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551218U - 盖体及烹饪装置 - Google Patents

盖体及烹饪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551218U
CN208551218U CN201820335465.6U CN201820335465U CN208551218U CN 208551218 U CN208551218 U CN 208551218U CN 201820335465 U CN201820335465 U CN 201820335465U CN 208551218 U CN208551218 U CN 2085512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inner cover
button bit
side wall
l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33546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发富
许颖华
肖兵锋
李邦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33546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5512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5512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5512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盖体及烹饪装置,盖体包括面盖和内盖,面盖侧壁的内壁面上设有面盖扣位,内盖上设有内盖扣位,面盖与内盖装配后,面盖扣位与内盖扣位相互扣合筋的底端与支撑座的顶端配合构成限位。本方案去除了面盖内侧壁上的限位台阶,并在面盖和内盖上分别增加支撑筋和支撑座,内盖与面盖装配后,面盖支撑筋与内盖支撑座抵触配合,从而对内盖起到良好的限位和支撑作用,这样设计提高了产品的品质,可避免用户按压内盖导致内盖塌陷进面盖内的问题发生。并且去除面盖内侧壁上的限位台阶使得面盖壁厚均匀,注塑生产时不易缩水变形。

Description

盖体及烹饪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烹饪装置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盖体,以及一种具有上述盖体的烹饪装置。
背景技术
烹饪装置的盖体通常包括面盖和内盖,面盖和内盖一般采用卡接方式固定,现有产品的结构设计方案是在内盖和面盖内侧壁上分别设置扣位,并通过减小面盖内侧壁底端的厚度使面盖内侧壁上形成限位台阶,内盖与面盖装配后,内盖顶部与面盖内侧壁上的限位台阶抵触,内盖扣位的底部与面盖扣位顶部抵触,从而将内盖与面盖固定。但由于面盖侧壁厚度较小,因此通过减小壁厚形成的限位台阶也比较小,限位的可靠性差,如果用户按压内盖,内盖容易塌陷进面盖内,且削减面盖侧壁底端壁厚的设计造成面盖壁厚不均匀,导致注塑生产时面盖侧壁容易缩水变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至少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防止内盖塌陷的盖体。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上述盖体的烹饪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盖体,用于烹饪装置,所述盖体包括面盖和内盖,所述面盖包括面盖顶壁和由所述面盖顶壁的边缘向下延伸的面盖侧壁,所述面盖侧壁的内壁面上设有面盖扣位,所述内盖上设有内盖扣位,所述面盖与所述内盖装配后,所述面盖扣位与所述内盖扣位相互扣合构成限位,所述面盖上设有支撑筋,所述内盖上设有支撑座,所述面盖与所述内盖装配后,所述支撑筋的底端与所述支撑座的顶端配合构成限位。
其中,面盖扣位和内盖扣位可以是分别凸出面盖侧壁和内盖的卡扣结构,也可以一个是凸出的卡扣结构、另一个是相适配的卡槽。
本方案去除了面盖内侧壁上的限位台阶,并在面盖和内盖上分别增加支撑筋和支撑座,内盖与面盖装配后,面盖扣位的顶端与内盖扣位的底端抵触配合,使内盖不会脱落,同时面盖支撑筋与内盖支撑座抵触配合,从而对内盖起到良好的限位和支撑作用,这样设计提高了产品的品质,可避免用户按压内盖导致内盖塌陷进面盖内的问题发生。并且去除面盖内侧壁上的限位台阶使得面盖壁厚均匀,注塑生产时不易缩水变形,这样可提升面盖注塑生产的合格率及产品的美观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内盖的底端设有径向凸出的环形凸筋,所述环形凸筋具有与所述面盖侧壁的内壁面抵接的环形抵接面,所述环形抵接面的顶端设有沿所述内盖的径向向内凹陷的凹陷结构,以减小所述环形抵接面的面积。
