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515711U - 导流罩高度调节机构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导流罩高度调节机构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515711U
CN208515711U CN201821108689.XU CN201821108689U CN208515711U CN 208515711 U CN208515711 U CN 208515711U CN 201821108689 U CN201821108689 U CN 201821108689U CN 208515711 U CN208515711 U CN 2085157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stick
support
adjustment mechanism
height adjustment
p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10868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文博
冯磊
谷伟兴
雒永峰
郭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10868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5157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5157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5157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80Technologies aiming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ses emissions common to all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 Y02T10/82Elements for improving aerodynamics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导流罩高度调节机构和车辆,其特征在于,导流罩高度调节机构包括用于调节导流罩高度的调节组件(1),用于控制所述调节组件(1)伸缩的操纵杆(2),和用于支撑所述操纵杆(2)的支撑结构(3),所述支撑结构(3)安装在车身(8)上,所述操纵杆(2)可回转地穿设于所述支撑结构(3),并且一端与所述调节组件(1)连接,另一端形成为操作端。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支撑结构可以对操纵杆提供支撑力和旋转支点,使操作人员仅需单手操纵操作端,便可使操纵杆旋转,从而通过调节组件驱动导流罩的升高和降低,实现导流罩高度的调节,使本公开提供的导流罩高度调节机构操作方便,满足人机工程设计的要求。

Description

导流罩高度调节机构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车辆制造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导流罩高度调节机构和使用该导流罩高度调节机构的车辆。
背景技术
导流罩是装在载货汽车或牵引汽车的驾驶室顶部的空气导流装置,导流罩的主要作用是有效地减小汽车高速行驶时的空气阻力,从而降低燃油消耗。由于载货汽车或牵引汽车每次装载的货箱的高度不同,因此,导流罩通常为高度可调式的导流罩,以使导流罩的高度能根据货箱的高度进行调节,以降低整车风阻。
在现有技术中,车辆上通常设置有用于调节导流罩高度的导流罩高度调节机构,导流罩高度调节机构通常包括调节组件和操纵杆,调节组件的一端与导流罩相连,另一端与操纵杆相连,通过转动操纵杆可使调节组件伸缩,从而通过调节组件的伸缩来带动控制导流罩的升降,达到调节导流罩高度的目的。为方便操作人员操作操纵杆旋转,操纵杆远离调节组件的一端形成有摇把,在导流罩高度调节过程中,操作人员需一只手操纵摇把,另一只手握住操纵杆以提供支撑力,即转动支点,才能使操作人员通过操纵摇把使操纵杆旋转,否则操纵杆将无法转动。然而,在调节导流罩高度时,操作人员通常位于车架工作台上并手持工具或其它设备,且车架工作台空间狭窄,不便于操作人员双手操作,从而使导流罩的高度调节过程不符合人机工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导流罩高度调节机构和使用该导流罩高度调节机构的车辆,该导流罩高度调节机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操作人员单手操作便可实现导流罩的高度调节,从而满足人机工程设计的要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导流罩高度调节机构,包括用于调节导流罩高度的调节组件,用于控制所述调节组件伸缩的操纵杆,和用于支撑所述操纵杆的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安装在车身上,所述操纵杆可回转地穿设于所述支撑结构,并且一端与所述调节组件连接,另一端形成为操作端。
