。
此结构的作用是通过极柱探针组件的极柱探针与电池模组的正极极柱或负极极柱一一对应,电池模组可以与极柱探针相接触,两者之间实现电性连接,电池模组也可以与极柱探针相远离,而断开两者之间的电性连接,实现电池模组的正极极柱或负极极柱与极柱探针同步电性连接或者同步断开,而且既可以电性连接也可断开,需要检测时电连接,不需要检测时就断开,切换方便。
进一步的,所述极柱探针组件还包括安装板;所述极柱探针板固定在所述安装板正对所述电池模组的正极极柱和负极极柱的一侧;所述安装板在所述极柱探针穿出的位置开设有容纳所述极柱探针的通槽。
设置安装板以及通槽带来的有益效果是将极柱探针收容在所述通槽内,起到保护极柱探针的作用。
可选的,所述排布汇流组件还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一侧设有容纳所述正极板与负极板的凹槽,所述排布探针板与所述固定板设有凹槽的一侧固定在一起。
进一步的,所述排布汇流组件还包括部分夹设于所述固定板与所述排布探针板之间的两个相对设置的导向块,所述导向块的一端面固定在所述固定板的端面,所述导向块相对的另一端面设有卡口,所述两个导向块的卡口相对设置,所述排布探针板固定在所述卡口中;带来的有益效果是相对卡口的设置将排布探针板安装在固定板时起到导向作用。
所述排布探针板到所述正极板或者负极板之间的距离与所述排布探针自排布探针板向正极板或负极板方向伸出的长度相同。
带来的有益效果是避免所述排布探针与所述正极板或负极板过度接触产生作用力损伤所述排布探针或者所述正极板或负极板。
进一步的,所述电池模组绝缘检测装置还包括探测机构,所述探测机构设置于邻近电池模组的待测壳板的位置;
所述探测机构包括安装座以及装设在所述安装座上的驱动件、探针组件;
所述探针组件设置在所述驱动件的驱动端,并且所述探针组件在所述驱动件的驱动下直线靠近或者远离所述待测壳板,实现与所述待测壳板的电性连接或者断开。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座包括座板以及设于所述座板上且与之垂直设置的立板;
所述驱动件穿设于所述立板,所述探针组件包括安装架与探测探针,所述驱动件的输出端与所述安装架的一侧固定连接;
所述探测探针装设在所述安装架的另一侧,用于接触或者远离所述待测壳板。
进一步的,所述探测机构还包括导向组件,所述导向组件穿设于所述立板,且沿所述驱动件运动方向平行设置,对所述驱动件的运动进行导向。
带来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导向组件对驱动件的运动进行导向,使得驱动件的运动更加精确,因而也提高了固设于驱动件的驱动端的探测探针的运动精度,避免探测探针与待测壳板接触的位置跑偏因而检测结果失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使人操作更简便,能够快速换型,提高效率并且降低成本的绝缘检测工装,
包括运送单元、顶升机构、绝缘测试仪器以及前述的绝缘检测装置;
所述运送单元用于将所述电池模组运送至目标位置;
所述绝缘检测装置设置于所述电池模组的目标位置的上方,且所述极柱探针一一正对所述电池模组的正极极柱或负极极柱;所述顶升机构用于将所述电池模组顶升至与所述极柱探针接触而实现电性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绝缘检测装置及工装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当需要更换电池模组的型号进行检测时,不需要调整与排布探针相连接的导线,只需要更换不同的正极板以及负极板,就可以实现快速更换不同型号的电池模组进行检测,达到快速换型的目的,从而极大地降低了人工操作的难度进而提高了效率而且降低了维护成本;
同时本绝缘检测装置及工装不仅电气控制简单,而且机械结构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绝缘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排布汇流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排布汇流组件的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的极柱探针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极柱探针组件的主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模组为二并六串的探针排布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模组为三并四串的探针排布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探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绝缘检测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绝缘检测的原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