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551077U - 一种加热器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加热器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551077U CN208551077U CN201720994850.7U CN201720994850U CN208551077U CN 208551077 U CN208551077 U CN 208551077U CN 201720994850 U CN201720994850 U CN 201720994850U CN 208551077 U CN208551077 U CN 20855107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ayer
- contrast colot
- color
- photochromic
- photochromic lay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领域,公开了一种加热器具。该加热器具包括:被加热的基底(10);形成在所述基底(10)的内表面上的衬色层(23)和变色层(26),且所述衬色层(23)和所述变色层(26)单独或者一起覆盖所述基底(10)的整个内表面,所述变色层(26)以可逆的方式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颜色;其中,所述衬色层(23)和所述变色层(26)在常温下颜色相异,在预定温度下颜色相同;或者所述衬色层(23)和所述变色层(26)在常温下颜色相同,在预定温度下颜色相异。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加热器具具有较好的示温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加热器具。
背景技术
在烹饪食物之前的热锅期间,因使用者对温度判断不准,无法确定放油进行烹饪的时间点,如果温度过低,烹饪效果不佳,如果温度过高放油进行烹饪,锅内会产生很大的油烟,不利于身体健康,且增加了厨房的清洁难度。
现有的解决方案是在锅底表面印刷变色油墨,当锅底温度上升到180℃左右时,通过油墨颜色变化提醒使用者可以放油做菜,然而,现有技术中通常只在锅底表面形成一种变色层,由于人视觉存在偏差,当人长时间盯着锅底观察颜色变化时,对于单一颜色通常难以分辨出颜色发生明显变化,因而不能达到较好的示温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的示温锅所存在的不能达到较好的示温作用的缺陷,提供一种具有较好的示温效果的加热器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加热器具,该加热器具包括:
被加热的基底;
形成在所述基底的内表面上的衬色层和变色层,且所述衬色层和所述变色层单独或者一起覆盖所述基底的整个内表面,所述变色层以可逆的方式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颜色;
其中,所述衬色层和所述变色层在常温下颜色相异,在预定温度下颜色相同;或者所述衬色层和所述变色层在常温下颜色相同,在预定温度下颜色相异。
优选地,所述衬色层在常温下为深色,所述变色层在常温下为浅色,当所述基底的温度升高至预定值时,所述衬色层与所述变色层的颜色相同。
优选地,所述衬色层以可逆的方式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颜色,且随着所述基底温度的升高,所述衬色层的颜色由深变浅,所述变色层的颜色由浅变深,当所述基底的温度升高至预定值时,所述衬色层与所述变色层的颜色相同。
优选地,所述衬色层和所述变色层在常温下颜色相同且均为浅色,当所述基底的温度升高至预定值时,所述变色层的颜色由浅变深,使得所述衬色层与所述变色层的颜色相异。
优选地,所述衬色层覆盖所述基底的整个内表面,所述变色层形成在所述衬色层之上。
更优选地,所述加热器具还包括位于所述基底和所述衬色层之间的底涂层。
更优选地,所述衬色层上表面的局部区域形成有中涂层。
优选地,所述衬色层和所述变色层形成在同一个面上,且二者一起覆盖所述基底的整个内表面。
更优选地,所述加热器具还包括位于所述基底和所述衬色层之间的底涂层。
更优选地,所述衬色层上表面的局部区域形成有中涂层。
优选地,所述加热器具还包括形成于所述加热器具内表面的最内层的透明面涂层。
优选地,所述变色层被构造成文字或者图案,所述衬色层的总面积大于所述变色层的总面积,所述衬色层的颜色变化的幅度小于所述变色层。
优选地,所述基底的中心向上凸起,所述变色层位于凸起部位的上端面。
优选地,所述加热器具为炒锅,所述基底包括铁外层和铝内层,所述衬色层和/或所述变色层形成在所述铝内层上且位于所述炒锅的中部。
更优选地,所述铝内层为中心厚且从中心向外周逐渐变薄的结构。
更优选地,所述铁外层底部具有镂空的圆形通孔,所述铝内层受到挤压凸出于所述通孔内,至少有一个所述通孔的垂直投影位于所述衬色层和所述变色层构成的区域内。
优选地,形成所述衬色层的涂层材料A含有氧化铁、二萘嵌苯红和黑色颜料,形成所述变色层的涂层材料B含有氧化铁和二萘嵌苯红,且所述涂层材料A中包含的氧化铁的比例与所述涂层材料B中包含的氧化铁的比例不同。
优选地,所述衬色层通过喷涂的方式形成,所述变色层通过印刷方式形成。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加热器具中,在被加热的基底的内表面上形成衬色层和可逆变色层,并且使衬色层和可逆变色层在常温下颜色相异,在预定温度(如170℃以上,优选175℃以上,更优选175-200℃,最优选180℃左右)下颜色相同,或者使衬色层和可逆变色层在常温下颜色相同,在预定温度(如170℃以上,优选175℃以上,更优选175-200℃,最优选180℃左右)下颜色相异,使得该加热器具被加热到预定温度时,加热器具内表面上的图案由多种颜色变成单种颜色或者单种颜色变成多种颜色,使用者或烹饪者通过视觉可以明显观察到颜色变化,从而提醒使用者此时可以进行相应的操作如放油进行烹饪,达到了较好的示温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加热器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加热器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加热器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四种实施方式的加热器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五种实施方式的加热器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六种实施方式的加热器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七种实施方式的加热器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八种实施方式的加热器具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 基底 21 底涂层
