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539690U - 用于电机的后端盖和电机 - Google Patents

用于电机的后端盖和电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539690U
CN208539690U CN201820926773.6U CN201820926773U CN208539690U CN 208539690 U CN208539690 U CN 208539690U CN 201820926773 U CN201820926773 U CN 201820926773U CN 208539690 U CN208539690 U CN 2085396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d cap
rear end
centre bearing
bearing room
reinforcing ri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92677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健强
左亚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Welling Mo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Welling Mo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Welling Mo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Welling Mo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92677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5396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5396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5396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电机的后端盖和电机,后端盖(1)的端盖本体(12)的内端面设有中心轴承室(19)和径向间隔地环绕中心轴承室(19)的止口外圆环(20),在端盖本体(12)的内端面上,中心轴承室(19)的外周壁与止口外圆环(20)之间连接有沿径向延伸的内加强筋(16),内加强筋(16)包括与止口外圆环(20)相连的第一内加强筋部(161)和与中心轴承室(19)的外周壁相连的第二内加强筋部(162),第一内加强筋部(161)的向内凸起高度小于第二内加强筋部(162)的向内凸起高度。本实用新型的后端盖具有结构刚度好、应力分布均匀、材料利用率高、装配精度高以及具有减重和降低电机制造成本的优点。

Description

用于电机的后端盖和电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电机的后端盖和电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机中,为保证其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往往采取偏于保守的设计。例如在电机的后端盖中,电机的后端盖通常一方面用于固定和支撑电机的转轴以使得转轴上的转子与定子保持同轴,另一方面电机的后端盖上还设有安装耳板,并通过该安装耳板与整机产品中的其他支撑部件相连,以将电机固定于产品的内部。其中,为确保轴承室的加工精度、安装精度以及满足振动噪声的要求,通常采用增加加强筋的数量或增大端盖本体的板材厚度的方式,其中作为基板的端盖本体并非为主要受力部位,因而以上方式效果并不明显,反而还会造成后端盖上不同部位间的应力差异很大,同时还增大了后端盖的重量和电机的制造成本,从而降低了产品的竞争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电机的后端盖,该后端盖具有结构刚度好、应力分布均匀、材料利用率高、装配精度高以及具有减重和降低电机制造成本的优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电机的后端盖,所述后端盖的端盖本体的内端面设有中心轴承室和径向间隔地环绕所述中心轴承室的止口外圆环,在所述端盖本体的内端面上,所述中心轴承室的外周壁与所述止口外圆环之间连接有沿径向延伸的内加强筋,所述内加强筋包括与所述止口外圆环相连的第一内加强筋部和与所述中心轴承室的外周壁相连的第二内加强筋部,所述第一内加强筋部的向内凸起高度小于所述第二内加强筋部的向内凸起高度。
