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504745U - 一种油温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油温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504745U
CN208504745U CN201821151441.1U CN201821151441U CN208504745U CN 208504745 U CN208504745 U CN 208504745U CN 201821151441 U CN201821151441 U CN 201821151441U CN 208504745 U CN208504745 U CN 2085047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fixedly connected
oil
heater box
flabell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15144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甘锡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Sheng Dao Machinery And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Sheng Dao Machinery And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Sheng Dao Machinery And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Sheng Dao Machinery And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15144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5047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5047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504745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油温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壁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双轴电机,所述双轴电机左右两端的输出轴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右端套接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的右侧面卡接在壳体内壁右侧面的下方。该油温机,通过设置双轴电机,双轴电机输出轴旋转带动两个第一转轴、两个第一锥齿轮、两个第一扇叶旋转,从而使得两个第一扇叶吹风把壳体内的热量从通孔排出,从而使得两个第二扇叶吹风把壳体内的热量从通气孔内排出,由于第一扇叶和第二扇叶能够高效的把壳体内的热量排出壳体外,从而避免了壳体内高温对线路和零件的损伤,从而保证了油温机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油温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温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油温机。
背景技术
油温机顾名思义,就是以导热油做为传热媒介的模温机。油温机自身设有一个储油箱,工作时导热油由储油箱进入系统,经循环泵打入到模具或其它需要控温的设备,导热油从被控温设备出来后,再返回到系统,周而复始。导热油经过加热器升温,当感温探头探测到的媒体温度达到设定值时,加热器停止工作。当温度低于设定值时,加热器开始工作,当温度达到设定值后,又停止工作。
油温机在对导热油持续高温加热时,导热油的温度会从逐渐扩散到壳体内,由于壳体内的线路和零件长时间处于高温下,就容易造成电路老化和部分零件损坏,从而降低了油温机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油温机,解决了壳体内的线路和零件长时间处于高温下,就容易造成电路老化和部分零件损坏,从而降低了油温机的使用寿命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油温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壁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双轴电机,所述双轴电机左右两端的输出轴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右端套接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的右侧面卡接在壳体内壁右侧面的下方,所述第一转轴表面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扇叶,所述第一转轴的表面卡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位于第一扇叶的右侧,所述第一锥齿轮的齿牙与第二锥齿轮的齿牙相啮合,所述第二锥齿轮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扇叶,所述第二转轴的表面通过固定装置与壳体内壁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装置位于第一轴承的上方,所述壳体内壁的正面固定连接有加热箱,所述加热箱位于双轴电机的上方,所述加热箱内壁的下表面设置有加热管,所述加热箱下表面的左侧与第一输油管的一端相连通,且第一输油管位于加热箱的背面,所述第一输油管的另一端与油泵的左侧面相连通,所述油泵泵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在加热箱的上表面,所述油泵的右侧面与第二输油管的一端相连通,所述第二输油管的另一端穿过第一管套并延伸出壳体的右侧面,所述第一管套的表面卡接在壳体右侧面的上方,所述加热箱左侧面的上方通过进油装置与壳体内壁左侧面的上方相卡接,所述壳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四个滚轮,且四个滚轮分别固定连接在壳体下表面的四角处。