23 衬色层 24 中涂层
26 变色层 28 透明面涂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指参考附图所示的上、下;“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如图1-8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加热器具包括:
被加热的基底10;
形成在所述基底10的内表面上的衬色层23和变色层26,且所述衬色层23和所述变色层26单独或者一起覆盖所述基底10的整个内表面,所述变色层26以可逆的方式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颜色;
其中,所述衬色层23和所述变色层26在常温下颜色相异,在预定温度下颜色相同;或者
所述衬色层23和所述变色层26在常温下颜色相同,在预定温度下颜色相异。
在本文中,“颜色相同”并非单指颜色完全一致,实际使用过程中允许颜色有差异但人的肉眼难以分辨的情况。
当衬色层23和变色层26在常温下颜色相异且在预定温度下颜色相同时,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衬色层23在常温下为深色(如深红色),所述变色层26在常温下为浅色(如浅红色),当所述基底10的温度升高至预定值时,所述衬色层23与所述变色层26的颜色相同。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仅仅所述变色层26是可逆变色的,变色层26随着温度的升高,其颜色发生变化,当基底10的温度升高至预定值时,变色层26的颜色由浅色变成深色,且变成与衬色层23相同的颜色。
当衬色层23和变色层26在常温下颜色相异且在预定温度下颜色相同时,在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衬色层23和所述变色层26二者均是可逆变色的。在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衬色层23在常温下为深色(如深红色),所述变色层26在常温下为浅色(如浅红色),随着所述基底10温度的升高,所述衬色层23的颜色由深变浅,所述变色层26的颜色由浅变深,当所述基底10的温度升高至预定值时,所述衬色层23与所述变色层26的颜色相同。
当衬色层23和变色层26在常温下颜色相同且在预定温度下颜色相异时,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衬色层23和所述变色层26在常温下均为浅色,当所述基底10的温度升高至预定值时,所述变色层26的颜色由浅变深,使得所述衬色层23与所述变色层26的颜色相异。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仅仅所述变色层26是可逆变色的,变色层26随着温度的升高,其颜色发生变化,当基底10的温度升高至预定值时,变色层26的颜色由浅色变成深色,使得所述加热器具的内表面在预定温度下显示出具有不同颜色的图案。
在本实用新型中,当所述衬色层23和/或所述变色层26各自可以为可逆变色的时,所述衬色层23和所述变色层26各自可以由含有以可逆的方式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颜色的化学物质的涂层材料形成。例如,形成所述衬色层23的涂层材料A可以含有氧化铁、二萘嵌苯红和黑色颜料,形成所述变色层26的涂层材料B可以含有氧化铁和二萘嵌苯红。在优选情况下,所述涂层材料A中包含的氧化铁的比例与所述涂层材料B中包含的氧化铁的比例不同。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加热器具中,所述衬色层23和所述变色层26单独或者一起覆盖所述基底10的整个内表面。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衬色层23覆盖所述基底10的整个内表面,所述变色层26形成在所述衬色层23之上。在这种情况下,所述衬色层23可以直接形成在基底10的内表面上,也可以在基底10的内表面上形成底涂层21,然后将衬色层23覆盖在底涂层21的整个上表面上。所述变色层26可以直接形成在所述衬色层23的上表面上,也可以在衬色层23的上表面上先形成透明面涂层28,然后将变色层26形成在所述透明面涂层28的上表面的局部区域。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衬色层23上表面的局部区域形成有中涂层24。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衬色层23和所述变色层26形成在同一个面上,且二者一起覆盖所述基底10的整个内表面。在这种情况下,所述衬色层23和所述变色层26二者可以直接形成在基底10的内表面上,也可以在基底10的内表面上形成底涂层21,然后将衬色层23和变色层26覆盖在底涂层21的整个上表面上。变色层26和衬色层23的并列排布方式没有特别的限定,优选地,衬色层23围绕变色层26的四周形成,且使衬色层23的内周与变色层26的外周相接。更优选地,衬色层23的内周覆盖在变色层26的外周上。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衬色层23上表面的局部区域形成有中涂层24。
在所述加热器具中,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加热器具还包括形成于所述加热器具内表面的最内层的透明面涂层28。在该实施方式中,衬色层23、变色层26、可选的底涂层21和可选的中涂层24均形成在基底10与透明面涂层28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底涂层21和所述中涂层24各自优选为黑色。在这种情况下,所述底涂层21和/或所述中涂层24可以进一步地充当衬色的作用,使得使用者更加关注衬色层23与变色层26颜色的变化。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底涂层21可以由本领域常规的深色底油形成,所述深色底油例如可以含有聚四氟乙烯和黑色颜料。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中涂层24可以由本领域常规的深色中油形成,所述深色中油例如可以含有聚四氟乙烯和黑色颜料。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透明面涂层28可以由本领域常规的耐热、透明材料形成,例如可以由聚四氟乙烯形成。
