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548532U - 一种bms连接器组合及bms控制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bms连接器组合及bms控制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548532U
CN208548532U CN201821277919.5U CN201821277919U CN208548532U CN 208548532 U CN208548532 U CN 208548532U CN 201821277919 U CN201821277919 U CN 201821277919U CN 208548532 U CN208548532 U CN 2085485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ms
line
interface
locating slot
positioning ke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27791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宁
段国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exincheng precision technology (Jiangs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KEXINCHE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KEXINCHE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 KEXINCHE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27791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5485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5485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5485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BMS控制器包括:具有多个针脚孔的一电路板,及一BMS连接器组合;BMS连接器组合包括:一BMS线端连接器,包括一线端壳体、多个端子及多根线束;以及一BMS板端连接器,包括一板端壳体及多个针脚,BMS板端连接器的接口的一对接面的两侧还设有两个沿插入方向延伸而成的定位槽A,两个定位槽A分别与接口的纵向中心线P具有不相等的距离;BMS线端连接器的线端壳体的一外表面还具有两个能够分别插入对应定位槽A中的定位键A,两个定位键A分别与线端壳体的纵向中心线Q具有不相等的距离。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可以有效确保同针脚数目的两种连接器的快速区分和正确适配,实现快速匹配组装、提高作业效率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BMS连接器组合及BMS控制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连接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BMS连接器组合及BMS控制器。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行业越来越节能化,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对成本的控制也越来越严格,市场急需一种品质更加稳定,成本较低的产品,从而出现了新能源电动汽车。与传统燃油汽车不同的是,电动汽车的动力来源于电池给电动机供电后电动机产生的动力。
由电动汽车的动力来源可知,电动汽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便是电池管理系统(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英文缩写为BMS),BMS中控制器需要通过不同类型的板端连接器与相应的线端连接器完成连接。
BMS控制器需要连接多种汽车线束,因此需要用到具有不同pin(针脚)数规格的多种线端板端连接器组合。这种连接器组合包括两部分,其中与电路板相连接的称为板端连接器,而与线束相连接的则称为线端连接器。图1至4显示了一种现有的40pin规格的BMS线端板端连接器组合。如图1和2所示, BMS板端连接器的板端壳体1具有对称设置的一对定位槽1A;相应地,如图3和4所示, BMS线端连接器的线端壳体6具有对称设置的一对定位键6A。在同一BMS控制器中,采用这一40pin规格的BMS连接器组合有两种,这就导致同一块电路主板上有2种40pin规格的线端板端产品,即Type1和Type2,这两种同规格连接器的外观尺寸相似但功能定义不同,因此会产生如下问题:
1、在同一块BMS控制器上使用时,同pin数规格的连接器组合产品无法快速识别完成安装,造成工时浪费和效率下降;
2、生产匹配时造成不良之风险,因同pin数规格的Type1、Type2板端和线端产品容易混插而导致针脚的损坏;
3、在制造过程中容易混淆,导致重工之风险,浪费工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BMS连接器组合及BMS控制器,能够准确区分不同连接器以达到快速匹配的目的。
为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BMS连接器组合,包括:
一BMS线端连接器,包括一线端壳体、多个端子及多根线束,其中线端壳体具有相对的一插入端和一非插入端,插入端具有若干端子孔,端子收容在端子孔中,线束的一端设置于端子孔中与端子电性连接而另一端伸出非插入端;以及
一BMS板端连接器,包括一板端壳体及多个针脚,其中板端壳体具有相对的一接口端和一非接口端,接口端设有一接口用于对接BMS线端连接器的插入端,针脚一端设置于接口中而另一端伸出非接口端之外并向下弯曲;
BMS板端连接器的接口的一对接面的两侧还设有两个沿插入方向延伸而成的定位槽A,两个定位槽A分别与接口的纵向中心线P具有不相等的距离;
BMS线端连接器的线端壳体的一外表面还具有两个能够分别插入对应定位槽A中的定位键A,两个定位键A分别与线端壳体的纵向中心线Q具有不相等的距离。
作为优选方案,
两个定位键A分别具有不相等的宽度,定位槽A分别具有不相等的宽度。
作为优选方案,
定位键A所在表面的外侧边沿处还对称设置一对沿插入方向延伸而成的挡板;
宽度较大的定位槽A连接至其所在表面的同侧边沿处以供其中一个挡板插入,宽度较小的定位槽A的外侧设置有连接至其所在表面的同侧边沿的收容槽C以供另一个挡板插入。
作为优选方案,
宽度较小的定位槽A与收容槽C之间形成插键C,宽度较小的定位键与其相邻侧的挡板之间形成收容插键C的收容槽。
作为优选方案,
定位键A自插入端的端面向非插入端方向延伸,定位槽A自接口端的端面向非接口端方向延伸。
作为优选方案,
定位键A所在表面还对称设置一对沿插入方向延伸而成的定位键B,定位键B位于两个定位键A之间,其朝向非插入端的一端通过一弹性部连接一按压部;
定位槽A所在表面还对称设置一对供定位键B插入的定位槽B。
作为优选方案,
两个定位键B之间形成一收容槽A,两个定位槽B之间形成一能够插入收容槽A中的插键A。
作为优选方案,
定位键A与相邻侧的定位键B之间均形成一收容槽B,定位槽A与相邻侧的定位槽B之间均形成一能够插入收容槽B中的插键B。
作为优选方案,
BMS线端连接器的非插入端对称设置有一对垂直于插入方向的限位部,定位键A分别延伸至对应的限位部。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BMS控制器,包括:
具有多个针脚孔的一电路板,及
设置于电路板上的一BMS连接器组合;
BMS连接器组合包括:一BMS线端连接器,包括一线端壳体、多个端子及多根线束,其中线端壳体具有相对的一插入端和一非插入端,插入端具有若干端子孔,端子收容在端子孔中,线束的一端设置于端子孔中与端子电性连接而另一端伸出非插入端;以及
一BMS板端连接器,包括一板端壳体及多个针脚,其中板端壳体具有相对的一接口端和一非接口端,接口端设有一接口与BMS线端连接器的插入端对接,针脚一端设置于接口中而另一端伸出非接口端之外并向下弯曲而与电路板的针脚孔连接;
BMS板端连接器的接口的一对接面的两侧还设有两个沿插入方向延伸而成的定位槽A,两个定位槽A分别与接口的纵向中心线P具有不相等的距离;
BMS线端连接器的线端壳体的一外表面还具有两个分别插入对应定位槽A中的定位键A,两个定位键A分别与线端壳体的纵向中心线Q具有不相等的距离。
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
1.具有防呆作用的定位键和定位槽可以有效确保同针脚数目的两种连接器中线端壳体与板端壳体的准确区分和正确适配,实现快速匹配组装,提高作业效率的目的。
2.具有防呆作用的定位键和定位槽可以有效防止其它不同针脚数目的连接器产品,甚至更小规格的连接器产品的误插。
3.具有防呆作用的定位键和定位槽可以有效防止同种类型的连接器相配合时的反插。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板端产品的结构立体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板端产品的结构主视图;
图3是现有技术中线端产品的结构立体图;
图4是现有技术中线端产品的结构主视图;
图5是本发明中板端产品的结构立体图;
图6是本发明中板端产品的结构主视图;
图7是本发明中线端产品的结构立体图;
图8是本发明中线端产品的结构主视图;
图9是本发明中线端产品与现有技术中板端产品的防呆原理图;