现有技术在内盖的底端设置径向凸出的环形凸筋,环形凸筋与面盖侧壁的内壁面抵接,以保证盖体底部外观的完整性,使盖体更美观,但注塑生产又不能保证面盖内侧壁和环形凸筋的端部绝对平整,且环形凸筋端部整体与面盖内侧壁抵接使得二者配合面积比较大,导致内盖环形凸筋和面盖内侧壁间容易出现缝隙,影响产品的美观性。本方案通过在内盖环形凸筋上设置凹陷结构来减小内盖环形凸筋和面盖内侧壁的配合面积,减小配合面积可削弱抵接位置表面不平整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使抵接位置不易出现缝隙,从而提升产品的美观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凹陷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环形凸筋顶端的倒斜角或倒圆角。
本方案通过在环形凸筋的顶部设置倒斜角或倒圆角来减小环形凸筋的端面面积,从而减小内盖环形凸筋和面盖内侧壁的配合面积,使抵接位置不易出现缝隙,从而提升产品的美观性。其中优选地,环形凸筋顶端的倒斜角或倒圆角在内盖注塑生产时成型,这样设计内盖的生产工艺简单,生产效率高。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面盖侧壁沿周向间隔设置多个支撑筋,所述内盖沿周向间隔设置多个支撑座,所述多个支撑筋分别用于与所述多个支撑座配合,每个支撑筋与相应支撑座间的抵接配合面在所述盖体径向上的长度不小于1.8mm。
本方案中,支撑筋与支撑座的配合量在1.8mm以上,使配合量足够大,以保证支撑筋可对内盖起到良好的限位和支撑作用,避免用户按压内盖导致内盖塌陷进面盖内的问题发生。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面盖侧壁沿周向间隔设置多个面盖扣位,所述内盖沿周向间隔设置多个内盖扣位,所述多个面盖扣位分别用于与所述多个内盖扣位配合,每个面盖扣位与相应内盖扣位间的抵接配合面在所述盖体径向上的长度不小于1mm。
本方案中,面盖扣位与内盖扣位的配合量在1mm以上,使配合量足够大,以保证扣位配合可对内盖起到良好的限位作用,避免内盖从面盖内脱落的问题发生。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支撑筋与所述支撑座间具有一定配合间隙。
盖体设计时,需要为支撑筋和支撑座预设一定配合间隙,以保证内盖与面盖装配时,内盖扣位到达或略超过与面盖扣位配合的扣合位置时,支撑筋才与支撑座抵触,以避免支撑筋和支撑座影响面盖与内盖扣接。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支撑筋与所述支撑座间的配合间隙大于0且小于等于0.15mm。
支撑筋与支撑座需要设置一定配合间隙,以保证内盖扣位能够与面盖扣位扣接,但支撑筋与支撑座的配合间隙也不能过大,否则内盖在轴向上的活动量较大,会影响用户的使用感受,因此支撑筋与支撑座的配合间隙最好不要超过0.15mm。其中优选地,支撑筋与支撑座的配合间隙为0.1mm。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面盖侧壁上设有多个所述面盖扣位和多个所述支撑筋,且各所述支撑筋在所述面盖侧壁的周向上与各所述面盖扣位错开。
本方案中,面盖侧壁上的支撑筋对准相邻面盖扣位间的间隙,同样的,内盖上的支撑座对准相邻内盖扣位间的间隙,以保证内盖和面盖装配时,支撑筋与内盖支撑座间以及支撑座与面盖扣位间不会出现干涉问题。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环形凸筋与所述面盖侧壁过盈配合。
本方案中,环形凸筋与面盖侧壁采用过盈配合,内盖安装到面盖内后,环形凸筋和面盖侧壁间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挤压干涉,使环形凸筋紧贴面盖侧壁,避免环形凸筋和面盖侧壁间出现缝隙,从而保证产品的美观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环形凸筋位于所述内盖的底端,且所述面盖侧壁的底端不高于所述环形凸筋的底端。
如果内盖环形凸筋的底端低于面盖侧壁的底端形成段差,会使盖体的底部形成一个凸出的台阶,使用产品时用户很容易看到和摸到这个台阶,影响用户的使用感受,为此本方案令面盖侧壁的底端与内盖环形凸筋的底端平齐或略低于内盖环形凸筋的底端,以避免给用户带来不良的使用感受。但由于面盖为塑胶件且面盖侧壁厚度较小,同时内盖环形凸筋与面盖侧壁又采用过盈配合,使得面盖与内盖装配后会生产弹性变形,使面盖侧壁向外侧上方产生一定程度的弹性弯曲,导致面盖侧壁上的面盖扣位以及面盖侧壁的底端有所升高,因此在对内盖和面盖进行设计时需要将上述因素考虑进去,以保证面盖扣位和内盖扣位能够正常卡合且装配后面盖侧壁能够将内盖环形凸筋包裹住。