在所述加热器具中,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变色层26被构造成文字或者图案,所述衬色层23的总面积大于所述变色层26的总面积,所述衬色层23的颜色变化的幅度小于所述变色层26。通过这样的设计,当加热到预设温度时,会使得变色层26与衬色层23融合,产生变色层26消失的效果,从而提醒人们放油的时间。
在所述加热器具中,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基底10的中心向上凸起,所述变色层26位于凸起部位的上端面。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变色层26处于高位,微微地凸出于基底表面,这样不容易被炒菜时的油或酱所掩盖,会更容易地被使用者所观察到。
在所述加热器具中,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加热器具为炒锅,所述基底10包括铁外层和铝内层,所述衬色层23和/或所述变色层26形成在所述铝内层上且位于所述炒锅的中部。在炒锅的中心部位变色是最容易被观察到的,但是在电磁炉上加热的时候,由于电磁炉感应线圈绕线的原因(电磁炉中心并没绕有感应线圈),这样就使得与炒锅中心相对的部位感应线圈缺失,而与感应线圈直接相对的部位温度却过高(这也是为什么锅底半径1/2处容易烧焦的原因),铁的热传递效率是很低的,通过增设铝内层,可以把锅底与感应加线圈相对部位的热量传递到锅底中心,使得变色层能更加及时、准确、真实地反映出锅底的温度。
在优选情况下,所述铝内层为中心厚且从中心向外周逐渐变薄的结构。通过这样的设计,使得热量尽量往锅中心转递,进一步地提高炒锅变色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在优选情况下,所述铁外层底部具有镂空的圆形通孔,所述铝内层受到挤压凸出于所述通孔内,至少有一个所述通孔的垂直投影位于所述衬色层23和所述变色层26构成的区域内。通过这样的设计,一方面可以增加铝内层与铁外层的接触面积,把铁外层的热量迅速地往锅内传递,使得变色更加准确和及时;另一方面当把炒锅放在煤气灶上加热的时候,煤气灶中心的火力可以通过与变色区域相对的通孔内的铝层直接传递给变色材料,从而进一步地提高炒锅变色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衬色层23和所述变色层26各自可以通过本领域常规的方法形成。在优选情况下,所述衬色层23通过喷涂的方式形成,所述变色层26通过印刷方式形成。衬色层23的面积较大,通过喷涂的方式形成,可以更加均匀的涂覆在基底或底涂层上,变色层26面积较小,通过印刷方式,效率更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所述加热器具包括:
被加热的基底10;
在所述基底10的内表面上,局部区域施加有变色层26,其他区域施加有衬色层23;
施加在所述衬色层23的上表面局部区域的中涂层24;以及
覆盖所述衬色层23、所述变色层26和所述中涂层24的透明面涂层28。
在该实施方式中,衬色层23和变色层26并列形成在同一个面上,并且覆盖基底10的整个内表面,变色层26的侧部与衬色层23的侧部相接,优选地,衬色层23的侧部覆盖在变色层26的侧部上。更优选地,所述变色层26位于所述衬色层23的中心部位。
当所述加热器具为锅具时,所述锅具包含锅体基底10、衬色层23、变色层26、中涂层24和透明面涂层28,其中,中涂层24和透明面涂层28均为树脂涂层,且透明面涂层28为透明的;衬色层23和变色层26均为随温度可逆变色涂料。在锅体基底10的内表面全部区域附有衬色层23和变色层26,在衬色层23外表面的局部区域附有中涂层24,在最外表面附有透明面涂层28。
根据上述第一种实施方式的锅具,锅具中的衬色层23和变色层26在常温下颜色相异,且衬色层23为深色(如红色),变色层26为浅色(如橙红色),在烹饪食物之前的热锅期间,锅具温度由常温升高到适合烹饪温度,即180℃左右时,衬色层23和变色层26的颜色变为相同,从而造成锅内颜色图案变化,以此提醒使用者此时可以放油进行烹饪,避免了温度过低或过高而造成烹饪效果不佳、烹饪油烟大的问题。在烹饪完成后,锅内温度恢复至常温,衬色层23和变色层26恢复到温度升高前的颜色状态,即衬色层23和变色层26的颜色随温度变化是可逆变化。
而且,在上述第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的锅具中,衬色层23和变色层26涂覆于中涂层24和透明面涂层28之下,这样可以有效保护衬色层23和变色层26,不会在长久使用过程中脱落而丧失效果。
在优选情况下,上述第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的锅具的制备过程可以包括:
步骤1、先在锅体基底10内表面的局部区域涂覆变色层26;
步骤2、之后用遮挡物挡住变色层26的中间局部区域,在变色层26未遮挡的区域和锅体基底10未涂覆区域涂覆衬色层23;
步骤3、然后用遮挡物挡住变色层26的全部区域和衬色层23的局部区域,在衬色层23表面局部区域涂覆中涂层24;
步骤4、最后涂覆透明面涂层28覆盖整体外表面。
在步骤2中,变色层26未被遮挡的边缘区域被涂覆有衬色层23,避免了变色层26与衬色层23边缘结合不充分的情况而导致的涂层易剥离、易腐蚀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所述加热器具包括:
被加热的基底10;
施加在所述基底10的内表面上的衬色层23;
在所述衬色层23的上表面上,一部分区域施加有变色层26,另一部分区域施加有中涂层24;以及
覆盖所述衬色层23、所述变色层26和所述中涂层24的透明面涂层28。
在该实施方式中,衬色层23覆盖在基底10的整个内表面上,变色层26和中涂层24形成在同一个面上,并且二者并不完全覆盖衬色层23的上表面,使得在外观上通过所述透明面涂层28可以看到变色层26和衬色层23二者的颜色图案。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变色层26位于衬色层23上表面的中部,中涂层24环绕变色层26形成。
