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529981U - 一种墨盒压紧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墨盒压紧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529981U
CN208529981U CN201821139996.4U CN201821139996U CN208529981U CN 208529981 U CN208529981 U CN 208529981U CN 201821139996 U CN201821139996 U CN 201821139996U CN 208529981 U CN208529981 U CN 2085299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int cartridge
handgrip
crossbearer
briquetting
connecting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13999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晨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hai Jixu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hai Jixu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hai Jixu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hai Jixu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13999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5299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5299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5299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墨盒压紧机构,包括:横架、第一抓手、第二抓手和压紧构件;第一抓手和第二抓手分设于横架的两端,且第一抓手和第二抓手均铰接于横架,使得第一抓手和第二抓手可相向转动或背离转动;压紧构件包括压块和弹性组件;压块朝向墨盒的盖体设置;弹性组件设置于横架,并与压块连接,使得压块与盖体于抵接状态和脱离状态之间切换。本实用新型通过压块驱赶胶体内部的气泡,并通过压紧盖体将胶体进行压实延展至盖体与墨盒本体之间未喷涂有胶体的接触处处,从而实现使得胶体充满盖体与墨盒本体的接触处,使得盖体和墨盒本体在胶体的凝固过程中实现密封连接,避免墨盒后期注墨过程、输送过程、使用过程中出现漏墨等不良现象。

Description

一种墨盒压紧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墨盒再生技术领域,尤指一种墨盒压紧机构。
背景技术
墨盒是打印机输出功能的实现者,是被动接受指令进行工作,它的质量问题对打印机主板及打印机程序不会有任何影响。但是废弃的墨盒对环境污染很大,主要有三方面,不易降解的塑料壳体造成白色污染,有色墨水造成的水体污染,黑色和有色粉体造成的空气颗粒污染。
针对废弃墨盒对环境的污染,2008年全国首个再生耗材地方标准《喷墨打印机用再制造墨盒技术规范》在上海实行,通过废弃墨盒再利用方式打印降低使用者的打印成本,节约资金、节约能源。截止到目前,墨盒再生体系已经走进打印耗材厂商。在墨盒再生系统中,当对回收的墨盒进行预处理后,需要重新对墨盒进行海绵填充、封盖、注墨等操作,从而实现墨盒的再次回收利用。封盖过程中,一般是通过密封胶对盖体和墨盒本体进行密封连接,但在喷胶过程中,为了避免气泡、缝隙的出现而影响墨盒的密封性,导致墨盒漏墨等不良现象,因此,需要对喷胶后的墨盒进行压紧处理。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墨盒压紧机构,通过压块驱赶胶体内部的气泡,并通过压紧盖体将胶体进行压实延展至盖体与墨盒本体之间未喷涂有胶体的接触处处,从而实现使得胶体充满盖体与墨盒本体的接触处,进而在压紧静置过程中,盖体和墨盒本体在胶体的凝固过程中实现密封连接,保证了盖体和墨盒本体连接的紧密性和密封性,进而避免后期墨盒注墨过程、输送过程、使用过程中出现漏墨等不良现象。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墨盒压紧机构,包括:
横架、第一抓手、第二抓手和压紧构件;
所述第一抓手和所述第二抓手分设于所述横架的两端,且所述第一抓手和所述第二抓手均铰接于所述横架,使得所述第一抓手和所述第二抓手可相向转动或背离转动;
所述压紧构件包括压块和弹性组件;
所述压块朝向墨盒的盖体设置;