电池模组、10-电芯、11-正极极柱、12-负极极柱、13-待测壳板、2-排布汇流组件、20-子模组、2-排布探针组件、21-排布探针、211-柱形件、2111-台阶、212-弹簧、22-排布探针板、23-正极板、24-负极板、25-固定板、251-凹槽、252-限位条、26-导向块、261-卡口、2611-第一内侧边、2612-第二内侧边、27-连接块、3-极柱探针组件、31-极柱探针、32-极柱探针板、33-安装板、331-通槽、34-把手、4-探测机构、41-探针组件、411-探测探针、412-安装架、42-驱动件、43-导向组件、431-导杆、432-直线轴承、433-限位板、44-安装座、441-座板、442-立板、443-三角板、4421-缺口、4422-通孔、5-支架、51-立柱、52-支撑板、53-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使用的词语“纵向”、“横向”、“竖直”、“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一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或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
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上”、“下”、“上方”、“下方”、等仅表示了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当进行翻转或旋转时,这一相对位置关系可能会发生颠倒或变化。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请参阅图1,图1为电池模组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电池模组1包括多个并排设置且串联的子模组20,每个子模组20包括至少一个电芯10,所述电芯10具有正极极柱11、负极极柱12,每个子模组20中所有电芯10的正极极柱11均位于该子模组20的一侧,所有电芯10的负极极柱12位于该子模组20的另一侧,所有子模组20的外部包围有一层导电壳板,称为待测壳板13,所述待测壳板13与电芯10之间设有绝缘材料,所有的正极极柱11与负极极柱12均位于电池模组1的一个端面。
请参阅图2,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绝缘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绝缘检测装置包括排布汇流组件2、极柱探针组件3、探测机构4以及支架5。
请同时参阅图3至图5,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排布汇流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排布汇流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所述排布汇流组件2包括排布探针21、排布探针板22、正极板23以及负极板24;
所述排布探针21按照预设的位置排布穿设于所述排布探针板22,所述排布探针21的一端与所述电池模组1的正极极柱11或负极极柱12电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正极板23或负极板24电性接触;所述正极板23或者负极板24以及所述待测壳板13分别与绝缘测试仪器电性连接,形成正极测试回路和负极测试回路;
其中,将所述排布探针21划分为多个交错的正极探针区域和负极探针区域,相邻的一个正极探针区域和一个负极探针区域组成一组,分别对应电性连接每个子模组20的所有正极极柱11和所有负极极柱12;
所述正极板23与所述负极板24之间相互交错设置,使得每个正极探针区域中的所述排布探针21与所述正极板23电性接触、每个负极探针区域中的所述排布探针21与所述负极板24电性接触。
具体的,本实施例提供的绝缘检测装置,与电池模组1的正极极柱11电性连接的排布探针21均与正极板23接触实现电性连接,在正极板23上得到了一个总正极;而与电池模组1的负极极柱12电性连接的排布探针21均与负极板24接触实现电性连接,在负极板24上得到了一个总负极;当需要检测电池模组1的正极极柱11与待测壳板13之间的绝缘性,负极极柱12与待测壳板13之间的绝缘性时,只需要将得到的总正极即正极板23与绝缘测试仪器电性连接,总负极即负极板24与绝缘测试仪器电性连接。
所述排布探针21的数量等同于电池模组1的极柱数量,所述极柱数量为所有正极极柱11数量与所有负极极柱12数量之和,每个正极探针区域中的排布探针21数量与每个子模组20中的正极极柱11数量相等,每个负极探针区域中的排布探针21数量与每个子模组20中的负极极柱12数量相等。
本实施例中,所述排布探针21按照预设的位置排布穿设于所述排布探针板22,更具体的,排布探针21可以按照直线排列(可以参阅图8与图9,图中位于正极板23和负极板24上的“+”或“-”为排布探针21与正极板23或者负极板24接触的点,即排布探针21的排布位置),也可以是上下交错排列(可以参阅图3与图4)。
