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529805U - 一种石墨膜的压延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石墨膜的压延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529805U CN208529805U CN201820553299.7U CN201820553299U CN208529805U CN 208529805 U CN208529805 U CN 208529805U CN 201820553299 U CN201820553299 U CN 201820553299U CN 208529805 U CN208529805 U CN 20852980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ressure roller
- graphite film
- film
- press roll
- graphi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Casting Or Compress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 Carbon And Carbon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石墨膜的压延设备。所述压延设备包括上压辊和中压辊构成的第一压辊组件,所述中压辊和下压辊构成的第二压辊组件;按照膜传送方向,所述第一压辊组件的前方设有石墨膜放料轴,所述第二压辊组件的前方设有离型膜放料轴。石墨膜经第一压辊组件紧贴中压辊再压延于离型膜上,石墨膜厚度可降低至11~13μm,相较于现有技术中一次性直接将石墨膜压延于离型膜上的方法,有效避免气泡、闪电纹的产生,增加良率8%以上,减少成本10%以上。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导热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石墨膜的压延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产品越做越薄,石墨材料将会成为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最佳的散热材料,而石墨材料也将会做到越来越薄,且达到更高效的导电性、散热性等特性。闲杂电子产品的各项性能不断提高,厚度越来越薄,如智能手机、笔记本、智能手表、电子阅读器、游戏机等消费类电系产品,这样的产品随着超薄化,电子元器件本身产生的温度也随之升高,所以对超薄散热、导电材料也越来越需求。
国内外现有的人造石墨膜做到最薄达到10~12.5μm。而国内外的发展趋势是研究人石墨膜越做越薄的同时还能更高效的散热、导热、导电等。而国内外研究的人造石墨膜材料在外观、性能、量产上都不是很稳定。
CN106079825A公开了一种石墨膜生产方法及石墨膜生产设备,石墨膜生产方法包括一下步骤:步骤一:在石墨膜的一面贴合第一离型膜;步骤二:在石墨膜的另一面贴合第二离型膜;步骤三:对石墨膜进行压延。石墨膜的两面分别贴合有第一离型膜和第二离型膜,在压延的过程中,由于两层离型膜对中间的石墨膜的力是相对的而相互抵消,使得石墨膜的受力一致,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压延过程中产生褶皱的问题,但是石墨膜直接压延于离型膜上时,离型膜有一定的韧性、弹性,对于进一步降低石墨膜的厚度作用不大。
CN106273616A公开了一种用于石墨散热膜的压延工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准备覆盖膜、承载膜、石墨膜、无基材双面胶、上辊轮和下辊轮,在承载膜上贴无基材双面胶,然后在无基材双面胶上放置石墨膜,石墨膜的前端部与无基材双面胶齐平,接着在石墨膜上放置覆盖膜;S2:将上辊轮和下辊轮分别放置在覆盖膜上和承载膜的底部,进行精密压延;S3:压延后裁掉石墨膜与承载膜的粘连部分,完成压延操作,所述承载膜和覆盖膜均为0.25mm-0.1mm厚度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此方法通过无基材双面胶可以很好地将石墨膜与承载膜固定,一定程度上防止由于石墨膜与承载膜相对滑动而导致的石墨膜褶皱现象,但是对于进一步降低石墨膜的厚度作用不大。
因此本领域期望一种石墨膜的压延工艺方法和设备,能够大量生产超薄的石墨膜,且能有效避免气泡、褶皱现象导致的产品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石墨膜的压延工艺方法和设备,能够大量生产超薄的石墨膜,且能有效避免气泡、褶皱现象导致的产品缺陷。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石墨膜的压延设备,包括上压辊和中压辊构成的第一压辊组件,所述中压辊和下压辊构成的第二压辊组件;