所述弹性组件设置于所述横架,并与所述压块连接,使得所述压块与所述盖体于抵接状态和脱离状态之间切换。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压块对喷胶后的盖体进行压紧静置,从而通过压块驱赶胶体内部的气泡,并通过压紧盖体将胶体进行压实延展至盖体与墨盒本体之间未喷涂有胶体的接触处处,从而实现使得胶体充满盖体与墨盒本体的接触处,进而在压紧静置过程中,盖体和墨盒本体在胶体的凝固过程中实现密封连接,保证了盖体和墨盒本体连接的紧密性和密封性,进而避免后期墨盒注墨过程、输送过程、使用过程中出现漏墨等不良现象。更优的,通过第一抓手和第二抓手对墨盒进行固定,避免墨盒在压紧过程中出现位移等不良现象,从而保证了压紧静置的效果。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弹性组件包括第一连接杆和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连接杆一端与所述横架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压块连接。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第一弹性件使得压块可做远离或靠近盖体的运动,当本装置未装入墨盒时,由于压块的重力作用,此时第一弹性件的初始状态处于伸长状态;当本装置装入墨盒后,由于墨盒与压块进行抵接,使得第一弹性件由初始状态的伸长状态变成压缩状态(相对于初始状态而言),第一弹性件被压缩产生的弹力反过来作用于压块,压块传递给盖体,从而实现盖体的压紧。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横架可拆卸式连接;和/或,所述第一弹性件与所述压块可拆卸式连接。
本技术方案中,为了便于压紧构件于横架的拆装,从而便于压紧构件的更换、维护和维修,进而降低本装置的维修和维护成本。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弹性组件包括第二连接杆和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连接杆活动插设于所述横架,所述第二连接杆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的端部与所述压块连接;所述第二端的端部设有抵接部,所述抵接部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横架用于贯穿所述第二连接杆的通孔的径向尺寸;位于所述横架和所述压块之间的第二连杆的外侧套设有所述第二弹性件。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第二弹性件使得压块可做远离或靠近盖体的运动,当本装置未装入墨盒时,由于压块的重力作用以及抵接部的抵设作用,使得第二连杆挂设于横架上,此时第二弹性件的初始状态处于伸展状态;当本装置装入墨盒后,由于墨盒与压块进行抵接,使得第二弹性件由初始状态的伸展状态变成压缩状态(相对于初始状态而言),第二弹性件被压缩产生的弹力反过来作用于压块,压块传递给盖体,从而实现盖体的压紧。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抵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杆可拆卸式连接;和/或,所述第二连接杆与所述压块可拆卸式连接。
本技术方案中,为了便于压紧构件于横架的拆装,从而便于压紧构件的更换、维护和维修,进而降低本装置的维修和维护成本。
进一步优选地,若干个所述墨盒放置于墨盒托盘;所述墨盒托盘设有若干个用于放置所述墨盒的存放位;所述压紧构件与所述存放位一一对应设置。
本技术方案中,当墨盒再生系统是通过墨盒托盘对墨盒进行输送时,则此时本装置的第一抓手和第二抓手用于夹紧墨盒托盘,而压紧构件与放置于墨盒托盘上的墨盒的数量和位置一一对应设置。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抓手设有用于收容所述横架的端部的第一收容槽,第一转轴贯穿所述第一收容槽的侧壁以及所述横架,使得所述第一抓手轴接于所述横架;所述第一抓手包括设有所述第一收容槽的第一转动端,以及用于承托所述墨盒托盘的第一爪部;所述第一转动端的端部与所述横架之间设有第三弹性件;所述第二抓手设有用于收容所述横架的端部的第二收容槽,第二转轴贯穿所述第二收容槽的侧壁以及所述横架,使得所述第二抓手轴接于所述横架;所述第二抓手包括设有所述第二收容槽的第二转动端,以及用于承托所述墨盒托盘的第二爪部;所述第二转动端的端部与所述横架之间设有第四弹性件。
本技术方案中,由于横架的两端分别收容于第一收容槽和第二收容槽内,限定了第一抓手和第二抓手的相向和远离的方向,有效提高了第一抓手和第二抓手在转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平稳性;优选地,还通过第三弹性件和第四弹性件限制第一抓手和第二抓手的转动角度,并实现了第一抓手和第二抓手的自动复位,降低了本装置的成本。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爪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抵设部、第二抵设部和第三抵设部;所述第一抵设部、所述第二抵设部和所述第三抵设部形成用于收容所述墨盒托盘的第一容纳槽;所述第二爪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四抵设部、第五抵设部和第六抵设部;所述第四抵设部、所述第五抵设部和所述第六抵设部形成用于收容所述墨盒托盘的第二容纳槽。
