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546209U - 一种油底壳放油螺塞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油底壳放油螺塞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546209U
CN208546209U CN201821226218.9U CN201821226218U CN208546209U CN 208546209 U CN208546209 U CN 208546209U CN 201821226218 U CN201821226218 U CN 201821226218U CN 208546209 U CN208546209 U CN 2085462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passage
bolt
plug
plug scre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22621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蒋家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gang Group Min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gang Group Min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gang Group Min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gang Group Mi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22621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5462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5462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5462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ubrication Details And Ventilation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油底壳放油螺塞,包括螺塞本体、螺栓,螺塞本体有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和螺纹孔,第一通道的一端通透到螺塞本体的顶端,其另一端与螺纹孔连通,螺纹孔通透到螺塞本体的外面,第一通道的的横截面包覆螺纹孔的横截面,第二通道的一端与第一通道连通,其另一端与螺塞本体的外面连通,螺栓内置在第二通道且与螺纹孔连接,螺栓的末端裸露在螺塞本体的外面,螺栓的顶端设置有凸台,凸台与第一通道的口部契合密封。放油时拧动螺栓,凸台与第一通道的口部拉开距离,油流入第一通道,经过第二通道流出,反向拧动螺栓,使得凸台与第一通道的口部契合密封即可停止,整个过程,油底壳放油螺塞固定在油底壳上,无需拆下,提高了使用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油底壳放油螺塞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放油螺塞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油底壳放油螺塞。
背景技术
某铁矿现有14台TR60矿用汽车,承担着全年2400万吨40%的运输量。配装康明斯QSK19电控柴油发动机,按照厂家推荐250小时保养时间,平均每20天左右将对发动机机油进行更换,加之机油过多需要放至标准刻度,每年需要对14台车进行360天÷20天×14台=252次,252次的油塞拆装中造成油底壳母扣损坏统计为5次,因油塞损坏运行中机油泄漏造成发动机损坏统计为2次,备件消耗统计为36.8万元,人工消耗统计为1.38元,生产影响1万元。
发动机原有的油底壳放油螺塞拆装不便,会给保养人员较大的作业难度,拆卸时需要一只36mm的套筒和重型十字接杆与板杆,时常还会发生废机油放出时喷溅一身的情况,环境污染也极大。安装时螺塞的力矩掌握不当,造成油底壳母扣滑丝,或者母扣轻微损坏保养人员未能及时发现处理,车辆运行中发生螺塞脱落,机油泄漏,发动机抱轴事故严重后果。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油底壳放油螺塞,以提高使用安全性,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底壳放油螺塞,以提高使用安全性。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油底壳放油螺塞,包括螺塞本体,还包括螺栓,所述螺塞本体内部设置有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和螺纹孔,所述第一通道的一端通透到所述螺塞本体的顶端,其另一端与所述螺纹孔连通,所述螺纹孔通透到所述螺塞本体的外面,所述第一通道的的横截面包覆所述螺纹孔的横截面,所述第二通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通道连通,其另一端与所述螺塞本体的外面连通,所述螺栓内置在所述第二通道中且与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所述螺栓的末端裸露在所述螺塞本体的外面,所述螺栓的顶端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与所述第一通道的口部契合密封。
优选的,上述螺栓的末端设置有第一旋转手柄。
优选的,上述第一旋转手柄包括对称焊接的两个翼型块。
优选的,上述螺塞本体的上部周壁上开设有外螺纹,其下部周壁上开设有六方面。
优选的,上述螺栓的末端套设有锁紧螺母。
优选的,上述锁紧螺母上设置有第二旋转手柄。
优选的,上述凸台的底部与所述第一通道的口部为倒梯形契合密封。
优选的,上述第一通道与所述螺塞本体的轴线重合。
优选的,上述第二通道延伸至所述螺塞本体的侧壁。
