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544409U - 水中电动车 - Google Patents

水中电动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544409U
CN208544409U CN201821259975.6U CN201821259975U CN208544409U CN 208544409 U CN208544409 U CN 208544409U CN 201821259975 U CN201821259975 U CN 201821259975U CN 208544409 U CN208544409 U CN 2085444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electric vehicle
side ducts
discharged
ga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25997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2125997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5444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5444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5444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中电动车,涉及移动设备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中电动车包括承载本体和推进机构,其中:承载本体用于承载使用者的胸部;推进机构与承载本体连接,推进机构包括相互连通的主管道和两个侧管道,主管道内设有用于吸水并将水分别从两个侧管道排出的第一水泵,两个侧管道均具有用于使用者手持的手持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中电动车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快速的带动使用者前进,满足人们对速度的要求。

Description

水中电动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中移动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水中电动车。
背景技术
人们在潜水时,需要佩戴脚蹼摆动双腿来加快行进速度,采用脚蹼行进的速度一般只能控制在1m/s-2m/s,但是现在更多的人们喜欢刺激和富有挑战性的水中运动,仅仅采用脚蹼无法满足人们对速度的要求。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能够快速带动人们在水中行进的水中电动车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中电动车,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快速的带动使用者前进,满足人们对速度的要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中电动车,包括承载本体和推进机构,其中:
所述承载本体用于承载使用者的胸部;
所述推进机构与所述承载本体连接,所述推进机构包括相互连通的主管道和两个侧管道,所述主管道内设有用于吸水并将水分别从两个所述侧管道排出的第一水泵,两个所述侧管道均具有用于使用者手持的手持部。
进一步地,所述承载本体包括承载板和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承载板和所述推进机构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承载板上设有安全带。
进一步地,每一个所述侧管道内设有一个用于将所述侧管道内的水排出的第二水泵。
进一步地,还包括设于任意一个所述侧管道上的调节器,所述调节器分别与所述第一水泵和两个所述第二水泵连接,用于调节两个所述侧管道出水量的大小。
进一步地,还包括至少一个用于调节所述水中电动车浮力的上浮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上浮机构包括壳体、弹性密封垫和气体压缩瓶,其中:
所述壳体与所述弹性密封垫形成容纳空间;
所述气体压缩瓶设于所述容纳空间内,且具有用于向所述容纳空间内排入气体的阀门。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密封垫呈碗形结构,当所述气体压缩瓶未向所述容纳空间排入气体时,所述弹性密封垫凹入所述壳体环绕的空间内;当所述气体压缩瓶向所述容纳空间排入气体后,所述弹性密封垫凸出所述壳体环绕的空间。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配重组件,所述第一配重组件用于沿着行驶的方向调节所述水中电动车的重心。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配重组件,所述第二配重组件用于沿着垂直行驶的方向调节所述水中电动车的重心。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中电动车能产生如下有益效果:
在使用上述水中电动车时,首先使用者的双手把持两个侧管道的手持部,随后将胸部贴紧承载本体。进入水中后,第一水泵吸水并将水分别从两个侧管道排出,实现推进的目的,从而带动使用者向前前进。前进的方向可以通过双腿的摆动来实现,当需要向右拐时,可以倾斜右腿,以增加右侧的阻力,使得左侧的侧管道能够推动上述水中电动车向右转动;当需要向左拐时,可以倾斜左腿,以增加左侧的阻力,使得右侧的侧管道能够推动上述水中电动车向左转动。