具体的,参阅图4与图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排布探针21包括柱形件211与弹簧212,柱形件211穿设于所述排布探针板22上,并且两端均超出所述排布探针板22;本实施例中的弹簧212套设在柱形件211的一端,且位于所述排布探针板22与正极板23或者负极板24之间,所述柱形件211接触所述正极板23或者负极板24的一端设有膨大的台阶2111,弹簧212的一端抵顶在所述台阶2111的台阶面上,另一端抵顶在所述排布探针板22上。柱形件211可活动地穿设于排布探针板22,将排布探针板22靠近正极板23或者负极板24时需要使弹簧212有一定的压缩,然后再与正极板23或者负极板24固定在一起,所述柱形件211被弹簧212由于压缩产生的弹力推向正极板23或者负极板24,保证排布探针21与正极板23或者负极板24接触贴合的有效性。
具体的,参阅图5,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排布汇流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正极板23与负极板24为两个相互咬合的锯齿件,在锯齿件的一边间隔设置有多个内凹与凸起,两个锯齿件的内凹与凸起相咬合但不接触,更进一步的,所述内凹与凸起的形状为方形,且所述排布探针21电性接触至每个凸起处(参阅图4)。
参阅图3、图4与图5,所述排布汇流组件2还进一步包括固定板25;所述固定板25的一侧设有容纳所述正极板23与负极板24的凹槽251,所述排布探针板22与所述固定板25设有凹槽251的一侧固定在一起。
参阅图5,进一步的,所述正极板23与所述负极板24为上下交错设置,假如正极板23与负极板24沿凹槽251长度方向发生移动而错位,使得排布探针21与正极板23或者负极板24接触失效而检测不准确,为了防止前述情况的发生,在所述凹槽251内设置有限位条252;具体的,本实施例中,限位条252在固定板25的凹槽251内依次排列,继续参阅图4,每两个限位条252之间的空隙刚好容纳正极板23或者负极板24的一个凸起沿凹槽251长度方向的宽度,且与所述凸起的竖直外侧边相接触,每两个限位条252之间沿凹槽251长度方向的最外部刚好容纳在负极板24或正极板23的一个内凹里面,且与所述内凹的平行于自己的内侧边相接触,这样设置使得正极板23和负极板24沿凹槽251长度方向的位置固定,防止发生移动错位;同时所述正极板23与所述负极板24的上下两边的最外侧刚好卡在固定板25的凹槽251的内侧边,且每个限位条252竖直地位于所述正极板23与所述负极板24之间,相对两端分别抵顶在所述正极板23与所述负极板24的内凹处,这样设置使得正极板23和负极板24的竖直位置固定,防止发生竖直方向的移动错位。
另一方面,本实施例中的正极板23与负极板24需要是导电性材料,为了避免所述正极板23与所述负极板24相互接触导致发生电连接影响测试结果,每个限位条252竖直地位于所述正极板23与所述负极板24之间,相对两端分别抵顶在所述正极板23与所述负极板24的内凹处,使得所述正极板23与所述负极板24在竖直方向上不能相互接触。本实施例中的正极板23与负极板24可以为铜、铝等金属导电性材料,为了避免正极板23与负极板24与固定板25发生导电而电连接,固定板25需要为绝缘性材料。
参阅图3,所述排布探针板22通过常用方式,例如螺丝、焊接、铆接等固定方式与所述固定板25固定在一起。
参阅图3与图4,所述排布汇流组件2还包括部分夹设于所述固定板25与所述排布探针板22之间的两个相对设置的导向块26,所述导向块26的一端面固定在所述固定板25的端面,所述导向块25相对的另一端面设有卡口261,所述两个导向块26的卡口261相对设置,所述排布探针板22固定在所述卡口261中。
具体的,每个所述卡口261为L型,具有第一内侧边2611和第二内侧边2612。
两个相对卡口261的两个第一内侧边2611相互平行,且相对两个第一内侧边2611之间的距离与所述排布探针板22的宽度大致相等,分别卡住所述排布探针板22宽度方向的相对两端,当所述排布探针板22与所述固定板25安装固定在一起时,将所述排布探针板22沿所述两个平行第一内侧边2611卡入,此时两个平行的第一内侧边2611具有导向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排布探针板22到所述正极板23或者负极板24之间的距离与所述排布探针21自排布探针板22向正极板23或负极板24方向伸出的长度相同。
具体的,所述排布探针板22沿所述两个平行第一内侧边2611卡入,直到所述排布探针板22邻近所述固定板25的端面抵顶在所述每个卡口261的第二内侧边2612即安装完成,所述两个第二内侧边2612位于同一平面,由于第二内侧边2612的阻挡,使得所述排布探针板22无法继续靠近所述固定板25,同时卡口261的第二内侧边2612到所述正极板23或者负极板24的距离与所述排布探针21自排布探针板22向正极板或负极板方向伸出的长度相同,避免所述排布探针21与所述正极板23或负极板24过度接触产生作用力损伤所述排布探针21或者所述正极板23或负极板24。
