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553367U - 滤芯接头、复合滤芯和净水设备 - Google Patents

滤芯接头、复合滤芯和净水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553367U
CN208553367U CN201821081893.7U CN201821081893U CN208553367U CN 208553367 U CN208553367 U CN 208553367U CN 201821081893 U CN201821081893 U CN 201821081893U CN 208553367 U CN208553367 U CN 2085533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uisw rib
rib
filter core
fuisw
recirculation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08189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跃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Water Dispenser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Water Dispenser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Water Dispenser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08189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5533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5533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553367U/zh
Priority to PCT/CN2019/089491 priority patent/WO2020010961A1/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Water Treatment By Sorp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滤芯接头、复合滤芯和净水设备,其中,滤芯接头包括本体和接头部,本体具有敞口部,敞口部包括由本体外侧板限定出的筒状腔,筒状腔内设置有第一导流筋和第二导流筋,第二导流筋设置于第一导流筋的外周,第一导流筋形成第一流道槽,第一流道槽内设置第一流通孔,所述第二导流筋与所述第一导流筋之间形成有第二流道槽,所述第二流道槽内设置有第二流通孔,第一导流筋与第二导流筋之间设置有第一加强筋;接头部位于本体上,且与敞口部呈相对设置,接头部内部设置有水流通道,接头部上设有第三流通孔以及与第四流通孔。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在滤芯接头本体的导流筋之间设置加强筋,增强滤芯接头的抗压能力。

Description

滤芯接头、复合滤芯和净水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净水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滤芯接头、复合滤芯和净水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饮用水水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而例如净水机一类的净水设备也备受人们关注。目前市场上的净水机内都包含有滤芯组件对水进行过滤,自来水通过滤芯组件上的滤芯接头进入滤芯组件内的滤材,滤芯接头作为滤芯系统里面的一个重要部件,水进入滤芯接头后再流入滤芯本体内,水对滤芯接头具有较大的冲击力,滤芯接头易产生形变或滤芯接头内的导流壁易破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滤芯接头,旨在提高滤芯接头的抗压能力。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滤芯接头,包括本体和接头部,所述本体具有一向下敞口的敞口部,所述敞口部用于连接滤芯,所述敞口部包括由所述本体外侧板限定出的筒状腔,所述筒状腔内径向设置有呈闭合环状的第一导流筋和第二导流筋,所述第二导流筋设置于所述第一导流筋的外周,所述第一导流筋闭合形成有第一流道槽,所述第一流道槽内设置有第一流通孔,所述第二导流筋与所述第一导流筋之间形成有第二流道槽,所述第二流道槽内设置有第二流通孔,所述第一导流筋与第二导流筋之间设置有连接所述第一导流筋与所述第二导流筋的第一加强筋;所述接头部位于所述本体上,且与所述敞口部呈相对设置,所述接头部内部设置有水流通道,所述接头部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流通孔连通的第三流通孔以及与所述第二流通孔连通的第四流通孔。
优选的,所述筒状腔内径向上还设置有第三导流筋,所述第三导流筋设置于所述第二导流筋的外周,所述第二导流筋与所述第三导流筋之间形成有第三流道槽,所述第三导流筋与所述本体的外侧板之间形成有第四流道槽,所述第三流道槽内设置有第五流通孔,所述第四流道槽内设置有第六流通孔,所述接头部上设有与所述第五流通孔连通的第七流通孔以及与所述第六流通孔连通的第八流通孔。