优选的,所述固定装置包括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的内部套接在第二转轴的表面,所述第二轴承的表面卡接在固定板上表面的左侧,所述固定板的右侧面固定连接在壳体内壁的右侧面。
优选的,所述进油装置包括进油管,所述进油管的一端与加热箱左侧面的上方相连通,所述进油管的另一端穿过第二管套并延伸出壳体的左侧面,所述进油管的内部设置有阀门,所述阀门位于壳体的左侧。
优选的,所述壳体左右两侧面的下方均开设有通孔,所述壳体左右两侧面对应通孔的位置均固定连接有防尘板。
优选的,所述壳体的上表面开设有若干个通气孔,且若干个通气孔分别位于壳体上表面的左右两侧。
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右侧面设置有电源和开关,所述开关位于电源的下方,所述电源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开关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开关的输入端通过导线分别与双轴电机、加热管和油泵的输入端电连接。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油温机,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油温机,通过设置双轴电机,双轴电机输出轴旋转带动两个第一转轴、两个第一锥齿轮、两个第一扇叶旋转,从而使得两个第一扇叶吹风把壳体内的热量从通孔排出,同时两个第一锥齿轮通过两个第二锥齿轮和两个第二转轴带动两个第二扇叶旋转,从而使得两个第二扇叶吹风把壳体内的热量从通气孔内排出,由于第一扇叶和第二扇叶能够高效的把壳体内的热量排出壳体外,从而避免了壳体内高温对线路和零件的损伤,从而保证了油温机的使用寿命。
(2)、该油温机,通过设置固定装置,使得第二转轴能够稳定顺畅的带动第二扇叶旋转,通过设置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使得第一转轴上的动力通过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传递到第二转轴上,从而实现了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之间动力的传递,通过设置加热管,使得加热箱内的导热油能够被持续的加热,通过设置油泵,使得加热箱内的导热油通过油泵从第一输油管和第二输油管输送到加热器具内,从而能够对加热器具进行持续的加热,通过设置进油装置,从而使得人们给加热箱内加导热油带来了方便。
(3)、该油温机,通过设置通孔和防尘板,使得第一扇叶吹风能够把壳体内的热量从通孔排除,同时防尘板阻止了空气对流后灰尘从通孔进入壳体内,通过设置滚轮,从而给人们在移动壳体时带来了更方便,且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设计合理,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左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A部分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支撑块、3双轴电机、4第一转轴、5第一轴承、6第一扇叶、7第一锥齿轮、8第二锥齿轮、9第二转轴、10第二扇叶、11固定装置、111第二轴承、112固定板、12加热箱、13加热管、14第一输油管、15油泵、16第二输油管、17第一管套、18进油装置、181进油管、182第二管套、183阀门、19通孔、20防尘板、21通气孔、22电源、23开关、24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油温机,包括壳体1,壳体1左右两侧面的下方均开设有通孔19,壳体1左右两侧面对应通孔19的位置均固定连接有防尘板20,通过设置通孔19和防尘板20,使得第一扇叶6吹风能够把壳体1内的热量从通孔19排除,同时防尘板20阻止了空气对流后灰尘从通孔19进入壳体1内,壳体1的上表面开设有若干个通气孔21,且若干个通气孔21分别位于壳体1上表面的左右两侧,通过设置通气孔21,使得第二扇叶10吹风能够把壳体1内竖直方向的热量从通气孔21内排除,壳体1内壁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块2,支撑块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双轴电机3,通过设置双轴电机3,双轴电机3输出轴旋转带动两个第一转轴4、两个第一锥齿轮7、两个第一扇叶6旋转,从而使得两个第一扇叶6吹风把壳体1内的热量从通孔19排出,同时两个第一锥齿轮7通过两个第二锥齿轮8和两个第二转轴9带动两个第二扇叶10旋转,从而使得两个第二扇叶10吹风把壳体1内的热量从通气孔21内排出,由于第一扇叶6和第二扇叶10能够高效的把壳体1内的热量排出壳体1外,从而避免了壳体1内高温对线路和零件的损伤,从而保证了油温机的使用寿命,双轴电机3左右两端的输出轴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4,第一转轴4的右端套接有第一轴承5,第一轴承5的右侧面卡接在壳体1内壁右侧面的下方,第一转轴4表面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扇叶6,第一转轴4的表面卡接有第一锥齿轮7,第一锥齿轮7位于第一扇叶6的右侧,第一锥齿轮7的齿牙与第二锥齿轮8的齿牙相啮合,通过设置第一锥齿轮7和第二锥齿轮8,使得第一转轴4上的动力通过第一锥齿轮7和第二锥齿轮8传递到第二转轴9上,从而实现了第一转轴4和第二转轴9之间动力的传递,第二锥齿轮8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9,第二转轴9