继续参阅图2、图6与图7,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极柱探针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极柱探针组件的主视图。
所述极柱探针组件3包括多个极柱探针31以及极柱探针板32;
所述极柱探针31沿极柱方向穿设于所述极柱探针板32,且两端均凸出于所述极柱探针板32;
所述极柱探针31的一端与所述电池模组1的正极极柱11或负极极柱12一一对应接触并电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排布探针21一一对应电性连接。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所述极柱探针31的另一端通过导线与所述排布探针21一一对应电性连接。
具体的,电池模组1位于所述极柱探针板32的一侧,且电池模组1的正极极柱11和负极极柱12正对极柱探针板32;所述极柱探针31的数量与所述极柱数量相同,并且沿极柱方向穿设于所述极柱探针板32,每个极柱探针31的位置与每个正极极柱11或者每个负极极柱12的位置一一对应,且同轴设置;当电池模组1直线移动靠近所述极柱探针板32时,所述极柱探针31与相应的正极极柱11或者负极极柱12接触而实现电性连接。
更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池模组1位于所述极柱探针板32的正下方,电池模组1在顶升机构(图中未标示出)的作用下上升或者下降,使得所述极柱探针31与相应的正极极柱11或者负极极柱12接触或者断开。
所述极柱探针组件3还进一步包括安装板33;所述极柱探针板32固定在所述安装板33正对所述电池模组1的的正极极柱11和负极极柱12的一侧;所述安装板33在所述极柱探针31穿出的位置开设有容纳所述极柱探针31的通槽331。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极柱探针31沿极柱方向穿过所述极柱探针板32时,其中一端超出所述极柱探针板32到达所述安装板33,所述安装板33在极柱探针31穿出的位置有遮挡,所以需要同时在所述安装板33的相应位置开设容纳所述极柱探针31的通槽331。设置安装板33以及通槽331的好处是将极柱探针31收容在所述通槽331内,起到保护极柱探针31的作用。
优选的,为了便于拿持,所述安装板33上还设有把手34。
请结合图8与图9,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模组为二并六串的探针排布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模组为三并四串的探针排布图;图中的23为正极板,24为负极板,位于正极板23上的“+”以及负极板24上的“-”分别为排布探针21与正极板23或者负极板24接触的位置,排布探针21以直线方式设置在排布探针板22上,将由二并六串的电池模组1更换成三并四串型的电池模组1时,从图中可以看出排布探针21的位置并没有发生变化,因此不需要调整排布探针21的位置排布,也就不需要更换排布探针板22;排布探针板22与排布探针21不变的话,与排布探针21相连接的导线也就不需要变动,只需要更换不同的正极板23以及负极板24;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将刚好能接触到两个排布探针21的凸起换成能接触到三个排布探针21的凸起的正极板23与负极板24即可,由于不需要寻找每根导线接触到的到底是正极极柱11还是负极极柱12,再重新接线,使得人工操作很方便,大大节省了换型时间,实现快速更换不同型号的电池模组1进行检测,达到快速换型的目的。
请参阅图2与图10,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探测机构的立体图。所述探测机构4设置于邻近电池模组1的待测壳板13的位置;
所述探测机构4包括安装座44以及装设在所述安装座44上的驱动件42、探针组件41;
所述探针组件41设置在所述驱动件42的驱动端,并且所述探针组件41在所述驱动件42的驱动下直线靠近或者远离所述待测壳板13,实现与所述待测壳板13的电性连接或者断开。
具体的,所述安装座44包括座板441、设于所述座板上且与之垂直设置的立板442;更具体的,所述座板441的一侧固定在工作面上,本实施例中的工作面可以是一般的平面,也可以是设备的平面,另一侧设有与其垂直的立板442;为了增强立板442的强度,在所述座板441与立板442之间还设有三角板443。
所述驱动件42穿设于所述立板442,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立板442上开设有缺口4421,驱动件42穿过缺口4421,并固定在所述立板442上;驱动件42的驱动端与所述探针组件41固定连接;更进一步的,所述探针组件41包括探测探针411以及安装架412;所述安装架412的一侧与驱动件42的驱动端相连接,所述探测探针411装设在所述安装架412的另一侧,用于接触或者远离所述待测壳板13。
驱动件42驱动所述探测探针411直线往复运动,使得所述探测探针411伸出并靠近待测壳板13并与之相接触实现电性连接,或者缩回并远离待测壳板13断开电连接;可选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件42为气缸。