当所述加热器具为锅具时,所述锅具包含锅体基底10、衬色层23、变色层26、中涂层24和透明面涂层28,其中,中涂层24和透明面涂层28均为树脂涂层,且透明面涂层28为透明的;衬色层23和变色层26均为随温度可逆变色涂料。在锅身基层(10)的内表面全部区域附有衬色层23,在衬色层23外表面的局部区域附有中涂层24和变色层26,在最外表面附有透明面涂层28。
根据上述第二种实施方式的锅具,锅具中的衬色层23和变色层26在常温下颜色相异,且衬色层23为深色(如红色),变色层26为浅色(如橙红色),在烹饪食物之前的热锅期间,锅具温度由常温升高到适合烹饪温度,即180℃左右时,衬色层23和变色层26的颜色变为相同,从而造成锅内颜色图案变化,以此提醒使用者此时可以放油进行烹饪,避免了温度过低或过高而造成烹饪效果不佳、烹饪油烟大的问题。在烹饪完成后,锅内温度恢复至常温,衬色层23和变色层26恢复到温度升高前的颜色状态,即衬色层23和变色层26的颜色随温度变化是可逆变化。
而且,在上述第二种实施方式所述的锅具中,衬色层23涂覆在于中涂层24之下,变色层26与中涂层24并列涂覆在衬色层23之上,且在变色层26与中涂层24之上还涂覆有透明面涂层28,这样可以有效保护衬色层23和变色层26,不会在长久使用过程中脱落而丧失效果。
在优选情况下,上述第二种实施方式所述的锅具的制备过程可以包括:
步骤1、先在锅体基底10内表面的全部区域涂覆衬色层23;
步骤2、之后用遮挡物挡住衬色层23的局部区域,在未遮挡的区域涂覆中涂层24;
步骤3、再然后在衬色层23遮挡区域的局部涂覆变色层26;
步骤4、最后涂覆透明面涂层28覆盖整体外表面。
在上述制备过程中,先经过步骤2,再进行步骤3,可以使变色层26也可以部分涂覆于中涂层24上,这样可以丰富变色层26的图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所述加热器具包括:
被加热的基底10;
施加在所述基底10的内表面上的衬色层23;
施加在所述衬色层23的上表面局部区域的中涂层24;
覆盖所述衬色层23和所述中涂层24的透明面涂层28;以及
施加在所述透明面涂层28的上表面局部区域的变色层26。
在该实施方式中,所述衬色层23覆盖基底10的整个内表面,中涂层24覆盖在衬色层23的上表面的局部区域,且使衬色层23上表面的中部区域不被覆盖。在优选情况下,所述变色层26的形成位置正对衬色层23上表面上未被中涂层24覆盖的区域的中心部位,使得所述加热器具从上往下看时,可以看到衬色层23和变色层26的颜色图案,并且变色层26的颜色图案位于衬色层23的中部。
当所述加热器具为锅具时,所述锅具包含锅体基底10、衬色层23、变色层26、中涂层24和透明面涂层28,其中,中涂层24和透明面涂层28均为树脂涂层,且透明面涂层28为透明的;衬色层23和变色层26均为随温度可逆变色涂料。在锅体基底10的内表面全部区域附有衬色层23,在衬色层23表面的局部区域附有中涂层24,在衬色层23的局部和中涂层24的全部区域附有面涂层28,最后在透明面涂层28的局部区域附有变色层26。
根据上述第三种实施方式的锅具,锅具中的衬色层23和变色层26在常温下颜色相异,且衬色层23为深色(如红色),变色层26为浅色(如橙红色),在烹饪食物之前的热锅期间,锅具温度由常温升高到适合烹饪温度,即180℃左右时,衬色层23和变色层26的颜色变为相同,从而造成锅内颜色图案变化,以此提醒使用者此时可以放油进行烹饪,避免了温度过低或过高而造成烹饪效果不佳、烹饪油烟大的问题。在烹饪完成后,锅内温度恢复至常温,衬色层23和变色层26恢复到温度升高前的颜色状态,即衬色层23和变色层26的颜色随温度变化是可逆变化。
在优选情况下,上述第三种实施方式所述的锅具的制备过程可以包括:
步骤1、先在锅体基底10内表面全部区域涂覆衬色层23;
步骤2、之后用遮挡物挡住衬色层23表面局部区域,在衬色层23未遮挡区域涂覆中涂层24;
步骤3、然后在衬色层23和中涂层24的全部区域涂覆透明面涂层28;
步骤4、最后在透明面涂层28的局部区域涂覆变色层26。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四种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所述加热器具包括:
被加热的基底10;
施加在所述基底10的内表面上的底涂层21;
施加在所述底涂层21的上表面上的衬色层23;
施加在所述衬色层23的上表面局部区域上的变色层26;以及
覆盖所述衬色层23和所述变色层26的透明面涂层28。
在该实施方式中,底涂层21覆盖基底10的整个内表面,衬色层23覆盖底涂层21的整个上表面,变色层26形成在衬色层23的上表面的局部区域,优选位于衬色层23上表面的中心部位。
当所述加热器具为锅具时,所述锅具包含锅体基底10、底涂层21、衬色层23、变色层26和透明面涂层28,其中底涂层21、透明面涂层28均为树脂涂层,且透明面涂层28为透明的;衬色层23和变色层26均为随温度可逆变色涂层。在锅体基底10的内表面附有底涂层21,在底涂层21外表面的全部区域附有衬色层23和变色层26,在衬色层23和变色层26外表面附有透明面涂层28。
根据上述第四种实施方式的锅具,锅具中的衬色层23和变色层26在常温下颜色相异,且衬色层23为深色(如红色),变色层26为浅色(如橙红色),在烹饪食物之前的热锅期间,锅具温度由常温升高到适合烹饪温度,即180℃左右时,衬色层23和变色层26的颜色变为相同,从而造成锅内颜色图案变化,以此提醒使用者此时可以放油进行烹饪,避免了温度过低或过高而造成烹饪效果不佳、烹饪油烟大的问题。在烹饪完成后,锅内温度恢复至常温,衬色层23和变色层26恢复到温度升高前的颜色状态,即衬色层23和变色层26的颜色随温度变化是可逆变化。
而且,在上述第四种实施方式所述的锅具中,衬色层23和变色层26涂覆后,其表面涂覆的是透明面涂层28,在变色过程中,锅内颜色会整体都有变化,使用者更容易分辨。
在优选情况下,上述第四种实施方式所述的锅具的制备过程可以包括:
步骤1、先在锅体基底10内表面全部区域涂覆底涂层21;
步骤2、之后在底涂层21的全部区域涂覆衬色层23;
步骤3、然后在衬色层23表面的局部区域涂覆变色层26;
步骤4、最后在衬色层23和变色层26表面全部区域涂覆透明面涂层28。
在上述制备过程中,涂覆涂层的时候不需要遮挡,且不会因为涂覆变色层26定位不准图案有差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五种实施方式,如图5所示,所述加热器具包括:
被加热的基底10;
施加在所述基底10的内表面上的底涂层21;
施加在所述底涂层21的上表面上的衬色层23;
施加在所述衬色层23的上表面上的透明面涂层28;以及
施加在所述透明面涂层28的上表面局部区域的变色层26。
在该实施方式中,底涂层21覆盖基底10的整个内表面,衬色层23覆盖底涂层21的整个上表面,透明面涂层28覆盖衬色层23的整个上表面,变色层26形成在透明面涂层28的上表面的局部区域,优选位于透明面涂层28上表面的中心部位。