优选地,所述第二内加强筋部的向内凸起高度沿径向向内方向逐渐递增。
优选地,所述第二内加强筋部的内表面为圆弧面或斜坡面。
优选地,所述内加强筋与所述止口外圆环的连接处以及所述内加强筋与所述中心轴承室的连接处的同一周向侧形成有倒圆角过渡。
优选地,所述端盖本体的外周沿设有沿径向向外伸出且沿周向间隔分布的多个安装耳板,所述安装耳板设有安装耳孔;
其中,每个所述安装耳板的径向内端与所述中心轴承室的外周壁之间设置有内加强筋组,所述内加强筋组包括沿所述安装耳孔的孔中心与所述端盖本体的端盖中心之间的径向连线呈间隔对称布置的所述内加强筋。
优选地,所述中心轴承室的外周壁与所述止口外圆环之间还连接有沿径向延伸且沿周向间隔分布的多条辅助加强筋,多条所述辅助加强筋与多个所述内加强筋组沿周向依次交替间隔布置。
优选地,所述中心轴承室的外周壁向外凸出于所述后端盖的外端面,所述后端盖的外端面设置有从所述中心轴承室的外周壁沿径向延伸至所述安装耳板的外加强筋,所述外加强筋包括与所述安装耳板相连的第一外加强筋部和与所述中心轴承室的外周壁相连的第二外加强筋部,所述第一外加强筋部的向外凸起高度大于所述第二外加强筋部的向外凸起高度,所述第一外加强筋部的向外凸起高度沿径向向外方向逐渐递增。
优选地,所述外加强筋与所述内加强筋沿轴向对齐,轴向对齐的所述外加强筋的所述第一外加强筋部和所述内加强筋的所述第二内加强筋部在径向方向上形成有重叠部分,所述重叠部分的径向长度为L,且L≥1mm。
优选地,所述端盖本体上还形成有沿周向间隔分布且轴向贯穿的多个螺钉安装孔,所述端盖本体的内端面上设有螺钉孔凸台座,所述螺钉安装孔贯穿设置在所述螺钉孔凸台座中,所述螺钉孔凸台座形成为从所述止口外圆环径向向内延伸的半圆形凸台,所述螺钉孔凸台座的向内凸起高度小于所述止口外圆环的向内凸起高度。
优选地,位于所述螺钉安装孔的所述螺钉孔凸台座的两侧均设置有从所述止口外圆环径向向内延伸的倒直角结构。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机,所述电机包括上述所述的后端盖。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本实用新型的后端盖中,由于设置有不等高的内加强筋,且靠近中心轴承室的第二内加强筋部设置为高于第一内加强筋部,有助于提高中心轴承室以及后端盖整体结构的刚度和强度,以减少中心轴承室材料的使用量,进而减小了后端盖的总重量并提高了后端盖整体结构的刚度和强度,提高了材料的利用率,降低了电机的生产制作成本,同时还有利于提高后端盖的固有频率,起到了一定的降噪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后端盖的俯视图,展示了后端盖的内端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截面A-A的截面剖视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后端盖的仰视图,展示了后端盖的外端面的结构示意图;和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电机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后端盖 2 前端盖
3 定子外壳 4 定子总成
5 转子总成 6 连接螺钉
7 安装耳板 8 螺钉安装孔
9 倒直角 10 螺钉孔凸台座
11 螺钉孔外凸台座 12 端盖本体
13 辅助加强筋 14 第三倒圆角
15 第四倒圆角 16 内加强筋
17 第一倒圆角 18 第二倒圆角
19 中心轴承室 20 止口外圆环
21 外加强筋 22 第五倒圆角
23 第六倒圆角 71 安装耳孔
161 第一内加强筋部 162 第二内加强筋部
211 第一外加强筋部 212 第二外加强筋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其中,下文将以后端盖1的端盖本体12的厚度方向为轴向方向,以后端盖1靠近电机内部的一侧为“内”,反之为“外”。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电机的后端盖,如图1和图2所示,该后端盖1的端盖本体12的内端面设有中心轴承室19和径向间隔地环绕中心轴承室19的止口外圆环20,在端盖本体12的内端面上,中心轴承室19的外周壁与止口外圆环20之间连接有沿径向延伸的内加强筋16,内加强筋16包括与止口外圆环20相连的第一内加强筋部161和与中心轴承室19的外周壁相连的第二内加强筋部162,第一内加强筋部161的向内凸起高度小于第二内加强筋部162的向内凸起高度。