所述探测机构4还进一步包括导向组件43,所述导向组件43穿设于所述立板442,且沿所述驱动件42运动方向平行设置,对所述驱动件42的运动进行导向。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向件组件43设置于所述驱动件42的两侧,所述立板442设有供导向组件43穿过的通孔4422,导向组件43一端与安装架412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通孔4422并伸出所述立板442,在驱动件42的作用下沿所述通孔4422做直线往复运动,对驱动件42的运动进行导向,使其运动更加精准。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的所述导向组件43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导杆431,导杆431的一端与安装架412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通孔4422并伸出所述立板442;优选的,所述导向组件43还进一步包括有直线轴承432,直线轴承432固设在所述通孔4422内,且通孔4422的中心轴与直线轴承432的中心轴重合,所述导杆431穿过所述直线轴承432,并在其内做直线往复运动。采用直线轴承432,既提高了导杆431的运动精度同时又便于更换;为了避免导杆431从直线轴承432内滑出,在导杆431相对安装架412的一端固设有限位板433,限位板433两端分别与两个导杆431相连接。
参阅图2,进一步的,所述绝缘检测装置还包括支架5;所述排布汇流组件2以及所述极柱探针组件3均设置于所述支架5上,所述电池模组1位于所述支架5内,且所述电池模组1的正极极柱11和负极极柱12分别与每个所述极柱探针31同轴设置。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架5包括四个但不限于四个立柱51;更具体的,每个立柱51的一端设有底板53,所述底板53放置在工作面(图中未示出)上,或者通过常用方式,如螺丝、焊接、铆接等固定方式固定在工作面上,且四个立柱51在工作面上呈四边形设置,每个立柱51位于四边形的每个顶角处,所有立柱51等高;每个立柱51的另一端设有支撑板52,四个立柱51上的支撑板52位于同一平面内,但是互不接触,之间留有间隙,这样设置的好处是使极柱探针组件3的极柱探针31穿过间隙与电池模组1的正极极柱11或者负极极柱12接触而实现电性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当所述极柱探针组件3既包括安装板33又包括述极柱探针板32、极柱探针31时,将所述安装板33的一侧固设在所述支撑板52上;更具体的,所述安装板24为板状结构,所述安装板33的四个角分别与四个支撑板52通过常用方式,如螺丝、焊接、铆接等固定方式固定在一起,
作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当所述极柱探针组件3省略安装板33只包括述极柱探针板32与极柱探针31时,所述极柱探针板32的四个角分别与四个支撑板52通过常用方式,如螺丝、焊接、铆接等固定方式固定在一起。
参阅图2与图3,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板25或者所述排布探针板22的相对两端分别固设有两个连接块27,通过所述连接块27将所述排布汇流组件2固定于其中两个相邻的支撑板52上。
参阅图1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绝缘检测工装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的运送单元与顶升机构均没有在图中显示出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绝缘检测工装,包括运送单元、顶升机构、绝缘测试仪器以及前述中的绝缘检测装置;所述运送单元用于将所述电池模组1运送至目标位置;
所述绝缘检测装置设置于所述电池模组1的目标位置的上方,且所述极柱探针31一一正对所述电池模组1的正极极柱11或负极极柱12;
所述顶升机构用于将所述电池模组1顶升至与所述极柱探针31接触而实现电性连接。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电池模组1的绝缘检测的基本原理以及该检测装置的检测过程做如下说明:
请参阅图10,图10为电池模组绝缘检测的原理图;
电池模组1所有的正极极柱11分别与正极板23电性连接,即将所有的正极汇总在正极板23上得到总正极,电池模组1的所有负极极柱12与负极板24电性连接,即将所有的负极汇总在负极板24上得到总负极;