相对于现有技术来说,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中电动车结构简单,在使用时只需要双手抓住两个侧管道的手持部即可,控制方向也可以通过双腿的摆动来实现,使用方便,能够快速的带动使用者前进,满足人们对速度的要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水中电动车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上浮机构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标:1-承载本体;11-承载板;111-安全带;12-连接杆;2-推进机构;21-主管道;22-侧管道;221-手持部;23-第一水泵;24-第二水泵;3-调节器;4-上浮机构;41-壳体;42-弹性密封垫;43-气体压缩瓶;5-第一配重组件;6-第二配重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水中电动车的三维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上浮机构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中电动车,如图1所示,包括承载本体1和推进机构2,其中:
承载本体1用于承载使用者的胸部;
推进机构2与承载本体1连接,推进机构2包括相互连通的主管道21和两个侧管道22,主管道21内设有用于吸水并将水分别从两个侧管道22排出的第一水泵23,两个侧管道22均具有用于使用者手持的手持部221。
在使用上述水中电动车时,首先使用者的双手把持两个侧管道22的手持部221,随后将胸部贴紧承载本体1。进入水中后,第一水泵23吸水并将水分别从两个侧管道22排出,实现推进的目的,从而带动使用者向前前进。前进的方向可以通过双腿的摆动来实现,当需要向右拐时,可以倾斜右腿,以增加右侧的阻力,使得左侧的侧管道22能够推动上述水中电动车向右转动;当需要向左拐时,可以倾斜左腿,以增加左侧的阻力,使得右侧的侧管道22能够推动上述水中电动车向左转动。
相对于现有技术来说,本实施例提供的水中电动车结构简单,在使用时只需要双手抓住两个侧管道的手持部即可,控制方向也可以通过双腿的摆动来实现,使用方便,能够快速的带动使用者前进,满足人们对速度的要求。
需要说明的是,不仅可以当成水中娱乐设备,还可以用于潜水作业,例如:水下施工、海底采矿、水下检查维修等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承载本体1包括承载板11和连接杆12,连接杆12的两端分别与承载板11和推进机构2连接。承载本体1用于承载使用者的胸部,连接杆12的长度约等于人体手臂的长度,使得使用者手持侧管道22上的手持部221时,胸部能够贴紧承载板11。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为了避免上述承载板11的重量过大,承载板11的材料可以为塑料,也可以为EVA(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以增加上述水中电动车的浮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为了使得使用者更稳定的处于承载板11上,承载板11上设有安全带111。
在使用时,可以将安全带111系在使用者的背后,避免在使用过程中人体胸部与承载板11脱离。
其中,安全带111可以采用弹性带,也可以采用带有卡扣的无弹性的带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两个侧管道22连接呈U形结构,每一个侧管道中,包括手持部221和延伸部,手持部221的延伸方向垂直于延伸部的延伸方向,两个侧管道22的手持部221直接连通,主管道21与两个侧管道22的连通处连通。为了保证上述水中电动车的稳定性,两个侧管道22相对于主管道21对称设置。
其中,如图1所示,为了使得使用者能够更牢固的手持手持部221,手持部221的外表面套设有橡胶套,橡胶套能够增加使用者手掌与橡胶套之间的摩擦力,增加上述水中电动车的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为了使得侧管道22内的水能够更通畅的排出,每一个侧管道22内设有一个用于将侧管道22内的水排出的第二水泵24。第二水泵24用于吸出主管道21内的水并将水排出侧管道22。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刻通过控制两个第二水泵24的排水量来控制上述水中电动车的转向。例如:当需要向右转时,可以减小右侧的第二水泵24的排水量或者增加左侧第二水泵24的排水量;当需要向左转时,可以减小左侧的第二水泵24的排水量或者增加右侧第二水泵24的排水量。
具体地,如图1所示,第二水泵24可以设于手持部221所围绕的空间内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为了使得使用者能够控制上述水中电动车行进的速度,上述水中电动车还包括设于任意一个侧管道22上的调节器3,调节器3分别与第一水泵23和两个第二水泵24连接,用于调节两个侧管道22排水量的大小。
