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540106U - 耳机 - Google Patents

耳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540106U
CN208540106U CN201820866996.8U CN201820866996U CN208540106U CN 208540106 U CN208540106 U CN 208540106U CN 201820866996 U CN201820866996 U CN 201820866996U CN 208540106 U CN208540106 U CN 2085401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arphone
vibrating diaphragm
wall
phonation unit
passive vibr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86699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晓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Ranvo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Ranvo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Ranvo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Ranvo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86699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5401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5401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5401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dphones And Earpho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耳机,包括外壳体、发声单元、内壁软体和被动振膜,所述内壁软体贴设于所述外壳体的内壁,所述被动振膜与所述内壁软体相互连接或一体成型,所述发声单元、内壁软体以及被动振膜共同围成共振腔体以使所述被动振膜发生共振,所述内壁软体用于吸收杂音和谐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耳机的音频频宽较宽,音效及音质较佳。

Description

耳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耳机。
背景技术
传统的耳机,在空间受限下,通常是采用单一的发声单元来驱动,其优点在于耳机的整体结构设计得轻薄小巧。然而,一个发声单元通常在特定的频率波段有良好的响应,但在其他的频率波段响应的表现没有那么理想,因此造成耳机的音频频宽较窄,音响效果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供音频频宽更宽,音效更好的耳机。
一种耳机,包括外壳体、发声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还包括用于吸收杂音和谐振的内壁软体和被动振膜,所述内壁软体贴设于所述外壳体的内壁,所述被动振膜与所述内壁软体相互连接或一体成型,所述发声单元、内壁软体以及被动振膜共同围成腔体。
优选地,所述内壁软体与所述外壳体的内壁完全贴合。
优选地,所述内壁软体与所述外壳体的内壁部分贴合,所述内壁软体中的部分软体与所述外壳体分离,该部分软体与所述发声单元相对设置。
优选地,所述被动振膜为相对于所述发声单元呈上凸或下凹的球面形状。
优选地,所述被动振膜与所述内壁软体的结合处的厚度或所述被动振膜的整体的厚度要薄于所述内壁软体的厚度,以使所述被动振膜容易振动。
优选地,所述外壳体上开设有出音口,所述出音口与所述被动振膜的位置相对应。
优选地,所述发声单元包括动圈式发声单元和动铁式发声单元中的任意一种。
优选地,所述动圈式发声单元包括磁体、音圈和振膜,所述磁体用于产生磁场,所述音圈用于在磁场的作用下带动所述振膜上下运动并使空气发生振动以发声。
优选地,所述耳机的前端设有导音管,所述导音管用于导出所述发声单元直接发出的音频或所述被动振膜发生共振产生的音频。
优选地,所述耳机还包括耳塞,所述耳塞环绕所述导音管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耳机,包括外壳体、发声单元、内壁软体和被动振膜,内壁软体贴设于外壳体的内壁,被动振膜与内壁软体相互连接或一体成型,发声单元、内壁软体以及被动振膜共同围成共振腔体使得被动振膜发生共振,内壁软体负责吸收杂音和谐振。因此,发声单元正面发出的声音直接从耳机导出,而从背面发出的声音到被动振膜处后反射回来再从耳机出来,两种音频叠加在一起,拓宽音频频宽,提升音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耳机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耳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提供的一种耳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提供的一种耳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4提供的一种耳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耳机 100,200,300,400
发声单元 10
外壳体 20
内壁软体 30
被动振膜 40
共振腔体 50
出音口 21
磁体 11
音圈 12
振膜 13
支架 14
阻尼网 15
导音管 60
耳塞 70
防尘网 8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技术手段的名称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和图2,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耳机100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耳机100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剖视图。本实施例中,耳机100包括发声单元10、外壳体20、内壁软体30和被动振膜40,所述内壁软体30贴设于所述外壳体20的内壁,所述被动振膜40与所述内壁软体30相互连接或一体成型,所述发声单元10、内壁软体30以及被动振膜40共同围成共振腔体50以使所述被动振膜40发生共振,所述内壁软体30用于吸收杂音和谐振。本发明中,被动振膜40依靠气流推动发声,发声单元10发出的声波进入共振腔体50后,推动共振腔体50内的空气发生流动,通过空气流动进一步推动被动振膜40振动而发声。
本实施例中,所述内壁软体30与所述外壳体20的内壁完全贴合。所述被动振膜40为相对于所述发声单元10呈上凸的球面形状。所述内壁软体30为软性塑胶材质。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内壁软体30可以为其它软性材质。