通常,在用于电机(参见图4)的后端盖1的内端面上,中心轴承室19 用于装配电机轴承以支撑并连接电机的转子总成5,端盖本体12连接于电机的定子外壳3,而在本实用新型的后端盖1中,由于设置有不等高的内加强筋16,且靠近中心轴承室19的第二内加强筋部162设置为高于第一内加强筋部161,有助于提高中心轴承室19以及后端盖1整体结构的刚度和强度,以减少中心轴承室19材料的使用量,进而减小了后端盖1的总重量并提高了后端盖1整体结构的刚度和强度,提高了材料的利用率,降低了电机的生产制作成本,同时还有利于提高后端盖1的固有频率,起到了一定的降噪效果。
优选地,第二内加强筋部162的向内凸起高度沿径向向内方向逐渐递增,使得后端盖1在受力时的应力分布更为均匀。
进一步地,第二内加强筋部162的内表面优选为圆弧面或斜坡面,如图 2所示的第二内加强筋部162的内表面优选为斜坡面。
其中,内加强筋16与止口外圆环20的连接处以及内加强筋16与中心轴承室19的连接处的同一周向侧形成有倒圆角过渡,且分别为第一倒圆角 17和第二倒圆角18,如图1中所示。其中,该第一倒圆角17和第二倒圆角18的设计分别有利于提高该后端盖1的安装耳板7(参见图1)的连接处与中心轴承室19的连接处的连接强度,且第一倒圆角17和第二倒圆角18的圆角半径均优选为不小于5mm。
通常,参见图1和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后端盖1中,端盖本体12 的外周沿设有沿径向向外伸出且沿周向间隔分布的多个安装耳板7,该安装耳板7用于将电机通过后端盖1固定于整机产品上,且安装耳板7设有安装耳孔71。其中,每个安装耳板7的径向内端与中心轴承室19的外周壁之间设置有内加强筋组,内加强筋组包括沿安装耳孔71的孔中心与端盖本体12 的端盖中心之间的径向连线呈间隔对称布置的内加强筋16。如图1所示,每组内加强筋组包括两根内加强筋16,当然,每组内加强筋组的内加强筋16 的数量不限,可具体根据实际需要设定。
与此同时,为进一步加强后端盖1的刚度和强度,在本实用新型的后端盖1的内端面上,如图1所示,中心轴承室19的外周壁与止口外圆环20之间还连接有沿径向延伸且沿周向间隔分布的多条辅助加强筋13,多条辅助加强筋13与多个内加强筋组沿周向依次交替间隔布置。并且,该辅助加强筋 13优选为条状直边式的加强筋,该辅助加强筋13还有助于减小止口外圆环 20的加工变形和提高端盖本体12的拔模强度,在保证电机的装配精度的同时,更有利于降低后端盖1的产品制作的不良率,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同样地,如图1所示,辅助加强筋13与止口外圆环20的连接处的两侧可设有第三倒圆角14;辅助加强筋13与中心轴承室19的连接处的同一周侧可设有第四倒圆角15,且第三倒圆角14与第四倒圆角15的圆角半径均优选为不小于3mm。其中,该第三倒圆角14与第四倒圆角15的设计分别有利于提高该后端盖1的止口外圆环20的连接处与中心轴承室19的连接处的连接强度。
特别地,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后端盖1的外端面上,中心轴承室19的外周壁向外凸出于后端盖1的外端面,后端盖1的外端面设置有从中心轴承室19的外周壁沿径向延伸至安装耳板7的外加强筋21,外加强筋21包括与安装耳板7相连的第一外加强筋部211和与中心轴承室19 的外周壁相连的第二外加强筋部212,第一外加强筋部211的向外凸起高度大于第二外加强筋部212的向外凸起高度,第一外加强筋部211的向外凸起高度沿径向向外方向逐渐递增。因此,在本实用新型的后端盖1的外端面设置有不等高的外加强筋21,且第一外加强筋部211高于第二外加强筋部212,进一步地提高了后端盖1的整体刚度和端盖本体12的拔模强度,同时,还提高了后端盖1的固有频率。
同样地,如图1所示,外加强筋21与安装耳板7的连接处的两侧可设有第五倒圆角22;外加强筋21与中心轴承室19的连接处的同一周侧可设有第六倒圆角23,且第五倒圆角22与第六倒圆角23的圆角半径均优选为不小于5mm。其中,该第五倒圆角22与第六倒圆角23的设计分别有利于提高该后端盖1的安装耳板70的连接处与中心轴承室19的连接处的连接强度。
如图2所示,外加强筋21与内加强筋16沿轴向对齐,轴向对齐的外加强筋21的第一外加强筋部211和内加强筋16的第二内加强筋部162在径向方向上形成有重叠部分,重叠部分的径向长度为L,且L≥1mm。该重叠部分的设置有利于提高端盖本体12的拔模强度,降低后端盖1产品的生产制造的不良率。
一般地,如图1所示,端盖本体12上还形成有沿周向间隔分布且轴向贯穿的多个螺钉安装孔8,端盖本体12的内端面上设有螺钉孔凸台座10,螺钉安装孔8贯穿设置在螺钉孔凸台座10中,螺钉孔凸台座10形成为从止口外圆环20径向向内延伸的半圆形凸台,螺钉孔凸台座10的向内凸起高度小于止口外圆环20的向内凸起高度。由于该螺钉安装孔8用于将后端盖1 固定于电机上,而增设的螺钉孔凸台座10作为加强螺钉的固定结构,能起到加强螺钉的固定作用。
