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537866U - 一种新型的直下式背光源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的直下式背光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537866U
CN208537866U CN201821231460.5U CN201821231460U CN208537866U CN 208537866 U CN208537866 U CN 208537866U CN 201821231460 U CN201821231460 U CN 201821231460U CN 208537866 U CN208537866 U CN 2085378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d
light
dedicated
prism structure
reflector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23146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建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MODERN FINE INDUSTRIAL CO LTD
Hyundai Seiko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MODERN FINE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MODERN FINE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MODERN FINE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23146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5378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5378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5378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的直下式背光源,包括有LED光源、反射片、专用片,以及设置于所述反射片与专用片之间的LED透镜、上增光片;所述上增光片设置于所述LED透镜与专用片之间,所述反射片设于所述LED透镜和LED光源之间;所述LED光源包括有PCB板、若干LED贴片,所述LED贴片设于所述PCB板上;所述LED光源发射出的光线依次穿过所述LED透镜和上增光片,并最终投射在所述专用片上;部分被反射回的光线经所述反射片反射至所述LED透镜,并依次穿过所述LED透镜和上增光片,最终投射在所述专用片上。本实用新型省去了部分光学面板,优化了直下式LED背光源的内部结构,降低了生产的难度,有效地降低了背光源的厚度。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的直下式背光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LED背光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的直下式背光源。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主要由LCD(液晶面板)和背光源组成。因为LCD本身不发光,所以LCD需要通过外部光源实现透射或者发射显示。现有的LCD大多数是带有背光源的透射型器件,背光源的发光特性将直接影响到LCD的画面品质,因此,背光源是液晶显示器非常重要的组成部件。
LED背光源,具体又分为:侧光式LED背光源与直下式LED背光源。
如图3所示,侧光式LED背光源是在液晶显示器的边缘设计LED灯。侧光式背光源是将线形或点状的LED光源设置在经过特殊设计的导光板的侧边做成的背光源。侧光式背光源可以做到很薄,采用侧光式背光源可以制造出超薄的液晶显示器。但是,侧光式背光源的光利用率较小,而且做得越薄,光利用率越小。侧光式LED背光源应用在中大尺寸的LCD上时,导光板重量和成本会随着尺寸增加而增加,并且发光亮度和均匀性不很理想。此外,使用侧光式背光源还存在无法实现区域动态控制、显示器的画面亮度分布不均匀等缺陷。
如图4所示,直下式LED背光源是在液晶显示器的整个背面全部设计LED灯。传统的直下式LED背光源包括有反射片、专用片,以及设置于所述反射片与专用片之间的LED光源、扩散片、下增光片、上增光片。直下式LED背光源是将LED光源及PCB板设置于背光源底部,光线从LED射出后,通过底部的反射片,再通过表面的扩散片、增亮膜均匀地射出。直下式LED背光源的工艺相对简单,不需要导光板。 采用直下式LED背光源的液晶显示器,画面细节更加细腻逼真,色彩和明暗的对比效果更加优秀。直下式LED背光源的光利用率高,生产成本比侧光式LED背光源低。
但是,采用传统的直下式LED背光源的液晶显示器会显得比较厚重。背光源的厚度主要由反射片与扩散片之间的腔体高度决定。在符合安装要求及发光亮度的前提下,腔体高度越大,光线从反射片反射出的光线的均匀性越好。同时,传统的直下式LED背光源使用的光学面板较多,生产工艺要求较为严格。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的直下式背光源。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的直下式背光源,包括有LED光源、反射片、专用片,以及设置于所述反射片与专用片之间的LED透镜、上增光片;所述上增光片设置于所述LED透镜与专用片之间,所述反射片设于所述LED透镜和LED光源之间;所述LED光源包括有PCB板、若干LED贴片,所述LED贴片设于所述PCB板上;所述LED光源发射出的光线依次穿过所述LED透镜和上增光片,并最终投射在所述专用片上;部分被反射回的光线经所述反射片反射至所述LED透镜,并依次穿过所述LED透镜和上增光片,最终投射在所述专用片上。
进一步阐述,所述LED透镜的一面设有凹凸结构,另一面设有第一棱镜结构,光线从所述LED透镜设有凹凸结构的一面射入,再从设有第一棱镜结构的另一面射出。
进一步阐述,所述第一棱镜结构为三角形棱镜结构。
进一步阐述,所述上增光片的一面设有第二棱镜结构,另一面没有设置棱镜结构,光线穿过所述LED透镜后,由所述上增光片设有第二棱镜结构的一面射入,再从没有设置棱镜结构的另一面射出。
进一步阐述,所述第二棱镜结构为三角形棱镜结构。
进一步阐述,所述反射片上设有用于避开所述LED贴片的避空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采用不同于传统的直下式LED背光源的设计思路。采用具有凹凸结构的LED透镜,光线经凹凸结构形成漫反射,产生雾化效果,使得光线具有更高的均匀度。采用的LED透镜还具有棱镜结构,能够达到聚集光线的目的,省去了传统直下式LED背光源中的下增光片。此外,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LED透镜中添加了反光材料,光线在LED透镜中即可实现扩散,去了传统直下式LED背光源中的扩散片。
相较于传统的直下式LED背光源,本实用新型省去了部分光学面板,优化了直下式LED背光源的内部结构,降低了生产的难度。另外,由于结构中省去了扩散片,光线扩散的均匀程度不再取决于反射片与扩散片之间的腔体高度,因而有效地降低了背光源的厚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传统的侧光式LED背光源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传统的直下式LED背光源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反射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10、反射片;101、避空位;20、专用片;30、LED光源;31、PCB板;32、LED贴片;40、LED透镜;41、凹凸结构;42、第一棱镜结构;43、反光颗粒;50、上增光片;51、第二棱镜结构;60、下增光片;70、导光板;80、扩散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如图所示,一种新型的直下式背光源,包括有LED光源30、反射片10、专用片20,以及设置于反射片10与专用片20之间的LED透镜40、上增光片50;上增光片50设置于LED透镜40与专用片20之间,反射片10设于LED透镜40和LED光源30之间;LED光源30包括有PCB板31、若干LED贴片32,LED贴片32设于PCB板31上;LED光源30发射出的光线依次穿过LED透镜40和上增光片50,并最终投射在专用片20上;部分被反射回的光线经反射片10反射至LED透镜40,并依次穿过LED透镜40和上增光片50,最终投射在专用片20上。LED贴片32呈阵列分布在PCB板31上,反射片10上设有用于避开LED贴片32的避空位101,避空位101亦呈阵列分布。