本技术方案中,第一容纳槽和第二容纳槽的相对设置,使得本装置在抓取墨盒托盘时,由于第一容纳槽和第二容纳槽的收容作用,提高了墨盒托盘在抓取和压紧过程的稳定性和平稳性。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墨盒托盘与所述第一爪部设有凹凸配合构造;所述墨盒托盘与所述第二爪部设有凹凸配合构造。
本技术方案中,为了提高本装置对墨盒托盘的定位和固定作用,通过相互匹配的凹凸配合构造,使得本装置在抓取墨盒托盘时,可通过凹凸配合构造进行定位和限位,提高本装置的精准度。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抓手远离所述横架一侧的端部设有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致动所述第一抓手转动;所述第二抓手远离所述横架一侧的端部设有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致动所述第二抓手转动。
本技术方案中,为了便于静置后的墨盒托盘于本装置的放置和取下,第一抓手和第二抓手的旁侧均设置有气缸,通过气缸制动第一抓手和第二抓手转动,从而实现墨盒托盘的于本装置的脱离或夹取,提高了本装置的自动化性能。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墨盒压紧机构,能够带来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压块对喷胶后的盖体进行压紧静置,从而通过压块驱赶胶体内部的气泡,并通过压紧盖体将胶体进行压实延展至盖体与墨盒本体之间未喷涂有胶体的接触处处,从而实现使得胶体充满盖体与墨盒本体的接触处,进而在压紧静置过程中,盖体和墨盒本体在胶体的凝固过程中实现密封连接,保证了盖体和墨盒本体连接的紧密性和密封性,进而避免后期墨盒注墨过程、输送过程、使用过程中出现漏墨等不良现象。更优的,通过第一抓手和第二抓手对墨盒进行固定,避免墨盒在压紧过程中出现位移等不良现象,从而保证了压紧静置的效果。
2、本实用新型中,弹性组件的结构未多种,可根据实际应用进行设置,提高了本装置与墨盒再生系统的协调性和兼容性,满足不同客户的墨盒再生系统需求。
3、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容纳槽和第二容纳槽的相对设置,使得本装置在抓取墨盒托盘时,由于第一容纳槽和第二容纳槽的收容作用,提高了墨盒托盘在抓取和压紧过程的稳定性和平稳性。
附图说明
下面将以明确易懂的方式,结合附图说明优选实施方式,对墨盒压紧机构的上述特性、技术特征、优点及其实现方式予以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爆炸图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压紧墨盒的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1.横架,111.定位孔,112.第一安装孔,12.第一抓手,121.第一收容槽,122.第一容纳槽,13.第二抓手,131.第二收容槽,132.第二容纳槽,141.压块,1411.第二安装孔,142.第二弹簧,143.第二连杆,144.抵接部,15.第三弹簧,16.第四弹簧,2.墨盒托盘,21.存放位,3.墨盒,31.盖体,32.墨盒本体,4.顶升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
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的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在本文中,“一个”不仅表示“仅此一个”,也可以表示“多于一个”的情形。在本文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实施例一中,如图1和2所示,一种墨盒压紧机构,包括:横梁11、第一抓手12、第二抓手13和压紧构件;第一抓手12和第二抓手13分设于横梁11的两端,且第一抓手12和第二抓手13均铰接于横梁11,使得第一抓手12和第二抓手13可相向转动或背离转动;压紧构件包括压块141和弹性组件;压块141朝向墨盒3的盖体31设置;弹性组件设置于横梁11,并与压块141连接,使得压块141与盖体31于抵接状态和脱离状态之间切换。在实际应用中,第一抓手12和第二抓手13抓取墨盒3并将墨盒3进行固定后,使得压块141被墨盒3的盖体31所抵接,进而使得弹性组件被压缩而产生弹力,弹性组件产生的弹力反作用于压块141,使得压块141压紧盖体31,从而实现盖体31和墨盒3的墨盒本体32之间的抵接和压紧,进而使得盖体31和墨盒本体32之间的胶体被挤压而流向盖体31与墨盒本体32之间的空隙内,压块141的挤压还可将胶体内的气泡进行驱逐,从而使得盖体31和墨盒本体32之间充满胶体。随着本装置压紧墨盒3时间的延长,胶体凝固从而实现盖体31与墨盒本体32的密封连接。