可选地,所述支撑结构包括支撑底座和用于支撑所述操纵杆的支撑杆,所述支撑底座安装在所述车身上,所述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支撑底座连接,另一端供所述操纵杆可回转地穿设。
可选地,所述支撑杆远离所述操纵杆的一端可滑动地铰接于所述支撑底座,所述支撑杆具有收纳状态和使用状态,在所述收纳状态,所述支撑杆使所述操纵杆靠近所述车身,在所述使用状态,所述支撑杆使所述操纵杆远离所述车身,并向所述操纵杆提供支撑力。
可选地,所述支撑杆为两个,所述两个支撑杆分别位于所述操纵杆的左右两侧,在所述收纳状态,所述两个支撑杆共线,在所述使用状态,所述支撑杆与所述支撑底座构成三角形,所述操纵杆位于所述三角形的顶点处。
可选地,所述支撑结构还包括滑块,所述支撑底座上形成有与所述滑块滑动配合的滑槽,所述滑槽沿所述支撑底座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滑块的一端嵌设在所述滑槽内,另一端通过万向铰链与所述支撑杆远离所述操纵杆的一端铰接。
可选地,所述两个支撑杆的长度相等,且小于所述支撑底座长度的一半。
可选地,所述万向铰链包括形成为U形的两个侧部和底部,所述底部形成在两个侧部之间,所述滑块上形成有两个相对设置的凸耳,所述万向铰链位于所述两个凸耳之间,所述底部通过第一销轴与所述两个凸耳铰接,所述支撑杆位于所述两个侧部之间,所述两个侧部通过第二销轴与所述支撑杆铰接,所述第一销轴的轴线与所述第二销轴的轴线垂直。
可选地,所述导流罩高度调节机构还包括用于限制所述滑块移动的锁止件,在所述使用状态,所述滑块通过所述锁止件固定在所述滑槽内。
可选地,所述操纵杆包括操纵杆主体和形成在所述操纵杆主体远离所述调节组件的一端的摇把,所述摇把构成所述操作端,所述摇把包括形成为L形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操纵杆主体平行,所述第二部分分别垂直地连接在所述第一部分和操纵杆主体之间,并且所述操纵杆主体可回转地穿设于所述支撑结构。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需操作人员双手同时操作操纵杆的技术方案相比,即需操作人员一只手操纵操作端,另一只手握住操纵杆以提供支撑力和旋转支点才能使操纵杆旋转的技术方案相比,本公开提供的导流罩高度调节机构通过支撑结构对操纵杆提供支撑力和旋转支点,使操作人员仅需单手操纵操作端,使操作端以支撑结构提供的旋转支点为圆心顺时针或逆时针运动,便可使操纵杆旋转,从而通过调节组件驱动导流罩的升高和降低,实现导流罩高度的调节,使本公开提供的导流罩高度调节机构操作方便,满足人机工程设计的要求。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导流罩,所述车辆还包括上述的导流罩高度调节机构。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导流罩高度调节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导流罩高度调节机构的调节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4是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万向铰链的主视图;
图5是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导流罩高度调节机构的俯视图,其中,支撑杆处于收纳状态,且调节组件未示出;
图6是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导流罩高度调节机构的侧视图,其中,支撑杆处于收纳状态,且调节组件未示出;
图7是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导流罩高度调节机构的俯视图,其中,支撑杆处于使用状态,且调节组件未示出;
图8是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导流罩高度调节机构的侧视图,其中,支撑杆处于使用状态,且调节组件未示出。
附图标记说明
1 调节组件 11 上螺杆
12 下螺杆 13 万向节
14 固定支架 2 操纵杆
21 操纵杆主体 22 摇把
221 第一部分 222 第二部分
3 支撑结构 31 支撑底座
32 支撑杆 33 滑块
331 凸耳 34 滑槽
4 万向铰链 41 侧部
42 底部 5 第一销轴
6 第二销轴 7 导流罩
8 车身 81 后围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指车辆本身的上、下,具体地,朝向顶棚的方向为“上”,朝向地板的方向为“下”,此外,“内外”是指相应结构轮廓的内外。