举例来说,在设计时可为面盖扣位和内盖扣位预留0.15mm的配合间隙,面盖侧壁底端预留的伸出量为0.2mm,内盖与面盖装配后,面盖扣位在面盖侧壁变形的影响下升高0.15mm与内盖扣位抵触配合,而面盖侧壁的底端同样升高了0.15mm,使面盖侧壁底端实际只凸出内盖环形凸筋 0.05mm,确保面盖侧壁将内盖环形凸筋包裹住,且面盖侧壁凸出内盖环形凸筋的距离很小,不会给用户带来不良的使用感受。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装置,包括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提供的盖体。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的烹饪装置,具有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提供的盖体,因此该烹饪装置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盖体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烹饪装置包括电压力锅和电饭煲等。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盖体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所示盖体另一角度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B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所示面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中所示内盖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6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面盖,11面盖顶壁,12面盖侧壁,13面盖扣位,14支撑筋,2内盖, 21环形凸筋,211凹陷结构,22内盖扣位,23支撑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烹饪装置的盖体,如图1 至图6所示,盖体包括面盖1和内盖2,面盖1包括面盖顶壁11和由面盖顶壁11的边缘向下延伸的面盖侧壁12,面盖侧壁12的内壁面上设有面盖扣位13,内盖2上设有内盖扣位22,面盖1与内盖2装配后,面盖扣位 13的顶端与内盖扣位22的底端配合构成限位,面盖1上设有支撑筋14,内盖2上设有支撑座23,面盖1与内盖2装配后,支撑筋14的底端与支撑座23的顶端配合构成限位。
本方案去除了面盖1内侧壁上的限位台阶,并在面盖1和内盖2上分别增加支撑筋14和支撑座23,内盖2与面盖1装配后,面盖扣位13的顶端与内盖扣位22的底端抵触配合,使内盖2不会脱落,同时面盖1支撑筋 14与内盖2支撑座23抵触配合,从而对内盖2起到良好的限位和支撑作用,这样设计提高了产品的品质,可避免用户按压内盖2导致内盖2塌陷进面盖1内的问题发生。并且去除面盖1内侧壁上的限位台阶使得面盖1 壁厚均匀,注塑生产时不易缩水变形,这样可提升面盖1注塑生产的合格率及产品的美观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内盖2的底端设有径向凸出的环形凸筋 21,环形凸筋21具有与面盖侧壁12的内壁面抵接的环形抵接面,环形抵接面的顶端设有沿内盖2的径向向内凹陷的凹陷结构211,以减小环形抵接面的面积。
现有技术在内盖的底端设置径向凸出的环形凸筋,环形凸筋与面盖侧壁的内壁面抵接,以保证盖体底部外观的完整性,使盖体更美观,但注塑生产又不能保证面盖内侧壁和环形凸筋的端部绝对平整,且环形凸筋端部整体与面盖内侧壁抵接使得二者配合面积比较大,导致内盖环形凸筋和面盖内侧壁间容易出现缝隙,影响产品的美观性。本方案通过在内盖2环形凸筋21上设置凹陷结构211来减小内盖2环形凸筋21和面盖1内侧壁的配合面积,减小配合面积可削弱抵接位置表面不平整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使抵接位置不易出现缝隙,从而提升产品的美观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凹陷结构211包括设置在环形凸筋 21顶端的倒斜角或倒圆角。
本方案通过在环形凸筋21的顶部设置倒斜角或倒圆角来减小环形凸筋21的端面面积,从而减小内盖2环形凸筋21和面盖1内侧壁的配合面积,使抵接位置不易出现缝隙,从而提升产品的美观性。其中优选地,环形凸筋21顶端的倒斜角或倒圆角在内盖2注塑生产时成型,这样设计内盖 2的生产工艺简单,生产效率高。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面盖侧壁12沿周向间隔设置多个支撑筋14,内盖2沿周向间隔设置多个支撑座23,多个支撑筋14分别用于与多个支撑座23配合,每个支撑筋14与相应支撑座23间的抵接配合面在盖体径向上的长度不小于1.8mm。
本方案中,支撑筋14与支撑座23的配合量在1.8mm以上,使配合量足够大,以保证支撑筋14可对内盖2起到良好的限位和支撑作用,避免用户按压内盖2导致内盖2塌陷进面盖1内的问题发生。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面盖侧壁12沿周向间隔设置多个面盖扣位13,内盖2沿周向间隔设置多个内盖扣位22,多个面盖扣位13分别用于与多个内盖扣位22配合,每个面盖扣位13与相应内盖扣位22间的抵接配合面在盖体径向上的长度不小于1mm。
本方案中,面盖扣位13与内盖扣位22的配合量在1mm以上,使配合量足够大,以保证扣位配合可对内盖2起到良好的限位作用,避免内盖2 从面盖1内脱落的问题发生。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支撑筋14与支撑座23间具有一定配合间隙。