优选的,上述的油底壳放油螺塞还包括油管和收集器,所述油管将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收集器联通,所述收集器中设置有浮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油底壳放油螺塞,包括螺塞本体,还包括螺栓,所述螺塞本体内部设置有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和螺纹孔,所述第一通道的一端通透到所述螺塞本体的顶端,其另一端与所述螺纹孔连通,所述螺纹孔通透到所述螺塞本体的外面,所述第一通道的的横截面包覆所述螺纹孔的横截面,所述第二通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通道连通,其另一端与所述螺塞本体的外面连通,所述螺栓内置在所述第二通道中且与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所述螺栓的末端裸露在所述螺塞本体的外面,所述螺栓的顶端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与所述第一通道的口部契合密封。
需要放油时,油底壳放油螺塞仍然是固定在油底壳上的,不需要拆下,只需要拧动螺栓,使得凸台与第一通道的口部拉开距离,油便会流入第一通道中,然后经过第二通道流出,不需要放油时,反向拧动螺栓,使得凸台与第一通道的口部契合密封即可,那么整个放油和不放油的过程中,油底壳放油螺塞仍然是固定在油底壳上的,不需要拆下,使用简单快捷,而且非常环保,提高了使用的安全性,并且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油底壳放油螺塞的结构示意图。
上图1中:
螺塞本体1、第二旋转手柄2、锁紧螺母3、第一旋转手柄4、螺栓5、油管6、第一通道A、第二通道B。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油底壳放油螺塞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油底壳放油螺塞,包括螺塞本体1,还包括螺栓5,螺塞本体1内部设置有第一通道A、第二通道B和螺纹孔,第一通道A的一端通透到螺塞本体1的顶端,其另一端与螺纹孔连通,螺纹孔通透到螺塞本体1的外面,第一通道A的的横截面包覆螺纹孔的横截面,第二通道B的一端与第一通道A连通,其另一端与螺塞本体1的外面连通,螺栓5内置在第二通道B中且与螺纹孔螺纹连接,螺栓5的末端裸露在螺塞本体1的外面,螺栓5的顶端设置有凸台,凸台与第一通道A的口部契合密封。
需要放油时,油底壳放油螺塞仍然是固定在油底壳上的,不需要拆下,只需要拧动螺栓5,使得凸台与第一通道A的口部拉开距离,油便会流入第一通道A中,然后经过第二通道B流出,不需要放油时,反向拧动螺栓5,使得凸台与第一通道A的口部契合密封即可,那么整个放油和不放油的过程中,油底壳放油螺塞仍然是固定在油底壳上的,不需要拆下,使用简单快捷,而且非常环保,提高了使用的安全性,并且使用寿命长。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方案,螺栓5的末端设置有第一旋转手柄4,方便拧动螺栓5。具体的,第一旋转手柄4包括对称焊接的两个翼型块。
其中,螺塞本体1的上部周壁上开设有外螺纹,用于与油底壳螺纹连接,其下部周壁上开设有六方面,供需要拆装螺塞时使用。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方案,螺栓5的末端套设有锁紧螺母3,用来进一步固定螺栓5,并且,锁紧螺母3上设置有第二旋转手柄2,方便拧动锁紧螺母3。
其中,凸台的底部与第一通道A的口部为倒梯形契合密封。第一通道A与螺塞本体1的轴线重合。第二通道B延伸至螺塞本体1的侧壁。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方案,上述的油底壳放油螺塞还包括油管6和收集器,油管6将第二通道B与收集器联通,收集器中设置有浮标。当收集器中的废油达到一定高度时,例如满了之后,可以通过浮标观察到,停止放油。
具体改进方案:
1、该装置由螺塞本体1上加工出∮30mm×20mm管头螺纹和36mm六方,便于拆卸;
2、锁紧螺母3上180°对称焊接两只翼型块,即第二旋转手柄2,用于手动锁紧,锁紧螺母3与M10×1mm的螺栓5成套配装,螺栓5的长度由第一旋转手柄4、锁紧螺母3与螺塞本体1的距离决定。翼型手柄,即第一旋转手柄4固定于螺栓5的端部,用于旋转螺栓5,达到放出机油和密封机油不泄漏;
3、螺塞本体5的左端头内加工成45°倒角与螺栓5的∮28mm头部相匹配,密封机油;
4、螺塞本体1内加工出M10×1的内螺纹,便于安装长度为110mm螺栓5,螺栓5头部厚度为5mm,增加其强度;
5、废机油通过∮20mm的第一通道A流向∮16mm的第二通道B,流向盛油器,即收集器。流速为0.4升/秒,放出55升废机油需要140秒。
其中,螺塞本体1和螺栓5采用45#钢机加工制作,螺塞本体5的右端采用翼型螺母与螺杆5固定再一起,螺栓5采取螺纹连接方式通过螺塞本体1,螺塞本体1的左端面与螺栓5以喇叭口密封方式,有密封面大,密封效果好,不易磨损等特点。机油的流出与密封通过螺栓5的左右移动完成。
将螺塞本体5安装于发动机油底壳底部孔内,当需要放出机油时,手动逆顺时针旋转翼型螺母,流量的大小有旋转的圈数决定,还受到螺塞本体1内空腔体积限制,放出55升机油约需140秒。
废机油通过一架加罐小车流入废油桶,即收集器,当废油桶盛满后,可以通过浮子观察到,再用叉车将废油桶移至废油存放区。机油彻底放出后,只需手动逆时针旋转第一旋转手柄4,使螺塞本体1的左端部与螺栓5左端部贴合密封,再将锁紧螺母3顺时针旋转锁紧,同时把油管6弯曲收紧,防止螺塞本体1中余油溢流。全过程无需任何工具,无需拆卸任何部件,达到快捷、安全可靠、环保作业目的。
该放油装置自制成本低廉,使用简单快捷,环保、安全可靠,使用寿命长。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油底壳放油螺塞,包括螺塞本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螺栓,所述螺塞本体内部设置有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和螺纹孔,
所述第一通道的一端通透到所述螺塞本体的顶端,其另一端与所述螺纹孔连通,所述螺纹孔通透到所述螺塞本体的外面,所述第一通道的横截面包覆所述螺纹孔的横截面,
所述第二通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通道连通,其另一端与所述螺塞本体的外面连通,