在实施例二中,如图1和2所示,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弹性组件包括第一连接杆和第一弹性件;第一连接杆一端与横梁11连接,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与第一弹性件的一端连接,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与压块141连接。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弹性件使得压块141可做远离或靠近盖体31的运动,当本装置未装入墨盒3时,由于压块141的重力作用,此时第一弹性件的初始状态处于伸长状态;当本装置装入墨盒3后,由于墨盒3与压块141进行抵接,使得第一弹性件由初始状态的伸长状态变成压缩状态(相对于初始状态而言),第一弹性件被压缩产生的弹力反过来作用于压块141,压块141传递给盖体31,从而实现盖体31的压紧。优选地,为了便于压紧构件于横梁11的安装和拆卸,从而便于压紧构件的更换、维护和维修。第一连接杆与横梁11可拆卸式连接。如第一连接杆与横梁11可为螺接,也可为通过在横梁11上下方向的两侧的第一连接杆分别螺接一个螺母,通过两个螺母的夹设使得第一连接杆可拆卸式安装于横梁11。优选地,第一弹性件与压块141可拆卸式连接。如第一弹性件可通过垂直于第一弹性件延伸方向的方向的固定件实现第一弹性件可拆卸式安装于横梁11,即固定件与横梁11可拆卸式连接即可,如螺接或贯穿。
在实施例三中,如图1和2所示,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弹性组件包括第二连接杆和第二弹性件(即第二弹簧142);第二连接杆活动插设于横梁11,第二连接杆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的端部与压块141连接;第二端的端部设有抵接部144,抵接部144的径向尺寸大于横梁11用于贯穿第二连接杆的通孔的径向尺寸;位于横梁11和压块141之间的第二连杆143的外侧套设有第二弹性件。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二弹性件使得压块141可做远离或靠近盖体31的运动,当本装置未装入墨盒3时,由于压块141的重力作用以及抵接部144的抵设作用,使得第二连杆143挂设于横梁11上,此时第二弹性件的初始状态处于伸展状态;当本装置装入墨盒3后,由于墨盒3与压块141进行抵接,使得第二弹性件由初始状态的伸展状态变成压缩状态(相对于初始状态而言),第二弹性件被压缩产生的弹力反过来作用于压块141,压块141传递给盖体31,从而实现盖体31的压紧。由于第二弹性件的原始状态的轴向尺寸要大于被压缩后的尺寸,因此,第二弹性件靠近横梁11一侧的端部应在被压缩时应抵接于横梁11,在实际应用中,可通过将第二弹性件设置成内径尺寸大于通孔的径向尺寸;也可在第二连接杆的预设位置设置一横杆,该横杆的延展方向垂直于第二连杆143的延展尺寸,且该横杆的长度在大于通孔的径向尺寸的同时,还大于第二弹性件的内径尺寸。优选地,为了便于压紧构件于横梁11的安装和拆卸,从而便于压紧构件的更换、维护和维修。抵接部144与第二连杆143可拆卸式连接。如抵接部144与第二连杆143螺接。优选地,第二连接杆与压块141可拆卸式连接,如第二连接杆与压块141螺接,即压块141的上表面开有设有螺纹的第二安装孔1411,第二连接杆靠近压块141一侧的端部设有与第二安装孔1411匹配的螺纹。
在实施例四中,如图1和2所示,在实施例一、二、或三的基础上,若干个墨盒3放置于墨盒托盘2;墨盒托盘2设有若干个(一个或一个以上)用于放置墨盒3的存放位21;压紧构件与存放位21一一对应设置。在墨盒再生系统中,为了实现大批量墨盒3的回收再利用,一般通过墨盒托盘2实现墨盒3批次量的再生,从而提高再生系统的再生能力,则此时,第一抓手12和第二抓手13用于抓取墨盒托盘2并固定墨盒托盘2,然后通过与墨盒3的位置和数量一一对应的压紧构件对每一个墨盒3的压紧操作。此时,压紧构件设置于与其对应的墨盒3的相对位置处,且压块141朝向盖体31设置。优选地,第一抓手12设有用于收容横架11的端部的第一收容槽121,第一转轴贯穿第一收容槽121的侧壁以及横架11,使得第一抓手12轴接于横架11;第一抓手12包括设有第一收容槽121的第一转动端,以及用于承托墨盒托盘2的第一爪部;第一转动端的端部与横架11之间设有第三弹性件(即第三弹簧15);第二抓手13设有用于收容横架11的端部的第二收容槽131,第二转轴贯穿第二收容槽131的侧壁以及横架11,使得第二抓手13轴接于横架11;第二抓手13包括设有第二收容槽131的第二转动端,以及用于承托墨盒托盘2的第二爪部;第二转动端的端部与横架11之间设有第四弹性件(即第四弹簧16)。优选地,为了便于本装置的整体转移进行静置,横架11上分别设有定位孔111,从而便于对其进行定位和抓取。优选地,横架11上还设有第一安装孔112,用于安装本装置,优选地,为了提高本装置的稳定性,定位孔111和第一安装孔112均为两个,且分别对称设置于横架11的两端。优选地,当墨盒托盘2放置有多个(至少两个)墨盒3时,则横架11靠近墨盒3一侧的端部朝向墨盒3突起有限位部,限位部沿高度方向的尺寸小于压块141的高度尺寸,且相邻两个墨盒3之间设置一个限位部,通过限位部的限位作用,保证了压块141抵接或远离盖体31的直线性,从而保证了压块141压向盖体31的力的均衡性,进而保证了胶体的厚度尺寸,从而提高了盖体31和墨盒本体32之间连接的可靠性。