盖体设计时,需要为支撑筋14和支撑座23预设一定配合间隙,以保证内盖2与面盖1装配时,内盖扣位22到达或略超过与面盖扣位13配合的扣合位置时,支撑筋14才与支撑座23抵触,以避免支撑筋14和支撑座 23影响面盖1与内盖2扣接。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支撑筋14与支撑座23间的配合间隙大于0且小于等于0.15mm。
支撑筋14与支撑座23需要设置一定配合间隙,以保证内盖扣位22能够与面盖扣位13扣接,但支撑筋14与支撑座23的配合间隙也不能过大,否则内盖2在轴向上的活动量较大,会影响用户的使用感受,因此支撑筋 14与支撑座23的配合间隙最好不要超过0.15mm。其中优选地,支撑筋14 与支撑座23的配合间隙为0.1mm。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如图5和图6所示,面盖侧壁12上设有多个面盖扣位13和多个支撑筋14,且各支撑筋14在面盖侧壁12的周向上与各面盖扣位13错开。
本方案中,面盖侧壁12上的支撑筋14对准相邻面盖扣位12间的间隙,同样的,内盖2上的支撑座23对准相邻内盖扣位22间的间隙,以保证内盖2和面盖1装配时,支撑筋13与内盖支撑座22间以及支撑座23与面盖扣位13间不会出现干涉问题。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环形凸筋21与面盖侧壁12过盈配合。
本方案中,环形凸筋21与面盖侧壁12采用过盈配合,内盖2安装到面盖1内后,环形凸筋21和面盖侧壁12间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挤压干涉,使环形凸筋21紧贴面盖侧壁12,避免环形凸筋21和面盖侧壁12间出现缝隙,从而保证产品的美观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环形凸筋21位于内盖2的底端,且面盖侧壁12的底端不高于所述环形凸筋21的底端。
如果内盖环形凸筋的底端低于面盖侧壁的底端形成段差,会使盖体的底部形成一个凸出的台阶,使用产品时用户很容易看到和摸到这个台阶,影响用户的使用感受,为此本方案令面盖侧壁的底端与内盖环形凸筋的底端平齐或略低于内盖环形凸筋的底端,以避免给用户带来不良的使用感受。由于面盖1为塑胶件且面盖侧壁12厚度较小,同时内盖2环形凸筋21与面盖侧壁12又采用过盈配合,使得面盖1与内盖2装配后会生产弹性变形,使面盖侧壁12向外侧上方产生一定程度的弹性弯曲,导致面盖侧壁12上的面盖扣位13以及面盖侧壁12的底端有所升高,因此在对内盖2和面盖 1进行设计时需要将上述因素考虑进去,以保证面盖扣13位和内盖扣位22 能够正常卡合且装配后面盖侧壁12能够将内盖环形凸筋21包裹住。举例来说,在设计时可为面盖扣位13和内盖扣位22预留0.15mm的配合间隙,面盖侧壁12底端预留的伸出量为0.2mm,内盖2与面盖1装配后,面盖扣位13在面盖侧壁12变形的影响下升高0.15mm与内盖扣位22抵触配合,而面盖侧壁12的底端同样升高了0.15mm,使面盖侧壁12底端实际只凸出内盖2环形凸筋210.05mm,确保面盖侧壁12将内盖2环形凸筋21包裹住,且面盖侧壁12凸出内盖2环形凸筋21的距离很小,不会给用户带来不良的使用感受。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装置,包括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提供的盖体。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的烹饪装置,具有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提供的盖体,因此该烹饪装置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盖体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烹饪装置包括电压力锅和电饭煲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盖体,用于烹饪装置,所述盖体包括面盖和内盖,所述面盖包括面盖顶壁和由所述面盖顶壁的边缘向下延伸的面盖侧壁,所述面盖侧壁的内壁面上设有面盖扣位,所述内盖上设有内盖扣位,所述面盖与所述内盖装配后,所述面盖扣位与所述内盖扣位相互扣合构成限位,其特征在于,
所述面盖上设有支撑筋,所述内盖上设有支撑座,所述面盖与所述内盖装配后,所述支撑筋的底端与所述支撑座的顶端配合构成限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盖的底端设有径向凸出的环形凸筋,所述环形凸筋具有与所述面盖侧壁的内壁面抵接的环形抵接面,所述环形抵接面的顶端设有沿所述内盖的径向向内凹陷的凹陷结构,以减小所述环形抵接面的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盖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陷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环形凸筋顶端的倒斜角