具体地,第一水泵23和第二水泵24均包括电机和与电机传动连接的叶轮,调节器3分别与第一水泵23和两个第二水泵24的电机电连接,调节器3用于控制电机的转动速度。当调节器控制电机的转速变慢时,上述水中电动车行进速度变慢;当调节器控制电机的转速变快时,上述水中电动车行进速度变快。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调节器3可以采用旋钮,为了方便使用者的操控,调节器3可以设于手持部221处。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手持部221上还可以设有用于控制第一水泵23和第二水泵24工作状态的第一开关,第一开关分别与第一水泵23和两个第二水泵24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为了使得上述水中电动车的实用性更强,上述水中电动车还包括至少一个用于调节水中电动车浮力的上浮机构4。当使用者需要上浮到水面时,可以通过上浮机构4增加上述水中电动车的浮力,在该浮力的作用下承载本体1带动使用者上浮至水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为了使得上述上浮机构4的结构更加简单,上浮机构4包括壳体41、弹性密封垫42和气体压缩瓶43,其中:壳体41与弹性密封垫42形成容纳空间;气体压缩瓶43设于容纳空间内,且具有用于向容纳空间内排入气体的阀门。
在下水前,气体压缩瓶43未向容纳空间排入气体,此时,容纳空间中存有常压气体,以增加上述水中电动车的浮力,避免上述水中电动车投入水中后重力远大于浮力,弹性密封垫42处于自然状态;当下入水中后需要上浮时,可以将气体压缩瓶43内的气体排入容纳空间中,气体给予弹性密封垫42一个张力,使得弹性密封垫42发生变形,增加容纳空间的体积,实现增加浮力的目的。
具体地,如图2所示,壳体41上设有用于向气体压缩瓶43内冲入高压气体的第一阀门和用于将容纳空间中气体排出的第二阀门,气体压缩瓶43上设有用于将气体排入容纳空间的第三阀门,任意一个侧管道上设有用于控制第三阀门开闭的第二开关,第二开关与第三阀门电连接。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为了使得气体压缩瓶43内的气体排入容纳空间后,容纳空间的体积能够有效的增加,弹性密封垫42呈碗形结构,当气体压缩瓶43未向容纳空间排入气体时,弹性密封垫42凹入壳体41环绕的空间内,有效的减小了容纳空间的体积;当气体压缩瓶43向容纳空间排入气体后,弹性密封垫42凸出壳体41环绕的空间。在弹性密封垫42由内凹状态转换至外凸状态的过程中,气体压缩瓶43排出的气体给予弹性密封垫42一个推力,使得弹性密封垫42由内凹状态转换成外凸状态,随着气体压缩瓶43内气体的继续排出,气体给予弹性密封垫42一个张力,使得弹性密封垫42发生变形,逐渐外扩。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为了便于使用者实时知晓弹性密封垫42的鼓出量,弹性密封垫42上设有排水标度。在使用时,例如当人们悬浮于水中时,可以观看刻度尺,记下此时弹性密封垫42的鼓出量,便于使用者控制在水中的升降。
需要说明的是,承载板11的下方设有电源,电源与第一水泵23、第二水泵24、调节器3和第三阀门电连接,以为第一水泵23、第二水泵24、调节器3和第三阀门提供电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为了使得使用时上述水中电动车更加的平稳,上述水中电动车还包括第一配重组件5,第一配重组件5用于沿着行驶的方向调节水中电动车的重心,使用前可以根据使用者的体重不同来调节上述水中电动车前后方向的重心。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配重组件5包括第一U形杆,第一U形杆的两端均与连接杆12连接,第一U形杆上滑动设有第一配重。需要说明的是,第一U形杆上设有多个第一卡槽,第一配重上设有用于与第一卡槽卡接的第一卡块。使用时,使用者可以选择合适的第一卡槽与第一配重上的第一卡块卡接,以沿着行驶方向调节上述水中电动车的重心。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为了使得使用时上述水中电动车更加的平稳,上述水中电动车还包括第二配重组件6,第二配重组件6用于沿着垂直行驶的方向调节所述水中电动车的重心。使用前可以根据上述水中电动车的左右重量的不同来调节上述水中电动车左右方向的重心。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二配重组件6包括第二U形杆,第二U形杆的两端均与手持部221连接,第二U形杆上滑动设有第二配重。需要说明的是,第二U形杆上设有多个第二卡槽,第二配重上设有用于与第二卡槽卡接的第二卡块。使用时,使用者可以选择合适的第二卡槽与第二配重上的第二卡块卡接,以沿着垂直行驶的方向调节上述水中电动车的重心。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水中电动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承载本体(1)和推进机构(2),其中:
所述承载本体(1)用于承载使用者的胸部;
所述推进机构(2)与所述承载本体(1)连接,所述推进机构(2)包括相互连通的主管道(21)和两个侧管道(22),所述主管道(21)内设有用于吸水并将水分别从两个所述侧管道(22)排出的第一水泵(23),两个所述侧管道(22)均具有用于使用者手持的手持部(2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中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本体(1)包括承载板(11)和连接杆(12),所述连接杆(1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承载板(11)和所述推进机构(2)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中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