图10是图9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1是图9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2是本发明中板端产品与现有技术中线端产品的防呆原理图;
图13是图12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如图5至13所示,一种BMS控制器组合,包括一BMS线端连接器和一BMS板端连接器,两者相互插接形成电路连接。BMS线端连接器包括一线端壳体6、多个端子4及多根线束7,其中线端壳体6具有相对的一插入端61和一非插入端,插入端61具有若干端子孔65,端子4收容在端子孔65中,线束7的一端设置于端子孔65中与端子4电性连接而另一端伸出非插入端。BMS板端连接器,包括一板端壳体1、上排针脚2和下排针脚3,其中板端壳体1具有相对的一接口端和一非接口端,接口端设有一接口11用于对接BMS线端连接器的插入端61,上排针脚2和下排针脚3的一端设置于接口11中用于插入BMS线端连接器的端子孔65中与对应端子4电性连接,而另一端伸出非接口端之外并向下弯曲而与电路板5的对应针脚孔连接。
接口11的一对接面的两侧还设有沿插入方向延伸而成的左定位槽A1E和右定位槽A1D,与此对应地,线端壳体6的一外表面还具有能够插入左定位槽A1E中的右定位键A6D和能够插入右定位槽A1D中的左定位键A6A。
右定位槽A1D与接口11的纵向中心线P的距离小于左定位槽A1E与接口11的纵向中心线P的距离。同样地,左定位键A6A与线端壳体6的纵向中心线Q的距离小于右定位键A6D与线端壳体6的纵向中心线Q的距离。
本发明相比较于图1至4所示的现有技术而言,在本实施例中,BMS线端连接器的左定位键A6A做了右移处理,即将左定位键A6A的右侧面与线端壳体6的纵向中心线Q的距离缩小了1mm,板端连接器则设置了宽度较大的左定位槽A1E并将右定位槽A1D的尺寸缩小了0.1mm,从而打破了原有线端板端连接器的对称结构,这样使得原有结构的连接器进行插接时会产生防呆作用而无法正常插接。如图9至13所示,当本发明中的线端壳体与现有技术中的板端壳体连接时会产生防呆作用,当本发明中的板端壳体与现有技术中的线端壳体连接时同样会产生防呆作用。
作为一个较佳的实施例,左定位键A6A的宽度小于右定位键A6D的宽度,同样地,右定位槽A1D的宽度小于左定位槽A1E的宽度。更具体地,左定位键A6A的宽度与现有技术相同,而右定位键A6D的宽度和左定位槽A1E的宽度则相应的增加。这样可以进一步增加防呆效果并提高快速识别与匹配能力。
作为一种典型的结构,左定位键A6A和右定位键A6D所在表面的外侧边沿处还对称设置一对沿插入方向延伸而成的挡板6C。左定位键A6A连接至其所在表面的同侧边沿处以供其中一个挡板6C插入,右定位键A6D的外侧设置有连接至其所在表面的同侧边沿的收容槽C1H以供另一个挡板6C插入。更进一步地,右定位槽A1D与收容槽C1H之间形成插键C1G,右定位键A6D与其相邻侧的挡板6C之间形成收容插键C6E。
作为一种典型的结构,左定位键A6A和右定位键A6D均自插入端61的端面向非插入端方向延伸,左定位槽A1E和右定位槽A1D均自接口端的端面向非接口端方向延伸。这样的结构使得定位距离得到进一步延长,提高插接过程的定位效率。
作为一种典型的结构,左定位键A6A和右定位键A6D所在表面还对称设置一对沿插入方向延伸而成的定位键B6B,定位键B6B位于左定位键A6A和右定位键A6D之间,其朝向非插入端的一端通过一弹性部63连接一按压部62。在板端壳体1与线端壳体6分离时,按下按压部62可以使两者分离,其原理与常见水晶接头的拔插原理相同。同样地,左定位槽A1E和右定位槽A1D所在表面还对称设置一对供定位键B6B插入的定位槽B1F。
作为一种典型的结构,两个定位键B6B之间形成一收容槽A,两个定位槽B1F之间形成一能够插入收容槽A中的插键A1C。
作为一种典型的结构,左定位键A6A和右定位键A6D分别与相邻侧的定位键B6B之间形成一收容槽B,左定位槽A1E和右定位槽A1D分别与相邻侧的定位槽B1F之间均形成一能够插入收容槽B中的插键B1B。
作为一种典型的结构,非插入端对称设置有一对垂直于插入方向的限位部64,左定位键A6A和右定位键A6D分别延伸至对应的限位部64。当插入端插入接口11中时,由于限位部64的存在能够使两者恰好插接到位。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BMS连接器组合,包括:
一BMS线端连接器,包括一线端壳体(6)、多个端子(4)及多根线束(7),其中所述线端壳体(6)具有相对的一插入端(61)和一非插入端,所述插入端(61)具有若干端子孔(65),所述端子(4)收容在所述端子孔(65)中,所述线束(7)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端子孔(65)中与所述端子(4)电性连接而另一端伸出所述非插入端;以及
一BMS板端连接器,包括一板端壳体(1)及多个针脚(2、3),其中所述板端壳体(1)具有相对的一接口端和一非接口端,所述接口端设有一接口(11)用于对接所述BMS线端连接器的所述插入端(61),所述针脚(2、3)一端设置于所述接口(11)中而另一端伸出所述非接口端之外并向下弯曲;
其特征在于:
所述BMS板端连接器的所述接口(11)的一对接面的两侧还设有两个沿插入方向延伸而成的定位槽A(1D、1E),所述两个定位槽A(1D、1E)分别与所述接口(11)的纵向中心线P具有不相等的距离;
所述BMS线端连接器的所述线端壳体(6)的一外表面还具有两个能够分别插入对应定位槽A(1D、1E)中的定位键A(6A、6D),所述两个定位键A(6A、6D)分别与所述线端壳体(6)的纵向中心线Q具有不相等的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BMS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
所述两个定位键A(6A、6D)分别具有不相等的宽度,所述定位槽A(1D、1E)分别具有不相等的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BMS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位键A(6A、6D)所在表面的外侧边沿处还对称设置一对沿插入方向延伸而成的挡板(6C);
宽度较大的定位槽A(1E)连接至其所在表面的同侧边沿处以供其中一个挡板(6C)插入,宽度较小的定位槽A(1D)的外侧设置有连接至其所在表面的同侧边沿的收容槽C(1H)以供另一个挡板(6C)插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BMS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
所述宽度较小的定位槽A(1D)与所述收容槽C(1H)之间形成插键C(1G),宽度较小的定位键(6A)与其相邻侧的挡板(6C)之间形成收容所述插键C(1G)的收容槽(6E)。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BMS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位键A(6A、6D)自所述插入端(61)的端面向所述非插入端方向延伸,所述定位槽A(1D、1E)自所述接口端的端面向所述非接口端方向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BMS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位键A(6A、6D)所在表面还对称设置一对沿插入方向延伸而成的定位键B(6B),所述定位键B(6B)位于所述两个定位键A(6A、6D)之间,其朝向所述非插入端的一端通过一弹性部(63)连接一按压部(62);
所述定位槽A(1D、1E)所在表面还对称设置一对供所述定位键B(6B)插入的定位槽B(1F)。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BMS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
所述两个定位键B(6B)之间形成一收容槽A(6F),两个定位槽B(1F)之间形成一能够插入所述收容槽A(6F)中的插键A(1C)。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BMS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位键A(6A、6D)与相邻侧的所述定位键B(6B)之间均形成一收容槽B(6G),所述定位槽A(1D、1E)与相邻侧的所述定位槽B(1F)之间均形成一能够插入所述收容槽B(6G)中的插键B(1B)。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BMS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
所述BMS线端连接器的所述非插入端对称设置有一对垂直于插入方向的限位部(64),所述定位键A(6A、6D)分别延伸至对应的限位部(64)。
10.一种BMS控制器,包括:
具有多个针脚孔的一电路板(5),及
设置于所述电路板(5)上的一BMS连接器组合;
所述BMS连接器组合包括:一BMS线端连接器,包括一线端壳体(6)、多个端子(4)及多根线束(7),其中所述线端壳体(6)具有相对的一插入端(61)和一非插入端,所述插入端(61)具有若干端子孔(65),所述端子(4)收容在所述端子孔(65)中,所述线束(7)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端子孔(65)中与所述端子(4)电性连接而另一端伸出所述非插入端;以及
一BMS板端连接器,包括一板端壳体(1)及多个针脚(2、3),其中所述板端壳体(1)具有相对的一接口端和一非接口端,所述接口端设有一接口(11)与所述BMS线端连接器的所述插入端(61)对接,所述针脚(2、3)一端设置于所述接口(11)中而另一端伸出所述非接口端之外并向下弯曲而与所述电路板(5)的所述针脚孔连接;
其特征在于:
所述BMS板端连接器的所述接口(11)的一对接面的两侧还设有两个沿插入方向延伸而成的定位槽A(1D、1E),所述两个定位槽A(1D、1E)分别与所述接口(11)的纵向中心线P具有不相等的距离;