或倒圆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面盖侧壁沿周向间隔设置多个支撑筋,所述内盖沿周向间隔设置多个支撑座,所述多个支撑筋分别用于与所述多个支撑座配合,每个支撑筋与相应支撑座间的抵接配合面在所述盖体径向上的长度不小于1.8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面盖侧壁沿周向间隔设置多个面盖扣位,所述内盖沿周向间隔设置多个内盖扣位,所述多个面盖扣位分别用于与所述多个内盖扣位配合,每个面盖扣位与相应内盖扣位间的抵接配合面在所述盖体径向上的长度不小于1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筋与所述支撑座间具有一定配合间隙,所述配合间隙大于0且小于等于0.15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面盖侧壁上设有多个所述面盖扣位和多个所述支撑筋,且各所述支撑筋在所述面盖侧壁的周向上与各所述面盖扣位错开。
8.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盖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形凸筋与所述面盖侧壁过盈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盖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形凸筋位于所述内盖的底端,且所述面盖侧壁的底端不高于所述环形凸筋的底端。
10.一种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盖体。
CN201820335465.6U 2018-03-09 2018-03-09 盖体及烹饪装置 Active CN2085512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335465.6U CN208551218U (zh) 2018-03-09 2018-03-09 盖体及烹饪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335465.6U CN208551218U (zh) 2018-03-09 2018-03-09 盖体及烹饪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551218U true CN208551218U (zh) 2019-03-01

Family

ID=654531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335465.6U Active CN208551218U (zh) 2018-03-09 2018-03-09 盖体及烹饪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55121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081848B1 (en) Vacuum cover
UA91728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формования упорного выступа и контейнер с упорным выступом
US20150230583A1 (en) Double shell pot for cosmetic product comprising a mechanical tensioning element and assembly method
CN107374548B (zh) 洗碗机及其内胆与底座的配合结构
CN208551218U (zh) 盖体及烹饪装置
JP3135235U (ja) 紙コップ
TWI392625B (zh) 杯蓋
CN209285104U (zh) 家电产品用的带弹珠盖体结构
JP3198245U (ja) 紙コップ蓋体構造装置
KR20130003950U (ko) 이중컵
CN214128262U (zh) 一种组装简单的水壶
CN217137484U (zh) 烹饪器具
CN209461337U (zh) 一种改良的按钮结构
CN215686894U (zh) 一种装配效果好的锅盖组件及烹饪器具
CN209436521U (zh) 一种顶出式香水管
CN217524585U (zh) 一种烹饪器具的锅体及烹饪器具
CN201397798Y (zh) 灯头之导电帽卡固结构
CN219155202U (zh) 一种包装罐
CN216020457U (zh) 一种旋转稳定的煲盖及压力煲
CN208425014U (zh) 一种家用电器外壳结构
CN215383402U (zh) 一种卡扣连接的水壶
CN213248304U (zh) 煲体和烹饪器具
CN209863358U (zh) 一种装配稳定的烹饪器具
CN213993238U (zh) 一种电饭煲壳体结构
US20070007295A1 (en) Melamine utensil produc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