本实施例中,所述被动振膜40与所述内壁软体30的结合处的厚度要薄于所述内壁软体30的厚度,以使所述被动振膜40容易发生振动。需要说明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被动振膜40的整体厚度要薄于所述内壁软体30的厚度,以使所述被动振膜40容易发生振动。
本实施例中,所述被动振膜40与所述内壁软体30相互连接或一体成型,所述被动振膜40与所述内壁软体30采用相同的材质,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被动振膜40与所述内壁软体30可以采用不同的材质。
优选地,所述外壳体20上开设有出音口21,所述出音口21与所述被动振膜40的位置相对应,设置出音口21的作用在于让被动振膜40产生的部分声波可以从出音口21出去,而不被闷在耳机内部。本实施例中,所述被动振膜40为上凸的球面形状,所述被动振膜40恰好位于所述出音口21内,所述出音口的外侧设有防尘网80,以防止外界的灰尘通过出音口21进入耳机的内部。
优选地,所述发声单元10包括动圈式发声单元和动铁式发声单元中的任意一种。本实施例中,所述发声单元10为动圈式发声单元。所述动圈式发声单元包括磁体11、音圈12和振膜13,所述磁体11用于产生磁场,所述音圈12用于在磁场的作用下带动所述振膜13上下运动并使空气发生振动以发声。所述发声单元10还包括支架14和阻尼网15,所述支架14用于将发声单元10与外壳体20固定从而稳定安置于耳机内部,所述阻尼网15除了阻挡异物之外,还具有调节音频的作用。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发声单元10可以为动铁式发声单元。
所述动圈式发声单元的工作原理是:所述音圈12的一端与所述振膜13相连,所述音圈12的另一端环绕于所述磁体11的周围,当电流通过音圈12时,音圈12变成电磁体,将和所述磁体11产生排斥和相吸的作用从而驱动所述振膜13振动空气以发声。
本实施例中,所述耳机100的前端设有导音管60,所述导音管60用于导出所述动圈式发声单元直接发出的音频或所述被动振膜40发生共振产生的音频。所述耳机100还包括耳塞70,所述耳塞70环绕所述导音管60设置。
本实施例提供的耳机100的工作原理是:发声单元10中的振膜13振动空气发出的一部分声波直接向耳机前端传播通过导音管60导出,另一部分声波从后侧到达共振腔体50,通过气流推动被动振膜40发生振动以发声,从被动振膜40反射回来的音频从发声单元10经过,再次从导音管60导出,两种音频叠加在一起,音频频宽得以拓宽,音效及音质得以提升。
实施例2
请参阅图3,图3为本实施例提供的耳机200的内部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的耳机200与实施例1提供的耳机100的结构基本类似,两者的区别在于所述被动振膜40的形状不同。
本实施例中,所述被动振膜40为相对于所述发声单元10呈下凹的球面形状,所述被动振膜40与所述出音口21的位置相对应。
实施例3
请参阅图4,图4为本实施例提供的耳机300的内部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的耳机300与实施例1提供的耳机100的结构基本类似,两者的区别在于所述被动振膜40和所述内壁软体30在耳机内部的位置不同。
本实施例中,所述内壁软体30与所述外壳体20的内壁只有部分贴合,所述内壁软体30中的与所述发声单元10相对的部分与所述外壳体20分离,所述内壁软体30中的与所述发声单元10相对的部分和所述被动振膜40设置于所述发声单元10与所述外壳体20的底部之间,进一步压缩了所述共振腔体50的体积。
实施例4
请参阅图5,图5为本实施例提供的耳机400的内部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的耳机400与实施例1提供的耳机100的结构基本类似,两者的区别在于所述被动振膜40和所述内壁软体30在耳机内部的位置不同,以及所述被动振膜40的形状不同。
本实施例中,所述内壁软体30与所述外壳体20的内壁只有部分贴合,所述内壁软体30中的与所述发声单元10相对的部分与所述外壳体20分离,所述内壁软体与所述外壳体的内壁部分贴合,所述内壁软体中的部分软体与与所述外壳体分离,该部分软体与所述发声单元相对设置,所述内壁软体30中的与所述发声单元10相对的部分和所述被动振膜40设置于所述发声单元10与所述外壳体20的底部之间,进一步压缩了所述共振腔体50的体积。另外,所述被动振膜40的形状与实施例1提供的所述被动振膜40的形状不同,本实施例中,所述被动振膜40为相对于所述发声单元10呈下凹的球面形状。
以上实施方式仅是用于解释权利要求书。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披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者替换,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耳机,包括外壳体、发声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还包括用于吸收杂音和谐振的内壁软体和被动振膜,所述内壁软体贴设于所述外壳体的内壁,所述被动振膜与所述内壁软体相互连接或一体成型,所述发声单元、内壁软体以及被动振膜共同围成腔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壁软体与所述外壳体的内壁完全贴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壁软体与所述外壳体的内壁部分贴合,所述内壁软体中的部分软体与所述外壳体分离,该部分软体与所述发声单元相对设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被动振膜为相对于所述发声单元呈上凸或下凹的球面形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被动振膜与所述内壁软体的结合处的厚度或所述被动振膜的整体的厚度要薄于所述内壁软体的厚度,以使所述被动振膜容易振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上开设有出音口,所述出音口与所述被动振膜的位置相对应。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声单元包括动圈式发声单元和动铁式发声单元中的任意一种。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圈式发声单元包括磁体、音圈和振膜,所述磁体用于产生磁场,所述音圈用于在磁场的作用下带动所述振膜上下运动并使空气发生振动以发声。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的前端设有导音管,所述导音管用于导出所述发声单元直接发出的音频或所述被动振膜发生共振产生的音频。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还包括耳塞,所述耳塞环绕所述导音管设置。
CN201820866996.8U 2018-06-05 2018-06-05 耳机 Active CN2085401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866996.8U CN208540106U (zh) 2018-06-05 2018-06-05 耳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866996.8U CN208540106U (zh) 2018-06-05 2018-06-05 耳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540106U true CN208540106U (zh) 2019-02-22