如图1至图8所示,本公开提供一种导流罩高度调节机构,包括用于调节导流罩7高度的调节组件1和用于控制调节组件1伸缩的操纵杆2,在本公开提供的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调节组件1可以包括相互连接的上螺杆11和下螺杆12,上螺杆11的上端与导流罩7连接,下螺杆12的下端与操纵杆2相连,上螺杆11内形成有螺纹孔,螺纹孔沿上螺杆11的轴向延伸,下螺杆12的外表面形成有沿其轴向延伸的外螺纹,通过螺纹孔与外螺纹的螺纹配合可使上螺杆11与下螺杆12螺纹连接,车身8上设置有用于限制下螺杆12沿其轴向移动的固定支架14,下螺杆12可回转地穿设于该固定支架14。即本公开采用的调节组件1为需要操纵杆2回转来驱动的调节组件1。除上述螺纹配合结构外,还可以采用其他旋转变直线运动的机构。
这样,当操纵杆2旋转时,操纵杆2可带动下螺杆12旋转,由于固定支架14限制下螺杆12上下移动,下螺杆12只发生回转运动,这样,利用螺旋传动原理,螺杆的旋转运动可转化为直线运动,驱动上螺杆11沿其轴向移动,即上下移动,从而带动导流罩7升高或降低,达到通过调节组件1的伸缩调节导流罩7的高度的目的。
本公开提供的导流罩高度调节机构还包括用于支撑操纵杆2的支撑结构3,支撑结构3安装在车身8上,操纵杆2可回转地穿设于支撑结构3,并且一端与调节组件1连接,另一端形成为操作端。支撑结构3可根据操纵杆2和调节组件1的位置安装在车身8的任意位置,例如,在本公开提供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支撑结构3可以安装在车身8的后围板81上,以便于与操纵杆2配合。由于支撑结构3可向操纵杆2提供支撑力,相当于提供操纵杆2绕其轴线旋转的旋转支点,这样,操作人员单手便可操纵操作端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使操纵杆2在支撑结构3的支撑下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从而驱动调节组件1伸缩,实现对导流罩7的高度调节。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中需要操作人员双手同时操作操纵杆2的技术方案相比,即需要操作人员一只手操纵操作端,另一只手握住操纵杆2以提供支撑力和旋转支点才能使操纵杆2旋转的技术方案相比,本公开提供的导流罩高度调节机构通过支撑结构3对操纵杆2提供支撑力和旋转支点,使操作人员仅需单手操纵操作端,使操作端以支撑结构3提供的旋转支点为圆心顺时针或逆时针运动,便可使操纵杆2旋转,从而通过调节组件1驱动导流罩7的升高和降低,实现导流罩7高度的调节,使本公开提供的导流罩高度调节机构操作方便,满足人机工程设计的要求。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3所示,上述操纵杆2可以包括操纵杆主体21和形成在操纵杆主体21远离调节组件1的一端的摇把22,以使摇把22构成上述操作端,摇把22包括形成为L形的第一部分221和第二部分222,第一部分221与操纵杆主体21平行,第二部分222分别垂直地连接在第一部分221和操纵杆主体21之间,并且操纵杆主体21可回转地穿设于支撑结构3。摇把22可便于操作人员操作操纵杆2转动,操作人员可以通过操纵摇把22,使摇把22沿以支撑结构3提供的支撑点为圆心的圆弧顺时针或逆时针运动,来使操纵杆2快速转动,从而驱动调节组件1伸缩,使导流罩7的高度可调。
上述支撑结构3可以具有任意适当的结构和形状。在本公开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支撑结构3包括支撑底座31和用于支撑操纵杆2的支撑杆32,支撑杆32的一端与支撑底座31连接,以通过支撑底座31安装在车身8上,例如,安装在车身8的后围板81上,支撑杆32的另一端形成有供操纵杆2穿过的通孔,以供操纵杆2可回转地穿设于支撑杆32。可选地,上述通孔的直径可以略大于操纵杆2的直径,以减小操纵杆2与支撑杆32之间的摩擦力,或者,操纵杆2可以通过轴承与通孔连接,以保证支撑杆32在向操纵杆2提供支撑力的同时,不会影响操纵杆2的转动,从而保证调节组件1可实现伸缩。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支撑结构3也可以为支撑块,支撑块形成为立方体形,支撑块的一端与车身8相连,另一端开设供操纵杆2可回转穿设的通孔。
进一步地,当在采用支撑结构3支撑操纵杆2时,支撑结构3会使操纵杆2远离车身8,这样,在不使用操纵杆2控制调节组件1调节导流罩7时,操纵杆2可能会影响操作人员在车架工作台上进行其他作业。因此,为了使操纵杆2能在不使用时靠近车身8,且在使用时远离车身8,便于操作人员操纵操作端,在本公开提供的导流罩高度调节机构中,支撑结构3为具有收纳功能的支撑结构3。具体地,支撑杆32远离操纵杆2的一端可滑动地铰接于支撑底座31,以使支撑杆32可沿支撑底座31的长度方向移动,且支撑杆32可相对于支撑底座31转动,从而使支撑杆32具有收纳状态和使用状态,在收纳状态,支撑杆32使操纵杆2靠近车身8,即靠近支撑底座31,在使用状态,支撑杆32使操纵杆2远离车身8,即远离支撑底座31,以向操纵杆2提供支撑力。这样,在需要使用支撑结构3为操纵杆2的转动提供支撑力时,可提起操纵杆2,使支撑杆32支起操纵杆2并提供支撑力的同时,使操纵杆2远离车身8,提供操作端移动所需的操作空间。