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扇叶10,第二转轴9的表面通过固定装置11与壳体1内壁的右侧面固定连接,固定装置11位于第一轴承5的上方,固定装置11包括第二轴承111,第二轴承111的内部套接在第二转轴9的表面,第二轴承111的表面卡接在固定板112上表面的左侧,固定板112的右侧面固定连接在壳体1内壁的右侧面,通过设置固定装置11,使得第二转轴9能够稳定顺畅的带动第二扇叶10旋转,壳体1内壁的正面固定连接有加热箱12,加热箱12位于双轴电机3的上方,加热箱12内壁的下表面设置有加热管13,通过设置加热管13,使得加热箱12内的导热油能够被持续的加热,加热箱12下表面的左侧与第一输油管14的一端相连通,且第一输油管14位于加热箱12的背面,第一输油管14的另一端与油泵15的左侧面相连通,油泵15泵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在加热箱12的上表面,通过设置油泵15,使得加热箱12内的导热油通过油泵15从第一输油管14和第二输油管16输送到加热器具内,从而能够对加热器具进行持续的加热,油泵15的右侧面与第二输油管16的一端相连通,第二输油管16的另一端穿过第一管套17并延伸出壳体1的右侧面,第一管套17的表面卡接在壳体1右侧面的上方,加热箱12左侧面的上方通过进油装置18与壳体1内壁左侧面的上方相卡接,进油装置18包括进油管181,进油管181的一端与加热箱12左侧面的上方相连通,进油管181的另一端穿过第二管套182并延伸出壳体1的左侧面,进油管181的内部设置有阀门183,阀门183位于壳体1的左侧,通过设置进油装置18,从而使得人们给加热箱12内加导热油带来了方便,壳体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四个滚轮24,且四个滚轮24分别固定连接在壳体1下表面的四角处,通过设置滚轮24,从而给人们在移动壳体1时带来了更方便,壳体1的右侧面设置有电源22和开关23,开关23位于电源22的下方,通过设置电源22,从而保证了双轴电机3、加热管13和油泵15能够正常的工作,电源22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开关23的输入端电连接,开关23的输入端通过导线分别与双轴电机3、加热管13和油泵15的输入端电连接,通过设置开关23,使得工人通过开关23能够更加方便的控制双轴电机3、加热管13和油泵15的正常工作,开关23的型号为LW5D-16万能转换开关,双轴电机3的型号为HDMF2089050,油泵15的形状为KLR-002。
使用时,人们先通过开关23控制加热管13启动,加热管13对加热箱12内的导热油进行加热,当导热油加热后,再通过开关23控制油泵15启动,油泵15通过第一输油管14抽动加热箱12内的导热油从第二输油管16输送到加热器具内,然后人们通过开关23控制双轴电机3启动,双轴电机3输出轴旋转带动两个第一转轴4旋转,两个第一转轴4带动两个第一扇叶6旋转,两个第一扇叶6吹风把壳体1内的热量从通孔19排除,同时两个第一转轴4旋转带动两个第一锥齿轮7旋转,两个第一锥齿轮7带动两个第二锥齿轮8旋转,两个第二锥齿轮8带动两个第二转轴9在两个第二轴承111内旋转,两个第二转轴9带动两个第二扇叶10旋转,两个第二扇叶10吹风把壳体1内的热量从通孔19内排除,从而使得导热油的高温不影响到壳体1内的线路,当油温机停止工作后,通过开关23控制双轴电机3、加热板和油泵15停止工作。
综上可得,(1)、该油温机,通过设置双轴电机3,双轴电机3输出轴旋转带动两个第一转轴4、两个第一锥齿轮7、两个第一扇叶6旋转,从而使得两个第一扇叶6吹风把壳体1内的热量从通孔19排出,同时两个第一锥齿轮7通过两个第二锥齿轮8和两个第二转轴9带动两个第二扇叶10旋转,从而使得两个第二扇叶10吹风把壳体1内的热量从通气孔21内排出,由于第一扇叶6和第二扇叶10能够高效的把壳体1内的热量排出壳体1外,从而避免了壳体1内高温对线路和零件的损伤,从而保证了油温机的使用寿命。
(2)、该油温机,通过设置固定装置11,使得第二转轴9能够稳定顺畅的带动第二扇叶10旋转,通过设置第一锥齿轮7和第二锥齿轮8,使得第一转轴4上的动力通过第一锥齿轮7和第二锥齿轮8传递到第二转轴9上,从而实现了第一转轴4和第二转轴9之间动力的传递,通过设置加热管13,使得加热箱12内的导热油能够被持续的加热,通过设置油泵15,使得加热箱12内的导热油通过油泵15从第一输油管14和第二输油管16输送到加热器具内,从而能够对加热器具进行持续的加热,通过设置进油装置18,从而使得人们给加热箱12内加导热油带来了方便。
(3)、该油温机,通过设置通孔19和防尘板20,使得第一扇叶6吹风能够把壳体1内的热量从通孔19排除,同时防尘板20阻止了空气对流后灰尘从通孔19进入壳体1内,通过设置滚轮24,从而给人们在移动壳体1时带来了更方便,且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设计合理,实用性强。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油温机,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壁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块(2),所述支撑块(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双轴电机(3),所述双轴电机(3)左右两端的输出轴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4),所述第一转轴(4)的右端套接有第一轴承(5),所述第一轴承(5)的右侧面卡接在壳体(1)内壁右侧面的下方,所述第一转轴(4)表面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扇叶(6),所述第一转轴(4)的表面卡接有第一锥齿轮(7),所述第一锥齿轮(7)位于第一扇叶(6)的右侧,所述第一锥齿轮(7)的齿牙与第二锥齿轮(8)的齿牙相啮合,所述第二锥齿轮(8)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9),所述第二转轴(9)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扇叶(10),所述第二转轴(9)的表面通过固定装置(11)与壳体(1)内壁