按照膜传送方向,所述第一压辊组件的前方设有石墨膜放料轴,所述第二压辊组件的前方设有离型膜放料轴。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包括”,意指其除所述组件外,还可以包括其他组件,这些其他组件赋予所述压延设备不同的特性。例如,用于固定压辊中心轴使之转动的装置,为了是整个装置具有整体移动性设置的支架等。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包括”,还可以替换为封闭式的“为”或“由……组成”。
本实用新型中压延设备的工作过程为:
(1)将烧结后的原石墨膜放于石墨膜放料轴上,引入第一压延组件,从上压辊及中压辊之间穿过,完成第一次压延;
(2)第一次压延后的石墨膜紧贴所述中压辊进入第二压延组件,同时,将离型膜由离型膜放料轴引入所述第二压延组件,与石墨膜同时从所述中压辊与下压辊之间穿过后贴合在一起,完成第二次压延,得到贴附于离型膜上的石墨膜产品。
优选地,步骤(2)所述将离型膜引入所述第二压延组件时,依次经过离型膜放料轴和第一过渡张力辊。所述离型膜的厚度为75~80μm。所述离型膜的材质包括PET。步骤(2)所述贴附于离型膜上的石墨膜产品通过收料轴进行卷装。优选地,步骤(2)所述第二次压延完成后,所述贴附于离型膜上的石墨膜产品先经过第二过渡张力辊,再通过收料轴进行卷装。所述石墨膜的厚度为11~13μm,例如11μm、11.2μm、11.5μm、11.8μm、12μm、12.2μm、12.5μm、12.8μm或13μm等。
石墨膜和离型膜有一定的韧性、弹性,随着石墨膜的厚度降低,对压延设备的不良率要求就越高,既要追求厚度较小又要质量稳定是本领域的一个技术难题。
现有技术中是一次性直接将石墨膜压延于离型膜。由于石墨膜与离型膜一起压延时,两种材料具有一定的韧性,且二者的延展性有差异,石墨膜压延厚度达不到12μm以下,未压延的石墨裸膜平整性低,一起压延时,易产生气泡、皱纹等缺陷。而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压辊组件完成石墨膜的单独压延,第二压辊组件完成将石墨膜压延于离型膜上的复合压延,中压辊不仅是第一压辊组件的一部分,同时也是第二压辊组件的一部分,这就导致两次压延之间没有传送装置,两次压延之间的衔接靠的是中压辊的转动,完成第一次压延后与开始第二次压延之前,石墨膜始终紧贴中压辊的辊面,相较于现有技术中一次性直接将石墨膜压延于离型膜上的方法,有效避免位移造成气泡、闪电纹的产生,增加良率8%以上,减少成本10%以上,同时在保证良率的前提下,石墨膜厚度可降低至11~13μm,满足超薄石墨膜的要求,量化稳定。
优选地,所述中压辊与所述上压辊的间距为11~13μm,例如11μm、11.2μm、11.5μm、11.8μm、12μm、12.2μm、12.5μm、12.8μm或13μm等,优选11.5~12.5μm。
优选地,所述中压辊与所述下压辊的间距为11~13μm,例如11μm、11.2μm、11.5μm、11.8μm、12μm、12.2μm、12.5μm、12.8μm或13μm等,优选11.5~12.5μm。
优选地,所述中压辊与所述上压辊的间距等于所述中压辊与所述下压辊的间距。
优选地,所述中压辊的直径为350~420mm,所述上压辊的直径为350~420mm,所述下压辊的直径为350~420mm。
优选地,所述离型膜放料轴与所述第二压辊组件之间还设有第一过渡张力辊。
优选地,所述第二压辊组件的后方设有收料轴。
优选地,所述收料轴与所述第二压辊组件之间还设有第二过渡张力辊。
石墨膜和离型膜具有一定韧性,且二者的延展性有差异,经过相同压力的压延后二者容易发生微小的错位,设备长时间运作后,微小位移累积,易造成皱纹、气泡和色差等缺陷,同时造成石墨膜产品厚度不均匀,增加过渡张力辊能够进一步增加压延设备的精密程度,及时抵消位移和材料延展差异造成的不良影响,进一步提高不良率。此外,过渡张力辊纠偏功能保证离型膜成直线进入压辊且收卷整齐,防止材料抖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所述设备中,石墨膜经第一压辊组件紧贴中压辊再压延于离型膜上,石墨膜厚度可降低至11~13μm,满足超薄石墨膜的要求,且量化稳定;
2.本实用新型所述设备中,石墨膜经第一压辊组件紧贴中压辊再压延于离型膜上,相较于现有技术中一次性直接将石墨膜压延于离型膜上的方法,有效避免气泡、闪电纹的产生,增加良率8%以上,减少成本10%以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石墨膜压延设备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石墨膜压延设备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对比例2中石墨膜压延设备的示意图;
图中标记示意为:1、11、21-上压辊;2、12-中压辊;3、13、23-下压辊;4、24-压辊固定架;5、15、25-石墨膜放料轴;6、16、-离型膜放料轴;7、-收料轴;8、28-放料轴固定架;9、29-第一过渡张力辊;10、210-第二过渡张力辊;11、211-收料轴固定架;221-中上压辊;222-中下压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下述的实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简易例子,并不代表或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权利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实施例1