由于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操纵杆2可相对于车身8移动的方式设置操纵杆2,因此当提起操纵杆2时,为使得操纵杆2的另一端仍能与调节组件1进行旋转力的传递,例如,与下螺杆12进行旋转力的传递,可选地,操纵杆2和下螺杆12通过万向节13相连,即,操纵杆2的操作端的移动不会影响其对调节组件1的驱动。其中的万向节可以采用本领域公知的任意结构实现,不公开对此不做限制。
进一步地,在本公开提供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支撑杆32为两个,两个支撑杆32分别位于操纵杆2的左右两侧,在收纳状态时,两个支撑杆32共线,并使操纵杆2靠近车身8,在使用状态时,支撑杆32与支撑底座31构成三角形,操纵杆2位于三角形的顶点处,以使两个支撑杆32可共同支撑操纵杆2。由于支撑杆32与支撑底座31构成的三角形结构稳定,可更好地稳定支撑操纵杆2。在需要使用支撑杆32支撑操纵杆2时,可向远离车身8的方向提起操纵杆2,使支撑杆32沿支撑底座31的长度方向移动,并相对于支撑底座31转动,从而使两个支撑杆32之间形成夹角共同支撑操纵杆2;在不需要支撑杆32支撑操纵杆2时,可向靠近车身8的方向压操纵杆2,使操纵杆2靠近车身8且两个支撑杆32共线,以防止操纵杆2影响车架工作台处的操作空间。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支撑杆32也可以为一个,在使用状态时,支撑杆32垂直于操纵杆2和支撑底座31,并可以通过锁止结构保持与操纵杆2和支撑底座31的垂直状态,以稳定的向操纵杆2提供支撑力。
为使支撑杆32可滑动地连接于支撑底座31,在本公开提供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支撑结构3还包括滑块33,支撑底座31上形成有与滑块33滑动配合的滑槽34,滑槽34沿支撑底座31的长度方向延伸,滑块33的一端嵌设在滑槽34内,另一端通过万向铰链4与支撑杆32远离操纵杆2的一端铰接。这样,支撑杆32可通过滑块33沿滑槽34的长度方向移动,以具有收纳状态和使用状态,并且,由于支撑杆32与滑块33之间通过万向铰链4铰接,万向铰链4可以增大支撑杆32与支撑底座31之间相对转动的自由度,从而使支撑杆32能更好地配合操纵杆2在收纳状态和使用状态时位置的变化。
具体地,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万向铰链4可以包括形成为U形的两个侧部41和底部42,底部42形成在两个侧部41之间,滑块33上形成有两个相对设置的凸耳331,万向铰链4位于两个凸耳331之间,底部42通过第一销轴5与两个凸耳331铰接,支撑杆32位于两个侧部41之间,两个侧部41通过第二销轴6与支撑杆32铰接,第一销轴5的轴线与第二销轴6的轴线垂直。由于万向铰链4与滑块33之间通过第一销轴5铰接,支撑杆32可通过万向铰链4绕第一销轴5的轴线转动,并且,由于支撑杆32与万向铰链4之间通过第二销轴6铰接,支撑杆32还可以通过第二销轴6绕第二销轴6的轴线转动。这样,如图5至图8所示,由于支撑杆32可绕第二销轴6的轴线转动,当支撑杆32从收纳状态切换至使用状态时,支撑杆32可使操纵杆2远离车身8,当支撑杆32从使用状态切换至收纳状态时,支撑杆32可使操纵杆2靠近车身8。并且,如图7和图8所示,在使用状态时,操纵杆2会与车身8之间形成夹角,为使支撑杆32与操纵杆2之间保持垂直状态,以提供支撑力,支撑杆32需通过第一销轴5转动一定角度才能适应操纵杆2的位置变化并垂直于操纵杆2。也就是说,通过第一销轴5和第二销轴6可增大支撑杆32与支撑底座31之间相对转动的自由度,从而使支撑杆32能适应操纵杆2的位置变化,更好地支撑操纵杆2。
此外,当支撑杆32通过滑块33滑动到使用状态时,即能向操纵杆2提供支撑力时,为防止支撑杆32继续滑动,在本公开提供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导流罩高度调节机构还可以包括用于限制滑块33移动的锁止件(未示出),在使用状态,滑块33通过锁止件固定在滑槽34内,以使支撑杆32能稳定地支撑操纵杆2。作为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锁止件可以为锁止销轴(未示出),支撑底座31的侧壁上形成有供锁止销轴穿过的第一通孔(未示出),滑块33上形成有供锁止销轴穿过的第二通孔(未示出),在使用状态,锁止销轴穿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以将滑块33固定在滑槽34内,防止滑块33移动。
此外,当支撑杆32从使用状态变为收纳状态时,为防止滑块33滑出滑槽34,如图5所示,上述两个支撑杆32的长度可以相等,且小于支撑底座31长度的一半,这样,无需使用限位结构也可以使滑块33能始终在滑槽34内滑动,不会滑出滑槽34,从而影响支撑结构3的使用。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导流罩7和上述的导流罩高度调节机构。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0)