在实施例五中,如图1和2所示,在实施例四的基础上,优选地,第一爪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抵设部、第二抵设部和第三抵设部;第一抵设部、第二抵设部和第三抵设部形成用于收容墨盒托盘2的第一容纳槽122;第二爪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四抵设部、第五抵设部和第六抵设部;第四抵设部、第五抵设部和第六抵设部形成用于收容墨盒托盘2的第二容纳槽132。值得说明得是,当第一抓手12和第二抓手13分别用于抓取墨盒3时,则第一容纳槽122和第二容纳槽132则用于收容墨盒本体32。值得说明得是,为了便于第一抓手12和第二抓手13对墨盒3或墨盒托盘2得抓取,第三抵设部沿第一容纳槽122的槽深方向的尺寸大于第一抵设部的尺寸,使得第三抵设部多出的部分形成对墨盒3或墨盒托盘2的承托部,进而提高墨盒3和墨盒托盘2与第一抓手12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其夹紧的稳定性和牢固性。同样的,第六抵设部沿第二容纳槽132的槽深方向的尺寸大于第四抵设部的尺寸,使得第六抵设部多出的部分形成对墨盒3或墨盒托盘2的承托部,进而提高墨盒3和墨盒托盘2与第二抓手13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其夹紧的稳定性和牢固性。优选地,墨盒托盘2与第一爪部设有凹凸配合构造;墨盒托盘2与第二爪部设有凹凸配合构造。进一步优选地,墨盒托盘2的外侧壁与第二抵设部的接触处设有凹凸配合构造,墨盒托盘2的外侧壁与第五抵设部的接触处设有凹凸配合构造。优选地,墨盒托盘2的相对两外侧壁沿其高度方向分别朝外凸起有柱状突起,对应的,第二抵设部和第五抵设部靠近墨盒托盘2一侧的内侧壁均内凹形成与柱状突起相适配的凹槽。反之亦然,如墨盒托盘2的相对两外侧壁沿其高度方向分别朝内凹起有凹槽,对应的,第二抵设部和第五抵设部靠近墨盒托盘2一侧的内侧壁均突起形成与凹槽相适配的柱状突起。
在实施例六中,如图1和2所示,在实施例一、二、三、四或五的基础上,由于第一抓手12和第二抓手13是轴接于横梁11上,因此,将墨盒托盘2放置于本装置有多种方式,一种是通过将墨盒3或墨盒托盘2从横梁11的下方,通过墨盒3或墨盒托盘2挤压第一抓手12和第二抓手13,使得第一抓手12和第二抓手13分别背离转动,当墨盒3或墨盒托盘2上升至适当位置时(此时弹性组件的弹性件(第一弹性件或第二弹性件)处于被压缩状态),由于重力和/或弹性件(第三弹性件和第四弹性件)的作用,使得第一抓手12和第二抓手13相向转动复位从而实现对墨盒3或墨盒托盘2的压紧和固定,当第一抓手12和第二抓手13只是夹紧墨盒3或墨盒托盘2而不对其进行承托(即第三抵设部和第六抵设部的不存在)时,当从本装置取下墨盒3或墨盒托盘2时则只需将利用力将其从本装置强取下即可。此时,本装置还包括一顶升气缸4,该顶升气缸4设置于墨盒3或墨盒托盘2的下方,用于顶升并取下墨盒3或墨盒托盘2。值得说明的是,由于顶升气缸4需要取下墨盒3或墨盒托盘2时,需要实现与墨盒3或墨盒托盘2的固接,因此,为了减少该动作,优选地,第一抓手12远离横梁11一侧的端部设有第一气缸,第一气缸致动第一抓手12转动;第二抓手13远离横梁11一侧的端部设有第二气缸,第二气缸致动第二抓手13转动。通过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分别制动第一抓手12和第二抓手13转动和复位,此时,无需顶升气缸4对墨盒3或墨盒托盘2进行顶升并将墨盒3或墨盒托盘2强压并固定于本装置内,此时的顶升气缸4可与第一气缸和第二旗杆进行配合工作,即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先制动第一抓手12和第二抓手13背离转动,使得第一抓手12和第二抓手13之间的空间变大,此时顶升气缸4将墨盒3或墨盒托盘2顶升至预设位置,然后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复位,使得第一抓手12和第二抓手13复位实现对墨盒3或墨盒托盘2的固定,然后顶升气缸4复位,便可完成墨盒3或墨盒托盘2于本装置的固定。当需要取下墨盒3或墨盒托盘2时,则顶升气缸4上升至预设位置,然后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制动第一抓手12和第二抓手13背离转动,使得墨盒3或墨盒托盘2被置于顶升气缸4,然后顶升气缸4复位使得墨盒3或墨盒托盘2脱离第一抓手12和第二抓手13,最后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复位,从而实现墨盒3或墨盒托盘2的取下操作。值得说明的是,当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存在时,则顶升气缸4可不设置于墨盒3或墨盒托盘2的下方,而是设置于墨盒3或墨盒托盘2的前后左右的旁侧即可。值得说明的是,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应当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均可根据需要自由组合。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墨盒压紧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横架、第一抓手、第二抓手和压紧构件;