参阅图12,当检测正极极柱11与待测壳板13之间的绝缘性时,将得到的总正极即正极板23与第一绝缘测试仪器的一端电性连接,第一绝缘测试仪器1的另一端与待测壳板13电性连接,形成正极测试回路,通电进行检测;当检测负极极柱12与待测壳板13之间的绝缘性时,将总负极即负极板24与第二绝缘测试仪器的一端电性连接,第二绝缘测试仪器的一端口与待测壳板13电性连接,形成负极测试回路,通电进行检测。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绝缘测试仪器也可以只有一个,当需要检测电池模组1的正极极柱11与待测壳板13之间的绝缘性时,将正极板23与绝缘测试仪器电性连接,绝缘测试仪器的另一端与待测壳板13电性连接,形成正极测试回路,通电进行检测,检测完成后断开回路;当需要检测电池模组1的负极极柱12与待测壳板13之间的绝缘性时,只需要将负极板24与绝缘测试仪器电性连接形成负极测试回路,通电进行检测,检测完成后断开回路。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绝缘检测工装的检测过程进行如下说明:
电池模组1由模组运送单元(图中未示出)运送到正对极柱探针组件3的目标位置,到位后由顶升机构(图中未示出)将电池模组1顶升到至极柱探针组件3的每个极柱探针31分别与电池模组1的正极极柱11或负极极柱12接触,实现两者的电性连接;
同时探测机构4的探测探针411直线伸出,并与待测壳板13相接触,实现两者的电性连接;
前述工作完成后,通电检测,测试完成后,探测机构4将探测探针411退回,顶升机构下降,完成整个模组绝缘检测的全过程。
当需要更换其他型号的电池模组1进行检测时,更换不同的正极板23以及负极板24,就可以通电检测。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绝缘检测装置及工装具有以下进步:
当需要更换电池模组1的型号进行检测时,不需要调整与排布探针21相连接的导线,只需要更换不同的正极板23以及负极板24,就可以实现快速更换不同型号的电池模组1进行检测,达到快速换型的目的,从而极大地降低了人工操作的难度进而提高了效率而且降低了维护成本;
同时本绝缘检测装置及工装不仅电气控制简单,而且机械结构简单。
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该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等价形式的改进和修饰也应视为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绝缘检测装置,包括待测电池模组,所述电池模组包括多个并排设置且串联的子模组以及包裹所有子模组的待测壳板,每个子模组包括至少一个具有正极极柱和负极极柱的电芯,所述电芯为多个时,每个子模组中的所有电芯的正极极柱位于一侧,所有负极极柱位于另一侧;
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检测装置包括排布汇流组件,所述排布汇流组件包括排布探针、排布探针板、正极板以及负极板;
所述排布探针按照预设的位置排布穿设于所述排布探针板,所述排布探针的一端与所述电池模组的正极极柱或负极极柱电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正极板或负极板电性接触;所述正极板或者负极板以及所述待测壳板分别与绝缘测试仪器电性连接,形成正极测试回路和负极测试回路;
其中,将所述排布探针划分为多个交错的正极探针区域和负极探针区域,相邻的一个正极探针区域和一个负极探针区域组成一组,分别对应电性连接每个子模组的所有正极极柱和所有负极极柱;
所述正极板与所述负极板之间相互交错设置,使得每个所述正极探针区域中的所述排布探针与所述正极板电性接触、每个所述负极探针区域中的所述排布探针与所述负极板电性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缘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布探针的数量等同于所述电池模组的极柱数量,每个正极探针区域中的所述排布探针数量与每个所述子模组中的所述正极极柱数量相等,每个所述负极探针区域中的所述排布探针数量与每个所述子模组中的所述负极极柱数量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绝缘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检测装置还包括极柱探针组件,所述极柱探针组件包括多个极柱探针以及装设所述极柱探针的极柱探针板;
所述极柱探针沿极柱方向穿设于所述极柱探针板,且两端均凸出于所述极柱探针板;