当所述加热器具为锅具时,所述锅具包含锅体基底10、底涂层21、衬色层23、变色层26和透明面涂层28,其中底涂层21和透明面涂层28均为树脂涂层,且透明面涂层28为透明的;衬色层23和变色层26均为随温度可逆变色涂层。在锅体基底10的内表面附有底涂层21,在底涂层21外表面的全部区域附有衬色层23,在衬色层23外表面附有透明面涂层28,在透明面涂层28表面局部涂覆有变色层26。
根据上述第五种实施方式的锅具,锅具中的衬色层23和变色层26在常温下颜色相异,且衬色层23为深色(如红色),变色层26为浅色(如橙红色),在烹饪食物之前的热锅期间,锅具温度由常温升高到适合烹饪温度,即180℃左右时,衬色层23和变色层26的颜色变为相同,从而造成锅内颜色图案变化,以此提醒使用者此时可以放油进行烹饪,避免了温度过低或过高而造成烹饪效果不佳、烹饪油烟大的问题。在烹饪完成后,锅内温度恢复至常温,衬色层23和变色层26恢复到温度升高前的颜色状态,即衬色层23和变色层26的颜色随温度变化是可逆变化。
而且,在上述第五种实施方式所述的锅具中,衬色层23和变色层26涂覆后,其表面涂覆的是透明面涂层28,在变色过程中,锅内颜色会整体都有变化,使用者更容易分辨。
在优选情况下,上述第五种实施方式所述的锅具的制备过程可以包括:
步骤1、先在锅体基底10内表面全部区域涂覆底涂层21;
步骤2、之后在底涂层21表面全部区域涂覆衬色层23;
步骤3、然后在衬色层23表面的全部区域涂覆透明面涂层28;
步骤4、最后在透明面涂层28表面局部区域涂覆变色层26。
在上述制备过程中,在涂覆涂层的时候不需要遮挡,且不会因为涂覆变色层26定位不准图案有差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六种实施方式,如图6所示,所述加热器具包括:
被加热的基底10;
施加在所述基底10的内表面上的底涂层21;
在所述底涂层21的上表面上,局部区域施加有变色层26,其他区域施加有衬色层23;
施加在所述衬色层23的上表面局部区域的中涂层24;以及
覆盖所述衬色层23、所述变色层26和所述中涂层24的透明面涂层28。
在该实施方式中,底涂层21覆盖基底10的整个内表面,衬色层23和变色层26并列形成在同一个面上,并且覆盖底涂层21的整个上表面,变色层26的侧部与衬色层23的侧部相接,优选地,衬色层23的侧部覆盖在变色层26的侧部上。更优选地,所述变色层26位于所述衬色层23的中心部位。
当所述加热器具为锅具时,所述锅具包含锅体基底10、底涂层21、衬色层23、变色层26、中涂层24和透明面涂层28,其中底涂层21、中涂层24和透明面涂层28均为树脂涂层,且透明面涂层28为透明的;衬色层23和变色层26均为随温度可逆变色涂层。
在锅体基底10的内表面附有底涂层21,在底涂层21外表面的全部区域附有衬色层23和变色层26,在衬色层23外表面局部附有中涂层24,在最外表面附有透明面涂层28。
根据上述第六种实施方式的锅具,锅具中的衬色层23和变色层26在常温下颜色相异,且衬色层23为深色(如红色),变色层26为浅色(如橙红色),在烹饪食物之前的热锅期间,锅具温度由常温升高到适合烹饪温度,即180℃左右时,衬色层23和变色层26的颜色变为相同,从而造成锅内颜色图案变化,以此提醒使用者此时可以放油进行烹饪。避免了温度过低或过高而造成烹饪效果不佳、烹饪油烟大的问题。在烹饪完成后,锅内温度恢复至常温,衬色层23和变色层26恢复到温度升高前的颜色状态,即衬色层23和变色层26的颜色随温度变化是可逆变化。
而且,在上述第六种实施方式所述的锅具中,衬色层23和变色层26在中涂层24和透明面涂层28之下,这样可以有效保护衬色层23和变色层26,不会在长久使用过程中脱落而丧失效果。
另外,因底涂层21涂覆在锅体基底10表面,故其树脂含量要求低,而中涂层24需要不粘性强,故其树脂含量要求高,此时衬色层23充当过度作用,其树脂含量处于底涂层21和中涂层24的中间水平,可以使中涂层24拥有较强的附着力。
另一方面涂覆的衬色层23和变色层26也可以充当保护层,加强保护锅体基底10不会在使用中被腐蚀。
在优选情况下,上述第六种实施方式所述的锅具的制备过程可以包括:
步骤1、先在锅体基底10内表面涂覆底涂层21;
步骤2、之后在底涂层21的局部区域涂覆变色层26;
步骤3、然后用遮挡物挡住变色层26的中间局部区域,在变色层26未遮挡的区域和底涂层21上涂覆衬色层23;
步骤4、接下来再用遮挡物挡住变色层26表面全部区域和衬色层23表面局部区域,在衬色层23表面未遮挡区域涂覆中涂层24;
步骤5、最后涂覆透明面涂层28覆盖整体外表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七种实施方式,如图7所示,所述加热器具包括:
被加热的基底10;
施加在所述基底10的内表面上的底涂层21;
施加在所述底涂层21的上表面上的衬色层23;
在所述衬色层23的上表面上,一部分区域施加有变色层26,另一部分区域施加有中涂层24;以及
覆盖所述衬色层23、所述变色层26和所述中涂层24的透明面涂层28。
在该实施方式中,底涂层21覆盖基底10的整个内表面,衬色层23覆盖在底涂层21的整个上表面上,变色层26和中涂层24形成在同一个面上,并且二者并不完全覆盖衬色层23的上表面,使得在外观上通过所述透明面涂层28可以看到变色层26和衬色层23二者的颜色图案。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变色层26位于衬色层23上表面的中部,中涂层24环绕变色层26形成。
当所述加热器具为锅具时,所述锅具包含锅体基底10、底涂层21、衬色层23、变色层26、中涂层24和透明面涂层28,其中底涂层21、中涂层24和透明面涂层28均为树脂涂层,且透明面涂层28为透明的;衬色层23和变色层26均为随温度可逆变色涂层。在锅体基底10的内表面附有底涂层21,在底涂层21外表面的全部区域附有衬色层23,在衬色层23外表面局部附有中涂层24和变色层26,在最外表面附有透明面涂层28。
根据上述第七种实施方式的锅具,锅具中的衬色层23和变色层26在常温下颜色相异,且衬色层23为深色(如红色),变色层26为浅色(如橙红色),在烹饪食物之前的热锅期间,锅具温度由常温升高到适合烹饪温度,即180℃左右时,衬色层23和变色层26的颜色变为相同,从而造成锅内颜色图案变化,以此提醒使用者此时可以放油进行烹饪,避免了温度过低或过高而造成烹饪效果不佳、烹饪油烟大的问题。在烹饪完成后,锅内温度恢复至常温,衬色层23和变色层26恢复到温度升高前的颜色状态,即衬色层23和变色层26的颜色随温度变化是可逆变化。
而且,在上述第七种实施方式所述的锅具中,衬色层23涂覆在于中涂层24之下,变色层26与中涂层24并列涂覆在衬色层23,且在变色层26与中涂层24之上还涂覆有透明面涂层,这样可以有效保护衬色层23和变色层26,不会在长久使用过程中脱落而丧失效果。
另外,因底涂层21涂覆在锅体基底10表面,故其树脂含量要求低,而中涂层24和变色层26需要不粘性强,故其树脂含量要求高,此时衬色层23充当有过度作用,其树脂含量处于底涂层21和中涂层24、变色层26的中间水平,可以使中涂层24、变色层26较强的附着于锅底,