优选地,,所述第一加强筋包括支撑部和自所述支撑部的自由端向远离所述接头部的方向延伸的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紧贴所述第二导流筋的内壁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二导流筋与所述第三导流筋之间设置有连接所述第二导流筋与所述第三导流筋的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二加强筋上靠近所述接头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导流筋之间还设置有加强部。
优选地,所述第三导流筋与所述本体的外侧板之间设置有连接所述第三导流筋与所述外侧板的第三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第二加强筋、第三加强筋的下端到所述接头部的距离依次递增。
优选地,所述本体的外侧板具有远离所述接头部的盖合端,所述盖合端上设置有沿其周向延伸的两个环形凹槽。
优选地,两所述环形凹槽分别为内凹槽和外凹槽,所述内凹槽对应的盖合端位于所述外凹槽对应的盖合端的下侧。
优选地,所述第一导流筋、所述第二导流筋、所述第三导流筋、所述外侧板均呈圆环形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导流筋、第二导流筋、第三导流筋、所述外侧板的下端到所述接头部的距离依次递增。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复合滤芯,包括滤芯本体和滤芯接头,所述滤芯接头与所述滤芯本体相连接,所述滤芯接头包括本体和接头部,所述本体具有一向下敞口的敞口部,所述敞口部用于连接滤芯,所述敞口部包括由所述本体外侧板限定出的筒状腔,所述筒状腔内径向设置有呈闭合环状的第一导流筋和第二导流筋,所述第二导流筋设置于所述第一导流筋的外周,所述第一导流筋闭合形成有第一流道槽,所述第一流道槽内设置有第一流通孔,所述第二导流筋与所述第一导流筋之间形成有第二流道槽,所述第二流道槽内设置有第二流通孔,所述第一导流筋与第二导流筋之间设置有连接所述第一导流筋与所述第二导流筋的第一加强筋;所述接头部位于所述本体上,且与所述敞口部呈相对设置,所述接头部内部设置有水流通道,所述接头部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流通孔连通的第三流通孔以及与所述第二流通孔连通的第四流通孔。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净水设备,包括复合滤芯,所述复合滤芯包括滤芯本体和滤芯接头,所述滤芯接头与所述滤芯本体相连接,所述滤芯接头包括本体和接头部,所述本体具有一向下敞口的敞口部,所述敞口部用于连接滤芯,所述敞口部包括由所述本体外侧板限定出的筒状腔,所述筒状腔内径向设置有呈闭合环状的第一导流筋和第二导流筋,所述第二导流筋设置于所述第一导流筋的外周,所述第一导流筋闭合形成有第一流道槽,所述第一流道槽内设置有第一流通孔,所述第二导流筋与所述第一导流筋之间形成有第二流道槽,所述第二流道槽内设置有第二流通孔,所述第一导流筋与第二导流筋之间设置有连接所述第一导流筋与所述第二导流筋的第一加强筋;所述接头部位于所述本体上,且与所述敞口部呈相对设置,所述接头部内部设置有水流通道,所述接头部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流通孔连通的第三流通孔以及与所述第二流通孔连通的第四流通孔。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在滤芯接头本体的导流筋之间设置加强筋,使滤芯接头的结构强度和抗压能力得到极大提高,使得水进入滤芯接头内部后,滤芯接头具有一定的抗压能力,不易形变,且不会破裂,延长了滤芯接头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复合滤芯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滤芯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滤芯接头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滤芯接头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滤芯接头再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滤芯接头俯视图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沿M-M的剖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 复合滤芯 10 滤芯接头
11 本体 111 第一导流筋
112 第二导流筋 113 第三导流筋
114 外侧板 114a 内凹槽
114b 外凹槽 115 第一加强筋
115a 支撑部 115b 限位部
116 第二加强筋 117 加强部
118 第三加强筋 11a 第一流通孔
11b 第二流通孔 11c 第五流通孔
11d 第六流通孔 12 接头部
121 第三流通孔 122 第四流通孔
123 第七流通孔 124 第八流通孔
I 第一流道槽 II 第二流道槽
III 第三流道槽 IV 第四流道槽
20 滤芯本体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请参阅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滤芯接头和包含有该滤芯接头的复合滤芯,以及包含有该复合滤芯的净水设备,其中该净水设备可以为净水机、净水器一类的设备,下述内容以滤芯接头为具体实施例进行介绍。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滤芯接头10,包括:
本体11,所述本体11具有一向下敞口的敞口部,所述敞口部用于连接滤芯,所述敞口部包括由所述本体11外侧板114限定出的筒状腔,所述筒状腔内径向设置有呈闭合环状的第一导流筋111和第二导流筋112,所述第二导流筋112设置于所述第一导流筋111的外周,所述第一导流筋111闭合形成有第一流道槽I,所述第一流道槽I内设置有第一流通孔11a,所述第二导流筋112与所述第一导流筋111之间形成有第二流道槽II,所述第二流道槽II内设置有第二流通孔11b,所述第一导流筋111与第二导流筋112之间设置有连接所述第一导流筋111与所述第二导流筋112的第一加强筋115;
接头部12,位于所述本体11上,且与所述敞口部呈相对设置,所述接头部12内部设置有水流通道,所述接头部12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流通孔11a连通的第三流通孔121以及与所述第二流通孔11b连通的第四流通孔12。
具体而言,接头部12与本体11可以为可拆卸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接头部12与本体11一体成型。敞口部向下敞口,即敞口的那个方向为下方。敞口部由本体11外侧板114限定出的筒状腔,所述外侧板114大致为圆环形,所述筒状腔内设置的导流筋不仅限于只设置有第一导流筋111和第二导流筋112,也可以根据需求而设置第三导流筋113或更多个导流筋,此处先讨论设置有第一导流筋111和第二导流筋112的情况,下文会对更多个导流筋进行详细介绍。
第一流通11a孔只与第一流道槽I连通,而不与其他流道槽相连通,同理,第二流通孔11b也只与第二流道槽II连通。所述接头部12内的水流通道较佳地与所述敞口部的延伸方向垂直,使得从水流通道内的水流入本体内时对水有一定的缓冲,进而使接头部12受到的压力减少,从而对接头部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另外,第一流道槽I和第二流道槽II道任意其中一个都可作为第一进水流道,则另一个作为第一出水流道,则第一流通孔11a和第二流通孔11b两者中其中一个都可作为第一进水口,则另一个作为第一出水口。相应的,第一进水口与第一进水流道连通,第一出水口与第一出水流道连通。接头部12上则设置有与第一流通孔11a连通的第三流通孔121,以及与第二流通孔11b连通的第四流通孔122。对流通口和流道槽选择为出水或者进水没有严格限定,只要一个进水口和一个出水口相对应即可,同时进水流道与进水口相连通、出水流道与出水口相连通。同时,在滤芯接头10也可以设置有一个进水口和两个出水口,此时在滤芯接头10上则有三个流通孔,此时一般可作为RO滤芯的滤芯接头,即其中一个为进水口,其中一个出水口为纯水出口,另一个出口为废水出口。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在在滤芯接头10本体11的导流筋之间设置加强筋,使滤芯接头10的结构强度和抗压能力得到极大提高,使得水进入滤芯接头10内部后,滤芯接头10具有一定的抗压能力,不易形变,且不会破裂,进而延长了滤芯接头10的使用寿命。
在一较佳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图4和图6,所述筒状腔内径向上还设置有第三导流筋113,所述第三导流筋113设置于所述第二导流筋112的外周,所述第二导流筋112与所述第三导流筋113之间形成有第三流道槽III,所述第三导流筋113与所述本体11的外侧板114之间形成有第四流道槽IV,所述第三流道槽III内设置有第五流通孔11c,所述第四流道槽IV内设置有第六流通孔11d,所述接头部12上设有与所述第五流通孔11c连通的第七流通孔123以及与所述第六流通孔11d连通的第八流通孔124。此实施例中增加了一个导流筋,同时,增加两个流道槽,可以任选其中一个为第二进水流道,则另一个为第二出水流道,相应的第五、第六流通孔也设置为与进水、出水流道相对应的进、出水口,接头部12上则设置有与第五流通孔11c连通的第七流通孔123以及与第六流通孔11d连通的第八流通孔124。在本实施例中,较佳地,所述第一流道槽I为第一出水流道,第一流通孔11a为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二流道槽II为第一进水流道,第二流通孔11b为第二进水口;所述第三流道槽III为第二出水流道,第五流通孔11c为第二出水口;所述第四流道槽IV为第二进水流道,第六流通孔11d为第二进水口。
本实施例中设置有三个导流筋,具有两个相互独立的进水通道以及两个相互独立的出水通道,使得能够达到复合过滤的效果。相似地,所述本体11也可以再包括第四导流筋和第五导流筋,进而再增加相应的进水和出水流道,对所述导流筋的数量没有严格限制,可以根据需要设置相应数量的导流筋,但是需保证多出一个进水流道就需要增加相应的出水流道,以及相应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即进水流道和出水流道,以及进水口和出水口要成对的设置。
进一步地,为了加强滤芯接头10的结构强度,较佳地,请参阅图3至图5,所述第一加强筋115包括支撑部115a和自所述支撑部115a的自由端向远离所述接头部12的方向延伸的限位部115b,所述限位部115b紧贴所述第二导流筋112的内壁设置。因为滤芯接头10安装在滤芯本体20上,两者之间相互配合,限位部115b与滤芯本体20相抵接,对滤芯本体20有一定的限位作用,同时限位部115b将滤芯本体20外周与第二导流筋112之间留出间隙,使得水能够在第二流道槽II内流动。第一加强筋115不仅起到了增强导流筋的结构强度,同时对第二流道槽II内的水具有一定的稳流效果,对水流速较大时具有一定的缓冲,进一步地保护了滤芯接头10,使其抗压能力更强。其中,第一加强筋115较佳地设置有八个,且均匀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导流筋111的周向上,对所述第一加强筋111的数量没有严格限制,也可以设置为六个、七个等。