LED透镜40的一面设有凹凸结构41,另一面设有第一棱镜结构42,光线从LED透镜40设有凹凸结构41的一面射入,再从设有第一棱镜结构42的另一面射出。光线经凹凸结构41形成漫反射,产生雾化效果,提高光线的均匀度。LED透镜40中按0~50%的比例添加了具有一定反光性能的反光颗粒43,例如PMMA、PBMA、PA、玻璃纤维、TiO2 等;附图2中的光线2射入LED透镜40后,经反光颗粒43产生散射,使光线进一步扩散,起到了传统背光源中的扩散片的作用,提升了光线的均匀度。
上增光片50的一面设有第二棱镜结构51,另一面没有设置棱镜结构,光线穿过LED透镜40后,由上增光片50设有第二棱镜结构的一面射入,再从没有设置棱镜结构的另一面射出。
第一棱镜结构42为三角形棱镜结构。第二棱镜结构51为三角形棱镜结构。
实施例一:当本实用新型应用于专显工控类产品上时,如车载导航仪、智能售货机,专用片20为DBEF(又称 增亮膜)。
实施例二:当本实用新型应用于手机时,专用片20为遮光片。
以上所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凡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的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新型的直下式背光源,其特征在于:包括有LED光源、反射片、专用片,以及设置于所述反射片与专用片之间的LED透镜、上增光片;所述上增光片设置于所述LED透镜与专用片之间,所述反射片设于所述LED透镜和LED光源之间;所述LED光源包括有PCB板、若干LED贴片,所述LED贴片设于所述PCB板上;所述LED光源发射出的光线依次穿过所述LED透镜和上增光片,并最终投射在所述专用片上;部分被反射回的光线经所述反射片反射至所述LED透镜,并依次穿过所述LED透镜和上增光片,最终投射在所述专用片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直下式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LED透镜的一面设有凹凸结构,另一面设有第一棱镜结构,光线从所述LED透镜设有凹凸结构的一面射入,再从设有第一棱镜结构的另一面射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的直下式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棱镜结构为三角形棱镜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直下式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增光片的一面设有第二棱镜结构,另一面没有设置棱镜结构,光线穿过所述LED透镜后,由所述上增光片设有第二棱镜结构的一面射入,再从没有设置棱镜结构的另一面射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的直下式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棱镜结构为三角形棱镜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直下式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片上设有用于避开所述LED贴片的避空位。
CN201821231460.5U 2018-08-01 2018-08-01 一种新型的直下式背光源 Active CN2085378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231460.5U CN208537866U (zh) 2018-08-01 2018-08-01 一种新型的直下式背光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231460.5U CN208537866U (zh) 2018-08-01 2018-08-01 一种新型的直下式背光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537866U true CN208537866U (zh) 2019-02-22

Family

ID=653864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231460.5U Active CN208537866U (zh) 2018-08-01 2018-08-01 一种新型的直下式背光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53786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38129A (zh) * 2020-04-13 2020-06-26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38129A (zh) * 2020-04-13 2020-06-26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67762B (zh) 背光模组
US7377678B2 (en) Backlight module
CN202303188U (zh) Led光源的透镜结构及其应用的led封装体
WO2020082479A1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其显示装置
CN103486480A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4964213A (zh)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CN109557719B (zh) 一种具有半反半透导光板的直下式零od背光结构
CN102084173A (zh) 照明装置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1684921A (zh) 用于发光二极管背光源混光的混光膜及发光二极管背光源
CN101592754A (zh) 光学片、背光单元以及液晶显示器
CN201218442Y (zh) 一种背光模块及包含该背光模块的液晶显示装置
CN202469747U (zh) 侧光式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3672745A (zh) 线光源、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US8405796B2 (en) Illumination device, surface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06896576A (zh) 一种超薄直下式背光结构
CN208537866U (zh) 一种新型的直下式背光源
US20110292684A1 (en) Illumination device, surface illuminant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01701693A (zh) 发光装置
CN208818985U (zh) 一种新型直下式背光源
CN101418931B (zh) 背光组件
CN202327857U (zh) 一种高亮度超薄型背光源
JP2006171665A (ja) バックライトモジュール
KR20110039807A (ko) 액정디스플레이용 복합시트 및 이를 이용한 백라이트 유닛
CN201242643Y (zh) 背光模组
US20060203347A1 (en) Light reflection-diffusion sheet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apparatus employing the sa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