1.一种导流罩高度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调节导流罩高度的调节组件(1),用于控制所述调节组件(1)伸缩的操纵杆(2),和用于支撑所述操纵杆(2)的支撑结构(3),所述支撑结构(3)安装在车身(8)上,所述操纵杆(2)可回转地穿设于所述支撑结构(3),并且一端与所述调节组件(1)连接,另一端形成为操作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流罩高度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3)包括支撑底座(31)和用于支撑所述操纵杆(2)的支撑杆(32),所述支撑底座(31)安装在所述车身(8)上,所述支撑杆(32)的一端与所述支撑底座(31)连接,另一端供所述操纵杆(2)可回转地穿设。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流罩高度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32)远离所述操纵杆(2)的一端可滑动地铰接于所述支撑底座(31),所述支撑杆(32)具有收纳状态和使用状态,在所述收纳状态,所述支撑杆(32)使所述操纵杆(2)靠近所述车身(8),在所述使用状态,所述支撑杆(32)使所述操纵杆(2)远离所述车身(8),并向所述操纵杆(2)提供支撑力。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流罩高度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32)为两个,所述两个支撑杆(32)分别位于所述操纵杆(2)的左右两侧,在所述收纳状态,所述两个支撑杆(32)共线,在所述使用状态,所述支撑杆(32)与所述支撑底座(31)构成三角形,所述操纵杆(2)位于所述三角形的顶点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流罩高度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3)还包括滑块(33),所述支撑底座(31)上形成有与所述滑块(33)滑动配合的滑槽(34),所述滑槽(34)沿所述支撑底座(31)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滑块(33)的一端嵌设在所述滑槽(34)内,另一端通过万向铰链(4)与所述支撑杆(32)远离所述操纵杆(2)的一端铰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导流罩高度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支撑杆(32)的长度相等,且小于所述支撑底座(31)长度的一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流罩高度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万向铰链(4)包括形成为U形的两个侧部(41)和底部(42),所述底部(42)形成在两个侧部(41)之间,所述滑块(33)上形成有两个相对设置的凸耳(331),所述万向铰链(4)位于所述两个凸耳(331)之间,所述底部(42)通过第一销轴(5)与所述两个凸耳(331)铰接,所述支撑杆(32)位于所述两个侧部(41)之间,所述两个侧部(41)通过第二销轴(6)与所述支撑杆(32)铰接,所述第一销轴(5)的轴线与所述第二销轴(6)的轴线垂直。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流罩高度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罩高度调节机构还包括用于限制所述滑块(33)移动的锁止件,在所述使用状态,所述滑块(33)通过所述锁止件固定在所述滑槽(34)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流罩高度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操纵杆(2)包括操纵杆主体(21)和形成在所述操纵杆主体(21)远离所述调节组件(1)的一端的摇把(22),所述摇把(22)构成所述操作端,所述摇把(22)包括形成为L形的第一部分(221)和第二部分(222),所述第一部分(221)与所述操纵杆主体(21)平行,所述第二部分(222)分别垂直地连接在所述第一部分(221)和操纵杆主体(21)之间,并且所述操纵杆主体(21)可回转地穿设于所述支撑结构(3)。
10.一种车辆,包括导流罩(7),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还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导流罩高度调节机构。
CN201821108689.XU 2018-07-12 2018-07-12 导流罩高度调节机构和车辆 Active CN2085157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108689.XU CN208515711U (zh) 2018-07-12 2018-07-12 导流罩高度调节机构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108689.XU CN208515711U (zh) 2018-07-12 2018-07-12 导流罩高度调节机构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515711U true CN208515711U (zh) 2019-02-19