在另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至图7,第二导流筋112与第三导流筋113之间设置有第二加强筋116,第二加强筋116连接第二导流筋112和第三导流筋113,较佳地,第二加强筋116自的第二导流筋112的外壁向第三导流筋113的内壁凸设延伸,提高了第二导流筋112与第三导流筋113的强度。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加强筋116上靠近所述接头部12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导流筋113之间还设置有加强部117。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8和图9,所述第三导流筋113与所述本体11的外侧板114之间设置有连接所述第三导流筋113与所述外侧板114的第三加强筋118,所述第一加强筋115、第二加强筋116、第三加强筋118的下端到所述接头部12的距离依次递增。如此,使滤芯接头10与滤芯本体20之间的安装更加快捷,同时,呈依次递增不仅使外观更加美观,且能够增强滤芯接头10的结构强度。
为了使滤芯接头10与滤芯本体20密封连接,较佳地,所述本体11的外侧板114具有远离所述接头部12的盖合端,所述盖合端的端面上设置有沿其周向延伸的两个环形凹槽。即外侧板呈双层设置,每一层上均设置有一个环形凹槽,呈双层设置的外侧板,增强了其强度,进而提高了滤芯接头10的抗压能力。进一步地,两所述环形凹槽分别问内凹槽114a和外凹槽114b,所述内凹槽114a对应的盖合端位于所述外凹槽114b对应的盖合端的下侧。即呈双层设置的外侧板114,两层的延伸长度不同,与滤芯本体20具有更好的配合关系。
进一步地,第一导流筋111与第二导流筋112、第三导流筋113以及外侧板114均呈圆环形设置,使得滤芯接头10与滤芯本体20装配时更加容易安装,且外观更加美观,导流筋形成的流道槽具有更加的导流效果,减少了水流入本体内本体所承受的压力。
在另一较佳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至图7,所述第一导流筋111、第二导流筋112、第三导流筋113、所述外侧板114的下端到所述接头部12的距离依次递增,,如此设置使得滤芯接头10与滤芯本体20安装时,方便安装,提高装配效率。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复合滤芯1,包括滤芯本体20和滤芯接头20,滤芯本体20与滤芯接头10相连接,该滤芯接头10的具体接头请参阅上述实施例,由于本复合滤芯1采用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当所述复合滤芯1内只包含有一对出水口时,所述复合滤芯1是指滤芯本体内设置有上下设置的两层过滤滤料。当所述复合滤芯1内包括有至少两对进出水口时,所述复合滤芯1包括两个独立设置的过滤滤料,如图1所示的复合滤芯1内包括独立隔开设置前置滤料和后置滤料。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滤芯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所述本体具有一向下敞口的敞口部,所述敞口部用于连接滤芯,所述敞口部包括由所述本体外侧板限定出的筒状腔,所述筒状腔内径向设置有呈闭合环状的第一导流筋和第二导流筋,所述第二导流筋设置于所述第一导流筋的外周,所述第一导流筋闭合形成有第一流道槽,所述第一流道槽内设置有第一流通孔,所述第二导流筋与所述第一导流筋之间形成有第二流道槽,所述第二流道槽内设置有第二流通孔,所述第一导流筋与第二导流筋之间设置有连接所述第一导流筋与所述第二导流筋的第一加强筋;
接头部,位于所述本体上,且与所述敞口部呈相对设置,所述接头部内部设置有水流通道,所述接头部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流通孔连通的第三流通孔以及与所述第二流通孔连通的第四流通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芯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状腔内径向上还设置有第三导流筋,所述第三导流筋设置于所述第二导流筋的外周,所述第二导流筋与所述第三导流筋之间形成有第三流道槽,所述第三导流筋与所述本体的外侧板之间形成有第四流道槽,所述第三流道槽内设置有第五流通孔,所述第四流道槽内设置有第六流通孔,所述接头部上设有与所述第五流通孔连通的第七流通孔以及与所述第六流通孔连通的第八流通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滤芯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筋包括支撑部和自所述支撑部的自由端向远离所述接头部的方向延伸的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紧贴所述第二导流筋的内壁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滤芯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流筋与所述第三导流筋之间设置有连接所述第二导流筋与所述第三导流筋的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二加强筋上靠近所述接头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导流筋之间还设置有加强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滤芯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导流筋与所述本体的外侧板之间设置有连接所述第三导流筋与所述外侧板的第三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第二加强筋、第三加强筋的下端到所述接头部的距离依次递增。