所述BMS线端连接器的所述线端壳体(6)的一外表面还具有两个分别插入对应定位槽A(1D、1E)中的定位键A(6A、6D),所述两个定位键A(6A、6D)分别与所述线端壳体(6)的纵向中心线Q具有不相等的距离。
CN201821277919.5U 2018-08-09 2018-08-09 一种bms连接器组合及bms控制器 Active CN2085485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277919.5U CN208548532U (zh) 2018-08-09 2018-08-09 一种bms连接器组合及bms控制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277919.5U CN208548532U (zh) 2018-08-09 2018-08-09 一种bms连接器组合及bms控制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548532U true CN208548532U (zh) 2019-02-26

Family

ID=654261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277919.5U Active CN208548532U (zh) 2018-08-09 2018-08-09 一种bms连接器组合及bms控制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54853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52423A (zh) * 2021-02-08 2021-06-11 安费诺电子装配(厦门)有限公司 一种板端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52423A (zh) * 2021-02-08 2021-06-11 安费诺电子装配(厦门)有限公司 一种板端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H10116645A (ja) 改良された端子保持機構を有する電気コネクタ
US20150229071A1 (en) Bused electrical center for electric or hybrid electric vehicle
CN101119002B (zh) 电子转接器
CN215299723U (zh) 一种屏蔽板及安装有该屏蔽板的子连接器
US10601161B2 (en) Connection terminal
CN208548532U (zh) 一种bms连接器组合及bms控制器
CN210838318U (zh) 一种高速信号传输连接器
CN106229777B (zh) 混装连接器及其网络信号传输结构
CN201845106U (zh) 防误插的sc连接器组件及其sc插头
CN102544908A (zh) 电连接器组件及插头连接器
CN102299452B (zh) 连接器装置
CN205657216U (zh) 具有稳固结构的电池连接器
CN211320403U (zh) 一种带弹片接触的连接器
CN101483288B (zh) 配备有电插头的接收插口的接线柱、包括这种接线柱的插座及制造这种接线柱的方法
CN105576403B (zh) 插头连接器、插座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
CN218472313U (zh) 一种大电流接触件及具有该大电流接触件的电连接器
CN110492312A (zh) 一种全屏蔽低电平差分信号连接器
CN213484022U (zh) 电池接插件、电池盒及电车
CN204885547U (zh) 一体式电连接器
CN217641841U (zh) 一种用于防水母座的端子结构
CN218648242U (zh) 防脱落的双头母座连接器
CN217983806U (zh) 弹片倒扣式免铆压的双头母座连接器
CN218101816U (zh) 一种沉板dc电源插座
CN220569929U (zh) Type C连接器
CN219086286U (zh) 母端子及插接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15311, Yingbin Road, 1688, Pakistan Town, Kunshan, Jiangsu, Suzhou

Patentee after: Kexincheng precision technology (Jiangsu) Co., Ltd

Address before: 215311, Yingbin Road, 1688, Pakistan Town, Kunshan, Jiangsu, Suzhou

Patentee before: Kunshan Cocentra Electronics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