另一方面涂覆的衬色层23可以充当保护层,加强保护锅身基材(10)不会在使用中被腐蚀。
在优选情况下,上述第七种实施方式所述的锅具的制备过程可以包括:
步骤1、先在锅体基底10内表面涂覆底涂层21;
步骤2、之后在底涂层21的全部区域涂覆一层随温度可逆变色的衬色层23;
步骤3、然后用遮挡物挡住衬色层23的局部区域,在未遮挡的区域涂覆中涂层24;
步骤4、接下来衬色层23的遮挡区域的局部涂覆变色层26;
步骤5、最后涂覆透明面涂层28覆盖整体外表面。
在上述制备过程中,先经过步骤3,再进行步骤4,可以使变色层26也可以部分涂覆于中涂层24上,这样可以丰富变色层26的图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八种实施方式,如图8所示,所述加热器具包括:
被加热的基底10;
施加在所述基底10的内表面上的底涂层21;
施加在所述底涂层21的上表面上的衬色层23;
施加在所述衬色层23的上表面局部区域的中涂层24;
覆盖所述衬色层23和所述中涂层24的透明面涂层28;以及
施加在所述透明面涂层28的上表面局部区域的变色层26。
在该实施方式中,底涂层21覆盖基底10的整个内表面,衬色层23覆盖在底涂层21的整个上表面上,中涂层24覆盖在衬色层23的上表面的局部区域,且使衬色层23上表面的中部区域不被覆盖。在优选情况下,所述变色层26的形成位置正对衬色层23上表面上未被中涂层24覆盖的区域的中心部位,使得所述加热器具从上往下看时,可以看到衬色层23和变色层26的颜色图案,并且变色层26的颜色图案位于衬色层23的中部。
当所述加热器具为锅具时,所述锅具包含锅体基底10、底涂层21、衬色层23、变色层26、中涂层24和透明面涂层28,其中底涂层21、中涂层24和透明面涂层28均为树脂涂层,且透明面涂层28为透明的;衬色层23和变色层26均为随温度可逆变色涂层。在锅体基底10的内表面附有底涂层21,在底涂层21外表面的全部区域附有衬色层23,在衬色层23外表面附有中涂层24和透明面涂层28,在透明面涂层28外表局部附有变色层26。
根据上述第八种实施方式的锅具,锅具中的衬色层23和变色层26在常温下颜色相异,且衬色层23为深色(如红色),变色层26为浅色(如橙红色),在烹饪食物之前的热锅期间,锅具温度由常温升高到适合烹饪温度,即180℃左右时,衬色层23和变色层26的颜色变为相同,从而造成锅内颜色图案变化,以此提醒使用者此时可以放油进行烹饪,避免了温度过低或过高而造成烹饪效果不佳、烹饪油烟大的问题。在烹饪完成后,锅内温度恢复至常温,衬色层23和变色层26恢复到温度升高前的颜色状态,即衬色层23和变色层26的颜色随温度变化是可逆变化。
而且,在上述第八种实施方式所述的锅具中,因底涂层21涂覆在锅体基底10表面,故其树脂含量要求低,而中涂层24需要不粘性强,故其树脂含量要求高,此时衬色层23充当过度作用,其树脂含量处于底涂层21和中涂层24的中间水平,可以使中涂层24拥有较强的附着力,另一方面涂覆的衬色层23可以充当保护层,加强保护锅体基底10不会在使用中被腐蚀。
在优选情况下,上述第八种实施方式所述的锅具的制备过程可以包括:
步骤1、先在锅体基底10内表面涂覆底涂层21;
步骤2、之后在底涂层21的全部区域涂覆衬色层23;
步骤3、然后用遮挡物挡住衬色层23的局部区域,在未遮挡的区域涂覆中涂层24;
步骤4、接下来在衬色层23的被遮住局部区域和中涂层24的全部区域涂覆透明面涂层28;
步骤5、最后在透明面涂层28表面的局部区域涂覆变色层26。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包括各个技术特征以任何其它的合适方式进行组合,这些简单变型和组合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7)
1.一种加热器具,其特征在于,该加热器具包括:
被加热的基底(10);
形成在所述基底(10)的内表面上的衬色层(23)和变色层(26),且所述衬色层(23)和所述变色层(26)单独或者一起覆盖所述基底(10)的整个内表面,所述变色层(26)以可逆的方式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颜色;
其中,所述衬色层(23)和所述变色层(26)在常温下颜色相异,在预定温度下颜色相同;或者
所述衬色层(23)和所述变色层(26)在常温下颜色相同,在预定温度下颜色相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衬色层(23)在常温下为深色,所述变色层(26)在常温下为浅色,当所述基底(10)的温度升高至预定值时,所述衬色层(23)与所述变色层(26)的颜色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衬色层(23)以可逆的方式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颜色,且随着所述基底(10)温度的升高,所述衬色层(23)的颜色由深变浅,所述变色层(26)的颜色由浅变深,当所述基底(10)的温度升高至预定值时,所述衬色层(23)与所述变色层(26)的颜色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衬色层(23)和所述变色层(26)在常温下颜色相同且均为浅色,当所述基底(10)的温度升高至预定值时,所述变色层(26)的颜色由浅变深,使得所述衬色层(23)与所述变色层(26)的颜色相异。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加热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衬色层(23)覆盖所述基底(10)的整个内表面,所述变色层(26)形成在所述衬色层(23)之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加热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具还包括位于所述基底(10)和所述衬色层(23)之间的底涂层(21)。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加热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衬色层(23)上表面的局部区域形成有中涂层(24)。