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芯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的外侧板具有远离所述接头部的盖合端,所述盖合端的端面上设置有沿其周向延伸的两个环形凹槽。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滤芯接头,其特征在于,两所述环形凹槽分别为内凹槽和外凹槽,所述内凹槽对应的盖合端位于所述外凹槽对应的盖合端的下侧。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滤芯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筋、所述第二导流筋、所述第三导流筋、所述外侧板均呈圆环形设置。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芯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筋、第二导流筋、第三导流筋、所述外侧板的下端到所述接头部的距离依次递增。
10.一种复合滤芯,包括滤芯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滤芯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滤芯接头,所述滤芯接头与所述滤芯本体相连接。
11.一种净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复合滤芯。
CN201821081893.7U 2018-07-09 2018-07-09 滤芯接头、复合滤芯和净水设备 Active CN2085533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081893.7U CN208553367U (zh) 2018-07-09 2018-07-09 滤芯接头、复合滤芯和净水设备
PCT/CN2019/089491 WO2020010961A1 (zh) 2018-07-09 2019-05-31 复合滤芯及净水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081893.7U CN208553367U (zh) 2018-07-09 2018-07-09 滤芯接头、复合滤芯和净水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553367U true CN208553367U (zh) 2019-03-01

Family

ID=654917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081893.7U Active CN208553367U (zh) 2018-07-09 2018-07-09 滤芯接头、复合滤芯和净水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55336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13687A (zh) * 2020-06-20 2021-12-21 沛毅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滤芯衬套的滤筒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13687A (zh) * 2020-06-20 2021-12-21 沛毅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滤芯衬套的滤筒
CN113813687B (zh) * 2020-06-20 2023-10-31 沛毅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滤芯衬套的滤筒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660701U (zh) 复合滤芯和净水设备
CN107998887B (zh) 反渗透滤芯、反渗透净水系统和反渗透净水器
CN208553367U (zh) 滤芯接头、复合滤芯和净水设备
CN209307063U (zh) 一种组合滤芯以及净水器
CN102671546A (zh) 一种反渗透过滤装置
CN207871709U (zh) 复合滤芯以及净水设备
CN108404674A (zh) 滤芯和净水器
CN206156805U (zh) 滤芯及反渗透净水器
CN206660702U (zh) 复合滤芯和净水设备
CN107899280A (zh) 复合滤芯和净水设备
CN207871710U (zh) 复合滤芯和净水设备
CN214880628U (zh) 滤芯总成以及净水器
CN107998885B (zh) 反渗透滤芯、反渗透净水系统和反渗透净水器
CN207079094U (zh) 净水机
CN207871711U (zh) 复合滤芯和净水设备
CN209762325U (zh) 一种使用超滤炭纤维复合滤芯的水龙头
CN209322575U (zh) 一种整合多种滤芯的复合滤芯
CN209564714U (zh) 水路转换件及复合滤芯组件
CN208465368U (zh) 复合滤芯及净水设备
CN206985767U (zh) 集成了水气分离功能的水路板及采用该水路板的净水机
CN112875901A (zh) 滤芯总成以及净水器
CN207126226U (zh) 一种集成水路板的外部接口结构
CN208975312U (zh) 净水机
CN207064930U (zh) 集成水路构件和净水机
CN207142951U (zh) 集成水路构件和净水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