Family

ID=653348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108689.XU Active CN208515711U (zh) 2018-07-12 2018-07-12 导流罩高度调节机构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515711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97951A (zh) * 2020-05-10 2020-08-07 常州忠正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驾驶室车顶导流板机构
CN111942486A (zh) * 2019-05-14 2020-11-17 安徽科瑞特模塑有限公司 一种具备高效排水功能的货车导流罩
CN114987631A (zh) * 2022-05-09 2022-09-02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高度调节装置和车辆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42486A (zh) * 2019-05-14 2020-11-17 安徽科瑞特模塑有限公司 一种具备高效排水功能的货车导流罩
CN111497951A (zh) * 2020-05-10 2020-08-07 常州忠正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驾驶室车顶导流板机构
CN114987631A (zh) * 2022-05-09 2022-09-02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高度调节装置和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515711U (zh) 导流罩高度调节机构和车辆
CN104411574B (zh) 用于调节挡风玻璃的位置的调节装置
CN110127033A (zh) 用于致动飞行器的机翼的可折叠机翼尖端部分的致动单元
US8899250B1 (en) Tiltable sunshade
US20150135438A1 (en) Operating table
CN107956285A (zh) 一种建筑施工用可升降支撑架
KR20160057113A (ko) 차선 페인트 제거 장치
CN106838726B (zh) 一种建筑工地旋转投射灯
CN107692513A (zh) 可连续大范围调节桌面板倾角的调节机构及学习桌
CN103016387A (zh) 360度巡航电风扇安装座
CN209521776U (zh) 滑动机构、导流罩高度调节机构以及车辆
CN207045255U (zh) 一种具有自动收放功能的显示装置
CN209521775U (zh) 滑动机构、导流罩高度调节机构以及车辆
CN206792028U (zh) 可连续大范围调节桌面板倾角的调节机构及学习桌
US11466390B2 (en) Lifting device and washing machine having same
CN209667242U (zh) 滑动机构、导流罩高度调节机构以及车辆
CN107314307A (zh) 一种建筑工地全方位照明投射灯
CN205890567U (zh) 用于车辆的中控面板支架结构
CN105109401B (zh) 一种转向灯开关结构
KR102037566B1 (ko) 파라솔의 각도 조절장치
CN218064276U (zh) 一种可快速伸缩变换的支撑腿
CN210554054U (zh) 一种应用于汽车空调出风口的两级叶片驱动机构
CN106976432A (zh) 一种具有自动收放功能的显示装置
CN107314306A (zh) 一种建筑工地用可旋转投射灯
US20210079583A1 (en) Lifting device and washing machine having sa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2206 Beijing Changping District Shahe town Shayang Road, Niu Niu Wan Village North

Patentee after: Beiqi Futian Automobile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2206, Beijing, Shahe Town, Changping District Road, sand Yang

Patentee before: Beiqi Futian Automobile Co., Ltd.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