8.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加热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衬色层(23)和所述变色层(26)形成在同一个面上,且二者一起覆盖所述基底(10)的整个内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加热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具还包括位于所述基底(10)和所述衬色层(23)之间的底涂层(21)。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加热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衬色层(23)上表面的局部区域形成有中涂层(24)。
11.根据权利要求1-4、6-7和9-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加热器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形成于所述加热器具内表面的最内层的透明面涂层(28)。
12.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加热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变色层(26)被构造成文字或者图案,所述衬色层(23)的总面积大于所述变色层(26)的总面积,所述衬色层(23)的颜色变化的幅度小于所述变色层(26)。
13.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加热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10)的中心向上凸起,所述变色层(26)位于凸起部位的上端面。
14.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加热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具为炒锅,所述基底(10)包括铁外层和铝内层,所述衬色层(23)和/或所述变色层(26)形成在所述铝内层上且位于所述炒锅的中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加热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铝内层为中心厚且从中心向外周逐渐变薄的结构。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加热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铁外层底部具有镂空的圆形通孔,所述铝内层受到挤压凸出于所述通孔内,至少有一个所述通孔的垂直投影位于所述衬色层(23)和所述变色层(26)构成的区域内。
17.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加热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衬色层(23)通过喷涂的方式形成,所述变色层(26)通过印刷方式形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428594 | 2017-06-08 | ||
CN201710428594X | 2017-06-08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551077U true CN208551077U (zh) | 2019-03-01 |
Family
ID=64532007
Family Applications (1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0994874.2U Active CN208211890U (zh) | 2017-06-08 | 2017-08-10 | 一种加热器具 |
CN201720994817.4U Active CN208551076U (zh) | 2017-06-08 | 2017-08-10 | 一种加热器具 |
CN201720999636.0U Active CN208447207U (zh) | 2017-06-08 | 2017-08-10 | 一种加热器具 |
CN201720994790.9U Active CN208551075U (zh) | 2017-06-08 | 2017-08-10 | 一种加热器具 |
CN201720994905.4U Active CN208658657U (zh) | 2017-06-08 | 2017-08-10 | 一种加热器具 |
CN201720999644.5U Active CN208658659U (zh) | 2017-06-08 | 2017-08-10 | 一种加热器具 |
CN201720995067.2U Active CN208709303U (zh) | 2017-06-08 | 2017-08-10 | 一种锅具 |
CN201720995061.5U Active CN208658658U (zh) | 2017-06-08 | 2017-08-10 | 一种加热器具 |
CN201720995120.9U Active CN208709304U (zh) | 2017-06-08 | 2017-08-10 | 一种锅具 |
CN201720994843.7U Active CN208676989U (zh) | 2017-06-08 | 2017-08-10 | 一种加热器具 |
CN201720994850.7U Active CN208551077U (zh) | 2017-06-08 | 2017-08-10 | 一种加热器具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0)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0994874.2U Active CN208211890U (zh) | 2017-06-08 | 2017-08-10 | 一种加热器具 |
CN201720994817.4U Active CN208551076U (zh) | 2017-06-08 | 2017-08-10 | 一种加热器具 |
CN201720999636.0U Active CN208447207U (zh) | 2017-06-08 | 2017-08-10 | 一种加热器具 |
CN201720994790.9U Active CN208551075U (zh) | 2017-06-08 | 2017-08-10 | 一种加热器具 |
CN201720994905.4U Active CN208658657U (zh) | 2017-06-08 | 2017-08-10 | 一种加热器具 |
CN201720999644.5U Active CN208658659U (zh) | 2017-06-08 | 2017-08-10 | 一种加热器具 |