所述第一抓手和所述第二抓手分设于所述横架的两端,且所述第一抓手和所述第二抓手均铰接于所述横架,使得所述第一抓手和所述第二抓手可相向转动或背离转动;
所述压紧构件包括压块和弹性组件;
所述压块朝向墨盒的盖体设置;
所述弹性组件设置于所述横架,并与所述压块连接,使得所述压块与所述盖体于抵接状态和脱离状态之间切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盒压紧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组件包括第一连接杆和第一弹性件;
所述第一连接杆一端与所述横架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压块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墨盒压紧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横架可拆卸式连接;
和/或,
所述第一弹性件与所述压块可拆卸式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盒压紧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组件包括第二连接杆和第二弹性件;
所述第二连接杆活动插设于所述横架,所述第二连接杆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
所述第一端的端部与所述压块连接;
所述第二端的端部设有抵接部,所述抵接部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横架用于贯穿所述第二连接杆的通孔的径向尺寸;
位于所述横架和所述压块之间的第二连杆的外侧套设有所述第二弹性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墨盒压紧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抵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杆可拆卸式连接;
和/或,
所述第二连接杆与所述压块可拆卸式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墨盒压紧机构,其特征在于:
若干个所述墨盒放置于墨盒托盘;
所述墨盒托盘设有若干个用于放置所述墨盒的存放位;
所述压紧构件与所述存放位一一对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墨盒压紧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抓手设有用于收容所述横架的端部的第一收容槽,第一转轴贯穿所述第一收容槽的侧壁以及所述横架,使得所述第一抓手轴接于所述横架;
所述第一抓手包括设有所述第一收容槽的第一转动端,以及用于承托所述墨盒托盘的第一爪部;
所述第一转动端的端部与所述横架之间设有第三弹性件;
所述第二抓手设有用于收容所述横架的端部的第二收容槽,第二转轴贯穿所述第二收容槽的侧壁以及所述横架,使得所述第二抓手轴接于所述横架;
所述第二抓手包括设有所述第二收容槽的第二转动端,以及用于承托所述墨盒托盘的第二爪部;
所述第二转动端的端部与所述横架之间设有第四弹性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墨盒压紧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爪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抵设部、第二抵设部和第三抵设部;
所述第一抵设部、所述第二抵设部和所述第三抵设部形成用于收容所述墨盒托盘的第一容纳槽;
所述第二爪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四抵设部、第五抵设部和第六抵设部;
所述第四抵设部、所述第五抵设部和所述第六抵设部形成用于收容所述墨盒托盘的第二容纳槽。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墨盒压紧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墨盒托盘与所述第一爪部设有凹凸配合构造;
所述墨盒托盘与所述第二爪部设有凹凸配合构造。
10.根据权利要求1-5或7或8任意一项所述的墨盒压紧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抓手远离所述横架一侧的端部设有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致动所述第一抓手转动;
所述第二抓手远离所述横架一侧的端部设有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致动所述第二抓手转动。