一种石墨膜的压延设备,如图1所示,包括上压辊11和中压辊12构成的第一压辊组件,中压辊12和下压辊13构成的第二压辊组件;按照膜传送方向,第一压辊组件的前方设有石墨膜放料轴15,第二压辊组件的前方设有离型膜放料轴16。中压辊12与上压辊11的间距为11μm,中压辊12与下压辊13的间距为88μm,中压辊12的直径为420mm,上压辊11、下压辊13的直径均为410mm。
利用实施例1中的压延设备制备石墨膜步骤如下:
(1)将烧结后的原石墨膜放于石墨膜放料轴15上,引入第一压延组件,从上压辊11及中压辊12之间穿过,完成第一次压延;
(2)第一次压延后的石墨膜紧贴中压辊12进入第二压延组件,同时,将厚度为75μm的PET离型膜由离型膜放料轴16引入第二压延组件,与石墨膜同时从中压辊12与下压辊13之间穿过后贴合在一起,完成第二次压延,得到贴附于离型膜上的石墨膜产品。
实施例2
一种石墨膜的压延设备,如图2所示,包括上压辊1和中压辊2构成的第一压辊组件,中压辊2和下压辊3构成的第二压辊组件;第一压辊组件和第二压辊组件轴向固定于压辊固定架4上,按照膜传送方向,第一压辊组件的前方设有石墨膜放料轴5,第二压辊组件的前方设有离型膜放料轴6,后方设有收料轴7,离型膜放料轴6与第二压辊组件之间还设有第一过渡张力辊9,固定于放料轴固定架8上;收料轴7与第二压辊组件之间还设有第二过渡张力辊10,固定于收料轴固定架11上。中压辊2与上压辊1的间距为11.5μm,中压辊2与下压辊3的间距为88μm,中压辊2、上压辊1、下压辊3的直径均为400mm。
利用实施例2中的压延设备制备石墨膜,步骤如下:
(1)将烧结后的原石墨膜放于石墨膜放料轴5上,引入第一压延组件,从上压辊1及中压辊2之间穿过,完成第一次压延;
(2)第一次压延后的石墨膜紧贴中压辊2进入第二压延组件,同时,将厚度为75μm的PET离型膜由离型膜放料轴6经过第一过渡张力辊9引入第二压延组件,与石墨膜同时从中压辊2与下压辊3之间穿过后贴合在一起,完成第二次压延,得到贴附于离型膜上的石墨膜产品,先经过第二过渡张力辊10,再通过收料轴7进行卷装。
对比例1
一种石墨膜的压延设备,与实施例2的区别仅在于:省去上压辊11。
对比例2
一种石墨膜的压延设备,与实施例2的区别仅在于:压辊组件的构造不同,具体结构如图3所示,包括上压辊21和中上压辊221构成的第一压辊组件,中下压辊222和下压辊23构成的第二压辊组件;第一压辊组件和第二压辊组件轴向固定于压辊固定架24上,按照膜传送方向,第一压辊组件的前方设有石墨膜放料轴25,第二压辊组件的前方设有离型膜放料轴26,后方设有收料轴27,离型膜放料轴26与第二压辊组件之间还设有第一过渡张力辊29,固定于放料轴固定架28上;收料轴27与第二压辊组件之间还设有第二过渡张力辊210,固定于收料轴固定架211上。中上压辊221与上压辊21的间距为11.5μm,中下压辊222与下压辊23的间距为88μm,中上压辊221、中下压辊222、上压辊1、下压辊3的直径均为400mm。
利用对比例2中的压延设备制备石墨膜,步骤如下:
(1)将烧结后的原石墨膜放于石墨膜放料轴25上,引入第一压延组件,从上压辊21及中上压辊221之间穿过,完成第一次压延;
(2)第一次压延后的石墨膜传送至进入第二压延组件,同时,将厚度为75μm的PET离型膜由离型膜放料轴26经过第一过渡张力辊29引入第二压延组件,与石墨膜同时从中下压辊222与下压辊23之间穿过后贴合在一起,完成第二次压延,得到贴附于离型膜上的石墨膜产品,先经过第二过渡张力辊210,再通过收料轴27进行卷装。
测试各实施例和对比例中石墨膜产品的厚度和气泡率、闪电纹、色差、不良率整理于表1。取同一批烧结后未压延石墨裸膜作为原料,规格130mm*100m*80R,采用各实施例和对比例的设备各分20R进行压延,统计气泡情况、闪电纹情况、颗粒情况损耗的米数占比,不良率为综合损耗比。厚度用螺旋测微仪测量得出。
表1
石墨膜产品 | 厚度μm | 气泡情况 | 闪电纹情况 | 细微颗粒 | 不良率 |
实施例1 | 12-13 | 1% | 3% | 1% | 5% |
实施例2 | 12-13 | 1% | 2% | 1% | 4% |
对比例1 | 15-16 | 7% | 3% | 2% | 12% |
对比例2 | 15-16 | 9% | 3% | 2% | 14% |
如表1所示,对照对比例1与实施例2可知,相较于现有技术中一次性直接将石墨膜压延于离型膜上的设备(如对比例1),本实用新型的压延设备中石墨膜经第一压辊组件压延后紧贴中压辊再第二次压延,贴合于离型膜上,厚度可降低至11~13μm的同时,有效增加良率。
再对照对比例2与实施例2可知,在现有的一次性压延设备上徒增压延组件的个数,仅仅只能增加压延次数,并不能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压延设备中除了实现两次压延之外,很巧妙地将中压辊共用于第一次压延和第二次压延中,这就导致两次压延之间没有传送装置,两次压延之间的衔接靠的是中压辊的转动,完成第一次石墨膜单独压延后与开始第二次与离型膜复合压延之前,石墨膜始终紧贴中压辊的辊面,两次压延互相协同,有效避免位移造成气泡、闪电纹的产生,降低色差,增加良率8%以上,减少成本10%以上,同时在保证良率的前提下,石墨膜厚度可降低至11~13μm,满足超薄石墨膜的要求,量化稳定。