CN201720995067.2U Active CN208709303U (zh) | 2017-06-08 | 2017-08-10 | 一种锅具 |
CN201720995061.5U Active CN208658658U (zh) | 2017-06-08 | 2017-08-10 | 一种加热器具 |
CN201720995120.9U Active CN208709304U (zh) | 2017-06-08 | 2017-08-10 | 一种锅具 |
CN201720994843.7U Active CN208676989U (zh) | 2017-06-08 | 2017-08-10 | 一种加热器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1) | CN208211890U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2085595B1 (ko) * | 2019-05-22 | 2020-03-09 | 주식회사 셰프라인 | 열변색성 복합코팅층을 포함하는 조리기구 제조방법 및 이에 의해 제조된 조리기구 |
CN111760773A (zh) * | 2020-07-06 | 2020-10-13 | 爱仕达股份有限公司 | 具有温度和油量指示的金属不粘器具的加工方法及产品 |
CN115137202B (zh) * | 2021-07-14 | 2024-05-24 | 浙江福腾宝家居用品有限公司 | 一种炊具及其制造方法 |
CN115013844A (zh) * | 2022-06-17 | 2022-09-06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烹饪油温提醒方法、系统及灶具设备 |
-
2017
- 2017-08-10 CN CN201720994874.2U patent/CN208211890U/zh active Active
- 2017-08-10 CN CN201720994817.4U patent/CN208551076U/zh active Active
- 2017-08-10 CN CN201720999636.0U patent/CN208447207U/zh active Active
- 2017-08-10 CN CN201720994790.9U patent/CN208551075U/zh active Active
- 2017-08-10 CN CN201720994905.4U patent/CN208658657U/zh active Active
- 2017-08-10 CN CN201720999644.5U patent/CN208658659U/zh active Active
- 2017-08-10 CN CN201720995067.2U patent/CN208709303U/zh active Active
- 2017-08-10 CN CN201720995061.5U patent/CN208658658U/zh active Active
- 2017-08-10 CN CN201720995120.9U patent/CN208709304U/zh active Active
- 2017-08-10 CN CN201720994843.7U patent/CN208676989U/zh active Active
- 2017-08-10 CN CN201720994850.7U patent/CN208551077U/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658658U (zh) | 2019-03-29 |
CN208658657U (zh) | 2019-03-29 |
CN208447207U (zh) | 2019-02-01 |
CN208709303U (zh) | 2019-04-09 |
CN208676989U (zh) | 2019-04-02 |
CN208709304U (zh) | 2019-04-09 |
CN208551076U (zh) | 2019-03-01 |
CN208211890U (zh) | 2018-12-11 |
CN208658659U (zh) | 2019-03-29 |
CN208551075U (zh) | 2019-03-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8551077U (zh) | 一种加热器具 | |
NO339780B1 (no) | Artikkel for oppvarming omfattende en overflate belagt med et dekorativt element i stand til fargeendring | |
JP7496819B2 (ja) | 温度インジケータ | |
CN108433528A (zh) | 一种耐腐蚀防生锈的电压力锅 | |
CN205923692U (zh) | 一种感温变色的烹饪锅具 | |
CN205885311U (zh) | 一种电磁加热的煎烤盘及电磁加热烹饪装置 | |
KR20090037541A (ko) | 열변색 프라이팬 | |
CN202874983U (zh) | 烤涮一体水晶锅 | |
CN208243382U (zh) | 一种适用于电磁加热的锅具 | |
CN211632766U (zh) | 一种内钢外铝复合双层炊具 | |
CN208709327U (zh) | 一种感温变色炊具 | |
CN209863341U (zh) | 米饭口感均衡的电饭煲 | |
KR200344676Y1 (ko) | 조리용기의 가열온도 표시장치 | |
CN215738465U (zh) | 一种动态显示标识的厨具 | |
CN206137876U (zh) | 一种受热均匀的不粘锅 | |
WO2019029710A1 (zh) | 加热器具 | |
CN206284856U (zh) | 电磁烹饪器具的内锅和电磁烹饪器具 | |
CN207428916U (zh) | 电磁炉用陶瓷锅 | |
KR20010109501A (ko) | 변색도료를 이용한 주방기구 | |
CN211609228U (zh) | 涮烤锅 | |
KR200369953Y1 (ko) | 음식물의 조리용기 | |
CN210018942U (zh) | 多功能组合式锅具 | |
CN106706073A (zh) | 一种智能定量仪 | |
CN212346190U (zh) | 一种家用炒锅 | |
CN207220663U (zh) | 烹饪器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