所述极柱探针的一端与所述电池模组的正极极柱或负极极柱一一对应接触并电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排布探针一一对应电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绝缘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柱探针组件还包括安装板;所述极柱探针板固定在所述安装板正对所述电池模组的正极极柱和负极极柱的一侧;所述安装板在所述极柱探针穿出的位置开设有容纳所述极柱探针的通槽。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一项所述的绝缘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布汇流组件还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一侧设有容纳所述正极板与负极板的凹槽,所述排布探针板与所述固定板设有凹槽的一侧固定在一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绝缘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布汇流组件还包括部分夹设于所述固定板与所述排布探针板之间的两个相对设置的导向块,所述导向块的一端面固定在所述固定板的端面,所述导向块相对的另一端面设有卡口,所述两个导向块的卡口相对设置,所述排布探针板固定在所述卡口中;
所述排布探针板与所述正极板或者负极板之间的距离与所述排布探针自排布探针板向正极板或负极板方向伸出的长度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绝缘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组绝缘检测装置还包括探测机构,所述探测机构设置于邻近所述电池模组的待测壳板的位置;
所述探测机构包括安装座以及装设在所述安装座上的驱动件、探针组件;
所述探针组件设置在所述驱动件的驱动端,并且所述探针组件在所述驱动件的驱动下直线靠近或者远离所述待测壳板,实现与所述待测壳板的电性连接或者断开。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绝缘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包括座板以及设于所述座板上且与之垂直设置的立板;
所述驱动件穿设于所述立板,所述探针组件包括安装架与探测探针,所述驱动件的输出端与所述安装架的一侧固定连接;
所述探测探针装设在所述安装架的另一侧,用于接触或者远离所述待测壳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绝缘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探测机构还包括导向组件,所述导向组件穿设于所述立板,且沿所述驱动件运动方向平行设置,对所述驱动件的运动进行导向。
10.一种绝缘检测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运送单元、顶升机构、绝缘测试仪器以及权利要求3至9任一项所述的绝缘检测装置;
所述运送单元用于将所述电池模组运送至目标位置;
所述绝缘检测装置设置于所述目标位置的上方,且所述极柱探针一一正对所述电池模组的正极极柱或负极极柱;
所述顶升机构用于将所述电池模组顶升至与所述极柱探针接触而实现电性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223389.6U CN208568970U (zh) | 2018-07-31 | 2018-07-31 | 一种绝缘检测装置及工装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223389.6U CN208568970U (zh) | 2018-07-31 | 2018-07-31 | 一种绝缘检测装置及工装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568970U true CN208568970U (zh) | 2019-03-01 |
Family
ID=654490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1223389.6U Active CN208568970U (zh) | 2018-07-31 | 2018-07-31 | 一种绝缘检测装置及工装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568970U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275112A (zh) * | 2019-07-22 | 2019-09-24 | 上汽时代动力电池系统有限公司 | 一种检测电池包模组和壳体绝缘的连接装置及检测系统 |
CN110828762A (zh) * | 2019-11-05 | 2020-02-21 | 联动天翼新能源有限公司 | 一种圆柱形电池模组的检测焊接装置及检测焊接方法 |
CN111751689A (zh) * | 2020-05-25 | 2020-10-09 | 福建星云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锂电池模组总正极对外壳的耐压绝缘测试方法 |
CN116699190A (zh) * | 2023-05-19 | 2023-09-05 | 湖北大二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互感器批量检定用辅助接线装置 |
-
2018