进一步地,位于螺钉安装孔8的螺钉孔凸台座10的两侧均设置有从所述止口外圆环径向向内延伸的倒直角9结构,如图1所示,两个倒直角9结构关于螺钉连接孔8对称布置。其中,该倒直角9结构能有效地降低螺栓连接处在螺栓预紧力下的应力和变形量,同时保证端盖和定子绕组间有足够的距离。
同样地,在端盖本体12的外端面上还设有与内端面的螺钉孔凸台座10 一致的螺钉孔外凸台座11,以及设置在螺钉孔外凸台座11上的倒直角9结构,其效用也相同,不再一一展开。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机,该电机包括上述的后端盖1,参见图4所示,该电机通常还包括前端盖2、定子外壳3、定子总成4、转子总成5和连接螺钉6等零部件,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电机也包括了上述后端盖1 所有优点,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1)

1.一种用于电机的后端盖,所述后端盖(1)的端盖本体(12)的内端面设有中心轴承室(19)和径向间隔地环绕所述中心轴承室(19)的止口外圆环(20),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端盖本体(12)的内端面上,所述中心轴承室(19)的外周壁与所述止口外圆环(20)之间连接有沿径向延伸的内加强筋(16),所述内加强筋(16)包括与所述止口外圆环(20)相连的第一内加强筋部(161)和与所述中心轴承室(19)的外周壁相连的第二内加强筋部(162),所述第一内加强筋部(161)的向内凸起高度小于所述第二内加强筋部(162)的向内凸起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内加强筋部(162)的向内凸起高度沿径向向内方向逐渐递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内加强筋部(162)的内表面为圆弧面或斜坡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加强筋(16)与所述止口外圆环(20)的连接处以及所述内加强筋(16)与所述中心轴承室(19)的连接处的同一周向侧形成有倒圆角过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本体(12)的外周沿设有沿径向向外伸出且沿周向间隔分布的多个安装耳板(7),所述安装耳板(7)设有安装耳孔(71);
其中,每个所述安装耳板(7)的径向内端与所述中心轴承室(19)的外周壁之间设置有内加强筋组,所述内加强筋组包括沿所述安装耳孔(71)的孔中心与所述端盖本体(12)的端盖中心之间的径向连线呈间隔对称布置的所述内加强筋(1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后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轴承室(19)的外周壁与所述止口外圆环(20)之间还连接有沿径向延伸且沿周向间隔分布的多条辅助加强筋(13),多条所述辅助加强筋(13)与多个所述内加强筋组沿周向依次交替间隔布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后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轴承室(19)的外周壁向外凸出于所述后端盖(1)的外端面,所述后端盖(1)的外端面设置有从所述中心轴承室(19)的外周壁沿径向延伸至所述安装耳板(7)的外加强筋(21),所述外加强筋(21)包括与所述安装耳板(7)相连的第一外加强筋部(211)和与所述中心轴承室(19)的外周壁相连的第二外加强筋部(212),所述第一外加强筋部(211)的向外凸起高度大于所述第二外加强筋部(212)的向外凸起高度,所述第一外加强筋部(211)的向外凸起高度沿径向向外方向逐渐递增。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后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加强筋(21)与所述内加强筋(16)沿轴向对齐,轴向对齐的所述外加强筋(21)的所述第一外加强筋部(211)和所述内加强筋(16)的所述第二内加强筋部(162)在径向方向上形成有重叠部分,所述重叠部分的径向长度为L,且L≥1mm。