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装置(11)位于第一轴承(5)的上方,所述壳体(1)内壁的正面固定连接有加热箱(12),所述加热箱(12)位于双轴电机(3)的上方,所述加热箱(12)内壁的下表面设置有加热管(13),所述加热箱(12)下表面的左侧与第一输油管(14)的一端相连通,且第一输油管(14)位于加热箱(12)的背面,所述第一输油管(14)的另一端与油泵(15)的左侧面相连通,所述油泵(15)泵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在加热箱(12)的上表面,所述油泵(15)的右侧面与第二输油管(16)的一端相连通,所述第二输油管(16)的另一端穿过第一管套(17)并延伸出壳体(1)的右侧面,所述第一管套(17)的表面卡接在壳体(1)右侧面的上方,所述加热箱(12)左侧面的上方通过进油装置(18)与壳体(1)内壁左侧面的上方相卡接,所述壳体(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四个滚轮(24),且四个滚轮(24)分别固定连接在壳体(1)下表面的四角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11)包括第二轴承(111),所述第二轴承(111)的内部套接在第二转轴(9)的表面,所述第二轴承(111)的表面卡接在固定板(112)上表面的左侧,所述固定板(112)的右侧面固定连接在壳体(1)内壁的右侧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装置(18)包括进油管(181),所述进油管(181)的一端与加热箱(12)左侧面的上方相连通,所述进油管(181)的另一端穿过第二管套(182)并延伸出壳体(1)的左侧面,所述进油管(181)的内部设置有阀门(183),所述阀门(183)位于壳体(1)的左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左右两侧面的下方均开设有通孔(19),所述壳体(1)左右两侧面对应通孔(19)的位置均固定连接有防尘板(2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上表面开设有若干个通气孔(21),且若干个通气孔(21)分别位于壳体(1)上表面的左右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右侧面设置有电源(22)和开关(23),所述开关(23)位于电源(22)的下方,所述电源(22)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开关(23)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开关(23)的输入端通过导线分别与双轴电机(3)、加热管(13)和油泵(15)的输入端电连接。
CN201821151441.1U 2018-07-20 2018-07-20 一种油温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5047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151441.1U CN208504745U (zh) 2018-07-20 2018-07-20 一种油温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151441.1U CN208504745U (zh) 2018-07-20 2018-07-20 一种油温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504745U true CN208504745U (zh) 2019-02-15

Family

ID=652900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151441.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504745U (zh) 2018-07-20 2018-07-20 一种油温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50474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181640U (zh) 一种具有方便移动和散热功能的电力设备柜
CN112032025A (zh) 一种空气循环过滤降温功能的真空泵保护箱
CN208504745U (zh) 一种油温机
CN202900710U (zh) 一种高温气体循环输送的风机装置
CN215927920U (zh) 一种空压机用的高效散热装置
CN111947451B (zh) 一种氧化球团竖炉汽化冷却蒸汽发电的余能回收装置
CN212363862U (zh) 一种食品安全检测用受热均匀的解冻装置
CN210257404U (zh) 一种热压机加热电导热油炉
CN2632362Y (zh) 水冷耐高温风机
CN112762612A (zh) 一种安全防爆导热油电加热器及其加热方法
CN113464476A (zh) 一种冷却式气流装置
CN208223201U (zh) 一种用于压力烧结炉的冷却装置
CN210568546U (zh) 一种高炉用空气预热器
CN220507277U (zh) 一种导热油加热器
CN218827453U (zh) 一种电池储能集中式水冷结构
CN216626439U (zh) 一种具备散热功能的信息类机电设备
CN211400652U (zh) 一种基于电场内芯用绿色热源烘干设备
CN213419481U (zh) 一种基于双头泵用的冷却装置
CN212419574U (zh) 一种水龙头加工用压铸装置
CN214065072U (zh) 一种新型户外取暖器
CN220581928U (zh) 一种耐低温两通路旋转接头
CN212857721U (zh) 一种铸造件用冷却装置
CN211144908U (zh) 一种内式风机
CN217210108U (zh) 一种电热鼓风干燥箱
CN214009570U (zh) 一种高效防爆导热油电加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215

Termination date: 20190720