- 2018-07-31 CN CN201821223389.6U patent/CN208568970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275112A (zh) * | 2019-07-22 | 2019-09-24 | 上汽时代动力电池系统有限公司 | 一种检测电池包模组和壳体绝缘的连接装置及检测系统 |
CN110828762A (zh) * | 2019-11-05 | 2020-02-21 | 联动天翼新能源有限公司 | 一种圆柱形电池模组的检测焊接装置及检测焊接方法 |
CN110828762B (zh) * | 2019-11-05 | 2022-04-19 | 联动天翼新能源有限公司 | 一种圆柱形电池模组的检测焊接装置及检测焊接方法 |
CN111751689A (zh) * | 2020-05-25 | 2020-10-09 | 福建星云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锂电池模组总正极对外壳的耐压绝缘测试方法 |
CN116699190A (zh) * | 2023-05-19 | 2023-09-05 | 湖北大二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互感器批量检定用辅助接线装置 |
CN116699190B (zh) * | 2023-05-19 | 2023-12-01 | 湖北大二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互感器批量检定用辅助接线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8568970U (zh) | 一种绝缘检测装置及工装 | |
CN114252838B (zh) | 一种mems垂直探针综合测试平台及测试方法 | |
CN207866911U (zh) | 灯板测试工装 | |
CN105548843A (zh) | 印刷电路板耐电压测试装置 | |
CN204991656U (zh) | 直插式功率半导体模块测试夹具 | |
CN206114711U (zh) | 锂离子电池组件电阻测试夹具和锂电池生产装置 | |
CN111965466A (zh) | 电池盒快速测试装置 | |
CN109633347A (zh) | 一种绝缘工器具缺陷检测平台及检测方法 | |
CN204705696U (zh) | Sf6放电模拟平台 | |
CN204256135U (zh) | 电池测试平台 | |
CN202119805U (zh) | 一种pcb板测试的复合汽缸治具 | |
CN213210400U (zh) | 一种串联锂电池组的检测装置 | |
CN109884524B (zh) | 一种发电机定子转子接地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 |
CN203746984U (zh) | 锂离子电池自动化生产用老化板 | |
CN104569709B (zh) | 极板部件的检测装置和系统 | |
CN221405816U (zh) | 一种变压器测试工装的探针驱动结构 | |
CN216144903U (zh) | 一种开关柜局部放电检测装置 | |
CN205666598U (zh) | 一种机械联动的成组避雷器机构 | |
CN212749155U (zh) | 多组控制板测试工装及压紧机构 | |
CN110850317A (zh) | 一种acir测试的多工位等线长接触模组 | |
CN219328837U (zh) | 光伏电池el测试探针排 | |
CN217385701U (zh) | 一种模组焊前耐压端板测试工装结构 | |
CN219936034U (zh) | 一种电路板检测用装置 | |
CN215813238U (zh) | 一种电芯模组的绝缘测试装置 | |
CN213337887U (zh) | 一种工频火花试验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905 Address after: 518000 workshop 501, building 3,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center park, No. 12, Chongqing Road, Heping community, Fuhai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Han's lithium battery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9 new West Road, North Nanshan District high tech park,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HAN'S LASER TECHNOLOGY INDUSTRY GROUP Co.,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