申请人声明,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实施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详细工艺设备和工艺流程,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详细工艺设备和工艺流程,即不意味着本实用新型必须依赖上述详细工艺设备和工艺流程才能实施。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了,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改进,对本实用新型产品各原料的等效替换及辅助成分的添加、具体方式的选择等,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和公开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石墨膜的压延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压辊和中压辊构成的第一压辊组件,所述中压辊和下压辊构成的第二压辊组件;
按照膜传送方向,所述第一压辊组件的前方设有石墨膜放料轴,所述第二压辊组件的前方设有离型膜放料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膜的压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压辊与所述上压辊的间距为11~13μ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膜的压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压辊与所述上压辊的间距为11.5~12.5μ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膜的压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压辊与所述下压辊的间距为11~13μ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膜的压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压辊与所述下压辊的间距为11.5~12.5μ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膜的压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压辊与所述上压辊的间距等于所述中压辊与所述下压辊的间距。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膜的压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压辊的直径为350~420mm,所述上压辊的直径为350~420mm,所述下压辊的直径为350~420mm。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膜的压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型膜放料轴与所述第二压辊组件之间还设有第一过渡张力辊。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膜的压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压辊组件的后方设有收料轴。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石墨膜的压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收料轴与所述第二压辊组件之间还设有第二过渡张力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553299.7U CN208529805U (zh) | 2018-04-18 | 2018-04-18 | 一种石墨膜的压延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553299.7U CN208529805U (zh) | 2018-04-18 | 2018-04-18 | 一种石墨膜的压延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529805U true CN208529805U (zh) | 2019-02-22 |
Family