Family

ID=653812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866996.8U Active CN208540106U (zh) 2018-06-05 2018-06-05 耳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54010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628900B2 (en) Double-vibrating-diaphragm loudspeaker module
KR101780906B1 (ko) 이어폰
JP3199236U (ja) 逆方向音波イヤホン
CN204993827U (zh) 一种扬声器模组
CN201682603U (zh) 一种耳机
US20080298623A1 (en) Adapter For a Loudspeaker
CN111031456B (zh) 点音源模组扬声器及其制造方法
JP2011040933A (ja) イヤホン
CN208210250U (zh) 耳机
CN104735568A (zh) 耳机装置
GB2497596A (en) Loudspeaker suspension arrangement
US8416979B2 (en) Earphone
CN216291424U (zh) 一种微型扬声器
CN205793291U (zh) 一种新型扬声器
JP5987911B2 (ja) イヤホン
CN208540106U (zh) 耳机
CN208540107U (zh) 耳机
CN204425603U (zh) 双共振腔音箱
CN103458333A (zh) 一种具有优良电磁兼容性的高保真高抗噪型动圈式麦克风
JP6400157B1 (ja) 密閉型イヤホン
CN205912225U (zh) 多发声单元耳机
CN104754439A (zh) 一种低频性能良好的受话器
CN211063780U (zh) 一种扬声器
TWI547179B (zh) Hanging speaker device
JP2017112494A (ja) ダイナミックマイクロホ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