板(11)上设有安全带(1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中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所述侧管道(22)内设有一个用于将所述侧管道(22)内的水排出的第二水泵(2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中电动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任意一个所述侧管道(22)上的调节器(3),所述调节器(3)分别与所述第一水泵(23)和两个所述第二水泵(24)连接,用于调节两个所述侧管道(22)出水量的大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中电动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个用于调节所述水中电动车浮力的上浮机构(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水中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浮机构(4)包括壳体(41)、弹性密封垫(42)和气体压缩瓶(43),其中:
所述壳体(41)与所述弹性密封垫(42)形成容纳空间;
所述气体压缩瓶(43)设于所述容纳空间内,且具有用于向所述容纳空间内排入气体的阀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水中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密封垫(42)呈碗形结构,当所述气体压缩瓶(43)未向所述容纳空间排入气体时,所述弹性密封垫(42)凹入所述壳体(41)环绕的空间内;当所述气体压缩瓶(43)向所述容纳空间排入气体后,所述弹性密封垫(42)凸出所述壳体(41)环绕的空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中电动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配重组件(5),所述第一配重组件(5)用于沿着行驶的方向调节所述水中电动车的重心。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中电动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配重组件(6),所述第二配重组件(6)用于沿着垂直行驶的方向调节所述水中电动车的重心。
CN201821259975.6U 2018-08-06 2018-08-06 水中电动车 Active CN2085444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259975.6U CN208544409U (zh) 2018-08-06 2018-08-06 水中电动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259975.6U CN208544409U (zh) 2018-08-06 2018-08-06 水中电动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544409U true CN208544409U (zh) 2019-02-26

Family

ID=654260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259975.6U Active CN208544409U (zh) 2018-08-06 2018-08-06 水中电动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54440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25611B (zh) 一种潜水快速上浮设备
CN208291447U (zh) 一种穿戴式水下航行器
CN109263837B (zh) 一种潜水助力机器人
CN201220742Y (zh) 一种便携式潜水呼吸器
CN208544409U (zh) 水中电动车
CN109045634A (zh) 水下推进器
CN203844993U (zh) 单人水中潜浮两用电力推进器
CN109969358A (zh) 一种背负式智能水下人体推进器
CN206446776U (zh) 一种基于高压矢量喷水推进技术的潜水服
CN205632953U (zh) 一种新型高速动力滑板装置
CN205652310U (zh) 便携式水面快速救生器
JP3163820U (ja) 自走サーフボード
CN208115108U (zh) 动力浮板
CN201231852Y (zh) 水域电动救生装置
CN212473861U (zh) 一种水下动力滑翔装置
CN111619746B (zh) 一种背包式渡河装置
CN206374936U (zh) 一种新型的多功能液压t型动力平台
CN209795789U (zh) 一种背负式智能水下人体推进器
CN210503114U (zh) 一种可双面吸水的动力救生船
CN108744436A (zh) 泵喷水中推进器
CN209535416U (zh) 一种水上水下航行器
CN110466693A (zh) 一种安全的船舶引航员登船辅助装置
CN217416078U (zh) 水肺潜水推进装置
CN203844991U (zh) 一种游泳保护装置
CN220385729U (zh) 一种水域游泳代力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