所述螺栓内置在所述第二通道中且与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所述螺栓的末端裸露在所述螺塞本体的外面,所述螺栓的顶端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与所述第一通道的口部契合密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底壳放油螺塞,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栓的末端设置有第一旋转手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底壳放油螺塞,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旋转手柄包括对称焊接的两个翼型块。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底壳放油螺塞,其特征在于,所述螺塞本体的上部周壁上开设有外螺纹,其下部周壁上开设有六方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底壳放油螺塞,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栓的末端套设有锁紧螺母。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油底壳放油螺塞,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螺母上设置有第二旋转手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底壳放油螺塞,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的底部与所述第一通道的口部为倒梯形契合密封。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底壳放油螺塞,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螺塞本体的轴线重合。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底壳放油螺塞,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道延伸至所述螺塞本体的侧壁。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底壳放油螺塞,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油管和收集器,所述油管将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收集器联通,所述收集器中设置有浮标。
CN201821226218.9U 2018-08-01 2018-08-01 一种油底壳放油螺塞 Active CN2085462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226218.9U CN208546209U (zh) 2018-08-01 2018-08-01 一种油底壳放油螺塞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226218.9U CN208546209U (zh) 2018-08-01 2018-08-01 一种油底壳放油螺塞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546209U true CN208546209U (zh) 2019-02-26

Family

ID=654256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226218.9U Active CN208546209U (zh) 2018-08-01 2018-08-01 一种油底壳放油螺塞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54620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31376A (zh) * 2021-07-08 2021-10-22 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 一种发动机滑油排放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31376A (zh) * 2021-07-08 2021-10-22 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 一种发动机滑油排放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978555U (zh) 一种发动机油底壳放油阀门
CN204828550U (zh) 一种驱动装置的润滑型齿轮
CN208546209U (zh) 一种油底壳放油螺塞
CN201954191U (zh) 管道快速抢修接头
CN201045123Y (zh) 全自动排浆装置
CN205859257U (zh) 一种分体式逆止阀
CN205935693U (zh) 一种配合钢管柱混凝土顶升施工的卡具
CN208502908U (zh) 一种燃气滤清器
CN201215182Y (zh) 适用于液体工作介质容器封堵或排放介质的开关阀
CN205928491U (zh) 一种放油装置
CN208719292U (zh) 一种用于铸造砂芯搬运桁架机器手的高强度电机齿轮
CN219035719U (zh) 一种防爆高密封双阀盖结构
CN206107230U (zh) 真空式车辆油液自动更换工具
CN204665679U (zh) 热水器
CN209278588U (zh) 一种阀门龙头用便于更换的先导阀
CN106122168B (zh) 一种防堵塞油缸检修排油装置
CN211975891U (zh) 一种角式气动控制阀
CN205400850U (zh) 发动机清洗保养一体机
CN202597721U (zh) 截止阀
CN217794955U (zh) 一种多适用性滤清器滤座
CN212804166U (zh) 一种商用车变速箱与后桥清洗换油设备
CN202381918U (zh) 输气管道快开盲板开启辅助装置
CN204073806U (zh) 一种矿用空气干燥器
CN108443521A (zh) 一种具有集污功能的餐厨管道用阀门
CN216206739U (zh) 新型流量计壳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