ID=653966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0553299.7U Active CN208529805U (zh) | 2018-04-18 | 2018-04-18 | 一种石墨膜的压延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529805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437511A (zh) * | 2018-04-18 | 2018-08-24 | 苏州格优碳素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一种石墨膜的压延设备、方法及石墨膜 |
CN110757869A (zh) * | 2019-11-05 | 2020-02-07 | 肖云凯 | 一种以Kish石墨为原料的导热石墨纸制备设备及方法 |
-
2018
- 2018-04-18 CN CN201820553299.7U patent/CN208529805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437511A (zh) * | 2018-04-18 | 2018-08-24 | 苏州格优碳素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一种石墨膜的压延设备、方法及石墨膜 |
CN110757869A (zh) * | 2019-11-05 | 2020-02-07 | 肖云凯 | 一种以Kish石墨为原料的导热石墨纸制备设备及方法 |
CN110757869B (zh) * | 2019-11-05 | 2021-08-13 | 肖云凯 | 一种以Kish石墨为原料的导热石墨纸制备设备及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437511A (zh) | 一种石墨膜的压延设备、方法及石墨膜 | |
CN208529805U (zh) | 一种石墨膜的压延设备 | |
CN204296165U (zh) | 一种面料复合机 | |
CN209616492U (zh) | 一种再生塑料编织袋双面覆膜设备 | |
CN203831958U (zh) | 一种用于印刷电子的卷对卷多功能印刷设备 | |
CN217837805U (zh) | 一种展平辊 | |
CN208247687U (zh) | 一种覆铜板加工用固定装置 | |
CN206678575U (zh) | 烫金装置 | |
CN205793667U (zh) | 柔性电路贴膜装置 | |
CN113829728A (zh) | 一种夹心皮纹纸复合机 | |
CN207565135U (zh) | 一种吹膜印刷一体机 | |
CN209777855U (zh) | 一种印刷分切装置 | |
CN201099804Y (zh) | 云母纸上胶机械 | |
CN209600039U (zh) | 一种新型中频电磁加热热转印装置 | |
CN202773177U (zh) | 复合式结构铜箔基板 | |
CN209504954U (zh) | 一种钢辊加热式复合机 | |
CN207984266U (zh) | 一种高速干式复合机新型刮刀 | |
TW201016326A (en) | 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inuous coating with a rotational extrusion die in which coating materials flow in a radial direction | |
CN210362876U (zh) | 一种复合机 | |
CN103445910A (zh) | 热熔胶有规则透气胶带 | |
CN206688980U (zh) | 用于pet基膜树脂涂布系统的收料装置 | |
CN207825712U (zh) | 一种用于混纺织品的面料印花装置 | |
CN221311300U (zh) | 一种背胶铜箔的涂胶装置 | |
CN219276923U (zh) | 一种带辅助加热结构的导电布热贴合机 | |
CN111976264A (zh) | 一种高性能金属膜层制版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Address after: 213200 No.139 Huaye Road, Jintan District, Ch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Jiangsu GeYou carbon new material Co., Ltd Address before: Lake Road Wujiang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5000 No. 345 Patentee before: SUZHOU YOUGE CARBON NEW MATERIAL CO., LTD.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