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后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本体(12)上还形成有沿周向间隔分布且轴向贯穿的多个螺钉安装孔(8),所述端盖本体(12)的内端面上设有螺钉孔凸台座(10),所述螺钉安装孔(8)贯穿设置在所述螺钉孔凸台座(10)中,所述螺钉孔凸台座(10)形成为从所述止口外圆环(20)径向向内延伸的半圆形凸台,所述螺钉孔凸台座(10)的向内凸起高度小于所述止口外圆环(20)的向内凸起高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后端盖,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螺钉安装孔(8)的所述螺钉孔凸台座(10)的两侧均设置有从所述止口外圆环(20)径向向内延伸的倒直角(9)结构。
11.一种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0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后端盖(1)。
CN201820926773.6U 2018-06-14 2018-06-14 用于电机的后端盖和电机 Active CN2085396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926773.6U CN208539690U (zh) 2018-06-14 2018-06-14 用于电机的后端盖和电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926773.6U CN208539690U (zh) 2018-06-14 2018-06-14 用于电机的后端盖和电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539690U true CN208539690U (zh) 2019-02-22

Family

ID=653919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926773.6U Active CN208539690U (zh) 2018-06-14 2018-06-14 用于电机的后端盖和电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53969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62420A (zh) * 2021-12-07 2022-04-15 中车永济电机有限公司 风机端盖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62420A (zh) * 2021-12-07 2022-04-15 中车永济电机有限公司 风机端盖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539690U (zh) 用于电机的后端盖和电机
CN106130225A (zh) 转子及其磁钢固定结构、电机
CN210041507U (zh) 一种高强度拉伸端盖及其应用的电机
CN207093572U (zh) 带同心台球轴承
CN211501569U (zh) 一种塑料外壳减速齿轮箱结构
CN201439764U (zh) 一种外转子轴流风扇
CN108429379A (zh) 电机端盖总成和电机
KR102629874B1 (ko) 스테이터 어셈블리, 이의 제조 방법, 및 스테이터 어셈블리를 포함하는 토크 컨버터
CN207926327U (zh) 一种法兰连接式的电机前端盖
CN207926326U (zh) 一种电机前端盖
CN207910595U (zh) 一种电机端盖
CN209896811U (zh) 一种拉伸端盖及其应用的电机
CN215672377U (zh) 一种航空发动机转子的弹性支撑结构
CN107240977B (zh) 电机后端盖及电机
CN215521913U (zh) 延伸性好的差速器端盖
CN218829359U (zh) 平板式电机端盖及电机
CN110331557A (zh) 一种洗衣机外筒底
CN215498484U (zh) 一种转子带支撑的刚性直连增程器结构
CN209562365U (zh) 一种外转子电机及排风扇
CN207994776U (zh) 电机端盖、电机端盖总成和电机
CN209150860U (zh) 电机后端盖
CN217463896U (zh) 一种摄像头的转动连接结构
CN220754460U (zh) 一种吊扇电机的磁环结构
CN211778217U (zh) 一种双吸泵壳体结构
CN214788195U (zh) 一种无刷冷凝风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