CN201821139996.4U 2018-07-18 2018-07-18 一种墨盒压紧机构 Active CN2085299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139996.4U CN208529981U (zh) 2018-07-18 2018-07-18 一种墨盒压紧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139996.4U CN208529981U (zh) 2018-07-18 2018-07-18 一种墨盒压紧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529981U true CN208529981U (zh) 2019-02-22

Family

ID=653878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139996.4U Active CN208529981U (zh) 2018-07-18 2018-07-18 一种墨盒压紧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52998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14742A (zh) * 2019-04-12 2019-07-16 南安圣克褀商贸有限公司 一种采用平行转向原理的可重复填充分体式墨盒
CN112025723A (zh) * 2020-08-19 2020-12-04 伯朗特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 可机器人抓取的茧笼浸泡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14742A (zh) * 2019-04-12 2019-07-16 南安圣克褀商贸有限公司 一种采用平行转向原理的可重复填充分体式墨盒
CN110014742B (zh) * 2019-04-12 2020-12-08 浙江昌新生物纤维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采用平行转向原理的可重复填充分体式墨盒
CN112025723A (zh) * 2020-08-19 2020-12-04 伯朗特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 可机器人抓取的茧笼浸泡装置
CN112025723B (zh) * 2020-08-19 2021-10-29 伯朗特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 可机器人抓取的茧笼浸泡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529981U (zh) 一种墨盒压紧机构
CN112670104B (zh) 一种防堵型新能源汽车薄膜电容用灌胶装置
CN216468622U (zh) 颗粒定量计量装置
CN102423585A (zh) 可拆式空气过滤筒
CN211445731U (zh) 一种焦磷酸测序法检测kras基因突变检测试剂存放设备
CN2365504Y (zh) 可更换储油瓶的压杆式黄油枪
CN2860842Y (zh) 带盖墨盒
CN219232093U (zh) 一种水性环保涂料的混合设备
CN211419541U (zh) 一种打印机粉盒生产用快速灌装装置
CN213920087U (zh) 一种多层隔热阻燃板的压接装置
CN213504100U (zh) 一种化工流体储存装置
CN211004487U (zh) 一种高精度气泵灌装机
CN201464810U (zh) 灌粉机及出粉器
CN218223188U (zh) 一种防堵塞柱塞泵灌胶机
CN219193048U (zh) 一种体外诊断用防泄漏的病毒测试试剂盒
CN218113589U (zh) 一种螺纹锁固剂用储存装置
CN109441607B (zh) 一种公交车废气回收装置的减震机构
CN219030512U (zh) 一种储料罐
CN221068957U (zh) 一种试剂瓶及其试剂储存组件
CN214299238U (zh) 硅酮密封胶硬包装产品半自动定量分装机
CN212149362U (zh) 一种食品微胶囊粉末的灌装装置
CN217756869U (zh) 一种具有分装物料定量灌装机构的灌装机
CN219342120U (zh) 一种振荡装置
CN216485990U (zh) 一种打印机硒鼓加粉口的密封装置
CN207724168U (zh) 弹簧压缩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36000 No.3 standard workshop, A6 zone, northwest Sea comprehensive bonded zone, Beihai Avenue, Beihai City,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Patentee after: Beihai Jixu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36000 Standard Factory Building, Area A6, Beihai Export Processing Zone, Beihai City,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Patentee before: BEIHAI JIXU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